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入门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心理学入门

心理学入门书籍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应一些朋友的需求,现介绍一篇心理学入门书籍导读文章,以供心理学爱好者作为阅读参考。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

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

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

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 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

一、二 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 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

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

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

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 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 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 书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 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 《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

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 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 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 法》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 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 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

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 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 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 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 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 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 1997)可作参考。

精心筛选淘宝各类销量上万的商品:http://taothb.com/节省了您的宝贵时间

第2篇:心理学入门书籍(汇)

心理学入门书籍(汇) ....................... 1

心理学导论 ............................. 1

心理学史 .......................... 2

工具书 .............................. 2

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 .................... 3

弗洛伊德 ............................. 4

荣格与荣格学派 ........................ 4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应一些朋友的需求,现介绍一篇心理学入门书籍导读文章,以供心理学爱好者作为阅读参考。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普通心理学》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

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 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

一、二 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 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

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

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 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 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 书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 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 《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 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 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 法》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 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 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 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 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 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 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 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 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 1997)可作参考。

第3篇:社会学入门的一些阅读书目

社会学导论阅读书目

孔德,《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1999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2000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

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

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西美尔,《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

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学林出版社,2000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

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纲要》,三联书店,200

1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威廉·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1994

古德,W.,《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克罗齐埃著,刘汉全译,《科层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里茨尔著,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布尔迪约、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2

布尔迪约、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商务印书馆,2002

费孝通,《乡土中国》

费孝通,《生育制度》

费孝通,《江村经济》

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

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布迪厄,《单身者舞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第4篇:对联格律入门

——广东联教大讲坛教材

康斯馨 二○一一年五月

第一讲:中国人应该学些对联知识

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但古代对联到底最早产生于哪个朝代,联界尚无定论,也很难定论。关于春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写道:“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仍有贴春联的习俗。我国的风景点、宗祠庙宇、大道牌楼、亭台阁榭,古人更是留下了大量的对联。这些对联,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的精华。

一、承传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需要(略)

二、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略)

三、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略)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略)

第二讲:与对联格律相关的一些概念

一、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对联,也叫对子,雕刻或悬挂于柱子上的对联又叫楹联。清朝梁章钜的对联专著《楹联丛话》问世后,很多人喜欢把所有的对联都称作楹联。

对联是一种以全篇分两半为定式,以对称为特点,受格律约束的独立文学体裁。

对联是以对偶句为母体而产生,与诗词曲赋共荣并相互吸取营养,追随时代发展步伐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格律文学体裁。这就注定了对联和对偶、对仗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对偶句、对仗、对联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对偶句是运用对偶修辞法写出来的句子,它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的对称性。即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意思。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仗则是在对偶基础上附加了一些条件的特殊句法。它作为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用于近体诗、词、曲、对联等文体中。在对偶的基础上,要严格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平仄调谐、上下两句对应位置词性一致、上下句同位无不规则重字)才能成为对仗。如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宋·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就是对仗。对仗是诗、词、曲中的“元件”,而对联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对仗手法创作的独立的格律文学作品。对仗是对联格律的精髓,但不是对联格律的全部。

根据定义,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形式特点——整齐地分为对称的两半;二是声律特点——行文要符合对联的格律;三是内容特点——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因此,每一副对联都应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的文学作品。例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例一:[清]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

这就是一副合格的对联。该作品:

1、两句话分为对称的两半;

2、行文符合对联的格律;

3、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作者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借上述文字表现自己的晚节),是一件独立的文学作品。

二、对联的组成

因为对联以全篇分上、下两半为定式,因此,对联的单位称“副”。上下两半称为上比和下比。先读的一半叫上比,也叫上联;后读的一半叫下比,也叫下联。例一中“清风有意难留我”就是上比,也叫上联,张贴或悬挂时,它位于面向对联的右边;“明月无心自照人”就是下比,也叫下联,张贴或悬挂时,它位于面向对联的左边。

对联除了上比和下比之外,还可以配一个横批。横批也叫横额或额。在实际使用中,常常有只用对联不用横批的。

三、对联格律的内涵

上面讲到,对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行文要符合对联的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什么是对联的格律呢?

格,指一定的法式或标准;律,指共同遵守的约束。对联格律,就是创作对联必须受约束的公共规则。

对联的格律包括:

1、平仄调配,

2、对联中对称元素的组合规则,

3、对偶要求。 平仄调配——主要指对联中规定位置的字的要符合平仄声的要求,将在第

讲起详述;

对联中对称元素的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创作对联时,上下比对称地方的词性和词组结构要符合规定的要求,我们将在第

讲详述;

对偶要求——主要指对联作品中的对偶等修辞方面的要求,将在第

讲起详述;

学懂对联格律是欣赏和创作对联的入门基础。换句话说,不懂格律根本写不出合格的对联;但懂了格律,不等于就一定能写出好对联。这是因为:格律的本身只制约形式,不牵涉内容。

[思考题]

1、对偶句、对仗、对联有什么不同?

2、下面的句子哪些不是对联

A、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对联格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三讲:平仄

创作对联必须调配平仄,平仄是对联格律入门的第一步。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平仄,就是将汉字按读音的声调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

平仄的区分,现代和古代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现代汉语的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 声。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相对于古时候的声调,我们把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声调习惯上叫“新四声”,也叫“新声”、“今音”或“今声”。

二、新四声的平仄

我们把“新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归为一类,定名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归为一类,定名为“仄声”。如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例二:[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例二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朗读,上比各字的声调为“上去阴阳,阳去上阴阴去去”,它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比各字的声调为“去阴阴去,阴阴上去上阴阳”,它的平仄就是“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不少谈到平仄的书刊中,喜欢用符号标示平仄,因为这样简单而明了。最常见的是用“-”或 “○”标示平声,用“∣”或“●”表示仄声。本书采用“-”标示平声, “|”标示仄声。

上面的对联按“新四声”的平仄可标示为: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

三、古声平仄简介

汉字在古代的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甚至差异很大。由于汉字的古今读音有差异,其平仄的归类也就有差异了。

在古代汉语中,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上、去、入”四声。我们把古代汉语这四声称为“古四声”,简称“古声”或“古音”。

在古代,汉字的读音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古时没有录音条件,现在谁也读不出地道的古音。虽然古人就汉字的声调也留下过一些文字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行人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但光凭这样的描述,我们还是读不出标准的古声来。而且,从远古到近古,汉字的读音肯定也不断地变化着。

不过没关系,我们在讲对联格律时,研究“古声”主要是区分平仄。而这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古人留下的很多典籍中(如《切韵》、《唐韵》、《广韵》等),都明确载明了每个字是属于古四声中的那个声调。只要查一下相关典籍,每个字的古声平仄也就可以分清了。

古人留下的典籍很多,以那本为准呢?后人用“古声”创作对联(诗词亦然),公认的分平仄的依据是“平水韵”。 所谓“平水韵”,是指南宋淳佑年间刘渊编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为刘渊是平

水人,故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早已不存。清康熙年代张玉书等人,奉命编撰了《佩文诗韵》和《佩文韵府》。将刘渊的107韵再合并为106韵。现在常说的“平水韵”, 就是指这106韵。

“新声”和“古声”在平仄上的区别主要在“入声”上。因为现代汉语普通话(新声)已没有了“入声”,古声的“入声”已被分化进了“新声”的“阴阳上去”四声中。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例三:[清]郑燮咏竹

按“新声”, 例三联的平仄为:

未出土时先有节; |-|--|- 及凌云处尚虚心。 ―――||--

按“古声”,上比中的“出”和“节”,下比中的“及”是入声字,故例三联古声的平仄为:

未出土时先有节; |||--|| 及凌云处尚虚心。 |--||--

读古人的对联,或按古声写对联,一定要掌握好入声字。我国地域辽阔,现在不少方言(特别是南方的方言)还保留着“入声”,在这些地方,用方言辨别“入声”或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从全国范围而言,要准确地分辨古汉语中的“入声”,一般只得查“平水韵”的工具书了。

因为本教材引用的对联,绝大部分是清朝、民国的对联,因此本教材分析和标示平仄时,除特别注明者外,一律采用古声。

四、平仄两读字

讲平仄,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汉字是平仄两读的。

平仄两读字和一字多音不完全相同。平时讲的一字多音,是指汉字中,有些字一个字会有几种读音,读音不同时往往有不同的意义 。如“ 和 ”字,现代汉语有六种读音:① hé ,和睦 、和谐; ② hè , 应和、和诗; ③ hú ,麻将牌用语,意为赢; ④ huó ,和面、和泥; ⑤ huò, 和药 两和(量词); ⑥ huo,搀和、搅和、暖和。

而平仄两读字,是指既可以读平声,也可以读仄声的字。例如:

游者当知山所向; -|---|| 静时犹有水能听。 |--||--

——例五:[清]何绍基题鼓山星聚堂

例五联中的“听”字就是平仄两读字,在这里读平声;而在下面的例六中,两个“听”字就读仄声了:

雾迷塔影烟迷寺; |-||--| 暮听钟声夜听潮。 ||--||-

——例六: 佚名山西潞城原起寺

平仄两读字用在某副对联里,到底作平声还是作仄声,这由作者根据需要选定。朗读对联时,一定要弄清楚平仄两读字在联中到底是读平声的还是读仄声的,才不至于闹笑话。

[思考题]

1、新四声如何分平仄同?

2、表示下面句子的平仄

A、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古声和新声的平仄主要区别在哪里?

——2011年5月16日

第四讲:意节和意节点

一、意节的概念

格律文学的格律建立,首先要确定“基本元素”。例如,近体诗(绝句、律诗)的格律,以节奏(有的书叫“声调节奏”,也有叫“音步”的)为单位,规定每两个字为一节奏。“节奏”就是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元素”。如下例(节奏用“|”分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近体诗的“节奏”,是不管“意义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吟诵或吟唱时音律的和谐。但是,对联是供阅览或朗读的。如果完全套用近体诗以节奏为基本元素,像朗读成“鸣翠”、“上青”之类就很难使人听懂。因此,对联的格律要寻找确定“基本元素”的新途径。

于是,我们引进新的概念——意节。意节,是总结和创建独立的、完整的、统一的对联格律的基本元素。具体定义如下:意节,是指对联中有一定意义的、符合约定条件的文字小节。

二、意节的约定和划分

意节的约定条件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使朗读对联作品时能发生合理的停顿;二是这些文字小节读出来要表意清晰;三是划分的文字小节要有利于音韵的和谐。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对意节作三条约定;

1、 以词或词组做基础,一般定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举例中意节用“/”分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例七:[清]傅 山题晋祠云陶洞

千秋/冤狱/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例八:[清]吴芳培题杭州岳王庙的对联

2、 单字词除在句首允许独立存在外,在句中和句末一般不作独立意节,而要将其归并入相邻的词 或词组构成意节。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例九:杭州五云山云栖寺

例中的上下比均为句首独立单字词(剪、留)加三个意节。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例十:[清]李銮宣题浙江雁荡山净明寺

上比的“超”字和下比的“在”字是位于句中的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把“超五岳”和“在二灵”归并成三字意节。

一带/林塘/诗境界;

四时/花果/隐生涯。

——例十一:[清]周升桓题李仙园

上比的“诗”字和下比的“隐”字归并入末节,即把“诗境界”和“隐生涯”定为意节。

神清/只可/须眉肖;

世面/原来/傀儡多。

——例十二:[清]钟耘舫题四川省江津某泥塑铺

例中上比的“肖”字和下比的“多”字是位于句末的单字词,把“须眉肖”和“傀儡多” 归并成三字意节。

句中的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到底是将其归入前面还是后面的词(词组)成为意节?以停顿表意清晰和诵读音韵和谐为原则,一般可按主谓关系、联合关系、述宾关系、述补关系、偏正关系归并。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例十三:[清] 宋 荦题沧浪亭

上比的“心”字不作独立意节,应将“心”字并入下一意节,即划分为“共知/心似水”。如果分成“共知心/似水”,语意就变成了“(我)和知心都象水”,显然不妥。同样,下联的意节只有划分为“安见/我非鱼” 才合理。

在述宾关系中,句中单字词后面只带出一个意节时,一般归入下一意节;句中单字词后面带出两个或更多个意节时,大多归入上一意节。如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

——例十四:[清]刘宗辉题滕王阁

例中上比的“怀帝子”是述宾短语,“怀”只带出“帝子”一个意节,我们习惯把它归入下一意节,即将“怀帝子”作为意节,而不是把“临舟怀”作为意节。下比相类。

座中排/无数/云山,都为/主人/添画稿; 窗外是/奔流/河水,能催/壮士/起歌声。

——例十五:兰州若园联

例中上比的“排无数云山” 是述宾短语,单字词“排”带出“无数/云山”两个意节,我们习惯把“排”字归入其“上一意节”,即将“坐中排”作一个意节;而上比第二句中的“添” 只带出“画稿”一个意节,我们习惯把它归入“下一意节”,即将“添画稿”作为一个意节。下比相类。

句中若干同性质的单字词并列时,一般安排每两个字并为一个意节。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例十六:[元]王实甫题敦煌阳关长亭

3、 特殊情况才可以使用四字甚至五字意节。特殊情况主要有两种:(1)词组本身不宜分割;(2) 由于单字词归入而形成了四字甚至五字意节。如: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例十七:周恩来自题联

例中上比里,“有”字和“人”字都是句中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把它归并入“肝胆”之后,就形成了“有肝胆人”四字意节了。下比相类。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例十八:[清]沈葆桢题南安郑成功庙

例中上比的“得未曾有”和下比的“无可如何”不宜再分,只能作四字意节。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例十九:佚名题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例二十五联的上比里,“一百八记”是数量词组,作为量词的“记”字是单字词,在句中不能作独立意节,于是形成了四字意节。下比亦然。

三、意节点和三脚腰

平时说,写对联要讲究平仄,并不需要每个字都讲究平仄,保证对联句子中的意节点和三脚腰符合平仄就可以了。

每个意节的最后一个字称为意节点。

我们看一下上面的例子(举例中有着重号的字为意节点,下同):

能/受苦/方为/志士; ...

肯/吃亏/不是/痴人。 ...

——例二十:[清]梁同书自勉联

掌握“意节点”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个概念——三脚腰。

对联中,每句的最后的一个意节称为“脚节”。当脚节为三字意节时,我们规定用“三脚腰”取代“意节点”。三字脚节的中间的那个字,称为“三脚腰”。

休萦/俗事/催霜鬓; ...且制/新歌/付雪儿。 ...

——例二十一:[清]李笠翁题江苏南京芥子园歌台。

例中上比的“催霜鬓”中间的“霜”字就是三脚腰。同样,下比的“雪”字也是三脚腰。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例二十二:[清]徐小松题邵阳亭外亭

例中, “穿树去”的“树”字和下比的“江”字是三脚腰。但上比的“带钟声”和下比的“移塔影”由于不是“脚节”,因此只选 “声”和“影”作意节点,不存在三脚腰。

对联是要讲平仄的,但不用每个字都限制平仄,我们说的“调配平仄”,主要是指意节点和三脚腰的平仄必须符合要求。因此,明确找出意节点和三脚腰十分重要!

[思考题]

1、什么叫意节点和三脚腰?

2、划分下面句子的意节并找出意节点;

A、他辅导我学习对联知识。

B、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E、供桑梓讴吟,几处亭台成小筑;快春秋游览,一隅丘壑是新开。

F、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第五讲:单句联出比(出句)的基本规则

对联具有十分突出和非常灵活的三不限特点——意节不限式,句子不限字、全联不限句。因此,创作出比时,不必拘泥意节形式、句式和句数,只要遵循了出比规则即可。

单句联指上下比分别只有一句的对联。对联的出比就是创作时首先写的那比。创作时,可以先写上比,也可以先写下比。单句联出比的基本规则包括:(1)平仄安排规则;(2)比脚的一般要求。

一、平仄安排规则

1、一般情况下,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要平仄交替。就是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要依次按“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安排。

竹雨/松风/琴韵; ...

|

-

| 茶烟/梧月/书声。 ...

——例二十三:[清]傅 山题晋祠云陶洞

例联上比的意节点为“雨、风、韵”,其平仄按顺序为“仄、平、仄”,这就是意节点依次平仄交替。而其余非意节点的字“竹”、“松“、琴”,平仄可以不作要求。下比亦然。

四面/湖山/归眼底; ... |

-

| 万家/忧乐/到心头。 ... - | -

——例二十四:[明]陈大纲题湖南岳阳楼联:

例联的上比中,“面”和“山”是意节点,“眼”是三脚腰,“面、山、眼”按顺序为“仄、平、仄”,符合“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的规定。其余非意节点的字“四”、“湖“、归”,平仄可以不作要求。下比相类

我们随手写个长一些的句子:

中华儿女决心永远向高峰奋力攀登兴伟业

给它分一下意节,再找出意节点和三脚腰,按顺序为“华、女、心、远、峰、力、登、伟”,........依次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以“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这点来衡量,它作为对联的上比是合格律的。注意:“兴伟业”是句脚,我们取“伟”字为三脚腰,而“向高峰”是句中的一个意节,只能取“峰”字作意节点。

如果以“脱离迷途多幸福”为上比行不行呢?其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为“离”、“途”、“幸”,即“平、平、仄”,显然不符合“句中意节点和三脚腰依次平仄交替”的规则。这种情况简称“本句本仄失替”,这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如果改成“告别迷途多幸福”,意节点和三脚腰为“别(古入声)、途、幸”即仄、平、仄,就符合规定了。

2、句首独立单字词不拘平仄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

——例二十五:杭州五云山云栖寺 例中上比的“剪”和下比的“留”可以不拘平仄。

运用特殊手法时,意节点和三脚腰的平仄交替规允许突破。这方面的规定我们结合多句联,在后面的第

讲中再详细讲述。

二、比脚的一般要求

对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叫“句脚”,而“比脚”则是指对联上比或下比的最后一个字。对于单句联,句脚就是比脚

春尽/花魂/尤恋石;

雨余/山气/欲吞湖;

——例二十六:[清] 梁启超题广东南海西樵山应湖枕流亭

该例 “石”字既是上比的“句脚”,也是上比的比脚;同样,下比的“湖”字,既是“句脚”,也是比脚。

单句联的比脚有两点规定:

1、一般情况下,对联上比的比脚用仄声

首先。明确规定:对联上下比的比脚平仄必须相反。就是说。一副对联,不允许上下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例如“风雨送春归;江山向日荣”,上下比的比脚都是平声,再如:“四海春风暖;千秋家业旺”, 上下比的比脚都是仄声,不是合格对联。

对联的格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联上比的比脚用仄声,下比的比脚用平声。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对联的比脚“上仄下平”。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例二十七:[清]董起昌题杭州飞来峰冷泉亭

该例上比的比脚“起”,仄声;下比的比脚“来”,平声。符合比脚的一般要求。 还要提醒一下:比脚和“三脚腰”是两个概念。我们看曾经举过的例一: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例一:[清]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

该例上比的意节点和三脚腰 “风、意、留”, 依次为“平、仄、平”,符合“意节点和三脚腰”平仄交替的规定。但“我”字位不能不拘平仄,因为它是“比脚”。作为上比的比脚,一般情况只能用仄声。“我”字便是仄声。而下比的比脚“人”字是平声的,因此这副对联的比脚是合格的。

在中国的对联记载里,也有为数极少极少的上比平声落脚,下比仄声落脚的对联(即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例如: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例二十八:[清]袁岘冈和学生张中阶合题岳麓书院

在人们已习惯并公认对联的比脚为上仄下平的今天,不宜再写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以求标新立异。

2、忌讳三平脚,避免三仄脚

所谓三平脚,是指下比比脚的三个字都是平声。举例说,如果用“南风吹”、“开心人”之类作为比脚,就是三平脚了。三个平声字连在一起,朗读起来就缺了音律变化,因此,汉语格律文学都忌“三平脚”。在律诗中,古人就认为“三平脚”是大忌之一。对联中也忌讳三平脚。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

——例二十九:[明]陈大纲题湖南岳阳楼联:

倘若将“到”字改为“铭”字,成了“万家/忧乐/铭心头”,尽管这样改仍然符合“意节点和三...脚腰平仄交替”,但“铭心头”是“三平脚”了,这是忌讳的,或者说是不允许的。

“三仄脚”则是指上比比脚的三个字都是仄声。举例说,如果用“海浪涌”、“力量大”之类作为上比的比脚,就是三仄脚了。汉语格律文学对“三仄脚”也是尽力回避的。在绝律诗中,古人对“三仄脚”比对“三平脚”略略宽容一点。清代的对联,也偶有三仄脚的,例如: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生/未卜/此生休。 ...

——例三十:[清]纪晓岚戏题某医

该联上比集自唐杜甫《兵车行》,下比集自唐李商隐《马嵬·二》。唐诗句本身三仄脚,集来入联,自然就成了三仄脚的上比了。三仄脚读起来毕竟没那么调谐,当非正格,还是应力避之。尤其初学者,更不宜以古人有三仄脚的联例而作为自己不认真推敲平仄的借口。

这一讲,我们主要是讲单句联出比的一般规则,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我们将结合多句联来阐述。详见本教材第

讲。

[思考题]

1、什么是对联的三不限特点?

2、单句联比内的平仄安排有什么规定?

3、一般情况下,看比脚如何区分上下联?

4、下面的句子可以作为对联的出句吗?如果不合要求,你能帮助修改吗?

A、八方风云收眼底。

B、五十六朵鲜花向日荣。

C、一声声布谷催春,铁牛阵描绘希望; D、学问深时意气静。;

E、三十年皇路驰驱,自问与众生何补?

F、十年风雨留沧桑。

5、自己创作五个合律的出句。

2011年5月26日

第5篇:游戏策划入门

什么是游戏策划?

1. 有游戏有想法

2. 讨论想法的适用性和执行难度

3. 把想法变成大家都能看懂的执行方案

4. 跟踪方案,沟通各部分变成一个游戏中能展示的游戏功能

5. 检验成果是否符合预期设想

游戏策划怎么划分?

目前比较广泛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策划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来划分:

1. 文案策划:也有的叫剧情策划,负责文职工作,故事背景和任务文案的内容

2. 系统策划:游戏中的功能模块设计和跟踪,比如装备系统,宠物系统

3. 数值策划:对游戏中功能模块,附属上合适的数值

4. 任务策划:有时这个工作也让文案兼职,主要在合理的故事背景下,增强玩家的代入感和劳动感

5. 副本活动策划:凝练游戏的精华,活动凝聚力的中心体现,需要最大程度体现游戏的特色和乐趣

怎么算游戏策划入门?

能够根据功能需求和制作原则,撰写细化的执行案;

执行案需要达到:美术、程序都能看懂策划设计的东西,和实现的办法;

需要跟持续跟踪开发,及时修改、添加策划案,并且留下详细的修改记录;

游戏策划入门步骤

1. 能读懂策划案,通过沟通和书面材料,理解作者的思想

2. 细心跟踪:根据已明白的策划案,及时和美术、程序沟通;解释和记录开发过程的难点,模糊点;及

时将开发人员和策划功能案的作者之间的信息互通

3. 能够初步的根据大纲,撰写细化的执行案

4. 根据功能需求和制作原则,独立的撰写细化执行案;

5. 能根据初略的需求,补充需求分析,完善功能需求和制作原则;

6. 根据游戏开发情况:分析得出新的功能需求

时间比较紧:就写这么一点,有兴趣的可以QQ联系。28550685附加信息:策划交流

第6篇:诗词入门

http:///guoxue/

历代婉约词选

http:///pmzh/pmzh_b/pmzh_b500.htm

历代名家作品

http:///gushi/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平水韵中一些特别字:

上平,一东:种。总.梦。

上平,二冬:共。通供--供奉,恭--恭敬。

上平,四支:累。比。剂。戏。

上平,五微:几。

上平,六鱼:与。好。据。虑。匹。

上平,七虞:俱。恶。

上平,十灰:坏。

上平,十三元:宛。怨。

上平,十四寒:看。攒。谩。胖。漫。汗。叹。拌。曼。

上平,十五删:患。孱。

下平,一先:县。便。卷。竣。键。

下平,二萧:跳。调。要。料。灶。

下平,三肴:炮。哮。

下平,四豪:号。

下平,五歌:过。那。

下平,七阳:创。忘。望。抢。蒋。 下平,八庚:盛。正。令。顷。

下平,十蒸:胜。

下平,十一尤:句。

下平,十三覃:探。

下平,十四盐:占。

上声,一董:笼。空。

上声,二肿:拥。

上声,四纸:只。唯。

上声,五尾:菲。蜚。

上声,七雨:估。

上声,十三阮:圈。

上声,十六铣:单。

上声,十七小:挑。娇。标。悄。

上声,二十哿:爹。娑。

上声,二十二养:鞅。泱。慌。慷。

上声,二十三梗:屏。睛。颖。

上声,二十四迥:茗。

上声,二十五有:欧。蹂。殴。

去声,一送:中。空。衷。哄。

去声,二宋:从。封。

去声,三绛:淙。虹。

去声,四置:思。骑。鼻。 去声,四邃:植。食。迟。值。柴。施。

去声,五未:衣。

去声,六御:如。嘘。

去声,七遇:播。

去声,八霁:说。医。齐。

去声,十卦:杀。喝。

去声,十一队:栽。回。

去声,十二震:填。亲。

去声,十三问:分。员。

去声,十五翰:观。干。摊。滩。

去声,十六谏:闲。栅。

去声,十七霰:缘。穿。牵。先。悬。煎。钿。研。缠。

去声,十八啸:烧。疗。

去声,二十一个:些。和。

去声,二十二驾:杷。

去声,二十三漾:相。藏。当。张。行。长。王。防。妨。偿。

去声,二十四敬:行。横。轻。评。侦。盟。

去声,二十五径:听。应。称。经。钉。凭。凝。橙。

去声,二十六宥:溜。瘤。留。收。犹。油。究。

去声,二十七沁:鸩。临。吟。深。

去声,二十八勘:三。参。

去声,二十九艳:盐。沾。 去声,三十陷:帆。淹。谗。

入声,一屋:读。伏。粥。犊。渎。牍。椟。黩。缩。哭。仆。叔。淑。菽。独。扑。秃。孰。

入声,二沃:局。督。

入声,三觉:学。捉。喔。浊。

入声,四质:悉。

入声,五物:佛。

入声,六月:发。没。罚。突。忽。勃。曰。凸。

入声,七曷:活。钵。脱。夺。割。拨。喝。泼。

入声,八黠:嘎。瞎。刮。刷。滑。

入声,九屑:说。别。

入声,十药:薄。脚。

入声,十一陌:石。白。泽。席。择。

入声,十二锡:笛。敌。吃。

入声,十三职:食。直。黑。贼。殖。植。

入声,十四缉:集。习。吸。

入声,十五合:合。蛤。拉。

声,十六叶:牒。捷。

上一篇:吉安中西结合医院简介下一篇:变频器主电路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