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理论股票投资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找到满足不同期望收益的条件下,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来达到最优资产配置的目的。通过选取来自各行业的十支沪深股市A股股票及相关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最终得到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满足预期投资收益的最优投资组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资组合理论股票投资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投资组合理论股票投资论文 篇1:

投资组合理论与风险防范

摘要: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已经为我们提出了通过把资金分散到多种有价证券中来规避风险,但现实生活当中许多理论是不适合的,并且资产组合理论的假设以及度量风险的手段等存在局限性,所以应当找出更适合现实投资环境的风险防范手段。

关键词:资产组合理论;风险防范

一、 引言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强调的是把资金分配到多种有价证券中去,使每一种证券在投资者总金额中占有比例,从而分散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分散方式是具有静态和被动特征的。实际生活中企业应进行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防范,建立预警分析的指标体系。投资者应正确选择投资方式,在投资前,对所投资的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必要的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降低风险。

二、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又称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它主要研究的是在投资组合的可行域中确定投资者的有效边界;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之外,还包括了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即投资者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分配给多种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衍生产品等),每一种证券投资持有量都占投资者资金总额的一个比例。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目的就是使投资者尽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或尽可能承担较低的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前提都是假设投资人符合某些条件。例如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有:1.投资者期望获得最大收益,但他们不喜欢风险,是风险厌恶者。2.证券收益率是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而且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3.根据第二个假定,可以利用预期收益率和方差来衡量投资者的效用大小,利用方差来衡量证券的风险大小。4.投资者建立证券组合的依据是:在既定的收益水平下,使风险最小;或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收益最大。5.风险与收益相伴而生。分散化投资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收益也可能被降低。

三、资产组合理论的局限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一个主要的局限在于风险观的局限。很少有人会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风险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使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风险观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真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风险是证券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变动的标准差或方差。这个定义虽然使风险的定义变得具体化,也可以进行度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风险用预期收益率变动的标准差或方差来表示,也将预期的收益率有利于投资者的变动划入到了风险的范畴。这样操作使风险这个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数学上严格表述的需要,而并不是投资者对它真正面临的风险进行回避的需要。风险分散方式的局限性,通过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风险观指导运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了可通过多种非相关证券的组合,来对风险进行分散,实现回避风险的目的。事实上,这种风险分散方式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风险无法改变也不能消灭,只能通过分散的方式来降低风险。这一前提能成立,也仅仅是对极少数类型的风险而言。如今很多风险可以通过人们主观努力得到一定降低,所以这种风险分散的方式具有静态和被动的特征。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风险分散方式虽也能得到一个最优结果,但是这种最优结果却仅仅是因为投资数量结构调整而产生,并不是因为改进风险的收益和成本而决定。

另一个局限在于假设条件的局限性。理论当中的假设条件许多难以得到科学的实证,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无法完美实现的,所以可靠性得到怀疑。

四、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1. 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是规避利率风险,尽可能了解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对利率变化要尽可能快的作出反应。

二是防范与转嫁市场风险:掌握股价的变动趋势,多选购一些预期收益稳定增长的股票,搭配周期股,来相互抵减风险弥补损失。

三是选择买卖时机,当股价低于标准差下时买进,当股价高于标准差上时卖出。

四是注意投资期限,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在循环周期里所处的位置,确立合理的投资期限。

五是减少购买力风险:将优先股和长期债券转为普通股,投资多种实质资产,就是投资动产和不动产,因为这些资产的抗通货膨胀能力比较强。

2. 非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是企业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亏损风险,及企业解散乃至破产倒闭的风险。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要深入分析有关公司的财务报表,研究其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发展计划和前景,作出分析与准确的判断。另外还要考虑企业以往的盈利情况,计算出过去收益的标准差。当这些数据能够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收益时,就买进股票,当吸引力减弱时,应适量卖出。

二是财务风险是和企业融资方式紧密联系的风险,债务负担重或偿还能力弱的企业与债务负担轻和偿还能力强的企业财务相比风险更大。投资者可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能力的分析,判断其投资风险大小,明确自己的投资策略,把投资转向轻债务负担、强偿还能力、高股息红利企业的股票,来规避财务风险损失。

3. 证券组合的风险防范

计算整个投资组合的贝塔值,最佳的投资组合是能使组合的整体贝塔系数等于1,即和整个市场的贝塔值相一致。

4. 投资者自身风险分析。

投资者自身风险的一些表现:对股票投资收益率判断失误;对时机的判断存在误差,导致错过了最佳买卖时机;缺乏自我约束的投资行为和自我制衡的投资心理;羊群效应;缺乏智慧型股票买卖技巧和投资决策方法。

对策及建议:学习并掌握必备的股票交易知识,遵守股票买卖规则,培养良好的素质;经常关注股市行情,多尝试分析股价变动原因,通过向他人请教和观看有关的书籍学着进行股票分析和预测技术,培养良好的技术分析方面的素质;学习认清投资环境,正确选择投资方式、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

五、总结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上没有一个最好的体系可以完全规避风险,也没有可以完全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技术分析。投资者只有通过分析实验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成功者并不是做到了目标的准确预测,只不过是找对了正确的方向,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应进行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防范,建立预警分析的指标体系。投资者应正确选择投资方式,在投资前,对所投资的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必要的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降低风险。(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长汉.《西方证券投资理论》演变与述评[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1

[2]刘淑莲. 财务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07

[3]梁一红.浅析股票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市场研究,2009.04

作者:刘宇

投资组合理论股票投资论文 篇2:

证券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找到满足不同期望收益的条件下,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来达到最优资产配置的目的。通过选取来自各行业的十支沪深股市A股股票及相关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最终得到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满足预期投资收益的最优投资组合。

关键词: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投资组合;实证检验

一、引言

想要在证券市场获取得稳定的收益并非易事,来自全球的投资者都为此目标不断努力,因而对股票投资组合的深入研究,不仅起着提高投资者平均素质的影响作用,更体现了规避市场参与者盲目投资、完善金融市场的研究价值。1952年,Markowitz提出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用均值表示收益、方差衡量风险作为建模的基础,其核心思路是在限定风险相同的条件下,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或是在限定收益相同的条件下,投资者受到的风险最小[1]。本文将在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相关股票投资组合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其合理性。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是将不同资产进行相关配置的行为理论。Markowitz用均值表示收益、方差衡量风险作为建模的基础,以投资组合理论开创投资学先河,随后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组合理论进行了更进阶的研究。主要模型有:单因素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以及对多阶段情形等,这使得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更加完善[2]。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的背景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投资者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在期初,投资者将资金在各类证券上进行分配、购买,在限定时间结束后卖出,这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从所有可能的投资组合中选取一个最优的组合来进行投资[3]。投资者将会面对两个选择:一、在一定风险下,要求最高收益率;二、在一定的收益率下,要求最低风险。当然,最好的情况是能在风险与收益率两者之间获取最佳平衡点。基于以上解释的投资组合理论即为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

均值-方差理论的成立需基于如下的几个假设条件[4]:

①证券市场是有效的;

②投资者是理性的,对风险是厌恶的;

③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期望收益率以及较低的风险;

④针对证券的收益率,存在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设计

本文研究方法以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建模对股票的投资组合进行实证。通过限定股票投资组合中的预期收益、兼顾风险偏好,结合有效前沿等理论,得到了有最优解的投资组合均值-方差模型:

目标函数:

min σ2p =W’ΩW

RP=Σωiri

假设条件:

Σωi =1,ωi>0 (不允许卖空)

其中,σ2p为投资组合的方差,W=(ω1,ω2, ...ωN)为各支股票所占权重构成的矩阵,RP为投资组合收益,ri为第i支股票的收益率,ωi为股票i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Ω为各支股票的协方差矩阵。

通过上式可得,在给定预期收益率的限制条件下,求出各支股票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权重ωi的最优解,使投资组合的风险σ2p最小。其现实意义是,投资者在其期望的收益率下,通过上述方程,计算得出每支股票所占的投资比例,来使总体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小化。

四、数据与实证结果

本文选取了来自各行业的十支沪深股市A股股票所选股票为:上海机场(600009)、上海电力(600021)、贵州茅台(600519)、中国联通(600050)、中青旅(600138)、圆通速递(600233)、海澜之家、(600398)、光明乳业(600597)、中国银行(601988) 、强生控股(600662)。并运用下述公式计算日收益率:

Rt=(Pt- Pt-1)/ Pt-1

结合均值-方差模型,对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风险水平进行比较,求得各权重配置最优解,达到资产的最优配置。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方差以及各类资产的协方差见表1和表2:

设投资组合比例为W=(ω1,ω2, ...ω10),在约束条件Σωi=1,ωi>0下,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和EXCEL 规划求解功能可求出各支股票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权重ωi的最优解,使得投资组合的风险σ2p最小,如表3所示:

在不同的期望收益率RP的条件下,利用所求出的权重ωi的最优解及各支股票的收益率、方差,以模型标准差为横轴的衡量单位、收益为纵轴的衡量单位,作出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见图1:

上述结果表明,在由10支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中,该投资组合要达到在投资风险最小的条件下使得收益最大化(本文取日收益率为0.08%),应把21.2%的资金用于投资上海机场,29%的资金用于投资中国联通,49.8%的资金用于投资圆通速递。综上所述相关收益率统计量可得,中国银行有着较低得平均收益率,但其方差代表的风险也最小,因而可选取中国银行来确保低风险收益;贵州茅台有着最高的平均收益率,表示有着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五、结论

从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的有效前沿线上,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越大,投资组合方差也越大,这意味着越高的期望收益,投资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期望收益率逐漸升高时,收益率、方差较小的股票(中国银行)权重逐渐下降,收益率、方差较大的股票(上海机场)权重逐渐增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期望收益率逐渐升高,收益率、方差最大的股票(贵州茅台)的比重却趋向于零。原因在于其惊人收益率与方差,在相同收益率、风险尽可能小的约束下,所求得的最优解排除了这支股票。

在本文中,我们得到了在不同预期收益率下最优的资产组合,并确定了这10只股票所对应的权重,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在设定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往往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具有局限性。此外,均值-方差模型对于大量股票的投资组合计算较复杂,实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勍.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 金融经济,2012,(24):82-83

[2] 李方圆. 基于Markowitz理论的股票组合投资模型[J]. 现代商业,2019,(26):137-138

[3] 黄璐. 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股票投资组合构造分析[J]. 商业经济,2016,(8):148-149

[4] 孙曼曼. 均值-方差模型在股市最优投资组合选择中的实证研究 [J]. 科技视界,2013,(12):74

作者简介:金慧熠(1996- ),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金慧熠

投资组合理论股票投资论文 篇3:

股票投资理论三大流派述评

【摘要】本文对当前流行的三大股票投资理论流派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观点进行了论述,详细分析了各流派内在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弊端,对投资者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投资实践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术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 学术分析流派

自股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股票投资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股票投资领域主要是三大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和学术分析流派,其他一些支流如心理分析流派,基本上可以融合到前述三个流派的内容之中。

一、技术分析流派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赌场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 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 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3] 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罗伯顿·A·哈根: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张若钦 王 刚

上一篇:“村官”工作总结下一篇:管局工会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