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教研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小学数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即是开展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这也是提高教师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一篇:小学教研论文

小学校本教研管理问题的探析

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成长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比较短,其大致的思想主要是以校为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学校的主体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校本教研管理的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但是实践证明其生命力是不可阻挡的。

校本教研管理模式以校为本办学质量一、前言

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主要成长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比较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校本教研的作用已经慢慢得到社会界内人士的认可,其核心的思想主要是以校为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学校的主体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新课改下,“校本”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资源和校本管理等。我国小学引入校本教研制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当前对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二、小学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小学校本教研的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当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根据相关的调查,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认为我国当前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周密的管理制度

由于小学校本教研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理论,所以各学校在相关的机制的建设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也导致学校在机制的建设方面过粗,许多的制度都是处于试行的阶段,相关的管理领导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于制度的可行性把握不是很大,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另外,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计划定期地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探讨,随时检验和更正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相关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领导的检查,只是临时的做一些书面的制度建设,根本没有将其付诸实践,对其可行性更是懒得评估。

2.制度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

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教育部门制定的规章的相互冲突。根据相关的时间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建立起以读书笔记检查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教学新常规,取得的成效非常好,但是这却与教育部门的规定“教师上课不带教案,一经查实,立即调离”相冲突,所以,无奈之下,有的学校只能放弃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二是与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相矛盾。笔者在相关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由于私人的一些恩怨,常常缺乏沟通,也缺乏对于本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评断进行,所以常常出现新制度与教学常规相冲突的现象。例如,一些学校传统的规定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要给学生上一次校内的公开课,而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展开,有部分老师常常需要上校际的公开课,所以就不想再上校内的公开课,因为认为这两种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相关的领导却给予了否定,这样一来就严重的打击了部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校本教研机制实施的效率非常的低,有时候甚至出现负效应的现象。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教师的行为,使教师自觉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觉地把各项教育工作做好。

三、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探析

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明显的跟不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机制,校本教研管理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校本教研本身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制度实践的效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制定相关的制度中,要保证制定过程的民主性,进行层层审核;第二,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尽可能地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另外,根据笔者的相关的总结,笔者认为要确保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就是对于问题的发现要具有前瞻性,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要及时解决核心的问题;第三,必须要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不能被问题的表现所迷惑。

2.提供充足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支撑

校本教研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等。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的小学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校的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而学校自身也必须要注意加强本校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在相关的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开始主动争取与其它学校的合作,特别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目的就是要争取专業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3.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强化监控效果

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只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执行。作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各个学校自主的研究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而要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强化监控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要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管理监控机制。

四、结语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但是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将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校本教研管理的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甚至严格的说,在我国的小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管理,但是实践却已经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符合我国新背景下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占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校长,2011,(12):26-27.

[2]樊平.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提升高专教师素质[J].人力资源管理,2011,(5):84.

[3]潘亚宜.校本教研的管理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207-208.

作者:宋冬梅

第二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1. 建立严密的操作流程。区域合作型教研由于主题性明确、任务具体、参加人员分布广以及时间安排紧迫等特点,经过探索我们依据研究主题的提出,并在以往教学研究模式基础上明确了“四环一主体完整化”区域教研模式结构。一主体,即以教师教学生活与学生学习生活为主体、注重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教研组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研究与总结出解决办法来。四环,即“区域合作——广泛实践——整体反思——共享成果”四个教研环节。具体内容为:“区域合作”是指校际间的合作;“广泛实践”是指不同的教者面对不同的对象实施教学;“整体反思”是指对备课、上课、课堂效果的反思及非个体的反思;“共享成果”是指将小区域教研成果通过大区域展示出来,成果实现共享。其中主题的选取是前提,互动反思是核心,主题落实是关键。

2. 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合作教研如果缺乏机制上的保证,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最终教研将趋向走形式、走过场。所以确定了以下机制:合作机制——学区成员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要达到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合作,必须要让“平等、对话、合作”成为每一次教研活动的重要特征,让教师们在交流、碰撞中反思、重建,让每一位参与者的研讨目标得以实现。首先,校际之间组成联合共同体,让每一所学校都体会到活动是提升自己教研水平的重要工具;其次,学科组成研学共同体,带领本区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互助、共享、共进的姿态参加学科研讨活动;最后,在校里建立学科备课组,帮助执教、研讨的教师理解主题、备课,齐心协力,推出精品,共同在磨课过程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驱动机制——活动如果没有压力驱动,往往会有作为“听众”而存在的为数众多的一个群体,因此,必须解决如何促使教师倾心投入的问题,消除“看客”这个群体,保证每一位成员置身于任务驱动情境中,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由学区牵头制定制度。区域校本教研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度完善才能保证其得到有力实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区域合作备课制度;广泛实践讲课制度;整体反思总结制度;共享成果推广制度”。其次,要重视监督,由学区主管主任负总责,教研干事过程指导,各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开展,村小各校校长对每次活动过程的准备、实施、自我反思、行为跟进等步骤的落实;最后,要加强行动促进,有意识地要求各校认真学习合作研讨的操作流程、研讨方法,并积极地把它运用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当中。竞争机制——竞争,是所有任务中作用力最强的一种驱动方式,因为竞争,参与者都会全力以赴,倾心投人,通过发现“差异”,引导每个教师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所长与所短,让合作充满生机和动力,有助于教师在面对自我的所思、所得、所惑中,产生借鉴他人、渴望对话的需求,我们通过优秀学科组评比,实现竞争、经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

3. 选取鲜明的主题,让主题研讨贯穿活动始末。课改的要求、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交互中会产生很多的新问题,从校本教研的要求看,需要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研究,从中选择真正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生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活动的研讨主题。对以往教学研究活动的分析看,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大现象,忽视了教研活动中更应该重视的小问题。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与提出的小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错失了具有实际研究价值的研究题目。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淡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弱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较好与细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现象也还存在,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基于对以上情况的思考,我们每次活动都要确定校本教研主题。然后教师要依托常规教学,针对学情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实际需解决的问题来研究。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然后以教研组或小组为单位,针对学校校本教研主题和教学重点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做好成果总结。

4. 采用科学的研讨方法,在自主反思中解决问题。反思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区域教研活动仅仅靠学区内同一学科教师间的自主研讨,所以自我反思构成了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作者:李秀峰 杨红霞

第三篇:小学数学学科教研主题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小学数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即是开展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这也是提高教师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教研主题始终贯穿于主题教研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中确立教研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的含义

所谓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就是小学数学教研组(小学数学教师)把平常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帅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小学数学学科确立教研主题的原则

1.教研主题必须来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因此,教研主题的确立必须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众多矛盾中提炼出主要矛盾,保证教研主题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同时,教研主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也决定了教研主题的确立必须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如果随意编造、闭门造车,将会使确立的主题解决起来没有现实条件,主题研究成果也就没有现实指导和推广价值,对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毫无意义。

2.确立教研主题要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头脑风暴”的作用。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小学数学教师,身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毋庸置疑,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获得的问题必定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就保证了问题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师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提出问题应该发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头脑风暴”的作用,才能汇集成问题的海洋,才能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有价值的教研主题。

3.教研主题的确立要有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形成教研成果,回归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促进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实践,表明了教研主题的确立应有应用价值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学科确立教研主题的方法

1.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发展中,时时刻刻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提炼出阻碍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矛盾,显而易见,这个主要矛盾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小学数学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完成这个课题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

如“小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率的研究”等这些直接指向学生、教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教师和学生犹如两台高效率的机器,高速运转,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效率。

2.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一些前沿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事物的发展总有前进的突破点,随着突破点的突破,事物才能前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前沿问题,就是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突破点,它的研究对于突破数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数学教育创新有着实际而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中力量探寻和完成这种课题,使自己始终处于教育前沿的保证。“网络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就是科学技术与教肓的融合,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始终处于整个社会的前沿阵地,应用于教育系统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科研的一个新领域,也是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个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将不断促进教育向现代化发展。所以这个教研主题就具有前沿性。前沿性教研主题要考虑数学教育教学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数学教育教学未来前景之间的结合点,突破了这个结点,数学教育就会走向未来,这个结点体现出的矛盾就是教研主题的前沿性。

3.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问题,是你我共有的问题,它的解决对于推动数学教育整体发展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研组要把握住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就得高度重视这类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在目前就具有普遍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是什么?是在放学后给孩子们补课,下课了,也要占用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吗?用消磨时间的战术,大量做题的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吗?很明显是不恰当了。还是抓住课堂的45分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数学课堂教学要效率呢?如何向数学课堂要效率呢?这个课题的解决会指导数学教学领域的整体发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4.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典型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会出现比较典型的问题,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个典型性,就是指代表性和突出性,发现了这类问题要及时捕获,经过分析、研究,形成教研主题。如学生在学习除法竖式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计算结果错误,就对学生做一些调查研究,研究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和对策,形成代表性,然后把研究成果推广开来,使学生的数学计算尽量减少错误。

5.确立教研主题还要考虑其特殊性。

每个区域内教学环境的特色,教学资源的特点,学生素质基础等等各不相同,教研主题的确立就有了其特殊性。比如:“隆尧县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研究。”研究本区域的小学生目前学习状况,因其有特殊性(区域性)获取的结论用以指导本区域的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主题教研的特殊性,使得主题教研与本区域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更紧密,研究的课题对实践更有指导价值,使得主题教研具有地方特色,它与教研主题的普遍性结合在一起,会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飞速发展。

作者:雷利华

第四篇:小学阶段校本教研管理策略浅议

文献标识码:A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广大教师在新教学理念倡导的学习方法中研究和探讨,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益。由因地制宜的教学规律注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使用,所以这种以“校本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研活动形式,日益体现出了它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它的价值和意义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教研效果不见得明显。笔者认为激活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制度管人”能达到科学的管理效应,是成功的重要保障。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若没有创设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研制度和评价管理办法,所有活动也将是一场华而不实的表演展示,收不到实效。为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笔者认为要做到:1.健全教研管理制度。每个学校都应该有《教研工作制度》和《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出短、中、长各类时间段的《教研规划》,定时、定点、定内容,使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反馈教学。教师方面:要求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在研究平台中逐步达成个人发展目标。学校方面:对各个分校点的教研活动要定出教研活动的次数,对时间、目的作出计划。并加强痕迹管理,不断发掘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地加以研究。2.对学校教研工作的评估要求做到细化管理。校点分散是小学布局的一个特点,不可能整齐划一,每所完小都有自己的实际问题。教研活动只有宏观上“量”的目标和痕迹资料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深入“质”上的评估并量化。具体要求: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否有针对性,解决了什么问题,达成了什么目标等要有所体现。通过研究,教师的论文水平具有了什么样的高度(以获奖级别、等级为依据),是否能成为有效教学的经验指导。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估教研成绩。每学期的教学常规考核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该完小教研水平的一个缩影,一个窗口,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作为教研成绩量化的一个内容。3.扎实推进“以研兴教,以研促改”,做到奖优罚劣。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优化教研工作手段,迸发教学研究实效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导致教研工作实效性差。为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开展工作:1.集体备课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弘扬集体智慧,倡导整体协作的作风,把同年级组老师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既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又让教师在活动中把握了学科特点、教材编排特点、单元知识点、以及课时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切磋和探讨。获得更大教学效益的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关注教师说课能力的训练。说课和备课都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但说课是备课的提高,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集体备课研究活动。教师掌握说课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锻炼自己说课能力,达成教研日标。3.在“竞赛推优”中展示课堂教学。这是学校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是推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Lj学习,通过示范传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共同进步。4.在深化评课中钻研教法。评课是上课的延续,日的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不仅仅要评出优劣,评出优点和缺点,更要深入地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在某些细小的环节上展开讨论。以教学的新理念“全面参与、主动发展、培养能力”为价值耿向,在互相点评、共同探讨的平台上定位课堂教学。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益。教育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教育资源可以从网上下载共享,省事又经济,还拓宽了教育视野,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教研活动的形式侧重这方面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感触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益有着推波助浪的作用,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这一个研究之中。

三、反思活动,提高针对性,确保教研实效

校本教研要具生命力,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增强教师参Lj校本教研的主动性。①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是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参Lj校本教研,提供思想保证。②加强教师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让其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尝到校本教研的甜头,提高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③因人而异,分层要求。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参与校本教研的感受、收获也不一样。因此,既要有统一目标,又要分层对待。比如在集体备课中,主备教师的安排要深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依据各自能力、特长为基准点,比较难设计的作文、应用题等教学,分给能力强、经验十富的教师主备,交流中共同探讨方法的选择是否最佳,达到高效率、共同进步。在学习研究的平台上成长。2.十富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是实效性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形式:①请专家到学校作报告、讲座,组织教师听后写出听后感。②针对优秀课例、课案进行深入分析。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写出心得体会,回校上汇报课。④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文章,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然后写出心得体会。⑤对集体备课的二次再设计进行研究,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备课能力。⑥组织教师写课后反思,记下成功之举,失败之谈,为以后教学设计找准捷径、出路。3.强化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营造教研氛围。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本校教学实际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提供研究的平台。

作者:赵红兰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改教研策略

【摘 要】在教改教研的不断深入下,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改教研成果,进一步促进这一工作的实施,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教改教研工作予以支持,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就小学数学教改教研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改 教研

前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得以运用,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及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致力教改教研工作,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一工作的落实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改教研优秀成果

在教学理念方面,经过教改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中,更为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断在生活中发现、运用数学知识,实现对其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在教材方面,其编排也更具系统性。就苏教版小学教材来说,新教材在编排中,将一些较为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放在了小学教材中,进一步完善了知识结构,将一年级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内容集中后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将一年级原有的“时间单位”知识移到了二年级下册学习。同时,在内容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以培養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提倡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富多彩、趣味性强、生活化的数学世界,将原有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并在数学写作规则等方面加强规范,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改教研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为适应现阶段教改教研趋势,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师生间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一个与“钟表”有关的谜语,如“两兄弟,长得怪,弟弟高,哥哥矮。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小学生十分喜欢谜题,在教师提出谜语后,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猜谜,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在学生猜谜后,教师再询问学生,“同学们,其实时针和分针还有一个小兄弟,你们知道他是谁么?”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请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存在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学生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能够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对其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形势下,教师也应注重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生对游戏十分感兴趣,在学习过后,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巩固学生多所学知识记忆。例如在学习《时、分、秒》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秒针对应的时间。在听到教师报出时间后,对应时针、秒针和分针的同学能够立即站起,便为回答正确。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赞扬和奖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降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动态的平移、旋转过程,并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演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如窗花制作等,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并获得启示,发现生活中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从而清晰的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结论: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工作的实施,已经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众多的成就,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尽快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工作的实施,使教改教研工作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以苏教版为例.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2(2):17-17

[2]袁善领.对小学数学教改的反思.信息教研周刊,2013,10(10):57-57

[3]周洪.从“数学的问题”走向“数学地思维”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文理导航,2015,10(30):53-53

作者:陈冻冰

上一篇:小班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美术课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