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透析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时政热点透析

环球时政热点扫描

2004年末这场席卷南亚的海啸带来了一场浩劫,死伤人数惊人,旅游业遭受重创。但浩劫后的反思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亚洲预警机制的有待完善,也有许多科学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南亚的旅游开发提出了警醒。原来因为建造酒店而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也使得这些原本可以保护海岸,有助减轻海啸危害的自然选择生物失去了作用。人和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发展经济怎样合理开发和保护环境,这应该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作者:唐佳梅

第2篇:2016年历史备考:观时政热点,析长效热点

【名师简介】胡运珉,中学高级教师,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华中科技大学附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十佳教师、武汉东湖开发区先进教研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求学》、《历史教学》(国家核心期刊)、《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直接考查时政热点并非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风格,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才是高考命题人的真爱。但鉴于历史学科独特的史鉴功能,高考试题或多或少会“暧昧”地呼应现实热点,让考生在历史问题中思考现实,在现实问题中反思历史。透过时政热点,搜寻高考长效热点(即契合时代主题的主干知识、高频考点),思考其可能出现的命题视角,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不容忽视。

一、民主与法治

【热点背景】

民主与法治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权力制约关系,如朝议、三省六部制、内阁等对君权的限制;中央机构之间的分权与相互牵制;中央对地方的分权与限制。(2)古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文献。

2.近代中国:

(1)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及其宪政实践。(2)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3)国民党的宪政实践。

3.现代中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

4.古代西方:从雅典梭伦改革到伯利克里改革;罗马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5.近现代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二战后西德、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制度都是由各个阶段的国情(如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思想因素、历史原因等)决定的,其影响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内、国际等角度辩证分析。

视角2:中外权力制约观念的差异

1.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或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制约君权。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思想都闪耀着分权制约的光芒。

2.古代雅典:城邦公民监督和制约官吏,议事会履行立法、行政职能,但受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以及受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交叉制约。

3.近代西方:通过法制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来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视角3:古代中外法制观念的异同

1.古代中国: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术势结合;儒家主张德主刑辅,以德治国。其中,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孟子主张治国需要法制,但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儒家法制观念深受宗法观念及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古代雅典:法律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原因在于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视角4: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历程、共性与个性、原因、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工业革命后,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确立的突出特点: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分权制衡、政党政治是西方代议制的共性,但美(总统制共和制)、法(议会制共和制)、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又有其个性特征。代议制确立的原因可从经济、阶级、思想基础以及政治前提来分析,其影响可从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对世界等角度分析。

视角5:近代中国追求民主的历程(代表人物、观念、背景、评价)

【模拟演练】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参考答案】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法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2)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实践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统治残暴,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名师点拨】

第一问是“据材料概括主张(或现象、表现)”之类的问题,考生的提分法宝是逐行、逐句、逐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第二问是比较异同类的问题,考生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寻找比较点,如背景、主张、目的、过程、结果、影响等。在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历史人物时,千万不要忘记其阶级属性的异同。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是“效果”(或结果、影响)类问题解答的关键。“历史地评价”是指把历史人物、事件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价,“辩证地评价”是指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全面评价。

二、反腐倡廉

【热点背景】

2013年,习近平提出“老虎”“苍蝇”要一起打;2014年,习近平强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两大法规,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监察制度的演变;(2)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的措施,明太祖惩治贪污的措施;(3)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近现代中国:(1)国民党政权的腐败;(2)中共的党风廉政建设——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3.世界史:(1)雅典陶片放逐法,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2)罗马法中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的规定;(3)近现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文官制度;(4)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评价

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监察、司法。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但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视角2:古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廉政建设的比较

1.古代中国:历代政权重视约束各级官吏权力;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严格的法律规定惩治腐败;建立日趋完善、相对成熟的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2.近现代西方:以分权制衡作为廉政的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保障廉政建设顺利进行;把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重视公民的权利教育和参与能力;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

视角3:中西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

【模拟演练】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 “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参考答案】

选拔途径: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荫袭制和科举制等。功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文官的录用制度主要有先秦时期的世袭制(表现为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荐举制(如汉代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评价历史事件或制度时,从政治(包括政策、制度、政局、国家)、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

三、合作共赢

【热点背景】

合作共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在政治领域,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积极与世界各国增进政治互信;在经济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社会人文领域,以“公共外交”为引领,积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朝贡外交;(2)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3)郑和下西洋;(4)海禁与闭关锁国。

2.近代中国:(1)清政府的屈辱外交;(2)抗战时期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国际地位提高。

3.现代中国:(1)建国初期的外交;(2)20世纪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4.近现代世界:(1)殖民扩张;(2)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4)三大区域经济组织。

【命题趋势】

视角1:朝贡外交与近代西方外交的差异及原因

1.差异:

中国:形成华夷观念;德威并用;没有平等的外交观念和礼仪;缺乏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宗藩体制。

西方: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确立常驻外国使节制度;设立外交领导机构(或外交部);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运用国际法规范外交行为。

2.原因:

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对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缺乏了解。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间交往频繁;欧洲国家间矛盾冲突;启蒙思想、自然法的影响。

视角2:中国外交政策(或国际地位)的演变

1.古代中国的外交:对外交往悠久频繁,多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藩属朝贡关系,很少给予外部真正的平等外交。

2.近代中国的外交:列强侵华,建立国家条约关系,不给予中国真正平等的外交地位。但民国政府不断地谋求外交关系的改善,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通过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视角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至1991年是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争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国际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考生要注意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有关,对国际经济、政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视角4:大国关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美欧关系、美苏关系、美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等)

【模拟演练】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美国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此计划固然使欧洲、美国得到双赢,然而在美国的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有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

第一,设计构想不同。美国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衰败的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第二,根本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合作战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且附加诸多的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互利共赢。基于以上理由,所以不同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

【名师点拨】

本题为观点辨析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是考生答题的基本要求。材料涉及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影响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计构想与目标,在做比较时,考生可从设计构想、目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也可以如此作答: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实质上不科学、不严谨。从形式上看,二者确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的重点领域。然而二者在设计构想、根本目的、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参照上面的答案分别论述)。

四、中国制造2025

【热点背景】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016年,达沃斯论坛确定的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现代中国:“一五”计划;“大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近现代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第三产业的兴起;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艰难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碍的原因;(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影响;(3)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经验教训等。

视角2: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这几个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6~18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的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电气时代,1945年以后的信息时代。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如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发展原因(从政治前提、资本、科技、市场、劳动力、资源等角度分析),影响(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运用多元史观分析)。

视角三: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命题,如中西方不同阶段工业(或手工业)、城市、科技等的发展特点、原因、影响

【模拟演练】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时期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参考答案】B

五、经济改革

【热点背景】

在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我国的经济改革将从国资国企、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四大领域入手。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各项经济工作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鲜明主线。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

3.现代中国: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4.古代世界: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5.近现代世界:阿里改革、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原因、成败得失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从改革的阻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支持改革的力量) ;改革者是否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执行。

视角2:中外改革中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经济。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视角3: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模拟演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参考答案】D

六、国际金融与贸易

【热点背景】

2015年12月,中国倡设的亚投行正式宣告成立。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2016年1月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2016年2月4日,号称全球最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新西兰正式签署。

中国将继续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货币及金融机构:五铢钱、开元通宝、柜坊、飞钱、交子、票号、白银。(2)朝贡贸易。

2.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银贵钱贱;外国在华开设银行;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法币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通货膨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现代中国:银元之战;对外开放;加入WTO。

4.近现代世界:

(1)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各国的货币战、关税战;(3)布雷顿森林体系;(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5)欧元诞生;(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命题趋势】

视角1: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

视角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

15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全球化启动;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得以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陷入困境;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但两极格局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阻碍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贸组织建立,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在梳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时,要注意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视角3:全球化中中国社会的转型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科学化、理性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成立并开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模拟演练】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依据材料,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实受多银之害”的?

【参考答案】

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理解: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名师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很重要,“皆来自贵邦”“与贵国(中国)交易”“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揭示了“白银流向”。设问考查的是价格革命这一重要概念,考生可根据材料信息“货愈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考生要特别关注重要概念和社会转型时期,并注意中外历史之间的关联。

七、关注民生

【热点背景】

目前,我国的民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收入、医疗、户籍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取得新进展: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新体系加速构建;争取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涉及民生的思想:孔子主张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轻徭薄赋、不夺农时;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政策;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影响。(3)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4)赈灾、社会保障措施及问题。

2.近现代中国:(1)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农民生活的冲击。(2)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5)物质生活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

3.近现代世界: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的建立;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失误等。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历史上土地(或赋税、户籍)制度的变化、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普查人口;户籍登录内容日益详备;法律保障;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变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的变化);政权更替和战乱的影响;加强社会控制的需要。

视角2:古代中国和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特点、原因、评价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

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政府缺乏通盘的考虑。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发展程度较高,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繁多,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视角3:从物质生活、习俗(或教育等)的变迁看时代(社会)或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模拟演练】

当前中国政府表示,将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这一改革思路是使中国农业摆脱一家一户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 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政府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摆脱落后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3)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能使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

【名师点拨】

材料以“2013年”“2014年”为界,分为三层,关键信息分别是“摆脱……提高农业生产力”“专业大户”“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考生据此回答即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难度。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才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本题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的课后练习“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的改编题。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出现回归教材的趋势,临近高考,考生更需回归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正文,还要关注小字、注释、课后练习。

八、传统文化

【热点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主席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

第3篇:201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一、金融改革启新篇

【背景材料】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

2014年1月11日,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考点探析】

《经济生活》角度: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推动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试题预测】

1.2013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 )

①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答】A。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①②正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诸多因素有关,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③错;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有关,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不能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④错。故选A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少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财政部表示,2014年将探索更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和手段。

材料二 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1)有人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靠政府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为防范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1)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该观点看到了政府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有正确的一面。

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企业本身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小微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故这个观点又是片面的。

(2)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国内国际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防范风险。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加强金融合作与监管,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国内和国际的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③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金融体制改革,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应对改革中的各种风险。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金融体制改革涉及财政和货币、银行和企业、国内和国外等方面,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统筹考虑,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防范风险。

二、感动中国树楷模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时,“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于2013年10月启动,经《光明日报》等全国30家媒体组成的“感动中国媒体联盟”联合推选、网络公开投票以及评选委员会综合评定产生。最终,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感动中国人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人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试题预测】

1.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迹,体现出他们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和无私贡献的美好品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应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答】A。“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①应选;“感动中国人物”都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正确。③是政治生活中的要求,不是哲学方面的启示;④观点本身正确,但不是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从2002年开始,迄今共举办了13届,共评了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个中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二 沈克泉和沈昌健只是普通的农民,却有培育出优质油菜花品种的梦想。35年的科研路,28万元的负债,1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都没有让沈克泉、沈昌健放弃心中的梦想。2014年,这对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

【参考答案】(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油菜花父子” 培育出优质油菜品种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油菜花父子”为培育优质油菜品种,辛勤劳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像“油菜花父子”一样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索契冬奥促交流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索契冬奥会共有88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队参加,是历次冬奥会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索契冬奥会共设15个大项、98个小项比赛项目。俄罗斯凭借东道主优势力压挪威、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时隔20年后重登冬奥会奖牌榜首位。中国代表队获得3金、4银、2铜。

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冬奥会为索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这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冬奥会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冬奥会可以展现各国的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人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态,有利于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2014年的首次会晤,对中俄关系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这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试题预测】

1.索契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起到了振兴俄罗斯大国地位的作用。这说明了(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答】A。冬奥会有助于振兴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②错;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③错;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而不是基础, ④错。故选A项。

2.对于索契冬奥会,西方国家显得十分冷淡,而习近平主席在美欧等领导人都不参加的情况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探析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四、习连会晤话梦圆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联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考点探析】

《政治生活》角度:

1.公民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生活与哲学》角度: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试题预测】

1.习近平主席从两岸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两岸双方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答】C。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错;④是认识论角度,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与连战会晤时指出,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如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①公民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②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胜利

第4篇: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透析

中共“十八大”专题报告 主题一 十八大概况

【材料聚焦】

材料一:十八大代表风采展十八大2 270名代表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肩负着共铸伟大祖国辉煌明天的神圣责任,肩负着开创中华民族璀璨未来的崇高使命。重庆市农民工康厚明说,“作为十八大代表,我将"-3好农民工代言人,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广州市赵广军作为十八大代表,已帮教了l 200多名走上歧途的青少年,并长期照料60多名孤寡老人。由他创办的“生命热线”,挽回了无数轻生者的生命。“草原曼巴”王万青扎根艰苦的玛曲大草原44个年头,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谱写了藏汉民族的团结新篇章。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举行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次大会应出席代表2 268人,特邀代表57人,共2 325人,实到2 309人。经过几天的讨论,大会于l4日上午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牵动世界目光 中共十八大代表大会吸引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无论是对十年来中国所发生巨大变化的盘点回顾,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势,国际舆论围绕中国的评述显著增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观察中国未来走向最重要的契机,是影响时代的大事件。

材料四:十八届一中全会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决定任命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五年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把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主题解读】

1.召开中共十八大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本次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2)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海外主流媒体每天都及时作出报道和分析评论。这些充分说明了什么?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 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3.假如你是一名十八大代表。你怎样做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

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不辜负人民的重托等。

【全效突破】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8 260.2万党员中,少数民族党员有556.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7%。而在2 270名十八大代表中,就有249名少数民族代表,超过少数民族党员所占的比例数。这一情况说明在我国 ( ) A.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一律平等 B.各族人民已形成了团结互助合作的关系 C.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也分不清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综观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在于 ( ) A.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B.形成和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 D.始终坚持着改革开放的国策

3.材料一:十八大代表吴菊萍说:“从有人叫我‘最美妈妈’到现在,其实仅仅一年,但我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真的差别太大了。这种差别不仅是内眼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心态变化。社会给了我尊重和荣誉,我希望自己更有社会责任感,给社会一些回馈”。

材料二:十八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谈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的感受时说:“我是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今年能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既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种信任,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也是对全体华西人的信任;这份责任,是光荣而神圣的。”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表明 ( ) A.责任就是无私奉献 B.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C.承担责任就要不言代价 D.负责任就要对社会、他人和自己负责

4.十八大新疆代表买买提江·吾买尔说:“村子里的事都是小事,但却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就会服你、拥护你。作为一名村党支部的老支书,我要把群众交给我的事情办好,让群众尝到创先争优的甜头。”材料表明 ( ) A.集体和个人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B.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C.集体和个人是并列的,不能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D.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5.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许多国家政党和政要、新闻媒体给予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大之所以如此令人瞩目是因为( ) ①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关系最好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6.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 268人,特邀代表57人,共2 325人,实到2 309人。经过几天的讨论,大会于14日上午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墨西哥拉美记者协会副主席特奥多罗·伦特里亚对中国的迅猛发展成就和中共的执政能力十分肯定。他说:“如果你问我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和发展,那么我会说,请向中国学习吗,那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佳样板。”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发展的原因:请指出中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是什么?

(2)展望——明天的辉煌:建党l00周年、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国将变成什么样的国家?

(3)迎接——社会的挑战:未来社会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7.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小明和爷爷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一次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变化而欢呼! 材料一:法国埃松省议会主席杰罗姆·格蒂表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未来将作出重要决策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材料二: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洛切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八大及时指出了中国在过去十年发展基础之上,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之路。

材料三: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韦呈若·卡布拉尔表示,q-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达国家争发展中国家都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进步和和平崛起,中国将在推动国际秩序的稳定和民主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对世界经济并口政治的影响力将日益扩大。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能说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重要国情(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都是什么吗?

(2)你知道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吗?

材料四: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麦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善于从其执政实践和他国经验中汲取营养,努力丰富和发展自身党建理论和执政水平,极大地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材料五: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瑟拉耶什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共十八大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过去十年,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数据可以证明,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已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3)请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请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

主题一 十八大概况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C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建党loo周年的时候,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国loo N撇,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例一:培养创新精神。理由: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开辟新天地。

例二:培养团队精神。理由: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智慧,更需要发挥团队的智慧。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更好地发挥团队创造力,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

例三:终身学习观念。理由: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穸式,能够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使我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充实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设问具有开放性,任选共一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7·(1)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重要国情,人口国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环境国情: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匠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5篇:2011年高考政治三大时政热点透析

一、【背景材料】

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二、【教材链接】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刘云山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2.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云山指出,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要带着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

3.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着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更要自觉贯彻中央要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

三、【综合测试】

1.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人民群众。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3.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刘云山强调,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关键是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走进去、深下去。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A 3.B 4.(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集中组织开展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宣传思想文化,贯彻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地位。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求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

一、【背景材料】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

二、【综合试题】

1.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表明:

A.我国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B.粮食价格由国家规定而非市场形成

C.国家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家的补偿是粮农的全部收益

2.会议要求,明年要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这主要是要求各级政府要有效履行:

A.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职能 B.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D.为农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这体现了:

A.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展的重要性 B.“三农”是国家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C.“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的中心 D.关键部分能起到统帅整体的作用

4.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因为:

①科技创新是第一农业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推广才能成为第一成产力

③公共机构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唯一载体 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简析】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主要总结当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来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参考答案: 1. C 2.D 3.A 4.B 5.(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中国元素”风靡达沃斯 入世十年展全新风貌

一、【背景材料】

背景一 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背景二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二、【知识精析】

(一)经济生活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就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中国入世以来,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离不开世贸组织的支持与帮助。

4、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上述规则。

5、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入世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政治生活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构成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当今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世界经济论坛属于世界性的、非政府的;世贸组织属于世界性的、政府间的。

3、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在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正是由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入世十年的历程充分体现了上述内容。

(三)生活与哲学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既要求我们各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要立足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积极地对待。

2、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无论各国积极寻求合作,还是我国入世的战略决策都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应对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各国和各地区的各界精英商讨对策,共同应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策略也随之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我国入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中国入世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入世的不平凡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同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国入世的选择和入世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三、【创新精练】

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同类的是:

A.联合国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博鳌论坛

2、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介绍年会主题时说,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认清当前复杂多样的新形势,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本次大会的重心。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使客观符合主观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指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3、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列关于世贸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是综合性国际组织 B.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C.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年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这一特殊时点将世界目光再次引向中国,“中国元素”再度风靡达沃斯论坛。无论是与会的“中国面孔”、还是讨论中的“中国话题”的数量,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B.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C.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D.加入世贸组织是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条件

5、2011年1月27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昂贵的门票,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

(1)联系实际,说明中国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表现。(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2)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1)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②中国知难而进,主动引入了国际竞争与合作。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被挤垮,还在“与狼共舞”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③中国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作出了贡献。④入世以来,中国在关税减让、消除贸易壁垒、根据世贸规则完善国内贸易法律体系和开放市场等方面切实履行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2)①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决策。②加入世贸组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③入世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④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⑤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

第6篇:社会热点透析论文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诉诸武力是否妥当?

【摘要】:当前所谓的"南海领土争议",主要是指南沙群岛的争议。南沙群岛在南海的东南角,分布区域南北长约1000公里。中国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大多数的岛礁长期被外国非法占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是否需要通过武力来解决南海问题?

【关键词】:南海 中菲 争端 国际 成因 对策 外交 冷处理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名: 甘 刚 学

号:72211503 正文:

一、对南海的认识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

1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 如今,最嚣张的菲律宾依靠美国的庇护,不断在南海挑衅我国,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自去年中菲在南海对峙,一直未能达成协议,我国表现强硬,表现了我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从目前菲律宾国内反应来看,尽管有众议员试图鼓动国际社会谴责中国“侵略”,但占主流的声音有两种:一是保持克制,不要做出过度反应;二是要求美政府明确表明立场。

菲律宾参众两院的议员都敦促阿罗约政府利用所有外交途径解决与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岛屿问题上的争端,不要对中国的行动反应过度。菲律宾海军司令费迪南·戈莱斯称,中国渔政船前往南海是任何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的正常活动。菲律宾媒体日前援引菲西部军区指挥部发言人的话称,迄今尚未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收到来自菲律宾武装部队总部或是国防部的“特殊命令”,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由此判断,弃用武力、以外交方式解决争端目前是菲政府的主要政策选项。

不少媒体在报道中提到,菲律宾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是菲律宾最大的军事援助国与盟友,两国定期联合军演。不知下一步美国会如何表态,但从美国近期在南海的活动情况来看,正逐渐改变了昔日的“中立”立场,开始间接或公开反对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力求维持南海诸群岛的多国占领状态。美政府内部认为,这种政策主张既可防止中国“独霸”南海,又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提供了筹码。同时还兼顾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担忧,为美向东南亚地区进行力量渗透提供了渠道。

2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对美国而言,南海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具有巨大“诱惑”。南海是东亚地区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必经之地,是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通道。此外,南海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

自2002年1月起,美国开始部署600多名美军士兵到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为菲军提供军事指导和训练,并协助围剿阿布沙耶夫集团。这标志着美军重返菲律宾。此后,美菲每年都要举行“肩并肩”联合演习。近日,美太平洋舰队还向菲海军移交了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在当前中菲两国因南海问题风波再起时,美军此举充分让外界感受到了其“司马昭之心”。

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从“幕后”走上“前台”,这一问题未来有可能呈现出国际化、复杂化趋势,长期处于“争而不议、久拖不决”的僵持状态。

四、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自去年中菲在南海形成对峙后,双方均表现强硬。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搏大极尽挑衅之能事。连世界舆论都认为菲律宾闹过头了、玩过火,中国还是在忍,只是措辞的严厉程度在升级。但是,中国官方、军方措辞严厉升级的程度,已与中国网民要求给菲律宾这个小丑一点颜色看看的呼声的越来越接近了。这次以海监船对峙菲律宾军舰就可能是因此发出的具有行动性质的信号,表明中国对菲律宾忍耐已接近了底线,而我也觉得,在此关键时刻,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好时机,解决的手段就是诉诸武力,原因如下:

第一、我们对南海有无可辩驳的主权,证据充足,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由于南海资源丰富而对南海垂涎欲滴,纷纷欲在南海占得一地之席,这是严重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更令我们不能忍受的是菲律宾、越南等国,依靠美国支撑,不断在南海挑起事端,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妄图将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转变成相邻国家领海划分争议的问题,这是变相侵占我国领海的恶略行径。我们给以打击是正义的,是合法的自卫行为。

第二、自从南海问题出现以来,中国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并且我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这些都体现

3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诚恳态度。但是,相关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将我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理解为自动放弃主权,这些国家纷纷在南海宣布主权,并大肆开采南海资源,却对我国仅仅是进行渔业作业的渔民进行镇压,这等变态行径已经是公然阻断了谈判通道。无可置疑,如果我国再不对菲、越等国大肆入侵南海并无限掠夺南海资源的行为给予还击,南海资源殆尽,主权也将丢失,这将是我国最大的损失。至今,中菲对峙已经持续十余天,中国在妥协了这么多年之后,应该给予还击,以表中国保卫主权的决心。同时,也给其他不安分的国家形成震慑,如此可以加快收复南海的进程。

第三、当然,中国一旦与菲律宾交战,首先应考虑的必定是美国以及东盟有关国家的反应。我认为美国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绝不会成为我们给予菲律宾严重打击的绊脚石。首先说中菲海军实力对比,菲海军现役主战舰艇只有一半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役的,其余舰艇大多存在役龄长、作战能力不强的状况,甚至有17%的舰艇,包括唯一的护卫舰是上世纪40年代建造的,役龄已经有60多年。对比中国海军,可以说,一旦开战,菲律宾完全不堪一击,当然,开战后,美国可能会介入,但以中国海军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美国海军赶到之前将菲海军打垮,但如果美国仍不识时务的掺入进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核潜艇对战美国的航母,美国在异地作战,对手又是我国,必败无疑。但认真思考,美国是绝对不会帮助菲律宾的,因为,美国做事一贯是以是否对自身有利为前提,相对于菲律宾,中国对美国的利益更大,美国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小国和中国兵戎相见,并且,一旦中美开战,美国的损失将会是无可估量的,美国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了解的,美国曾两次与中国交手,均已失败告终,我想美国不会傻到再在异国他乡打没把握之仗,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他将无颜世界霸主地位。

第四、我认为这次与菲律宾一战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更是值得的,当然我方必胜无疑。现在,中菲对峙,世界相关国家都在注视着这两个国家,尤其重视中国的反应,如果中国再次妥协退让,那么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将摸透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底线,就是中国为了谋求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不会诉诸武力解决南海争端,那么,越、马等国将会复制菲律宾的不耻行为,不断在南海挑起事端,最终将南海划为囊中之物。相反,如果中国给以菲律宾迎头痛击,表明中国保卫领土的坚定决心,那么这将对其他妄图侵犯我国主权的国家形成巨大震慑,让他 4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们明白中国并不是只会妥协求和,欺人太甚必将会遭到中国的严厉打击。我们要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存在和崛起固然不会对任何国家形成威胁,我们希望与邻国友好相处,但是这前提是必须尊重我国主权,我国不会容忍任何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必会给以严厉打击。

五、解决的途径 就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我个人认为通过武力来解决是不太明智的,因为即使是一场局部的小的战争它在金钱方面的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我国现在还处在发展中,如果一旦发动战争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军现在在远洋方面的作战经验是十分匮乏的,通过外交手段以及经济手段是解决目前南海问题的唯一办法。

逐利是人的本性,也是国家的本性,谁不愿意吃一口在嘴边的肥肉啊。作为主权国的中国这一大国如此,距离相对近得多的国家,越南菲律宾等小国更亦如此,极欲都来分要杯羹。因此,短短的一二十年内,南沙群岛所有岛屿,就分别为我国,台湾,越南,菲律宾等多国占据,近于瓜分殆尽了。中国领土,证据确凿,岂容它人随便染指?近些年来,我们也开始对南沙群岛领土作实际控制,但因为慢了一拍,大多数岛屿岛礁已为人占有,只能占少量岛礁。

既然是我们的土地,因为多年疏于实际管理,又被它人强点去,岂有此理?派我强大的海军兵舰去,让南海舰队来硬的,如同七十年代的西沙群岛一样,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把它用武力夺回来,不就成了?可是要看到,新中国历年是世界最爱好和平的国度,怎么能轻易对弱小邻国使用武力政策呢,如此还不成了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负面样板了?老百姓头脑发热,爱国热情一激昂,想得非常简单,但要实际做却不容易,因为现实情况已不同,后患太大了!

一者,当今已经不是战争年代,恃强凌弱强权即公理吃不开啦,国际争端大多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反对动辄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这是涉及国与国领土主权争端时,和平共处的国际原则精神所限制。霸权主义就是例子,挥舞人权民主自由大棒,美国冷战期间四处挑起战火,结果如何?九十年代后,侵略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到处遭到人类世界的普遍反对,处处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内外极其不得人心。面对抗议,最后不是不得不撤退或考虑撤退了事?

二者,凭借强大的海陆空军事实力,中国对南海刀兵相向,胜利肯定是轻易

5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的,但却极容易授人以“中国威胁”的口实,主欧美的中国威胁论重新盛行,且因战线距离太长,保有巩固成果十分不易。别说越南菲律宾了,就是整个东盟加起来,其总体实力,无论是陆海空单一或全体联合,也未必够得上我们瞧的,但你拿下来之后,面对与东南亚邻国的交恶仇恨,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你怎么应对与保有呢?不能只说国家领导人软弱,其实得全面深度考虑哦。

三者,新中国一直对邻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对南海一动用武力,将给人以中国改变爱好和平政策的坏印象,不利中国国际地位信誉巩固与提高。确实,六七十年来,对周边国家,中国不是没有动用过武力,但那是在受到别国武装侵略情况下,不得不奋起自卫反击。但这有三个重大区别,一是反侵略战争发生在陆地上,中国陆军有巨大的优势,二是今天的领土争端发生在远离本土的南海上,支援不力,三是本争端以无人岛屿为对象,尚未发生流血冲突。

没人员流血伤亡的领海纠纷,只能叫做领土争端,难以视为真正意义上,别国对本国的侵略。

四者,我们正在进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如此一发动战争,势必会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迫使国内停下建设,来支持这一战争。当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世纪性中华复兴宏大战略,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纲领政策,说的是,改革开放和平建设要坚持一百年哪,这才不过经过三十多年,还不到半百呢,根本国策要做彻底转变,就要三分之一途改弦易辙了么?小不忍则乱大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五者,自己的和谐世界理念,才刚刚向世界推出,中国将凭借此战略,与美国欧洲共论天下和平改革建设格局,重建国际正义新秩序呢。南海战事一起,精力一分散,中国好不容易得来的发展成果,才营造的对自身有利的国际社会和谐景象,良好周边氛围环境,就势将荡然无存了。这对谁有利,谁企望中国如此决策,谁能于此火中取栗,最终伤害的是谁?日本美国无疑是最欢迎这种局面出现的,到时是中国人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完全得不偿失。

综合上述种种,个人认为,不能对南海领土争端,轻易动用国家军事力量,决不能采用战争手段!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打起来,是一种短视狂热眼光,井底之蛙鼠目寸光,为日本所欣喜,美国所乐见,一切反对中国的反动派所高兴。本着一心向内搞建设,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政策,爱好和平和平共处,打造周边良 6 姓名:甘刚

学号:72211503 专业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1101 上课区间:星期三五六节

好生存发展好环境的精神,解决此纠纷,走出南海困局,只能用和平的办法谈判的方略,国际国内法的手段,中性软手法冷静处理解决之。

办法之一,中国视菲律宾越南等为平等对手,用同等的方法,对等的手段,合理对待之。即你用什么手段,我就用什么手段,或明或暗,或公开或私下,或硬或软,不高于你,也不低于你,大家均处同一水平上,以免大欺小弹跳蚤之议。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中国领土不可丢!

办法之二,不动用三军兵力,只动用海监护渔等行政执法力量,侵占我岛屿纠纷,按国内法来南海式行政特殊处理。海监护渔舰艇与广大渔民互助合作,打一场深入持久的海上护岛护渔游击战,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跑,菲越驻我就扰,菲越退我就进,菲越疲我就击至胜利。

办法之三,中菲越南海纠纷,降低调门淡化处理,得胜好失利好,不宣传少宣传,视为国内事务对待。毕竟是友好国家,睦邻之国嘛,有损面子的事儿,哪能大张旗鼓宣扬之?给自己面子,也给别人以面子,这样大家都好看,否则惹急了,小兔子也会狠狠地大咬你一大口的!

总之,南海中性斗争和平解决,得维护国家建设统一大局,摆在世界大棋盘上看待,方妥之。

第7篇: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摘 要: 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 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 10 年的事情。据报导, 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 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 791 万 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 9.3 % [1] ;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 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 750 万 t ,较 2007 年下降 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 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 29.5 元 /kg ,比 2007 年同期上涨 11.1 元 /kg ,比最高价格涨 4.3 元 /kg ,之后的 10 个月始终保持在 27~28 元 ∕kg 的历史高位 [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 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 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 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 [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 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另外,肉牛产业发展的后劲也因近年来基础母牛的急剧减少而面临严峻挑战 [5] 。

众所周知,我国肉牛缺乏专门化品种,且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因此牛肉产量低,优质高档牛肉产量更低,致使全国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大批高档牛肉。据报导 [5] , 2007 年我国进口的冷鲜、冻牛肉达 3639.27t ,金额 1419.87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13.5% 和 66.3% 。高档牛肉在牛肉生产中所占比例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高档牛肉也是增加肉牛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高档牛肉还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高档牛肉价格平均都在 12000 美元 /t 左右,而我国出口的牛肉价格仅为 3321 美元 /t ,差距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 [4] ,当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1000 ~ 1500 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 2005 年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560 美元,超过了牛肉消费临界限,到 2008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 2360 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并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人均牛肉占有量、国际市场价格、品改潜力以及饲草资源等指标预测,肉牛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强势产业。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

加大宣传力度,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要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必要时应适当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稳步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的培育进程。要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同时也要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

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另外,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是提高肉牛存栏量的根本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

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种草。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4.5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从技术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8篇:时政热点:2018年4月第1周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1. 3月29日,一架从莫斯科飞抵伦敦的俄航飞机,在希斯罗机场遭遇英国当局强行上机搜查,且没有收到任何理由。 31日,俄罗斯交通部表示,莫斯科将要求英国方面做出解释,并警告称,若不进行说明,将被视作违法行为,不否认对英国航空公司采取对等行动的可能性。

2. 2018年开年,朝韩借平昌冬奥会实现高级别会谈、朝韩领导人会谈和朝美领导人面晤分别拟议和准备,给紧张对抗已持续很久的朝鲜半岛带来了令人期待的缓和气息。而前两天刚揭晓的中朝领导人会晤消息,则把这一阶段的新动向带入高潮,并因此使地区形势缓和局面更加完整。

3.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3月31日被捕满一年。针对朴槿惠所涉多项罪名,检方要求判处她30年监禁,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定于6日作出一审判决。韩国媒体援引分析师的话报道,朴槿惠的量刑可能比好友崔顺实重,但面临终身监禁的可能性不大。

4. 埃及官方《金字塔报》日前报道说,埃及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统塞西在选举中胜出,获得连任。根据埃及全国选举委员会此前公布的日程,正式计票结果将于4月2日公布。分析人士指出,埃及民众对塞西首个任期的政绩投下了“信任票”。然而,塞西未来执政将面临严峻的经济和安全挑战。 5. 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项有关签证的待审议新规定。新规定要求签证申请者提供过去5年在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信息;申请者也可以自行选择提供非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信息。

6. 埃及全国选举委员会主席拉欣·易卜拉欣4月2日宣布,现任总统塞西在2018年埃及总统选举中赢得97.08%的有效选票,成功获得连任。

7. 据朝中社4月2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日偕夫人李雪主在东平壤大剧院观看了访朝韩国艺术团在平壤的演出。

8.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马斯4月1日表示德方希望继续与俄罗斯保持对话,并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

9. 日本政府4月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批准2019年天皇退位和皇太子即位相关仪式的基本方针。

10. 普京4月3日在安卡拉指出,英国国防部旗下最大的波登当实验室承认,暂未能准确辨识出用作毒害斯克里帕尔父女的神经毒剂的制造源头,普京表示在缺乏具体资讯下,“反对俄罗斯运动建立的速度简直匪夷所思。”他希望4日和禁止化武组织的会议,能为事件划上句号。禁止化武组织透露是俄罗斯要求开会,英国则批评俄罗斯希望借会议转移视线。

11. 针对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月4日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将于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12. 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张向晨4月4日发表书面声明说,美国根据301调查报告公布拟对华采取的关税措施,蓄意严重违反世贸组织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则和精神,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对此,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并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对等措施。

13.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4月4日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14.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丹尼尔·罗萨里奥4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注意到美国公布了依据301调查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反对任何有违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贸易措施。

15. 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会见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普金表示期待今年6月再次访华并利用各种多、双边场合与习近平主席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希望俄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这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利。

16.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4月4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化学武器,同时重申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

17. 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3日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开启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普京再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出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普京当天在安卡拉出席土俄高级别合作理事会会议,双方就加强国防、能源等领域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18. 阿富汗帕杰瓦克通讯社4月4日在其官网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阿各地3月共发生171起袭击事件,造成1018人死亡,另有792人受伤。 19. 当地时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说,他已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分析人士和投资者认为,美国这一最新举动虽然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但已给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

20. 4月4日,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三国领导人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会晤,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达成多项共识。美国白宫发言人同日表示,美国将把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任务移交给当地武装力量和地区盟国。 21. 因“亲信干政”事件被逮捕的韩国前总统朴槿惠4月6日被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180亿韩元(约合1.06亿元人民币)。

22. 菲律宾住建署4月6日表示,由5家中国公司和3家菲律宾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提交的马拉维市重建方案已通过专家初步评审,成为拟中标方。

第9篇:2014内蒙古法干警时政热点:7月16日国际时政热点

以下是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7月16日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时政热点对行测和申论考试的意义不言自明,有助于考生行测和申论的提升,我们将每日为大家带来最新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希望大家随时关注。

2014年7月16日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1、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根据协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将设在上海。根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发表的《福塔莱萨宣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并由各创始成员国均摊。该银行将主要支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该银行首任理事会主席将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将由巴西提名,首任行长将由印度提名。同时,该银行非洲区域中心将设在南非。各成员国财政部长将负责制订银行的具体操作规程。与会各国当天还签署协议,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其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

2、受美国大规模监听和在德国政府部门安插间谍等丑闻影响,美国在德国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美国著名的皮尤调查公司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仅半数德国人对美国印象积极。尤其对于美国是否保护基本人权这一问题,德国人持认可态度的比例下降至58%,比前一年下降了23%。

3、“三一起诉奥巴马在美国巡回法院获胜。”7月16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对外证实了这一消息。当地时间15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做出裁决,裁定美国总统奥巴马未经适当法律程序禁止三一集团美国子公司的一宗并购案,侵犯了该公司的权利。裁决说,这家公司有权获得奥巴马政府做出相关决定所依据的任何非保密证据,并给予其进行回应的机会。

4、据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印尼拟出台一份银行业法律草案,其中关于外资银行的条款规定,印尼一切外资银行都必须以独立法人企业的形式经营,同时还对外资股权的持有比例作出限制。但对于外资股权限制不具有上溯性,现有合资银行中外资持股份额将不受影响。

5、世界各国传统媒体纷纷进军新媒体领域,在媒体融合战略中不断推进媒体的组织架构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和传播体系创新。世界范围内,英国《卫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三家媒体,在传受互动、多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媒体战略中的新闻生产方面富有特色。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上一篇:写小动物作文800字下一篇:前台实习周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