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实践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探究式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广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問题

1.教师认识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可以说,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实践发现,很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够体现出来,一些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后,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发现探究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有突出的优势,于是就放弃了探究式教学,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第二,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在应用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探究式教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借鉴网上的教学模板,导致教学设计与班上学生实际脱节,课堂效果很不理想。

2.相关资源欠缺。很多教学方式的运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对于探究式教学来讲也是一样,需要学校给予充分的支持。目前很多学校对于探究式教学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探究式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很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受限于场地和设备等原因,导致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学校对于教师资源的投入不够,对于大部分小学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学来讲,教师需要同时负责几个班的课堂教学,因此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式教学的钻研中去。只有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跟上了,才能保障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从而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3.学生接受程度低。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接受。目前很多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的接受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大多数都比较活泼好动,让他们去集中精力开展探究学习,很多学生都无法适应。在平时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往往开展到一半学生就无法集中精力,导致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很不理想;第二,目前,很多小学生都不太喜欢数学课程,因为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很难从中体会到乐趣。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有关数学学习的任何内容都不感兴趣,同时也对探究式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1.学校方面。学校要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和环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来自学校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完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应用,学校应尽量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和实践提供条件,比如合理安排教研计划,使每名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之外,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探究式教学展开深入研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平时的课堂实践中;第二,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开阔教师的视野,让教师明白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从而主动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2.教师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受探究式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让学生逐步了解探究式教学的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二,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第三,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恰当方式使学生逐步接受探究式教学,运用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作出调整,使探究式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用工具。(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金榔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

作者:佘国华

第2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 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受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往往感到吃力,所以数学被视为小学阶段最难的科目,一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信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很多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认为数学概念晦涩难懂。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在教学中融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多元化课堂,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数学教育能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养成数学意识,学会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计算,开发学生智力。但数学概念具有一定抽象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例如:小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知识学习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跟不上课堂节奏的现象,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另一方面,当前小学数学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陈旧。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导致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且对数学概念记忆不牢靠。为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教学法,该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概念、理论,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和学习动力。很显然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有较大差异,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学探究过程启发学生思路,使其产生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产生学习动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普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所以教学实效性会大大增强。另外,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因此,小学数学应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新型课堂。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式教学法的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探究式教学法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途径,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策略。

1.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味地知识灌输,教学效率低。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机制,使教学过程更灵活。因此,教师可选取生活中的经典场景,提出真实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利息”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模拟银行存款情境,让学生计算利息。

2. 设置探究性问题

为了使问题具有探究性,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在问题设置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知识点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同时做好知识铺垫。若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便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3. 布置探究性课后作业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后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的記忆,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传统课后作业任务量大,内容与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占据大量的课余时间,很多时候并未起到有效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探究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实践数学技能,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教学功能。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新型课堂,利用探究式教学内容与课堂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

[2]徐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J].才智,2017(12):123-127.

作者:杜峰

第3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 要: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題,应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受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往往感到吃力,所以数学被视为小学阶段最难的科目,一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信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很多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认为数学概念晦涩难懂。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在教学中融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多元化课堂,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数学教育能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养成数学意识,学会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计算,开发学生智力。但数学概念具有一定抽象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例如:小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知识学习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跟不上课堂节奏的现象,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另一方面,当前小学数学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陈旧。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导致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且对数学概念记忆不牢靠。为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教学法,该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概念、理论,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和学习动力。很显然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有较大差异,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学探究过程启发学生思路,使其产生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究,产生学习动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普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所以教学实效性会大大增强。另外,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因此,小学数学应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新型课堂。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式教学法的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探究式教学法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途径,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策略。

1.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味地知识灌输,教学效率低。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机制,使教学过程更灵活。因此,教师可选取生活中的经典场景,提出真实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利息”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模拟银行存款情境,让学生计算利息。

2. 设置探究性问题

为了使问题具有探究性,有效启发学生思考,在问题设置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知识点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同时做好知识铺垫。若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脱离学生的认知范围,便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3. 布置探究性课后作业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后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传统课后作业任务量大,内容与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占据大量的课余时间,很多时候并未起到有效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探究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实践数学技能,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教学功能。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基于探究式教学构建新型课堂,利用探究式教学内容与课堂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

[2]徐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J].才智,2017(12):123-127.

作者:杜峰

第4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教师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探究式教学所包含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策略

新课标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物理课堂中,不断提升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但当前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探究教学要素不全、效率低下的问题,反而制约了物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所需具备的七大要素,选取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中的“摩擦力”一课教学作为教学案例,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具体介绍如下。

一、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所需具备的七大要素

1.提出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为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同时能准确、具体地描述问题。换言之,学生对问题本质及核心的把握能够为问题探究奠定良好开端。为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或是生活化的知识背景,以此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其提出疑问与想法。

2.猜想假设

当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建设性的问题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时间,启发其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调动其设计实验或查找资料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考情况适当给出提示,避免直接将最终答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思考动脑的乐趣。

3.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使用等效转化、控制变量法、整体与隔离等常见方法,发挥好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当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方案后,教师再给予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4.展开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

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案后,教师要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自主或合作形式展开实验探究,尽量减少自身对实验活动的干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进而掌握物理探究学习的高效方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播放记录相关实验操作流程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参考,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关注学生的操作动态。比如,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等,通过督促与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论证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接下来,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整理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回顾、论证所做的实验猜想与假设,通过交流探讨总结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同样的,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论,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现有数据,讨论实验流程,充分调动自身已有知识与能力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则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分析思路上,了解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6.评估研究结论

评估研究结论环节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对整体实验探究过程的反思及总结有助于其找出实验方案设计的误区以及自身实验操作的不足之处,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学生积累下丰富的实验经验,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为其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实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同时,指导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后反思、评估、总结,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7.合作交流

鉴于高中生整体实践能力有所不足,學校所配备的物理实验器材并不完善,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为强化小组学习效果,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做好任务分配工作,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效完成任务,并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实验探究,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获得自我提升。完成实验探究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实验心得及想法,强化整体实验探究效果。

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教学目标制定

在“摩擦力”一课教学中,本课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特点,使其理解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能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以及影响因素。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学会以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认识物体相对运动的概念。能力及情感价值目标为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2.教学实施过程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配合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探究“摩擦力”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然生成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推动放满书本的桌子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也可以将两本书的每一页相互交叉叠放,让两名学生分别拿着一本书的书脊进行拔河游戏。

2.2立足实际,猜想假设

当学生提出关于“摩擦力”的疑问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同学们,交叉叠放的书页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我们需要花多大的力才能把它们分开呢?请你假设把两本书分开需要多大的力。

2.3理论探究,设计实验

考虑到假设实验实施难度较高,教师可将其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且容易量化的实验,为学生提供砝码、小木块、定滑轮、细绳等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

2.4评估实验,总结反思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估分析实验探究结论,可先由各小组进行组内探讨,得出认可度高的结论,然后组织各小组展开组间交流,表达本组结论及观点,达成统一的结论。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解析科学的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物理教学质量的优化都有显著作用,教师应把握物理探究课堂的七大教学要素,发挥好引导、辅助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新兴.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22):97-98.

[2]王长玲.体验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4):65-66.

作者:张敏

第5篇: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化学学科一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有着自己规律的自然科学。中职教育应重视并应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理论,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以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同时,探究式教学也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促进中职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本篇文章将分析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探究中职化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策略、实施要点,希望更好地促进探究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中职化学 探究式 教学实践

中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化学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养成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人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

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即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学生在老师的诱导和启发下,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来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以个人、集体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来开展讨论,自由地讨论、探究、质疑和表达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中职化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2.1中职化学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首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

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得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被忽视,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参与和探索的过程,自主性的思考缺乏,思维能力受到限制。

其次,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

传统的化学教学在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绝对性方面过于强调,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再次,学生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

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零散的经过简单处理的知识小要点,而这些小要点与整体任务和问题相分离,缺乏了原有的意义。

最后,学生的知识处于低层次水平。

学生只能以一定的模式具体的分析课本上的问题,并不能通过综合这些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2.2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知识经验的运用来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的方法并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次,有利培养中职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科学探究的各个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猜想,来试验验证和分析研究探究的内容,在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研究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最后,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职化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其创造性的能力,在质疑问难中形成创新思维。

3.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引导中职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适当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3.2引导中职生进行合作探究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性的学习,通过探究化学问题的合作研究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互相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

3.3引导中职生进行实践探究

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的学习知识,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有效的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3.4引导中职生进行课外探究

除了在课内进行探究,还应积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或组织认识性实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外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对设定的课外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4.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实施要点

4.1提出问题的数量要适中

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充分保障学生公平发表言论表达自我的权利,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感受师生间平等展开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3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辅导学生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

5.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適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应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教育的深入发展。

作者:路霄

第6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获取生物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实践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理解与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理念十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理念,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保障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让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指明探究方向,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全面分析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主要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①描述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②对比和分析资料,了解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产生的影响。第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探究和观察录像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②对比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差异,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第三,情感与态度。强化保护动物的观念,培养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最后,笔者为学生点明了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大致了解了这一节主要的探究内容。

二、引导交流讨论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自主理解与建构知识是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明确具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组织一些自主探究活动。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顺利,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学生,使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探究效果。

以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笔者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了青蛙生殖与发育中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的相关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笔者出示了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料,并设计了以下问题:“①青蛙的叫声有怎样的意义?雄蛙和雌蛙都会鸣叫吗?②为什么雄蛙和雌蛙会发生抱对现象?③雄蛙和雌蛙的受精作用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能实现?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家蚕有哪些不同?④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⑤在幼体与成体阶段,青蛙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有没有差异?⑥青蛙的个体发育是否属于变态发育?”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了相关的知识。

三、巩固知识理解

教师组织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与建构知识。为了强化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程度,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后练习。在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自主探究活动后,教师应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任务,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免疫与计划免疫》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分析题:“婴幼儿在两三个月时需要口服糖丸,请回答:①为什么医生会叮嘱家长在短时间内用温水送服?②口服糖丸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这种疾病属于什么类型的传染病?③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口服糖丸?④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什么免疫?判断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些巩固练习,学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一节的知识。

四、结语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旺.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J].南北桥,2019,(17).

[2]冯周娣.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九年制学校)

作者:常亮

第7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2.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理探究教学研究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3.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与此相配套的探究型课堂教学。

4.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现状必须提倡和研究探究型的课堂教学。 5.探究型课堂教学十分符合物理课程本身的性质。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师观为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三、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基本假设 1.概念界定

(1)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过来的,美国学者一般采用施瓦布定义:学习者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里强调的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形成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里表明科学探究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二是教学或学习过程。前者为后者提供模式或模型,后者是对前者的模仿或模拟。因此,探究学习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去获取和运用知识。探究有“口头询问”,努力寻找答案之意,也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布鲁纳把这些心理特征看作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人的建构性学习方式,总是与真实的本质(心智表征具有真实性)、知识的本质(知识是由个人建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个人在知识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以及科学的本质(带有一定目标的探究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建构主义提倡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起始阶段,还是学习过程的探究、操作、理解、成功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追求阶段,以及应用为目标的结束阶段,都是强有力的。

(2)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3)物理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气氛、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2.目标假设

探究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现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模式与教学策略 1.引导探究

(1)引导探究的模式 情景引导探究 实验引导探究

(2)

引导究的教学策略

引导准备阶段:回想旧知识,创设新情境,导人新内容,出示思考题。

引导初探阶段:再学新内容,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问疑提新解、形成探究课题,确立探究重点。

再引再探阶段:依据探究重点,指出课题特点,总结探究思路,归纳探究规律,提出注意事项,集中解题练习,整体回归评价,布置课外作业,提出预习思考。 (3)

引导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模式 任务合作探究 模块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揭示问题:教师提出学习探究的任务(问题或课题)。

小组讨论:把教学班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每一小组由邻桌的4人(或3人)组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创设空间。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设想。 提出假设:根据小组内讨论情况,确定对问题的基本假设。

合作探究:根据小组提出的基本假设进行成员分工,通过对教材研读、资料探索和动手实验等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并在小组内形成结论。这是合作探究中最关键的一步。 班级交流:把各小组内形成的结论在班集体中进行交流。 形成结论:经教师的点拨或提炼,形成成果。 (4)

作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②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③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④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⑤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

⑥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3.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①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②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③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协调发展;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①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 ②活动发展式自主探究 ③实验驱动式自主探究 ④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 ⑤模块建构式自主探究 (3)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收尾策略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4)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

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

反馈交流 启发导学 解疑释难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提出疑问 创设情境 确立目标 激发动机

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设学习情境,整理学习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因此,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通过这一环节的问题和实验事实,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这一环节的学习。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这是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摸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发展。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创设的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课本新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眼、手、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 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这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有课堂提问、讨论(小组研学)、启发助学、点拨导学、检测学情、信息反馈等,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问题,以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情的具有一定梯度的设问新颖、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的思考题。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 (5)

探究中教师的五个关注

自主探究是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教学设计的理念、思想、方法包容着引导探究与合作探究。要达到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实施主体取向的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方法和技能,而且十分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协作精神等也给予同样的关注。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五个关注: ①关注学生已有基础。 ②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 ③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 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

四、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1日 — 8月31日) (1)制定研究方案,统一思想,形成对方案的共识

2007年3、4、5月学习有关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探究学习理论,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研究方案.各教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本人的研究计划,于6月30日前交给课题组长。 (2)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2.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9月1 日 — 2010年9月1日) (1)教研组要将此项研究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根据计划有序,有质进行研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要继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实践课要为研究计划服务。

(2)与年级组配合 ,在年级活动时及时沟通,交流小组探究的情况。 (3)今后每学期在我校推出实践课,促进课题的研究。

(4)各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透视,在教研组会上进行评课交流。

(5)各教师在2009年底前写出阶段研究论文.2010年9月1日前完成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预期的成果

1.

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成绩有明显提高。

2.

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 3.研究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第8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 丁文贞

(通联地址:南京市玄武区营苑南路3号 邮编:210028)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原则和初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以及实施的成效和实施时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广大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正确理解探究教学,掌握操作的策略,并对探究教学进行深入实践的研究,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实践与思考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并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以知识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展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一、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变教师单边的演示性实验为师生双边的合作探究性活动

当前演示实验的通常做法是:教师先按照教材把问题简单抛出来,然后按照规定步骤操作实验,最后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这样的结果是: 学生或许记住了实验现象,但是却不能独立完成,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为了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可以让师生共同探究,同时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例如:在学习化学的基本操作中,老师完全没必要演示,可以让学生按照书本练习,在操作中体会要领;再请学生上台演示,下面的学生找错误。能演示正确的学生会了,能找出演示错误的学生也会了,学习效果很好,而且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促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变学生单一的验证分组性实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活动

当前的学生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全班同学按照规定的的程序步骤,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采取同一种实验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同一个实验,验

1 证同一个结论。30多组学生实验只有1位老师指导,错误操作不可能全部得到纠正;有的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意图还不太了解,导致实验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在做实验时把学生每两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同组学生自行分工,一位同学负责操作,另一位同学在协助实验的同时,主要察看实验操作有无错误,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帮助改正。老师要始终强调互相合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较快。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难度。

3、用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开展学生探究活动

初中化学教材设计编写了许多家庭小实验。这些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好素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教师对此并不重视。这些小实验看似比较简单,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差但动手能力却很强的所谓“差生”们得以表现的机会。例如:在“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中,有位学生发现按教材做出来的净水器容易倾斜而将里面的东西撒出来,还考虑到拿着方便,给净水器加了拎绳和盖子。这小小的改进,让那些按照书本图复制的学生相形见绌,也让其他同学对他刮目相看。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该生也逐渐有了学习的兴趣,后来学习成绩也进步明显。

4、用实验性开放试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目前教材上有许多很好的实验性素材,它们可以作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活动,这将极大丰富学生探究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前,可让学生对住家周围的水质进行调查:看看有哪些污染源,目前有没有采用任何防止污染的措施,如果没有,请你针对这些污染源提出合理化的防治措施等。

二、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要不断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2、实践性原则。新课程教学观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都必须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和体验,经过自己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3、民主性原则 。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思维品质需要民主的环境。只有在民主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既尊敬又无顾虑,心理轻松,各抒已见。

4、多样性原则。探究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模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活动设计、资料的收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让学生

2 活动丰富多彩,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在初中化学中精选内容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在初中阶段精选课题实施探究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到,学习是以自己为主体的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掌握知识是探索不是被动接收。

在讲解原子的构成时,我就用了探究教学法。原子的构成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告诉学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完成。但是,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学生并不理解。死记硬背的东西容易谈忘,也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原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接受。

设计过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请解释以上现象。 (师)请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什么? (生)说明原子之间有空隙。

一学生一讲,其他学生深感有道理。前面在讲分子的性质时曾经讲到分子间有空隙,而且此性质原子也有。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老师展示了金箔的结构简图。

(师)如果只考虑原子之间的空隙,能否让大多数的原子通过而不改变方向? (生)说明原子内部也有较大的空隙。

(师)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为什么? (生1)运动方向的改变,说明原子受到力的作用。

(生2)α粒子带正电,说明原子中有一个也带正电的东西,让α粒子受到斥力的作用。

(师)大家分析得很对,那么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又是为什么? (生)物质被反弹,可能是它撞到了一个东西上面。 (师)篮球撞乒乓球和乒乓球撞篮球有没区别?

(生)物质被反弹,可能是它撞到了一个质量比它大许多的东西上,且其也带正电荷。从而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质量比α粒子大许多的东西,而且它带的电荷与α粒子相同。

(师)确实如我们学生分析: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只占了原子的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

3 核虽然占据体积小,但它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本课题虽是化学内容,但在讲到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时,却需要用到物理知识,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让学生理解到学好每一门课程的重要性。采用探究教学,原子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在理解原子不是实心球体上毫无问题。书上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见左图)看不出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四、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就是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各类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发光点,从而改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厌倦情绪,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2、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东西。“探究式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许多学生认为这样的化学课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其它各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3、密切了师生情感。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交流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积极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内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

4、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因为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展现自己,就会首先自学。不断的锻炼,不断的强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具有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

5、锻炼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时间相对好把握;探究教学,学生自主时间多了,课堂时间较难把握。而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能出乎意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设想周到。一个好的老师,能对学生的探究问题作出很好的思考,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能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作出很好的引导;能对学生将给出的答案有很好的把握,能对学生探究的时间也有很好把握。

五、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探究的目标要明确。探究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探究活动若指向明确,具体目标就会不断被达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进取感,这将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促进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若缺乏清晰

4 的目标,整个探究活动就会变得盲目。

2、对探究的内容要吃透。因为是探究,所以将会有许多意外,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探究以及教学任务,对部分问题置若罔闻,也会出现急于告知答案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经验,不要偏难,否则学生的主动性将不能很好发挥,还会让学生产生挫伤感。

3、对探究过程要非常了解。在探究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很勉强,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无法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的探究,最终是竹篮打水—场空。

4、注意探究式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辅相成。探究式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两者应该互相促进。为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学生必须接受式地学习大量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而且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来说,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也没必要所有的知识都通过探究获得。教师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毕竟每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

5、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和能力,首先教师应富于开拓创新的意识。只有老师的眼界开阔了,才能通过自己去影响学生。首先在对探究的理解上,我们不要因为偶然的尝试,偶然的达不到要求就说它不好,从而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在对待学生的能力时,想到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对象,不要因为一节探究课的感觉就全盘否定学生;在对待探究活动这教学模式上,不要因为别人都不执行,我也不执行。我们要将目光放远一点。

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对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恩堂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探究式教学[J].林区教学,2008(1):102 [2]赫文阁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教学研究,2007(3):42 [3]刘春英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7):16-17. [4]俞捷 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教育,2007(5):28-29.

上一篇:物流专业下一篇: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