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学组工作计划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学会学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医学会学组工作计划

2009年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等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创作的机制如何才能与动态性变化中的城市设计紧密而互动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于2009年7月2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主题为“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的学术年会。

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布正伟先生为会议议题和研讨方式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做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会议由学组副主任委员王国泉、朱小地,李兴钢、庄惟敏和赵元超先生共同主持。另外,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恺,云南省设计院总建筑师徐锋,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彤,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顾奇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文兵,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总建筑师洪卫,中南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蒋涤非,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城市研究总建筑师刘刚中建国际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江兵,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薄宏涛,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英,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岩等130余位国内知名机构,建筑师参加本次会议。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处理和艺术安排,即在北京研究和确定设计目标的基础上,论证并提出城市发展所遵循的设计模式和设计准则,以指导后续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和交通设计。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城市建设的诸多因素,如建设资金、建设规模,建筑市场、建筑功能,乃至决策修正和政府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设计的开张,制订和执行。因而,城市设计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变化着的。为此,建筑创作的机制,如何才能与动态性变化中的城市设计相适应,如何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使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更加紧密而又互动的结合起来,乃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黑川纪章所作的郑州郑东新区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颇具代表性,近年来中国其他城市如天津,深圳也都正在进行类似的大规模城市新区建设,均有不同的经验积累。

会议选取了两个重要的城市设计案例作为研讨的重点对象。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周定友博士介绍了黑川纪章事务所担纲的郑东新区城市设计及其实践过程。他系统介绍了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在郑东新区中的体现,以及新区的城市形态特色及其规划管理,建设实践的策略和手段。设计大师周恺先生介绍了SOM事务所完成的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的城市设计实施方案,以及由九位建筑师联合完成的于家堡起步区“9+3”街区的建筑设计方案。他重点阐明了建筑设计与SOM制定的城市设计导则研制的互动过程,以及该建筑群整体形态磨合生成的过程。两个城市设计案例引起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辩论、和研讨。

此次会议的研讨涉及了城市设计的许多重要议题。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城市设计的基本内涵及城市设计的本质;从建筑设计的层面探讨了建筑师面对城市整体环境品质所应当具备的知识和素质:从城市设计实际操作的层面探讨了城市设计创作思想、技术方法和设计导则的编制方法及管理策略。本次年会得到了郑州市规划局,郑东新区管委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积极支持和热情接待。会议的成果对我国积极推动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及建筑设计观念的转变必将起到积极且持续的推动作用。

本次学术年会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本刊将于2009年第9期对此次会议进行详尽的报道。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核心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7月23日,“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西安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长熊中元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到会,并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规划》三个最突出的亮点,一个是首次提出把西安建成科技资源统筹的示范基地:二是通过“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布局,把大西北的整个东部包容起来,带动陕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全面,系统和深刻地对产业的布局和结构的调整进行了阐述,对每一个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定位。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成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km2,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的形成是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西安将在整个经济区内担负起核心的作用,引领创新要素集合,发展主导产业的优势。

与会专家们认为,由于此次规划是基于经济社会的基础,因此,要首先搞清大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项目。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不够的,如果能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参与其中,将使这一规划更符合实际需要。专家们还指出,规划应牢牢抓住西安和咸阳的“一体性”,要在西安市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深化,陕南、陕北作为辐射地区也应该在规划中体现出西安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此外,西安与北京类似,都面临着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周边城市较为落后的局面,因此,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圈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有专家建议,针对目前规划区域边缘的一些路网还显得较为混乱,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小组用于研究城市形态,用地和道路交通问题,使“大西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预见性的城市形态。专家们相信,如果《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能够顺利推进,今后的“大西安”将具备与“大伦敦”、“ 大巴黎”、“东京湾”,“华盛顿特区”等大区域的规划进行比较的可能性,这将是西安规划史上的一次了不起的革命性大动作,对于强化西部大开发和西线一体化推进也将是极有力的支撑!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09年7月10日“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进入实质性阶段,当日上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应征人员现场勘察,并于下午举行征集活动答疑会和新闻发布会,30余家主流媒体到场对本次新闻发布会进行跟踪报道。

现场勘察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主办方对于项目的背景,环境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应征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是北京延庆设计创意产业园区一期项目,位于延庆设计创意产业园区西南角,距延庆县城2km。规划总用地面积21.02ha,总建筑面积约14.5万m2。该项目的建立充分契合了规划中对延庆作出的服务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科研,艺术创意型产业新区的城市定位,并将为国际知名创意机构的创作、展示、科研、培训,交流以及配套服务提供一流的富于生态创新理念的城市聚落空间。这片真正属于设计创意的沃土,得到了全球设计同行的广泛关注,自2009年5月26日方案征集通知发布,至2009年6月19日报名结束,共收到近200家设计机构空前踊跃的响应。在应征者中,有很多设计机构在业内具有广泛声誉,其中有3家曾荣获过Pritzker建筑奖。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活动答疑会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主持,并对应征者在现场勘察中发现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随后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主持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延庆县人民政府县长孙文锴致开幕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就方案征集活动有关情况及进程进行介绍,并对设计方案要求予以说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民公布应征人名单。经过全面综合评议和审慎遴选,最终确定9家应征机构参加“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概念规划方案设计。这9家机构是: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福斯特设计公司、包赞巴克设计事务所、AS建筑工作室、UNStudio工作室、KCAP建筑与规划事务所、NPS设计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国际方案征集活动是一次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事件,相信参加征集的设计公司提交的方案,将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空间概念,同时蕴含生态,环保,节能等新理念,也必将彰显二十一世纪建筑领域的最新成果。本次方案征集,将进一步加强国外设计同行与中国建筑师的合作,增进世界对北京和延庆县以及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认识。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将受到长期广泛的关注。

北京集聚创意,创意孕育新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带动延庆县创意产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在未来成为北京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详见本刊专题)

世界大师汇展 共谋北京新一轮发展

7月22日,世界顶级的7家规划设计单位齐聚北京CBD,参加北京CBD东扩区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此次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旨在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为东扩区未来的规划建设描绘蓝图,在空间形态上做到和谐统一。此次在商务区环境设计中首次提出了绿色、低碳的新型理念,主张生态化建设,坚持节能环保策略,带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使扩区后的北京CBD成为更加富有活力,环境宜人,适应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且高效节能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据悉,参加此次征集活动的7家规划设计单位包括: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法国巴黎机场工程公司;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他们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设计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经验,同时具备世界最为领先的规划设计理念,将为北京CBD东扩区贡献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方案。

(本刊)

国家体育场荣获2009年国际建筑奖

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香港)联合设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击败了其它5个项目,赢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学会(RIBA)的莱伯金(Lubetkin)最佳国际建筑奖。该奖项是为奖励由RIBA会员设计的在欧盟之外杰出的建筑作品而设置的。莱伯金(Lubetlon)大奖评委,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Sunand Prasad说:“今年入围莱伯金(Lubetkin)大奖的建筑作品显然是我们见过的最出色的,尽管我们在评审时讨论得非常激烈,但结果却是明确的。”“北京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度最值得记住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在世界崛起的象征”。

(许松华)

中国建筑(CSCEC)正式登陆中国资本市场

2009年7月29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国建筑,股票代码601668)股票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举行。上午9时30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先生同公司董事长孙文杰先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锣。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骏等领导与各界嘉宾120人到场祝贺。中国建筑本次发行与上市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也昭示出中国建筑的美好发展前景。

中国建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筑商,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多年来,公司作为中国各类高等级专业资质及特级资质最多的建筑企业集团之一,不断致力于为境内外客户设计并实施各种特大型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逐渐成为中iN75至全球房屋建筑领域的领先者。公司也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最广、经营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同时,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拥有约3427万m2的可开发土地储备,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此外,公司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新进入者与成长最快的企业。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建筑、房地产及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领先优势,谋求新的更大发展,以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上市之后,借力于资本市场,公司将立即制定跨入“世界五百强前一百五十强”,以及上市公司市值、营业收入,利润跨入“国际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领先地位”的新一最两跨战略目标。(本刊)

“亚洲第一跨”通过验收

7月21日,在山东东营市黄河口模型试验厅工地现场,黄河河口管理局,东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东营开元监理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公司等参验单位人员对

模型试验厅主体工程土建部分,钢结构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又对主体工程的施工资料进行了详细查验。黄河口模型试验厅主体工程外观良好,施工资料齐全符合相关国家规范要求通过验收。这标志着黄河口模型试验厅的主体工程“亚洲第一跨”顺利通过验收。

据悉,黄河口模型试验厅于2006年11月4日开工,建筑面积为45 333m2,分河道部分与海域部分,河道部分建筑面积为2 800m2,海域部分建筑面积为42 533m2。河道部分跨度为24m,海域部分平面呈扇形,跨度为148m,屋顶最大高度32m,为一类超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河道与海域平面位置按照黄河入海处自然经纬度布置。海域部分海域B厅屋盖采用单向张弦桁架结构,该结构共有8榀张弦梁,最大跨度148m,是目前亚洲采用此结构类型最大跨度的建筑物,因此有“亚洲第一跨”之称。

(本刊)

朱锫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杭州西溪湿地博物馆

近日,朱锫建筑师事务所为杭州自然保护区的西溪湿地博物馆设计了一套建筑方案。该方案以促进建筑和自然的互动“为设计理念,通过五座建筑描绘出分散的落叶的情形。当叶子从树上落下,有些叶子互相堆叠在一起:有些叶子则单独得落在一处。这五座建筑的其中四座互相连接,像是堆叠的落叶,主要提供商业。娱乐,酒店。饭店和咨询服务。而剩下的单独一座建筑就是博物馆。

设计师表示该设计结合了杭州的城市文脉与湿地的地貌灵气,从自然中寻找建筑体的构成方式,尝试通过各种组合研究,为五个建筑个体寻找一种天然合理,高于人造的自然秩序。建筑的形状看似随意,但在俯瞰时却与地块的机理相呼应:硬而有力的部分与陆地呼应,阳刚如建筑的胫骨;流线型的建筑部分则更像水域,润泽而阴柔。建筑外层覆盖淡色的反光锌板,锌板表层经过刷面处理,能柔和地漫反射出周围环境。金属外壳上成片的圆孔使建筑成为一个呼吸的有机体,正如叶片的毛孔,呼吸者自然的清新空气。这个巧妙的设计使室内采光变得有趣而富于变化,仿佛阳光透过树叶后洒下的光点,在室内光影嬉戏。同时,外壳与周围水面互相隐射,带来洁净的自然感受。

(本刊)

中南建筑设计院挺进铁路站房市场

面对当前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曾活跃于房屋建筑领域的中南建筑设计院审时度势,调整经营结构,挺进铁路站房市场。目前,该院占据全国铁路站房设计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仅凭“人脑”加“电脑”,中南院的设计师们在创意设计领域,设计出独具匠心的作品。在全国10大铁路枢纽火车站中,该院中标新郑州站,西安北站、杭州东站、南昌站4大枢纽火车站房设计。

铁路站房是个“大块头”,投资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大政方针下,中南院集中优势兵力,转攻新市场,把服务铁路建设作为企业新时期发展的重点。上月底投资40亿元的新郑州站开工建设,中南院击败国内外7家竞争对手,成为新郑州站的设计者。2009年3月,投资近100亿的杭州东站及配套设施招标设计,该院又从10多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设计权。

(中南院)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标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柏叶基地)项目

2009年7月6日,在沈阳志诚招标公司举行的“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柏叶基地)项目”的招标会上,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参与投标的数家知名设计单位中以绝对优势一举中标。本项目的建成将满足辽宁省体育局射击、射箭、自行车以及游泳,击剑,足球等训练和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射击、射箭,自行车比赛需要。

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柏叶基地)项目地点位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镇柏叶村,占地面积约67.49万m2。整个基地用地范围为不规则多边形,南北走向有一岭地,形成了基地中间高,两侧低的独特地形地貌,最大高差近30m;北侧有岭地环绕,形成环谷的独特地势:基地南侧中高两侧低,坡度大部分较为平缓。基地内现状基本无建筑物和构筑物,植被情况一般,无珍稀和有保护价值的植被。基地南侧距英祝公路1000m,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21 128.90 m2,建筑密度7.56%,容积率0.17。该院将承担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柏叶基地)工程的全部比赛体育场馆,公寓、办公楼的土建,以及综合管网,道路、绿化景观,室内,标识。比赛场地以及所有配套设施的工程设计。比赛场馆包括:射击馆,自行车馆,综合训练馆、中心办公楼,射击射箭馆公寓、接待中心、接待中心附属别墅、足球学校公寓、小轮车场地,飞碟靶场,射箭场、足球场,田径场。

广州院中标内蒙古开远铁西商圈综合楼工程设计

日前,广州市设计院经过激烈竞争一举中标内蒙古开远铁西商圈综合楼工程。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铁西新区CBD商圈,总建筑面积110 900m2,是被定位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集商业、酒店,办公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广州市设计院第5设计室在设计过程充分利用基地的区位优势、商圈优势和文化优势,综合区域商业和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合理组织,以创新性的商业模式的空间组织与功能架构突出自我优势,实现业主商业开发的利益最大化,打造为鄂尔多斯市具有超区域影响力的商业综合体。

(广州院)

人类历史上第1个宇宙港开工建设

想去宇宙旅行吗?这是新发表的民用宇宙飞船起飞和着陆设施“美国航空基地(spaceport America)”的景象。在新墨西哥州广阔的土地上,航空基地在朝阳的背景下,显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远远望去就像一艘正在升空的太空船。

这当然不仅仅是一则新闻,实际上该设施已于2009年6月19日开工建设。很多人梦想的宇宙之行已经迈出了现实的第一步。该项目是维珍集团与新墨西哥州的共同项目,预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港。建成之后,以私人太空旅行的维珍银河公司为主开展各种商业太空旅行业务。即使不去宇宙旅行,光是看看该宇宙港也有参观的价值。

(周有芒编译)

俄罗斯古都景观之争——激增的投资建设高潮

这是位于圣彼得堡的“奥夫塔中心”的完成设想图,凸起在一片低层建筑中直指蓝天的建筑。俄罗斯西部古城圣彼得堡已经被注册为世界遗产,该建筑的建

设引发了一场景观争论。围绕着市政当局数年来连续的约400m高楼的建设计划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协议之外,又出现了“超标准高度建筑物增加”的批判。

在40条运河流经的岛屿,由580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圣彼得堡,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保留无数的历史遗迹和建筑物。近年外国投资急增,2008年的投资额是2003年的8倍以上,达到了约60亿美元,在以5层左右的低层建筑约占一半的城市中掀起了一片建设高潮,新潮设计的建筑不断涌现。对此,当地媒体反复批评市政当局,限高40m地段的高层建筑就像是“流行病”。高层建筑“奥夫塔中心”就成为这场景观争论的象征。高度396m,超过60层的“奥夫塔中心”坐落在该市最好的地段,流经市内的涅瓦河畔,总工程费用约600亿卢布,计划2016年完工。

(周有芒编译)

芝加哥412m高空的玻璃房

在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挑出的天空甲板(TheSears Tower Skydeck),距地面412m,全部由玻璃建造,地面是3层厚度为lcm以上的玻璃,可以支撑5吨左右的重量。站在上面,整个芝加哥一览无余。而从上往下看给人的悬空感觉更是心惊肉跳。

(周有芒编译)

阿纳海姆交通枢纽

HOK(LA)and ParsonsBrinckerhoff设计联合体日前宣布他们将负责设计美国加州阿纳海姆(Anaheim)地区联运交通枢纽一期的项目,这座66000平方英尺的建筑将由于其独特的180英尺的拱门造型成为这一地区的地标建筑。这座计划设计为世界一流可持续的联运交通枢纽,将成为连接地区铁路,城市间大巴,出租及运输的交通网络中心。HOK有信心把这个项目作为城市环保的典范并赢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最高奖Leed铂金奖。为了这个目标联合团队在建筑中设计中采用了创新技术,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如太阳能电池板,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ETFE气垫结构设计。在屋顶上设太阳能热水器以便降低能耗,水的回收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新的交通枢纽预计2010年破入动工,2013年中期竣工。

(许松华编译)

安卡拉万豪大酒店

由RMJM设计并已开始施工的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24层新万豪国际酒店将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占地14 000m2,有400问客房的酒店1-4层设有宽敞的舞厅、宴会厅,会议设施、餐馆和商店,5层以上是客房,规划还包括一个地下停车场,一个小咖啡馆和三个极具特色的餐馆和一个举办户外婚礼的场所。其独特的设计是有一个垂直的石翼立面,作为东西向遮阳的设施,酒店希望能通过绿色生态设计降低能耗,外墙采用环保的玻璃幕墙。酒店预计2010年竣工。

(许松华编译)

曼谷的超高层大厦

即将开工的77层MahaNakhon大厦,是由德国OMA构思设计的其第一座摩天大厦,将成为曼谷最高的一座城市绿洲。它可以与最近竣工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相媲美,成为世界上最具想象力的当代建筑。这座外观新奇、令人眼花缭乱的77层大厦将成为泰国首都曼谷最高的建筑,其包括了由公共花园组成的青翠茂盛的城市绿洲,一个主要的交通枢纽。奢华的零售设施,住宅,一个新型的公众广场和一个由纽约fan Schrager酒店集团经营的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约15万m2的MahaNakhon大厦很好地诠释了“大都市”的概念,外立面看上去多彩多姿。凹凸有致,外挑的阳台在给城市提供更多绿色的同时,也为居住者提供了一览无余的城市景观。摩天大厦计划2012年竣工。

(许松华编译)

UNStudio赢得俄罗斯圣彼得量“舞蹈富”设计

来自荷兰的UNStudicE得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历史核心区一个21000m2的“舞蹈宫”设计竞赛,这座新综合体将成为以BorisEifan命名的圣彼得堡Elfan芭蕾舞剧团的新驻所。该设计从四个参选方案中脱颖而出(其他参与者包括来自法国的Jean Nouvel,挪威的Snohetta以及俄罗斯本土的Zao),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青睐。

“舞蹈宫”完全融入了这座欧洲水岸城市的总体规划,并成为历史核心区新广场的一部分。这座建筑从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城市文脉。由于“舞蹈宫”所处广场靠近Prince Vladimir and Peterand Paul教堂并不限制建筑形象,因此促成了圣彼得堡最独特的建筑群。“舞蹈宫”富有雕塑感的立面反射出周边的建筑群,与环境相呼应。建筑中央位置的主入口设计完全整合了立面,将建筑完全融入到富有活力的公共广场中去。

(本刊)

伦敦环球剧场教育和排练中心开始施工

7月21日,莎士比亚环球基金会(shakespeareGlobe Trust)在伦敦索斯沃克修建600万英镑的环球教育和排练中心。这是由环球剧场专家JonGreenfield和曾经入围过Stirling大奖的Eldridge事务所共同设计的。该项目将泰晤士河可以南Park街上的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进行了改造,距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仅有50m。

老建筑的历史性立面将得到保留,其余部分建造成新的排练中心,并模拟了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舞台大小和形状。此外,这座中心将设置四座工作间,并安装了电梯和坡道入口,使之全方位进入。建筑的底层是一座公共咖啡馆。这座建筑是由Durkan公司建造的,计划在2010年春末建成。 (本刊)

皮亚诺为希腊国家图书馆设计“绿色建筑”

据报道,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所(Renzo PianoBuilding Workshop)被邀请设计位于希腊雅典南部海岸的的“斯塔维洛斯·尼亚科斯基金文化中心”cstavrosNiarchos Found ationalCultural Center)。

这个地区建设了许多奥林匹克设施。“斯塔维洛斯·尼亚科斯基金”积极参与支持希腊文化的活动,从三个参与决赛的单位中选择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所设计这个文化中心。这个投资5.8亿美元的项目,预期在2015年投入使用。它是希腊建筑的“公私合作”的第一个例子。这个项目的建筑面积估计大约为538 000平方英尺,它将容纳“希腊国家图书馆”和希腊国家剧院。(本刊)

迪拜塔开张日期公布

在最后的一块覆盖面板完工之后,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迪拜塔”(Burj Dubai)终于宣布了它的开放日期。“迪拜塔”预期在2009年12月2日开放。在此以前这幢建筑物的新的开放日期一直保密。“迪拜塔”在今年初达到818m的高度,未能在原来预期的9月份开放。据悉,这幢建筑物内的一个名叫“阿马尼”(Armani)的旅馆也将在同一天开张。

建筑物表面安装机构Arabian Aluminium/Far EastAluminium公司说,最近,它完成了24 348块面板的最后制作工作。这种6m长的由玻璃、铝和钢铁构成的面板,将在今后数周安装。

“迪拜塔”是投资199.8亿美元的“迪拜塔繁华区项目”(Downtown Burj Dubai)的一部分。它由Skidmore,Owings&Merrill建筑事务所设计。工程监管是HyderConsulting公司,项目经理是Turner&Townsend公司。

作者:林 娜等

第2篇:2011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学术年会侧记(一):建筑如何使城市更美好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2011年学术年会,于5月7日~9日在重庆市丽苑大酒店多功能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年会由北京建学创咨询中心承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宄院、重庆市设计院、《建筑创作》杂志社协办。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布正伟,常务副主任委员王国泉和副主任委员朱小地、庄惟敏、赵元超到会。学术会议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主持。

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建筑如何使城市更美好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之后城市建筑创作价值取向的思辨”。会上作为主题性发言的内容有(按发言顺序):“后(期)城市化与城市设计——后世博的城市思考”(卢济威)、“世博会感悟——通过亲历世博之体会探讨重大事件背后建筑与城市区域发展的关系”(汪孝安)、“城市历史保护与建筑设计”(王景慧)、“城市建筑的诠释与设计”(韩冬青)、“建筑创作提升城市空间价值”(戴志中)、“建筑的个性与表情化”(江兵)、“建筑设计的理性框架”(孙一民)、“建筑对位”(钱方)、“健康城市与健康建筑”(曹晓昕)、“建筑师的‘个体追求’与时代意义”(罗隽)。在自由论坛发言时,老、中、青委员和代表,结合实际,就美好城市、美好建筑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建筑创作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城市更美好而创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议和交流。

出席本次年会的还有全国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学院的院长、总建筑师、建筑师、专家学者:王小东、顾奇伟、赵万民、景泉、李秉奇、何锦超、陶郅、范欣、周定友、余英、王晓东、王陕生、董明、徐全胜、杨洲、褚平、黄春风、刘海波、项志峰、吴雪岭、唐文胜、纪伟东、刘玉龙、邬志刚、夏健、余海、胡东祥、黎明、王舒展、杨明、张学锋、孙守东等200多位委员和代表。与会人员还对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考察:江北嘴cBD、重庆大剧院(GMP}华东院)、重庆科技馆(法国ASI重庆市设计院)、江北城基督教堂、天主教堂(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国泰艺术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洪崖洞、解放碑GBD、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磁器口古镇。

2010年3月5日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的学术年会探讨了世博建筑文化与当代设计理念,在上海世博会前夕聚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2010年11月27日广州亚运会闭幕。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大城市相继成功举办了系列重大活动,国际性的活动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加大城市关注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创作的活力。2011年5月7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主题定为“建筑如何使城市更美好——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之后城市建筑创作价值取向的思辨”。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度的敏锐性,持续将建筑创作与城市问题结合在一起,建筑的创作伴随着城市的生长,一年一度的学组年会通过一次次的学术研讨也见证了城市与建筑历史的进程。

对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来以久,城市中建筑创作的质量已成为热点问题中的焦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也都分别提出了对于城市的美好愿景。城市的品质、特色都离不开建筑创作的质量。近年来城市大型活动带来了对“建筑个性”的过度追求和盲目跟风,在很多地方给城市的历史文脉、空间格局、整体风貌乃至市民生活都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作为在“城市画面”上动笔的建筑师来说,最为缺少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恐怕还是对城市这个复杂有机体及其相关理论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深刻体察。本文摘选几位嘉宾的发言,按照现象一理论一实践的框架与读者分享与会嘉宾的观点。

现象

1.孙一民:建筑设计的理性框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经过奥运、世博、亚运之后,大型盛会遗产很多,建筑方面的遗产我们也应该反过来想想,哪些东西在影响着我们,在怎样影响着我们。

我最熟悉的是体育建筑,第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场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最早的启示,它几乎就是一个构筑物,主体是运动员、观众,建筑是退后的。1960年奥运会的罗马场馆是建筑史里面的经典之作,那时候感觉建筑不过分,很经典。到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西方基本上把现代奥运走到了死胡同,最奢华的奥运其实是从西方世界开始的,奥运建筑是在奥运会结束将近20年后才完成的,蒙特利尔为了奥运会背负的负税也是一、二十年才还清的,这其中还不包括年轻人的流失。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美国人吸取西方关于大型活动的社会经验之后,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办法。新闻媒体非常轻蔑当时的主场,因为它的样子歪歪扭扭的,一直像没完工的样子。在当时来看大部分观众还是露天的,按照现在体育场的要求,屋盖覆盖率远远达不到。更令人惊讶的是,奥运会之后一年主场建筑的半壁江山就消失了。这是因为从最初就将它未来的功能定位在棒球场的格局,主场很大部分都是装配的,奥运会结束后外围的柱子留下来,拆卸一部分就成为一个棒球主场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西方社会对大型盛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几年连续大型事件驱动,我感觉到更多的是沉重,从这里发现很多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盲目性。很多核心城市举办完大型活动,其他城市跟着以同样的方式拷贝这样的建设模式,决策、策划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越来越主观了,建设初期的论证也非常缺乏,直接导致最后标准不当。大家参与评标时经常会发现,尤其大型公共建筑,所有参赛单位没有一个贴近标书要求的,即使超标了都还要继续评,明明是二级城市体育中心,却做出一套豪华设施。现在体育建筑为主的大型设计里面,越来越不谈结构本身,越来越忽略功能,大家谈的是表皮和概念。

说到建设标准,1999年广州九运会体育场的规模是8万座,2001年正式公布的投资在15亿左右,当时已经是天价体育场了。两年之后“鸟巢”招标,规模同样是8万座,标准是40亿。我一直没机会看到关于造价40亿的8万座体育场的可行性研究和策划报告。从奥运会开始前到现在,每年到8,9月份看到“鸟巢”、“水立方”的使用情况,2008年前后是最好的。去年“鸟巢”BOT单位已经转换成政府作为主体了,赛后使用还需要继续投入,到目前为止收入主要靠活动门票,很难经营下去。最近有学生做论文去北京也做了调研,北京奥运投资新建的12个场馆里最好用,最平稳转入赛后运营的还是那四所高校馆,当时造价最低,平均起来

2亿,相当于“水立方”1/5的价格,“水立方”现在做无限期关闭改造,数据拿不出来,也不知道再投入多少才能再使用。广州市1987年全运会建设天河体育场(6万座),2001年建奥林匹克体育场(8万座),越秀山体育场(2万座),黄埔区体育场(2万座),再加上广州的10所大学平均每个大学还有两个体育场,也就是说在这个岛上有接近30多个体育场。亚运会的时候,又继续在上面建设自行车比赛馆,所有决策过程中。不能一句话全推给行政领导,专业人士有没有推波助澜7我相信是有的。

最近这几年体育馆建筑发展为1.8万~2万座的规模,经常谈到NBA1.8万座的标准,NBA是什么概念7几乎大部分NBA的老板都是同时有冰球队的,据说NBA的创始是因为冰球老板觉得自己的场馆到了夏天的时候没用,所以大家联合起来搞成职业篮球赛,这是最早的起源。这几年我国建这种标准的场馆,原来只有2个,首都体育馆和上海大舞台,奥运的时候新建了五棵松体育馆和国家体育馆,同样也是1.8万座的,这样一来北京市有三个体育馆是1.8万座。活动从哪里来?美国洛杉矶湖人队主场所在的体育馆是2万座的,同时作为快船队的主场,两个队的主场,一个馆一年开250场比赛。对于美国来说1.8万座的场馆一天转换两个功能,下午打篮球,比赛结束马上把活动地板拆掉换成冰球馆,晚上就可以用了。现在中国NBA标准的场馆各个城市都有,重庆、大连、沈阳等等,不知道比赛从哪里来?NBA季前赛在中国举办两场,广州、上海、北京都举行过,但是没有谁家能年年办的。CBA北京只有一个首钢队,从来不去这种场馆比赛,CBA平时比赛超不过3000名观众,而国内最集中CBA球队的地区是东莞,有两支球队,主场是4000座的体育馆。因此我不知道现在类似建NBA标准体育馆这样的决策到底从哪里来?

广州这次亚运会在水边举行,大家在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城市关系。但实际上这个设施同样是一个问题,最初这个方案就是临建设施,但是最后做来做去从临建转向固定化,投入相当大,这套设施加上舞美,总投入接近“鸟巢”的造价,拆与不拆都难。

建筑师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是很古老的话题。我们一直习惯于做设计,但这几年从策划、可行性研究到决策,尤其对大型公共建筑来说又多了设计咨询,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过程,建筑师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只谈设计的习惯?创作谈多了,在有些领域会受到影响。比如我们在学校谈到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时,只谈创作,认为和文学院和艺术学院是一样的,这代表国家科技投入到建筑专业少了,事实上这两年这个问题很严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里,建筑设计方向题目越来越小,建筑学科在萎缩。相比之下,土木工程已经变成大的学组,可以做十年一个阶段重大课题学科群的研究。而我们连重点课题建筑设计都没有,这样的学科状况长久下去是很危险的。我想建筑师一是要关心自身所在学科的发展,二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其实在做策划和决策时,建筑师的角色在过程中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作用很重要,我们大部分人关注的只是设计层面,对推波助澜的作用关心得少。对于相当多的大型公共建筑来说,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很多资源浪费,这往往是监理不够、咨询不够。现在的建筑师有机会做大尺度的建筑,如果再没有基本的理性框架的话,会是怎样的状态?尤其在今天非常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能否坚持一点科学理性对每个建筑师的工作影响是很大的,说得直白一点,过分盲目对形态的控制,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参数化、各种程序,有一天肯定要吃亏的,最重要的是,无论多少,坚持一点理性精神。

2.曹晓昕:健康城市与健康建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

现在谈健康建筑都是要低碳、减排,今天我想谈谈衡量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从一个故事谈起。前些日子因为工作原因去宋庄,艺术家杨梦圆有一套宅子,自己有地,会种菜,用最好的土。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菜,上午浇一次下午浇一次,精心栽培。但是这种真正意义上健康的菜种出来的结果和他想象的有非常大的差异。他所认为健康的圆白菜或者我以前认为健康的圆白菜应该像菜市场里那种长得很圆,包裹得非常紧。如果没有这次谈话,大家去菜市场买菜一定挑选这样的圆白菜。但实际按照很好的肥料、很好的水、很好浇灌出来的圆白菜并不是那么圆,并不是那么紧,而是非常疏松的。根据每天阳光的不同,圆白菜有可能长成歪的。结果他跑去问附近真正的职业农民,你们的圆白菜怎么种成这么圆、这么紧?农民告诉他我们做了技术处理,喷了一些相对的药,药是否对莱和人有害,我也没有时间详细论证。至少来讲,真正健康自然生长的圆白菜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的形式的圆白菜。另一个菜农告诉他,我自己吃的菜都不是紧的,都不是圆的,都是自然生长的,是从视觉判断来讲相对不好的菜。这件事给我特别大的振动,我们认为的健康,我们认为的好的形式,是不是对于事物是非常好、非常健康的形式呢?那次和艺术家的谈话,让我终身难忘。

农民说市场需要紧的圆的圆白菜,才喷药和做技术处理,我就联想到建筑设计。我们有很多非常时尚、流行,包括扎哈,哈迪德这样的国际明星建筑师做得非常好卖的形式,是否在做建筑设计时给建筑“喷药”做了一些技术处理呢?我从圆白菜身上联想到非常深刻的问题。我承认视觉是认知城市和建筑非常主要的方式,这种认识成为建筑的标准是否健康呢?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未来的城市可能是五彩斑斓甚至于向高空发展,各种各样想象中的未来科技,像飞碟一样,流线、参数化设计的楼,会充满整个城市。参数化设计我自己是肯定的,它为建筑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否提供这种可能性的同时,建筑趋势就一定要往这方面发展呢?我持有特别否定的态度。这对中国面临大面积城市建设来说是有害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欧洲或者西方所面临的建筑问题,它只是一个点的问题,最后是修补的过程。因为整个城市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它只是做一些点的补充。在中国面临大量的居住、就业以及大面积城市化的问题,是面的建筑和点的建设规模,我们想的手段或者面对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在大量居住的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谈所谓参数化设计,甚至于作为一种潮流,每次投标都有大量的人模仿这样的事情,对于建筑学的发展不一定有好处。在这里请建筑师们能够更为清醒看待中国的建设问题。各个领域的实践都证明了,包括核能等其他方面高技术都是双刃剑,控制不好的话,往往会因为对技术狂热的追求伤及自身。现在有了科技的手段,建筑可以做一些更强的视觉模仿,或者把人的想象、象征性延展到最大,这是否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呢?所有的建筑师都会在做项目时面临这样的问题。真正

的建筑师应该深入到社会生活,用建筑表达社会和支撑社会。

刚才孙一民老师说得特别好,一个项目当不为人或者为事情活动服务的话,这样的建筑是不健康的,1.8万座的体育馆实际上脱离了我们的社会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建筑有理由判断是不健康的建筑,任何主义应当使人成为事件的中心而不是建筑本身。

健康建筑需要健康的价值观,这是建筑的伦理问题,因为提到伦理问题,就会有社会伦理作为某种介入点介入。在我看来,什么是更为健康的价值观呢?无论是城市还是建筑,应该充满了包容、宽容以及体现个体的尊严,这实际上是更为健康的价值观。

理论

1.卢济威:后期城市化与城市设计(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流动的过程,是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从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的城市化发展不断加速。到现今,全球城市化已近50%,就是说整个地球已有一半人住在城市,所以学术界认为21世纪是城市世纪。

虽然各国和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不一致,但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美国学者诺瑟姆(Rav M.Northam)提出“城市化过程曲线理论”。城市化过程呈现早期发展慢,中期快,晚期又缓慢,甚至停止的特点。当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到达50~60%时发展就会减速。

发展的规律显示,城市化水平处在50%~60%的前后,不仅发展速度变化,而且发展特征也变了。城市化50%以前,以城市扩张和新城建设为主,以后以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并重,且随时间推移,旧城更新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城市化50%以前,城市发展是粗放型的,以后以环境品质优化为主。由于城市发展的特征变化,也会引起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的变化。我们可以将城市化水平进入50%或50%~60%之后称为后期城市化阶段。

北美和欧洲等西方先进国家率先进入后期城市化阶段,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城市化水平就达到60%,20世纪80年代达到70%,世纪末普遍达到80%,德、英、澳等国甚至到85%。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但1980年以后开始加速,城市数目从1980年的223个到1998年的640个,18年城市数增加了近二倍:20世纪90年代开发区成为这时期城镇化的主要形式,仅1992年到1993年,全国一年间县级以上开发区就达6000个,占地面积超过当时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面积。1998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4%,2010年达47%,预计2013年达50%,2020年达60%,很快就会进入后期城市化阶段。

(2)西方后期城市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和设计理念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经历了治理战争创伤以后,经济空前发展,在进行城市郊区化和新城建设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城市更新、市中心复兴、贫民区改造等,同时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步行区、城市广场和滨水区建设等也不断发展。

西方后期城市化是建立在以下两个背景发展起来的:其一:是西方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变的过程,工业时代的机械决定论哲学观向后工业时代的系统论、复杂系统哲学观转化。机械决定论反映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的是功能分区、汽车交通至上,反映在规划理论上就是现代主义规划。其二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发生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相继于1972年出版了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有关生态问题的著作,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1981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e Development)理念,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引起城市发展和规划对生态问题、抑制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强烈关注。

西方国家为了适应后期城市化的发展,在半个世纪中,城市环境建设和规划设计理念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和变化。

①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在城市建设方面经历了三大运动

旧城更新运动。历史保护运动和步行化运动,都是适应后期城市化的需要,对全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美国战后为了优化土地利用、提升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复兴城市中心,包括对贫民区改造等进行了一系列城市建设,更新过程碰到很多问题,规划、设计师们习惯地运用现代主义、适合在新城建设的方法,进行大拆大建。追求清晰的功能分区、严重破坏原有的城市肌理,从而伤害了城市的活力,在社会界和专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1962年加拿大学者简,雅各布斯(Jare Jacobs)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发表了《城市并非树形》等著作,对现代主义规划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相继在规划界形成了建立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基础上的后现代主义规划思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在北美出现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期望从批判中寻求新的理念,从破转向立,具有代表意义,而且影响到世界范围。新城市主义针对城市社会发展过程暴露的问题,系统地调整和建立城市建设和设计理念,提出:从郊区化转向区域城市,从城市蔓延转向紧凑发展;从社会隔离转向邻里回归;从功能分区转向功能空间混合,从依靠私人汽车转向TOD模式等。

③这时期的欧洲,在城市的人性化、步行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同时,提出从“城市更新”向“城市复兴”转变的理念,以延续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④为了适应后期城市化城市建设模式发展的转变,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受到广泛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于1960年开设了城市设计学位课程,并于1967年由乔纳森·巴奈特(JonathenBarnett)创建了全美第一个城市设计机构——城市设计工作小组。日本,横滨规划局于1968年由田村明提出“城市创造”理论,1971年成立日本第一个城市设计专门的城市设计组织,1980年发表了“城市设计宣言”。英国,1979年由皇家规划师协会组织了一个拥有40余名规划师,建筑师的“城市设计小组”(UDG),并于1987年发表了“城市设计议程”。现代城市设计是后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3)转变中的我国城市建设模式和设计理念

我国即将进入后期城市化发展阶段,其城市建设和设计理念也应跟随着转变,归纳起来主要向生态城市、人性化城市和活力城市发展。生态城市是城市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追求:人性化城市是城市以人为本的追求:活力城市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追求。

①生态城市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紧凑城市转变,由平面型向立体基面的立体化城市转变,由孤立运用地下空间向地下城市化转变:由匀质城市向公交枢纽集聚化转变;由硬质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变。

②人性化城市由静态历史文化保护向新旧共生动态历史文化延续转变:由汽车主导向机动化背景下的步行城市转变;由适应汽车视觉大尺度城市向适应体验和交往的亲和城市转变。

③活力城市:由简单的功能分区向空间交混的活力城市转变;由单纯景观城市向景观与活力共生的行为城市转变;由城市要素分离向要素整合的有机城市转变。

我国有城市设计发展的土壤因为我国土地公有制,现在还在高速建设过程;再有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的城市设计还存在着若干误区,包括形态模式化,认为城市设计是控规加景观设计;理念与城市形态不对应等。城市发展理念世界各国有共同性,但因为时空的差异不会完全一致,我们应该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和设计理念,在实践中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2.韩冬青:城市建筑的形态诠释与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秩序依然是中国当代城市环境建构的基本目标。建筑师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有必要对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达成科学的整体的理解,并进而探索能积极融入健康的城市环境秩序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物质空间形态分析包括三种取向,即形态描述、形态成因和形态诠释。形态描述以环境形态的局部和整体关系及其历史演变的客观呈现为目的。结构分析、要素分析、认知分析和历时演变构成描述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形态成因从建成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联性揭示现实形态现象背后的复杂动因,它以“人——社会——环境”组成的复合认识标准为架构。形态诠释是对物质空间形态的主观理解和推断。它以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作为理性基础,具有明显的主观投射特征。形态的专业化描述和诠释必须借助于图示或图解。形态诠释是形态设计的重要基础。以下10组词中,前7者主要用于理解和诠释环境秩序的形态特征,后3者则是对设计思维的策略提示。

(1)梯级:“建筑——地块——街区——地段——城市”自下而上构成了认识和把握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不同梯级。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判断其设计对不同环境梯级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尤其要建立地块、街区层面上的城市公共空间意识。

(2)结构:结构是把握环境总体内部秩序关系的重要线索。城市环境形态的基本结构具有多重复合的特征,自然结构、路径结构和人工斑块结构相互作用,构成了物质空间形态的基本架构。

(3)类型: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由具体的物质元素经由系统的结构形成。这些物质元素(如建筑物)具有各自的类型特征。对类型品质的判断和类型整体特征的呈现是城市中大量的背景建筑的主要评价标准。类型方法提供了揭示建筑与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和行为模式相关联的内涵特征的技术支持。类型与结构相互支持。

(4)几何几何特性是城市中不同斑块特性的重要表征,地块和街区的边界及其内部物质空间元素的方向秩序的建立是获取环境秩序的重要手段。

(5)密度:密度也是城市斑块特性的重要表征之一,密度与人的步行过程及城市体验相联系,是塑造宜人空间的关键策略。

(6)尺度:尺度总是基于人(人群)和运动速度而言,是城市斑块三维特性的重要表征。在当代,尺度的多层级特征日趋显著。

(7)范式与变形:范式经由历史经验的积淀而获得。范式的选择取决于与设计目标的对应性和与现实场地及背景的适应性。在范式转化为具体形态结构的过程中,现实条件、资源约束和开发意图等各种主客观因素成为结构调适的修正性因素,这一过程实质是一种拓扑变形过程。

(8)分层与叠合,复杂系统可以被理解为参与其建构的各单项子系统的空间复合现象。根据分类原则将各单项系统分解为层,用以观察其自身的量、形、质,进而通过相互叠加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影响及组织关系。

(9)镶嵌与缝补

如果把城市作为一种基底,那么建筑设计则可被视为一种镶嵌式的形态干预策略。这种设计策略以对既有环境秩序的总体价值的肯定为基本前提。

(10)隐匿与重塑如果将既有环境与新的添加物或自然与人工视作两元关系,那么在既有环境中添加新的元素,隐匿是一种以弱逞强的策略。而当代地形学理论支撑的景观都市主义理想则意在使人工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回到一元。

3.王景慧:城市历史保护与建筑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委员会主任)

城市中的建设活动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今天谈一谈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法律为《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他们共同构成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其中分为三个保护层次: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从点到面扩大了保护范围,关键的意义是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

(1)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在修缮、保养、迁移以及使用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得损毁、改正、添建或者拆除。要原址,原状、原物保存全部历史信息。在这个层次上建筑师可能遇到的有文物复建和名胜重建。当前,对文物环境的破坏有高层建筑的遮挡,也有以保护为初衷的大广场,改变文物的尺度感,还有不恰当的美化,破坏了历史的环境风貌。《国际文物古迹保护及修复的宪章》(威尼斯宪章)规定: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还包括它们处的环境,一般不得迁移:修复要以历史真实和可靠文献为依据,修补要和整体和谐又要有所区别,不可以假乱真:要保护古迹在各个时期的叠加物。对遗址要保护其完整性,用正确的方式清理开放而不应重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相同的性质,所不同的是出于更好处理保护利用的关系而采取两种保护方法。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原则上,历史建筑要按历史信息的含量来确定保护的部位和利用的强度,保存信息、延年益寿、科学利用。在保存外观的基础上,内部可以很好地改造利用,这方面建筑师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具体的方法可以设想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根据有价值历史信息存在的部位决定更新利用的部位,根据历史信息要素的保存程度决定干预的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另一种思路是分析归纳类型的共性,提出保存的要点。以部位分可以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结构。室内装修、室内设备等,以类型区别可以包括乡土

建筑、城市民居、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名人故居等。

(2)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

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制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

国际上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二战以后经济复苏,大批人口拥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作法是拆毁旧区,拓宽道路,建设高楼。但是不久人们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城镇历史的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典型的历史街区,以显示城镇历史的印记。

最早立法保护历史街区的是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该法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拆除,维修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并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

英国在1967年颁布《城市文明法》,规定要保护有特殊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特征的地区,主要考虑的是其“群体价值”,包括户外空间、街道形式以至古树等。法令也规定保护区内的建筑不得拆除,新建,改建要有详细方案报批,还规定不鼓励在这类地区搞再开发。

日本在1975年修订《文化财保存法》,划定“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区内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及改变地形地貌、砍伐树木等活动要经过批准。城市规划部门要做保护规划,列出要保护的传统建筑和构成历史风貌其他要素的清单。制定保护整修的计划,改善基础设施,作好消防安全、交通停车、旅游展示等方面工作。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了保护城镇的古老中心区和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地区的《华盛顿宪章》。在这里,保护的内容与《威尼斯宪章》不一样,重点关注的是地段空间格局、地段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还特别强调保持该地段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文件要求居民积极参与,精心建设和改善地段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保护工作必须成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①保护历史的真实性,要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不可将仿古造假当成保护的手段。②维护风貌的完整性,不但要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③维持生活的延续性,这里的居民要继续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活,要维持原有社会功能,促进地区经济活力。不可将原有居民大量外迁,成为专供参观的旅游景点。

当前的不当做法,一是企业操办,追求回报,拆平房建高楼,毁掉历史文化街区:二是“人房分离”,全部迁民,房屋再建,外观相似,物是人非:三是拆真造假,搞仿古一条街。《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保护。具体做法已属“文物保护单位”的,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修缮,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外观形象,依原状维修,室内可以按现代生活的要求进行改建,增加必要的设施,不要拆除重建:外观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新建筑,可以保留或整饰;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新建筑,应该进行改造,有条件时减层或拆除: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环境要素,保护与整治。

(3)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④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实际工作中,应仔细地认定保护对象应属哪个层次,采取相应的方法十分重要。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要“原物保护”,保护全部历史信息:属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要保护外观整体的风貌,不必强求所有建筑的“原汁原味”,可称“原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非文物古迹、非历史地段的大片地方,可以有新的建设,但要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可称“风貌保护”。所谓延续风貌不是一定要仿古,建筑师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中国的建筑师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自20世纪以来做了不懈探索,经过了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包括有外观仿建、部件提示、抽象造型,最后到追求一种民族建筑传统的精神印象,有许多成功的作品,现在的建筑师应该借鉴、发展,再有新的创造。

实践

1.汪孝安:建筑综合体与都市区域发展(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近些年来单一功能的建筑常常被大型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建筑综合体所取代,如办公、酒店和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型综合体、会展建筑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等等。这些建筑综合体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建筑规模庞大,业态组合灵活,不但具有较强的自身发展活力,而且对于周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在新的城市区域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格局的调整,交通系统的完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均促成了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以上海地区为例,这些综合体已成为都市各区域的活力核心,带动了各自区域富有特色的发展。而世博会的选址和一轴四馆永久性场馆及虹桥交通枢纽等的建设,则揭开了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序幕。

虹桥交通枢纽的建成,已经带动了虹桥地区的整体发展,依托虹桥枢纽交通强大的辐射效应,位于一侧的虹桥商务区的商务组团和商业组团的建设也已经启动。

世博园区选址对于上海城市总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5.28km2范围,270多家企业以及18000户居民搬迁,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区的南向发展。世博核心区一轴四馆永久性场馆,世博轴的建筑面积达到28万m2,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文化中心建筑面积也均在13万m2~16m2左右,就其建设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已具有城市综合体的显著特征。世博轴作为世博期间园区八个出入口中最主要的出入口,承担了23%的进园人流,极端高峰日通过世博轴的入园人数达到16万人次,而世博后则将作为后世博区域开发的中心商业轴线,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发展:世博中心其国际会议中心的定位,全方位服务于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世博期间用作为新闻中心,各个国家馆日活动和演出的礼仪场所,并为会后的使用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世博中心2 600席大会堂,1000mm2大型国际会议厅,4800m2宴会厅,7200m2多功能大厅等等复合型的功能配置使本区域的国际高端会议的定位得以充分体现;世博文化中心在方案推进的决策过程中功能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场馆由4000座调整为18000座,并从单一的剧场重新定位为多功能的综合体业态,逐步形成了“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全新建设理念。一座基于世博会中及会后长远的使用需求,凸显文化内涵,融观演、体育、娱乐、商业和观光于一体的面向大众的复合型文化建筑综合体。立足长远的务实的功能定位原则,成为本届世博会永久性场馆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建筑师参与了功能调整策划的全过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文化娱乐综合体,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如1999年建成的美国洛杉矶的史泰博中心,将洛杉矶市中心由商业和工业中心转变为娱乐中心,其地产价值在5年间增长了300%,并持续增长,全面运营后创造了3100个工作岗位;又如英国伦敦的The O2,利用原来的千年穹顶进行综合改造。其在2007年开张伊始,就创下了多个演艺史上的纪录,吸引了世界一流演艺活动造访伦敦,推动了伦敦东部格林尼洽半岛的开发,同时也是成功申办2012夏季奥运会的关键所在,全面运营后创造了3430个工作岗位。

世博永久性场馆满足世博会功能的建设目标应当已很明确并已付诸实施,但从这些场馆的规划、建筑功能定位的角度去观察,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规划者和决策者对于园区后续利用与都市区域整体发展的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目光,比如总体规划的“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的园区定位、大规模滨江公园绿带的建设;中国馆、主题馆未来的展会功能,世博轴的交通商业综合体、世博中心的多功能会议中心定位等,都体现了立足长远的功能定位和决策的原则。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引入未来管理运营方参与场馆的定位决策和功能细化或直接主持工程的建设,也是本届世博会永久性场馆建设的一大特点。如世博文化中心,早在方案调整阶段,就已经开始酝酿成立场馆的管理公司,并确立了“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定位原则,这种具有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潜力的文化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已经为后世博期间的区域发展埋下了伏笔,是场馆在世博会后平稳过渡到常态管理并发挥都市区域核心功能以带动园区的整体开发,实现都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后世博规划中显示,未来世博园区将规划形成“五区一带”,包括文化博览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国际社区、会展及其商务区、后滩拓展区及滨江生态休闲景观带。世博会效应所带来的浦西滨江从南外滩至徐汇岸线区域开发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半年以后的世博园区——重新开门迎客的中国馆依旧观者如云;世博文化中心更名为梅赛德斯一奔驰文化中心,并在世博会后实现了无缝过渡,直接进入商业演出和运营:原非永久性场馆部分保留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世博期间受到观众欢迎的场馆如沙特馆等,据说准备重新开门迎客,世博核心区功能完善的前期程序也已经开始启动……

尽管世博会后的园区从表面看仍显得有点萧条,但却似乎能从中感受到管理者对于黄浦江沿线有限资源开发的谨慎态度,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后世博有着值得期待的未来。

2.钱方:建筑对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大的建筑事件对中国建筑发展影响很大,我是来自西南院的建筑师,成都与这些大事件都不相关,西南院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中处于冷静客观的态度中,我想提供给大家一点不同的视野。过去城市化的发展从总体看,其形成过程是历时性的。以上海浦西为例,在发展过程中它是以市场因素来决定,慢慢逐渐形成的。它所反映出来的很强烈的特征是市场的活力与城市的聚集效应比较充分。近现代,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其形成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共时性特征。“共时性”城市化的进程多为政府主导行为的建设,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要求中。这种发展特征获得的结果,从上海浦东来看,GDP拉动比较显著,但从城市聚集效应和生活活力来看,相对则较弱。所以我们提倡城市设计应“上承下行”,上承即通过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结合,让规划思想落地:下行为建筑设计很好地执行与延续城市设计的理念。

这其中涉及到上对下的限制约束,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关系是弹性与动态的:城市设计约束、不引导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成果也是对城市设计的响应不验证;而建筑设计通过在内部优化形成独树一帜的商业空间,将多个城市片段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建筑设计响应了城市设计的限定,同时又强化了建筑的个性,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对位”,更增强了该区域的活力。成都的生活是慢生活,成都被网友评为最悠闲的城市,他的这种自在的生活方式,即以无需对自然资源的过多索取而获得较高精神满足的生活方式,它是符合生态学原则的生活理念,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作为一个建筑师,真正好的设计是贴近生活的,能够理解生活的设计。

下面通过在成都市南部新区建设内的两个实践来谈谈体会和反思。成都市高新区核心的定位是商务科技和软件园,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城市设计为主导进行开发和推动,城市设计是动态的控制过程。第一个案例是高新区内的金融城总部商务区,原先是成都市的行政中心,现在转换为金融机构的办公中心,我们对原来地块进行局部的调整,通过插入两个超高层修正原有的业态。这个区域的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有一个U型的通道,大尺度的城市界面、车行道在外。内部主要活动区域以block(区块/街区)的形态进行小尺度建设。原来的U型通道只有12m宽,现根据业态和容积率的控制将空间界面退让调整为120m。这个区域的定位是不应当都建成城市标志建筑,而应当是有背景建筑和突出的建筑,为了避免城市钟摆式运动,我们向规划局建议引入多元的业态。第二个案例是天府软件园,处于高新区南区,是一个软件孵化园。成都高新区在全国虽然不是走在最靠前的,但是经过我们大家这些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排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一期的城市设计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来完成的,后期我们参与建设,整体的建筑造价并不高,但却是不缺乏个性的背景建设。

通过这些实践我们得到一些反思,一是以个人或少数人价值为标准的设计有上升的趋势;二是重形态、轻业态与交通问题;三是某些区域空间尺度人性化不足;四是配套市场化不足,日常生活活力不足。这些问题仅靠建筑师来控制、实现还是有难度的,与市场和政府主导的政策方向做好结合是很重要的环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实现这样一个理想: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不是以个人喜好标准为目的的设计,应该是对城市生活有深刻感悟而求解的过程。

本次会议上众多与会来宾都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作感悟,有对现实的无奈,但更多的是理性光芒下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正如这次学术年会北京筹备会指出的那样:“有关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要比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建筑创作理论宽泛得多,丰富得多。如何领会这些城市理论的实质和精髓,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融会贯通地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加以运用,乃是我们全面把握建筑与城市之间复杂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对建筑的认识水平和创作水平,为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美好城市’而努力的有效途径。”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段布正伟主任委员在这次学术年会自由论坛上的发言,作为这篇学术年会侧记的结束,他说:“建筑如何使城市更美好?一个简明的答案就是:建筑创作一定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建筑创作最具价值潜力的探索方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也是建筑创作最显思路活力的探索途径,当然,更不能忘记的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还是建筑创作在多元多价的探索中,最应该始终如一坚守的底线!”

作者:郑恬辛

第3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AC)、心理性咳嗽等。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1.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能缩小慢性咳嗽的诊断范围,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治疗或根据现病史提供的线索选择有关检查。

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咳痰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示哮喘的诊断,如闻及吸气性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相关辅助检查: (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性率显著增高,甚至是一些早期肺癌的惟一诊断方法。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方法见附件1)。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能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甚至可确定其性质,得出初步诊断,指导经验性治疗和相关性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若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常规肺功能正常,可通过激发试验诊断CVA。

(4)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内膜结核等。

(5)食管24hpH值监测:能确定有无胃-食管反流(GER),是目前诊断GERC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动态监测食管pH值的变化,获得24h食管pH值<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等6项参数,最后以Demeester积分表示反流程度。检查时实时记录反流相关症状,以获得反流与咳嗽症状的相关概率(SAP),明确反流时相与咳嗽的关系(方法参见附件2)。

(6)咳嗽敏感性检查: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人一定量的刺激物气雾溶胶颗粒,刺激相应的咳嗽感受器而诱发咳嗽,并以咳嗽次数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常用辣椒素吸入进行咳嗽激发试验(方法参见附件3)。咳嗽敏感性增高常见于AC、EB、GERC。

(7)其他检查:外周血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皮试(SPT)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有助于诊断变应性疾病和确定变应原类型。

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咳嗽常与鼻后滴流有关。当健康成人具备以下4条标准时,可以诊断为普通感冒:

(1)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伴或不伴发热。

(2)流泪。

(3)咽喉部有刺激感或不适。

(4)胸部体格检查正常。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四、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

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慎用糖皮质激素。

(—)CVA

1.定义: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刺檄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3. 诊断:常规抗感冒、抗感染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此点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检查是诊断CVA的关键方法。

诊断标准:

(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PEF)昼夜变异率>20%。

(3)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4.治疗: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吸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即可,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二)PNDs

1.定义:PND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2.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PNDs患者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时患者会主诉声音嘶哑,讲话也会诱发咳嗽,但其他原因的咳嗽本身也有此类主诉。通常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史。

3.诊断:引起PNDs的基础疾病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感染性鼻炎、真菌性鼻炎、普通感冒和副鼻窦炎等。伴有大量痰液者多为慢性鼻窦炎所致。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特征是随气温改变,鼻腔有时会产生大量稀薄水样分泌物。

慢性鼻窦炎影像学检查征象为副鼻窦黏膜增厚超过6mm、气液平面或窦腔模糊。如咳嗽具有季节性或病史提示与接触特异性的变应原(例如花粉、尘螨)有关时,SPT有助于诊断。怀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时,可行曲霉菌和其他真菌的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

诊断标准:

(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3)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4)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

(5)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PNDs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其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所以在建立诊断以前应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常见原因。近年来有的学者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而不用PNDs的术语。

4.治疗:依据导致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PND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1)非变应性鼻炎。(2)血管舒缩性鼻炎。(3)全年性鼻炎。(4)普通感冒。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或阿斯米唑等。

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通常为丙酸倍氯米松(每鼻孔50μg/次)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色甘酸钠吸入对变应性鼻炎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应用剂量20mg/次,每天3~4次。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药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时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减充血剂减轻炎症。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建议采用下列初治方案: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三)EB

1. 定义: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临床症状,一般为干咳,偶尔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

3. 诊断:EB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表现类似CVA,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操作方法详见附件2)。

具体标准如下:

(1)

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

(2)X线胸片正常。

(3)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

(4)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0.03。

(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6)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4. 治疗: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d。

(四)GERC

1.

定义: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典型反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有微量误吸的GER患者,早期更易出现咳嗽症状及咽喉部症状。临床上也有不少GERC患者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惟一的临床表现。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

2.

诊断:患者咳嗽伴有反流相关症状或进食后咳嗽,对提示诊断有一定意义。24h食管pH值监测是目前诊断GERC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动态监测食管远端和近端pH值的变化,结果以Demeester积分、SAP表示(操作方法详见附件3)。

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对GERC的诊断价值有限,且不能确定反流和咳嗽的相关关系。

诊断标准:

(1)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

(2)24h食管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3)排除CVA、EB、PNDs等疾病。

(4)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

对于没有食管pH值监测的单位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以下指征者可考虑进行诊断性治疗。

(1)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

(2)患者伴有GER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

(3)排除CVA、EB、PNDs等疾病,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

5.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高枕卧位,升高床头。

(2)制酸药: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其他类似药物)或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

(3)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

(4)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5)内科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五、其他慢性咳嗽的

病因及诊治

(一)慢性支气管炎(ChB)

定义:为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一般晨间明显,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加重期亦有夜间咳嗽。

chB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然而在门诊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中,ChB只占少数。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很多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常被误诊为ChB。

(二)支气管扩张症

由于慢性炎症引起气道壁破坏,导致非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和管腔变形,主要病变部位为亚段支气管。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痰甚至咯血。典型病史者诊断并不困难,无典型病史的轻度支气管扩张症则容易误诊。X线胸片改变(如卷发样)对诊断有提示作用,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最佳诊断方法为胸部高分辨率CT。

(三)变应性咳嗽(AC)

1. 定义: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EB,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其与变应性咽喉炎、EB、感冒后咳嗽的关系及异同有待进一步明确。

2. 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

3.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以下标准供参考。

(1)慢性咳嗽。

(2)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

(3)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过敏物质接触史;②SPT阳性;③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④咳嗽敏感性增高。

(4)排除CVA、EB、PNDs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治疗: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7d)口服糖皮质激素。

(四)感冒后咳嗽

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感冒后咳嗽常为自限性,通常能自行缓解。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对一些慢性迁延性咳嗽可以短期应用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及中枢性镇咳药等。对少数顽固性重症感冒后咳嗽患者,在一般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短期试用吸入或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如10~20mg泼尼松(或等量其他激素)3~7d。

(五)支气管内膜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慢性咳嗽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尚不清楚,但在国内并不罕见,多数合并肺内结核,也有不少患者仅表现为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而且在有些患者是惟一的临床表现,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查体有时可闻吸气性干罗音。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

对怀疑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普通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阳性。X线胸片的直接征象不多,可发现气管、主支气管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等病变。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显示支气管病变征象较X线胸片更为敏感,尤其能显示叶以下支气管的病变,可以间接提示诊断。纤支镜检查是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主要手段,镜下常规刷检和组织活检阳性率高。

(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诱发的咳嗽

咳嗽是服用ACEI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在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用ACEI后咳嗽缓解可以确诊。通常停药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替代ACEIs。

(七)心理性咳嗽

心理性咳嗽是由于患者严重心理问题或有意清喉引起,又有作者称为习惯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小儿相对常见,在儿童1个月以上咳嗽病因中占3%~10%。典型表现为日间咳嗽,专注于某一事物及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常伴随焦虑症状。

心理性咳嗽的诊断系排他性诊断,只有其他可能的诊断排除后才能考虑心理性咳嗽。儿童心理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暗示疗法,可以短期应用止咳药物辅助治疗。对年龄大的患者可辅以心理咨询或精神干预治疗,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物。

(八)其他少见病因

如支气管肺癌、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微结石症、左心功能不全等。

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2)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

(3)先检查常见病,后少见病。

(4)诊断和治疗两者应同步或顺序进行。如前者条件不具备时,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有关检查。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体步骤及流程图(图1)如下:

1.询问病史和查体,通过病史询问缩小诊断范围,有时病史可直接提示相应病因,如吸烟史、暴露于环境刺激因素或正在服用ACEI类药物。

2..X线胸片检查,建议作为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规检查。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可根据病变的形态,性质选择进一步检查。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如有吸烟、环境刺激物或服用ACEI,则戒烟、脱离刺激物的接触或停药观察4周。若咳嗽仍未缓解或无上述诱发因素,则进入下一步诊断程序。

3.检测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以诊断和鉴别哮喘。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阴性,进行诱导痰检查,以诊断EB。

4.病史存在鼻后滴流或频繁清喉时,可先按PNDs治疗,联合使用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和鼻减充血剂。对变应性鼻炎可加用鼻腔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症状无改善者,可摄鼻窦CT或行鼻咽镜检查。

5.如上述检查无异常,或患者伴有反流相关症状,可考虑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无条件进行pH值监测,高度怀疑者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6.怀疑变应性咳嗽者可行SPT、血清IgE和咳嗽敏感性检测。

7.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试验治疗后仍继续咳嗽者,应考虑做高分辨率CT、纤支镜和心脏检查,以除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8.经相应治疗后咳嗽缓解,病因诊断方能确立,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如果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部分缓解,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病因。

七、常用镇咳药物

咳嗽为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轻度咳嗽不需进行镇咳治疗。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病因治疗,镇咳药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严重的咳嗽,如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痰多患者禁用强力镇咳治疗。

一般根据其药理作用机制,将镇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

(一) 中枢性镇咳药

该类药物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前者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明显的镇咳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后者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喷托维林、右美沙芬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依赖性镇咳药:(1)可待因(codeine):直接抑制延脑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15~30mg,每天量可为30~90mg。(2)福尔可定(pholcodine):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成瘾性较之为弱。口服每次5~10mg。

2.非依赖性镇咳药:(1)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药物均含有本品。口服每次15~30mg,每天3~4次。(2)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国内使用较久的镇咳药,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口服每次25mg,每天3次。(3)右啡烷(dextrophan):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今后可能取代右美沙芬而用于临床治疗。

(二) 外周性镇咳药

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

1.苯丙派林(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传人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口服每次20~40mg,每天3次。

2.莫吉司坦(moguisteine):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较强。口服每次100mg,每天3次。

3.那可丁(narcodine):为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口服每次15~30mg,每天3~4次。

附件1高渗盐水诱导痰检测方法 (感谢访问耳鼻咽喉科在线网站)

通过超声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患者咳出痰液,以检测患者的气道炎症程度和类型。常用梯度高渗盐水法。

试剂配制:3%、4%、5%高渗盐水,0.1%二硫苏糖醇(DTT)等。

仪器:超声雾化器。

操作方法:(1)诱导前10min让患者吸入沙丁胺醇400μg。(2)雾化前清水漱口、擤鼻。(3)3%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15min,用力咳痰至培养皿。(4)若患者无痰或痰量不足则换用4%高渗盐水继续雾化7min。(5)若患者无痰或痰量不足则换用5%高渗盐水继续雾化,7min后终止诱导程序。(6)痰液处理:痰液称重,加入4倍体积的0.1%的DTT充分混合,37℃水浴10min,离心沉淀细胞,计数细胞总数。沉渣涂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细胞分类计数。

注意事项:(1)重症哮喘患者不宜进行高渗盐水痰诱导。当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70%,对患者进行自然咳痰或等渗盐水诱导处理。(2)诱导前必须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设备和药物,诱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表现,必要时监测肺功能。

附件2食管24hpH值监测方法

检测仪器:便携式24hpH值监测仪,单极或双极锑电极及参考电极,pH值1.00及pH值7.00的标准缓冲液,计算机处理分析系统。

操作方法:(1)检查前将电极先后置于pH值7.00和pH值1.00的标准液中校正,以保证仪器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选择通气较好的一侧鼻腔,用2%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麻醉,利用pH值梯度法将导联下电极置于食管下括约肌上缘5cm处,导联上电极置于食管下括约肌上缘20cm处。

监测时间:18h以上。

检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以Demeester总积分表示,由6项参数组成:24h食管pH值<4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总、立位、卧位pH值<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同时计算SAP。

注意事项:(1)检查前4h禁食。(2)检查前最后1次用餐时禁食用酸性食物。(3)检查前7d禁服制酸剂,检查前3d禁服H2受体阻断剂。(4)患者必须严格按要求准确记录监测日志,所有记录事件的时间必须以监测仪上显示的时间为准。(5)监测期间患者需保持日常生活方式,不限制活动,但禁食酸、辣刺激性食品、饮料和抗酸药物。

附件3咳嗽激发试验方法 (感谢访问耳鼻咽喉科在线网站)

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入一定量的辣椒素气雾溶胶颗粒,诱发其产生咳嗽,并以咳嗽次数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使用吸入后患者咳嗽≥5次的最低激发浓度(C5)来表示咳嗽的敏感性。

试剂配制:将辣椒素溶解于Tween80液和100%乙醇中,再溶于8ml生理盐水,配成0.01mol/L原液。使用前用生理盐水进行倍比稀释,浓度为1.9

5、3.9、7.

8、15.6、31.

2、62.5、1

25、250、500、1000 μmol/L。

测定仪器:采用吸气触发的定量吸入装置。压缩空气流速为0.11L/s,总输出量约为160mg/min(以生理盐水作标准),单次吸入时间为0.5s。嘱受试者由残气位缓慢吸气至肺总量位,在吸气上半段定量吸入辣椒素雾化溶液。

操作方法:(1)先吸入雾化生理盐水作为基础对照。(2)随后由最低浓度(1.95μmol/L)起吸入雾化辣椒素溶液,记录30s内咳嗽的次数。若不能达到C5标准,再进行下一个浓度的吸入,每次递增浓度1倍。(3)达到C5标准时终止试验,该浓度就是其咳嗽的域值。如果浓度达到1000μmol/L,受试者还没出现C5时应终止试验,其域值浓度记为>1000μmol/L。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感时(如剧烈烧灼感、气促、呼吸困难等),也应立即终止试验。

注意事项:(1)试验所用的溶液须新鲜配制。(2)具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本试验:孕妇、哮喘急性发作、气胸及严重心脏疾病、近期咯血等患者。(3)在整个过程中受试者应处于平静呼吸状态。

参与本指南制定的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赖克方、陈荣昌、钟淑卿);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林江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朱元珏、许文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呼吸科(邓伟吾);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周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徐永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陈宝元);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王长征);

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科(陈萍)

第4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河南人民医院

肺功能检查指南 ——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郑劲平

1、高怡

1、宋元林

2、孙兴国

3、蒋雷服

4、王惠妩

5、李琦

6、阙呈立

7、韩江娜

8、赵桂华

9、杨文兰

10、周明娟

11、赵海涛

12、梁斌苗

13、刘志军

14、汪涛

15、谢燕清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4 江苏省人民医院,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 北京协和医院,9河南省人民医院,10上海肺科医院,11广东省中医院,12沈阳军区总医院,1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通讯作者:郑劲平(jpzhenggy@163.com)、高怡(misstall2@163.com)。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510120

一、概述

呼吸生理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是近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疾病诊断从病理诊断、病因诊断进一步深入至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诊断,因而更趋完善。胸部X线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学改变,而呼吸生理却是研究活体动态的功能学改变。生理功能的维护与修复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方法。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内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1951年,吴锦秀测定6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1956年,吴绍青等[1]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功能的数据。此后,吴绍青、张仲扬、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呜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1961年,吴绍青等[2]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92年,穆魁津等[3-4]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和《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2004年朱蕾等[5]编写了《临床肺功能》;2007年郑劲平等[6]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2009年郑劲平等[7]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2010年赵立军[8]等编写了《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同年贺正一等[9]编写了《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2012年周怡等[10]编写了《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等等。这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开展。

近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1979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198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 [11];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在上海主办了“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 [12];1994年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13];1997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 [14];200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包头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 [15];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16]。这些肺功能学术会议的召开,为肺功能检查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呼吸生理及肺功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科研医疗水平的提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测定技术不断改进,测定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包括内科、胸外科、麻醉科、儿科、环境医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职业病劳动力鉴定、高原医学、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等。

但是,能够开展肺功能检查并不意味着肺功能的普及率很高,相反,与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相比,目前国内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仍相当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为突出。郑劲平[17]曾于2002年对我国肺功能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肺功能的开展极不平衡,特别在中小型医院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很多处于空白状态,部分大型教学医院的肺功能质量控制有待提高。何权瀛等[18]也曾调查我国部分省市医院内中,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时测定肺功能(FEV1/FVC%)的只占34%,提示慢阻肺的漏诊、误诊情况严重,这与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密切相关。

此外,能够开展肺功能并不代表着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郑劲平[17]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医院对于肺功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甚至对最起码的质量控制指标也不了解。不同医院之间,不但使用的仪器不同,采用的正常值标准也不同,引用国人预计值的医院仅16.3%,大多数医院仍以国外的正常值为准来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高怡等[19]对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时符合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的肺活量测试4项质量控制标准的仅占7.2%。因而,同一受试者在不同的医院检测,可能结果相差较大;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其可重复性也较差。因此,肺功能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也大打折扣。为此,1986年在杭州召开的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1]上,有关专家就已经提出肺功能检查不论作为科研工作或临床常规检查都应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只有严格质量控制,测定结果才能准确可靠,并对如何搞好质量控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如技术人员的培训、肺功能检测仪的维护、定时检查等。同年,王鸣岐[20]对于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很具体的建议,包括每月校正容积1次、误差<2%、FEV1和FVC检测操作技术要点等。2004年在包头召开的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15]上,郑劲平对“用力肺活量测试和一口气法弥散功能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了专题报告,对临床常用肺功能测试[21]和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测试[22]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何权瀛[23]也撰文“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呼吁加强我国肺功能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尽管2012年国内的肺功能专家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4-35]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6-45]发表了一系列的肺功能专题知识讲座,但国内至今尚缺少严格、规范、统一的肺功能检查操作标准,亦无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的工作指南或指导意见。

近10多年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办了关于肺功能检查技术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班,卫生部更将“肺功能检查技术”作为十年百项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46],对规范国内肺功能检测及其质量控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国内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肺功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课程,更没有技术准入标准。不但影响了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肺功能检测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引起大家对肺功能检查质量的关注,促使我国肺功能检查技术的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参照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2005年共同发布的“肺功能检测标准” [47-51]的有关内容,结合中国的特点和国内专家的意见[24-45],以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临床检查为重点,起草了本系列肺功能检查指南。由于肺功能检查方法和指标众多,有些已经有标准化的文件,有些还没有,本学组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秉承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并力求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三、本系列指南的主要内容

目前本系列指南初定为八个部分和一个附录:(1)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2)肺量计检查;(3)支气管激发试验;(4)支气管舒张试验;(5)肺弥散功能检查;(6)肺容积检查;(7)气道阻力检查;(8)肺功能检查项目的合理选用。附录:肺功能检查常用缩略语及其中英文名称。其他检查如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呼吸振动成像检查、肺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等部分,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补和推出。

第一部分肺功能检查概述及一般要求,对肺功能检查的定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检查中对环境的要求、肺功能仪器的标化、人体生理参数如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以及相关病史的采集、检查中有共性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中交叉感染的防控措施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指引。

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阐述了肺量计的定义、肺量计仪器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检查前受试者的准备、肺量计检查的三大组成部分(慢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的操作程序、检查指标及曲线特点、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正常参考值的选取及肺量计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处理等内容。

第三部分支气管激发试验,介绍了气道高反应性的概念、激发试验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各种激发试验刺激物,重点介绍了组织胺与乙酰甲胆碱的支气管激发试验,包括吸入方法及仪器、受试者的准备、激发试验的流程、手捏式玻璃雾化器吸入、潮气吸入、自动定量雾化吸入、连续吸入等各种常用的激发试验方法的操作、激发试验结果的判断与报告格式规范、激发试验的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第四部分支气管舒张试验,介绍了气道可逆性的定义、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重点介绍了吸入舒张药物的方法如定量气雾剂(MDI)单剂量吸入法、干粉剂吸入法、射流雾化与超声雾化吸入法以及各种吸入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试验前准备特别是影响舒张试验结果的药物停用的准备、试验流程、结果判断与报告规范、重点规范了试验中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第五部分肺弥散功能检查介绍了弥散功能的定义、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证、对各检查方法做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一口气法检查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如检查前的仪器准备和受试者准备、具体测试方法中对受试者呼吸动作的指引、测试指标及质量控制标准、可接受性和重复性测试标准、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弥散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等。

第六部分肺容量检查介绍了各种肺容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肺活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的基本概念和曲线特征、肺量计检查的肺容量测定的原理与操作方法步骤、的测定,间接测定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及肺总量的体积描记法及气体稀释法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肺容量检查的质量控制标准肺容量检查的适应证、禁忌症和影响因素、各项肺容量指标的临床意义、引起肺容量改变的常见疾病等。

第七部分气道阻力检查,对呼吸系统阻力的物理特性分类及解剖部位分类进行了介绍,重点关注与气管通畅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黏性阻力,或称气道阻力的定义、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常用的体积描计描法和强迫振荡法的测定原理,测定前准备、测试程序及步骤、主要参数测试曲线及图形的特征、两种检查方法的特点、测试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注意事项,以及对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激发试验、舒张试验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第八部分肺功能检查项目的合理选用,通过结合临床表现、诊疗过程的变化,提出合理选用肺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思路的建议,以利于临床肺功能检查的正确开展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四.肺功能检查的一般要求

为保证能够准确地反映疾病的真实状态,肺功能检查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控制及环境要求。肺功能实验室的配置及准备是开展肺功能检查的首要条件。

(一)肺功能实验室的配置要点

肺功能检查室房间的大小可依据检查仪器和检查项目的多少、检查对象以及各医院的实际情况而配置,但应注意以下因素:

1. 场地不宜过于窄小。每个肺功能室面积应不小于10M2。如果有多台肺功能仪,不同的检查仪最好独室放置,以减少多个病人同时检查时的相互影响。

2. 室内的温度、湿度应当相对恒定。一方面,多数肺功能仪对检查的环境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若超出工作范围,仪器的误差则会增大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宜人的温度、湿度会使受检者感觉良好,有利于其对检查的配合。因此,肺功能室最好有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设备,保证肺功能室的环境参数稳定,最理想的温度为18~24℃,湿度为50%~70%。

3. 易于抢救。尽管肺功能检查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仍有发生突发意外而需进行抢救的情况发生,如急性支气管痉挛、昏阙等。肺功能室最好设置在易于抢救病人的地方,如靠近病房或急诊室。部分医院的检查室设置在功能检查科并且远离病房和急诊室,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抢救。此外,肺功能室应配备抢救药物、设备和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4. 肺功能室应有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措施[45,52]。肺功能检查要求受试者进行反复呼吸的动作,检查过程中还常常会引起患者的剧烈咳嗽,患者用力呼气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可在空中悬浮数小时,可污染检查环境、仪器和周围物品,若受试者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则易于发生交叉感染。为此,肺功能室应设置在通风良好之处,最好有窗户。其实,打开窗户透气是最简便而且最好的通风方法,另外也可选用一些通风设备,如排气扇、空气过滤净化消毒器等。使用肺功能检查专用的呼吸过滤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肺功能仪器的技术要求

仪器准确,测试结果才可靠。肺功能仪器测量的流量、容积、时间、压力、气体浓度等指标的量程、精度、重复性、零位计算标准、误差允许范围等参数应达到一定的技术质控标准,并且定期进行标化以确保其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之中。具体技术要求详见指南各部分。

(三)受试者的注意事项 1.了解适应症与禁忌症

检查前应详细询问受试者病史,判断是否符合肺功能检查的适应症(各种检查的适应证见相应的章节),并注意排除有无检查的禁忌症。如近3个月内患心肌梗塞、休克者、近4周内严重心功能不稳定、心绞痛、大咯血、癫痫大发作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00mmHg)、心率>120次/分、主动脉瘤患者等禁忌用力肺功能检查。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手术治疗者、妊娠期患者等慎做用力呼气的肺功能检查;鼓膜穿孔患者需先堵塞患侧耳道后测定;气胸或脓胸闭式引流术后,如确实必须要做肺功能检查,应夹闭引流管,并禁作最大自主通气量测定。

2.检查前需排除的影响因素

检查前需了解受试者最近的用药情况,包括使用的药物名称、类型、剂量、最后使用的时间等,判断是否会影响检查结果。支气管舒张剂如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黄嘌呤类药物,支气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抗过敏类药物等,均应根据检查的目的、项目及药物的半衰期而停药。如果检查目的是为了评价气道的反应性或可逆性,则应避免用药。但如果是为了观察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则可继续用药。此外,检查前2小时应避免大量进食,检查当天避免饮用可乐、咖啡、浓茶等,检查前1小时避免吸烟,检查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预约检查时就应告知患者具体的停药方法以及避免从事的活动。

3.记录年龄、身高和体重

肺功能检查前应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便于计算肺功能预计值。年龄以岁为单位来表示。身高和体重应选用通用单位来表示。测量身高时应脱鞋,两脚并拢,尽量站直,两眼平视前方,并选用准确的量尺。避免选用折叠的标尺,以减少标尺使用失误导致的误差。胸廓畸形的患者,如脊柱后凸者,可通过测量臂距来估算身高。让受试者靠墙,两臂尽量伸展,测量两中指的指端之间的距离,即为臂距。

4.体位

坐位或立位均可进行检查。坐位更为安全,可避免因晕厥而摔伤,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坐位检查。如采取坐位,应注意双脚必须能平踏实地,两脚悬空者不能达到最大力量的呼吸配合。选用有靠背而无轮子的椅子,靠背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方便受试者不适时的休息。但在测试时受试者不应靠在靠背上,这不利于受试者的用力呼吸动作。如需使用轮椅时应锁住轮子。年幼儿童检查时可采用站立位。肥胖者以及梨形身材者立位可能更利于深呼吸,因此这些受试者立位时用力呼气量及流量更大。正常体重者立位与坐位时的测定值往往相差不大,但复查时要求每次都采用相同的体位。如采取立位,应在受试者身后放置一把椅子,一旦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感到头晕等不适时可随时坐下来休息。有些受试者因受伤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或坐起来,只能采取卧位检查,这种情况下所检查出的结果偏低,应在报告中记录测定时的体位。

(五)操作者的素质要求

操作者的指导是影响肺功能检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操作者应具备以下素质:

1. 检测技术:操作者应具备呼吸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各项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肺功能检查的正确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此外,操作者还应接受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课程了解肺功能检查标准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的检测技术,掌握质量控制标准。

2. 服务态度:操作者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地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3. 指导技巧:良好的示范也是检测成功的关键之一。操作者可向病人演示完全吸气和用力连续呼气动作,让病人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并在指导病人测试的过程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不断提示和鼓励病人完成测试动作。也可在受试者等候检查时观看肺功能检查视频教学课件[53],并从中模仿检查动作,已较好较快地掌握呼吸动作的要领。

4. 质控方法:技术员应掌握用力肺活量测试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测试过程中,操作者应对病人的努力及配合程度做出迅速判断,最好能实时观察病人的测试图形,判断测试是否达到质控标准。测试后,操作者应能迅速读取数据,并判断其变异,以了解测试的重复性,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吴绍青,崔祥瑸,李华德.肺功能测验:(1)通气功能.中华结核病科杂志,1956,4(2):85―93. 2. 吴绍青,李华德,萨藤三.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3. 穆魁津 刘世琬 主编. 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 4. 穆魁津 林友华. 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 5. 朱蕾,刘又宁 于润江. 临床肺功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郑劲平,陈荣昌. 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7. 郑劲平,高怡. 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 赵立军,李强. 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9. 贺正一,王浩彦,刘颖. 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0. 周怡.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11. 林友华,赵鸣武. 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纪要.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7,12(2):81-85. 12. 蔡映云,黄绍光,张爱莉.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4-56. 13. 程津新,赵连云.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6-8. 14. 林江涛,李焕,章康健,于润江. 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 15. 孙德俊,杨毅平.全国肺功能( 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39-140. 16. 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纪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33(1):

17. 郑劲平. 我国肺功能检测应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69-73. 18. 何权瀛,赵倩,叶阮健,等.我国部分省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肺功能检查情况的初步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9. 19. 高怡,郑劲平,安嘉颖,等. 中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的多中心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4):247-250. 20. 王鸣岐.基层医院最低限度肺功能检测设备和要求.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7,10:231-231. 21. 郑劲平. 用力肺功能检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 28:77-78. 22. 郑劲平. 一口气呼吸法肺弥散功能测试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0): 723~725. 23. 何权瀛.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2):793-795. 24. 朱蕾,沈勤军. 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75-77. 25. 朱蕾,李丽. 常规肺功能的测定仪器和测定原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2):158-160. 26. 朱蕾,董利民. 肺功能诊断.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3):235-237. 27. 朱蕾,任卫英. 特定疾病情况下肺功能的动态变化.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4):310-312. 28. 郑劲平. 肺通气功能检查图文报告解读.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5):394-396. 29. 周明娟,郑劲平. 胸部手术前肺功能评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6):477-479. 30. 赵桂华, 王文涛, 徐金义. 肺功能检查的基本要求.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7):553-555. 31. 高怡.肺活量和通气功能测定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8):630-632. 32. 蒋雷服.常规肺功能测定的常见问题和处理对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9):716-717. 33. 李丽,杨延杰,宋元林. 功能残气量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10):794-796. 34. 谢燕清,郑劲平.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2012,35(11):870-872. 35. 刘锦铭,刘海舰. 心肺运动试验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12):954-956. 36. 郑劲平. 肺功能检查临床意义和诊断思路.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69-574. 37. 周明娟, 郑劲平.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实用方法指标及含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75-577. 38. 刘锦铭.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78-580. 39. 赵海涛.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标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1-583. 40. 蒋雷服. 弥散功能测定及结果评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4-586. 41. 谢燕清. 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结果评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87-590. 42. 郑劲平. 肺功能检查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32(8):591-593. 43. 高怡.肺功能检查培训计划及内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8),594-596. 44. 高怡,郑劲平.肺功能检查仪器选用及日常维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8),597-600. 45. 宋元林, 李丽. 肺功能检查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8),601-604. 46. 高怡,郑劲平,安嘉颖,等. 农村和基层医院推广肺功能检查技术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1,31(5):777-779. 47. Miller MR, Crapo R, Hankinson J, et al. Eur Respir J.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lung function testing. 2005;26(1):153-61. 48. Miller MR, Hankinson J, Brusasco V, et al. Standardisation of spirometry. Eur Respir J 2005;26(2):319-338. (PMID: 16055882) 49. Wanger J, Clausen JL, Coates A, et al. Standardis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lung volumes. Eur Respir J. 2005 Sep;26(3):511-22. 50. Macintyre N, Crapo RO, Viegi G, et al. Standardisation of the single-breath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uptake in the lung. Eur Respir J.2005 ;26(4):720-35. 51. Pellegrino R, Viegi G, Brusasco V, et al. Interpretative strategies for lung function tests. Eur Respir J. 2005 Nov;26(5):948-68. 52. 高怡,郑劲平. 肺功能检查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86-488. 53. 郑劲平、谢燕清、高怡主编。肺功能检查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北京:2013.6(ISBN:978-7-88766-332-0)

第5篇: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年会暨全国泌尿结石诊疗新技术研讨会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年会暨全国泌尿结石诊疗新技术研讨会

7月16日,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年会暨全国泌尿结石诊疗新技术研讨会在医院9号楼七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医院院长任春娥教授、党委书记李志华教授、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徐忠华教授、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组长张龙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文昌医院詹鹰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孙西钊教授等专家出席开幕式。

任春娥教授代表医院为大会致欢迎辞,徐忠华教授、张龙洋教授等分别为大会致辞。会议由我院泌尿外科主任刘伟光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泌尿外科专家同仁参加了会议。

会上,来自北京、南京、浙江、武汉、河南等全国各地及我省各地区的泌尿外科权威专家分别就泌尿外科结石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病因探究等热点、难点问题做了精彩报告。同时,与会专家针对我院收治的大量泌尿系结石疑难病例,进行了高水平的手术演示,手术所采用的的电子输尿管软镜、超微通道经皮肾镜、超细纤维输尿管软镜、智能控制灌注吸引清石辅助系统、大功率钬激光、软镜专用钬激光等技术和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专家们精彩的演讲和手术演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泌尿外科专业知名度,标志着我院泌尿外科各项技术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会召开为全省泌尿外科尤其是泌尿系结石方向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沟通和交流平台,使大家对泌尿外科前沿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必将推动全省泌尿外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第6篇:高三下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学校创建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搞好本组教育教学工作,力争高

一、高二的常规教学,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高三下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

二、具体措施

1、相互学习,提高素质利用教研备课、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继续加强三新学习,吸收最新教改信息,提升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际交流,专家培训,名师讲座,扩大视野,丰富提高,完善积累,做到善学才能善解,善研才能善教、善教才有高效。

2、开展说课资源共教学研究重要的是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大纲,这是搞好教研活动,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钻研教材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中,以说课的形式对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成因、编者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进行阐述,提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的备课的内在联系,典型练习的变式训练,解题的规律方法技巧,思想方法的渗透,学法指导等,进行组内教流,互相切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改变课型,注意实效结合学校创建,开展“三名”、“四课”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科指导组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型,研究课型。如高一新教材的研究课、高二教学的概念引入课、高三专题复习的研究课等形式上有概念的引入课,例习题课、讲解课、试卷评讲课、专题复习课、多媒体应用课等,以此为纽带带动各组的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加强听课评课的监督与指导,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省级的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教案评比、五项技能比赛等,以此促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计划范文《高三下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

4、加强管理,落实常规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要求,加强备、教、改、导、考、评、析的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以备课组长、学科指导组为主体,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监督、及时反馈、具体指导,对备课组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集体备课的落实,单元检测的组织等工作进行检查,使本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注重实效,各项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学校的创建实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教改、比赛等活动,认真准备,争取取得最佳的成绩,为参加上一级组织的相应的比赛,推荐最佳人选,为学校和数学组获得更大的荣誉.5、勤于总结,深化提高通过理论学习,常规培训,鼓励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总结,积极思考,撰写有关方面的论文,如数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数学课程标准讨论、典型例题评析、高中新教材教学、教学艺术、教学访谈、教学活动课教学等内容。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安排:二月份: 三新及有关理论学习;新教师听课、评课;

三、四月:示范课、研讨课、优质课等公开课的开展;五月:组织好学科优秀CAI课件比武及高

一、高二月考及高三模拟考试。六月: 各备课组期末小结及常规教学检查。

第7篇:初中上学期数学组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上学期

数学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为抓手,以落实、完善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搞好本组教育教学工作,在质量和内涵上求发展,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品牌。力争初

一、初二的常规教学,初三的复习备考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及内容

1、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即说课,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省课,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都要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继续落实青年教师“新能挂钩”、“以能带新”的结对子制度。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狠抓组风建设,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每周四的开放日,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争取各备课组开设两堂组内公开课,向学校推出一堂校级公开课。

4、初

一、初二年级要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考试,备课组教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级的教学,献技献策,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初三年级要切实做好全国数学竞赛的辅导工作,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

5、每周二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召开两次中考研究会,研究中考试题的特征,预测出题方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争取在各类课 1

件比赛中有部分教师获奖。

6、要求各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7、各备课组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三、工作措施

1、相互学习,提高素质

利用教研备课、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继续加强学习,吸收最新教改信息,提升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校际交流,专家培训,名师讲座,扩大视野,丰富提高,完善积累,做到善学才能善解,善研才能善教、善教才有高效。

2、开展说课资源共享

教学研究重要的是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大纲,这是搞好教研活动,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优势,钻研教材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中,以说课的形式对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成因、编者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进行阐述,提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的备课的内在联系,典型练习的变式训练,解题的规律方法技巧,思想方法的渗透,学法指导等,进行组内教流,互相切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改变课型,注意实效

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型,研究课型。如初一新教材的研究课、初二教学的概念引入课、初三专题复习的研究课等形式上有概念的引入课,例习题课、讲解课、试卷评讲课、专题复习课、多媒体应用课等,以此为纽带带动各组的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加强听课评课的监督与指导,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校级、县级、市级、省级的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教案评比、技能比赛等,以此促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4、加强管理,落实常规

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以备课组长、学科指导组为主体,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监督、及时反馈、具体指导,对备课组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集体备课的落实,单元检测的组织等工作进行检查,使本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注重实效,各项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学校的创建实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教改、比赛等活动,认真准

备,争取取得最佳的成绩,为参加上一级组织的相应的比赛,推荐最佳人选,为学校和数学组获得更大的荣誉.

5、勤于总结,深化提高

通过理论学习,常规培训,鼓励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总结,积极思考,撰写有关方面的论文,如数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数学课程标准讨论、典型例题评析、高中新教材教学、教学艺术、教学访谈、教学活动课教学等内容。以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8篇:汽修教学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校领导、教务科的领导下,汽修教学组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主体教学工作思路,相继开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实操技能能力的提升,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完善汽修专业实训教学资源管理,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学校各级领导的要求和指导下,积极组织完成“校园专业技能竞赛周”、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及学校六十周年校庆筹备等阶段性工作。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及实训指导工作业务能力,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1、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指导两方面能力相结合,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

专业教师的工作能力培养着重提高专业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实操能力两方面素质,偏重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及技能实际操作的熟练性。培养专业教师拓宽理论知识层面及实际技能操作指导能力,同时在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专业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我专业教学组现有实际情况,开展理论教育与技能实践拜师结对,互学互助的教师培训工作,以具备多年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的企业技师带动刚刚从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提升其技能操作及实践指导能力,同时使理论知识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帮助实训指导教师完善其技能指导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工作能力,进而推动我专业教学组教师全面教学工作能力的提高,使之具备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指导的“双师型”素质。

2、多学科相互渗透,构建系统性的专业教学结构

在专业教学组内开展跨学科、多层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以构建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理念为目标,注重培养我专业教师由单一性学科教学向综合性专业教学的方向转变,使专业教师兼道德、文化、技术、技能于一身,集学科教学与专业各学科之间渗透于一体,推动专业整体化教学改革进程。

3、正确认识生源情况,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丰富教学手段

在专业教师培训过程中引导专业教师正确看待生源问题,分析由此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教育工作是以育人为工作目标,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工作内容的,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工作观念,就此我专业教学组在专业教师培训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工作效率为目标,开展提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专业教师多数未经历师范专业培训的实际

情况,组织专业教学组内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就提升教学管理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等方面展开培训,在教研活动中组织开展有关教学教法、教学管理方法及特点等方面的讨论活动。

4、深度剖析专业教材,结合技能应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

在教材的使用上,注重培养专业教师对学科教材的剖析能力,以结合技能实际应用的要求,把握教材理论知识深度,避免死板、教条的使用专业教材的现象发生,体现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以跨学科间探讨,理论与技能结合的思路,组织我专业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程度开展讨论学习。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就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有实际情况,我专业教学组现共有专业教师15人,在整个师资队伍中有刚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也有具有多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师,分为专业教师和技能实操指导教师。今年又新聘任四位专业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汽修教学组内较大比重,针对目前实际情况,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根据汽修教学组内青年教师的各自特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工作,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基本功,实训教学指导方法,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在教学组内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交流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

3、根据教科室关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相关要求,组织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并在教学组教研活动会上进行交流,以提高青年教师自身水平。

4、认真组织完成教科室布置的各项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项目,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水平

三、完善汽修专业实训教学资源管理

在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汽修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较大程度上充实了汽修专业的教学资源,使汽修专业学生在实训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1、完成汽修实训车间、汽修实训室落成与实训资源整合工作,新增卡罗拉、捷达、夏利等型号的四台车辆,车辆喷漆烤漆设备,车辆维修举升设备,四轮定位仪等设备在内的各类实训资源。

2、加强实训设备管理,完善设备管理体制。做到使用设备登记,具体责任管理到人。

3、增大实训教学管理力度,增加实训设备使用率,突出职业教学实训为主的职业教学特色。

四、加强汽修教学内涵建设

根据校领导提出有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方针,汽修教学组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项研讨工作,就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教学管理、教师自身能力等方面总结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从而达到改善和提升的目的。

1、以教科室组织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契机,要求专业教师每人读一本书,在研讨交流会上以贴近自身工作实际,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工作效率。

2、以专业技能竞赛常态化的具体工作要求,转变专业教学工作思路,以贴近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及汽修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开展实训教学、实训考评等方面的工作。

五、完成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各项阶段性工作

1、以自治区专业技能竞赛为标准,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周”的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实操技能水平的提高。

2、完成对汽修专业10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工作,通过各专业教师积极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级90%以上的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汽车修理中级工”的职业资格。

3、完成学校安排的“校庆六十周年”各项筹备、服务工作,组织完成实训室搬迁,校庆接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4、根据呼伦贝尔市关于开展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竞赛的相关指示,积极开展赛前训练工作, 涉及:个人组:发动机拆装检测、发动机故障排除;团体组:二级维护,四轮定位,共计四个参赛项目。

汽修教学组

2012年12月20日

上一篇:小学生毕业留言给同学下一篇: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