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女人潜规则

2023-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官场女人潜规则

07.29 中国官场十大潜规则(范文)

7.29 中国官场十大潜规则

作者:乞丐

(一)一把手≈土皇帝

无论地方还是部门,一把手大权独揽,说一不二,是十足的土皇帝,比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不止一次公开放言:“我是一把手,我就有绝对的权力,我想提拔谁还提拔不了吗?”在绥化,除了体委,任何位置变动没有不经过马德拍板同意的。河南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多次在大会上坦言:“你们要和县委保持一致。县委是什么呢?县委就是县委书记。”可见,只要搞掂了一把手,谋官职、谋工程,易如反掌。杜宝乾继父去世,县乡两级机构几乎停止运转,干部们争先恐后到杜家去吊孝。一个想升副县职的干部,在杜老大人的灵前哭得死去活来,旁边的人劝也劝不住,拉也拉不起。后来杜用脚轻踢了他两下说:“算啦,我知道啦,起来吧。”至此,这位干部才停止表演,不久被提拔为常务副县长。

(二)兄弟≢金钱

不要以为进入了领导的圈子,跟领导称兄道弟了,就坐在家里静待升官发财。殊不知,谋官职、谋工程必须花钱去买,纵然是领导的亲兄弟也不例外。但领导并非来者不拒,小礼品无所谓,收钱风险大,要收只收熟人送的。进入了领导圈子是送钱的第一步,要想谋个官职,包个工程,接下来必须送钱,而且下手一定得狠。没钱怎么样?借钱、贷款也得干,这方面的投资一本万利。原绥棱县委书记李刚就是如此。李刚共投资人民币32万元、美元1万元,从马德手里购得绥棱县委书记一职。到李氏被捕时,被抄没、扣押的钱款达579.9万元,共有31本存款单和存折。一位纪委官员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说:“李刚送了30几万,两年内受益500多万,收益率高达1500%。天下哪里有这么高利润的行当!”

(三)权力>法律

不要迷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不要幻想司法公正。马克思早就说过,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谁掌权,谁就是统治者,就能获得这一工具来为其所用。河南的王帅案和内蒙古的吴保全案就是明证。所以,权力永远大于法律。法官、检察官胆敢不按当权者的意志办案,轻者被免职、换人,重者甚至引来牢狱之灾。湖南郴州市宜章县安顺煤矿的老板王文汉因广东省乐昌市南岭铁路美光有限公司长期拖欠煤款累计达400万元,且屡屡催债不果,只好将其告上法庭。时任市纪委书记的曾锦春得了美光公司好处后,即指示法官审案时偏袒美光公司。王文汉得知后赶紧托人给曾锦春送去6万元。曾锦春得钱当天,即强令此案审判长范助海立即开庭判决王文汉赢。由于此案并没有按曾的要求审结,当王文汉再次去找曾锦春时,曾授意王文汉写了一份针对范的检举材料,称范母60大寿时,王送了600元。几天后,纪委以此为由对范助海实施双规。此案更换主审法官后,很快判了下来:王文汉胜诉,获赔170余万元。被告方不服,上诉到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随后的二审三审,原告和被告展开了向曾锦春送钱的竞赛,由于美光公司出的钱更多,判决结果越来越对王文汉不利,王文汉获得赔偿数额不断降低。到了2004年4月的四审,王文汉竟然彻底输了,非但不能从美光公司讨回分文拖欠的煤款,还要倒赔7万元诉讼费,理由是王文汉“没有主体资格”。又如,2001年,宜章县检察院以贪污受贿罪逮捕了宜章县国土局局长彭辉广。彭辉广案发后,其家人给曾锦春多次送钱。得钱后,曾锦春给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邝茂盛打招呼,要邝网开一面,将彭辉广从宽发放。鉴于彭辉广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影响很坏,邝茂盛权衡再三还是对其提起了公诉。法院受理后,曾锦春马上给时任法院院长的文道值打招呼,说彭被县检察院刑讯逼供,要文道值按无罪释放处理。然而,法院审查后,认定犯罪证据确凿,最后判处彭辉广有期徒刑13年。为了给送钱与他的彭辉广家人一个交待,2002年春,曾锦春相继对邝茂盛和文道值双规,并通过刑讯逼供,栽赃陷害,将二人投入大牢。

(四)议事≌绝密

不要相信民主集中制,也不要相信集体讨论和组织决定,因为一切议事统统在绝密中进行。谋官者,事先把钱送到位,搞定了一把手。这是绝密的,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把手首肯了,就会找党组(常委)成员个别谈话,说想安排某某人到某某位置。被谈话者深知土皇帝的厉害,只好随声附和,落得送个顺水人情。大家统一了思想,再召开党组(常委)会,走一下集体讨论和组织决定的过场。同样,四套班子成员被上级秘密定了,之后才召开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走一下过场。有些事情,越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开透明,其中的猫腻往往越多。原广西北流市长李水明在狱中接受采访时坦承,招标、拍卖表面上是公开透明之举,其实更容易做手脚。比如拍卖土地,谋地者事先把钱送到了位,搞定了领导,领导就让送钱人设定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条件,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抬高准入条件,规定五天内打入的资金必须超过两千万元。谋地者事先偷偷地凑足了这笔资金,可一般的企业不可能在五天之内凑够两千万元,这样就等于把其他竞拍者都排除在外,自己即可以超低价独吞所谋之地。官场议事跟洗黑钱如出一辙,走一下过场之后,即可让黑色幽灵,披上鲜光的外衣。

(五)真话=蠢话

在官场上混的人,最忌讳讲真话,一定要学会讲大话、空话、假话,下功夫多背一些黄色小段子。台上做报告要大吹特吹,把形势说得一片大好;参会讨论要大唱赞歌,夸得连主讲人脸红不好意思了才行;酒席场中勿论正事,只说灰色幽默,逗得大家越开心越好。1959年庐山会议时,各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已经荒唐透顶,浮夸之风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些地方开始饿死人了。与会者中谁人不知?可是,绝大多数与会者非但视而不见,相反却大唱赞歌。唯独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当众把真相实情说出来,结果被划成彭黄张周反*集团,受尽屈辱,含恨而死。王帅、吴保全只因揭露当地的事情真相,遭遇跨省追捕,因言获罪。既然连国防部长和一介草民都不能因讲真话而幸免于难,至于普通官员讲真话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讲真话无异于引火烧身,是最愚蠢的行为。

(六)德才兼备≠提拔重用

官场上信奉的是厚黑学,脸皮越厚越好,心越黑越妙,这跟德才兼备正好相左。所谓厚,就是要学会在领导面前装龟儿子,敢于认贼作父;要学会对领导歌功颂德,敢于睁眼说瞎话;要学会弄虚作假,敢于无中生有“放卫星”。所谓黑,就是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不择手段,什么钱都敢吃,什么女人都敢玩。只有这种人才会得到领导器重。马德32岁即当上了海林县副县长,34岁升为县长,35岁成为海林县委书记,37岁出任牡丹江市副市长,可谓政绩突出,是公认的德才兼备的政坛新星。然而随着买官卖官之风日盛,马德的能力和政绩越来越被领导漠视和淡忘,且因勤政廉政反被视为官场另类,1991年在人大差额选举中落选,安置在省电子工业局。这次打击对他触动很大。经过一年多的深刻反思之后,马德一改常态,也加入到跑官买官的队伍,很快打通了省委组织部的关系。本着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1992年11月,马德主动提出再次出任牡丹江市副市长,然后疯狂捞钱,大把大把地往上送。1996年11月买得绥化地区行署专员一职。1998年,时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曾任省委组织部长)的韩桂芝视察松花江特大洪水时不慎摔伤。马德立即赶到上海韩的住院点,一次性送给韩80万元。此后,韩、马关系更加贴近,马德加紧给韩送钱,韩亦积极地为马德跑官买官穿针引线。2000年,马德如愿买得绥化市委书记一职。可见,德才兼备者如果保持本性,只有受排挤,遭冷遇,被贬职;要想被提拔重用,必须让道德沦丧,让才干变成充满邪恶、歹毒的阴谋。

(七)关系≡∞

关系的作用之大超出常人的想象,再麻烦的事情,只要有关系,立马可以摆平。一旦有了硬的后台关系,可以平步青云,也可以一夜暴富。所以要学会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好比蜘蛛一样,以点连线,再以线带面,不断扩大。亲戚、同学、老乡、朋友、同事是最基本的结点,领导的秘书和司机是重要的结点,高干子弟是最核心的结点。因为高干子弟跟红白黑三道皆通连。一张小小的局域网,一旦连上高干子弟的网结后,就能跟红白黑三道中许多重要人物的局域网连为一体,马上变成一张大网。高干子弟、领导的秘书和司机还是连接权贵网的结点,所以非常重要。赖昌星虽然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晋江农民,但因为是蜘蛛精投胎,所以编织关系网特别厉害。自从1991年6月在香港注册成立远华国际有限公司后,他远交近攻,上下织网,不但网罗了厦门党政军各界要员,而且还囊括了福建乃至北京方面的某些权威人士,以至于走私时党和政府为其鸣锣开道,军警海关为其保驾护航;各级官员、各类明星他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进重要机关、入军事要地能畅通无阻。1999年4月20日,中央有关领导在中纪委和海关总署的上报材料上批示,下令严查远华走私案。赖昌星居然比专案组负责人早6天知晓批示的内容。专案组每次作出抓捕赖昌星决定,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轻松地带领走私骨干分子从深圳口岸秘密出关,事后口岸竟然连这些人出走的一点记录都没有留下。可见,织就巨大关系网的赖某神通多么广大啊。

(八)副职∽无职

任何一件事情,上有一把手说了算,下有部门负责人全权办理,跟副职没有多大关系。下级向副职汇报,那是走过场;一把手跟副职商量,那是做样子。事情如何办理,一把手跟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早已定下调了,副职有意见又怎样?没意见又怎样?副职仅仅表示一种级别,并无实职,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像铁岭市那样设十一个副市长、二十个副秘书长不为过,有些单位一个副职都没有也无所谓。所以,当副职的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官,也不要以为分管什么就真能管得住什么,更不要标新立异背着一把手单干。要当好副职,首先得当好附职,凡事附和一把手。其次要跟分管的部门领导打成一片,多捞些实惠。如果还想弄个一把手当一当,就得想办法搞掂上级一把手,下狠心往死里送钱。搬运工出身的马向东自从跟了主子张国光(1985.4~1998.1任沈阳市委书记),即官运亨通,1985年32岁当上了沈阳市商业局局长,1991年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商办主任,1992年任市长助理,1993年任副市长。慕绥新乃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97年2月,慕初任沈阳市市长时很看不起粗野的马向东。马向东虽然有市委书记张国光作后台,但相对于其他副市长更会当附职,极力讨好、附和慕,还时常帮慕疏通跟张国光的关系,很快成了慕最铁心的知己。马向东在张国光和慕绥新的帮助下,1998年1月升任常务副市长。对于分管部门的一把手,马向东不是把他们当做下级,颐指气使,而是跟他们称兄道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跟老书记张国光联系在一起,强调“我们都是张省长的亲信”,不时替他们接近张国光牵线搭桥。建委和财政局有钱,马向东每次去花钱的地方总是带上建委主任宁先杰或财政局长李经芳,就是到澳门去赌博也是如此。企业老板找马向东帮忙弄地皮、弄工程,马从不自作主张,总是扮演成一个中介人员,替企业老板去求书记、市长恩准,把企业老板送的钱绝大部分给书记,再一部分给市长,自己只留下极少部分享用。书记、市长答应了,或直接跟下面主管部门打招呼,或让他以书记或市长的名义去办理。如此一来,老板们求马向东办事没有不成的。副职当到马向东这个份上,可以翻手为云,履手为雨,而且潇洒快活赛过神仙,无职岂不胜有职吗?有人说,马向东再晚抓半年,肯定是沈阳市市长了。

(九)造假∥造势

官场如战场,以正合,以奇胜。跑官买官是官场的正招,会当官的个个都能熟练运用。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最有效的招就是造假。造假虽然瞒不过当地的老百姓,但要骗得上级个别领导相信则易如反掌。为了达到以奇制胜,造假也要别出心裁,造得与众不同。造假说白了就是演戏。如果是争取扶贫款,就得装穷,把群众演员全都化装成衣着褴褛、蓬头垢面,视察点选在环境恶劣、房舍破败的地方;如果是争先进,就得装阔,让群众演员个个装扮得容光焕发,视察点选最亮丽的地方。越是大领导来视察,越要疯狂造假,一鸣惊人。总书记去看菜市场,事先全部清场,让原来做生意的统统在家歇息,把政治觉悟高的干部、军警扮演成卖菜、卖肉的。总理希望看到粮食满仓,那就花十几万到周边县市拉些粮来把空仓堆满。至于GDP、财税、就业率、招商引资等等数字,更要眯着眼睛瞎造。造假无异于造势、造官。“大跃进”时期,报纸、广播差不多天天“放卫星”。有些地方原本亩产只有几百斤,却报道说亩产几千斤、几万斤。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成功地运用了高度并禾密植方法,获得中稻平均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当时1斤为16两)的高产新纪录。这块高产田面积一亩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干谷140217斤4两。”环江县委书记洪华因放“卫星”有功,不久被提升为柳州地委书记。

(十)高干子弟∈世袭贵族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子好汉儿英雄。高干子弟乃公候人家之贵种,自小环境优越,锦衣玉食,长大后更是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谋官也好,谋财也罢,要想办法结交高干子弟,把他们当成黑老大。但切忌与之过往太密。因高干子弟享有世袭贵族的特权,大多目无法纪,风流倜傥,暴戾成性,乃真正的虎狼之辈,一旦出事,就会拿身边的人当替罪羊。结交高干子弟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利用他们。陈小同不仅贪婪无比,而且蹂躏了上千如花似玉良家妇女,还千里迢迢从日本、香港运来日本妞、港妹供其玩乐。刘金生费尽周折巴结上陈小同后,投其所好,又送钱,又安排他和朋友们吃喝嫖赌,不久就成了陈家的常客,得陈希同提拔为延庆县委书记。此后刘金生跟陈小同几乎天天在一起疯狂,为此刘还特意在京城设立了“延庆县八达岭特区驻京办事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刘从八达岭特区调动资金174万元,又以出国考察为名,从县财政要了41万元,投到驻京办,供其挥霍。此外,刘还先后送给高干子弟7辆高级轿车,其中陈小同3辆、副市长王宝森的公子l辆。他三次请陈公子出国,其中两次到美国、一次到泰国。刘为巴结这些公子们,额外的送礼就达85万人民币。一时间,刘金生成了北京城里高干子弟们争相结交的大哥,只可惜时运不济,受陈案牵连而官场止步。

以上十条,只要是法制不健全的社会,古今中外,一概如此。诸君务必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牢记“官场潜规则”,迷途知返,迅速行动起来。

第2篇:从宴请潜规则看中国官场的酒桌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比较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到吃的关系,比如,街坊邻居打招呼会问:吃了没有?朋友之间相约:到哪里吃饭?父母会叮嘱孩子:再忙也别忘了按时吃饭!说到底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浸透在吃喝的餐饮文化之中,不懂得中国的的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的混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在中国的官场混,绝对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饭局不是万能的,但假如没有了饭局则是万万不能的。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用人的哲理,这种哲理就包含在“酒风可见工作作风”和“酒品说明人品”之中。

1、从你什么时间接到吃饭通知可以看出其中的玄妙。提前一天预约是真的请你,提前半天约你是想让你作陪,到点了才通知你则完全是由于人数不够而让你去凑数。

2、敬酒时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领导们相互敬完才可以轮到自己去敬,除非你是领导,否则敬酒时最好逐个按顺时针秩序方向敬酒,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误解。

3、酒场地上碰了杯就应该干杯。说一句豪爽之言,我喝完,你随意。既显得自己大度,又可以给对方适当的压力。敬别人,如果不碰杯,喝多喝少可以随意,如果碰了杯那就必须喝完杯中酒。

4、酒桌切忌谈论业务或工作上的事情。在中国,只要酒喝好了生意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喝多喝大了,仕途更是不用担心,因为,在官场上混的人大家心里都知道潜规则,要不然谁也不会敞开了跟领导喝酒。

5、千万别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不管你能不能喝酒,都不要把不会喝酒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够诚心,免得以后被赶出朋友圈。

6、场面上应酬一定要记得保护领导。跟领导出去应酬一定要记得少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如果得到领导代酒的指令,则要拿出淌地雷的那种舍己救人的勇气。

7、假如领导不胜酒力,则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的把准备敬领导酒的人拦下;或者挡在领导前面跟敬酒者先干几杯,先消耗掉敬酒者的大部分酒量,要知道你多喝几杯领导就可以少喝几杯。

8、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则未经允许千万别从领导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机被别人发现,而且,如果领导没有让你代酒而你自己很踊跃,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9、如果领导有喜欢喝“花酒”的爱好,则要假装自己酒量太差而找几个漂亮美眉来陪领导喝酒,同时,酒桌上千万别说错话,办错事,就算被领导逮到瑕疵更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0、虽然很多人喜欢一请就来的人,但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别人眼里的超级替补;必须三请才有可能来的人,别人才会感到你的分量,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而假如怎么请都不来的那种很有原则的人,因无法跟你有朋友之间的感觉,别人只会敬重你。当然,假如是属于不请自来蹭饭的人,绝对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11、注意酒后不要失言,可以向领导表态但不要说大话,可以向领导表忠心但不要失态,说话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了可以上厕所,绝对不能酒后失态。

12、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

13、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自己手中敬酒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手中敬酒的杯子不要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怎么做人?

14、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就算是喝多了也不能现场直播。对于醉酒的领导可以嘘寒问暖,可以送上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显得你关怀备至。

15、当出现想请的没来,尽来了一些陪客的时候,千万别表现出你的失望情绪,要知道别人能参加你的宴会绝对是给足了你的面子,你的失望表情可能会损伤到朋友感情。

16、酒场是你个人表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是跟初次见面又能够主宰你命运前途的大领导喝酒,表现一定要积极,最好你的表现能给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17、通常是谁请客谁买单,因此,要确保自己在结账时仍然清醒,否则,虽然都是在用公款请客,谁买单都可以,也不会有人说你小气,但你的先醉绝对会成为朋友们的笑柄,甚至还会传到你的顶头上司那里。

18、假如今天你有幸列入了参加陪领导喝酒的名单之中,说明了你即将被发展成领导小圈子里的人,因此,在酒席的表现可以成为被领导确认的最后环节。只有被领导确认的人,才有个人的发展前途。

酒场是讲规矩的,这种规矩影射出官场的规矩,因此,才会有“摆酒容易请客难”的俗语,才会有奥妙无穷和玄机深刻的中国的酒桌文化。

第3篇:最易被潜规则的职场女人

职场中,你会碰上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职场危机也无时不刻地伴随在我们身边。职场中存在“潜规则”,大家已经司空见惯、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以下是列出了四种最容易被潜规则的职员,希望大家能免受职场的潜规则。

职场其实是一个最懂得价值交换的场所,各人在心底里分别需要什么,能付出什么,这是每个有经验的职场人所必须想清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相貌出众的女人,在很多人面前表现出对名利极其看重,那么男上司就会把算盘打到你头上,他们会想着利用自己手上的名利资源。

1. 工作能力不强而又孤僻的女性

工作能力常常代表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代表他的职场价值。一个缺乏职场价值的女性,一方面不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与重视,另一方面自己从心理上也少了几份底气,而这两方面对于一些职场老经验的男上司来说,是全都心知肚明看在眼里的。

说到底这就是你的软肋,就是他们的可乘之机。试想想看,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单位若再没有二三可以交心的好友,那对于一个想潜规则你的男上司来说,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其风险性大大降低,其成功率明显提高。

2. 着装奇特暴露而又软弱的女性

对于很多着装奇特暴露而又软弱的女性来说,色上司们潜规则她们是没商量的。其原因很简单,你那么暴露奇特,男人是特别容易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并且对你有所想法的。而这种情况下,你偏偏是一个软柿子,人家就算是对你做了什么事你也不敢声张,想想这样的良好人选哪里找?

其实很多男上司对女下属潜规则之初,都是会采取一些试探的,他或许会不经意间拍拍你的肩膀,或者是尽量坐得你近一些„„倘若你职场心理从最开始就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对任何一个越线行为都采取强硬和非常明朗的回应,那么很多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他们会知难而退的。

3. 有不良过往记录的女人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女人从进入该单位开始起,往往就决定了她要被潜规则的结局。想想某些岗位,人家在招聘你进来的时候,就注明了你的身高、年龄、长相和性格开朗什么的,有的还规定要长期加班出差,陪领导出去接待客户,甚至有些可笑的是,他们连对女人的婚姻和三围有会有一些不明的规定,这样的东西往往在面试的时候女性本身是可以有所察觉的。除此,还有一些女人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去的,这种情况往往容易让上司们更多地了解你的过往,只要你曾经有一些让人误解或者不被误解的风流事实,那么你就特别容易成为潜规则的首选。

4. 太看重名利而又相貌出众的女人

职场其实是一个最懂得价值交换的场所,各人在心底里分别需要什么,能付出什么,这是每个有经验的职场人所必须想清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相貌出众的女人,在很多人面前表现出对名利极其看重,那么男上司就会把算盘打到你头上,他们会想着利用自己手上的名利资源,去交换你所具有的美色资源,其所谓是互惠互利平等交换。

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说,相貌出众的女人肯定是更容易遭遇职场潜规则的。职场丽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和稳定,常常不得不强装出一付傲慢和清高的样子,这是环境所给予她们的潜意识,就象变色龙总会让皮肤的颜色和周围环境颜色相符一样。

第4篇:《潜规则》读书笔记---将潜规则掩埋

将潜规则掩埋

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

--------题记

首先我要说,潜规则的前身是”陋规“。

读完潜规则这本书,让我增添不少明朝历史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分成三大板块分别讲的是:做官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做官和皇上的关系、官场内部的关系。

本书大体是取材明清的历史材料,揭露专制体系下的从皇帝、百官到士绅、国民游戏规则中“灰色”的方方面面。 经典的《崇祯死弯》中,李自成和当年的朱元璋,陈胜吴广遥相呼应,用U型山谷的比喻,充分解构了官逼民反的来龙去脉,书写出一本沾满血泪又不乏黑色幽默的经济帐,令人拍案叫绝。语言很直白,一口气读下来非常之痛快。当然,痛快之余也是体验了一把解剖历史的冷血和残酷。 也预示了治理现代中国官场潜规则重点在中间层,以古喻今,或者以古察今,突然发现中国封建时代的这些所谓潜规则在中国当代社会似乎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和模式,从官场的红包,到民间的假冒伪劣生产,无不充斥着内部的利益交换,侵害的是民生,破坏的是秩序。虽然吴思在书中没有给出解决潜规则的具体方法,但却很明显

可以看出,朝代的更替是潜规则治下的社会最终结局。

想起以前曾有人对中国的基层政府给予过强烈的抨击,批评县乡政府官员的腐败和无能。看过这本书后我突然想起,如果说合法伤害权是潜规则的一个权力基层,那么拥有合法伤害权最大的必定会最大化的利用潜规则。我认为当代中国的潜规则问题最严重的不在中央首脑机关,也不在基层的县乡机构,而在省市这一级庞大的的中间层,他们权力高度集中,拥有地方立法权,可以用合法的外衣把一切有利于自已的经济政治审批权揽到自已身上,操作的过程又可以肆无忌惮,无所约束,可以利用合法伤害权有效的盘剥下级官僚和工商界的业主,使自已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果要有效解决官场潜规则的问题,中间层级是重点。

看完《潜规则》觉得很深刻的,尤其是到后头评论分析的多了就精彩多了。开始的读史心得讲的多是贪污腐败,其中提到的抽签法选拔官员让我印象很深刻,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唯一一个能减少行贿的方法。我看着书同情那时候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百姓,他们只能任人宰割,而总是觉得没有办法改变;同情被人欺骗的皇帝,他们有心当个好皇帝却无奈无法传达下去,此时我觉得在管理中还是结构扁平化比较好,毕竟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的便捷了;我也同情被迫贪污行贿的官员,他们最初也怀着赤子之心只可惜官场不允许这样的存在,他们必须违背当初的愿望,否则根本无法生存,贪官是杀不尽的,因为有些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表象的再压制依旧会春风吹又生的。似乎谁都没有错,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们该原谅任何一个生命

的偏离,那么就是制度错了,看到后一部分才意识到只有改变这种由上决定下面的制度或许可以改善官场,比如提高百姓的话语权就可以减少贪污,毕竟官们的升迁不光由上级决定,这也是西方选举兴起的原因,这里暂且不论选举的结果是否明智,毕竟百姓可以说话了,让官员也要顾及一下百姓的感受与想法了。

书最后的杂论,我觉得讲得还是很深刻的,讲到老百姓的公德心缺乏提到是因为百姓没有把自己当作主人,因而缺乏了主人翁的意识,所以才如此自私自利。人性是无法改变的,只有真正合适的制度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书中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一,每个人都归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人是理性自利的。二,每个人在市场上都有完全的选择自由,也就是说谁都不能强迫谁,只能平等地交换各自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人虽然自利但是还是要顾及到别人,不能为所欲为。西方人没有否认人性,没有要求大家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不像中国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种伪圣人还是没有的好啊,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的做法是有合适的制度设置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做了恶事的有规范来给他恶报,而不是想着老天爷来给,那样的迷信只能带来心理的安慰,却不能有实质上的变动,恶人继续行恶,好人继续吃苦。健全法律和监督机制才能规范行为,才能以公正的评判来判断是非,才不会出现通过权力来办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下才会有道德出现,而不要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妄谈什么仁义道德吧。

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官与官的关系和官与领导的关系,从古至今

都是微妙的。当潜规则变成真实的游戏,而其还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就要出问题了,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平机制丧失,道德底线被一再的冲破,人们不禁在想: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我由衷的希望每一个身处官位的,官员们都能明白做官真谛。将潜规则掩埋。

编导二班 郭沛然

第5篇:职场潜规则:管理信息化职场之新人“潜规则”

关键词:职场潜规则 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职场

职场潜规则,在职场上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管理信息化行业是目前公认的职场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但由于管理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前景被看好,而且行业职位都是高端稀缺性岗位,使得很多人还是对这个高门槛的行业趋之若鹜。然而,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也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潜规则,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管理信息化职场上的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一 ——经验

HR问你“有过相关工作经验吗?”即使是第一次找工作也不能直接说没有,可以列举自己应聘该职位的优势,专业对口啊、有相关实习经历或参加过沙盘大赛等。这是语言的潜规则,也是中国职场文化的潜规则,不过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仅懂得语言潜规则还不行,入选的王牌就是行业经验,如果操作过大型ERP项目,被HR选中的可能性就很大,至少不会被在初试中被刷。

职场潜规则二 ——能力

能力这不仅仅是指你的工作成绩,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那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家评断的,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有工作机会了。我们现在谈的是新人入行的潜规则,往往是在你走到这一步之前你就已经被潜规则给规则掉了。HR没有时间等到你做出成绩给他看,那么他觉得可以表示专业能力的东西是什么呢?——相关学习经历或资格证书!如果能拿到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证和管理软件应用顾问的资格认证,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也算是拿到了“入门证”。

职场潜规则三 ——学历

面试官一般在看简历的第一眼就会先扫一眼学历,现在职场虽然是经济市场,但是我国的学历教育体制始终影响着大家的评判标准,一般现在各类招聘都会打着“本科以上学历”这样的招牌出现,所以,在面试过程中,第一环节报上一个高学历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往企业的第一扇门。当然要是报上一所名校那就更好啦! 职场潜规则四 ——背景

我的导师是###,我在###单位实习,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它的实际意义是:“我的导师对我很好,是这方面的权威,录取我的话就能变相跟我的导师拉近关系,不录取我的话是不给我导师面子;我曾经在那么好的单位实习,现在来你这里还可以拉近你们和那单位的距离,我有这样的经验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的„„”不要觉得这种是走后门,背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职场潜规则五 ——人脉

“你好,我是####推荐来面试的”一旦遇上这种对手,往往就不需要再等什么结果了,或许你会一边在心里咒骂,但是不可否认,能被推荐是一种本钱——人脉!自己的人脉,朋友的人脉,亲人的人脉,那都是潜规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场中“有个好爸爸”是一种潜规则,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投资回报。

在大多行业或岗位上,有了学历、背景、人脉,几乎一切就OK了,但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尤其是ERP顾问这种高端职业上,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行业经验在这个圈子里是第一“潜规则”,没有行业经验就只能靠业内权威人才机构的学习经历和资格认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历”“背景”“人脉”在其他领域可能足够你撬开行业之门,但管理信息化这个行业还不足够,即使通过关系入行,在工作上会遇到一些自己很难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还得选择再学习来恶补。

当你进入管理信息化这个圈子,这些职场潜规则是你改变不了的游戏规则,但是在遵守职场潜规则的同时再加以合理利用,你也许就是管理信息化职场上的一个“杜拉拉”。

第6篇:职场潜规则

这个社会存在一些潜规则,大部分学校不会教,很多时候你我父母也常没想过这些问题。然而,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潜规则,你会走得比较顺,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可能会处处碰壁,一世坎坷。

如果只是自己碰撞、摸索与理解,其实风险是很高的。若运气不好(如背了债、太早有财务负担、或选了个前景不高的工作)、人生搞不好根本就没翻身机会了。

因此,我想更深入地谈几个新鲜人该知道且思考的职场潜规则。尤其当你离开学校,试了几份工作并终于决定要在一个位置上稳定下来时,你更该好好想想下面几件事。

(文章比较长,且作者是台湾人,语言习惯与我们有些不同,为前途计,建议耐心看完)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 1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 2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 3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 4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 5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 6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在你选择一份打算稳定下来的工作前,你可能要思考一下这产业的长期趋势。在一个往上趋势的环境中,你就算没甚么天分与能力,也很容易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包含几个部分:

1、 比方说产业赚钱时,你能有分红的机会。台湾高科技产业爆红的年代,连当生产线的作业员都有可能致富。但是那些同时期在较不景气的金融与传产公司的同学,可能工作一样努力、一样加班与拼搏,却未必得到相同的回报。

2、再来,产业受到重视,表示会不断有有趣的工作挑战(如新的案子、新品牌、新产线等)。

3、更重要的,当这产业前景看好时,就可能有很多人愿意投资在这领域上。长期而言,这领域的相关职缺会越来越多、同领域的伙伴会增加、新技术也会不断研发出来。只要你能力不差、工作态度好,你长期的选择就会增加。就算目前待的公司有甚么万一,你也还能跳去别处。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产业是在你就业时已经过了颠峰,你可能就得要小心思考一下。思考一下这产业的荣景还能延续多久?因为35岁之前的你,若决心要在一个产业中长期待下来,你很可能会在那边继续做30年以上。如果待下来后的第五年或第十年这产业开始走下坡,那就尴尬了:要换不一定容易,待着又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就可能掉入负螺旋回馈了。

尤其当产业走下坡时,自己的状态通常也可能跟着往下溜。公司可能获利不如以往、公司可能缩编、公司可能缺少动能、整体产业的相关公司也可能减少。就算这些缩编没打到自己,工作Loading最少可能增加、成就感也可能下降、薪资提升率降低、甚至因为组织变小而更难升迁,这些都是可预见的。 所以在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前,产业前景恐怕是你优先要思考的问题。

1 / 4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核心职位指的是在一间公司里,对营运(及营收)有直接帮助的位置。因为就算使用同样技能的职缺,在不同公司里头,都有可能因为是否处在核心位置而影响其权力大小、重视程度、加薪率、以及升迁的畅通度。

比方说,一间以接案为主的公司。PM主要是接触客户,所以你若能把客户搞得服服贴贴,每次案子都能带钱回来,老板就可能授予你较高的权限、你有较高的说话分量、资源取得会较容易、你也可能在公司中升到较高的位置。

但若你在另一个非专案导向的公司。虽然明义上是PM,但其实可能只是帮忙写计画书、做些文书支援、整合其他部门、或甚至只是带些如帮公司安排员工旅游这类案子。做这些,你就很难在组织中取得强大的支援力量、很难接触目前工作以外的事情、很难被高层主管注意。升迁的空间与机会也自然将小的多。

当然,你若只是想找个安稳的位置待着,35岁前你待在非核心的位置上,看似差异不大、薪水可能也不坏。可是就「长期的竞争力」而言,你会比另一个在核心职位的PM差的多。你的眼界与经验很可能都会越来越不如另一个待在核心职位上的人。一旦过了35岁,对方进入管理圈、而你还在做一样事情时,差异就会一年比一年增加了!这是因为非核心职位的部门,升迁空间通常是很有限的。

任何公司中,90%的有影响力的高阶职位,一定是「核心部门」的人升上去的。举例而言,一间做硬体的公司,CEO背景大概不脱业务、工程、设计研发等背景出身。你几乎不太会看到CEO是MIS、行政管理、采购、人事出来当的。至于一间贸易公司,高阶经理人可能多是业务出身;学PM的在那可能就没甚么用武之处。

PM的职涯如果对某些人太难想像,那我举个更通俗的,如「设计」好了。同样学校毕业的设计人才,去设计公司的一位,可能一开始薪水略低,可是能接触的层面广、周围同样技能的人也多,有机会不断成

2 / 4 长。而且设计是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若在设计公司待个十年二十年,有可能当上总监、甚至公司CEO。反过来说,若设计科系毕业却找个工厂去当网站美工的。则有可能一开始的薪水较高,但整个单位可能就只有一个人会用Photoshop,也只有他会有兴趣关注设计圈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是,在那边做个五年十年,别说CEO了、甚至根本不可能捞到甚么管理职缺。

这就是核心职位与非核心职位上升空间的差异了。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当然,没人说你一定要在同一产业待一辈子。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你可能就得考虑一下我这篇接下来要提到的几件事。

首先请思考深度与广度这件事。

深度能让你在一个职位上扎根、往上爬、并拥有安稳感。但缺点在于,长期而言,你往其他领域(甚至同公司其他职位)的切换弹性会缩限。

这点相较于前面谈到的两点,我倒可以给年轻的朋友一个大原则。就是在当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后,请最少花三年的时间在那位置上扎根(就是先有深度)。比方说提升该领域所需要的技术与学识技能、多认识那领域的人、认真投入并给别人一个正面与积极的形象。 深度通常是你第一次升迁的关键。

但当你开始当一个小主管后,可能就得开始广度的训练(尤其是管理知识)。比方说学习专案管理、流程设计、了解经营工具、提升沟通能力、强化横向业务的认识。你是设计部门、就试着往前去了解SaleorPre-sale;往后则去了解工程部门。你是工程部门、就试着往前了解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往后就去试着了解QA、QC或是客服的部门。行有余力,继续了解财务、法务、总务、人事对你掌握一个组织运作的能力是绝对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在35岁前培养这些经验、能选到一个上升趋势的产业、又能处在一个核心职位上,你就有可

3 / 4 能比几乎一半的同学更有竞争力了。

至于过了35岁,你则可以思考到底要参加哪一个量级的比赛。必要时,也可以调换到不同部门(或公司)来做尝试。毕竟有时候,随着时间演变,原本自己的部门变成了非核心部门,这时候手上的资源也少了。这时候赶快跳去另一个部门、公司、甚至产业,恐怕也就是不得不为的行动了。

职位转换虽然想像起来难度似乎很高,但某些位置「社会意识」会低估转职的难度,并在机会上提供不同的差异。比方说,有十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要转业务,虽然实际上是很难的;但一般人会觉得应该有可能,公司也通常会愿意给你这机会。但十年经验的业务要转去技术部门,一般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有那能力,公司也未必敢给。所以选择一个弹性大的进入点,始终是非常关键也重要的一件事!(像我自己当年就是先当工程师,后来则开始当Pre-sale的)

另一个要提醒的是,别太早提升广度。如果一只脚没站稳,却有太多不同工作的经验时,往往会造成后面工作的妨害。一个简单的测试:若到30岁以后,履历表拿出来还没有办法勾划出一个「有一贯性」的发展路径时,你将会让自己只剩下自行创业一条路。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另一个新鲜人该思考的是你想为自己累积甚么东西。

大公司提供了某种虚幻式的生涯保障,好像能有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但实际上大公司分工很细,有可能你进去三年了,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无聊的小事情(如不断帮新人加保;或是不断帮新人装电脑)。若你没有太大的工作野心,找个在上升趋势的大公司,做些简单的小事,机会就只能一股脑的赌在经济产业未来的荣景上。唔,我也不会说这不好,毕竟确实很多人采取这策略。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35岁后,这选择的风险有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产业没有爆发力、自己又还是只当个小职员时,突破的机率就越来越小。毕竟大公司有能力的人多,卡位激烈、升迁并不易。

小公司则因为人少,所以若你有能力,其实很容易出头。你若真有能力,六个月到一年内就有可能掌

4 / 4 握到足够的资源。像我每次跟来找我抱怨工作的年轻朋友都会建议,你若真觉得自己能力被埋没,就去小公司试试看。如果一年内一样没能出头,那保证就不是没有伯乐的问题了。

小公司因为人少,所以有可能甚么事情都得自己来。要找个包商,从询价电话开始就得自己打、提需求也是自己、甚至写合约看合约也是你自己、执行时监工怕也是自己、甚至最后厂商要请款、跟会计连络怕也得是你自己(这其实不就是PM了吗?所以小公司主管更该学专案管理)。但好处在于,你若自己愿意学,常常一下子就能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摸过,个人成长性绝对较高。而且你若办事能力强,一下子学会且能办得服服贴贴,老闆一定重用你。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半年到一年左右必然就能出头。 另外一个间接好处是,小公司出身的、真做出点成绩,你能继续待着、能创业、也能去大公司。但大公司若待到40岁之后的,几乎会没办法去小公司了。因为很多基础的事情别人都帮忙你处理妥当了,一旦出去会发现甚么都要自己来。可是这时候你不可能真的还自己去做所有这些杂事(也很难重头学起),工作成果就会落差很大。我自己看过好几个大公司抱着光环出来小公司当高阶主管或是带个案子的,几乎结果都不太好。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再来我要提醒,年轻人不要用兴趣来决定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最有兴趣的,未必是客观上最有长期发展的一个产业领域。你可能投入很多心血,可是社会并不给你任何回报。这一方面在经济上打击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消磨了自己对兴趣的那份感情。

能的话,尽量把自己的第二擅长的能力当成选工作的优先考量。第二专长虽然未必是我们最喜欢的;但这最少能在经济上带来回报。而带来回报后,拿收入继续滋养我们的兴趣,其实是风险最小的一条路。你一方面提升第二专长的竞争力,也透过这样子继续滋养你的第一专长。万一你这第二专长的选择不成功,你还能退一步继续用你的兴趣与热情,去开拓另一条路。这也是增加自己弹性的一种做法。这也是一种人生层面的风险管理!

5 / 4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上面给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既有规则上的出牌原则。但我始终相信,你走在人多的地方,其实就已经很难在地上捡到黄金了。找一条能累积深度、有前景、培养自己多方能力的路,恐怕才是下一时代胜负的关键。

当然,听我这样讲,有人可能质疑,这选择有这么好找吗?

我的感觉是,时代是一直轮替的。当过去10年大家都一窝蜂来读大学研究所时,专业技术性的人才其实已经越来越缺乏。像最近一些被广泛报导成功的人、如吴宝春、牛尔、九把刀、或昨天Bryan在FB粉丝团分享的三星主厨等这类人,做的并非是甚么了不起的高深知识。都是你我愿意去学也做得到的事情。

只是他们选择一个跟别人略为不同的路、尝试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运作模式、加上认真、投入、以及付诸时间,最后就成为一个顶端的星星。

我不觉得现在社会比之前更难混。我相信这社会还是会对愿意投入的人提供充分的养分。唯一只在于,你想怎么样去争取。但肯定的事情是,若你只是想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你就很难突然跑到前头去。给自己正面观点,并尝试不一样的路线,恐怕才是年轻人应该尝试的路。 结论:

环顾四周,有人混的好、有人混的差。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极端地把别人混的好与坏都归咎于运气;但同样的,也不用消极的认为是因为别人天赋比我们好。

选择的路线其实一样重要。因为有些路线真的比较好走,你能取得较大的成绩;顺风的路、不用用力划桨也能一帆风顺,是所谓事半功倍。但有些路真的崎岖的多,你很难取得胜利所需的资源;逆风行驶、用力划船都可能翻船到转,是所谓的事倍功半。

而到底甚么策略适合自己?其实是年轻人应该在毕业后的三年内,好好思考,并付诸实行的!

6 / 4

上一篇:向李芳老师心得体会下一篇:朝花夕拾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