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具有互动性、专业性、数字化等特点。应依据相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语觉论、软件工程理论、使用者特征,及与文字教材相配套来设计。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内容设计、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和脚本编写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及完成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传承地域化人文因素的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整合及构建环境设计教学和地域化人文因素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的重要性。这是探索解决当前环境设计教育同质化、创新力不足、专业综合素质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域化;人文因素;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1 地域人文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受不同地域空间地理环境、文化交融、生活方式的影响,地域区间所呈现的文化形态多样。特别是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艺术文化形式,其内容信息十分丰富。环境设计体现的不同领域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是环境设计所表达的特定区域物质体现形式和精神文化的有效表现方法。将地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地域文化在建筑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突出效果,而且可以更加发挥当地优秀文化的艺术内涵。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项目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水平,为今后的设计创造积累更加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攻坚内容,是保护与传承我国地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

2 环境设计课程融入地域人文的必要性

2.1 有效解决同类专业的教育同质化

近些年,高等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过渡到大众化普及教育阶段。同时,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校际在教育模式上滞后,导致同类专业课程构建模块上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相互效仿,特色课程无太大的创新。究其原因,忽略地方的地域人文特色是高等院校教育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抓住地域本源文化的特殊资源,是解决环境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应该基于地方资源和文化基础所形成的特征,演化为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资源。其中,重点开展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设立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设计表现技法,深刻感悟地域文化的人文内涵及精神。在专业教育的定位上,首先,挖掘本土人文、传统地方文化符号所体现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可操作性及可转化性。其次,结合特定地域环境、人文等相关因素来设计构思,以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怀的发展脉络为设计定位。最后,融入现代教育的创新理念,总结出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教学内容,才是增强各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办学差异、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2.2 地域文化促进设计创新力的更新

环境设计学科融合地域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特色发展的主流之一。地域人文融入环境设计教育,不仅加速更新了教育理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使教育回归本源。凭借地域文化之间的特色差异,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发掘并研究地域文化中的人、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因素的深层次的意义所在,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化人文精髓。通过解构本土地域文化内涵,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创新手法,将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与利用;以现代设计表现技法、技艺的形式展开体验式的设计过程,同时,在教学成果上加强对传统地域文化归属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提升。这样为环境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立足本土文化,激活学生的地域文化情感;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突破设计意识思维的局限性,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丰富素材。

2.3 延伸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与融合

环境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新兴专业,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艺术、空间设计等领域,设计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社会环境。它特别注重空间的功能配置关系,注重传统艺术形象、文化符号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的实践应用,与视觉传达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产品造型艺术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因此,改变各专业固守的设计范畴,在教学实践中共同从地域文化领域出发,开展各学科之间研究主体彼此联系的相互印证关系;重点将地域文化作为设计资源引入不同领域的设计教育体系,以跨学科间的联合教学协同协为目标。建立资源共享模式,多角度地审视与重构地域文化资源的再造可能性;然后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借以最优的项目设计去实现“传承—开发—创新”的学科交叉融合思维,即学科间共同提炼及概括地域人文的视觉元素,共享视觉元素的环境设计再现,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的各种需求的环境设计作品。

3 结语

环境设计的教学模式的优化应该将地域人文、艺术、文化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去。注重当地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与整理,达到地域文化缩影的可视化、可观赏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开发,这样对传承本土文化和拓宽创新设计思路起着重要作用。坚守“本土地域化”的价值探索,重新定位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的特色建设内容;逐步建设立足于本土、本源的自然与文化优势特色资源的教学研究方向,将我国各区域的优秀地域文化发展通过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方式方法,向世界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姚丹丹.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域文化资源应用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

[2] 杨军林,程军生,韦学飞.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9).

作者簡介:马劭磊(1979—),男,河南濮阳人,风景园林硕士,讲师,从事风景园林、景观艺术方向研究。

作者:马劭磊

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2:

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

摘要: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具有互动性、专业性、数字化等特点。应依据相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语觉论、软件工程理论、使用者特征,及与文字教材相配套来设计。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内容设计、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和脚本编写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及完成方式。

关键词: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交互;设计

多媒体教材的设计是提高其制作质量和教学应用质量的基础。特别是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精心设计,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课程的整合和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展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呢?本文拟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1、特点分析

多媒体教材可以按制作技术、使用模式、使用目的、内容规模等进行分类。本文中的互动型职业英语多媒体光盘教材具有如下3个主要特点:

1.1 互动性

该教材强调人机互动和以“机”为中介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例如,我们设计、制作的“新发展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光盘教材”中的互动方式及互动目的有:讨论图片情境引入单元主题;多次观看视频短片,进行情境理解和口头训练;基于图片、文字与音频,进行对话模拟和角色扮演,培养模仿说和自主说的能力;基于音频与文字材料,进行听力理解训练;基于英文影视欣赏和歌曲欣赏,让学习者在快乐的心境中理解意境,进行语感训练和文化熏陶;基于软件程序的自动化判断,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反馈。

1.2 专业性

本文所探讨的是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英语多媒体光盘教材的设计,强调面向职业实践和能力本位。由此决定了设计的两大取向: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情境认知、言语交际和综合训练。要求针对学习者特征和英语学科特点,注重利用图文声像多种媒体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认知、交际、练习,使职业英语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二是以学习活动为主线,活动模块可根据教与学的需要灵活重组。注重英语学习的目标、任务、活动、操作的逐级转换和学习单元间、活动模块间、内容页面间、页内多媒体元素间的跳转,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学与教路径(序列)重组的需要。

1.3 数字化

光盘教材中的文图声像媒体内容均以数字化形式表达,采用非线性的单元一模块一页面结构和程序控制,可以自动运行或选择运行活动序列。同时,我们选用的是Flash制作技术,可确保高质量前提下的画面尺寸灵活伸缩和高压缩比,实现光盘内容的大容量和可网上运行。

2、设计依据

2.1 依据相关理论

设计是为了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作指导。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中,主要依据如下4类理论:

2.1.1 学习理论

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理论。包括: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一强化”理论,设计好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出示时机,设计好给学习者提供响应的方式和对“响应”的反馈、评价方式,以强化“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促进英语技能训练。基于认知主义的视、听、触多感知通道结合、大容量信息的组块编码和信息加工转换原理,搞好多媒体信息的时空结构编码,促进意义理解、问题求解和加深记忆。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会话与意义建构理论,创设学习情境,为职业英语学习提供真实语境;采取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策略,让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培养英语运用能力。

2.1.2 教学理论

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互动教学思想、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信息化教学理论等。强调学习者是基于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强调在言语交际中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强调从教学系统开发角度进行设计,强调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2.1.3 语觉论

何克抗(2004)认为,语觉“是客观存在并为人脑所独有的、专门用于感受与辨识口头语言中各种语义关系的第六种感知觉”(前五种感知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言语的感知与理解中相应的加工环节与过程是:声谱分析一语音辨识一单词(词义)识别一短语(语块)生成一语义关系辨识;话语的生成与表达的加工环节与过程是:语义关系匹配一语块(短语)分离一单词及序列确定一音位规划一发音规划(何克抗,2004:68-74)。该理论强调在交际中促进言语的感知、理解、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据此,成人的言语生成与理解宜采用“逐句加工”和“逐模加工”(以模式为单位进行言语加工)相结合的方式。

2.1.4 软件工程理论

采用工程化的理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开发与维护,有助于提高绩效,确保质量。包括基于一定的标准和规范,采取某种开发模型,选用恰当的方法、技术、工具。本研究中采用的开发模型是快速原型迭代模型:即通过对大量同类光盘的比较研究,设计构造多媒体教材原型;尝试开发出第一单元内容;然后从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多个角度对软件的适用性、创新性进行多次迭代修改;再将其投入教学试用,收集师生的反馈建议,以指导修改及后续单元的设计、开发。

2.2 依据使用者特征

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使用者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及教师。具有如下特征:①职院学生已过了儿童对语言敏感的“关键期”,其语音辨识能力和语觉敏感度有所下降,但对语法的分析力和语境的理解力有所增强。②相对于学术型大学的同龄学习者而言,职院学生的招生分数较低,其英语知识基础不够扎实,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普遍不强。③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强调英语学习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

2.3 与文字教材相配套

多媒体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学的目标与难度必须与文字教材基本一致。同时,多媒体教材与文字教材的使用方式、功能应相互补充,以共同组成立体化教材。例如,本文中所列举的职业英语多媒体光盘教材(彭绍东,等,2009;彭绍东,等,2010),就是应出版社的委托,以相应的职业英语文字教材(朱艳华,2009;兰丽伟、付洁,2010)为基础设计、制作的。

2.4 依据技术条件

包括依据制作技术条件和使用技术条件。制作时,应尽可能采用最新的技术标准、技术工具和技术环境,如应用计算机辅助编程技术、矢量动画技术、流媒体技术、自动运行技术等。还应考虑用户使用时的运行系统配置与操作技术难度。

3、设计流程

多媒体教材设计的基本流程,见图1。

图中,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存在一定交叉关系。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设计过程的主体,也存在一定交叉关系。脚本编写体现了设计的结果。

关于图中各步骤、环节的展开论述,相关文献已较

多。本文只重点分析主要设计环节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方式。

4、设计任务及完成方式

4.1 教学方面的设计

(1)明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主要由课程性质所决定。多媒体教材设计时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并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的项目与任务。其设计中,强调通过多媒体情境中的问题解答、小组对话、角色扮演和应用文写作,培养第二语言(英语)学习中的理解、转换与表达等言语加工能力。

(2)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多媒体教材不是文字教材的“搬家”,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制成多媒体。一般只需选择重点、难点和起补充作用的内容制成多媒体。内容的编排可选用直线式、螺旋式等多种方式,强调单元化组织和可视化表达。

(3)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角色的设置、活动任务的分工、活动过程序列的设计、活动工具与方法的选择、活动目标的检验等方面的具体考虑,以便把多媒体单元教材模块化和互动化。

(4)教学方法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对讲授、演示、欣赏、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听说对比、自主学习、自我测评等教学方法的灵活支持,避免方法单一、呆板。

(5)教学环境设计。包括教学情境、辅助资源与学习工具等方面的设计。强调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灵活可控、符合活动意境和需要的数字化情境,强调提供必要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和人性化的操作与帮助工具。

(6)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包括学习行为的自动识别与评价、反馈方式的选择、学习过程的动态显示等,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自动分析、判断及记录功能,促进教学互动和强化训练。

4.2 系统结构设计

包括多媒体内容组织结构、屏幕界面结构、学习导航结构等外在结构和数据关系结构、信息交互结构等内在结构的设计。

内容组织结构有同级内容的并列结构、上下级内容的层次结构、交叉关系内容的网状结构。为了便于学习者随时进入任意内容的学习和选用合适的活动序列进行学习,一般采用菜单和按钮切换相结合的网状组织结构。

屏幕界面是指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用于与人交互的多媒体信息接触面。屏幕界面结构是指由窗口、菜单、图标、按钮等形体布局和色彩分布所组成的结构,强调均衡、完整、简洁、明了、美观、适用、可视化。

导航结构是指为引导学生有效查找和使用多媒体教材而设置的,由菜单、帮助、指示、电子地图等工具组成的体系。其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导航的形式、时机和内容,以便学生在学习路径中快速定位和互动,减少迷航和不必要的认知负载。

数据关系结构是指多媒体中各种内容数据、控制数据的关联与传递所形成的结构。应妥善处理好数据的记录、刷新、压缩与共享。

信息交互结构是指各种有意义的信息间进行语义关联、理解、转换所形成的结构,如口语信息、写作信息、练习信息的记录、比较、判断、传递与评价等所形成的结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设计的职业英语视听说教学光盘的内容结构,见表1。

我们设计的职场英语教程教学光盘的内容结构,见表2。

从表2可见,每个单元在听、说、读的训练中,都设计了“引入-词汇-语境-应用”的螺旋结构,还安排了写的训练。此外,每个单元内容前,列出了单元学习目标(Objectives)。

4.3 各内容模块的设计

应针对内容模块(或部分、页面)的具体特征,结合内容学习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提出设计方案。

例如,在“职场英语教程光盘教材”的内容模块设计中,首先明确内容的选材和编排思想:为了营造职场语境,均以现实工作中的真实语料作教学材料;考虑内容的时代性、信息性和实用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上,采用以学生互动实践为中心的模式。该光盘共20个单元。每个单元据此分为7个部分、15个模块、若干页面。光盘各部分的内容特征、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见表3。

4.4 技术设计

包括: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中的情境动画、同步练习、录音对比、播放控制、自动评价等功能的技术设计,制作工具的选择,技术规范和文件命名规定等。有关技术的具体实现,参见《多媒体教材开发的质量管理与关键技术》(彭绍东,等,2011:72-75)。这里,只重点介绍其中的“互动”技术设计。

我们在职业英语教学光盘中进行了如下4个方面的“互动”技术设计。

4.4.1 链接关系设计

人的心理活动往往是跳跃式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多媒体的链接关系有助于支持这种网状结构。设计中要注意链接关系的指向性与可返回性、链接方式的明显性与易理解性、链接区域的位置与大小,以便学习者操作。

光盘教材设计中,为了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使用效率,我们采用非线性的链接结构,省去了多余的片头片尾。光盘自动启动后,即直接进入学习单元目录页。而将版权等信息浓缩在一个可点击浏览的“Copyright”链接里。

考虑到不同学习者使用习惯的不同,我们在“视听说教程光盘教材”的“内容”菜单的链接关系设计中,还设置了冗余链接:在主框面左侧及下侧均设有“内容”菜单的链接。学习者点击“内容”菜单,即可选择进入各模块内容的学习。

4.4.2 按钮设计

作为信息传递与控制的节点和艺术造型的元素,按钮的设计中要注意切合内容、分布合理、操作简便。其中,为了避免声音重叠,应有声音控制(停止、刷新)类按钮。

职业英语教学光盘中设置的常用按钮有Con-tents、Help、Recorder、Return、Refresh、Previous module、Next module、Previous page、Next page、Check、Keys等。

4.4.3 反馈设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反馈”,有助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及时提供指导、提示、评价之类的帮助信息。“反馈”的设计中,要注意反馈内容的针对性与同步性,反馈方式的人性化,反馈作用的激励性。

比如,学习者在做完练习之后,可以点击“Check”按钮对结果进行测评。若结果正确,应自动给出“con-gratulations”之类的鼓励。学习者也可以点击“Keys”按钮来查看全部答案。

4.4.4 控制设计

多媒体教材提供的各种按钮、链接、热区、提示,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控制学习进程。例如,利用“录音机”工具可控制录播过程;利用“视频播放器”工具,可以选择播放点与控制视频画面的大小;利用“音频控制”工具,可以在听说练习中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控制,以便反复练习。

为了显示与控制学习进程,我们在主界面的右侧下部设计了“学习进度条”色柱。色柱的实时高度,表明了所学模块在单元总模块学习进程中的相对位置。

4.5 艺术设计

多媒体艺术是继各种实体艺术之后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数字化艺术。多媒体教材的艺术性是指多媒体教材所具有的

艺术成分和艺术表现程度。

多媒体教材艺术具有如下特点:是一种数字艺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表现、传输和运用;是一种心理空间艺术,需建立在心理感受基础上,通过心理活动才能体现出来;是图文声像多种媒体组合表现的艺术;是一种可与使用者互动的艺术;是以教学性为主,强调美感和美育的艺术。

多媒体教材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有:

4.5.1 界面创意

多媒体教材的各个单元、部分、模块、页面,都存在视觉画面的造型、立意问题。特别是首页和主界面的创意,对教材主题的揭示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为此,应基于教材内容和学习者特点,利用项目组成员的头脑风暴和迭代修改,使界面的基调、造型、布局、配色与链接的设计新颖、贴切、富有感染力。

例如,我们在“视听说教程”多媒体光盘教材的总体创意时,针对教材内容中的大学生活、旅游、环保、广告等比较轻松的话题特点,以矗立于花园的大屏幕作主窗口,用虚化淡雅的浅色背景衬托深色明亮的主体内容,将主菜单按钮设置在花园围栏的指示木牌上,将练习与导航的交互按钮设计为人物头像、甲壳虫、蝴蝶之类的卡通造型,使学习者在美丽的知识花园尽情互动,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4.5.2 教学情境与情感因素营造

感人心者,不外乎情。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色有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较好地表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中,我们特别注意利用按钮的隐喻、图片的组合、音乐的旋律、动画的变换、对话的语调、视频的情节等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情感共鸣和意义联想。

4.5.3 艺术造型设计

艺术造型的设计是指设计出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一致的,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和表达规范的,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其中,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形体的高低、宽窄、阴影,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声音的音准、音量、音色,动画的快慢、轨迹、幅度,视频的清晰度、生动度、简明性,文本的准确性、字体、字号等元素属性以及各元素间的组配都必须精心设计,以创造出准确、均衡、和谐之美。

4.5.4 广义蒙太奇设计

广义蒙太奇是指对构成艺术系统的造型元素、表意元素、链接元素进行有机组合,以形成具有一定艺术功能的表现手段、思维方法、操作技巧的总和。广义蒙太奇的结构功能主要表现为构成整合、创造运动、再造时空、营造气氛、调控节奏、诱发想象、升华主题、展示风格八个方面(彭绍东,2000:13-16)。

在多媒体蒙太奇的设计中,既要注意同一界面内各种造型元素、表意元素的布局与组合,也要注意不同模块、页面间各种链接元素的有机组合(如交叉、并列、串行、反复、联动),“组合”的类型有人工组合与自动组合(含选择式、推理式、自建构式)。

在职业英语多媒体教材的艺术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应以情感人。②艺术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③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包括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设计;人性化的导航与交互;互动交流与自主加工结合;融美育于智育中等。④联系职业实践与生活实际。⑤直观表达与抽象概括并重,科学准确与形象生动并重。⑥注意双语文化差异。

4.6 脚本编写

脚本是多媒体教材设计的结果,是制作与维护的依据,必须认真编写。按编写者与用途的不同,通常分为文字脚本与制作脚本。文字脚本通常由学科专家或教学设计者编写,体现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大多采用画面加解说词的形式表述。制作脚本又称为分页稿本,通常由技术人员根据文字脚本编写,强调技术设计、内容可视化、画面布局、交互链接,大多采用制作说明加脚本卡片的形式加以表述。制作说明包括制作背景与要求、系统结构与功能、运行与使用环境等内容。脚本卡片包括编号、文件名、画面(布局)、媒体(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呈现说明、链接关系等。

作者:彭绍东 崔坤青 高继梅 王先桃

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3:

“园林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针对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园林植物学和园林工程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2016版教学大纲将園林艺术设计课程定位为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设计专家进行案例分享,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设计。不仅补充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也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具备从事室外环境设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Key words:Landscape art design;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园林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及课程,积极探索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其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应用已成为各高校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共识。

1 改革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很强,但室外环境课程较少,需要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认知。《园林艺术设计》不仅需要手绘等美术基础,更需要了解生态学、园林工程、制图等多学科知识。为了清晰地传达本门课程的目的,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洛阳理工学院2016版教学大纲将本门课定为《园林艺术设计(校企)》专业核心课程,规划了64学时的分配:理论讲授16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教师讲授16学时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案例16学时,实地调研踏勘,进行方案草图讲解,其余32学时结合企业项目,完成课程作业设计。建立学校与聘请教师的联系制度,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情况[1]。通过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对园林项目的设计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室外环境设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2 改革的探索

2.1 补充专业知识,加强薄弱环节 本专业的学生植物学知识、测绘知识比较缺乏。针对现状,安排本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植物认知、现场测绘等实践教学计划,并带领学生进行公园、校园植物实习,对常见植物进行分类,列表总结植物的观赏特点、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巩固园林植物学的知识。教师和企业专家结合项目实地调研,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场地测绘,如中国恩施野三关小镇招投标项目、九江都昌南山4A景区提升规划设计项目,其他学生则分组,进行本地项目华阳小公园的实地测绘,并作PPT汇报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以上环节,培养了学生对室外空间的感知能力和园林制图能力,明确了本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质。

2.2 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实践教学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不断开发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已有知识,自觉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2]。利用典型性案例让学生掌握园林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利用特色性案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热情,提升设计创新能力[3]。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了上海天合润城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马志刚经理,带来了案例:洛阳市涧西区广州市场步行街改造初步方案和薰衣草庄园景观方案设计。马老师分析了广州市场步行街在洛阳的地理位置、现状业态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挑战与定位、发展导向和空间策略,形成“1主1次多辅景观轴,居住、休闲娱乐、办公3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打造一个交通完善、模式创新、传播植入、标杆再造、体验升级的公园式都市娱乐休闲综合体。在详细方案阶段重点剖析了分区概念和街景立面设计。马老师介绍了薰衣草庄园的项目背景,如区位、基地、文化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概念主题,如彩虹花海—浪漫童话的设计理念,满足多种人群精神需求的娱乐场所。庄园方案设计包含:入口七彩迎宾区、主花海观赏区和创意体验休闲区,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参与体验需求。专项设计提出了景观小品、服务设施、花种研究的意向。在园林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引入实际项目,使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最为直接、完整地体验项目设计过程,充分掌握园林艺术设计的方法[4]。在园林艺术设计课程实践中,结合学生自愿报名,选拔部分学生奔赴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将项目资料带回课堂,也可以作为结课作业,进行实际项目设计,如中国恩施野三关小镇招投标项目和九江都昌南山4A景区提升规划设计项目。通过半个月的调研,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2.3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园林艺术设计课程考核不仅包括前期PPT汇报(结合平时表现),更重视后期课程作业(实践项目设计)和展览,综合考核。测绘汇报总结,巩固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作业(实践项目设计)包括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图、功能分区图和主要节点效果图(1套设计图纸)和主题思路(文本说明书),是前期所学形式基础、透视、制图等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通过优秀作业展览,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有示范作用。

3 改革的成效

3.1 以学生为中心,逐步进行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改革 在实践环节,将企业设计专家和实践项目引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了新知识、新标准和新技术。组织学生进入实地现场调研,使学生有压力和动力,有时间紧迫性,培养了在实践中搜索整理资料,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课后组织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60份,反馈意见表明,大部分学生很希望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希望接触企业一线的情况,更希望多引进优质企业,每人都有参加实践调研的机会。

3.2 师生协作,教学相长 环境设计系与上海天合润城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前后历时1个月完成了中国·恩施野三关小镇招投标项目,顺利取得项目投资方的首肯,并签订中标协议;环境设计系參与九江都昌南山4A景区提升规划设计项目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规划背景、基地条件、规划原则、目标定位、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分区规划、主要节点效果图等。在实践项目设计中,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什么学什么,随时发现欠缺的知识,随时补上。教师则辅助教学,发现不足,迎头赶上,形成教学相长的势头。

4 问题与建议

4.1 项目引进课堂较少,动员工作不到位 由于计划赴湖北恩施和江西九江调研,预期会很苦很累,学生大都不愿意去,第1批动员了7名学生,第2批动员了6名学生。加之经费问题,选拔人数太少。以后可以选择本土的设计项目,再结合外地的企业,方便大部分学生参与,引进前沿的设计理念。

4.2 设计师缺乏,多方位指导不够 在本次课程的实践授课环节,只聘请到了1位企业总经理,上课有局限性。今后应多聘请设计师,多引进项目,学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指导,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开创双赢的局面。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园林艺术设计》课程今后应逐步完善教学大纲、增加实践学时,明确实践内容,严格审核外聘企业的资质,将引进专家教学作为常态化,健全学生的实践调研汇报、展览作业和问卷调查机制。教师组也及时进行了结课总结,学院则综合教学效果给予外聘教师相应报酬,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小梅,李润唐.园林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9):76-80.

[2]王丹丹.“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1):58-60.

[3]徐超,马潇.关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园艺,2016(11):216.

[4]汪瑜.从场地感知到场景营造——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96-98.

(责编:杨 林)

作者:胡群霞

上一篇:变电工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局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