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同行提供借鉴指导。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1建筑设计1.1什么是建筑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1:

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身份证号: 130183198808031849

【摘 要】本文首先对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后探讨了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建筑;自然;可再生资源

一、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一)建筑设计

从宏观角度来看建筑结构是一个人与自然交互的结果,而建筑设计就是即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人的需求是源动力,推动这设计活动的进行,也决定了设计活动的主基调。从人的角度来看,建筑是自然的一种粉饰形式,设计只有具有某种足够打动人的风格才能获得人类的青睐,因此,在规划上要有相互协调、相互妥协的过程。并且,建筑逐渐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

(二)环境艺术设计

環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学科,它是二十世纪在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通过科学、经济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后的一种产物。环境艺术设计把具体的建筑实用功能和人们主观的审美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本身十分注重处理自身环境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建筑师和设计类的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分工领域,也暴露出了各自才智缺憾。比如建筑师侧重建筑为的具体的功能性的使用,而艺术家侧重对建筑物美的设计和完善,但是要将两者有机的完整统一起来,才能使得环境艺术完美。环境艺术创作者,需要具有综合的设计能力,要寻求“景”与“情”的合理统一。景主要是指自然或是人文景观,通过改造,可以使环境融入到具体是事物当中去。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环境艺术拥有非常的丰富信息和内涵,这也是期存在时限比较长久的主要原因。环境艺术在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对投入设计和创作的情感,烘托民族的风格把设计和创造的意境升华到追求环境的情调和协调之中,体现设计的独特个性。

二、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环境是大范畴,建筑树立于环境中,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师要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既体现环境美又体现建筑的特点,从而产生美感。建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同的建筑和迥异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特有的艺术形象。建筑是不可移动的,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而不能让建筑与环境相背离。建筑与环境布局和谐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美感。季节性的变化使绿色植物在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环境有独特的地域性,所以建筑的形象不仅与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有关,还与建筑之外的绿色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不但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且更加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的信息传播比较快,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往往大同小异,建筑物的风格也往往趋同,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不同,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

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和主要载体,而对于环境来讲,建筑主要是融环境之中。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可分割。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统一,才能展现出完美的设计作品。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一)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自然环境的退化和恶化会导致以后的建筑没有地方施工,人们就不会获得一种局部的、可使用的小的空间。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是要注意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一种人为不可控的变异和退化,合理利用自然、利用资源、减少或者消除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利用人类生命活动等方面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来做,这种做法是对人们所在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的一种负责。在巨型建筑设计时还要基于环境保护,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两个方面采取一种灵活的、多样的、系统综合的方法以及策略,进行一种集成性的设计。

(二)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本身是一种材料、能量、环境系统的合成,建筑设计中的材料应该为循环状态的。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有限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而建筑并不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有寿命的物质,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多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能量材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们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进行建筑的寿命以及和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后将物质与能量等材料资源进行一个重组,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以及应用上应该注意自然的利用,尽量地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资源,尽量少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建筑的建造。这样的选择可以对自然环境减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以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迫与影响作为材料选择的前提。

(三)生态建筑整体和单体的设计方法

1.整体的设计方法。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客观公正地认识到生态建筑的各个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同时在进行建筑地段选择的时候,也应该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将建筑建立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還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充分尊重地形地势,避免造成已有绿化植被的损坏,紧密地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做到建筑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并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创造新的建筑景观。尽量保存居民原来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活力以及文化魅力。

2.单体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积极优化各系统之间的配置与自控系统,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单体的设计方式首先是自然通风,在对生态建筑进行通风设计的时候,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小气候自然通风,也可以借助于智能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利用降温隔热的方法,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熟悉建筑所在地的区域环境情况以及具体的气候特征,通过窗帘、百叶窗等进行光线的科学合理控制,尽可能地减少阳光对于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影响。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地使建筑物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利用玻璃窗、摇窗、天窗等各种方法来保证室内光线的充足,达到人们对于建筑采光的相关需求。另外,也可以采用安装日光反射器的方法,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安排一切,包括合理选址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等,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这需要使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统一。

参考文献:

[1]程珊.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关性分析[J].工业设计,2016(1).

[2]徐敏利.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门窗,2013(2).

作者:彭敏

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关于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的探讨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同行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1 建筑设计

1.1什么是建筑设计。所谓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1.2建筑设计中人的作用。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在古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时的设计者往往就是组织施工者,这些施工组织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物主人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并适当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正是這种累积的建筑文化,逐渐形成了现在建筑设计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所谓的建筑设计实际就是指设计者按照投资方或者用户的需求,在投资限额范围内进行周密的考虑,从而拟出合理的预定方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上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考虑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图纸上将这些方案加以记录。

2 环境艺术设计

2.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如: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2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设计,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设计、空间与装饰设计、造型与构造设计、材料与色彩计计、采光与布光设计、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设计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3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创造环境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是环境设计的主旨。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3.1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的环境。“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

3.2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3.3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城市的灵魂则是建筑,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

作者:马玉玮

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摘 要: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资料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到达一定的水准。近年来,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将环境艺术的相关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更具特色。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主要对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对于设计人员的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设计从业人员在学习建筑设计专业期间没有引起对上述两方面能力的重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存在着明显的设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薄弱的现象。现如今,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而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点,也是重要的环节。在城市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促进建筑的美观性,在其中添加了艺术的诸多成分。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添加,使得建筑设计更具有时代意义。

1 建筑设计

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进行规划,达到一定的美观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另外在进行外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并且和城市的特点相符合。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建筑设计,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的最终意义。在传统的意义上,建筑属于空间的范畴,也有相关的学者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可见,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广,建筑设计的深度也相对较大。

2 环境设计

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建筑设计中也会融入一些生态环境艺术在其中。建筑的美除了包含建筑本身的设计之美,还包含其基本的设施。对于建筑来说,城市的绿地设施可以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础上,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才能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设计者们应该从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将生态环境艺术和建筑设计相融合。

3 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的宏观思路

3.1 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是在小环境中进行的,虽然建筑的美感可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本着保护自然地原则,可能会出现整个自然环境的恶化的现象。因此,在建筑的施工中,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尽量避免有害的物质进入周围的环境中。要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3.2 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实质上也是对周围的物质和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同时自然的物质的主要特点就是存在着一定的循环性。建筑本身就是集合能源、材料以及环境于一身,因此建筑材料也应该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为此,建筑的设计师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以及灵感将建筑和材料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对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实现建筑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于环境保护思想的生态建筑设计内涵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适当地引进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主要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是环境的局部,因此需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调整局部的同时对整体的大环境进行保护。

4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要实现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建筑来说,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的美感对环境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建筑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其在展现设计造型的时候不得不依托与周围的环境。所谓的周围的环境就是一些绿色植物。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建筑物营造较丰富的外部空间。可见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另外,建筑和外部环境的相互结合,正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体现,进而形成了完美的地域景观。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 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

5 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15%的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m2,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还会融入一定的艺术成分,同时使建筑更加符合时代气息。每一位设计师想要形成属于自我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相关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对设计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在学习阶段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设计思维和想象能力,为日后能够独立设计出成熟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国煜.基于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13(10).

[2] 严莉.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J].建设科技巧,2011(15).

[3] 梁祥相,吴文海.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4] 杨帆.论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民营科技, 2011(11).

作者:赵伟华

上一篇:固定劳动合同(通用3篇)下一篇:水电合同(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