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吴萍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教学技能吴萍

探析高职教师技能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几年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但由于他们从学校毕业就即可入职高職院校任教,尤其是非师范类的毕业生,没有经过教学能力的基本训练,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技能竞赛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竞赛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如何通过技能竞赛的层次快速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技能竞赛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中的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重,2016至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40岁以下专职教师占到总人数的比例均大于50%,青年教师成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不容乐观。[1]宏观上数据统计,青年教师中师范生占比较小,没有或者很少经过长期专业的基本功教育。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更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却往往忽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技能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契机。

二、以赛促教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技能竞赛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全校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教学水平竞赛活动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日常教学工作,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在竞赛中获得成绩的老师不但得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也获得了进一步晋级高级竞赛的资格,同时该奖项也是教师职称考评的主要参考依据。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在青年教师中建立良好竞赛教学氛围,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高职教师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能力及水平。为青年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工作,提供了积极导意义。

(二)技能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青年人有朝气,不甘落后,喜欢通过竞争来体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获取,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从青年学生到职校教师的转变,他们对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知、熟悉了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通过技能竞赛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机会,也为优秀教师提供发展上升的平台。

(三)业务竞赛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多方面全方位发展

为了获得好的比赛奖项,青年教师在赛前必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行多次模拟演练。仔细研读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各方面查找相关资料,对教学对象研究更加深入,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案的编写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媒体的选择更加先进与合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深刻思考,对教学大纲了然于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非常精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语言进行详尽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多次演练,这些工作都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技能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

参加竞赛的过程是不断实现自我追求、自我提高的历程,而参赛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的过程。通过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发现自己不足。虽然专业不同,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想通的,参赛教师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虚心学习他人技巧,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其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赛后专家点评是画龙点睛之笔

技能竞赛的目的并不单单以竞赛为目次,而是要通过竞赛来提高和促进整个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专家评委都是教育领域或者专业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们对比赛教师的表现点评非常精准,对比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见解非常独特,这恰恰是青年教师学习和提升绝佳机会,青年教师必须谦虚谨慎认真的态度听取意见,认真学习,明确改进的方向,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技能竞赛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1)建立合理科学的听课评课机制按照院系进行分组,把每个专业不同的老专家和优秀经验教师分成不同小组,使教师们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仅仅是为了赛而赛。每学期按照时间表进行抽查听课,组织教研组活动,进行有质量高效率评课。

(2)鼓励教学团队协助参赛。由于比赛名额的限制,不可能每次有很多教师参加,可以鼓励整个“教学团队”一起协助某一名教师进行赛前准备,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师在备赛过程也会收获丰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加强全体教师教学培训。各高职院校针对教师的科研培训、与企业合作培训可能更多一些,往往会忽视“教学能力培训”。[2]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或者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汇报,这些都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

[1]陈静,王和平,李赫宇.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的探索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原文娟.高职教师教学竞赛促教师素质的提升[J].信息记录材料,2018(7).

作者简介:张帅(198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张军(1987-),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作者:张帅 张军

第2篇: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研究

摘 要: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现实中存在因教师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情况。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学 专业技能 教学技能 问卷分析

一、绪论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缺乏美术专业的水准,所以在现实中就存在教师因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的能力提高的情况。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能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的学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凸显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滞后。

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浅层次的教学研究,虽然也能找到一些问题,但是很多观点都把美术教育的现实责任推给了课程设置或者应试化的考试制度,而忽略了更根本的教师本身的问题。有的学者探讨美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了美术教育各层次的意义,本课题组认为从这样的高度看待美术教育问题是比较全面而现实的。程明太的《美术教育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书中,作者把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①,对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尹少淳的《美术及其教育》则从美术的社会价值入手,论述美术教育的各种价值,讲述了各美术门类在实际教学中的要点和价值②,这些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研究在国外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伴随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国外艺术教育的兴起比较早,早在十六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众教育》中就对美术教育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泛智论”。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论述了艺术教育问题,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能。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的个性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诗人席勒也认为艺术是能够培养创造幸福的和谐个性的一种工具,能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并首次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从十八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把美术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并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要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近现代以后,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发展和现当代艺术的兴起,西方的美术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技巧性手段的认识越来越放松,而更倾向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面对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则保持着一份冷静心态的学术态度,专注欣赏、理解自己辉煌的艺术传统。在这些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形态中,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广西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为基础,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中学学生、中学教师和小学学生和小学教师四个部分。本课题试图通过教学中最简单问题的问卷调查,从中探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寻找两者之间权衡轻重的平衡关系,为美术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实验。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三、研究过程

1.问卷设计

(1)贴近教学实际

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认为,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演变出其他的问题,例如教什么、学什么、教的程度怎样,等等。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列举了学生和老师遇到的最为明显的问题,例如“你希望教什么给学生”“你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作为最优先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可选择的共性认识的答案,同时也考虑了一些稍微个性的答案。

贴近教学的另一个原则就是分列不同的组别,考虑到不同的年龄特点,本问卷设置了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四个组别,不同的组别问题相同,但是回答的角度则是从不同的组别年龄特征和工作特征来回答。

(2)选择专业技能的角度

这一考虑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角度,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例如,对各种教学技能的应用能力,有些方面不能体现美术教师的专业特征,而只有美术技能才具有美术专业的技能特征,这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点之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表现就是课堂示范。本问卷把课堂示范作为问卷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在教师的问卷中直接提问,而且从学生的问卷中间接提问,从不同角度来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2.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课题组选择了广西区内的二十六所中小学进行问卷发放,各学校都是所在单位的实习学校和有关联的学校,其中六所在南宁,其余的分布在区内各地的乡镇中小学和县级中小学,采取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办法,保证问卷的数量和质量。

3.问卷样本

4.问卷统计

小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C52%,AB35%,BC12%,BD0.3%,CD0.7%。

第二题:AD68%,BD18%,CD10%,AC3.7%,AB0.3%。

第三题:CD52%,AC15%,AB13%,BC13%,BD7%。

中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B23%,BC23%,AC22%,BD17%,CD15%。

第二题:CD32%,AC28%,BC26%,BD14%。

第三题:AB38%,BC33%,CD16%,BD15%。

小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BC54%,AC22%,AB15%,CD9%。

第二题:BC49%,AC28%,AB13%,AD10%。

第三题:CD53%,AD30%,AC7%,BD6%。

中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AC40%,AB32%,AD15%,CD8%,BD5%。

第二题:CD46%,BC35%,AB19%。

第三题:CD56%,AD31%,AC7%,BD6%。

四、问卷分析

1.小学学生问卷分析

(1)52%的学生选择AC,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被动学习的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学科感兴趣。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图像式的,只有对知识不断摄取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逐步从图像思维方式过渡到逻辑思维方式。所以,美术教师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高度来对待美术教学,才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最佳方式。

(2)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AD,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很期望教师能够详细地讲解与示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示范,详细讲解。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专业技能的要求,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在教学实际中,很多学生虽然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却不能得到满足,通过问卷的归纳分析表明,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指导而造成的,这样的现实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不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有不少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2.中学学生问卷分析

(1)此阶段有45%的学生选择素描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之一,这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的表现之一,说明学生开始有了分析理解某一事物的表现。选择水彩画的同学也不在少数,水彩画的轻盈便捷及色彩鲜明等特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欣赏习惯,体现了这一阶段的学生阳光的心态和明朗的作风。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师指导更需要专业性,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选择“讲解生动有趣”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愿望。趣味性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摄取知识的条件之一,任何的知识只要有趣味性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批判能力,不会一味地服从老师的课堂说教,所以趣味性教学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景教学法就是趣味性教学方式之一。做到趣味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美术知识,没有太多的理论解释,而是重在实践。在实践中设计趣味性可能会丧失部分学术性,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两者之间找到综合的平衡。

(3)选择“不会画,老师指导不够”的同学占总数的71%。说明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而现实中则差强人意。教师要提高指导效率,就需要有更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让自己的指导更加到位,这样就能提高指导效率,由此可见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3.小学教师问卷分析

(1)选择BC的老师占绝大多数,说明教师能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越是低年级越是对美术理解简单。美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就是涂鸦,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能做的事情只是培养兴趣而已,从问卷的C选项的表现也能看出来。

(2)选择BC占了近一半,其中C选项占到了77%,说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以丰富性为原则;B选项占到62%,说明了趣味性也十分重要。这两个方面表明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特点,那就是强调丰富性和趣味性而减弱学术性。表面上看,学术性减弱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因为把简单的美术知识做出趣味性和丰富性本身就已经具有学术性了,没有学术上的过硬本领是难以把简单的学术知识丰富化和趣味化的。

(3)直接选择CD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选择D的更是高达83%,这确实反映了美术作为副科的无奈。选择C的高达60%,反映了美术教师队伍的能力现状,同时更反映了专业技能对美术教师的重要性。

4.中学教师问卷分析

(1)选择A答案的占到绝大多数,说明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具有专业性。选择C答案的也超过了半数,说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已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了,要求教师具备更为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此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

(2)46%的教师选择了CD,不能不说是美术教学现状的悲哀,因为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示范这一教学活动,这是美术之所以是美术的根本要求所在。但是确实有不少教师丢失了这样的根本,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美术专业技能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3)选择D的占到93%,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但是细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中学的文化知识已经处于为后的竞争做准备的阶段,所以美术作为副科给文化科让路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五、结论

1.从学生的诉求角度来看,学生希望加强指导,提高指导效率。应该说,指导是教学技巧的问题,但是怎样指导则是美术专业技能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专业技能发挥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才能胜任美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所以,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教学技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要以专业技能为主,教学技能为辅,没有专业技能,再好的教学技能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没有教学技能,美术技能的发挥就会事倍功半。

2.从教师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对待示范的态度不够积极,这样的表现应该有很深的现实原因,其中不乏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不足。许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专业角度看,其中的表现是对专业技能理解不深,要点掌握存在欠缺,因而不能高效率地进行示范讲解。在这样的状况下,再熟练的教学技巧都只能是花拳绣腿,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了。

3.要重视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做准备。要解决教学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师的问题在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美术教师时,不能一味强调师范性而忽视专业性。

应该看到的是,教学技能是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后掌握的。美术教师在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教学技能仅仅是表面的理论而已,对于实践不一定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然而美术技能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美术技能都是前人经过反复练习总结的结果,对现实的任何练习都具有借鉴指导作用。达·芬奇时代的美术技能现在还在使用,而·达芬奇时代的教育理论则不可能还合乎这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了,更何况教学经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不是通过某一次的什么活动就可以掌握的。美术教师的学生时代则是练习美术技能的最佳时机,很多练习机会也只有在学校里才可能很方便地进行,例如画人体练习或者长期的美术作业,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后就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这样的练习了。所以,作为将来的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的学生主观上要珍惜这样的练习机会,同时教学部门也应该从以上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掌握技能的课时,让他们在走上讲台之前就应该有时间充分掌握应该掌握的美术技能,或许他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对课堂的组织还不够熟练,但是这些会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赖以工作的美术技能则不一定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愈加丰富,相反还可能会减退,所以,对美术教师来说,技能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73-9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07-118.

项目基金: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JS072。

作者:杨秀标

第3篇:“连贯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摘 要】本文提出“连贯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联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使“连贯型”数学师资人才培养形成系统;针对“连贯型”基础教育数学师资人才的特点,从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数学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连贯型”数学教师 教学技能 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一至九年级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程一体化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为此,我们结合应用型地方高校和本地方中小学师资的需求,构建“连贯型”基础教育数学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连贯型”基础教育数学师资,是指通晓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原理与方法,侧重深入研究中学数学教育,既能承担中学数学教育也能承担小学数学教育的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数学师资。

教学技能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素养,“连贯型”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三个方面。为凸显“连贯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使培养对象同时具备小学、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技能,将小学、初中的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融合,突出教学技能的连续性,这既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新。
一、“连贯型”数学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一)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完善知识系统构建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应用性和连续性。《标准》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小学阶段完成一、二学段课程内容,初中阶段完成第三学段课程内容。

根据“连贯型”数学师资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对象需要全面掌握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以往的培养方式是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各自处理这两个阶段的知识体系,使得专业更具有明显的小学教师或中学教师的学科特点。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将数学的知识系统割裂,培养对象对知识系统间的相互关联认识不足,不能完整掌握整个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数学知识体系。“连贯型”数学师资人才在培养时更注重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通过初等数论、初等数学研究、小学数学研究等课程的学习,将小学、初中教学内容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运算算理、数学结构、空间形式、图形特点等分解细化为知识体系,把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知识体系重组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互有关联的知识结构,使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构建得以更加完善和连贯,突出“连贯型”数学教师的基本技能特点。

(二)体现数学思想的连续性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是学生数学素质形成的基本标志。《标准》在义务制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阐述时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将贯彻义务制教育的全过程,也必然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思维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种思维的转变并不是立即形成,需要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后才逐渐发展成熟。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教师偏向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渗透,中学教师则偏向于抽象逻辑思维的渗透和运用。由于这种偏向性,使得数学思维的发展被人为分割,不能得到连续性发展。其实,小学数学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本就是同一知识体系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延续。

“连贯型”数学教师在培养时更注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通过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教学,通过数学思想专题讲座、相关论文阅读、教育实践观察等多种方式的强化实训,使培养对象在掌握完整的中小学数学知识系统的前提下,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序理清中小学教学内容中应渗透的各种数学思想,注重小学到初中的数学思维变化,体现思维渗透的连续性,使培养对象在实践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加连续,更加系统,更加完备,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及本质特征,突出“连贯型”数学师资的基本技能特征。
二、“连贯型”数学教师工作技能的培养

(一)强化数学教学设计系统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工作技能的核心内容。“连贯型”数学教师要求同时掌握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对象要分析和总结出两个学段的教学设计异同点,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技能的连续性为主要培养目标,努力使教学设计一体化、系统化。高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核心课程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两个学段的教学设计契合点,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连续性为出发点,以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为基本导向,在掌握两種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努力让培养对象对两个学段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教学设计的连贯性,使教学设计与《标准》的课程目标和设计理念保持一致,提高“连贯型”数学教师在不同学段进行教学实施的适应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一体化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是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师数学素养的综合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一般包括: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解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教学变化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等。

“连贯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培养对象同时达到小学、初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时要全面兼顾小学、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微格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高校教育实践实训基地的先进设备,按《标准》划定的三个学段的教学内容逐一进行分段训练,然后进行全面综合训练。利用“分段—综合”的训练模式使小学、初中数学课堂技能训练一体化,逐步提升培养对象的小学、初中教学能力,以适应“连贯型”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特点。
三、“连贯型”数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中学教育实践一体化

教育实习实训是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连贯型”数学师资将利用教育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根据“连贯型”数学教师的培养特点,在具体组织实施时,依托我校已建立的“小学—中学连贯式”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地方教育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实践基地一线教师的师资力量,建立“高校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学科教师+初中教育实践基地学科教师”三导师制,具体指导和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小学、中学教育实践一体化,为“连贯型”数学师资培养提供“一体化”教育实践平台。

(二)加强调查实证研究能力,凸显“连贯性”研究

“连贯型”数学教师作为一种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数学师资力量,培养他们形成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以“教师教育课程论文—教育调查—教育实践报告—专题论文”的培养模式逐步进行。其中,“教师教育课程论文”以小论文的方式将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转化为自己对小学、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论认识;“教育调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教育实践报告”以教育实践总结的方式对小学、初中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最后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对小学、初中的教学进行综合和论述。“连贯型”数学师资培养通过这种连贯性的研究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教育调查数据分析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最终形成“连贯型”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连贯型”数学教师技能评价

“连贯型”数学教师技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培养对象在“小学—中学”连贯式全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对教师技能掌握的程度。评价不仅要关注培养对象教师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关注教师技能在形成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们将以培养对象的专业实践技能为导向,在“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三个阶段分别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指导性的实施原则及标准。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对培养对象进行过关验收。实践前评价由高校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完成,评价方式以过程性描述评价为主,侧重对中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学生心理特征分析等进行评价。实践中评价由教学实践基地学科教师完成,评价方式以过程性描述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侧重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实践后评价由教学实践基地学科教师与高校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评价方式以过程性描述评价和等级(百分制)评价相结合,侧重对实践教学反思、实践教学总结进行评价。建立这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能全面检查和评估培养对象教师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力确保教育实践成效。

“连贯型”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是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地方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需要三方相互协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使“连贯型”数学师资人才培养形成系统,逐步提高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连贯型”数学师资的专业优势,更好为地方基礎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春梅.“连贯型”数学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7(10)

【作者简介】莫 燚(1978— ),男,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责编 丁 梦)

作者:莫燚

第4篇:青年教师培训体会吴萍

青年教师培训心得

金銮中心小学吴萍

2013年11月15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大会,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发言,收获良多„„

特别是六位优秀教师针对“自主教育”提出的看法,让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受益颇多,从中感受到教师们对改进课堂教学的愿望,也对“自主教育”有些许的理解,能更好的成长起来„„ 第一位发言的王老师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让自主回归,而他又针对“自主回归”做出了一系列解释,让我开始能理解“自主回归”,在教学与生活中,我们教师与家长不能一手包办,应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放手让学生做,选择相信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旁协助,面向全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尊重差异,真正的解放发展学生。

然而同时又是班主任的我,对于班级管理更是一筹莫展,这次的培训中的优秀教师邓老师和宋老师,又在自主教育的方针上,谈到了班级管理,让我对于这个艰巨的任务有了战胜的信心。

1、 对于班级管理重在民主,唯才任命。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级管理条约,选举班干部,在“民主”中尊重学生,权力下放,且能保证人人有事儿做,那么教师就轻松些,又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智慧。

2、 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决策,就如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一样,家里的每一位都是主人,那我们的学生不就是这个班级的小小

主人吗?让这些小小的主人把自己的想法贡献出来,定会开出“幸福”的花。

另外几个优秀教师针对学习,教学又做了一个发言,再一次让我相信,爱是教育的阳光,用心关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此,就能开出“芬芳迷人”的花。

这次的培训大会让我感受到“自主教育”的魅力,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要大胆创新,学习优秀的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找到快乐学习,快乐教书的乐趣,让学生爱学,教师乐教,还教育勃勃生机。

第5篇:吴萍的教学研究

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案例

海德幼儿园 吴萍

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科学的绘本教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绘本教学的魅力,领悟到了绘本的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在中班年级组开展的以绘本为载体推进教学研究的一次尝试。它以“一课三研,连环实践反思”的教研方式。以我园特色——幼儿情绪与智力培养教学研究教材中的《生气的毛毛兔》绘本为载体,通过组织这一教学活动并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家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研:选择教学素材,解读绘本,并形成绘本活动方案构想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情绪智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生气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也是最难控制的情绪之一,怎样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活动《我不想生气》。

第一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情绪——生气,分享自己生气时的感受,能用完整的语言分享表达生气的原因。

2 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处理生气的方式,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想介绍给大家,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预计:想)那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我去请我的好朋友跟大家见见面。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了,它的名字叫毛毛兔,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预计:你好,毛毛兔)

二、识别并总结生气的表情

1、探讨生气的表情

师:咦,真奇怪!我的好朋友它怎么了呀?{它怎么不理我们了呀?}(预计:生气)啊?它生气了?你们怎么知道它生气了呀?(预计:眉毛、眼睛、嘴巴、抱胸){如果幼儿不能表述,可挑选一个部位做示范,再请幼儿自己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做做生气的表情

师:原来我的好朋友生气了,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真大,一看就看出来了。平时你们会不会生气呀?你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能不能做给我看看呀?

3、总结生气的表情特征,分享生气的感受

师:哦,生气是这个样子的啊!有的人会„„有的人会„„那生气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呀?快看快看,毛毛兔它要告诉我们它的感受呢(幼儿有人想表达就请其分享,没有的话先给他们看毛毛兔的感受)

4、分享生气的原因

师:毛毛兔呀毛毛兔,你为什么会生气呀?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毛毛兔它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吗?(预计:被批评„„)我们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我们有没有猜对呢?毛毛兔你快告诉我们吧。

5、总结毛毛兔生气的原因,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自己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消气的方法

师:生气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这么难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团火球消灭吗?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有的话,总结,没有的话请小朋友看毛毛兔的办法)毛毛兔告诉我,它也有很多办法,我们一起看看好不好呀?(

1、找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

2、深呼吸

3、告诉他人)

四、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师:原来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我们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当消防员,我们一起把生气的大火球扑灭好不好?

小手准备好。

手指谣:生气就像大火球,我是情绪消防员,我要把火来扑灭。找个地方静一静,

一、

二、吸气。

二、

二、三,吐气。(再来一次)

一、

二、三,吸气。

二、

二、三,吐气。如果还有气未消,可以找人听我说。我是情绪小高手,我能扑灭生气火。

五、展示绘本,回顾总结 观摩记录

第一研活动进行活动观摩,有目的地记录各活动环节中教师、幼儿即时互动情况,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

集体研讨

年级组教师对本次活动从学习形式、教师与幼儿即时互动情况、环境创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形式。气氛不够活跃,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

2、互动情况。教师说教较多,特别是小结归纳时不太注重幼儿的探索与感知经验。

3、教师的语言。语言要简练,更加儿童化。如提问可以简要一些,今天用的时间太多了,造成了时间上的拖沓。

第二研: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讨论修改,形成集体活动教案(二) 通过此次研讨,我对教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目标定位更趋于可操作性,结合实际。

2、导入环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3、师幼互动环节可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产生共鸣,如询问幼儿的生气经验:给予幼儿多说的机会,让幼儿与绘本中的角色对话。

4、绘本教学中不需要研讨每一幅画面,而是抓住关键的画面进行重点的讨论与理解。

第二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生气,知道生气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

2、乐于观察绘本,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探讨生气的表情。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使幼儿明白生气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二、探究毛毛兔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处理生气的方法。 2. 总结毛毛兔处理生气的方法。

四、介绍书名,观看绘本,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五、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第三研:教学活动展示,专家点评,教研心得

我的感想:

提问的层层递进、追问等策略的运用,让孩子更好地融入角色,与故事中毛毛兔进行对话。从帮助毛毛兔想办法(生气了怎么办),幼儿充分投入到角色中,与毛毛兔一起探索消气的方法——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等等。

不足之处在于:引出的过程应该再自然一些:对回答问题出彩的幼儿要鼓励,调动课堂氛围,让师幼互动更有效。 专家点评:

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教育元素,对幼儿展开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也应对绘本中的经典画面进行提炼,通过设置疑问,让幼儿进行猜测。阅读活动的方式应该多样,看述法、猜测法、谈话法、观察法都应该灵活运用。此外绘本教学和语言教学是有差异的,绘本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对图书画面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它是完全的早期阅读。

通过此次“一课多研”活动的尝试,我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模式,积累了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能力。更进一步感悟到绘本教学活动价值的体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灵活演示,引导和调控幼儿活动。《我不想生气》“一课多研”整个活动过程增进了我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意识,使我在反复的研讨中提高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实践中获取感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观念及时转变为行为,要应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内在价值;通过实践来亲临感受绘本教学的魅力。

附:我不想生气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嘭!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跺跺;我还想不停地跑跑,永远跑下去------ 哦,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我好生气,因为有人在笑话我;我好生气,盖得好好的城堡被人毁掉了;我好生气,根本不是我的错,却怪到我的头上。

唔,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自己哦!

当我生气的时候,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比如来一次深呼吸吧-----;比如安安静静独自呆着,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又比如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怎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因为嘛你生气的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啊! 哈哈,真的好可笑!

第6篇:

上一篇:水产技术员岗位职责下一篇:隧道专项测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