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坚持改革创新求发展,积极实施跨界融合,逐渐构建起“以‘五小’微创新理念为主线,跨界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模式,整合集聚校内外各种创新资源,营造了开放协同、多元互动的创新场,开辟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1:

合唱艺术在中职学校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摘 要:在校园素质教育文化建设中,合唱活动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因为合唱活动实践性强、普及面广,影响力大,吸引性强,是纪律性、组织性和艺术性要求甚高的一项团体活动,对培养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能力、艺术气质、团结协助精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合唱 中职学生 素质教育 作用

1 旅游职业学校开展合唱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合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它的宗旨在于声音高度的和谐与协助,强调人声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利用合唱队员各声部之间的优势来创造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又能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的合唱音响效果,充分表达歌曲思想感情,塑造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在校园素质教育文化建设中,合唱活动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因为合唱活动实践性强、普及面广,影响力大,吸引性强,是纪律性、组织性和艺术性要求甚高的一项团体活动,对培养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能力、艺术气质、团结协助精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职学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属于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不稳定时期,加上选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对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欠佳考不上高中的生源,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需着力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自律性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合唱活动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开展合唱比赛活动不但能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还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团队协助精神,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意义。

2 合唱艺术对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2.1 合唱艺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合唱艺术是一种情感教育,擅长于抒发情感、扣人心弦。它能表达坚定刚强、庄严肃穆、热烈兴奋、悲痛激奋、缠绵细腻、如泣如诉的音乐思想情感。如:学生通过集体人声合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龙的传人》《中国人》《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等等音乐合唱歌曲,让学生在激动的旋律、生动的歌词中更加直接、更加细腻与音乐产生心理共鸣,树立音乐艺术形象,想象自己就是一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反抗压迫、团结奋进、艰苦朴素、与人为善、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更深刻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建立世界和平友爱共存的道德观念等等,合唱艺术这种音乐情感的特质决定了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和转化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2 合唱艺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该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性格普遍是孤僻、冷漠,加上多元化发展社会的不良影响,使他们形成了带缺陷的个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理解、不擅沟通、不会协助。更有些中职学生由于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思想松懈、行为懒散、不好学、不上进,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合唱艺术的教育正是能改变此类带缺陷个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不良行为习惯,增强纪律性和提高团队协助精神。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合唱一首歌曲,首先要强调整体性,要求各声部声音要高度协调和统一,音色融合不能像独唱一样突出个人声音,合唱声音要整齐、清晰,声部中的吸气、换气、发声的起势要整齐,咬字、吐字、押韵、归韵要统一,以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和合唱比赛是以班级或团队形式开展的。通过参加合唱活动,可以使学生去掉个性化的缺点,形成共性化的优点,懂得如何相互协调和配合对方,达到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如:学生通过集体人声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让学生在整齐、有力的旋律中深刻理解团结协助的和谐力量。

根据合唱艺术的特质,能在短时间内促进优秀班级集的形成,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新生班级是一个新集体,在入学的第一个月,每位同学都很有个性,各自有理不让人,经常发生争论,整体感觉不团结、不协助、凝聚力弱。入学第二个月学校开展合唱比赛活动,各班同学积极选曲训练准备比赛。在合唱训练中,同学们声音必须要统一不能突出个人音色,大家换气和起唱必须整齐,不能慢或快,各声部音量要平衡,学会调整声部音量控制,如发现自己所在声部强了,就有意识地减弱自己的音量,反之增加音量。在轮唱时各声部保持坚定、平稳的节奏有序进行,歌词咬字要清晰,唱词懂得归韵。刚开始训练时学生难以做到各种要求,不是这慢就是那块,不是这强就那弱,音准节奏乱糟糟等等,但训练次数增加他们的合作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不足的之处慢慢减少,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习惯。经过10次的排练后慢慢达到基本要求,排练15次已经学会相互配合和协调。在排练中会发现同学们改变特别大,同学之间增进交流,上课认真,做事配合,卫生主动完成,班内团结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比赛获奖的班级在宣布获奖那刻甭说有多团结!比赛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班集体非常团结协助,卫生、出勤、晚修、宿舍等各项评比都获优。但凡在合唱比赛活动中获奖的班级都是集体凝聚力比较强的班级。足以说明合唱艺术对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是无可代替的。

2.3 合唱艺术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改变自我、提高自信心、健康成长

在合唱训练当中,往往会遇到资质不一的学生,或者是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合唱曲目大部分都有一定的难度,如音高、节奏、声音的协调等等。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并不是每个学生通过训练就能达到教学要求,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合唱学习,当遇到这样特殊的差异生时,作为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而此类学生也更需要团队的关怀。一般学校举行的合唱比赛都是以班为单位参赛,比赛规则是全班同学必须参加,缺勤班级扣分,强调集体参与。每个班集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差异生的问题。如:老是跑音的学生、节奏不准的学生、极度内向害羞的学生、不敢穿合唱礼服的学生、歌词记不熟的学生等等。但由于是集体比赛,为了能在合唱比赛当中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都认真、自觉地在音乐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去克服种种困难,力争完成好合唱曲目的每一个环节,同班同学都会尽可能地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差异生解决问题,使差异生也受到重视,差异生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学会了改变自己、克服困难、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来参加合唱比赛。通过合唱比赛,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克服困难、改变自己、重塑自信心的健康品质。

可见,合唱艺术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增强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能让学生去掉个性化的缺点,形成共性化的优点,学会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通过合唱比赛,能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以赛促和、以赛促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锻炼学生组织、合作能力。合唱艺术这一具有实践性的音乐素质教育,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甜甜.高校合唱对构建大学生心理的理论思考[J].美与时代,2006(4):88-91.

[2] 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l.

[3] 蒋芳,刘洋.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合唱教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7):82-84.

作者:莫玲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2: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坚持改革创新求发展,积极实施跨界融合,逐渐构建起“以‘五小’微创新理念为主线,跨界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模式,整合集聚校内外各种创新资源,营造了开放协同、多元互动的创新场,开辟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五小”;协同育人;跨界

一、创新理念:跨界引入并提出“五小”微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把企业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消化、吸收,转化为企业现实的产品,主要靠基层一线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来实现。目前,许多企业通过员工“五小”(即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竞赛,激发了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和小改小革的热情,使一大批基层员工中的小发明家和革新能手脱颖而出,为企业节能降耗增效保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运用跨界思维,借鉴企业“五小”创新活动,提出了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五小”微创新理念和做法。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和实训,全面开展“五小”(小问题、小建议、小创意、小制作、小发明)微创新活动。从小问题入手,进行头脑风暴,收集小建议,提出小创意,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小制作,再改进完善和创新,实现小发明。从“小”入手开展微创新,与实际生活结合,容易出成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动力,有效推动了创新教育的全面普及。

在“五小”微创新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展“创中教”,同时鼓励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做中学,做中思,思中创,创中学。“创中学”侧重于“创”,是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学习和项目的合作学习,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测试优化,通过实践应用将知识内化、巩固和提升,然后与同伴交流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开放性、合作性、创新性与共享性,彰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宗旨,属于深度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创新机制:跨界建立“协同育人”创新教育保障机制

为全面有效地实施“协同育人”的创新教育,创建一个领导并协调运行的创新教育组织机构,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设立了一个评价激励创新的制度。

(一)跨界建立创新教育组织机构

为了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校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下设创新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跨界协调和全面实施。学校选聘了创新干事一名,全面负责创新活动和赛事;在教学部各选聘了一名创新干事,负责指导教学部班主任和班级开展创新工作;在各教研组选聘创新联络员,具体落实各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活动;还专门成立了创新教研组,负责创新课程任课教师的选聘和创新教学研讨,全面普及创新教育。跨界建立的学校创新教育组织网络结构,聚智融术,确保了学校各部门协同开展创新教育,为加强“创中学”教研,开发“创中学”课程体系和落实“创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跨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師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关键,也是目前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瓶颈。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跨界聘请一批兼职创新教师。聘请企业技术创新专家、高校教师和民间创新达人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介绍行业发展新动向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指导师生参与协同创新。同时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创新典型来校结合企业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技术创新的指导,形成毕业生与在校生创新的良性互动。

(三)跨界组建一支动态的科技创新学生队伍

创建由科研、制作、组织、宣传、联络、资料等六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协会成员由全校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分别参加头脑OM、科技体育、机器人、小发明制作等创新兴趣小组,跨界整合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和社团活动等资源开展“创中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学校还在各班设立班级科技创新联络员,通过加强对联络员的辅导和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各班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建立创新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为鼓励学生技能发展和大胆创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树立创新的信心,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形成“学技能、比技能、求创新”良好风气,学校对参加创新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和奖金奖励,每学期组织评比校创新标兵、创新优秀班级,推荐创新优秀学生为鄞州区优秀职高生,树立一批创新典型,产生正面的榜样激励作用,形成“创中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刘松先.基于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

[2]陈小红.中职学校加强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11(12).

[3]商联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职业技能[J].新课程(教研),2011(12).

作者:董启迪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论文 篇3: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动力,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部分地方已开始试行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基础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并且一些学校已开发出了具有较高质量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关键词:中职学校 创新教育 校本课程 管理与评价

1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设计环节。目前,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当前中职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多样,效果各异,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层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却普遍存在重开发、轻管理,重课程实施、轻制度建设的现状。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极不完善,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全,创新教育课程管理与其他常规专业课程教务教学管理未形成有效的联动,致使在管理环节人力投入过大,但却收效甚微。

1.2 管理思想落后,课程管理缺乏人性化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是一门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及学生自身特点与需求的新型课程,对于创新教育课程的管理要根據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特点来进行。但是,从目前中职学校创新教育课程管理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较为保守与传统,新颖性不够,其管理思路对创新教育课程甚至成了桎梏。并且,在课程管理措施上也缺乏人性化,管理严苛、僵硬,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1.3 课程评价单一

中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评价是反馈课程设置效率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课程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提高创新教学效率。目前,对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程评价目标单一。学校对于创新教育课程的评价并不完善,其目标大多限于教学效果上,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所创造社会效益以及职业素质等目标的评价十分单一;

第二,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评价上都采取的是教务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但对于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较少,对社会岗位的评价更是缺乏,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情况;

第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中职学校对创新教育课程的评价大多采取试卷、作品或者课堂表现来进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转化程度、专业学科技术运用创新等环节的评价,致使评价结果不准确。

2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2.1 对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践。

2.1.1 学校管理

制度是教学的保障,也是校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发好、管理好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中职学校要将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制度平台之中,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组建高效的管理队伍,创建教师激励机制,将管理制度打造成为一个有机的、有活力的整体。对此,学校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①从整体上构思制定针对创新教育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方案,切实做好指导、监督与考核工作;

②定期组织教师了解创新教育课程实施的进度与基本情况,学习创新教育最新理念,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针对性;

③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创新教育课堂,听取教师上课过程,做好评课工作,并对教师进行指导,共同研究,以完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

④学校要做好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包括社会推广与校内推广。

2.1.2 教务管理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校本课程各个环节的审核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申请进行充分地探讨。同时,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和计划,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随时进行听课和测评。另外,还要定期举行相关演讲和经验交流、教研等活动,宣传推广优秀、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严格监督教师教学到课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认真查验教师的教案编写、课程备课以及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②优化教师配置,坚持实行“双轨制”教师配备机制。在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教务管理方面配备具有深厚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教师,结合本校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起,共同做好创新教育课程管理工作;

③教务管理方式要灵活与人性化。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管理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并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管理机制,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让教师对课程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2.2 对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2.2.1 教务管理评价

学校要对创新教育校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发现教务管理之中存在的纰漏,并总结校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全面、有效、富有激励性和活力的教务管理评价机制。

2.2.2 教师评价

教师是实践校本课程最重要的部分,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成效,因而,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记录。学校可以通过听课、教师考核、教学成果评比、学生反馈评价和教师之间互评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2.2.3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时考量创新教育校本教学成果最有效、有直观的评价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都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确定。因此,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中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所在。

2.2.4 社会评价

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而市场是检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是否具有社会时效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建立与社会行业之间的人才反馈机制,听取社会企业的评价,同时,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来考量学校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社会评价的结果不断改善课程的形式,以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接受度。

参考文献:

[1]李芳,龚跃华.论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l16-118.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林山,江苏省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苏涟水 223400

作者:胡林山

上一篇:年终总结大会(通用3篇)下一篇:党员评议自我评价(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