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

2023-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

新经济时代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快,而人民对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在新经济时代发展的今天,正是我国进行全面建设的大好时期,我国正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全面的建设工作。我国这些发展的进行,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国土资源,而随着这一发展的深化,我国国土资源已经出现了危机,这制约着我国全面的发展,是亟需得到改革和发展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作出了许多的调整,建立了更多的职能部门,建立了更先进的改革方案,确立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具体性,其工作针对面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繁琐,因此,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当前正处于知识人才的社会,各方面受人才的制约较大,国土资源系统更是如此。因此,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势在必行,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得出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此方面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国土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加强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人才社会的条件下,地位越来越高,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国由于发展的高速度,对国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国土资源,已经难以满足这种高速发展的需求,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是亟需得到改变和完善的。在这一方面,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已经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其作用,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不利于我国全面建设事业开展的。其中,人力资源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屏障,使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改革难以绕开,而随着人才社会的发展深化,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受人力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为我国人力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使我国能够持续的保持发展的活力与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真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并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对我国各大行业的发展做了借鉴,并结合了国外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总结出了一些切合我国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推动此类工作的进行。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独立发展

国土资源系统的人力需求量大,人才素质要求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中,我国国土资源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作出了大量的发展方案,例如广招人才、例如进行人才的再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逐渐提升,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帮助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但是,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由于人才的大量引进,使得其中出现了一些人才冗杂的现象,使得人才的招募投入与系统的应得利益不成正比,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受各大上级部门的制约,工作的开展难以快速的进行,制约着其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这种模式是不适应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上级部门的制约,是其发展的一大阻力,影响着其灵活性和部门活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就必须给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定的自主性,使其发展和改革得到一定的独立地位,并增加其职能,使其不仅能得到大程度上的发展,也能承担更多的责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采取,帮助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得到真正的加强。

1.1、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

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着人力资源的招募、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分配等责任,是对国土资源人才的全面管理部门,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制约着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而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人才世纪,加之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的复杂性与繁琐性、具体性与变化性,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为迫切,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在当前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受上级的影响,在效率和灵活性上受到极大的制约,在某些地区,更是缺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主要由上级部门直接进行,这是制约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问题,应当得到解决。首先,要使其在人才招募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人力资源部门是全系统对人力资源研究和了解最深的部门,其能准确的分析出系统内人才缺乏的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才的招募。其次要使其在人才分配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我国国土资源人力资源有着人才冗杂的现象,而这主要是由人才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人才的专业技能,了解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因此在人才分配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性,能有效的解决人才冗杂问题,使国土资源系统的人才分配得到全面的优化,促进其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要在发展和改革上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性,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改革已经进行,但是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对其工作认识不全面造成的,而其部门自己对自身的认识是最为全面和直观的,而其在实践中也更能发现新问题,因而在其改革上给予更多的独立性,能促进改革的进行,帮助其工作的有效开展。

1.2、增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其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系统的进步。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人才问题的解决上,职能作用针对面少,也难以对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要加强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要增加其部门职能,使其能够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首先,可以令其进行系统的监督工作,其对人员的了解较为全面,对部门的了解较深,因此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其次可以使其参与到系统的决策当中,根据其遇到的问题,分析系统存在的短板,并帮助决策的制定。

2、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招募和培训

人才短缺、人才素质低依然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首当其冲的。人才的短缺,使得国土资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运行不合理,而人才素质低更是制约着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通过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来完成。笔者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人在自招募和培训中,也要有一定的方式,其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问题:

2.1、完善人才招募制度

人才不足会制约系统的发展,而招募不当则会造成人才的冗杂,同样会影响国土资源系统的整体进步,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人才招募制度。首先,要严格考试选拔制度,更为合理的设计考题,严格考试,并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招募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充分研究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的问题,招募更为合适的人才类型,避免造成人才的冗杂。

2.2、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人才的培训能够使人才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缺乏对人才的再培训,是需要注意的。首先,要定期对人才进行课堂培训,使人才能实时的得到补充,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定期安排人才进行考察和实践,使其对社会的发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工作时,能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促进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社会的建设工作全面开展,而这种全面的建设,对我国国土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难以适应这种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其受人才的制约,发展更为缓慢。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希望能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1(08)

[2]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1(05)

作者:鲁瑞琴

第2篇: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状况及演变趋势

摘要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 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 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年出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2倍;而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大,年递增幅度达到了10.87%, 2005年能值利用总量大约是1985年的3倍,以致以能值折算的资源自给率由1985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81.5%;同时中国已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和原材料输出、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的国际贸易格局,但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峻。总体而言,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资源低效开发利用基础上的,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资源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能力,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为标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价值却并不包括在内。H.T.Odum等人创建的能值分析法,通过尽可能全面的整合研究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计算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各项数据,以评估国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态势及其与资源环境的适宜性、协调性,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构成障碍。本文采用能值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展开分析,以研究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现状,并对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利用的动态演变趋势展开分析。

1 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概述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法是美国生态学家H.T.Odum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以动态、开放、整合的视角评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潜力,是目前生态环保学界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该方法把生态环境系统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有机联系和统一起来,将生态经济系统内流动和储存的各种不同类别的能量和物质转换为同一标准的能值,定量分析研究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互动演变关系。其研究成果对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资源环境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制定、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具体生产活动过程等,都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1]。

1.1 能值与能值转化率

由于现实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物资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难以找到同一种标准进行度量和比较,因此,H.T.Odum提出了能值(emergy)的概念,并说明:能值即“包被能”(embodied energy),产品形成所需直接或间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的总量;由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物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某一物质的能值就是该产品形成所需的太阳能焦尔总量。太阳能值(solar emergy)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njoule,缩写为sej)[1,2]。通过把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物资转化成同一标准——太阳能值,对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利用状况展开分析,以探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能值转化率(emergy transformity)是将现实世界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物资转换为能值的媒介。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中,低质量的物质能量总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做功,转换成高质量、高等级物资所含能量。在能量转化链中,随着能量流动和转化,其数量逐步减少,能值逐渐增高[3]。因此,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资所含的能值量并不相同。处于能量转化链高端的物资有更高的能值转化率。因此,能值转化率也是衡量能量等级的尺度[4~6]。[KG)]能值-货币价值(emdollar value,Em$)是指某种能值对经济的贡献折算成货币,即能值相当的货币价值。其折算方法是将当年国家GNP与其所利用消耗的所有能值的比值,得到能值-货币比率,即单位能值对GNP的贡献率。不同类别能值的流量与能值-货币比率的乘积,也就是该类能值在当年对国家GNP的贡献价值。由于每年国家能值消耗总量与GNP都不同,因此,每年的能值货币-比率都不一样,相同的能值量对GDP年贡献值也不相同。H.T.Odum曾用“宏观经济价值”(macroeconomic value)来表达能值相当的经济价值,以表示资源能值对经济的价值[1,7],我国很多学者也沿用这样的说法。

1.2 能值指标体系

能值分析指标体系(见表1)是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指标体系,在反映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与经济关系、人地关系的同时,综合反映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率。可在绘制区域能值图、编制和计算区域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和利用能值指标体系,分析、评估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

2 基于能值的中国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运营现状分析

能值分析能较全面的反映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率和运营机制。本文利用目前为止最新出版的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按照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2005年中国自然、社会、经济数[CM)]据转化为能值分析数据,研究当前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运营状况,力求客观真实的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2.2 能值计算分析表

依据H.T.Odum的能值分析法,利用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及2006年环境统计年鉴中2005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编制、计算与能值分析指标表,并作进一步分析。

2.2.1 可更新资源输入与可更新资源产品产出能值表

表2是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的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可再生资源输入与可再生资产产品能值分析表。外部输入的可更新资源能值量由地理位置、地域面积、气候、地形条件所决定,由于在大范围内气象气候条件的相对稳定性,一般而言,其能值量年变化极小,因此属于相对稳定值。而内部可再生资源产品与消耗能值量则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力水平及国民饮食、生活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表1中各项能值数据说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生产和消费构成我国可再生资源利用和消费核心组成要素总能值为9.69×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6 480亿$,其中畜禽产品、水产品、种植业(包括林业)产品能值产出和消费比重依次为59%、22%、19%,林产品消费所占比率相对较小,这说明多年来我国以林业建设与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环保已得到社会共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依赖性减弱。因此,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以“畜禽、水产养殖”为主,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种植业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肉、蛋、奶消费占主要地位,显示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畜禽养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污水总量超过17亿 t,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城郊集约化大型鸡场、猪场畜禽粪尿污染已成为城郊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16]。

2.2.2 内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产出与消耗能值分析表

内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产出与消耗能值分析表,建立在以区域内部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生产投入的基础之上,据此可以分析我国矿产、能源、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投入-产出水平。

表3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内部不可再生资源能值消耗总量为1.63×1025sej,能值货币价值为10 300亿$,远远超过对内部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中,化石能源、金属、水泥、土地损失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全国范围内高速城市化引起的城镇扩张、交通设施建设的必然结果。而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符合我国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当年过热的经济形势导致中国目前化石燃料、矿物、金属、水泥等能值消耗量巨大。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钢材、水泥消耗量却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耗总量折合24.6亿t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其中煤炭消耗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6.93%,比美国、前苏联、欧盟(25国)三者煤炭消耗的总量还多,钢材消费量为3.88亿t,水泥消耗为12.4亿t,占世界比值依次为30%、54%。资源巨量消耗的结果不仅仅是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形势也日益严峻。目前中国CO2排放量超过欧盟25国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化肥、农药生产、进口和使用国,化肥、农药以及耕地有机质损失在总不可再生资源投入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总量却足以引起我国大面积耕地土地酸化、板结和土壤肥力降低以及土地污染,并导致一系列生态退化问题。中国年化肥使用量达6 294万t(2005年我国化肥工业生产数据与进口数据之和),耕地每公顷化肥施用量高达610 kg/hm2,差不多是发达国家化肥平均使用量225 kg/hm2上限的3倍;每年农药使用量近120万t,但其中绝大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水体、作物和大气中,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已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8,9]。

因此,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消耗、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的,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已经迫在眉睫。

2.2.3 外部进口资源与产品能值计算分析表

为了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演变与世界的关系,利用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5年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资源与产品相关数据进行能值计算分析。表4、表5分别为中国进口、出口资源产品能值计算数据。

表4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进口能值资源总量为6.54×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4 370亿元。进口资源以能源、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其中,能源进口所占能值比重接近75%,其中石油能值占绝对核心地位。可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量剧增,能源对外依赖性加大,自给能力减弱。在进口农产品中,主要以种植业产品为主,其中油料和粮食能值进口量最大。工业产品中,金属(包括钢材)、化学产品能值进口量较大,而其它产品进口量相对较小。另外,在吸引外资、发展对外旅游业等方面,也取得较好业绩。从总体进口物资类型来看,我国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原材料上,工业成品进口量不大,显示我国工业制造能力、制造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实现了由资源、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进口国向工业制造大国的转变。结合表3数据,可见工业化使中国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在大力开采本国矿产、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大量进口国外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加大,同时工业“三废”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形势必然更加严峻。

2.2.4 出口资源与产品能值分析计算表

表5中出口资源与产品能值分析数据,以《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物资类型及数量进行,用以分析我国出口贸易情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表5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出口物资能值总量为3.38×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213亿$。相当于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1/2。因此,在资源产品进出口方面,中国目前已是能值资源净进口国,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剧。出口资源产品类型众多,主要以农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能源为主。能源出口中,石油及成品油、煤炭和焦碳出口量大;农产品出口中,棉花、谷物、肉类、水产品、植物油、蔬菜比例较高,另外中国机械工业制品、服饰(包括纺织品、服装、皮革以及皮革制品)等工业成品出口量大,对外投资和对外劳动服务发展形势良好。结合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出口物资发展情况,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出口物资已经实现由资源和原材料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变,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实现了由消极被动接受市场变化向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中寻求市场、发展自我的重要变革。

但成品石油、焦碳炼制、皮革制造、机械制造等工业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地环境,目前在中国已经造成十分严重而且难以恢复的环境后果。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工厂”,为世界大量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把“三废”留在国内,经济发展是以本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2.3 基于能值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分析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运营态势,将各项能值项目汇总后再进行总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出口物资与日俱增,很多生态环境学家担心大量物资出口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表6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能值大大低于进口能值,大约只相当于进口能值的1/2,这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外的依存度在加大,本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不足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内部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总量在总能值消耗中占的比重达47.5%,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不可再生资源如能源、矿藏、土地等消耗量极大,而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将降低我国经济社会自我发展的潜力,从而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总体情况而言,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是大批工业产品的制造者和输出者,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工业三废留在国

内,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低效率利用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距离可持续经济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 1985-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动态变化分析

为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运营态势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利用1986年、1996年统计年鉴中1985年、1995年、2005年经济系统的运营数据,整理分析并编制能值分析表,此基础上计算各年各项能值生产消费情况,汇总统计见表7。表7中的年均增长幅度是以1985年和2005年的数据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出。

3.1 1985-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各项能值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表7显示,在1995年以前(包括1995年),我国经济出口能值量都大于进口能值量,在1985年时出口能值量差不多是进口能值量的2倍,而当时的出口主要以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为主。大约在1996-1997年进出口能值大体持平。此后进口能值量快速增加,在2005年进口能值已相当于出口能值的2倍,出现了与1985年相反的能值进出口贸易形势。可再生资源的产出也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这和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及农牧业产业结构适时转变密切相关。内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变化相对较为缓慢,但年均增长幅度也达到5.45%。总体情况看,长期以来,我国内部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量最大,其次是内部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都呈现较高幅度的增长态势。图3更加直观显示了同样的信息。

3.2 1985-2005年能值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分别计算了1985年、1995年、2005年能值指标体系见表8。

表8中的能值来源指标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进口能值的需求量在1995年以后迅速增长,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压力加大,对外依存度增高。社会经济亚系统能值指标显示我国人均能值消费量也呈增加态势,1995年人均能值消费量差不多是1985年的2倍,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物质财富的消费需求量加大。而国家内部资源的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则与科学技术进步使资源利用效率增大相关,但目前我国资源承载人口的能力仅为当前全国人口数量的一半,因此,我国人口依然使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压力。货币-能值比率呈下降趋势,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1995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状况。能值交换率数据显示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日益繁荣的发展形势,也说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能值投资率是衡量自然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容受力,表中显示变化不大,这与工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自然环境承载力增强有关,同样的原因也显示我国可再生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增加。

4 结 语

本文利用能值分析法,在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生产和消费情况做了运算和分析,以说明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运营机制和生态环境效应现状,并在对比分析1985年、1995年、2005年能值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说明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长足发展,对外贸易结构和规模产生了巨大变化,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以资源和原材料输出为主、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同时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消费结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资源自给能力减弱,对外依赖性加大,人口资源需求量大,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资源低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距离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蓝盛芳.钦佩等.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11.[Lan Sheng Fang.Qin Pei etc. Emergy Analysis in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M].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10~11.]

[2]李双成,傅小锋,郑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297~304.[Li Shuangcheng, Fu XiaoShan. Zheng Du. Emergy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Level of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1, 16(4): 297~304.]

[3]Ugiati S,Odum H T,Basfianoni S.Emergy Use,Environmental Loading and Sustainability:An Ernergy Analysis of Italy[J].Ecological Modeling, 1994(73):215~268.

[4]Odum H 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J].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6,(90):69~ 71.83~ 87.216~ 218.

[5]李寒娥.蓝盛芳等. H.T.奥德姆与中国的能值分析研究[J].生态科学,2005年,24(2):182~187.[Li Hane, Lan Shengfang and etc.H T.Odum and Emergy Research in China. Ecological Science May,2005,24(2): 182~187.]

[6]李秀花.吕光辉等.城市复合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31~34.[Li Xiuhua, Lǔ Guanghuietc. Emergy Analysis an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an Urbansynthetic EcosystemA Case Study of Urumqi[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Science,2005, 26(2): 31~34.]

[7]中国经济社会统计年鉴(1986年、1987年、1996年、2006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86, 1987, 1996, 2006).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

[8]杨英.陈金思.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146~148.[YangYing, Chen Jinsi.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Farmland Pollution[J].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2003, 17(2):146~148.]

[9]朱兆良,David Norse, 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Zhu Zhaoliang, David Norse, Sun Bo. Policy for Reducing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M]. 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6.]

作者:范小杉 高吉喜

第3篇:循环经济系统废弃物资源化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和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功能,导出了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生产优化条件。根据废弃物市场定价的资源含量与治污难度的函数特征,研究了在边际收益均衡和市场博弈均衡下的市场定价机制,给出了废弃物市场交易定价的求解条件。作为一个自负盈亏单位,把废弃物的购买(可正可负的)支出计入成本,资源化价值作为效益,推导了废弃物投入量作为变量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关键词:循环经济;废弃物定价;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经济学

一、引言

由于技术进步、利益驱动和竞争,在工业革命以后掠夺性的自然资源开发,高投入低效率的生产、高消费和不负责任的大量排污,导致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以致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众多的国家尤为突出。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E. Boulding 1965年5月10日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发表文章“Earth as a space ship”,意识到并提醒人们相对于地球的资源和空间,地球的人口太多,增长过快,人们不得不回收资源化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否则人们将会处于生存的困境[1],这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萌芽。循环经济的思想是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资源化(recycle)等途径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经济增长迅速,然而传统的工业化经济模式和人口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埋下了沉重的包袱:经济增长的资源投入代价太高,资源投入型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种境况迫使我们必须遵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才能校正我国现有的经济运行方式,使我国经济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在循环经济系统中,废弃物的资源化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2]废弃物的资源化功能是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获取被排放的废弃物,经过分拣筛选和提炼,将废弃物转换成可以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又称为再生资源)和能源,将不可资源化的剩余物质作最终(无害化)处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升级,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使得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诸多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废弃物资源化的法规,建立了废弃物资源化的组织体系和标准,开发了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和生产系统。[3]我国在1980年代就关注和研究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问题[4],开始系统地介绍废弃物资源化的专业技术,生产系统和专业培训[5],研究开发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与装备。[6]我国在1995年全面推行固体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实行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cycle)和无害化目标。[7]文献[8]将经济学与工程的结合应用于废弃物产生的人类行为,市场结构和处理技术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描述了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流程。文献[9,10]分别以电子和建筑废弃物回收系统为例描述了成本和收益的构成,进行了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对于废弃物处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文献[11]从资源化经济学角度研究了最优废弃物处理系统。文献[12]运用控制论原理从企业和市场角度研究了废弃物处理的产业链的构成和运作。本文在对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文献[5,6],试图对循环经济的废弃物资源化系统从资源化生产过程和污染治理过程,废弃物交易定价和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为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为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生产与废弃物处理的责任延伸,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形成和与现有产业的链接,以及废弃物回收资源化的市场形成与运作机制建立经济学分析基础。

二、废弃物资源化的生产经济学分析

(一)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功能分析

假设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由资源化生产过程和无害化处理过程构成,资源化生产包括破碎,分选,分解,焚烧,溶解和冶炼等技术;无害化处理包括分解毒性物质和毒性物质的存放等技术,以及无害物质的排放控制技术等,如图1所示。

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边界是从来自废弃物市场的废弃物的进入开始,通过资源化过程和无害化处理过程,到再生资源输出并进入资源市场和无害物质排放处理为止,如图1的虚线框部分。来自生产过程和居民生活的废弃物汇集于废弃物市场,通过市场交换进入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废弃物通过资源化生产加工过程产出可用材料和可用能源进入资源市场;然后将不可再资源化的废弃物质送入无害化处理过程进行最终处理,然后将无害化产出物进行无害排放和对毒性物质进行存放等环境保护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输入进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废弃物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可再资源化的废弃物质,从无害化处理过程产出的无害物质也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可再资源化的无害物质。因而在技术进步以后,暂时不可资源化的废弃物质和无害物质可能还有再资源化的潜力。因此,废弃物资源化过程首先是尽可能的将废弃物转化成再生材料和再生能源,获得资源化价值最大;然后再将无害化处理以后的无害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排放或保存做到对环境的有害性损失最小。

(二)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生产函数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资源化生产过程的生产函数为:

f(w,m,e,u)=0(1)

其中w表示废弃物的投入量,m和e为资源化产出的再生材料和再生能源,u为不可再资源化的物质。无害化处理过程的生产函数为:

g(u,q,v)=0(2)

其中u=u(w), q和v为无害化处理产出的无害物质和毒性物质。在可资源化的废弃物投入数量给定时,资源化生产过程的边际技术转换率为:

(3)表示在废弃物的数量给定时,每增加生产单位再生材料与可减少生产多少单位再生能源的转换比率,两者呈反向变化关系。在不可资源化物质的投入数量给定时,无害化处理过程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4)表示在废弃物u的数量给定时,每增加生产单位排放量与可减少生产多少单位当量的毒性物质的替代比率,两者呈反向变化关系。

(三)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生产优化

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运行是使废弃物资源化的价值最大化和保证排放物质的数量和排放物质的毒性造成环境的损失最小化。于是建立资源化生产过程的优化模型如下:

Max∶R=p1m+p2e(5)

st∶f(w,m,e,u)=0

及无害化处理过程的优化模型如下:

Min∶L=l1q+l2v(6)

st∶g(u,q,v)=0

图2(a)说明,在废弃物投入量w和再生资源(m,e)的市场价格(p1,p2)给定时,为了使资源化过程得到的再生资源的收益最大化,这将必然使转换曲线w与收益线R在E点相切,于是(7)被满足,这便确定了再生材料和再生能源的最优产出数量(m*,e*),同时输出不可资源化的废弃物质u。注意:只要再生资源(m*,e*)的价值是最大化,资源化后输出的不可资源化的废弃物质u的数量一定是最小化,因此资源化过程的价值最大化也同时做到了无害物质排放和毒性物质的减量化。图2(b)说明,在不可资源化废弃物质投入量u和无害物质量q与毒性物质当量v的单位损失(l1,l2)给定时,为了使无害化过程得到的无害物质与毒性物质对环境的损失最小化,这将必然使转换曲线u与损失线L在D点相切,于是(8)被满足,这便确定了无害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最优产出数量(q*,v*)。

三、废弃物交易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一)治污过程的经济补偿问题

废弃物资源化可以获得再生材料和再生能源,给废弃物资源化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然而在获得再生资源的同时又肩负着废弃物污染治理的任务,其治污功能的实现需要资本投资和运营成本。如果废弃物资源化过程是一个独立经营的自负盈亏单位,那么治污过程就是一个专门的治污功能,需要投入资本与运营成本而没有自生的收益来源,其经济收益必须来自外部,这个来自外部的经济收益即为治污过程的经济补偿。来自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的治污经济补偿应当由企业支付,即谁排放污染物谁支付治污费用,支付的治污补偿按照排放量和费用标准支付治污补偿费。还有一些来自政府部门,公共活动和居民生活的排放污染物,其治污补偿只有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支付额应当根据治污量和治污难度来决定,对这类治污补偿问题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政策操作[7]。本文将废弃物的治污补偿费用置于由市场机制来解决,不管是企业排放的废弃物,还是政府部门和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其补偿费用根据废弃物的资源含量和治污难度由市场来决定。

(二)废弃物交易的市场价格函数

在废弃物的资源化过程和治污过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其治理成本不同,不同资源化程度的废弃物的资源化收益也不同;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污染物的混合程度不同,其资源化收益和治污成本也不尽相同。在市场上,不管废弃物的资源化含量多高,也不管污染物的治理成本有多高,都可以由人们的评判在交易中决定其市场价格。若是资源化含量高的废弃物,其市场价格为正;若废弃物污染程度高,则市场价格可能为负;因而废弃物价格高低决定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价值和污染物的治理难度。

设废弃物的市场价格直接决定于资源化价值含量和治污难度,于是构造废弃物的价格为资源化程度和治污难度函数为:

p=P(R,H)(9)

其中R为废弃物的资源化价值含量,H为废弃物的治污难度。废弃物的价格函数符合:

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排污治理是一个混合体,在给定治污难度时,资源化程度越高,废弃物的价格越高;在给定资源化程度时,治污难度越高,废弃物的价格越低,甚至小于零。如图3说明。

如图3所示,当治污难度给定时(此时假设H=0)废弃物的价格是资源化价值含量的函数;当资源化价值含量给定时(此时假设R=0)废弃物的价格是治污难度的函数。

(三)废弃物交易的市场价格形成

在市场交易的信息量对称和(或)威慑力平等的条件下,基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价值含量和治污难度的市场博弈定价有以下定理:

在图5中,扇形区域ABS是交易双方对废弃物议价的谈判域,点S为议价的出发点,边界AB是双方议价的有效前沿,议价结果在有效前沿AB上达到。交易的最终议价结果究竟落在有效前沿AB的那一点上取决于议价双方的信息量和威慑力,即系数λ的取值,一旦λ的值取定,废弃物的议价交易点即被确定,如图5中的E点,模型(13)的数值求解参见文献[16]。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13),求解条件(14)和图5可以用来描述多维属性交易变量构成的效用函数的市场定价,适合于各种产权交易和商品交易的情景。

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卖方知道废弃物的成本价值,希望获得一个满意的交易价格,而买方能够测出废弃物的潜在收益价值,也希望获得一个满意的交易价格,那么废弃物的市场交易价格遵循以下定理:

定理3 若已知待交易的废弃物的成本价值为C,期望收益价值为V,市场交易底价为p,满足:

四、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效益分析

(一)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收益与成本函数

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由资源化生产过程和无害化处理过程组成,系统的运行是投入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生产,对不可资源化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收益首先是来自资源化过程生产的再生资源,以废弃物数量为变量的资源化的总收益函数为:

TR=p1m(w) +p2e(w)(17)

这与模型(5)相同。当没有资源化价值时,(17)中的再生材料数量m和再生资源数量e为零,收益TR也自然为零。另一部分收益可能来自于废弃物的购买价格。当p<0表明治污难度相对较大,pw为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收益;当p>0时表明资源化价值含量相对较高,pw为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成本。如前所述,废弃物的购买价格具有相对性,是收益还是成本由市场说了算。

若果把pw归于成本函数,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总成本函数为:

TC=C(m(w),e(w),q(u(w)),v(u(w)))

=FC(w)+VC(w)+pw(18)

其中FC(w)为资源化与治污过程的系统固定成本,在长期情况下是废弃物投入量的函数,在短期情况下固定不变;VC(w)为资源化与治污过程的变动成本,为劳动力要素成本,在长期和短期情况下都是废弃物投入量的函数;pw为购买废弃物的生产要素成本。

(二)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利润最大化

从经营角度把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和治污处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可以顺理成章地构造废弃物资源化系统的利润函数为其总收益函数减去总成本函数:

π=TR(w)-TC(w)

=p1m(w)+p2e(w)-FC(w)-VC(w)-pw(19)

为了说明利润函数的意义,设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具有较高资源化价值使TR(w)>0,又必须出售废弃物给治污企业,因而价格p<0,在短期FC(w)=FC,利润函数(19)可用图6说明。

对(19)的利润函数,废弃物投入量 作为变量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在(20)给出的方程中,只要估计出各个过程的生产函数f(…)和总成本函数C(…),就能求解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利润最大化的废弃物最优投入数量w*,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KENNETH E, BOULDING. Earth as a space ship[M].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Space Sciences,1965.

[2] 杨忠直.循环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运行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9-53.

[3] DEFEUILLEY,CHRISTOPHE GODARD,OLIVIER. Economics of packaging waste recycling in France: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technological adop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1997,7(4):538-546.

[4] 国家环境保护局.固体废物资源化[M].北京: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出版,1985-1988.

[5] 李国鼎.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 王绍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7] 王祝堂.我国将全面推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J].中国再生资源,1995(4):4.

[8] UEDA K,NISHINO N,Oda S H.Integration of economics into engineering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recycling market[J].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3,52(1):33-36.

[9] KANG HAI-YONG,SCHOENUNG, JULIE M. Economic analysis of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Modeling the cost and revenue of a materials recovery facility in Californi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40(5):1672-1680.

[10]BEGUM RAWSHAN ARA,SIWAR CHAMHURI,PEREIRA JOY JACQUELINE,et al.A benefit-cost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on waste minimisation: The case of Malaysia[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6,48(1):86-98.

[11] DORNBURG VERONIKA,FAAIJ ANDRE P C,MEULEMAN BERRY. Optimising waste treatment systems. Part A: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ical data for optimising energy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6,49(1):68-88.

[12] KLEINEIDAM U,LAMBERT A J D,BLANSJAAR,J,et al. Optimising product recycling chains by control the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0,66(2):185-195.

[13] 宋国君.排污权交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4] 杨忠直.资产评估的价格基础[J].天津大学学报,1996(增刊):45-51.

[15] 杨忠直.工程合同冲突协调的经济力学解释[J].管理工程学报,2005(4):79-82.

[16] 杨忠直.工程合同冲突协调的经济学计算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19-23.

[17] 杨忠直.企业资产再使用方案的评价与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0):18-24.

作者:杨忠直

第4篇: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先进集体名单(100个)

北京市

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北京市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

天津市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河东分中心 天津市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红桥区西于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唐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河北省邯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西省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西省忻州市医疗保险中心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辽宁省

辽宁省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辽宁省辽阳市劳动就业局 辽宁省铁岭技师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城乡就业管理局

吉林省

吉林省辽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吉林省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就业服务局

黑龙江省

黑龙江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

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城镇职工保险业务处 上海市长宁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

江苏省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江苏省12333咨询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江苏省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省

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徽省

安徽省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安徽省淮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安徽省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福建省

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

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西省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山东省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东省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南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湖北省

湖北省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湖北省石首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省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北省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

湖南省

湖南省长沙市就业服务局

湖南省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省怀化市医疗生育保险管理处

广东省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力资源局 广东省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西自治区

广西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

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广西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社会保险事业局

海南省

海南省三亚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

重庆市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社保服务中心 重庆市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重庆市永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凉山州就业服务管理局

贵州省

贵州省就业局

贵州省贵安新区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贵州省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访处 云南省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就业局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陕西省

陕西省铜川市就业管理局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肃省

甘肃省天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甘肃省酒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肃省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青海省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 青海省海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夏自治区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夏自治区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自治区昌吉州阜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先进工作者名单(100个)

北京市

红 (女) 刘

陈静华 (女)

天津市

刘振海

魏俊强

张锦程

河北省

陈晓坡 (满族)李

宋志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处处长

北京市朝阳区劳动监察大队队长 北京市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

天津市人才考评中心高级工程师 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天津市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主任科员、副科长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 陶金霞 (女) 山西省

吴晓玲 (女) 王富旺

内蒙古自治区

方向农

乌日根 (蒙古族) 王

东 (蒙古族) 辽宁省

鑫 (女) 马晓平

迟赫男 (女,满族) 雷

吉林省

李宏星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

山西省社会保险局登记征缴处主任科员 山西省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山西省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科科长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科长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医疗资金管理局局长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公务员与人事监察管理科科长

辽宁省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副主任科员

辽宁省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院长

辽宁省阜新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 李玉红 (女) 李志伟

黑龙江省

李宏杰

涛 (女) 徐长友

上海市

丽 (女) 童

俞华军

江苏省

顾敏华 (女)

王亚东

乐锦旗

孙沛然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办主任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主任科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账户管理处副处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社会医疗保险局局长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镇养老保险处处长

上海市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青浦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江苏省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处长

江苏省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浙江省

陈平良

倪芳芬 (女) 李国进

安徽省

徐先芳 (女) 王永峰

王萌蕾 (女)

福建省

廖闽欣

邓卫江

江西省

邬江华 (女) 何善鸣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仲裁信访处调研员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洋山分局局长

浙江省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处处长

安徽省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安徽省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所所长

福建省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局长 黄惠珍 (女) 山东省

金鲁峰

杨慧玲 (女) 李

赵敬东

河南省

李晓林

和青锋

强 (回族) 王

湖北省

白祥云 (回族)

易盛荣 (土家族) 江西省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科(政策法规科)科长

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枣庄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科长

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河南省开封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副主任 河南省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科科长

河南省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管理科负责人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公务员局局长

湖北省咸宁市养老保险局待遇支付科科员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湖南省

蒋湘辉

周明德

蒋炳忠

邓仕常

广东省

周晓红 (女) 梁鉴乐 (女) 梁

思 (女) 谭文斌

广西自治区

杨有广

芳 (女) 覃喜德 (壮族) 海南省

程英歌

湖南省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广东省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斗门办事处副主任

广东省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石岐区分局局长

广东省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广东省云浮市人事考试院院长 广西自治区就业局主任科员

广西自治区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科科长

广西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黄良梅 (女,黎族) 重庆市

王小梅 (女) 尹阳春

何建设 (苗族) 四川省

何纯根

吴培华

刘云丹

敏 (女) 贵州省

周德江

邓学仕 (苗族)

队长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就业管理局局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重庆市开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执法支队支队长

重庆市彭水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综合科科长

四川省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军转办主任

四川省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四川省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与退休科科长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贵州省六盘水市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副主任 龙元鑫

云南省

姚国军 (纳西族) 梁

晖 (女) 郑跃增 (彝族) 西藏自治区

金 (女,藏族) 扎

西 (藏族) 陕西省

岚 (女) 赵文贵

张俊辉

甘肃省

厍文龙

曾爱军

贵州省安顺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网络管理科科长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副主任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申扎县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副局长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陕西省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科员 陕西省宝鸡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主任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秘书科科长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甘肃省定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

室主任、军转办主任

李兴宏 (藏族)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青海省

霞 (女,撒拉族)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代吉卓玛 (女,藏族)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就业服务局局长

宁夏自治区

肖生勤

王友琳 (回族)

宁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

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科科长

新疆自治区

王永生

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阿布都海拜(维吾尔族) 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局尔·阿布都拉

局长

(女) 孟慧华 新疆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胡晓燕 杨小翠 (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社政科副科长 (女)

第5篇: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行风建设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范围包括: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行政科室、事业单位及辖区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

第三条 行风建设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行风建设考核纳入政风行风评议,部门绩效考核及工作人员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条 行风建设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建设责任制、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与廉洁从政、工作人员形象、办事效率、环境优美和社会监督等考核项目。(详见《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风建设考核标准》,简称《行风建设考核标准》)

第六条

系统行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行风建设考核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本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依法行

第6篇:关于创建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

服务窗口活动的情况汇报

——城口县社会保险局局长伍志荣

(2010年7月20 日)

尊敬的检查验收组的各位领导:

非常欢迎市主管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一行人前来我县对社会保险金部门创建优质服务窗口评选验收指导工作,衷心感谢市主管局多年来对城口社会保险工作的关心与厚爱。根据渝人社办[2010]92号文件精神,下面我就单位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作六个方面汇报。

一、情况简介

(一)城口县基本情况

城口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位于大巴山腹地,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口县是重庆市唯一个成建制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早在1933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挥师城口,打土豪分田地,创建革命根据地,次年9月成立了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及中共城口县委,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王维舟、魏传统等在城口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当年有3000多名优秀的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近500人参加了长征,有1700多人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尽了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城口全县幅员面积3294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7个乡、7个镇),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20.52万人。南北相距66公里,东西相距96公里,东与陕西镇平、平利县接壤,南与开县、宣汉县相邻,西与万源县相连,北紧靠陕西岚皋和紫阳县。全县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最高海拔2686米,最低海拔481.5米,县城海拔高度740米。

(二)社会保险局基本情况

城口县社会保险局建立于1987年2月,是经城口县人民政府城府发[1986]126号文件批准设立的,建立之初名称是“城口县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处”,在1990、2001年两次机构改革中曾改名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养老保险中心”,在2004年3月,城口县编制办发[2004]4号文件通知,再次将机构名称更名为“城口县社会保险局”至今。城口县社会保险机构自成立以来,都一直得到市、县主管局和县委、政府的关心和厚爱,多次获得县委、政府和市主管局的表彰奖励,在一九九七年之前是原万县市委、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爱国卫生等先进单位,重庆直辖后一直被县委、政府评为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等先进单位,从2001至2009年连续9年被市社会保险局业务考核为全市社会保险系统先进单位,在二00六年十一月被重庆市档案局考核评定为重庆市机关档案管理二级标准单位。内部群团组织机构健全,设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代小组各1个,现有职工

12人,在现有干部职工中有政协委员2人(伍志荣、廖先兰)、县党代表1人(丁世润)、优秀干部5人,今年“七一”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2人(其中受县委表彰1人)。

二、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建立创建领导小组

为了认真开展好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我局在2009年3月2日建立了由局长伍志荣任组长,丁世润、戴时张、刘诗 政、王琳、何丽君等五名同志为成员的六人创建领导小组,并确定由一名副局长丁世润同志分管此项工作,对其它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实行分工责任制。在2009年3月10日全局召开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动员大会,局长伍志荣在会上对优质服务窗口的创建内容、评比条件、奖励办法及重要性进行了广泛地定宣传发动,单位还办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宣传展版、发信息简报、书写了大幅标语、投稿到城口县广播电视台、《城口报》等多种宣传媒体营造了优质服务窗口的创建氛围,还积极动员企业退休职工、社区干部对我们的创建活动进行评比和监督。例如县运输公司退休职工张肇鑫同志,年近80岁,不定期的到局机关参与活动,并主动出资向社保局订阅了《社会保障》杂志,以便进一步了解优质服务窗口的活动情况。

三、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

(一)我局从2000年以来,坚持了依法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认真履行了公正、文明执法,特别是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单位落实了科(室)岗位执法目标考核责

任制,做到了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社会监督、奖惩责任到人的执法体系。

(二)认真落实了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每年单位要组织职工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集中培训,特别是新调入的职工,对他们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基金业务、养老保险业务、审计稽核、退休管理、统计信息、金保工程等业务学习培训考试,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第259号令、《社会保险稽核暂行办法》、《重庆市个人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培训考试,多数职工考试都在90分以上。

(三)我局近几年来,一直把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坚持优质高效服务作为考核各科(室)及其职工的重要内容。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办理社保业务,我局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建立了社会保险业务大厅,把统筹、保险福利、退管、计算机管理、审计稽核一并纳入了一个大厅办公,简化了办事程序,为广大群众办理社会业务提供了方便。单位设有业务流程及办理业务上墙指南、有供群众使用的便民设施、群众意见箱、举报公开电话;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做到了挂牌上岗、考核上岗、热情服务、从不推诿、扯皮、语言文明、文明办公的一种良好氛围。在2009年11月在社会保险局会议室组织召开的一次行风评议中(当时参会的有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企业退休职工代表),退休职工代表张肇鑫同志对社会保

险部门的热情服务表示非常满意,他给我们社保部门打了99分。

四、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

我局坚持了每月一至二次的政治学习制度,多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我们把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与创建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单位组织职工讨论制定了十多项管理制度,如廉政建设八个不准、办理社会保险公开透明“六项”责任书、行业行为八个一样。每年我局都要组织职工深入企业、厂矿和部分乡镇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公开宣讲,做到了公开、真实、准确、公正、透明。

五、监督机制完善,创建活动重实绩。

(一)我局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外机制健全,与财政、地税、邮政、银行等机构有一整套完备的基金审查制度,每年的基金除接受审计部门定期审计外,我们还在适当的时期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退休职工代表、社区干部对全县基金进行听证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发放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社会监督,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近十年来,我局无批评性群众信件来访,无行政诉讼案件发生,无检举情况反映,单位形成了一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精诚团结、奋发向上这样一个战斗集体。

(二)近五年来单位组织职工、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一系列献爱心活动。在2008年至今年“七一”,全体党员和职工深入修齐镇东河村的贫困户中“结穷亲”、促农户万元增收致富,每个党员和职工都帮扶了1户贫困户和促万元增收农户,并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脱贫责任不解除,党员与职工帮扶资金每人都在500元以上。在2009年春节之际,单位组织职工向企业退休的特困职工捐款人均达到300元;从汶川“5.12”到玉树“4.14”大地震捐款、从救助失学儿童袁胜千到帮扶贫困大学生田希、田旭的捐款,每年职工个人各类捐款都在800—1000元之间。爱国卫生、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消防、守楼护院等工作都被主管单位考核为先进集体。

六、增强前瞻性、努力探索社保工作新路子

为了进一步搞好社会保险工作,单位正在探索社会保险的创新机制,因地制宜,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准备在社会上聘请一些知明度高、热心管理的人担任社会保险监督员,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整个创建活动的工作创建情况就汇报这些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检查验收组的同志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7篇:关于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访窗口单位开展

关于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访窗口单位开展“争创先进信访窗口、争当优秀信访干部”主

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人社创先发[2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根据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创先发„2011‟13号)和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人社创先发„2011‟3号),决定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访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争创先进信访窗口、争当优秀信访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活动),以“保障民生,服务人才,创优质服务窗口”为主旨,以建设“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信访部门为主线,以“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打造一流的骨干队伍、建设一流的服务设施、保证一流的服务质量、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基本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访窗口打造成为部门工作的亮点和为民服务的品牌。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信访工作作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岗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开展“双争”活动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

(一)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理念,高标准履行好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责,努力成为群众工作的排头兵、社会管理的先锋队、维护稳定的生力军。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大力弘扬“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精神,提高工作标准,主动创先争优,以强烈的事业心做好信访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信访工作,自觉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信访工作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去谋划、放到党的群众工作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去落实。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主动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定位、当好参谋、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在信访工作中的综合管理、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作用。

(三)强化群众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理念,真正做到“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切实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以人民群众需要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力争今明两年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使“双争”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注重规范建设,进一步推动信访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访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开展“双争”活动,必须坚持从经常性工作入手、从规范化建设抓起,立足长远,强基固本,全面提高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双争”活动的重要任务,着眼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符合信访规律、切合信访特点的制度体系。要重点建立完善矛盾监测预警、信访积案化解、应急响应处置、文书资料归档等工作制度,确保信访工作时时处处有遵循、方方面面有依据。

(二)规范工作流程。把规范流程作为“双争”活动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本地区信访工作相关规定,切实完善和落实信访受理、答复、复查、复核以及转办、交办、督办等一系列工作流程,防止领导责任不落实、工作程序不规范、办理工作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杜绝因工作推诿扯皮、方法简单粗暴等导致重信重访、引发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群体性事件。

(三)优化窗口服务。把优化服务作为“双争”活动的重要目标,紧密结合信访窗口工作特点,通过制定《信访窗口工作规范》和《信访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办法,规范接待用语和服务行为。积极改进信访服务方式,通过采取“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公等多种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三、丰富活动内容,着力提高“双争”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根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任务,以“三亮三比三评”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切实把广大信访干部凝聚到“双争”活动中来。

(一)以“三亮”为主要形式,展现良好形象。按照“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的要求,通过信访场所和相关载体,及时公示办信接访、投诉受理、督查督办等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方便群众,规范服务;通过佩戴党徽、挂牌上岗、党员先锋岗等形式,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创先争优;通过向群众公开服务承诺,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以“三比”为主要内容,营造“双争”氛围。按照“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的要求,采取学习培训、参观交流、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信访干部政策法规、信访业务、群众工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思想引导、比武竞赛、岗位锻炼等多种形式,培养信访干部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围绕领导干部接访、信访积案化解、体制机制创新三个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破解工作难题,改进工作方式,促进信访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三)以“三评”为主要抓手,优化自身工作。按照“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的要求,在信访窗口单位和信访干部中广泛开展以“查状态、看履职是否尽责,查能力、看素质是否适应,查设施、看条件是否改善,查服务、看质量是否提高,查实绩、看问题是否解决”为主要内容的“五查五看”活动,从而实现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落实更加到位、工作成效更加明显的目标。

四、完善服务设施,努力构建便民高效的信访工作服务平台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信访工作的保障和投入,舍得在经常性、根本性、长远性基础工程上下功夫、见成效,努力为信访工作的长远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改善信访接待服务条件。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调整等各种有利时机,加强信访接待场所建设,力争使省级和信访量较大的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信访工作机构都有接待室、调解室和候访室,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都有专门信访接待场所和基本服务设施,以满足来访群众基本需要,维护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二)加强基层信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向信访功能延伸,促进信访工作进社区、进农村,切实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作用,推动信访问题在基层一线及时就地解决。

(三)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把信访窗口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体系之中,借助全国信访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信访信息联通交换网络,为实时掌握信访动态、适时做出决策判断、及时处置各类问题提供高效服务。加强与行政复议、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机构的协调配合,实现与公安、维稳、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顺畅、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更有效。

(四)注重应急处置保障投入。将信访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同时设立信访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疑难问题的经费需求。配备必要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通过配置摄像、监控、安检等设施,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五、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进“双争”活动有力有序向纵深发展

开展“双争”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信访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窗口单位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将“双争”活动纳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统一谋划安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导检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质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信访窗口单位开展“双争”活动的领导,把准方向,注重督导,搞好协调;信访窗口单位作为“双争”活动的主体,要主动请示报告,主动开展工作,使“双争”活动真正成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品牌。要把“双争”活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正在开展的“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双争”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切实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要选准配强各级信访干部,切实把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干部调整到信访工作岗位,把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充实到信访工作岗位,建立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信访干部队伍。要建立新提任干部、新录用公务员信访岗位锻炼制度,将信访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要搞活用人机制,加强对信访干部的培养交流。要关心爱护信访干部,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心理辅导、定期疗养等多种形式,主动为信访干部排忧减压,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绩效考核,促进成果转化。从明年起,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都要以这次“双争”活动为有利契机,认真对照《全国信访系统“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评价标准》(国信办发„2011‟5号),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信访工作考评机制,切实将信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同时,对在“双争”活动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表彰,对在“双争”活动期间涌现出来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使“双争”活动真正成为信访窗口单位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第8篇: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

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为切实做好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精神,结合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江门的要求,深入开展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及、贯彻和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构建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社

1 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严格公正实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目标任务,为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根据不同普法对象,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职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普法新途径,对广大职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法治宣传,把法治宣传融入立法、执法、公共服务和贯彻落实党内法规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是学用结合,注重实效。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出发,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能力需求为目的,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难点为核心,加强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2 治党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以及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促进全民守法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深刻了解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人社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知法、用法、守法氛围。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系统工作人员中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学习宪法确立的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积极参与“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围绕法治江门、法治政府的创建,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律。

(三)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党员干部尊崇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权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章党规学习不断深入。注重党内法规的宣传与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四)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

3 偿法等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广东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学习宣传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调解、仲裁、信访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等,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在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典型,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

(五)深入学习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突出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及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党的十八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尤其重点针对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宣传;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小微双创”工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市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发展;突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及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医疗保险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社保经办管理、社保基金监管方面的新政策、新精神;突出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务员管理及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规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

4 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稳岗就业的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以及劳动者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六)深化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宣传法治实践活动,依法全面履行各项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展。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以健全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化、均等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工作。

三、工作措施

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结束。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深入宣传发动、全面组织实施,确保法治宣传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具体工作措施包括:

(一)抓好队伍建设。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一是完善各级党委(党组)集体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列为领导干部重点学习内容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为系统干部职工学法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应当举办2期以上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二是完

5 善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把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三是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培训计划,加大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法制培训力度。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二)创新普法形式。一是打造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媒体宣传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准确把握宣传时机,开展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增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规政策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全面实现与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权益保障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无缝对接;采取多种方式创作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报等,在学校、园区、街道、村居、企业宣传栏张贴,制作简明便携宣传手册、传单等宣传资料在人群密集地区集中派发;制作宣传短片或公益广告,在户外LED广告屏、公交车、出租车等处滚动播放,在车站、码头、社区等人群主要集散地进行播放宣传,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法规政策,要反复多次宣传;三是积极开拓新媒体宣传渠道,通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准确发布最新权威信息,定期推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专题内容;开发微信问答、网上访谈、网上答疑、网上调查等与广大职工即时互动的栏目,及时回答群众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问题;在网上咨询互动栏目开设劳动保障常见问题解答库,就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常见问题,为广大职工解疑释惑。

6

(三)拓宽普法渠道。一是搭建更加开放便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普法平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门户网站建设,建立更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库,在门户网站首页显眼位置开设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办事指南宣传栏,以及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专栏,并及时维护更新相关信息,确保群众能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网站获取该部门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在信息动态、公示公告等栏目及时推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实用法律知识。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在办事指南中列明各项业务事项的事实依据、监督方式和救济途径等,使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知法、懂法、用法。二是大力推广窗口普法,将窗口业务办理与法治宣传融合在一起。各服务串口应当公开各项业务办事指南,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咨询引导,为职工办事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印制劳动保障宣传资料费放置显眼位置,方便群众取阅。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普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派发宣传手册等普法资料,在用人单位、园区、社区设置维权宣传牌,公布维权提示,告知投诉举报途径;在专项检查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专题普法;同时建立健全重大违法案件社会公布制度。四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信访及行政复议过程中的普法。在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信访及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重视法治宣传和政策解读,加强对案件当事人的引导,释明有关法律法规条款,争取实现案结事了。

(四)以职工普法为重点。一是抓好就业前培训。各级人

7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习见习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就业前培训时,应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列入培训内容。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教育的比重。在机构学校教育中增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教育的比重;二是推进企业在岗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大力开展企业劳资人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培训,定期对劳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鼓励企业劳资和工会人员对本企业职工开展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三是开展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劳资管理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培训,着重普及合同法、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用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组织培训、典型案例分析、旁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企业化解劳动争议、减少违法风险的能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教育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法治宣传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本部门“七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市(区)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及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组备案。

(二)完善责任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

8 责”的普法责任制,将对执法对象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执法的必备内容和程序,在为群众提供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三)健全体制机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实法制机构工作力量,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培养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根据省的部署,“七五”普法期间将开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按照“七五”普法考评指导标准、指导体系和考评办法,做好“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上报本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共同推动全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附件: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

9 附件: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

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

组长:曹志明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副组长:张展华法制科科长 成员:王者兴办公室主任

胡兆强人事监察科科长 曾娟综合规划科副科长 舒春勇就业促进科科长 吴克勇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邵宝平公务员管理办公室科长 赵丽娴职员和雇员管理科科长 苏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赖剑峰外国专家管理办公室副科长 姚继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科副科长 李国源工资福利科科长

何向荣财务与保险基金监督科科长 姚开刚养老与失业保险科副科长 张小平医疗与生育保险科科长

10

梁健豪工伤保险科科长

莫志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监督支队支队长 陈坚灵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市就业服务中心

主任)

胡金平市人事考试院主任科员 冯伟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李毓君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副主任

雷占庭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主任(市职业技能鉴定指

导中心主任)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法制科,负责日常工作,张展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11

第9篇: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 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我局列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统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重点部门,为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根据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容县2010在教育、人社、民政、国土、工商等系统统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议活动,推动本部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简称“人社系统”)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风行风进一步转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评议范围

局机关和局下属各事业单位。

三、评议内容

(一)信息公开。认真履行公开责任,在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方面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二)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无滥用职权、执法不严、办事不公,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

(三)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端正,便民措施落实,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办事难和刁难群众、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履行职责中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无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

(五)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受理、整改和反馈机制基本建立。

四、评议方法和步骤

(一)评议方法

1 统一部署、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面向社会、群众参与。在县纠风办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人社系统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二)评议步骤

1、动员部署(5月至6月)。要按照政风行风评议的要求,成立容县人社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选聘评议代表,培训评议人员。召开人社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部署评议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风行风的有关文件,做好学习记录及读书笔记,并及时上报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政风行风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对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是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的重要性认识。通过新闻媒体以及各种有效的载体,广泛宣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对象、评议内容、组织实施、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通过在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子屏幕、信息网站公布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见附件1),发征求意见书、组织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公布服务承诺、监督方式和便民措施,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2、查找问题(7月)。要按照自查自纠工作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对照检查、剖析问题,重点查找本股室、本单位内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听取有关部门、新闻媒体、服务对象、企业代表、特邀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了解本部门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认真开展“六查六看”的自查自纠活动。“六查六看”主要内容:一查思想作风,看是否树立宗旨意识,是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高效负责;二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简单粗暴、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查执法行为,看是否存在不按法定依据、权限和程序执法;四查服务态度,看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五查整改落实,看是否有抓政风行风工作不力、自查自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六查廉洁自律,看是否存在收送“红包”、索拿卡要、以权谋私以及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问题。被评议的单位对征求的政风行风问题要及时核实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凡属违法违纪行为的要认真调查取证、核实处理,边查边纠,边整边改。

3、公开评议(8月)。人社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要开展深入察访,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专题刨析等形式进行评议。召开评议大会,邀请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代表和新闻媒体参加,对本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面对面评议。要组织评议代表进行明察暗访,深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评议代表也可结合各自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随机暗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调查参评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反馈。对在评议中通过了解和查访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目标和措施,在整改阶段要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从发生问题的源头分析原因,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4、落实整改(9月)。各股室和单位要对群众评出的问题和自查自纠发现的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逐条整改,能及时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作出说明,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有错不纠、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评议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要做到“四个不放过”,即:发现问题不核实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纠正处理政风行风问题和违法违纪问题不到位不放过;未答复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人社系统民主评议办公室要及时向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5、民主测评(10月至11月)。各股室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好县纠风办对人社系统进行民主评议测评。同时,人社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对各股室和单位进行民主评议测评及工作考核。

(1)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测评。要集中统分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检查评议情况,并进行统分结果排名。群众满意度调查、检查评议采取百分制,按以下方法进行综合计分:群众满意度调查占总分70%,测评分为优秀、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检查评议分占总分30%,其中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占总分20%,自查自纠情况和其它评议内容占总分10%。

(2)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考核。一是考核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的调查处理和整改情况;二是考核单位组织实施情况。主要有:主要负责人是否亲自抓,做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工作是否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坚持业务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一起抓;领导干部在政风行风

3 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等情况;三是考核“窗口”岗位对外服务质量和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情况。

5、总结提高(11月)。要加强检查指导。人社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评议代表及有关人员到参评单位开展检查指导,从组织实施、解决问题和本单位评议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参评单位要对全年的民主评议工作做出全面考评和总结,于2010年11月15日前将考评结果和总结材料报送给人社系统民主评议办公室。同时,做好迎接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工作。要认真评比总结。召开总结大会,在听取参评单位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汇报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测评结果、评议代表明察暗访情况和工作考核等为主要依据,对参评单位进行评比,通报评比结果。

五、评议代表的构成及职责

(一)评议代表的构成。评议代表主要由熟悉本系统的服务对象、企业代表、特邀监察员等构成。评议代表拟定为40人,其中服务对象17人,企业代表9人,特邀监察员9人;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2人,民主党派代表1人。代表选出后报县纠风办共同商定,做到服务对象和企业代表占65%以上。

(二)评议代表的主要职责:

1、了解被评单位的政风行风情况;

2、参加评议大会,发表评议意见;

3、了解和监督被评单位落实整改情况;

4、参与民主测评。

六、评议结果的运用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结果作为被评议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条件和指标。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将作为单位及工作人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将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强烈,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甚至边评边犯的,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七、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

评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纠风办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挥人社系统和行业的作用,动员引导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参与。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人社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见附件2)。领导小组组长由党组书记黎远善担任,副组长由三位副局长、党组成员担任,成员由局各业务股股长和下属事业单位正职(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具体工作。

(二)做好宣传,强化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评议氛围,及时通过媒体宣传人社系统服务民生、推进和谐、促进发展所做的工作成绩,以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等。强化工作监督,对用人单位和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要妥善处理,及时解决。要通过召开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卡,以及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等形式,虚心听取意见,广泛接受监督,努力树立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形象。

(三)突出重点,依靠群众。要把服务窗口作为评议重点,将政风行风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开展 “优质服务窗口”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要广泛发动,充分调动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和参与政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在评议中被触动、受教育、强素质,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切实整改,立足长效。要坚持把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多办实事贯穿评议工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途径查找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着力解决服务对象不满意的问题。要围绕人社系统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评议成果,把好的经验上升为制度,积极构建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五)严明纪律,确保公正。在评议工作中要严格做到“六个严禁”:严禁编造、篡改或违规销毁评议资料;严禁用不正当手段拉票或买票;严禁利用评议之便请客送礼、娱乐活动和谋取不正当得益;严禁违规向被评部门和行业提供投诉举报问题的单位或人员情况;严禁刁难或报复投诉举报单位或人员;严禁其它故意损害评议工作的行为。被评单位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被评单位违反规定的,直接列为评议不合格单位,同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评议员违反规定的,取消评议员资格,情节严重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

附件:

1、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

投诉电话:0775-5117913(评议办),5117905(纪检监察室); 电子信箱:rx5117900@163.com, rx5316258@163.com。

2、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 为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立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黎远善 党组书记

副组长:林桂生 副局长、党组成员

吕鸿瑜 副局长、纪检组长

周 维 副局长、党组成员

成 员:卢汉容 综合秘书股股长

易振文 监察和仲裁股股长

刘鸿平 公务员和人才流动股股长

李瑞坤 培训就业股股长

梁 萍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股长

陈 聪 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险股股长

李武钢 工资福利和退休管理股股长

梁裕广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心主任

叶兆江 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

卢志伟 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主任

曾 健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副所长

梁世森 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卢汉容同志兼任。

二○一○年六月十五日

上一篇:谈心谈话制度内容下一篇:教研角平分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