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出路在于:加强分层教学研究,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积极性;端正教学心态,合理使用分层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关注学生学力差异 分层设计数学教学

摘要: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为较为明显的个性化差异。为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制订层次化预期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自选练习—分层设计自选作业”,力求让具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预期的收获,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力差异;分层设计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负提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學校教育的主阵地上,课堂是第一“堡垒”。课堂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体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差异。为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是影响其数学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其中,数学学习能力(这里简称“学力”)起直接作用,包括注意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创造力、操作力、运算力、想象力、表达力,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力差异,分层次设计教学,力求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分层次设计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将班级学生的学力由高到低,划分出几个层级,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作为设计与实施教学的依据,学力层级的划分要科学、合理,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层级。而层级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段时期以后,随着学生学力水平的不断变化,还需要不断进行重新调整。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制订层次化预期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自选练习—分层设计自选作业,力求让具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预期的收获。

一、制订层次化预期目标,使学习结果更加明确和具体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组织教学。

层次化的预期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标有明显不同:层次化预期目标的确定是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出发,预设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不同层级学生的具体学习结果;传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出发,预设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整体学习结果。所以,制订层次化的预期教学目标,可将不同学生将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可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与探究问题时更有针对性。

以“百分数的意义”两种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比为例。

【传统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会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2.引导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百分数的含义,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3.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层次化预期目标】

A层次的预期目标(针对处于A层级学生):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会用百分数表述、计算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现象。

2.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了解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能够在汇报与交流中,结合给定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3.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一些简单联系,感受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层次的预期目标(针对处于B层级学生):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会用百分数表述、计算生活中稍复杂一些的数学现象,尝试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

2.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了解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百分数的含义,培养运用类比进行推理的意识。

3.感受数学的科学严谨性,体验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层次的预期目标(针对处于C层级学生):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会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现象;能够解释具体情境中较为复杂的百分数的含义,能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尝试求出生活中的百分率,能够创造性地应用百分数。

2.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了解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能够主动地将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素材转化为几何直观,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百分数的含义,学会类比推理。

3.感受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体验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通过上述两种教学目标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层次化预期目标对不同学力的学生所期待的学习结果有明显不同的要求。这样,教师在设计各环节的探究活动与问题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分,尤其是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设计预期目标达成情况时,其检测训练题目也会有一个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向。

二、分层设计“问题串”,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

新知探究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先确定不同教学阶段探究活动的各级任务主题,再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整理出若干个要点并科学、有序地分布到各阶段的探究任务中;之后,再根据各阶段的任务要点,设置一到几个引领学生探究的核心问题,形成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问题串”。“问题串”中的问题要少而精,教师要反复审视“问题”在各阶段任务中的分配情况,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力求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B组提高题:

从一个正方形中裁下一个最大的圆(半径是2厘米),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C组必做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从中裁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时英钟的分针长10厘米,分针1小时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0分钟扫过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组提高题: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层自选练习的反馈、指导,可以采用学生互相交流与教师统一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简单的题型,教师直接呈现答案,学生互相交流,订正答案;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典型错误的题型,由能够完成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习题的设计,还要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突出时代气息,体现出数学的价值——用于生活。如“百分数的意义”习题设计可以如下。

1.解释表达

下面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1)专家预测2021年底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可达80%以上,可实现群体免疫。

(2)2020年,我国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2%,这个百分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叫做恩格尔系数。

2.选数填空

请填100%,106%和[98/100]。

(1)中国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十二次发射都取得了成功,用百分数表示成功率是( )。

(2)小明家2020年收入是2019年的( )。

(3)小红的身高是( )米。

3.解决问题

(1)某校随机选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抽检,其中有5名学生患有近视。在这50名学生中,患有近视的学生占百分之几?联系实际,分析所得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分别计算出抽奖转盘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中奖率,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上述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极富时代感。如题目中提到的“视力检查”“群体免疫”“恩格尔系数”“神舟飞船发射的成功率”“抽奖转盘的中奖率”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分层设计自选作业,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与补充,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升学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两类,其中非书面作业又可以划分文本阅读、影音视听、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动手操作5种。

分层次设计课后自选作业,能够为处于不同学力层级的学生提供思维延续发展的空间。课后分层自选作业的内容与结构,与课中自选练习类似。有所不同的是:课后自选作业每一组题的难度要比相对应的课中练习有适当提高,题量也比课中的自主练习有适当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后自选作业时,应合理预设作业量和时间,预设完成总时长。一般是三四年级不超过2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30分钟,兼顾其他学科作业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一二年级不安排书面作业,可以布置不超过20分钟的非书面作业。为了方便与课中的分层自选练习做对比,仍以“圆的面积”为例,设计课后自选作业如下。

A组必做题:

1.完成下表。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 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3.在家里找一个茶杯,给它制作一个圆形杯盖,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A组提高题:

求下面阴影图形的面积。

B组必做题:

1.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分米?半径是多少分米?

2.学校里有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25.12米,在它的里面留出一半的面积种花,种花的面积是多少?

3.想办法在地面上画出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米的大圆,标出半径的长度,并拍照发给老师。

B组提高题:

求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

C组必做题:

1.有一张等腰梯形的白纸,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若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时英钟圆盘半径是25厘米,下图是时英钟圆盘的一部分,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组提高题: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上面“圆的面积”课后自选作业,既有书面类作业,又有实践类非书面作业。题量适中,难度不同,放在一页纸上即可同时呈现,方便学生选择。

非书面类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可操作性和丰富性。其中,文本阅读、影音视听类的作业设计要短小,预设完成时间不超过2分钟;搜集调查、实践操作类作业,要注意安全、实用。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可以布置有关“格子乘法”的文本阅读类作业;“6和7的认识”一课,可以布置有关“阿拉伯数字由来”的影音视听类作业;“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可以布置“制作硬纸箱”的动手操作类作业等。针对这些非书面性作业,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用时较长的动手实践类作业,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时段来完成。比如,制作长方体硬纸箱,第一天准备材料,第二天测量数据,第三天裁剪,第四天组装,既减轻了学生每天的作业负担,又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做事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力水平是不同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基于他们的学力差异,分层設计数学教学,让他们因参与而成长、因融入而深刻、因成功而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仁贤,刘焕新,王亚杰,郝玉梅,郑美华.解密分层教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3]张目兰.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江西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周继成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困境和出路

摘 要:将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出路在于:加强分层教学研究,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积极性;端正教学心态,合理使用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困境;出路

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探索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中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认知能力、领悟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必然会拉大优生与差生的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减退,甚至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分层教学是实现高中数学新课标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一种前沿高效的教学理念,它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是将教学目标与要求协调统一起来,达到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易变因素的目的,最终形成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教学要求能够很好契合的局面。实施分层教学管理,能够制定与学生自身条件相符合的教学目标,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只关注少数优等生的做法,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分层教学也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整体提高学生的成绩。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对公式与定理能够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数学学困生对数学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受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困扰,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当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面临的困境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实施在国内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具體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如下。

1. 学生数学水平难以衡量

当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难以科学衡量,单纯依靠分数指标难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一般而言,教师要保证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顺利实施,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整体实力有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才能为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在短期内很难科学、客观地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在这种条件下,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就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分层教学正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在摸索期,教师对分层教学缺乏科学、全面的认知,最终导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理论支撑不足、实践经验匮乏,无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分层教学内涵难以把握

在运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高中教师对其内涵没有很好把握,因此很难将其渗透到教学中。众所周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方针,旨在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案。分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根据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教学,最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然而,目前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将关注重点主要放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学目标、内容缺乏整体了解。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的分层教学与高中数学大纲的总任务相去甚远。由于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方案没有很好的把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功利思想较为严重,最终结果就是虽然形式上分层教学方案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分层教学的优势并未发挥出来。

3.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然而在实践中,它只是一种教学方案,由于起步较晚,具体实施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正常情况下,分层教学法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数学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过分依赖,导致分层教学方法僵化,甚至在教学的灵活性方面还不如传统教学。这些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有想办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施分层教学的初衷大相径庭。

三、在高中数学中发展分层教学的出路

在高中数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师需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加大对差生的关注。根据这三项原则,再针对当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困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

1. 加强分层教学研究,对学生合理分层

要保证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学校需促进教师对分层教学的学习与研究。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分层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对分层教学的内涵有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与教学大纲相契合,提升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具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的能力和方法。要做好学生分层工作,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知,可采取数学测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可以编制一套难易适中的检测卷,然后依据检测成绩将学生分为A(基础组)、B(中等组)、C(绩优组)三个学习组。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自尊心的维护,教师告知学生分组结果的时候,对于A、B、C分别代表什么,不用差、中、优这样的词语,而是用基础组、提高组、竞赛组这类词语。这样,即便是A组的同学,也不会感觉到受挫、自卑。并且,数学分层教学并不是静态的,告诉学生教师会定期对分组进行动态调整,每次测验过后都会重新分组。如果A组或者B组同学觉得对所在组学习的内容已充分掌握,那么则可以申请参加B组或者C组的学习。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积极性

(1)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制定详细、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标。整体教学目标根据层次分类可以大致确定为:第一,A类基础组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掌握课本知识并且注重相关知识的时效性,教他们怎么听课、记笔记,怎么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解答作业题,怎么复习和总结,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终极目标是让A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会用基本的数学方法解决考试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第二,B类中等组学生应达到大纲中较高级别的要求,B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所有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等各种数学知识要素,为他们继续学习高一级知识奠定基础。第三,C类学生作为绩优组的学生,教师需严格按照高考要求开展教学,使他们拥有较高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学生对于相关的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将单一、分散的知识进行串联,最终形成有机的、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教师要结合高考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拔高题、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2)教学分层。教学通常涉及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内容,教师对这两方面内容也要具体分层,具体如下:第一,教学设计分层。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A、B、C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堂问题、例题与习题,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三套题目的层次区别体现在题目的难度设计和数量设计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独立完成适合其所在层次水平的题目,这是基本要求,当然在低层次学生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习题。第二,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让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安排课时的时候,可以将B层学生作为基准,同时兼顾A层、C层学生的情况,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不提及,下课后再单独针对C层学生讲解。整个课堂教学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并且层次的落差不要过大。对于A层学生,如果学习确实有难度,教师要及时单独辅导。比如,教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A层学生需要背熟公式,具备解答简单函数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需要在能够推导公式的基础上做到理解性记忆,能够解决综合型问题;C层学生则要能够熟练应用公式,并具备解决难度较大的三角函数问题的能力。教师真正做到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才能有效地对各个层次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3. 端正教学心态,合理使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方法的出现,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是一种变革和创新。高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分层教学的精髓与指导思想在于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适应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差异性教学,从而通过全面、科学、体系化的分层教学促进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分层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因材施教与因人施教之间的公平关系,一味采用因材施教只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合理使用分层教学,灵活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并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在层次出现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低层次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进入高层次学习,而高层次学生则会担心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会降低层次,进而更加努力。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中,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所有学生都能努力进取、相互学习,最终达到整体学习成绩更上一个台阶的目标。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要想保证高中数学分層教学的顺利实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不断提升自己分层教学的理论素养,基于提高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宗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通过合理安排分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全面提升整体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端正教学心态,将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马筱莉.小议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

[2]俞光军.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35).

[3]杨帆.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4]朱红燕.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5(24).

作者:薛明标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全新数学学习模式。为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优势,教师需遵循相关教学原则,如自主性、流动性、择优性,同时教师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进行剖析,了解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主动对教学模式开展,探索新的数学教学路径,如通过学生合理分层、备课科学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设计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措施开展,不断提高初中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文章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解析;运用探讨;作业分层;分层评价

一、 引言

分层教学模式的建构运行,充分突出学生学习差异性,可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时,教师为实现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可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建构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肯定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数学学习差异性,确保学生數学学习质量与效果。

二、 分层教学解析

(一)基本定义

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很好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应当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指导,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学习情况,设定对应教学方案,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预期目标。

(二)运用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很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空间,发掘学生数学学习潜能,充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同时分层教学策略执行过程中,可不断促进教师综合教学实力提升,为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改革铺垫基础。鉴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特点,教师合理开展分层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运用原则

1. 自主性

在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需遵循自主性原则,突出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为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空间与环境,保证学生基于兴趣驱动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效果。

2. 流动性

分层教学工作开展时需遵循流动性原则,因为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情况处于变化中,学生会在不同学习层次之间流动。为保证分层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则需要对分层教学方案进行灵活调整,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自由性,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3. 择优性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仅存在差异性,且教师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择优性原则,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整合,给学生提供有效分层学习指导,合理发挥出分层教学优势。

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剖析

(一)科学性缺乏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工作开展时,由于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认知不够深入,使得设定的分层教学方案缺乏一定科学性,给学生数学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如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使得分层教学方案存在一定实施风险,无法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

(二)指向性缺乏

分层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当突出教学方案的指向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导引,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但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并没有很好突出教学方案的指向性,使得分层教学的现实分层效果不佳,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三)多样性缺乏

通过对分层教学方案进行分析可知,为很好突出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给学生建构自由学习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但部分教师设定的分层教学方案缺乏多样性,没有依循学生数学学习诉求进行教学创新,影响到分层教学方案的开展效果。

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运用路径探讨

(一)学生合理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需率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情况,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层,保证后续数学分层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教师依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且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B层学生的各方面学习情况一般,可根据教师指导学习掌握相关数学内容。C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可自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对课外数学内容进行探索求知。教师对学生合理分层,可为后续分层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性方向,教师围绕着学生分层,设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确保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应用优势,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二)备课科学分层

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则需进行备课科学分层,备课工作开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实际效果。为实现分层备课工作目标,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分析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并依据学生合理分层,因材施教进行备课分层处理,保证分层教学环节衔接质量。教师进行备课分层设计时,需明确不同分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界定哪些是共有学习目标,以及哪些个人学习目标,确保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导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相关内容教学时,为保证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质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科学分层,界定对应教学内容的共同学习目标与分层教学目标,导引学生对因式分解内容进行分层学习,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师依据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要求,界定如下的共同学习目标与分层学习目标。

共同学习目标:学生可理解因式分解的数学概念,并对简单因式分解问题进行解答,灵活运用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确保学生学习掌握相关数学内容。

分层学习目标:A层学生进行数学内容学习时,保证学生了解数学问题之间的变量关系,可利用因式分解内容解答简单数学习题;B层学生学习时,需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定义,并合理运用好计算法则,解决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C层学习目标,即学生将相关数数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对多种数学概念进行梳理归纳,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使得学生解决复杂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分层时,主要在教学课堂进行完成,因此教师必须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对分层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分层教学工作开展可行性。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处理时,应当合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弹性、设定多层次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

教师根据学生分层与教学目标分层,设定不同的驱动问题,确保各层次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肯定学生数学学习表现与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教学内容分层处理时,教师可促进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相互沟通交流,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综合学习效率。

在实际分层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尝试进行“走班式”教学开展,通过多个平行班文化课教师的相互配合,将数学教学时间进行整合,开展大课时数学分层教学。在大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分层分组,充分突出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课堂综合学习效果。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分层,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方案,突出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如A层学生对基本概念进行学习,B层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C层学生尝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差异化的学习方案与目标,保证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四)作业设计分层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分层教学原则,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保证数学练习题的针对性与适宜性,学生可依据对应数学习题进行练习提高,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如教师依据学生ABC分层进行数学作业设计分层,A层学生对基础习题进行全部练习,对中等难度习题进行选择性学习;B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对基础习题进行选择学习,对中等难度习题进行全部练习,对复杂习题进行选择性学习;C层学生进行习题设计时,給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性,保证学生对基础题、中等难度习题、复杂习题进行合理练习。通过对数学作业设计分层的合理处理,对作业量与难度进行合理控制,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优势。

(五)教学评价分层

数学测试与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可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进行了解,并给予学生中肯客观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为此,教师开展测试和评价分层策略,即依据学生的数学分层,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与激励功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

如教师对A层学生进行评价时,则需找到学生的学习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如教师对B层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可开展激励性评价理念,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短板,为学生推荐具体的数学学习方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水平提升;如教师对C层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采取竞争性评价原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创造力,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实力。由此可见,教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时,为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思维智力发育,进而全面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分层教学的现实应用路径进行阐述,论述了分层教学可行性,说明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提出的论点与论据,可供其他教育同行参考。未来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时,需结合教育改革最新要求,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对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姬映斗.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20(10):83-84.

[2]包宇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6-47.

[3]侯华.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96-97.

[4]韩丽丽.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32+142.

[5]胡颖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26):34-35.

作者简介:

厉建航,韩明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北京路中学。

作者:厉建航 韩明俊

上一篇: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我国工会特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