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困扰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老龄化进程相比明显滞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为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命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年护理教育论文 篇1: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需增老年非医疗护理专业

【摘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护理人才培训,特别是非医疗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養老最大的问题是老年护理行业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如何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尽快完善老年人非医疗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老年护理人才,已成为社会颇为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 职业教育 ; 老年非医疗护理

据民政部2014年9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已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化社会标准。预计,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面对我国“未富先老”的这一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和来势迅猛的“银色浪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照顾,逐步实现老年身体健康化、老年护理专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养老事业中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又严重不足的这一突出供需矛盾,则成为老年护理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特别是非医疗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则迫在眉睫。

一、我国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现状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的不断呈现,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空巢家庭”日益增多,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强大冲击。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我国失能老人有3750万人,这部分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如果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在目前全国4万多个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仅约100万人,其中只有不足10万人拿到了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老年护理工作量大,专业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招聘难;大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其知识和技能与快速发展的养老需求不相匹配;特别是现有的“四低护工”(学历和素质较低、正规化水平较低、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较低),难以应付未来的“四高老人”(学历较高、精神文化层面护理需求较高、日常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因各种疑难疾病照料难度较高)。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中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缺乏正规职业教育,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尚属空白。

在我国,老年护理学也是这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对医学类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曾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1998年,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2000年12月《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才正式出版,且尚未在全国普及。目前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使学生粗浅的了解老年护理知识,缺乏系统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从中职、高职到本科各层次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和老年护工的培训还刚起步仍是一片空白。

(二)老年护理教育偏重医护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忽视非医疗护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我国几乎所有老年人护理专业都开设在医学院和护理院校中,且老年人护理专业所设置的科目大都关于医护方面,面对老年人非医疗护理则几乎未设置相关专业及课程。(从互联网上获悉,上海有3所高职院校从2015年开始新设老年护理专业,并计划于2015年开始招生。浙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起率先在全省培养老年护理方向高职生)

另外,我国对护工上岗前的培训也不是学历教育。大多走形式走过场,主要依靠护工培训公司或招聘单位自主培训护工来持证上岗。培训时间短,培训科目大都是面向排泄、擦身、换尿布等最基础的身体及外在护理,忽视对老人人文、心理、康复、营养等方面的护理。而按照国外先进经验,医护和非医疗的护理教育和培训是完全独立的。日本、荷兰等国的非医疗护理则是正规职业教育,而且规定其教育、实习时间要达到1600小时以上,其教育学习科目系统全面。北欧一些国家则要求从事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均需先期接受护理专业正规教育,护理专业毕业后还要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实习训练。

三、借鉴国外老年护理经验,尽快增设和完善老年非医疗护理专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一)借鉴参考国外老年护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老龄化特点,尽快在中职、高职、高专等层面开设老年人非医疗护理专业。

第一步:可先在医学护理院校设有护理专业的高职高专或本科院校增设医疗护理(老年护理方向)新专业;并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本专科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在目录中应明确“老年护理”专业,并划分到“医药卫生类”去。

第二步:在中职、高职高专范围层面内,开设老年人非医疗护理学历教育的新专业;并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非医疗护理两者都纳入国家认可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内;充分利用原有护理专业的办学条件及专业建设优势,开发适合国情的老年护理教育课程和教材;在现有养老机构中广泛设立非医疗护理见习、实地基地。

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后,在全国范围内单独设立专业院校;拉通老年护理专业从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学习晋升通道;大力鼓励、支持具有国内外相关经验的人士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或对非医疗护理职业教育及培训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并将其纳入政府认可的再就业再培训体系。

(二)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对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院校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并提高老年护理工作者的薪酬待遇。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对办学优势突出、成效明显的院校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对从业入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本科、高职高专、中职毕业生,政府财政要给予一次性奖金和补助;要仿效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制度,对非医疗护理专业执业人员也开展(国家)资格考试,并设立与工资挂勾的相应职称体系,提高老年护理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使他们能长期安心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工作和服务。

(三)各类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养老服务。

在满足自身教育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各类职业院校可采取无偿或优惠的办法,向社区老年人开放教育设施、活动场馆等校园资源;同时,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寒暑假、节假日投身对老年人的义务照护、陪护服务等志愿者服务。

(四)加强老年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在老年护理专业教师欠缺的情况下,除加强老年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外,还要为退休的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老年护理专兼职教师提供政策支持和劳动经费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乃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作者:魏茜

老年护理教育论文 篇2:

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护理教育探索与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困扰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老龄化进程相比明显滞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为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命题。国家应重视老年护理教育战略;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重视和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以适应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老年护理教育 老年护理人才

1 我国老龄化社会现实下的老年护理现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年10月,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0个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老龄化进程步伐加快,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1]

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即在老龄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健康状态,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健康老龄化体现在老年人个体,不仅为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我国,要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就要完善中国传统的养老内涵,使养老不仅是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而且是通过全方位的老年护理,使老年人生活处于完美状态。

目前,我国的老年护理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和模式,绝大部分老年人在家庭养老。家庭内担当照顾者的多为子女或是被称为家政服务员的保姆。这些子女及家政服务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老年护理培训,尤其是家政服务员,多数是农民工或下岗女工,文化程度偏低,且缺乏老年护理知识,他们对老年人的照顾,仅限于老年人的吃喝拉撒,谈不上全方位护理。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出现典型的“4、2、1”家庭,即一个家庭,四个老年人,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夫妻,加上一个独生孩子。一对夫妻要工作,要照顾一个孩子,还要照顾四位老人。他们对老年人的照顾护理,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毫无疑问,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模式将被弱化。

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老逐渐弱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等社会养老机构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养老机构目前仍沿用着传统低级的养老方式,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老年人在那里只能获得最基本的温饱照顾。

因此,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非常落后的地位,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护理模式,结合中华民族养老特点,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朝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家庭养老模式依然存在,但要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家政服务员进入家庭,协助完成家庭养老;二是依靠社区医疗养老机构,完成本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三是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模式养老。实际上,这三个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这就为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向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发展机遇。

2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分析

2.1 老年护理或老年医学专业设置缺位

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老年护理或老年医学专业,不能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现有的护理专业学生,也只是通过《老年护理》教材的学习接触到有限的老年护理知识;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根本接触不到。而《老年护理》仅是护理专业所开众多护理学科之一,培养出来的是护理人才,而不是全面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老年护理或老年医学专业设置的缺位,严重影响了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来势必影响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

2.2 《老年护理》课程学时过少

卫生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即使是学习了护理专业的《老年护理》课程,得到的老年护理知识也很有限,因为各院校安排的《老年护理》学时很少。调查发现,各学校中专层次使用的《老年护理》教材,多数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按其教学大纲要求,学时数为54学时;高职护理专业的老年护理教材多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其学时数为36学时。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在安排学时时,为了给基础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护理礼仪等护理学科让路,都将原本已不足的《老年护理》学时数进行了相应缩减,一般中专为36或18学时,高专多为18学时。而且各院校几乎都将《老年护理》定为考察课,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致使学生不重视《老年护理》学科。

2.3 对《老年护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以“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老年护理》为例,其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38学时,实验课程16学时;高专《老年护理》教材其理论课程为24学时,实验课程为12学时,比例趋于合理。但是多数院校对《老年护理》实验课程重视不够,加之实验条件不允许、经费紧张等多种因素,并不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比如,有的院校中专层次的《老年护理》实验课仅安排6学时,高专的也仅安排6学时或者更少,而且几乎都没建立老年护理实验室。大多数院校的实验课主要是提供一些内科老年易患疾病的教学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因为内容不是针对老年人的,所以学生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及相应的护理技能等知识掌握有限,使《老年护理》实验课程形同虚设。

2.4 老年护理校外实习基地尚为空白

据调查,各院校普遍没有建立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习基地。校外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为老年人服务强化老年护理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尊敬老年人、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优良品质。但是,基地的建立,需要国家及其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社会的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投入。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使老年护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了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影响了《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在上述各因素影响下,导致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品质不高,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极不适应。要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3 发展老年护理教育的对策与分析

3.1 加大国家、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

健康的老龄化社会,应是家庭与社会各机构共同负担养老义务的社会。这其中,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在国家相关制度下完善老年护理体系,发展老年护理事业,以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老年护理教育事业,培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为此,国家和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并将其纳入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以推动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增设老年护理专业

老龄化社会,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过硬业务能力的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经过老年医护专业的学习才能得以培养。仅就辽宁省铁岭市看,由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将新增养老机构30所,增加床位9846张。由此可见,对专业性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将是很大的。上海等地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从根本上改变现在还没有老年护理专业的现状,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或称老年医学专业;并围绕老年相关的生理、病理、临床特点和老年护理要求设置课程,配有相应的卫生部正规教材,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配备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来推进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

3.3 重视老年护理实验教学

老年护理工作,是一项繁杂、技能要求高、面向社会服务于老年人的应用性很强的专门工作。这就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老年护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得到和提高的。因此,必须重视老年护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练就一身真本领、硬功夫。要利用现有条件开设实验课、电教课,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和教学质量;应建立一整套实践考试考核方案,以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自觉性。国家和院校应下大决心、动大力气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现代化的老年护理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老年护理医疗卫生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3.4 建立校外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要依托当地社会养老机构,建立校外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建立实习基地,要通过协商、协议等方式,明确实习基地、组织院校、实习学生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应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制度,以便学生真正从实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

3.5 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老年人具有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身体及心理特征,而且由于老年人身体或多或少的患有疾病甚至是严重疾病,以至于有的老年人不得不面对人类最不愿意面对的死亡等问题,因此,老年人是最需要理解照顾的对象。为此,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表现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奉献精神。这样的职业素质,要靠我们教育者在老年护理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甚至是率先垂范而培养形成的。教师要言传身教,在实验课和实习基地实习时,要带头照顾老年人,不怕脏和累,耐心细致地为老年人服务,使学生即学知识又献爱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3.6 开展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短期培训

因正规的职业教育周期长,为缓解当前老年护理人才供需矛盾,应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拓宽办学门路,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在岗短期培训,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老年护理人才,以解应急之需,提高我国现有老年护理事业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Z].2011(4):28.

作者:薛丽杰

老年护理教育论文 篇3:

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调研报告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学科发展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制定我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信函及访谈的方式对福建省70所二级以上医院及38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从老年护理的资源配置、专业实践状况、专业发展需求、科研及教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我省老年护理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基础医疗需求,但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不合理;②部分老年护理机构工作内容单一,新技术、新理论知识较缺乏;③老年护理科研项目少,师资力量薄弱;④从业人员待遇低、保障体系不健全、管理落后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结论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梯队、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等核心领域进行努力和探索,进一步促进我省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推动健康老龄化进程,真正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

[关键词] 老年护理学趋势现状调查对策

老年护理学是以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实现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维护生命的尊严和舒适[1],在应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331.6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17%,表明我省已步入老年型省份。据预测,我省未来50多年的老年人口比重将快速上升,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309万人[2]。本研究对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力求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我省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工作模式,为制定我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规划及老龄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老年护理学科发展概述

1.1 国外发展概述

老年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确立于美国,自1900年至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确认专业地位、开展专业护理理论及科研研究以指导专业发展、护理实践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发展老年护理高等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梯队的重要历程[3],老年护理学科在发达国家日益成熟、完善。

1.1.1 “健康老龄化”成为老年护理目标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老年健康护理原则提出:老年健康计划将以健康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地为老年人改善健康状况、功能水平和生活安排[4]。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缩短照料时间,提高生命质量,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1.1.2 以社区为基础,不断拓展老年护理服务内涵

国外许多国家的社区护理已取得良好的发展,不少国家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为老年人健康护理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老人保健设施成为社区的中心设施[5]。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1.1.3 老年护理专科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发展

史顿预测老年护理专科人员可扮演5项照顾角色[6]:安养院病人的照顾管理者,身体、心理及功能健康评估者,老人基层照顾提供者,合作或独立开业者,从事护理与科技合作的临床研究者,并具备12种功能[7] :能应用多种方法做决策;能管理老年病人护理;能与其他医疗护理活动协作,使老年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其他同事和医疗护理小组提供支持及促进发展;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管理:从事伦理的护理实践;倡导和保护老年人的权利;从事促进老年护理发展的实践;发展老年医疗与护理间的关系;完成专业的护理要求;提升自身向护理专家方向发展;老年护理必须与法律和道德相符合。国外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学位水平已达学士和硕士,能有效承担起老年护理的专业实践和教学科研。据资料统计,美国社区护士中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者44.3%,2000年,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护士达到了11.6%,远高于医

* 第一执笔人: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院护理人才结构中 7.6%的比例[8]。

1.2 国内发展概述

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空前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巨大的考验:家庭养老方式由于“4-2-1”家庭结构的普及和“空巢家庭”的增加而受到严重冲击;个人自我养老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会支持系统也因养老保险和养老机构的不足而不能充分满足中国老龄化人口的需要,这一形势给护理专业在老年卫生保健行业中担当主要角色提供了巨大的机会[9]。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健康需要,充实和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实施高品质的照护并评价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在人力配备、政策指引、机构发展、国内外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对老年学科的支持,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老年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生活照护及以心理护理和家属护理为主的临终关怀等功能较完整的服务体系,着重发展社区和家庭老年护理,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护理、咨询,系统检测并随访社区内的“高危老人”,推行家庭病床,建立家庭急救呼叫及转诊网络系统,加强家庭成员的救助能力,努力完善以专业护理人员为主导,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娱乐为一体的社区老年护理模式。老年护理专业理论开始与临床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应用心理学有机结合,从传统的照护转变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健康促进,内涵不断更新扩充,老年护理专业队伍逐步形成,在应对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护理学科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较薄弱。上世纪末,中华护理学会倡导发展老年护理学科,并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老年护理学仅在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课程,专业老年护理机构仅在上海、天津等地成立[3]。此外,固有的观念、模式,护理保险制度及综合化的护理价值评价体系仍未健全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因而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老年护理的发展对策,加强在综合化护理教育改革、系统化护理理论实践、多元化护理需求、合理化护理效益分析、企业化护理经营模式等关键领域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学理论和管理机制,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真正保障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

2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提出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立足于社区的老年护理,并积极拓展服务范畴。在这一纲要的指导下,福建省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对福建省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信函及访谈的方式对福建省70所二级以上医院及38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调查表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我省实际自行设计,经专家咨询并予以修订后,形成正式的“福建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研表”,由资源基本情况、老年护理工作状况(包括慢性病管理、心理咨询、康复、预防、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科研教育需求三部分内容组成。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98.1%。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整理并统一编码,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的数据库后,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福建省老年护理单元及专业人员配备情况

按照老年护理活动单元必须满足安全无障碍的标准,共有83.96%(89个)老年护理单元达到无障碍标准;90.6%(96个)能满足双向转诊需求。表明我省老年护理基础设施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如表1所示。接受调查的单位老年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看出,从业人员的年龄构成偏大,学历,职称偏低。

表1被调查单位基础设施达标情况(n=106)

项目 调查单位 构成比

达到无障碍标准 89 83.96%

能满足双向转诊 96 90.6%

2.2 老年护理项目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各调查单位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以基础护理治疗如输液、肌注、换药为主。开设康复、临终关怀、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比例较低,分别为27.3%、22.1%,9.6%,见表3。

表3被调查单位老年护理工作开展情况(n=106)

项目 单位例数 构成比(%)

基础护理治疗 106 100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 88 83.0

心血管疾病 69 65.1

脑血管疾病 56 5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5 33.0

肿瘤 31 29.2

康复 29 27.3

临终关怀 23 21.7

心理咨询 10 9.4

2.3 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在老年安全管理、老年疾病预防及专科护理知识方面,各有97家、86家单位表示熟悉,各占91.5%,81.1%,在老年医学和护理新进展、老年康复与保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的单位各有95家、81家,各占89.6%、76.4%,如表4所示。

表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熟悉和需求调查(n=106)

项目 熟悉 需求

单位例数 构成比(%) 单位例数 构成比(%)

老年医学和护理新进展 11 10.4 95 89.6

老年疾病预防及专科护理 86 81.1 20 18.9

老年康复与保健 25 23.6 81 76.4

老年心理与评估 53 50.0 53 50.0

老年沟通与交流技巧 36 34.0 70 72.0

老人安全管理 97 91.5 9 8.5

家庭病床管理 62 58.5 44 41.5

临终关怀技巧 57 53.8 49 46.2

老年患者陪护人员教育 34 32.1 72 67.9

2.4 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单位认为提高待遇、保障体系的健全、管理科学化是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的首要需求,见表5。

2.5老年护理科研现状及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近3年来仅有5家单位获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占4.7%,均来自于医院;参加调查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无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大部分单位认为应着重开展老年护理科研的方向如表6所示。

表5老年护理专业发展需求情况表(n=106)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政策、资金扶持 101 95.3

社会保障及养老保险体系的健全 104 98.1

完善设施建设 97 91.5

提高待遇,培养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106 100

能提供持续性服务 89 84.0

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04 98.1

媒体的宣传 76 71.7

表6老年护理科研方向需求情况 (n=106)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老年护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研究 85 80.2

老年护理与养老保险的互动研究 97 91.5

推动社区,家庭老年慢性病护理的相关研究 93 87.7

控制感染,减轻疼痛,改善睡眠等领域的护理新技术应用研究 104 98.1

提高老年心理应对,促进家庭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 81 76.4

2.6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及专业能力需求

调查显示,有87家单位认为老年护理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占82.1%;有93家单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应增加老年护理课程比例,占87.7%。大部分单位认为应加强提高专业能力的具体项目见表7。

表7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养需求情况表

项目 需要 构成比(%)

专科护理技能 96 90.6

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92 86.8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79 87.4

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 86 81.1

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91 85.8

针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电话咨询的能力 74 69.8

应用计算机建立健康档案的能力 61 57.5

自我防护能力 87 82.1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95 89.6

组织与管理能力 73 68.9

调研与科研能力 77 72.6

3讨论

3.1 构建老年护理专业合理的人才梯队

本次调查发现,从事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临床对护士体力和耐力的客观需求,使得年龄偏大的护士往往退居二线,从事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同时由于年轻护士对社区存有种种思维定势,如社区待遇低下、职称评定困难、工作单调、医疗条件差等,使她们更倾向于到综合医院发展专业技能,必然导致社区护理队伍年龄偏大。为解决社区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利用医院的护理技术、人才资源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开展培训及继续教育,建立社区和医院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制定综合医院—社区服务机构护士双向轮转制度,让社区护理人员轮流到综合医院实践,获取先进和规范的护理技能并应用到社区医疗[10]。同时,综合医院的年轻护士轮转到社区,也可弥补她们在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并指导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如此循环,能改善社区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技能单一的现状,让临床和社区护理人员都接受到全方位的专业训练。

3.2 老年护理专业队伍应加强在岗培训

本次被调查单位中,91%的老年护理人员为大专或以下学历,其中大专43.4%,中专47.7%。大专学历所占比例要低于成都市的52.6%、深圳市的64.5%,黑龙江省的74%[11]。调查同时发现,各单位老年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以完成常规护理为主,她们倾向于掌握一些护理基础知识,而心理护理、沟通和临终关怀技巧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同时对康复、专业新进展的知识了解较少,老年护理队伍整体存在学历低、知识面窄、护理观念陈旧的问题,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却是保障多功能护理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12]。可参照国外老年护理教学模式,遵从“必需、实用”的原则[10],规划不同层次护士的课程设置和达标要求,如:中专学历的护士强化预防保健、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等内容;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则深入学习护理科研方法、社会心理学、行为医学等高级课程,营造多元化培训方案。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应的人员培养方式,比如岗位培训、进修、学历教育、学术交流等途径,让护士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锤炼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3.3 多方协作,加快专业化进程

本次调查显示,83.96%的单位能为老人提供无障碍环境,90.6%的单位能为老人双向转诊服务,基本保证了老年人的安全和基础医疗需求。但91.5%的单位认为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开展康复、老年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的单位比例低,分别为27.3%、22.1%、9.4%,而开展这些项目则需要相关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及专业人才的充实。目前福建省老年护理专业发展受资金、保障制度影响,老年护理人员存在待遇低、晋升受限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应借鉴国外经验,多部门协作,从资金和政策进行大力扶持,以形成设施完整的服务网络,为提供全面、持续、方便迅捷的老年专业服务奠定物质基础;提高护士待遇,赋予护士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职权[13],以保障各项护理活动正常运作。可选派人员赴外培训,学习并借鉴国外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逐步摸索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以提升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地位,特别是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加深外界对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以社区为基础不断拓展老年护理服务。

3.4 以人为本,促进老年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本次调查显示,98.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化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者应根据人员的性格特点和特长,分层次、分等级使用护理人才,进行科学管理,达到人尽其才,以适应老年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实践中,了解护理人员需求,制定出满足护理人员需求的管理激励机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推行全科护理教育,普及老年护理保健知识,如家庭照顾、老年病学、老年心理、社区护理、老年营养等。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尊重老年人,推行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真正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照护,体现学科的价值。

3.5 促进老年护理学科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我省老年护理科研立项少,在过去几年中,我省的老年护理科研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疾病预防、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的研究,老年疾病预防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研究,老年人多元文化护理研究等领域取得进展,填补了我省甚至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我省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但是老年护理专业在教学模式、与相关体制的互动研究、老年护理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家庭社区护理模式的研究等领域有待进行更多深入的探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研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设立老年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建立护理研究室,创造良好的护理科研环境,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加强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科研骨干。强化护士信息意识,提高护士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在这里,以大学为平台,汇聚和引导老年护理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实践和研究,不失为有效的途径[9]。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多年来致力于老年护理领域的研究,倡导多学科合作,拥有充足的研究条件(包括专家、研究环境和经费支持),可以此为依托,为护理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在专业领域方面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3.6 提高老年护理师资水平,改革课程设置

本次调查显示,82.1%的单位认为我省老年护理师资队伍薄弱。由于我省老年护理教育起步晚,直至1999年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设置本专科《老年护理学》课程,我省老年护理教育才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已经开始了老年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因此,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改革意识且立志于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老年护理教育目标的实现[14]。首先,在筛选老年护理教师时,必须评估他们的学历、工作与教学经验。专任教师应具备护理本科以上的学历,有丰富教学经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14];其次,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课题讨论、专业培训及基层调研的机会,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经验,并加强教师业务的考核,给他们适当施加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活泼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制定流行病调查、预见潜在问题、应对紧急事件等培养计划,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能力等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同时根据史顿对老年专科护理人员角色和功能的界定,专业决策、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心之一,因此必须优化整合课程体系,适当增设应用性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内容,并注重实践,加大教学实习基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从软件和硬件入手,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

3.7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发展多元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护理涉及多个层面,只有利用家庭资源,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与医院紧密联系,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将家庭、社区、医院、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整合起来,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才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模式[15]。通过建立全省老年护理信息平台,实现多个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能为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增进交流协作,是发展这一模式的有效路径之一。

4小结

老年护理专业作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21世纪的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梯队、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等核心领域进行努力和探索,将进一步促进我省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推动健康老龄化进程,真正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林子利.福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对策[C].老年学论文集(三):1-7.

[3] 王玲.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4):12-14.

[4] 姜雅莲.澳大利亚的社区老年护理保健[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43.

[5] 陈竞薇摘,邹元植校.日本老年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12):574.

[6] 卢秀美,许淑莲,等.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深圳: 海天出版社,1998,4:991.

[7] Traynor,V.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he Advanced Gerontological [J]. Nurse,Sydney:John Thrift Publishing,2000.

[8] 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浅议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3):166-167.

[9] 万宏伟,于放,Ann Kolanowski.探索中国老年护理之路[J]. 现代护理, 2007, 13(4):195-297.

[10] 邓静.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9.

[11] 阎红,朱丹.成都市社区护理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3(21):62-63.

[12] 沈慧霞,冯正仪.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情况简介及建议[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4):34-35.

[13]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8):66-67.

[14] 王家骥,刘义海.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76(2):93-95.

[15] 文强.我国城市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8:40.

课题组成员:

1、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郑翠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3、许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4、李红,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

5、方东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6、骆惠玉,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作者:福建省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

上一篇:房地产述职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住宅平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