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解说词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艺表演阐微

【摘要】 茶艺表演是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将茶的泡饮技艺与文学、礼仪、音乐、服装、茶席、书法、绘画、场景以及表演者的身形手法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体。本文从茶艺表演的概念、溯源、分类、构成等方面着手,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纳与阐述。

【关键词】 茶艺表演;溯源;分类;构成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茶的饮用方式历经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已深深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饮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解渴需求,许多品茗者更注重茶叶泡饮过程中所呈现的茶文化。正因为如此,当今茶艺表演倍受人们关注,而当代文化茶人亦乐将各自不同的思维与审美观,依托于林林总总的茶艺表演,促使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茶艺表演进入繁荣时期,人们都期待通过实践来诠释茶艺表演与泡茶之间文化内涵的不等同。本文从茶艺表演的概念、溯源、分类以及构成等方面着手,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纳与阐述。

一、茶艺表演的概念及其溯源

茶艺表演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将茶的泡饮技艺与文学、礼仪、音乐、服装、茶席、书法、绘画、场景以及表演者的身形手法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而,离开了茶艺,茶艺表演形式便不复存在。在当代,茶艺表演形式更迎合人们赏茶品茗过程的审美需求,它已由我国古代的瀹茶雏形逐渐发展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表演古已有之,据有文字记载起,距今亦近两千年历程,即萌芽于晋、形成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明清、兴盛于今。

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为最早的茶诗之一,该诗以茶为艺术欣赏对象,其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诗句,赞咏茶之香气芬芳四溢,胜过宫中“六饮”(1),誉满九州。杜育在《荈赋》中将取水、择器、冲瀹、观赏汤色等茶艺要素都作了清晰的描述,其中“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更是以重笔描写了茶汤的泡沫。

茶艺表演形成于唐代。唐代陆羽根据先人饮茶经验,撰写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茶经》对茶艺活动,包括煮茶法的程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阐述,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更是对茶艺表演过程作了详细表述,说当时有个叫常伯熊的,根据陆羽的《茶经》创编了茶艺表演,于是“茶道”开始盛行;御史大夫李季卿视察江南时,特请常伯熊前来表演茶艺;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戴乌纱帽,在使用茶具表演过程中,还对各个表演程式作解说,令众人刮目相看[1]。可见,具有一定表演程式和解说、着表演服、带有艺术观赏性的茶艺表演形式在唐代业已形成。

宋代时期,茶的冲泡方式以点茶法取代煮茶法,时兴斗茶,饮茶之风更为普及,而茶筅的出现,使点茶、分茶更趋精致化,被时人称为“茶百戏”。宋代的点茶法是将碾罗后的茶末置入茶盏,匀水后用沸水冲点,并以茶筅击拂产生“汤华”,整个饮茶过程充满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宋代将“色、香、味”列为品茶之三大标准,故有茶艺成熟于宋代之说。

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的“废团茶兴散茶”新政出台,团茶、饼茶被散茶取代,散茶的品种也因而迅速增多。同时,以沸水冲泡茶叶的瀹饮法的定型,使茶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2]散茶的兴起,逐渐与社会生活、民俗风尚以及人生礼仪等相结合,促使明代“文士茶”的发展更具特色,对品茗“至精至美”之境的追求达到新高度。张源在其《茶录·茶道》中记载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2)

清雍正年间,随着乌龙茶在福建创制成功,我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以及黑茶等基本形成。由于社会时尚风气的减弱,茶艺表演活动逐渐简化,时人开始趋向品茶活动,更注重品茗时的闲适意境,讲究对精茶、好水、雅具品鉴赏玩。社会的需求促使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茶具得以迅速发展,且形制越加小巧美观,丰富多彩,进而演化出风格独特、影响极大、使用“茶室四宝”(3)的闽粵工夫茶艺。施鸿保在其所撰《闽杂记》中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元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3]

茶艺表演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除了零星可见一些与茶艺相近的词或表述外,并无“茶艺”一词。中国古人将“茶道”一词与“茶艺”等同,承认“茶之为艺”。“茶艺”提法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大陆出现(4),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后期,茶文化热潮先后在海峡两岸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台湾茶人推出使用“茶艺”一词,这时的“茶艺”,仍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或代名词。采用“茶艺”,一是避免与日本茶道的提法相混淆;二是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不容易被民众很快接受。20世纪80年代初,“茶艺”的提法被引入大陆,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当代的茶艺表演形式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人们在茶艺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开始对动作、服饰、礼仪、茶具、环境和音乐等提出更多要求。这时的茶艺表演多以反映饮茶习俗为主,如“客来敬茶”、“白族三道茶”、“潮州工夫茶”等。1992年仿古茶艺形式“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在“首届国际西湖茶会”上出现,随后,各宗教式、民俗式、仿古式、创意式,甚至是新古典舞蹈等茶艺表演形式亦相继涌出,百花纷呈。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以更新的形式与内容符合时代的新需求[3]。

二、茶艺表演的分类

由于茶的种类繁多,且各地的风俗与习惯不一,冲泡与饮法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因而茶艺表演的分类方式也很多,本文从茶艺表演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仿古、民族民俗、宗教、外国和创意等五种类型。

1. 仿古茶艺

仿古茶艺是以历史相关人物、现象、事件等资料为素材,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古茶艺又可分为宫廷茶艺和文士茶艺等。

⑴ 宫廷茶艺

宫廷茶艺是我国古代帝王为敬神祭祖或宴赐群臣进行的茶艺,以帝王权臣为主,宣扬“雍容华贵”,君临天下之观念。具有场面气势庄严宏大、使用器具高贵奢华、礼仪程式严谨繁复等特点。

⑵ 文士茶艺

文士茶艺是以文人雅士为主,追求“精俭清和”的精神,茶席多以书、花、香、石、文具等为摆设,注重茶之“品”。特点是文化内涵厚重,讲究品茗时的幽雅意境、精巧茶具和怡悦气氛,以体现琴诗书画之雅趣,修身养性之真趣[4]。

2. 民族民俗茶艺

民族民俗茶艺是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地方饮茶风俗习惯,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以反映民族和民俗茶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对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与需求,但在这广袤的大地上,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与长期的饮茶实践,各民族之间、本民族之间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风格与韵味的饮茶习俗。如少数民族的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茶、回族罐罐茶、蒙古咸奶茶、藏族酥油茶以及汉族的婺源新娘茶、闽粵赣湘客家擂茶、浙江湖州青豆茶等。这些民族民俗茶艺的表现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些民俗茶艺还体现出极高的技艺性,如四川茶馆的掺茶等。

3. 宗教茶艺

我国佛教、道教与茶结有深厚缘分,宗教茶艺主要是反映佛教与道教的茶事活动。道家以茶求静,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佛家以茶助禅,由茶入佛,从参悟茶理上升至参悟禅理,并形成“静省序净”的禅宗文化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宗教茶艺形式。宗教茶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体现出“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的宗旨。目前常见的有禅茶茶艺、太极茶艺、观音茶艺和三清茶艺等。

4. 外国茶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公元4-5世纪间传入高丽;9世纪初传至日本;15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销往西方;17世纪开始直接销往英国;印度于18世纪后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锡兰于19世纪中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茶叶与中国的丝绸、磁器一起,成为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据统计,当今世界有160多个国家约30亿人口喜好饮茶,并形成这些国家颇有特点的品茗习俗,如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摩洛哥三道茶、美国冰茶、马来西亚拉茶、印度调味茶等。目前常见作为交流的外国茶艺表演形式有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英国下午茶等。

5. 创意茶艺

创意茶艺是指有创造性想法和构思的茶艺。茶艺表演是一门创作艺术,编创者将某一茶艺形式通过选用某种题材进行综合性艺术的创意设计,使之形成具有主题内容的表演艺术。创意茶艺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在考虑茶艺表演的舞台艺术与大众审美关系时,首先必须尊重茶性,把握科学的冲泡手法,其次才是创意思维的拓展。创意茶艺的独特性目前虽然还存在争议,但是,当代茶艺表演形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推进,已然造就出赋予它滋生与成长的土壤以及期待它能孕育出更多富有艺术内涵的受众。既然茶艺表演已形成一门艺术,就应根据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允许其通过创意的手法与时俱进。

三、茶艺表演的构成

茶艺表演构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主题、茶艺展示、综合艺术表现。

1. 主题

当代茶艺表演要求有一个主题内容。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在明确选用题材后,须点明主题。主题要与茶艺紧密相扣,有利于茶艺展示;主题要新颖,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作品名称要切题。要围绕主题进行整体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材料取舍以及表演编排,茶席、服装、道具、音乐、场景等的运用都必须融为一体,使之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如创意茶艺《茗香绕厝里》,其编创灵感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描绘美丽山村风光和平静田园生活的诗,让人感受到农家小院恬静的自然之美,也激发起我们追寻淳朴的田园生活,编创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充满乡土气息的乡俗茶艺的灵感。《茗香绕厝里》采用大红袍壶泡法,通过融合乡村生活场景、农家茶席布置,乡村姑娘朴实无华的茶艺表演,平静而自然,显现农家风味,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而大红袍茶香气醇厚,韵味深长,冲泡上一壶这等好茶,香气顿时萦绕整个农家小屋,正应对主题《茗香绕厝里》。

当前有些茶艺表演节目的编创主题不明确,生拼硬凑,牵强附会。如在茶艺表演前强行加入一段舞蹈,有时舞蹈甚至占用了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时间,不知该节目是舞蹈表演还是茶艺表演;也有的让舞者在茶艺表演的同时,围着茶艺表演者转着跳,使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在茶艺表演中加入拳刀棍术以及夸张、庸俗的动作等,整个节目不伦不类,闹多于静,缺乏茶艺表演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在选择历史题材编排仿古茶艺或者在编创民俗茶艺时,要尊重史实,要对历史知识以及民俗民风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吻合历代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精髓。

2. 茶艺展示

茶艺是茶艺表演构成之基础。在主题明确后,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冲泡用的茶叶、冲泡的手法与程式等。茶叶的选择有三类,一是六大基本茶类;二是再加工茶类;三是调配茶类。冲泡表现手法有多种,如当代通用冲泡手法有杯泡法、盖瓯泡法和壶泡法三类,历史沿革手法有煮、煎、点、泡四类以及民族民俗的一些特殊手法等。

茶艺展示过程中,茶的冲泡程式必须要顺应自然茶性,要让茶的色香味充分呈现出来。冲泡手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民俗中亦为不同,编创时不可混淆。当然,也要避免自然照搬。如宗教禅茶茶艺,坐禅过程在日常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在编排时,必须缩短时间,不能让观众等待太久。但茶叶从冲泡到品饮毕竟需要时间,有时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采用玻璃杯多杯冲泡时,可以科学地叉开冲泡时间,使观众在等待中可以欣赏茶叶在杯中缓缓地舒展它的叶芽,翩跹起舞,以丰富观赏者的感官享受。

3. 综合艺术表现

⑴茶席、场景

茶席是指茶艺表演活动中所需用的冲泡器具、操作台等以及为操作台、表演场所空间特定设计的装饰物、道具等,以营造某个意境或艺术氛围。对茶席的要求古已有之,如宋代出现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就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需求。当代茶艺表演为提升艺术渲染效果,还注重对整个表演场景进行设计,如灯光、布景、LED屏幕的运用等。场景可以在室内,也可以选择室外的自然实景。如创意茶艺《竹映七星》,虽然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场景设置是在山野间,因而没有摆设茶桌,而是采用表演者席地而坐的方式。席面以一领陈旧的草席打底,中部以侧柄紫砂壶为轴心将七只品茗杯呈北斗七星阵形排列,左侧置放水盂与茶叶罐,右侧置放茶盅与烧水炉组。同时,还在草席左侧边缘摆放一叠线装古书和一支洞箫,在草席右后侧岩石上斜着置放古琴,这些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和点缀的作用,整组茶席营造出文人与侠客在竹林中吟诗品茗、琴箫和乐的意境,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闲适自由。场景由不同的竹子分别组合,形成山野竹林;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缝隙,直映场地,迎合主题《竹映七星》。

⑵礼仪、身形手法

礼仪与身形手法是茶艺表演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表演,就是指以肢体动作、声音、表情把情节或技艺等通过某种形式予以表现出来。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性礼节,在茶艺表演中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进出场和敬奉茶等方面的表情与形体动作。在茶艺表演中,表情要亲切自然,体现出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进出场时,女性要收腹挺胸,双臂自然摆动,或双手虎口交握,置于上腹,步伐轻盈;男性要步伐稳重,摆臂自然,充满自信。在表演冲泡过程中,男性动作要简单有序,不显造作,平稳深沉;女性动作要圆润柔和,轻盈流畅,优美娴熟,有曲线的起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茶艺表演还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编创具有艺术表演效果的动作与姿势,使节目更加新颖,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⑶服装

服装是塑造茶艺表演者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以选用旗袍作为表演服饰。旗袍是当代中国的女性礼服,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文化进行糅合,并不断改进而来。如今,旗袍已经具有代表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茶艺表演者着旗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东方女性清新自然、优雅含蓄、端庄典雅的魅力。主题茶艺表演服装的选用,一要符合历史时代、民族民俗风格的特定要求;二要符合表演者塑造角色的形象要求;三要不影响表演者动作的展示,如袖口不宜过大,要以不影响冲泡为原则;四整体的风格要统一,要满足观众审美要求。如《茗香绕厝里》的表演者是描写乡村姑娘形象,服装选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服饰,黑底,衣襟和袖口边采用玫瑰红宽边,另衬几道花边点缀,简单却包含有民族元素,加上盘起的发髻和民族风红须耳饰,既体现主题又提升舞台魅力。

⑷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

文学,一是节目编创,从生活史实、传说故事、茶诗茶联等选用题材进行编撰,如创意茶艺《琴箫诗韵》就是采用茶诗与茶联吟诵,古琴与洞箫和鸣并使之与茶艺进行有机的结合编创;二是为节目主题命名;三是撰写解说词,通过文字解说对节目进行补充。

音乐在茶艺表演中起着烘托气氛、完整结构、协调动作、深化主题的作用。茶艺表演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律动相吻合,因而选用的音乐必须能使旋律节奏融入到表演动作之中,达到声形并融,这样,表演才能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一支优美动人的轻音乐曲,可以赋予观众们以视觉外的美的艺术享受。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选用清新、流畅的江南丝竹类民乐;有主题的茶艺表演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各类题材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如仿古茶艺可选用所表现朝代的古曲音乐,宗教茶艺可选用梵音神曲,民俗茶艺可选用当地民族民间风格的音乐,创意茶艺则需结合主题表现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音乐。如《茗香绕厝里》选用一首极具乡村风格的音乐,音乐前奏以鸟鸣声与陶笛声相互呼应,加之空灵效果的和声背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一种置身于农村大自然风光并极富乡土气息的意境之中;又如创意茶艺《情沁岩韵》是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探春为挽救贾府每况愈下的衰败运势,毅然决定孤身远嫁和番,在江边码头绯装沏茶,告别父老娘亲之情景为题材,因而选用了洞箫与钢琴相结合的音乐,烘托着探春离别时伤感却又刚烈的气氛,并预示着探春即将融入外番,面对未知人生。

书法、绘画可以作为背景的点缀装饰。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同时运用到节目中,使整个节目更加饱满,充满艺术生机。如创意茶艺《满园茶韵竞芬芳》将古筝、书法、国画等与茶艺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茶艺表演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融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当代茶艺表演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赏茶、饮茶,而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茶艺表演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茶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中华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茶的饮用方式历经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已深深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饮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解渴需求,许多品茗者更注重茶叶泡饮过程中所呈现的茶文化。正因为如此,当今茶艺表演倍受人们关注,而当代文化茶人亦乐将各自不同的思维与审美观,依托于林林总总的茶艺表演,促使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茶艺表演进入繁荣时期,人们都期待通过实践来诠释茶艺表演与泡茶之间文化内涵的不等同。本文从茶艺表演的概念、溯源、分类以及构成等方面着手,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纳与阐述。

一、茶艺表演的概念及其溯源

茶艺表演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将茶的泡饮技艺与文学、礼仪、音乐、服装、茶席、书法、绘画、场景以及表演者的身形手法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而,离开了茶艺,茶艺表演形式便不复存在。在当代,茶艺表演形式更迎合人们赏茶品茗过程的审美需求,它已由我国古代的瀹茶雏形逐渐发展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表演古已有之,据有文字记载起,距今亦近两千年历程,即萌芽于晋、形成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明清、兴盛于今。

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为最早的茶诗之一,该诗以茶为艺术欣赏对象,其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诗句,赞咏茶之香气芬芳四溢,胜过宫中“六饮”(1),誉满九州。杜育在《荈赋》中将取水、择器、冲瀹、观赏汤色等茶艺要素都作了清晰的描述,其中“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更是以重笔描写了茶汤的泡沫。

茶艺表演形成于唐代。唐代陆羽根据先人饮茶经验,撰写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茶经》对茶艺活动,包括煮茶法的程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阐述,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更是对茶艺表演过程作了详细表述,说当时有个叫常伯熊的,根据陆羽的《茶经》创编了茶艺表演,于是“茶道”开始盛行;御史大夫李季卿视察江南时,特请常伯熊前来表演茶艺;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戴乌纱帽,在使用茶具表演过程中,还对各个表演程式作解说,令众人刮目相看[1]。可见,具有一定表演程式和解说、着表演服、带有艺术观赏性的茶艺表演形式在唐代业已形成。

宋代时期,茶的冲泡方式以点茶法取代煮茶法,时兴斗茶,饮茶之风更为普及,而茶筅的出现,使点茶、分茶更趋精致化,被时人称为“茶百戏”。宋代的点茶法是将碾罗后的茶末置入茶盏,匀水后用沸水冲点,并以茶筅击拂产生“汤华”,整个饮茶过程充满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宋代将“色、香、味”列为品茶之三大标准,故有茶艺成熟于宋代之说。

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的“废团茶兴散茶”新政出台,团茶、饼茶被散茶取代,散茶的品种也因而迅速增多。同时,以沸水冲泡茶叶的瀹饮法的定型,使茶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2]散茶的兴起,逐渐与社会生活、民俗风尚以及人生礼仪等相结合,促使明代“文士茶”的发展更具特色,对品茗“至精至美”之境的追求达到新高度。张源在其《茶录·茶道》中记载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2)

清雍正年间,随着乌龙茶在福建创制成功,我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以及黑茶等基本形成。由于社会时尚风气的减弱,茶艺表演活动逐渐简化,时人开始趋向品茶活动,更注重品茗时的闲适意境,讲究对精茶、好水、雅具品鉴赏玩。社会的需求促使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茶具得以迅速发展,且形制越加小巧美观,丰富多彩,进而演化出风格独特、影响极大、使用“茶室四宝”(3)的闽粵工夫茶艺。施鸿保在其所撰《闽杂记》中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元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3]

茶艺表演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除了零星可见一些与茶艺相近的词或表述外,并无“茶艺”一词。中国古人将“茶道”一词与“茶艺”等同,承认“茶之为艺”。“茶艺”提法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大陆出现(4),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后期,茶文化热潮先后在海峡两岸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台湾茶人推出使用“茶艺”一词,这时的“茶艺”,仍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或代名词。采用“茶艺”,一是避免与日本茶道的提法相混淆;二是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不容易被民众很快接受。20世纪80年代初,“茶艺”的提法被引入大陆,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当代的茶艺表演形式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人们在茶艺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开始对动作、服饰、礼仪、茶具、环境和音乐等提出更多要求。这时的茶艺表演多以反映饮茶习俗为主,如“客来敬茶”、“白族三道茶”、“潮州工夫茶”等。1992年仿古茶艺形式“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在“首届国际西湖茶会”上出现,随后,各宗教式、民俗式、仿古式、创意式,甚至是新古典舞蹈等茶艺表演形式亦相继涌出,百花纷呈。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以更新的形式与内容符合时代的新需求[3]。

二、茶艺表演的分类

由于茶的种类繁多,且各地的风俗与习惯不一,冲泡与饮法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因而茶艺表演的分类方式也很多,本文从茶艺表演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仿古、民族民俗、宗教、外国和创意等五种类型。

1. 仿古茶艺

仿古茶艺是以历史相关人物、现象、事件等资料为素材,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古茶艺又可分为宫廷茶艺和文士茶艺等。

⑴ 宫廷茶艺

宫廷茶艺是我国古代帝王为敬神祭祖或宴赐群臣进行的茶艺,以帝王权臣为主,宣扬“雍容华贵”,君临天下之观念。具有场面气势庄严宏大、使用器具高贵奢华、礼仪程式严谨繁复等特点。

⑵ 文士茶艺

文士茶艺是以文人雅士为主,追求“精俭清和”的精神,茶席多以书、花、香、石、文具等为摆设,注重茶之“品”。特点是文化内涵厚重,讲究品茗时的幽雅意境、精巧茶具和怡悦气氛,以体现琴诗书画之雅趣,修身养性之真趣[4]。

2. 民族民俗茶艺

民族民俗茶艺是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地方饮茶风俗习惯,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以反映民族和民俗茶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对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与需求,但在这广袤的大地上,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与长期的饮茶实践,各民族之间、本民族之间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风格与韵味的饮茶习俗。如少数民族的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茶、回族罐罐茶、蒙古咸奶茶、藏族酥油茶以及汉族的婺源新娘茶、闽粵赣湘客家擂茶、浙江湖州青豆茶等。这些民族民俗茶艺的表现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些民俗茶艺还体现出极高的技艺性,如四川茶馆的掺茶等。

3. 宗教茶艺

我国佛教、道教与茶结有深厚缘分,宗教茶艺主要是反映佛教与道教的茶事活动。道家以茶求静,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佛家以茶助禅,由茶入佛,从参悟茶理上升至参悟禅理,并形成“静省序净”的禅宗文化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宗教茶艺形式。宗教茶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体现出“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的宗旨。目前常见的有禅茶茶艺、太极茶艺、观音茶艺和三清茶艺等。

4. 外国茶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公元4-5世纪间传入高丽;9世纪初传至日本;15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销往西方;17世纪开始直接销往英国;印度于18世纪后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锡兰于19世纪中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茶叶与中国的丝绸、磁器一起,成为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据统计,当今世界有160多个国家约30亿人口喜好饮茶,并形成这些国家颇有特点的品茗习俗,如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摩洛哥三道茶、美国冰茶、马来西亚拉茶、印度调味茶等。目前常见作为交流的外国茶艺表演形式有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英国下午茶等。

5. 创意茶艺

创意茶艺是指有创造性想法和构思的茶艺。茶艺表演是一门创作艺术,编创者将某一茶艺形式通过选用某种题材进行综合性艺术的创意设计,使之形成具有主题内容的表演艺术。创意茶艺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在考虑茶艺表演的舞台艺术与大众审美关系时,首先必须尊重茶性,把握科学的冲泡手法,其次才是创意思维的拓展。创意茶艺的独特性目前虽然还存在争议,但是,当代茶艺表演形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推进,已然造就出赋予它滋生与成长的土壤以及期待它能孕育出更多富有艺术内涵的受众。既然茶艺表演已形成一门艺术,就应根据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允许其通过创意的手法与时俱进。

三、茶艺表演的构成

茶艺表演构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主题、茶艺展示、综合艺术表现。

1. 主题

当代茶艺表演要求有一个主题内容。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在明确选用题材后,须点明主题。主题要与茶艺紧密相扣,有利于茶艺展示;主题要新颖,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作品名称要切题。要围绕主题进行整体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材料取舍以及表演编排,茶席、服装、道具、音乐、场景等的运用都必须融为一体,使之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如创意茶艺《茗香绕厝里》,其编创灵感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描绘美丽山村风光和平静田园生活的诗,让人感受到农家小院恬静的自然之美,也激发起我们追寻淳朴的田园生活,编创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充满乡土气息的乡俗茶艺的灵感。《茗香绕厝里》采用大红袍壶泡法,通过融合乡村生活场景、农家茶席布置,乡村姑娘朴实无华的茶艺表演,平静而自然,显现农家风味,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而大红袍茶香气醇厚,韵味深长,冲泡上一壶这等好茶,香气顿时萦绕整个农家小屋,正应对主题《茗香绕厝里》。

当前有些茶艺表演节目的编创主题不明确,生拼硬凑,牵强附会。如在茶艺表演前强行加入一段舞蹈,有时舞蹈甚至占用了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时间,不知该节目是舞蹈表演还是茶艺表演;也有的让舞者在茶艺表演的同时,围着茶艺表演者转着跳,使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在茶艺表演中加入拳刀棍术以及夸张、庸俗的动作等,整个节目不伦不类,闹多于静,缺乏茶艺表演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在选择历史题材编排仿古茶艺或者在编创民俗茶艺时,要尊重史实,要对历史知识以及民俗民风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吻合历代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精髓。

2. 茶艺展示

茶艺是茶艺表演构成之基础。在主题明确后,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冲泡用的茶叶、冲泡的手法与程式等。茶叶的选择有三类,一是六大基本茶类;二是再加工茶类;三是调配茶类。冲泡表现手法有多种,如当代通用冲泡手法有杯泡法、盖瓯泡法和壶泡法三类,历史沿革手法有煮、煎、点、泡四类以及民族民俗的一些特殊手法等。

茶艺展示过程中,茶的冲泡程式必须要顺应自然茶性,要让茶的色香味充分呈现出来。冲泡手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民俗中亦为不同,编创时不可混淆。当然,也要避免自然照搬。如宗教禅茶茶艺,坐禅过程在日常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在编排时,必须缩短时间,不能让观众等待太久。但茶叶从冲泡到品饮毕竟需要时间,有时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采用玻璃杯多杯冲泡时,可以科学地叉开冲泡时间,使观众在等待中可以欣赏茶叶在杯中缓缓地舒展它的叶芽,翩跹起舞,以丰富观赏者的感官享受。

3. 综合艺术表现

⑴茶席、场景

茶席是指茶艺表演活动中所需用的冲泡器具、操作台等以及为操作台、表演场所空间特定设计的装饰物、道具等,以营造某个意境或艺术氛围。对茶席的要求古已有之,如宋代出现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就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需求。当代茶艺表演为提升艺术渲染效果,还注重对整个表演场景进行设计,如灯光、布景、LED屏幕的运用等。场景可以在室内,也可以选择室外的自然实景。如创意茶艺《竹映七星》,虽然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场景设置是在山野间,因而没有摆设茶桌,而是采用表演者席地而坐的方式。席面以一领陈旧的草席打底,中部以侧柄紫砂壶为轴心将七只品茗杯呈北斗七星阵形排列,左侧置放水盂与茶叶罐,右侧置放茶盅与烧水炉组。同时,还在草席左侧边缘摆放一叠线装古书和一支洞箫,在草席右后侧岩石上斜着置放古琴,这些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和点缀的作用,整组茶席营造出文人与侠客在竹林中吟诗品茗、琴箫和乐的意境,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闲适自由。场景由不同的竹子分别组合,形成山野竹林;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缝隙,直映场地,迎合主题《竹映七星》。

⑵礼仪、身形手法

礼仪与身形手法是茶艺表演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表演,就是指以肢体动作、声音、表情把情节或技艺等通过某种形式予以表现出来。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性礼节,在茶艺表演中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进出场和敬奉茶等方面的表情与形体动作。在茶艺表演中,表情要亲切自然,体现出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进出场时,女性要收腹挺胸,双臂自然摆动,或双手虎口交握,置于上腹,步伐轻盈;男性要步伐稳重,摆臂自然,充满自信。在表演冲泡过程中,男性动作要简单有序,不显造作,平稳深沉;女性动作要圆润柔和,轻盈流畅,优美娴熟,有曲线的起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茶艺表演还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编创具有艺术表演效果的动作与姿势,使节目更加新颖,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⑶服装

服装是塑造茶艺表演者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以选用旗袍作为表演服饰。旗袍是当代中国的女性礼服,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文化进行糅合,并不断改进而来。如今,旗袍已经具有代表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茶艺表演者着旗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东方女性清新自然、优雅含蓄、端庄典雅的魅力。主题茶艺表演服装的选用,一要符合历史时代、民族民俗风格的特定要求;二要符合表演者塑造角色的形象要求;三要不影响表演者动作的展示,如袖口不宜过大,要以不影响冲泡为原则;四整体的风格要统一,要满足观众审美要求。如《茗香绕厝里》的表演者是描写乡村姑娘形象,服装选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服饰,黑底,衣襟和袖口边采用玫瑰红宽边,另衬几道花边点缀,简单却包含有民族元素,加上盘起的发髻和民族风红须耳饰,既体现主题又提升舞台魅力。

⑷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

文学,一是节目编创,从生活史实、传说故事、茶诗茶联等选用题材进行编撰,如创意茶艺《琴箫诗韵》就是采用茶诗与茶联吟诵,古琴与洞箫和鸣并使之与茶艺进行有机的结合编创;二是为节目主题命名;三是撰写解说词,通过文字解说对节目进行补充。

音乐在茶艺表演中起着烘托气氛、完整结构、协调动作、深化主题的作用。茶艺表演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律动相吻合,因而选用的音乐必须能使旋律节奏融入到表演动作之中,达到声形并融,这样,表演才能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一支优美动人的轻音乐曲,可以赋予观众们以视觉外的美的艺术享受。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选用清新、流畅的江南丝竹类民乐;有主题的茶艺表演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各类题材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如仿古茶艺可选用所表现朝代的古曲音乐,宗教茶艺可选用梵音神曲,民俗茶艺可选用当地民族民间风格的音乐,创意茶艺则需结合主题表现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音乐。如《茗香绕厝里》选用一首极具乡村风格的音乐,音乐前奏以鸟鸣声与陶笛声相互呼应,加之空灵效果的和声背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一种置身于农村大自然风光并极富乡土气息的意境之中;又如创意茶艺《情沁岩韵》是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探春为挽救贾府每况愈下的衰败运势,毅然决定孤身远嫁和番,在江边码头绯装沏茶,告别父老娘亲之情景为题材,因而选用了洞箫与钢琴相结合的音乐,烘托着探春离别时伤感却又刚烈的气氛,并预示着探春即将融入外番,面对未知人生。

书法、绘画可以作为背景的点缀装饰。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同时运用到节目中,使整个节目更加饱满,充满艺术生机。如创意茶艺《满园茶韵竞芬芳》将古筝、书法、国画等与茶艺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茶艺表演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融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当代茶艺表演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赏茶、饮茶,而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茶艺表演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茶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中华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

注释:

(1)“六饮”亦称“六清”,是周代宫廷中的六种饮料。据《周礼》载,其名为:水、浆、醴、凉、医、酏。

(2)张源所记的“茶道”实指“茶之艺”,即造茶、藏茶、泡茶之艺。

(3)“茶室四宝”,即孟臣罐、若琛瓯、潮汕炉、玉书碾。

(4)安徽乡贤傅洪祯曾于1930年编印过《茶艺文录》,傅先生当时随胡浩川茶叶大师在祁门茶叶改良场从事茶叶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M],赵贞信,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42.

[3]周文棠.茶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各地的茶风、茶俗、茶艺的分类[EB/OL].安溪铁观音茶农网.http://www.3637.cn/c.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研究项目课题“茶艺表演阐微”(项目编号:JB12610S)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力群,国家一级作曲、副研究员、二级茶艺技师,福建省高级茶艺师考评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茶文化专业带头人;郭威,二级茶艺技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茶艺表演专任教师。

作者:陈力群 郭威

第2篇: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研究

摘要: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背景的茶艺表演,是茶文化与表演艺术有机融合的高雅艺术形式。茶艺表演时,结合茶的种类、表演形式与品茶环境、民族风俗等因素,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不仅可以烘托出茶艺表演的品茶环境与品茶氛围,而且可以提升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

关键词:茶文化 茶艺表演 背景音乐

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早在上古神农时代就已经开发与利用了。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茶文化已经成为华夏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茶艺表演是茶文化与艺术的有机融合。茶艺表演是依靠茶艺表演环境,让品茶人于优雅宁静的环境氛围中,欣赏茶艺的生活之美,领悟茶艺的哲理之美。茶艺表演环境起到彰显茶艺之美与体现茶艺之魂的作用,包括茶具摆设、背景音乐选择与创作等多种元素。其中,背景音乐选择与创作对烘托茶艺表演环境氛围所起的作用尤其突出。选择与创作合适的背景音乐既能够使品茶人达至浑然忘我的境界,又可以使品茶人尽情感悟茶艺表演之美。

一、茶艺表演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同属于艺术门类的茶艺与音乐,虽然各自独立,却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结合,带给人们感官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其实,茶艺与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文人充当了桥梁的作用,而文化则成为孕育的土壤。茶艺正是在古代文人的参与下才成为了一门艺术。精通音律的古代文人,将茶艺与修养、教化等密切结合而形成了雅士茶道。作为将茶道演变为雅事的重要因素,背景音乐提升了茶艺的文化品位。在古代社会,与茶艺表演相结合的背景音乐多为古琴所奏。在当代社会,茶艺表演引入了更多的新鲜背景音乐元素,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与创作

(一)依据茶的种类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不同地域出产的茶的味道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应该根据每种茶的不同特性及其本身带给品茶人的感受进行选择与创作。比如,乌龙茶茶艺表演通常运用《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作品为背景音乐,或者创作专用的茶艺背景音乐,表达心领神会的茶艺之美,让品茶人品茶之际,神游茶乡的风情,享受茶乡的风味。比如,禅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融传统茶艺文化与禅文化为一体,使品茶者品茶时能够感悟禅茶一味之境界。佛教与茶艺结缘两千年来,禅茶展示了禅宗的对茶艺的体验。禅宗公案记录的称之为手段的形态各异的动作与姿势,不仅有静态的造型,而且有动态的表演。伴随着佛教背景音乐,茶艺表演者变换着茶艺表演的动作与手势,传达着禅意的体验。中国茶的品种多种多样,不同的茶发源于不同的地域,蕴涵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信息,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由于不同地域与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民族乐器,创作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时,应该像创作其他特殊音乐那样,为每种茶艺表演创作适宜的音乐。当音乐在耳畔响起时,欣赏着美妙的茶艺表演,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就能推断出茶的品种,使茶艺表演与背景音乐彼此和谐融合。

(二)依据表演形式和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虽然茶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茶艺表演,假如不结合品茶环境而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哪怕表演多么出色,也会给人一种不搭调的感觉,品茶人不能静下心神品茶,就无法品出茶汤之美,也无法感受到茶艺之美。反之,假如茶艺表演能够依据表演的形式与品茶的环境选择与创作适宜的背景音乐,品茶人能够平心静气品茶,与茶艺表演和品茶环境融为一体,更易引发对茶艺之美的感受与茶道精神的思索。因此,茶艺表演时,依据表演形式与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茶艺表演充分考虑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适宜的背景音乐才可以尽可能发挥表演者的表演。品茶人能够融入茶艺表演中,茶艺表演者才能收获表演的成功。比如,在自然山水之间的室外进行茶艺表演,周围是巍巍高山,泉水喷涌而出,背景音乐就可以选择与创作贴近自然之音的曲目,甚至有时可以不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在这样的茶艺表演中,达至人境合一,实现自然的和谐,就能将茶艺表演展现得尽善尽美。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应该综合考虑表演形式、品茶环境与茶艺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茶艺表演既是茶艺的表演,也是茶艺、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展示,是一种和谐融合的美感展现。

(三)依据民族风俗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在茶艺方面也不例外。每个民族选择与创作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都与本民族的文化风俗紧密相关。在茶艺博览会上,不同民族的茶艺表演者身着不同的民族服饰,展示给人们不同民族特色的茶艺,具有民族风情的背景音乐更增加了茶艺表演的民族风味,使茶味中也隐约弥漫着浓浓民族味道。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既讲究展现泡茶的技艺,又注重布景、配乐与姿态的搭配。例如,大理白族的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表演者在展现泡茶技艺的同时,伴随民乐的伴奏穿插表演舞蹈,将单一的茶艺表演演绎为小型的舞台剧,使用地道的土陶茶具将泡好的热茶盛给品茶者,使茶的味道平添了不少秋色。少数民族茶艺表演由于具备深厚的民族特色,历来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当茶艺表演时响起某个民族的背景音乐,就会使品茶人联想起该民族的特色,茶中也会增加一丝民族风味。所以,茶艺表演时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应该与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民族风格发生变化,茶艺表演选择与创作的背景音乐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才能使茶艺表演别具一番风味。

总而言之,茶艺表演是展现茶文化的高雅艺术形式。茶艺表演时,结合茶叶自身的特点、品茶的环境、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不仅能使品茶人心清神爽,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美感,而且能够提升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汪根发.感悟“中华茶文化”[J].茶博览,2011,(05).

[2]余婷婷.茶艺的配乐之美[J].广东茶业,2009,(05).

[3]卓敏,吴晓蓉.茶艺表演作品编创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以2010年广东省冠军茶艺《玉茶言德》为例[J].农业考古,2012,(05).

[4]王静雪.茶艺文化中的民乐艺术——以保定市飘雪茶艺馆的筝艺表演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08年.

作者:叶娜 王魁

第3篇: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茶艺表演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感十足的茶艺表演活动带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刻感受茶文化的内涵,洗涤心灵。为了将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茶艺表演活动还需要同中国传统音乐密切结合起来,在传统音乐的带动下,将相应的情感融入表演活动中,使人们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茶艺表演;茶文化

茶艺表演活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茶艺表演活动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茶文化发展并吸收新元素,以此丰富内涵。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应用,为品茶者带来更幽静的环境,实现茶文化的和谐发展与高效传播。深层次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实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家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充分开发起来,中国特色浓郁,很多特色乐器在其中都有着广泛应用,例如二胡、古筝、古琴等,这些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有以下几大特征:首先,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用源远流长来形容;其次,中国传统音乐富有中国特色,与其他国家表现的音乐不相同;最后,当前中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朝着多样化的态势演进。中国传统音乐对比现代音乐,应用的乐器相对简单,声音纯粹,旋律动人,让人心平气和,消除内心杂念,同时也无需过多修饰,空灵性是其显著特征。中国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意境,让人充分体悟到美好的画面,促进轻松愉悦氛围的打造,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所谓茶艺表演,是将关于泡茶的相关步骤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使人们在观察表演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茶文化,在独特的氛围中促进情操的陶冶。茶艺表演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是其发展的黄金期,至此茶艺表演活动也有了高效传承的机会。茶艺表演属于宽泛的概念,基本组成相当丰富,可以细分为民俗茶艺表演、传统茶艺表演以及其他茶艺表演。不同民族的茶艺表演有其自身特色,也代表着地方的风土人情。传统茶艺表演是历史发展历程中不断更新提升的饮茶方法,例如唐朝的宫廷茶礼;其他茶艺表演主要是通过茶来体现既定的文化内涵,例如火塘茶情、禅茶艺术等。茶艺表演活动,需要表演者有超高的技艺,同时也需要考虑服装穿搭、道具、伴乐、礼仪、出场次序等。茶艺表演并不是随心进行的,必须遵循既定规范原则。三大主要素——茶具、茶叶、水,在选择的时候要追求精,而表演氛围要将茶艺强调清心养性的特征体现到位。所以茶艺表演氛围可以用清、净二字来形容,不仅要与艺术美相契合,同时还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充分把握。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茶艺表演其实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都强调意境、内涵,正是由于这些共性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成为茶艺表演活动的组成,也正是由于传统音乐的融入,茶艺表演活动才更具美感和艺术感。经济与文化的迅猛发展,虽然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但是人们每天为了生计忙忙碌碌,生活节奏太快心理负担很重,为了调节情绪,茶室成为人们的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茶艺表演,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灵起到净化作用。茶艺表演活动不单纯有动作表演,还需要传统音乐的配合,这样人们在观察表演的时候,更容易被带入既定的氛围内。

第一,促进茶艺氛围的有效烘托。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融入,促进茶艺氛围的有效烘托。单纯的茶艺表演就是表演沏茶、饮茶的过程,这势必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而传统音乐的融入则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传统音乐和表演活动的引导下,观众集中注意力欣赏茶艺表演,不再觉得枯燥,因为这就是一场视听盛宴,观众对茶艺表演活动产生浓厚兴致。

第二,明确茶艺主题。进行茶艺表演活动的时候,一般都会配有对应的表演主题。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丰富,类别较多,例如说唱音乐、戏曲、歌舞音乐、歌曲、器乐等,不同类别的音乐特色以及传达的主题不尽相同。现代观众对传统音乐认可度不断提升,也渐渐地形成了固定的主体意识,所以进行茶艺表演的时候,筛选和茶艺表演相契合的传统音乐,可以充分发挥传统音乐的优势,让观众对茶艺表演的主题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例如:“新娘茶”茶艺表演的时候,筛选古人在不表演环节经常使用的音乐作为配奏,从而使得观众通过传统音乐就可以明确茶艺表演的主题。

第三,促进茶文化的表达。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融入,将茶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茶艺表演的主体肯定是茶,但是不少茶艺表演中也添加了其他文化元素。茶艺表演往往选择既定时期传统音乐作为配乐,从而达到与茶艺表演相辅相成的目的。人们在中国传统音乐以及茶艺表演活动的有机配合下,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在仿古类茶艺表演活动中,传统音乐在表达传统茶艺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例如:唐代宫廷茶礼的茶艺表演中,为观众播放《霓裳羽衣曲》从而让观众对唐代人饮茶礼仪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借助传统音乐来感悟唐朝的音乐审美,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被唐朝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结合环境氛围和表演形式明确传统音乐。茶艺表演活动的形式较多,内容丰富,传统音乐也多种多样,所以二者融合的时候要讲求策略,切忌随心搭配。正式展开茶艺表演前,需要全面了解環境氛围,明确具体的表演形式,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演形式,立足于这两大层面,筛选恰当的传统音乐,真正对品茶者起到静心凝神的功效,从而使其融入茶艺表演中感受茶文化的艺术美。茶艺表演的氛围环境可以细分为室内和室外环境。如果茶艺表演安排在室外,那么要将自然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如果表演活动安排在室内,例如安排在古典气息浓郁的房间内,那么则适宜选择古典型的传统音乐。茶艺表演形式也有明确分类,可以在音乐基础上直接进行茶艺表演,还可以将其他的艺术活动,例如绘画、书法等融入茶艺表演中。很显然茶艺表演形式直接影响传统音乐的选择。当然,二者的有机契合,保证传统音乐与茶艺思想相通是关键。另外,为了提升茶艺表演活动的艺术感,还需要慎重考虑其他表演活动的穿插。

第二,结合茶的类别筛选合适的传统音乐。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水文条件、土壤因素、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茶叶的种类也是多样的,例如绿茶、红茶、白茶、花茶等,品种不同的茶叶其冲泡工艺以及相关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茶叶在进行茶艺表演的时候也千差万别。因此,茶艺表演需要考虑茶叶的具体类别来选择恰当的传统音乐,这样才能发挥传统音乐对茶艺表演活动的促进优势。例如:乌龙茶,其冲泡工艺相对复杂,看头较多,所以很多人喜欢看以乌龙茶为主的茶艺表演。为了提升表演效果,可以筛选一些人们熟悉的歌曲。当然乌龙茶本身也有很多历史典故,因此还可以选择一些和历史典故相契合的音乐,从而达到有效烘托茶艺表演的目的,使茶文化得到充分彰显。

第三,结合民族风俗选择恰当的传统音乐。作为多民族国家,茶文化存在于各个民族中。少数民族有自身的饮食特色,许多民族对茶叶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为此茶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因此,少数民族茶艺表演活动中,考虑到少数民族本身的特色,无论是服装穿搭、器乐还是文化都有自身特色,所以在筛选传统音乐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同少数民族特色相契合的音乐,运用特色器乐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大理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结合白族民族特色,筛选热情豪迈的歌曲,使茶艺表演活动进行得更顺畅。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音乐的选择可是大有讲究,只有选择的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活动有机契合,才能够凸显其作用,促进茶艺表演活动顺利开展,促进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田晖.刍议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J].福建茶叶,2016(5):133-134.

[2]张小浩,崔竞源.我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J].福建茶叶,2016(7):111-112.

[3]高重阳.传统音乐文化在茶艺演唱表演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10):91-92.

[4]李继超.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12):458.

[5]诸葛文斐.傳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1):360-361.

[6]郝晓睿.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审美特征与选择[J].福建茶叶,2016(4):125-126.

作者单位: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郑蕾

第4篇: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来到 ---品茶赏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由我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欢迎各位的到来。

第一道:首先,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的泡茶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烹”,即用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在这里我们用电热水壶代替,它在茶艺当中称之为“随手泡”。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在这里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大家请看,这是闻香杯,是用来嗅闻茶叶的香气,品茗杯,是用来品茶汤的,公道杯,是用来均匀茶汤香气与浓度的,宜兴紫砂壶,雅称孟臣壶。茶艺组。

业嘉酬宾,让客人鉴赏一下茶叶的外形,这是您们点的“铁观音”。铁观音茶条索卷,由重实呈蜻蜓头状,叶鲜浓,因此也称之为“青茶”。

第三道:大彬沐淋。泡饮乌龙茶对壶的温度要求特别的讲究,这样做是保持壶内外的温度平衡一致。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温壶洗杯。

现在,可以放茶叶了,“乌龙入宫”,乌龙茶是放茶量最多的一种,每次投入量是壶容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冼仙颜,以上整个过程叫做“温壶冼杯,接风洗尘”。

第六道:玉液彩壶,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鲤鱼越过龙门,去寻找美好的未来,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愿在座的各位夫妻和合,家庭幸福。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乌龙茶的茶汤是金黄明亮色,喜闻高香是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闻一温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高香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用食指、拇指分别握住杯环,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的指法来品茶,第一次品茶,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为客人斟倒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去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鉴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闻香讲究“三吃”,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象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心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是品第三道茶,通过品饮了头两道茶,茶的生涩感已消失,从第三道开始回甘,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游龙戏水”行话称为“看叶底”,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并把杯底朝天放回茶船。大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篇二:茶艺表演解说词

迷情普洱

茶席设计理念:

普洱茶,来自崇山峻岭,经历了马背的蹉跎,岁月的磨砺后她变得圆融、平和,经历了沧桑依旧那么美丽、那么自然 。几千年以来勤劳勇敢的普洱人们为茶而歌,为茶而舞,敬茶如神,使得普洱茶拥有“香飘千里外,味醇一杯中”的美誉。

茶席设计:

茶席以一幅品茗下棋的画面为背景,下棋之人的悠闲与典雅的生活品味尽显其中,突出茶席设计的主题。一套精致古朴的紫砂壶茶具象征着普洱茶的历史沧桑,品茗杯排成一弯月牙形置于正前方以示对来自五湖四海青睐普洱的朋友们的欢迎,茶荷置于右上方以示对茶的尊敬,随手泡置于右下方,便于取用。胸前的茶巾,用于清洁。

动态演示语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x号考生xxx,请欣赏茶席设计《迷情普洱》。普洱茶,从嗜茶、名土的墨香中走出来,从皇室宫闱的尊宠中走出来。昔日王谢堂前燕,如今终于飞到咱们百姓家,她那超然脱俗的茶香,会把我们诱入禅境,让我们品悟到淡然无极之美

一 温杯雪盏:茶性本洁,用煮沸的泉水来温润清洗泡茶所用的茶具,赋予茶具一定的温度,恰如人的心灵需要不断的反省,清除心中的尘埃,让心灵洁净与温暖起来,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二 鉴赏干茶:好的普洱茶色泽褐红,条索紧结,有淡淡的槟榔香、樟香、桂圆香等,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三 普洱入宫:将约3科普洱熟茶置于紫砂壶中,片片普洱茶缓缓进入壶中,犹如回

到久违的故乡,甘愿融入其中,乐在其中,期待奉献那一缕茗香,一品高贵。

四 游龙戏水:茶来于自然,盛开于壶中,用温的清泉润泽将其从美妙的梦境里唤起,

振奋其精神。洗去铅华,返璞归真,开启一段美妙的奉献之旅,一段最有价值的时光。

五 瓯里酝香: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茶、好水、好器皿,是茶艺冲泡中必要

的条件,此外,还需要泡茶人用心去冲泡,心与手相通,技与艺相融。选用甘甜清的普洱泉

水,加热至沸,缓缓冲入激荡出普洱茶的真香与妙义。

六 凤凰行礼:把紫砂壶中剩余的茶汤全部沥入公道杯中,以凤凰三点头姿势向客人 行礼致意。

七 普降甘霖: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每杯倒七分满为度。

八 敬奉佳茗:来到普洱茶乡,怎能不品饮一杯普洱茶。普洱茶代表了茶乡人民的款

款深情。开汤现红宝,入口成妙诗。

九 时光倒流(闻香)

普洱茶的香气随着冲泡的次数在不断变化,细闻茶香的变化,茶香会把你带到逝去的岁月,

让你感悟到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幻

十 瞬间烟云(观色)

普洱茶茶汤艳丽亮红,表面一层淡淡的薄雾乳白朦胧,令人浮想联翩。

十一 品茗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啜饮一口普洱茶,体会普洱茶的滋味,回

味普洱茶的历史。缕缕茶香让我沉醉。

普洱茶是一个历史弥新的传奇茶品,带着原野的芬芳,带着濮人的情怀,带着马背上的记忆,

沿着文明的轨迹,穿越历史的尘烟,走近你我的心间。

十二 谢礼

难忘,难忘普洱茶的醇厚回甘,恋,恋普洱茶的陈香悠远,喜观,喜观普洱茶的养生保

健。直是“妙茗长自银生城,日月山川育香魂,世间第一风流事,唯有陈香荡魂魄。”

各位评委老师,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愿这缕缕茶香给你们留下一个甜蜜的回忆,同

时也祝大家养生有道,福寿同存,心想事成。 表述人:xxx 解说员:xxx 2012年6月23日篇三:功夫茶艺表演解说词

功夫茶艺表演解说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叶清风几欲仙。茶,自古在我们中国人眼中,乃是天地间之灵物,它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依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绿茶,类属不发酵茶。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因此称为“绿茶”。常见的绿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红茶,类属全发酵茶,它的颜色深红,泡出来的茶汤呈朱红色,所以叫“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宜红均属红茶。

:青茶,俗称乌龙茶,类属半发酵茶,冻顶乌龙、闽北水仙、铁观音、武夷岩等都是青茶。其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

:黑茶类属后发酵茶。其滋味醇厚回甘。普洱茶、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等都是常见的黑茶。

今天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乌龙茶的茶艺, 所选用的茶叶是安溪铁观音。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有沙绿带白霜的特征,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请大家静下心来,品茗赏艺,和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因冲泡乌龙茶需100℃高温,所以在泡茶前先用开水烫壶,提高壶温,将壶水倒入公道杯内,再依次倒入品茗杯内。(动作:提壶倒水、将壶内的水注入公道杯、将公道杯内的水分入杯中、洗杯)

乌龙入宫——用茶则从茶盒中撮取干茶,用茶匙轻轻拨入茶壶内约1/2。(动作:放茶叶) 乌龙初展——指的是初泡也叫温润泡,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公道杯内,又叫洗茶。(动作:茶壶内注水、晃壶、注入公道杯)

高山流水——用悬壶高冲法激荡茶叶,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汤浓淡均匀,味道纯正。(动作:提壶注水入茶壶)

抽眉推泡——用壶盖将壶口泡沫推掉,雅称——春风拂面。(动作:盖壶盖)

重洗仙颜——用刚才的茶汤再次淋壶,既可以将茶渣茶沫冲掉又可以提高壶温。(动作:用公道杯里的洗茶水淋茶壶)

乌龙入海——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最后几滴是精华部分,也要滴入公道杯内。(动作:将茶注入公道杯)

关公巡城——将公道杯内的茶汤依次斟入品茗杯中。茶只倒七分左右,俗语有云“七分茶,三分情”。当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改为点斟的手法,这里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以示向嘉宾行礼致敬。 (动作:分茶入杯)

敬奉香茗——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客来奉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为大家献上东方奉茶礼,——

唐淑娟:养道自安恬。(动作:敬茶)

陈红梅:宏伟茶艺表演队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多福多寿、工作顺利、常饮常乐。

第5篇: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的沏泡

1、大家好!今天由我为您做茶。

首先介绍茶具。茶艺六用:茶则,用来盛茶叶;茶匙,协助茶则将茶叶拨至

壶中;茶针,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茶漏,放置壶口防止茶叶外溢;

茶夹,用来夹闻香杯和品茗杯;茶仓,用来盛装茶叶;茶垫、茶船、闻香杯、

品茗杯、茶海又名公道杯、紫砂壶、滤网、随手泡(左手)。

动作备注:

2、摆放茶垫:茶垫用来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动作备注:

3、翻杯:高的是闻香杯用来闻茶汤的香气,矮的是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的味道。 动作备注:

4、孟臣温暖:温壶。先温壶,以便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不致冷热悬殊。

动作备注:

5、温盅。

6、温 滤 网。

7、精品鉴赏:用茶则盛茶叶,请赏茶。今天为您沏泡的是安溪铁观音。

动作备注:

8、佳茗入宫:茶置壶中。苏轼曾有诗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

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茶叶用量,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的

1/2或1/3。

动作备注:

9、润泽香茗:温润泡,小壶泡所用的茶叶,多半是球形的半发酵茶,故先温润泡,将紧结

的茶球泡松,可使未来每泡茶汤汤色维持同样的浓淡。

动作备注:

10、荷塘飘香:将温润泡的茶汤倒入茶海中。茶海虽小,有茶汤注入则茶香拂面,能去昏昧,

清精神,破烦恼。

动作备注:

11、旋律高雅:第一泡茶冲水。

动作备注:

12、沐淋瓯杯:温杯。温杯的目的在于提升杯子的温度,使杯底留有茶的余香,温润泡的茶

汤一般不作为饮用。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是以铁观音茶树种制成的乌龙茶极品,其

条索紧结壮实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香气馥郁悠长,茶汤金黄明亮,

入口回甘带蜜味,叶底具有绸面光泽,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

之美誉,被评为世界名茶和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优秀的保健功效。

动作备注:

13、茶熟香温:斟茶。浓淡适度的茶汤斟入茶海中,散发着暖暖的茶香。茶先斟入茶海中

再分别倒在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汤浓淡相同,故茶海又名公

道杯。

动作备注:

14、茶海慈航:分茶入杯。中国人说:“斟茶七分满,斟酒八分满。”主人斟茶时无富贵贫贱

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满,倒的是同一把壶中泡出的同浓淡的茶汤,如观

音普渡,众生平等。(奉茶)

动作备注:

15、热汤过桥:请左手拿起闻香杯旋转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

动作备注:

16、幽谷芬芳:闻香。高的闻香杯底,如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散发出

不同的芬芳,有高温香、中温香、冷香,值得细细体会。

动作备注:

17、杯里观色:右手端起品茗杯观赏汤色,好茶的茶汤清澈明亮,颜色从翠绿蜜绿到金黄,

令人观之赏心悦目。

动作备注:

18、听味品趣:品茶。

动作备注:

19、品味再三: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细品,饮尽杯中茶。品字三个口,一小口一小口慢慢

喝,用心体会茶的美。

动作备注:

20、和敬清寂:静坐回味,品趣无穷,喝完清新去烦茶,进入宁静、愉悦、无忧的禅境。

做茶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领导,晚上好,今天我们为您献上乌龙茶艺表演。 首先,介绍茶具

茶泽,用来成茶叶

茶匙,协助茶泽将茶叶拨志壶中

茶夹,用来夹闻香杯和品茗杯

茶漏,放臵壶口,防止茶叶外溢

茶针,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

茶船、茶巾、茶海又名(公道杯)、盖臵、

紫砂壶、滤网、随手泡

闻香杯:因其杯深,颈口小,香气不易散发,用来闻香 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的味道

孟臣温暖,温壶,先温壶是因为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不至冷热悬殊,要水温和气温双高,才能让茶叶的色、香、味完全发挥,所以在泡茶之前,要先将茶具泡及一变。

精品鉴赏:用茶泽成茶叶

请赏茶,今天我们为您沏泡得是安溪铁观音。

佳茗入宫:茶臵壶中,苏轼曾有诗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轻臵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茶叶的用量: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的1/2或1/3.

润泽香茗:泡茶讲究高冲低斟,悬壶高冲,让茶叶随水浪上下而翻滚,起到温润泡的作用。

荷塘飘香:将温润泡的茶汤注入茶海中,茶海虽然小,有茶汤的注入,则茶香拂面。

再注甘露:重新注入甘泉,浇淋壶的外部,内外加温才能泡出观音的兰香神韵。

沐琳瓯杯:用温润泡的茶汤,润泽瓯杯,使杯底留有茶的余香。 安溪铁观音产自福建省安溪县,别名红心观音。一年分四季采制,春茶品质最好,秋茶香气更浓,故春水秋香,铁观音茶,形美如观音,色泽沙浴光润,香高馥郁持久,味醇厚爽口,齿颊留香,回味甘甜。

茶熟香温:将温润泡的茶汤注入茶海中,散发着暖暖的茶香。 行云流水:将茶汤依次斟入闻香杯内,好似行云流水一般,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

点水留香:所生的茶汁是茶的精华,用点斟的手法点入闻香杯内,好比凤凰点头,向大家致意。

接下来,我们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这道程序称作龙凤呈祥。 鲤鱼翻身:传说中鲤鱼翻身越过龙门,便可化龙升天。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借助这道程序,我们祝愿各位领导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奉茶:

第7篇: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 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 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 璃杯中。第五道: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 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

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1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 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 “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 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2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3

第8篇: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碧螺春茶艺表演解说词

一、沐浴瓯杯

用茶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法浸润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最大限度的挥发香气。

二、碧螺亮相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碧螺春产自江苏苏州,有四绝之美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它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满披白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的碧螺姑娘。

三、飞澈甘霖

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拿杯,从左到右由杯底到杯口逐渐回旋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般光彩夺目,使您更好地欣赏到碧螺春的汤色和外形。

四、雨涨秋池

五、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即向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

六、飞雪飘扬

冲泡碧螺春采用上投法。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碧螺春,依次拔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披白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银光烁烁、雪花纷飞,煞是好看。

七、春染碧水

碧螺春落入水中后,杯中的温水浸出了茶中的营养物质,汤色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都盛满了春天的气息。如果您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茶杯的上层呈浅绿色,下层呈深绿色,形成一道绿色的光韵,美丽极了。

观茶品茶

八、喜闻幽香

碧螺春清香幽雅,独具天然花香果味

九、鉴赏茶汤

汤色碧绿清澈

十、共品香茗

第一口品饮碧螺春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第二口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淳;品第三口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第9篇: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胜于宋,传承五 千年, 是华夏儿女不可遗忘的文化瑰宝。 红茶, 顾名思义, 叶红汤红, 在六大茶类中,发酵最重,浓度最高,包容性最强。她原产自中国, 却为世界之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在品饮红茶,她更是西方人日 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红茶,不喜计较,肚大能容,酸如柠 檬,辛如桂圆,甜如蜜糖,润如牛奶,调配红茶,皆为佳品。 红茶的饮用极为广泛,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 法之分;如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如按茶汤浸出 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 今天我们将以功夫清饮的方式冲泡一款产自广东莲花山脉的高 山红茶——贵妃醉。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花果香, 荔枝汤,茶不醉人人自醉,贵妃醉,便由此得名。 首

男 士可收回兰花指,以示稳重大方。 品茗之前,请您细闻汤香,果味浓重,却是茶之本香。 6. 品啜琼浆,红茶不讲究品尝的形式,您既可大口饮下亦可小口

微酌,但要将茶汤停留口中数秒,震动舌面,让茶汤接触到口腔中所 有味蕾,稍等片刻,慢慢感受茶汤的苦、甘、醇、厚。现在,您将感 觉到舌下生津, 喉处回甘, 正如刚刚吃下荔枝, 余味尚存, 满口留香。

一般红茶讲究浓、强、鲜,而贵妃醉则讲究浓、强、鲜、香,由于浓 强度高,收敛性强,清饮既为上品,调饮则更佳。于冲泡好的茶汤中 加入牛奶、蜂蜜、玫瑰、柠檬,如可口的饮料,老少皆宜。 古人云,品茶品人生,先苦后甜;我要说,品茶品健康,健康是福。 希望各位来宾,都能够得到这种福气,并将她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谢谢!

上一篇:环境保护主题班队会下一篇:自强社总结大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