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您好观后感2000字

2022-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平您好观后感2000字

《老师,您好!》教案 (2000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同学们,每当听到你们深情地叫我一声“老师,您好”时,我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啊,是老师指导我们握笔写字,是老师教会我们读书、写作,是老师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老师把我们从一个步履蹒跚的孩童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知识的现代人。我,和你们一样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自己的老师说一声(齐读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作者对自己的老师也充满了深情。听,她对自己的老师说了些什么?

1、提出自学要求。

让我们来自由轻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生字字音。

事业 崇高 浸透 涌起

塑造 朝霞 春晖 衷心

3、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展示一下。

诗歌分两部分,分别指名读,并正音。

4、了解诗意,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现代诗,每句话都是顶格写的,阅读全诗,诗歌围绕教师的事业,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非常了不起。

1生交流)

a

b 讲解“崇高”:崇高本义是指山大而高,而在这里是说人的精神与思想

三、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现在我们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哪几句写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学(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说说“昨天”、“今天”、“理想”的意思。 、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师小节:是老师,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生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是老师,引领学生从无知的昨天走向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引领学生寻求理想、鼓舞学生实现理想。是老师,在学生的昨天和今天、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

(2)出示: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哪个人”、“哪一项”分别指什么?

b、“浸透”、“心血”什么意思?

c、把这两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教师的劳动培养了一代代人,教师的劳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由衷地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齐读

3、4句)

于是诗人送给我们的老师这样一句话。(齐读第1句)

(4)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我心中??。教师引读第5句。

(5)你觉得句中哪个词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为什么用“您好”,而不用“你好”?

(6)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要让老师也能听出工作的“崇高”,以及你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诗,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想背吗?自由背。

2.出示填空引背。

“在昨天与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桥。

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中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北天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成长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蕴含着老师的辛劳。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出示:

老师,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五、指导写字

1

2 3更深入的了解。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进一步让学生对教师的崇高与美好有教学重点:

1、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收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方法:

1、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2、通过讨论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思想感情。

教具: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请同学朗读课文。

2 情地朗读课文)

1 (1

(2

(

3 (4 、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按照要求听课文朗读,自由读课文。(录音带) (根据课前提示,结合录音,把握语音、语调,试着模仿,做到有感

三、再读感悟,理解课文。 、朗读训练。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2、感悟:

古今中外,那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请两位同学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调来朗读。

②指导朗读,反复朗诵。(读时语气要强烈,要表达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③理解“浸透”,“蕴含”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④分男女生賽读,读后互相评价。

(我的思考:两个连续的反问,语气强烈,感情真挚,突出表现了教师的辛勤工作,艰苦劳动,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歌颂了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句。

②读后评价。

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来回巡视,进行指导。)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这两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⑤教师归纳和整理学生们的看法后总结:(读完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教师伏案工作,精心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期待的微笑,也仿佛听到了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有了教师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就能健康成长。)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比喻句)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比喻句)

①请同学们反复朗诵,结合刚才的理解,谈谈这两个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比喻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比喻句必须带有“像”或“似的”才是比喻句?

②试着说两个比喻句。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说一说:

“春蚕”指__________ “理想的丝线”指_____

“甘露”指_____“茁壮的新苗”指_____

4、讨论:

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诗句,

并反复朗诵。

四、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五、总结: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美好,发了孩子们对教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真情传递)

9月10号是教师节,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老师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并制成一张小卡片。

板书设计:

老师,你好!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自己设想的要求。

二、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教学环节中穿插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整个环节是有条不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们互相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作出判断。

四、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们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反复朗诵,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篇:小平,您好

九年级第14课 《小平,您好》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在学考中占据重要位位置,是历年我市政治学科毕业考试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次,本课容量庞大,知识点繁多。主要知识点涉及:

1、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建设成就总结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及原因分析

3、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核心内容及其重要地位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5、改革开放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鉴于本课的重要性与大容量,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就达成一致共识——本课要放慢讲授速度,精讲讲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知识要点。否则,“囫囵吞枣”,只能“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决定将本课分为三大板块,即,

一、成就与最基本国情;

二、基本路线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分别各用1课时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我们对本课所做的这种课时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

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整体处理比较成功的是前两个板块,即“

一、成就与最基本国情”、“

二、基本路线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讲授。

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上,我们通过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以下教学模式:

首先,选取“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崛起”的经典视频回放,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的合作探究:“

1、短片中介绍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2、除此以外,近年来我国还取得哪些瞩目成就?

3、这些成就的取得,归纳起来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即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其次,在学生完成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我国成就巨大,那么我国能否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什么?”通过学生争论,结合相关数据对比,如2009年我国人均GDP3677.8美元,同期主要发达国家人均GDP均过万元大关,由此得出结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然后,选取“美国加州农业大观”典型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美农业生产的差距,借助中美农业生产对比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即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民族素质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最后,借助新闻调查“我国东西部地区儿童梦想的差距”,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的合作探究:“

1、我国东西部地区儿童梦想的差距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由此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即我国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主要矛盾。

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上,由于内容琐碎,且相对学生感知抽象枯燥,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此我们集体备课时相当纠结。最终,在徐海英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学思路:

首先,利用“基本路线” 的经典视频回放,借助课本和学案,引导学生完成 对“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核心内容以及重要地位”的自学归纳。

其次,选取“2010中国百姓关注” 典型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1、短片中提到了我国老百姓关注的哪些社会热点问题?

2、你认为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

4、除了“内忧”,影响我国发展强大的“外患”有哪些?如何解决它们?”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表个人见解,最终逐步得出本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需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经济 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党之所以得到全民拥护,我国之所以经得住考验,归根到底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第三板块的教学上,我们基本沿袭了一贯的教学思路,主要仍以典型文字或影音资料吸引学生兴趣,然后“抛砖引玉”,精心创设探究话题,由此引导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真正发挥其课堂主人翁的作用。遗憾的是,受多方面客观条件所限,“改革开放”相关影音资料的选取稍显单薄,如能结合1956—1978,尤其是1966-1976这段中国发展史实,对比探究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学效果还会更好

第3篇:读《小平您好》有感

“他不是诗人,却构思了东方瑰丽的史诗”,我时常在想,小平同志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卓越的伟人、一位怎样崇高的英雄。看完《小平您好》之后,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看似平凡的话语,却彰显了邓小平自己内心的那颗赤裸裸的赤子之心。而“小平您好”这一标语是承载了国人们对邓小平的敬重与感恩的最好表达。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是不幸的时代”,这话不假,然而正是因为有着像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带领人民群众脱离苦海,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恩。邓小平的一生是坎坷的,不平凡的,也是波澜壮阔的。邓小平是一个具有超人胆略和勇气的杰出政治家的,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魄力的出色领导者,是一个宽博和大气的伟大革命家。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着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在邓小平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他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他紧密联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引领党和国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人民对邓小平是这样评价的:毛主席使我们解放,邓小平使我们富强。其实,这也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他一生三起三落,但他坚定的信念没有改变,为人民造福的决心没有改变。他心中坦荡,志高存远,不计个人的得失。居庙台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而奋斗了终身。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

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翻开历史,我们读到一位勇敢的水手,成为船长的过程”,他的乐观的精神是我最为之震撼的。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依然可以淡定自若,一直都没有放弃。,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小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以及敢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Ok,完成,绝对正版,严禁转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哈。。。

可以说,绝对没有雷同的哦~~~

上一篇:新学期新起点广播稿下一篇: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