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办工作总结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府采购办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政府采购办工作总结

社会办医主体与政府互动关系探析

摘 要:社会办医过程涉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同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协作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要求治理主体具有充分互动,其思想运用于社会办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这对于解决我国社会办医主体和政府互动不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协作治理 社会办医主体 政府 互动

协作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决策,是对传统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模式的突破。政府权威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沟通有利于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转变。社会资本办医显然涉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办医主体之间的互动,并关系到社会办医政策目标的实现。将协作治理运用到社会办医中政府和社会办医主体的互动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问题背景

社会办医指除政府以外其他社会主体举办医疗机构。2014年到201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总体来说,社会办医主体有以下两类:

一是营利组织。属于营利组织的社会资本多举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少数人的个性化医疗需求。二是非营利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资本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这类医疗机构必须满足社会公益性和剩余非分配性。

社会办医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个过程显然涉及社会办医主体与政府的互动:政府对社会办医主体的认知关系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社会办医主体举办的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也会对社会事务治理产生支持或限制作用。政府治理公共问题的主要依靠公共政策。互动对于保证政策决策和执行中的有效性非常重要。但现实中在上述两个方面,政府和社会办医主体间都缺乏必要的互动:社会办医政策制定环节缺乏社会办医主体参与,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政策执行环节双方监督缺位,出现社会办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政府不作为,导致政策偏差,公共利益受损。

二、协作治理理论关于互动的观点

国外学者对协作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州大学学者Ansell和Gash认为协作治理是一种治理安排,在此当中一个或多个公共机构让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这种正式的、共识导向的和审议的政府集体决策过程,并旨在制定或执行公共政策,或管理公共项目和财产。它强调非政府部门或公民个人参与政策决策过程。这也是国内学者引用较多的概念。Ansell和Gash认为协作过程是协作治理的核心。协作过程包括面对面对话、信任构建、承诺过程、相互理解等因素的循环。该理论认为:“协作过程是循环而非线性的互动过程,沟通是协作过程的核心,协作过程应该从面对面对话开始。”协作治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强调持续沟通,互换信息和资源共享。其沟通方式既包括面对面沟通,也包括通过网络沟通。同时,信任构建也是协作互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协作治理的心理基础,“信任关系经常被描述为协作的本质”。在缺乏合法规章的情况下,协作关系的形成与维持依靠的是信任。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协作治理,在参与者之间能够产生安全感和确定感,从而达成协作意愿。“面对面对话”和“信任构建”都是协作治理中互动的重要形式,沟通和信任不足会导致政策偏差,也是对理性公共管理和民主参与治理的背离。

协作治理下社会办医主体和政府的互动表现为:政策制定中,政府引导社会办医主体与之进行沟通,表达诉求并提出不同意见,政府对这些不同意见予以回应;政策执行中,社会办医主体与政府部门相互监督。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他律”,缺少监督,社会办医主体和政府都难以将信任转化为自身责任。因此信任构建需要相互监督:政府对社会办医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社会办医主体对政府进行监督,以回归民主治理权利。

在西方国家,协作治理在危机应对和困难救助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从资源占有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具有人财物力优势,政府则可以提供政策扶持。同时,社会资本对自身利益追求如果符合政府的公共利益追求,维持协作治理的心理基础——信任就有了利益交叉点。社会办医显然符合政府维护自身合法性的需求,就此而言,政府和社会办医主体之间具备利益交叉点,协作治理对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协作,社會办医主体与政府资源共享,彼此形成有机互动。

三、社会办医主体与政府互动关系之实然状态

根据协作治理理论对参与主体的互动行为做出的规约,可以发现我国社会办医主体和政府之间的互动遭遇“应然”和“实然”的不一致,具体体现为:

1.政策决策中信息沟通不充分。协作治理是“共识为导向”的治理,在制定规则时应按照“参与的包容性”使大多数利益相关者有机会表达利益诉求,从而促进协作意愿达成。但受精英决策模式的影响,社会办医政策制定中相关社会办医主体参与不足。

表现为一些政策方案衔接不畅,规定不合理: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现行人事制度却限制医生流动;社会办医申请执业许可证需先获得用地批准,申请卫生用地却需先获得执业许可证;《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港澳资本则不得低于1000万元。”以此额度为比照,即便在民办资本发达的温州市也只有45家非公立医院(占比68%)达到这一投资要求。政策决策缺少社会办医主体参与,缺乏信息沟通和分享,社会办医主体只是被动接受既定政策,导致配套政策难以满足社会办医主体实际需要,出现互动中的不确定性,发生协作结果不尽人意的情况。

2.政策执行中相互监督缺位。信任与监督不可分割,没有监督的信任就是轻信,失去监督信任往往不会转化为自身的责任。对社会办医主体监督缺位表现为对民营医院的经营行为监督不足。一方面,一些取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民营医院采取造假方式将达不到住院标准的病人收治入院,由医院为其出具病历,而这些人并不真正住院, “病人”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医院则从中套取医保基金“创收”。2013年,湖南长沙18家医院(多为民营医院)通过“倒贴”等方式诱导病人假住院,8个月骗取医保基金300万。另一方面,虚假广告泛滥。2012年《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了西安阳光医院严重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通过“层层设套,一环环欺诈消费者,把医院变成印钞机”来牟取暴利。政府对社会办医经营行为缺乏监督,导致社会办医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既破坏了民营医院行业的形象,也严重影响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

对政府的监督缺位。一是社会办医采用行政审批制,在信息不公开下,社会办医主体对政府在审批程序和时间上是否严格执行难以监督,滋生了寻租的隐蔽空间。二是一些政策标准含糊让监督困难重重:如2012年《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使用“参照有关规定执行”、“有关部门”的表述,致使社会资本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厘清具体的规定和部门。这些因素导致监督困难,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限制社会资本进入的挡箭牌,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四、社会办医主体与政府互动的实现机制

1.引导社会办医主体参与政策方案制定过程。协作治理中的互动网络需要大量持续的对话来达至。缺乏信息以及不能维持公开和频繁的沟通都是有效协作的障碍。一项公共政策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信息来保证其可行性,将社会办医主体纳入政策决策过程,变接受既定政策为对话协商,并达成共识。

一方面,加强政策方案制定中对社会办医主体的咨询。首先,提高社会办医配套政策决策研究过程的开放度。将社会办医配套政策“征求意见稿”印刷成小册子在社会办医疗机构之中进行发放以外,还应该将“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布,拓宽社会办医主体了解信息的途径。其次,延长对社会办医主体进行公开咨询的时间。从社会办医主体知晓 “征求意见稿”到发现政策衔接不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相互交流,而不是对 “征求意见稿”急于表态。最后,咨询得到的反馈意见由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整理并公开。通过对社会办医主体的主动咨询,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尽快将表述含糊的政策标准明晰化。

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办医主体参与听证。首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认为“没有公开性,其它一切制约都无能为力。”政策制定部门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主动推进政府决策信息公开。除听证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外,还应该对听证方案可行性论证予以公开,确保社会办医主体获得听证的基本信息。其次,增加网上听证。让更多的社会办医主体可以参与到政策方案制定之中,与政策制定者进行网络协商对话,对政策方案展开辩论,影响政策决策。最后,完善听证回应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社会办医主体在听证会上的意见、建议做出及时回应,并将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予以公示。

2.建立互动式的监督机制。公共事务共同治理带来公私界线模糊和责任认定困难,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明晰各主体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互动式的监督机制就是让政府和社会办医主体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办医的合法性。

一方面,明确社会办医主体的监督权利。社会办医主体加强对政府监督的最好的方式是实现社会办医政策中各事项信息的公开,以此加强相互沟通。“信息公开能够减少猜疑,增强参与主体的信心和力量,培养参与者的相互信赖感”。作为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应建立信息沟通和公开机制,公开社会办医各环节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明晰审批时间。如建立一个专门的社会办医审批机构,将分散于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中的社会办医准入审批职能集中到该审批体系,既有助于加强审批工作的监督,也可以提高审批效率,以在两者间建立起安全和可预测的信任感。

另一方面,强化政府监督责任。在社会办医主体和政府之间建立多元对等的沟通模式,保证社会办医主体履行公示义务,对服务价格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监管。并逐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管网络,真正打破“老子监督儿子”的模式,对骗取医保基金的民营医院依法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并给予相应行政处罚。加大力度治理虚假广告,通过完善民营医院退出机制,对经营管理不善或严重损害公众健康,多次“犯规”破坏行业形象又不改正的民营医院,实行退出医疗领域的处理,规范社会办医领域的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Chris Ansell, Alison Gas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8),pp.543-571 .

[2]周曉丽.协作治理模式:从“对口支援”到“协作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12(9)67-74.

[3]卫生部.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

[4]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调研报告,http://www.hddrc.gov.cn/zxxx2013/hdqyywstzgg/201310/t20131030_548571.htm.

[5]长沙:“挂床住院”骗医保18家医院被查处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26/c_117097765.htm.

[6]西安阳光医院设套欺诈消费者 医生每月任务30万,http://finance.qq.com/a/20120321/004018.htm.

[7]《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管理暂行办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8-01/22/content_864997.htm.

[8]尹亚琼.公共治理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互动关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4)3-4.

[9]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433页.

[10]周晓丽.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机制、理念及其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75-81.

作者简介:周丹(1990—),女,四川眉山人,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庞永红(1966—),女,重庆万州人,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作者:周丹 庞永红

第2篇:走出政府中心逻辑: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 站在服务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议题下,体育行政部门需要转变自身职能以顺应其发展,管办分离是其重要一环。在规范研究范式下,研究指出:管办分离是政府职能优化的组织改革实践,源起于举国体制的我国职业体育,其管办分离源起又带有摆脱政府中心逻辑、顺应职业体育市场化提速的意蕴;转变政府立场重框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边界、还市场主体地位、破解职业体育市场发展困局,则构筑了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基本践行基点;而实践中,则需依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优化和遵从市场逻辑的引导性补偿机制推进,同时需提防机械论的不良观点。

关键词 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政府逻辑;市场逻辑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行政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大背景下,我国体育领域也启动了以“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为核心的改革历程,并于2012年初在职业足球领域率先进行了管办分离的改革试点。管办分离,对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来说俨然是一新鲜事物,在我国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实践中,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理论把握与实践探研。然当前学界缺乏对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系统研究成果,显现相关研究的急迫性。本研究即在规范研究范式下,探讨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逻辑源起、实践要点及推行方式等问题,力图触碰职业体育领域管办分离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做等基本问题,以服务改革实践。

1

管办分离及其理论意蕴

当今社会,伴随市民社会的崛起和市场活力的彰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以依赖社会与市场的力量,去替代某些原有政府职能,这意味着原有政府职能模式及其实现方式需要加以修正。推进政府职能转型的议题逐渐浮出水面,政府将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或市场,从而使政府效率提升,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发,成为顺应组织效率优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与此相应,责任政府、效率政府、服务型政府成为应然选择。现实中,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的我国社会事业,在国家计划管理的轨道上,国家成为唯一举办主体,“政府不出钱谁来出钱,政府不办谁来办,管办合一,成为人们的理念共识和现实制度选择”。于是,政府主导一切,包揽大小事宜,社会生活的每一环节都有政府身影,一切活动都成为政府公共活动,一切行为都是政府行为。显然,这对政府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其根深蒂同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自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开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伴随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改革随之而来。如果说政府运行模式是社会需求决定的,那么可以判定我国政府改革进程最为主要的逻辑是“市场化逻辑,即政府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比较好的政治基础”,与之对应的是,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则大力推行事业单位社会化和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诚然,市场逻辑是有其现实前提的,它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政策环境,而且要求涉及产权明晰的竞争激励机制运行通畅。现实中,市场逻辑对政府的诉求,在政府中心逻辑中往往无法得以满足。因为,政府中心逻辑不仅在政府职能实现方式上采取管办合一,而且天然的带有竞争压制性。于是,顺应社会需求的政府改革,自然无法绕开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改革,后者实质上就是管办分离改革。

管办分离顾名思义,就是政府管与办的职能分离,是“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管)与出资人职能(办)的分离”。实践中管办分离改革,即是将政府中心逻辑下的“办”的职责转交于社会组织或事业单位,而自身退居为管理者的角色,负责宏观规划与监督。也就是,政府从公共服务直接供给者的主体立场上退下来,而成为与社会大众一般的需方立场,实现从政府本位论向社会本位论的转变。这种立场转变,不仅可以防止政府行政机构与民争利问题,关键还在于它给予市场以主体地位;而政府借助市场主体效用显现,实现其作为公共服务供给者角色。同时.政府职能观念将发生转变,即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政府统管向政府服务转变。其次,在管办分离实践中,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诸如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动。但值得关注的是管办分离并不意味着管办机构的必然分开,或者说管办分离可以采取机构分开的方式,也可以不涉及机构分离。而其真正要做的是对政府内部职能进行区分,区分出经营运作部门以履行办的职能和行政监管部门以发挥管的职能,而这两个部门是否在一个衙门办公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两者之间的父子一体关系或直接勾连性必需被打破。因为,机构设置对政府职能彰显的影响效用甚微,即使是分离的机构,乃至性质有异的机构都可能管理同一件事情,并不是说机构分离设置就必然是管办分离。这表明管办分离改革的着力点,并非指向机构设置等组织结构层面,而是指向机构及其职能性质的界定。此外,管办分离后的政府,在社会运行中位置上移,站在服务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立场,维护社会秩序、赶促市场发展是其基本职能。这种政府职能边界重新界定过程,将形成社会发展依赖模式与治理模式的转变,即从原有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向更多依赖市场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由是观之,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摆脱政府中心逻辑,重框政府职能边界,更多依赖社会与市场来实现政府职能效用显现构筑管办分离改革的基本旨趣;而“民进官退”必将成为管办分离改革的显要特征。

2 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源起

产生于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我国体育体制,被冠以举国体制之名。从政府职能显现上看,这种体制实质是一种集中全国优质资源、依赖财政供养、权责一体化的管办合一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对提升我国体育发展速度,实现短期赶超式发展是极其有利的。然其外部性体现为制度性垄断,必然伴随体育领域政府事宜、社会事宜、市场事宜的界限模糊,其结果表现为:(1)行政职能越位、缺位问题现象严重。在政府主导体育发展模式下,行政事业化成为主要实践方式,体育行政部门对微观事物干预过多过细,管了众多不该管也无力管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对诸如我国体育发展最终走向、中国特色职业体育是什么样等涉及顶层设计的内容缺乏关注。其结果必然是体育行政部门劳心劳力、却又不得其所。(2)组织效率激励机制缺失。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一切,背后隐藏着体育领域的国家所有逻辑,而国家所有模式暗含着所有者缺位问题,致使委托代理虚设或内部人控制,效率“黑洞”和政事摇摆问题严重。(3)监督者缺位,评价机制运作不力,且目标达成和绩效考核检验困难。在政府主导的体育运行实践中,但凡涉及体育的所有事务都是政府一家之责,政府与各执行组织要么自成一体,要么彤同父子,监督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监管,责任考量无从谈起;而且政府主导供给无形中挤压了服务对象的自主选择权,社会大众反馈机制缺失,形成“自说自话”的循环怪圈。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体育社会需求逐渐多元化,体育的价值导向随之转变,无形中突显了政府管办合一的体育供需矛盾,政府职能的单向度显现成为困扰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大众体育文化发展需求。南是观之,在我国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当我国体育发展问题之流与宏观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之流相汇合,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改革也成势在必行之状。

体育领域的政府职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之体育需求,而其改革导向必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体育服务需求,谋求效用最大化。由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及其政府职能转换是以举国体制下的管办合一模式为起点的,在政府与市场两极论范式下,其发展方向必然是力图通过市场或社会之力来增强政府职能效用。现实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开启了借助自身体制改革以解决体育发展问题的实践过程。1986年国家体委制定的《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指出,“实现由国家包办体育到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转变”,体育社会化发展成为我国实现体育腾飞的突破口,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策略迅速在全国漫开。而1992年中山会议更是使体育行业明确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遵循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体育发展路径,体育职业化议题开启。随后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被正式确定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方向。当体育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成为不可阻逆的趋势时,与之配套的体育行政部门职能改革随即展开,转变职能,实现政事分开,分类推进运动项目协会制和管理中心管理与经营成为国家体委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的运行选择。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国家对体育事业的管理方式,正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更是正式指出:“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这标志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议题走上我国体育改革的台面。按此要求,国家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相继进行改革,以推动各个运动项目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培育运动项目市场。2012年,中国足协率先提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了管办分离是当前改革的主要工作,并给出“三步走”的具体实施步骤。纵观我国体育改革历程,内在逻辑恰恰映射于体育领域中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的逐渐明晰化过程。若将该历程分为两个衔接紧密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显现为明晰、推进、落实体育社会化、市场化,是带有完善原有体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特征的改革实践;第二阶段则是伴随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演进,以顺应体育市场发展需求为目标,以体育行政部门角色定位和政府职能表达转变为核心内容。而管办分离改革无疑是勾连两个改革阶段的核心环节,是我国体育有序发展无法逃避的重要内容。然管办分离改革首先出现在我国职业体育的排头兵足球中,则反映职业体育是我国体育改革相对彻底的一种表征,是政府职能和市场功用明晰化的显现。

经过20年的职业化改革,职业体育的市场化、商业化取向已然为国人所接受、所遵从;同时伴随前期改革而出现的各种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需求表达意识不断提升,参与体育公共事务之要求不断增强。仅以我国职业足球而言,从10年前的“七君子”事件,到近期网传的球员欲成立球员工会之举,无不彰显我国职业体育民间组织的崛起。如此背景下,如何联络与调动各多元主体,以改善我国职业体育运行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政府出面,通过自身政府职能的转变,让渡市场或社会组织以权力,以发挥这些社会主体之功效。这种重新框定政府、社会、市场之间关系,并借助政府职能转变而实现的方式,必然涉及管办分离改革,也唯有经过管办分离改革才能巩固与推进我国体育市场化改革实践之成果。因此,如果说我国体育职业化是体育领域摆脱政府中心论的产物,那么当前的管办分离改革之源起则是这种实践不断深入的结果;背离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或者没有体育运行方式的市场化转变也就无管办分离改革可言。

3 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践行基点

3.1破解市场困局: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目标指向

经济领域的基本问题显现为如何分配人、财、物和信息的实践,而对这些资源的控制状况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当资源控制在市场经营主体手中时,企业家的逐利性将催使价值生产实践;相反若掌控于政府及其代理人手中,则寻租行为往往是其重要表现,效率低下、腐败盛行将是迟早的事情。因为,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前者是生产性的,是有利于社会总价值的提升的,而后者则是非生产性的。于是,从效率实现角度看,减少政府对生产性资料控制无疑是合适的。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市场机制的竞争激励效用已然明确。回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改革率先激发的是市场竞争机制,并通过价格自由化和中小企业竞争实现,而后才有了市场体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改革实践。反映到体育改革实践,源起于管办合一模式的我国职业体育,“在产权结构上带有明显的模糊产权特征,表征为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嵌套一起,构成双重产权体系”,具体讲,就是由于体育行政部门的管办不分,使得联赛产权带有明显的公有产权性质,而俱乐部层面则已然形成私有产权。这意味着,我国职业体育运行主体不仅要面对市场不确定性,而且要面对政策不确定性,如此状况下,必然导致职业体育市场主体的注意力分散,或多或少去拿捏政策的动向,寻求非创造性的价值行为。另一方面,伴随职业体育等体育市场化改革的启动,“清水衙门”成为兼具政府与市场二重性的“怪胎”,它们不仅要管钱,而且要生钱,正是这种要生钱的功能催生了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变异。更值得关注的是体育行政部门在谋得政府和市场组织双重好处的背后,却丢失政府的公共性和市场组织的效率性,成为我国职业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诚然,从转型经济发展角度看,先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无疑是合适的,然当市场主体形成以后,跟进的措施必然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的运行体系建设。回到我国职业体育发展层面,当前我国职业体育在俱乐部层面私有化或类私有化的产权竞争体系已基本形成,职业体育俱乐部间竞争不断提升,而上层结构的不合理性被无形放大。由是,通过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借助管办分离改革破解我国职业体育公有产权所代表的非生产性和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关键,即解决体育行政部门为经济利益牵引的弊端,将其部分原本不合理的职能外化为社会行为或市场行为。当然,这不仅需要政府职能自身的转变,还需要借助市场主体地位的彰显。

3.2框定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边界: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本体指向

在职业体育市场化趋向明确的背景下,体育职业化则意味着体育行政部门自身定位发生调整,通过社会力量借助市场机制来实现体育领域发展,与之对应的是体育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政府开始尝试分离出部分职能并进而转交于社会。这也意味着,职业化改革实践中隐藏的是围绕竞技体育发展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也即政府可以从我国体育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或者体育服务的直接供给者角色上退下来,而借助职业体育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形式实现我国体育发展。实质上,该过程即是实现体育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者分离。现实中,伴随我国职业体育的展开,有关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与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认为由于以管理中心的角色多样化,使得一旦职业联赛出现一些问题时,管理中心往往左盼右顾,而且更多是从联赛发展或者国家队利益层面处理问题,其结果经常为媒体与社会大众诟病。究其缘由,运动管理中心,是政府中心逻辑的产物,其运行目标自然带有服务于政府的本性;于是怀揣着维护联赛有序运行的梦想,而由于其站错了队,问题解决不善就难以避免了。事实上,上述问题恰恰是管办分离力图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实践中,该问题又必须通过职业体育相关组织性质界定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细化来实现。

为了分析方便,本文以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为例,探讨管办分离涉及的体育行政部门职能界定及其职能性质辨别问题。围绕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涉及以下一些主要职能团体: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足球管理中心、中超公司与中超董事会,其管办分离改革即是顺应我国职业足球发展需要,对这些机构组织的性质界定与职能框定过程。首先,中国足协的性质是明确的,是民间社会团体,保持或回归这一性质是管办分离所必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剥离贴附在中国足协身上的“二政性”是必需的,使其单纯化是管办分离改革的内在要求。其次,中超董事会以及中超公司,其性质则更为明确,他们是企业性质的,是具有利润最大化取向的企业机构,其面向的对象是各俱乐部投资人,而不是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它与后者几乎不相干,而与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发生联系的是中超公司或中超董事会的附属执行机构,这种关系也仅仅停留在业务上。其次,对于中国足球管理巾心而言,其目前的性质是多变的,不仅是官方层面的司局级机关,还是社会层面的中国足球联赛组织运行机构,甚至是市场层面的中超董事会及中超公司背后操控者。实际上,这种性质的多变性,有其深层根源的。我国足球职业化就是由管办合一性质的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及其前身)自身改革的结果,这意味着其出娘胎就带有明显政府作用的痕迹,而后的改革实践要求足球俱乐部进行实体化、公司化改造,而与之对应的管理层改革却相对滞后,致使我国职业足球上下对接错位、问题丛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管理中心改革将是管办分离力图解决的关键问题。按照政府职能显现要求,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其核心定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管理者角色,是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乃至中国政府在足球领域的政府职能部门。为此按照管办分离改革要求,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内部将产生分化,一部分将继续保持现有政府化趋向,为政府的行政机关或准政府机构,其职能是我国足球发展的规划、引领和管理者,是足球行业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而另一部分则应变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事业机构,其发挥承办职业足球联赛的职能,发挥着直接生产我国职业足球竞赛产品,满足人们社会观赏需求,并承担为国家队培养人才等职责.与中超公司及中超董事会对接融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行业内部关系,而非行政隶属上的关系。

事实上,一旦承认上述理论梳理的正当性,则意味着,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主体是我国职业体育相关行政部门内部分离,从而框划职业体育维持发展链条上各相关主体职责,使其利益关系明晰化,政府、社会、市场各司其职。即“裁判员”与“运动员”分开、“教练员”向“运动员”靠拢。具体讲,就是要改变过去我国体育发展中,体育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还当“运动员”的格局,而要建立围绕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及组织关系。即体育行政部门(运动管理中心)发挥“裁判员”角色,主要职能彰显在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中超联盟组织则发挥“教练员”的角色,指导职业体育项目发展和职业化运营;而职业体育俱乐部发挥“运动员”作用,通过竞争提供更为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竞赛产品。如此一来,体育行政部门将剥离与职业体育联赛的不当关系,从而占据职业体育管理者和监控者角色,而充分赋予职业体育市场主体自由竞争空间,还市场主体地位。

3.3还市场主体地位: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价值指向

职业体育是具有市场本性的社会运行体,是围绕体育竞赛的市场化、商业化运行模式,偏离市场机制的作用,则意味着职业体育失去其种属性。这意味着市场居于主体地位是职业体育本性诉求。然我国职业体育源起于政府主导下管办合一运行方式,是一个尚处于发展之中的职业体育运行样式;其发展过程,自然无法逃离从政府主体地位向市场主体地位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议题下,我国体育行政部门要从直接供给者角色担当上退下来,相应地赋予社会与市场组织以体育服务生产者角色,以更有效率地提供体育服务供给。逻辑上,离开职业体育市场主体的发育,作为政府职能转变手段的管办分离是断然不会出现。这也意味着,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是建立在相关“办”的职能承接主体完备的基础上,赋予其主体地位不仅是改革的本然诉求,更是产生高效的代偿效应的基础。

经由管办分离改革的我国职业体育,遵循市场主体地位运行方式,按照市场竞争激励要求,在竞争与信任并进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然,这种通过职业体育管办分离赋予市场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就是一种政府甩包袱的减负行为。因为,管办分离改革后,仅仅是将体育行政部门的经济利益导向转移出去,而其他相关职能不仅没有减弱,相反随着社会组织的加入,体育行政部门的活动范围将大增,同时其监管职能和项目推广与维系发展职能也将强化。

4 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践行机理

4.1体育行政部门主导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我国职业化改革路径选择,往往被冠以渐进式称谓,而实现这种改革的核心机制依赖便是政府主导机制。因为,在我国一方面社会组织的自我生存和控制能力差,需要借助政府之手加以扶持;另一方面“职业化改革本身就是对原有政府主导一切模式之改革”,在此背景下“脱离政府主导作用,则一切都是无法实现的”。按此逻辑,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也必须依赖政府主导机制,因为管办分离改革本身就是政府对自身开刀的过程,离开政府主动让渡权力,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而现实中,有关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的质疑焦点又大多集中于此,认为依赖政府自身逻辑的改革,“在社会制度体系发育不力、治理结构没有实质变化的情况下,管办分离的孤军奋进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上述疑虑主要源自于两方面。其一,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借助奥运争光计划,或者是全民健身计划,始终在体育领域中扮演供给者的角色;而且正是由于我国政府作用使得我国体育得以迅猛发展,甚至可以说没有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之功效显现就没有我国体育发展的今天。管办分离改革要求体育行政部门转变立场,要打破的就是旧有举国体制之某些运行机制,政府不再直接办体育;如此一来这种管办分离实践是否会影响我国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呢?当然,这种担心是无理由的。因为,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不是改变也无法改变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体育事业公共性及其对政府的依赖关系,更不会改变我国体育国家战略;而其力图改变的是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的结构和供给方式,谋求更有效率的实现政府职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体育发展目标。由此看出,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是不会影响我国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目标实现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民生体育压力,我国体育行政部门的核心利益正悄然发生变化,诱发政府应对性管办分离职能改革的践行可能。其二,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是体育行政部门转变自身职能运作的结果,是政府遵从自身逻辑而进行的自身职责重新界定选择,于是体育行政部门自己改自己的可行性就值得怀疑。该议题经济学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研究解答,认为:面向社会的政府职能模式选择,取决于“政府行政成本与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当前者效率高于后者时,显然管办合一模式是经济的,反之则需要管办分离。另一方面,当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发生偏颇时,政府自身合法性往往受到挑战,而迫于压力的谋求自身生存的冲动也会在政府身上显现,并以“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活动”形式出现,成为政府基本职能行动的一个重要层次。现实中,我国政府职能改革,是“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运行实质就是“要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对于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而言,如果将职业体育发展目标宏观化为满足社会大众体育需求,那么管办合一模式,由于排斥市场交易行为其行政成本无疑是极高的,当这种行政成本效用边际与当前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建设相冲突时,则管办分离模式必然被提上日程。于是,借助管办分离改革,减少其行政成本,同时腾出手来推进民生体育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成为我国体育行政部门的应然选择。当然,该过程还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破解职业体育市场主体发展空间与发展活力的政府责任彰显,以及职业体育市场化发展要求已成箭在弦上之势。

由此看来,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在实现机制上依赖政府主导是可行的。当然这种政府主导仅仅停留在管办分离改革的推进方式上,是一个政府理性自省基础上的“自行断臂”历程,源于政府,又依赖政府成为其无法抹去的标签;而政府主导职业体育运行的实践则恰恰是管办分离改革的靶向。

4.2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场机制依赖

在经济学有关改革的理论体系中,以帕累托改进(下称帕氏改进)最为知名。而且这种旨在增加社会总价值而又不影响任何个人利益的改进,更是改革实践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然无奈其约束条件太高,成为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化模型规划。不过,其现实意义在于揭示改革的最终优化方向和路径:即创设帕累托最优,最大限度降低改革阻力。现实中,任何改革都是有成本的;改革得以为续的条件必然是改革可以产生正收益,即改革收益必需是大于其成本的。经济学界,将这种总体上是有利于社会价值的提升、但会对部分人产生不利影响的改进称为卡尔多一希克斯改进(下称卡氏改进)。理论上,优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即是实现卡氏改进向帕氏改进转化,其核心是补偿机制的应用,因为,只要在社会谈判成本不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补偿方案,足以找到一种适合各方利益的标准。一般来说,优化卡氏改进的补偿方案有两类:一是通过政府调控机制或转移支付机制实现受益方对受损方的直接补偿,使后者不再承受损失;另一类则是间接补偿,即通过机制或制度优化,给受损方提供政策扶持、给予优先发权力创设潜在的补偿空间,借助后者的努力参与实现。纵观我国职业化改革实践,从运动队俱乐部化、到运动员转会制度的放开及其后俱乐部公司化,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卡氏改进的身影,而每一次改革得以进行的关键都在于通过政府调节机制实现了卡氏改进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落实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核心就演变为解决职业体育改革出现的利益受损者的补偿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特殊性还在于受损者的身份及其受损利益点不同,管办分离改革是对政府的改革,利益受损方是政府或者政府机构执行者(官员),而其利益点在于损失了可以继续谋利的工具。具体讲,就是分离体育行政部门既管钱、花钱,还又要生钱、赚钱的职能,将体育行政部门办职业体育的职能(生钱、赚钱的职能)转交给社会与市场。如果将职业体育的基本问题定位于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控制权配置问题,那么管办分离实质上即是取消政府经营活动的正当性,通过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优化,剥离原有不合理的政府职能或效用的实现方式,使得政府握有资源控制权成为不合法行为,或者说政府依靠自身职位和职权谋求经济利益增值具有违法性。当然,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诱导性改革实践是更接地气的,是更利于改革目标实现的。如此看来,管办分离改革实践中,鉴于其自身风险性高和政府机构阻抗力大的状况,仅仅限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增加相关的引导性机制或者说补偿机制。在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化明确的背景下,用市场财富权力机制代替职位权力机制无疑是合适的。即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行,使得职业体育运行利益追逐实现方式由职位转换为财富。策略应对上,一方面禁止行政职位谋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优化市场化要素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功用,发挥市场财富竞争机制自序演化的替代功能。于是,推进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还必需依赖我国职业体育市场性的增加,促进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增加我国职业体育社会总价值的生产创造,另一方面向社会传递一种取向,即“基于职位的权利逐渐被基于财产的权利所取代”口…,从而逐渐缩小基于职位的权利领域,形成相对清晰的产权制度体系,迎合职业体育市场化发展的要求。由是观之,落实管办分离改革必需强化职业体育的市场性,增加其竞争性,通过职业体育市场效用显现,实现职业体育相关主体逐利模式之转变。

4.3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中需要提防机械论观点

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的践行是政府改革的自身逻辑与外部逻辑融合产物,是政府遵从服务于外部系统对职能要求的自主性改革实践,是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转变。当然,从政府职能实现来看,管办分离是一种理想状态,完全意义上的管办分离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管与办的职能分布不是单纯的两点分布,而是一种介于管办分离与管办合一之间的连续集。这意味着追求完全的管办分离是不现实的。而从我国职业体育问题解决来看,只要管办分离改革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有利于职业体育市场竞争激励机制效用显现,则意味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议题中推进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是有意义的。而那种认为必需明确界定机构职责、确定组织机构形式,才能付诸实施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实践,以及那种认为我国需要完备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才可进行管办分离改革的思路无疑都存在两分法的片面性,是背离我国职业化改革实践的,不利于我国职业体育改革发展的。

源起于政府主导的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实践中不可避免涉及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一短期现象,往往会伴随相关主体恣意行为的高涨。一方面,在经济上,由于控制权收益的变迁,使得职业体育相关管理者(主要是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当下意识增强,倍增其自利行为和短期套现冲动;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职业体育相关管理者主体上是官方任命立场,管办分离改革涉及动摇其背后的利益链条或权利体系,然该改革历程中注意力的转移实践,无形中削减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约束性。如此一来,管办分离改革中,特别是改革之初,往往造成行政成本急速提升的现象。而这种只看到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之初行政成本提升现象,而忽视其阶段性特征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5 结语

以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为方向的体育体制改革,发展与延伸出体育行政管理机制的管办分离改革。而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是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化的提速,其逻辑基础必然是激发竞争机制的功用。诚然,以职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职业体育改革理论上是无法解决市场经营以外的职业体育复杂问题的。同样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构件的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实践亦无法也无力圆满解答围绕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体育行政部门转型及其体制改革面对的层层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不应是孤军奋进的政府职能转变条款或单一的改革举措,而必须辅以相关系统改革实践。唯有坚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供良好环境”、“供给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体制改革目标,通过包括提升职业体育硬件建设,强化制度体系和市场效率竞争机制的软件建设并行实践,职业体育管办分离改革实践方能实现其作为体育体制改革和体育行政职能转变关键环节之功效。

作者:张兵

第3篇: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机制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我们已经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方面作了大量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促进科学发展,财力向下倾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力度明显加大,实行财力分配向重点领域和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正在形成财政促进科学发展的利益导向格局。

从收入来源看,已初步形成有利于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各级政府培植财源积极性的机制。省里明确将事关全省利益、实施省级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省级固定收入,包括省属企业所得税和上缴利润,中央所属电力、石化、有色冶金企业增值税的25%和营业税等,由省级财政统筹。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省与市州共享收入,对一些特殊行业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由中央和省级分享,其他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和省、市州按比例分享。这种收入划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级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对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省一级集中财力办大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支出分配看,在基本界定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按照财政促进科学发展、建立完善公共财政的要求,着重了加强公共财政机制建设,全省已初步形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省对市州的税收返还制度。2007年省对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364.4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44.3亿元,是2002年的15.7倍,县级人均财力由1.3万元提高到2.6万元,县乡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做到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十五”以来已安排财政资金10.8亿元,用于支持湘西地区的产业开发;安排18.5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财政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省新增村级补助资金3.32亿元,另安排1.1亿元用于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但是,现行体制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既有原来包干体制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又有分税制实施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某些环节、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财力向下倾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提高政府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能力,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形成财政促进科学发展的利益导向。要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在确保各级政府既得财力的基础上,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主要是调整增量部分的分配格局,重点向市县一级倾斜,从体制上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均衡的问题。要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确保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要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围绕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均等化转移支付补助机制为主,以激励性转移支付补助机制为辅,形成主辅结合的补助机制,增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促进提高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依据市场经济原则,明确哪些应该是由政府主导,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办的大事,探索建立和完善省级政府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强基础、维安稳的机制,提高地方政府运用财政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建立完善省级政府集中财力保民生的机制。近年来,我省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取得显著成效,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民生项目,解决了不少事关民生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07年全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达到528.9亿元;2008年达到734.5亿元,增长38.9%。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到这方面的机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在现有财力有限、各方面要办的事情很多的情况下,要科学界定和明确哪些是急需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在民生项目中哪些需要急办、哪些可以缓办;要研究解决哪些民生问题主要应该由政府来解决,哪些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方式来解决;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筹措机制,多渠道解决民生资金保障;要完善民生问题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掌握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愿望,适应民生的新要求。

二要建立完善省级政府集中财力促发展的机制。主要是加大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的投入。在这方面,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打下好的基础。如,近年来坚持每年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3亿元,重点对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央企对接、重点园区等进行扶持;采取税收返还、技改贴息等方式,安排7.36亿元,重点支持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华菱集团、有色和煤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已滚动投入高科技发展引导专项资金7.23亿元,推进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对促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素质,增强全省经济发展综合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围绕促进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在财政投入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要探索完善促进财政资源整合的机制,把现在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的财政资金有效集中起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效益;要坚持立足于促进增强全省长远发展后劲,重点加大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优势产业的财税支持;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完善财政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机制,促进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支撑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构建和完善重大项目财政融资平台,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大项目配套资金的同时,利用财政贴息、税式支出、政府采购、国债投资等手段,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投入;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扶持基础科研和高新技术研发,使科技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强化经济的内生活力。

三要建立完善省级政府集中财力强基础的机制。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一直是我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重点,特别是近两年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2008年,通过财政融资,引导多渠道筹资,新开工了18条高速公路;投入6.5亿元,用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投入1.5亿元,支持黄花机场扩建工程;已投入10.89亿元,大幅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治理、防汛抗旱、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投入3000万元,用于农村能源、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8.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安排9500万元,帮助解决15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后,还要突出围绕重点推进公路、航运、铁路、航空、城际交通等交通项目,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等水利项目,煤矿技改扩能等能源项目,棚户区改造及采煤沉陷区民房搬迁维修等民生项目,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等生态环保项目,进一步建立加大财政投入的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逐年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完善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财政投入的跟踪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四要建立完善省级政府集中财力维安稳的机制。从2004年开始,我省已陆续出台县级公安机关、县级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法院、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劳教所等公用经费保障标准。2008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了3.6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弥补县级公安机关、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的公用经费缺口,公检法“两庭”、“两房”建设和法律援助。安排涉法涉诉救助资金,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省财政专门安排省级信访专项资金200万元,对“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部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当事人的特殊困难进行了救助。对安全生产、病险水库、隐患整治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2008年省财政安排资金4525万元,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及安全技术改造,为确保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维护安全和稳定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也要相应增加,更根本的是要加快建立完善相关机制。

作者:周 强

第4篇:政府采购办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监督、监管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市政府采购中心以服务政府工作为中心,坚持“规范、高效、公正、廉洁”的工作理念,狠抓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办事透明化、服务效率化,确保了审批采购项目优质高效

地完成。元至六月份,市政府采购中心共实施集中采购143次,其中公开招标5次,竞争性谈判15次,询价采购123次,完成采购金额 2118.8万元,节约资金335.8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2.9%。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采购规模进一步拓展

今年以来采购中心努力拓展政府采购规模,扩大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和节约优势,采购项目进一步丰富,安全设备、水面打捞设备已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在服务民生方面,完成了市委政法委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软件、梁子湖区和华容区中央医疗补助项目的采购;在服务三农方面,完成了国土整治办公室占补平衡项目的公开招标采购,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共安全方面,完成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和双港大桥超载动态监控系统工程的采购。半年来采购中心主动服务,急事急办,精心安排,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各单位重大项目,6月份首次进行了公务车辆加油的定点采购,同时还完成了2011-2012辆维修、公务车辆保险、公务资料印刷项目的定点采购,在采购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采购人提供更简单更快捷的服务,方便了市直各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中心在完成市直单位采购任务的同时,还接受了梁子湖区、华容区以及梧桐湖新区重大项目的采购,指导和帮助区级政府采购部门开展采购工作。

(二)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

中心在组织实施政府采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规范采购程序放在第一位,一是针对新形势下政府采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整合修订招标文件编制程序,统一制定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确保招标文件合规、合理;二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规章等,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了招标程序的规范有序;三是对重大采购项目,主动与采购人联系和沟通,充分倾听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技术需求比较复杂的采购项目及时邀请有关专家组织论证,确保了采购项目公平、公正;四是坚持把好资格审查关,根据不同项目的类型,制定较为合理的资质要求,先由中心专人进行资格预审,与供应商明确相关职责,后由评标委员会在开标前进行资格终审,仔细对照各项目的资质条件逐项审核,有效确保了招标采购的成功率。

(三)风险防控进一步筑牢

作为政府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采购中心着力源头防腐,紧紧围绕规范二字,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重点从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工作“阳光化”、手段电子化等五个方面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建立了政府采购执行环节公正、透明、规范、高效的“阳光采购”运行机制。

一是政府采购招标公告信息全部上网,供全国各地供应商免费查阅、下载、使用。通过公开,促进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制约暗箱操作。

二是实行评标专家临时随机抽取,即在投标、开标的当天,由采购中心、财政局人员在市财政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通知评标专家,到采购中心评标室封闭评标。从时间、机制上制约了外界影响评标专家公正的行为。

三是实行开标、评标现场音视频录音录像监控,全程监控监督开、评标过程,促进了开评、评标现场的言行规范。

四是评标结果及时在规定的鄂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网和湖北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接受供应商的监督和质疑。

五是完善了采购文件系列标准范本,实行了重大和复杂项目上网邀请专家论证制度,建立了重大项目招标文件会审制度,从招标文件源头促进了招标采购工作的公平和规范。

(

四)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

政府采购中心人员牢固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增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全面、规范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是中心内部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对中心人员进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二是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二是结合重大教育活动进行自学。比如,规定中心人员每周自学“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相关内容不少于2课时。三是结合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工作特点,鼓励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更好地适应政府集中采购操作业务专业化的客观需要。

(五)活动效果进一步增强

在“机关联基层、干部联群众,促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活动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中心全体党员从2月上旬开始,多次到太和镇谢培村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春耕生产;进入群众家里,同吃同住,体验群众生活,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为村民讲解惠民政策。在走访过程中,中心根据谢培村实际情况,指导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完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了美化、绿化、净化活动,集中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并送垃圾桶20个;帮助谢培村开展了“一事一议”工作;组织中心全休人员帮助结对户开展春耕生产2天,为结对户送种植方面技术资料5份;在中心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多方筹措,为谢培村筹集资金50000元。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

总之,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依然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问题,比如中心机制不够健全,采购业务不断增加而人员过少,采购的规模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推动我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益

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采购人的沟通和联系,不断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力,不断提高采购计划性,不断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和节约效益。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服务发展、服务采购单位、服务供应商和基层群众,提高采购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流程运行、绩效考核、能力席位、全程监督、预警防控等工作机制,构建公开透明、责权明确、运转顺畅、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完善采购项目评估、论证制度,切实提高采购文件编制质量,提高供应商参予范围、提高招标成功率;完善供应商服务跟踪检查制度,强化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价格和服务承诺的监管,保障采购人合法权益。

3、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信息报道,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及时发布中心工作的动态信息,宣传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政策、法规及工作情况,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外出培训等形式,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中心人员业务操作执行水平。抓好政府采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加强对采购效率问题、质疑投诉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与上级领导及监管部门的联系,邀请市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领导到中心视察指导工作,扩大集中采购工作影响。

4、进一步彰显政策功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职工就业、增加税收方面的政策功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五个鄂州”建设、构建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争作贡献。

第5篇:政府采购办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政府采购办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监督、监管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市政府采购中心以服务政府工作为中心,坚持规范、高效、公正、廉洁的工作理念,狠抓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办事透明化、服务效率化,确保了审批采购项目优质高效地完成。元至六月份,市政府采购中心共实施集中采购143次,其中公开招标5次,竞争性谈判15次,询价采购123次,完成采购金额 2118.8万元,节约资金335.8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2.9%。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采购规模进一步拓展

今年以来采购中心努力拓展政府采购规模,扩大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和节约优势,采购项目进一步丰富,安全设备、水面打捞设备已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在服务民生方面,完成了市委政法委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软件、梁子湖区和华容区中央医疗补助项目的采购;在服务三农方面,完成了国土整治办公室占补平衡项目的公开招标采购,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共安全方面,完成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和双港大桥超载动态监控系统工程的采购。半年来采购中心主动服务,急事急办,精心安排,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各单位重大项目,6月份首次进行了公务车辆加油的定点采购,同时还完成了2011-2012辆维修、公务车辆保险、公务资料印刷项目的定点采购,在采购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采购人提供更简单更快捷的服务,方便了市直各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中心在完成市直单位采购任务的同时,还接受了梁子湖区、华容区以及梧桐湖新区重大项目的采购,指导和帮助区级政府采购部门开展采购工作。

(二)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

中心在组织实施政府采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规范采购程序放在第一位,一是针对新形势下政府采购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整合修订招标文件编制程序,统一制定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确保招标文件合规、合理;二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规章等,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了招标程序的规范有序;三是对重大采购项目,主动与采购人联系和沟通,充分倾听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技术需求比较复杂的采购项目及时邀请有关专家组织论证,确保了采购项目公平、公正;四是坚持把好资格审查关,根据不同项目的类型,制定较为合理的资质要求,先由中心专人进行资格预审,与供应商明确相关职责,后由评标委员会在开标前进行资格终审,仔细对照各项目的资质条件逐项审核,有效确保了招标采购的成功率。

(三)风险防控进一步筑牢

作为政府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采购中心着力源头防腐,紧紧围绕规范二字,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重点从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工作阳光化、手段电子化等五个方面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建立了政府采购执行环节公正、透明、规范、高效的阳光采购运行机制。

一是政府采购招标公告信息全部上网,供全国各地供应商免费查阅、下载、使用。通过公开,促进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制约暗箱操作。

二是实行评标专家临时随机抽取,即在投标、开标的当天,由采购中心、财政局人员在市财政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通知评标专家,到采购中心评标室封闭评标。从时间、机制上制约了外界影响评标专家公正的行为。

三是实行开标、评标现场音视频录音录像监控,全程监控监督开、评标过程,促进了开评、评标现场的言行规范。

四是评标结果及时在规定的鄂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网和湖北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接受供应商的监督和质疑。

五是完善了采购文件系列标准范本,实行了重大和复杂项目上网邀请专家论证制度,建立了重大项目招标文件会审制度,从招标文件源头促进了招标采购工作的公平和规范。

政府采购中心人员牢固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增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全面、规范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活动效果进一步增强

在机关联基层、干部联群众,促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活动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中心全体党员从2月上旬开始,多次到太和镇谢培村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春耕生产;进入群众家里,同吃同住,体验群众生活,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为村民讲解惠民政策。在走访过程中,中心根据谢培村实际情况,指导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完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了美化、绿化、净化活动,集中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并送垃圾桶20个;帮助谢培村开展了一事一议工作;组织中心全休人员帮助结对户开展春耕生产2天,为结对户送种植方面技术资料5份;在中心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多方筹措,为谢培村筹集资金50000元。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

总之,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依然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问题,比如中心机制不够健全,采购业务不断增加而人员过少,采购的规模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推动我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市政府采购中心xx年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中心的政府采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纪检委的监督下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按照全区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财政工作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一五规划和中纪委提出的深化和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为契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三个部长令,不断加大规范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反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上半年实现政府采购支出4,7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节约资金672万元,节约率达12.49%,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反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财政厅、市政府及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要求,切实抓好我中心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根据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求真务实地提出防范商业贿赂的自律机制,逐步建立积极、合理的防控和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努力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并以全党正在开展的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坚持依法采购,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意识,提升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展现出政府采购中心文明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窗口形象。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范文为第一范文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第一范文网外部链接!]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联系政府采购实际,适时提出了以热爱政府采购事业为荣,以危害政府采购事业为耻,来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以服务好政府采购对象为荣,以背离政府采购对象为耻,来大力推进政府采购效率提高;以崇尚先进政府采购管理为荣,以不学政府采购法规为耻,来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创新和法规培训工作;以勤于政府采购工作为荣,以应付政府采购工作为耻,来大力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工作上水平;以同心同德做好政府采购工作为荣,以损害他人的政府采购利益为耻,来大力推进构建和谐政府采购工作;以诚实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为荣,以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耻,来大力推进政府采购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以遵守政府采购法规为荣,以违反政府采购法规为耻,来大力推进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内商业贿赂的工作;以勤俭建设政府采购事业为荣,以在工作上放纵私欲为耻,来大力推进采购中心自身建设工作的政府采购荣辱观。

三是严格执行中心人员的八不准规定:一不准泄露应当保守的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二不准发表影响采购结果公正性的言论和意见;三不准误导采购人采购某种品牌或型号的商品;四不准在采购活动中收取报酬;五不准参加有可能影响采购公正性的宴请和娱乐活动;六不准收受采购人或供应商的好处费或回扣;七不准在采购当事人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八不准向采购人或供应商提出与工作无关的要求。

四是在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科批准的采购方式执行。大型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要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内蒙古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网等指定媒体上公开发布。要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资格预审、发售标书及组织招标预备会答疑。投标、开标、评标、定标,要在市纪检委、市财政局、采购单位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下依法规范操作。中标结果要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要在确认投标书所提供各项资料均属实并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后才能与中标供应商签定政府采购合同。

第6篇:如何撰写政府采购办工作总结

淘宝专业编制

ID:就这样为您服务

如何撰写政府采购办工作总结

一、强化服务,高效完成政府采购任务。

采购办紧紧围绕全旗经济建设大局,全方位拓展政府采购范围,着力培育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环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全力做好旗乡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服务,积极认真地完成各项采购任务,服务质量和公信力不断增强。

20xx年任务完成如下:全旗实际采购规模达到75081.47万元,节约资金3086.5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3.95 %。其中:货物类采购金额为1639.92万元,节约资金94.9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5.47%;工程类采购金额为72826.77万元,节约资金2987.37万元,资金节约率为3.94%;服务类采购金额为614.78万元,节约资金4.23万元,资金节约率为0.68%。公开招投标采购额73923.74万元;询价和谈判采购额658.71万元;竞争性谈判采购额329.99万元;邀请招标采购额169.04万元。公开招投标44批次,节约资金1157.73万元,节约率为1.54%。有效地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完善操作规程,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淘宝专业编制

ID:就这样为您服务

一是做细做好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对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申请严格把关及时审核、登记,提出采购方式建议,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方式下达给采购中心或采购单位进行采购。

二是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公开工作。坚持《达拉特旗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鄂尔多斯政府采购网,“达拉特之窗”,《达拉特报》等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中标结果和采购信息等,并确保招投标、采购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

三是严肃采购程序。采购中继续邀请旗审计局、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和采购单位代表等参与全过程监督,采购过程公正、透明。

三、实施标准化政府采购档案管理。

20xx年,对实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招标文件、评标资料、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大量资料,按《政府采购法》规定,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今年采取“专人保管、登记造册”的办法,管理现有的政府采购资料。对以前的文件资料重新整理装订,有效地防止资料的散失。

四、充实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

原有的评审专家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单一,已无法适应规模日益扩大,操作逐步规范的政府采购工作,因此我们扩充了专家的数量,截止11月份,全旗共有各类专家450人。针对一些专业性、技术含量高的设备采购,我们与自治区或市一级的专家库实行资源共享。如:旗人民医院采购的医疗设备请市里专家进行评审;规划局对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请自治区一级专家评审。

第7篇:乡镇政府组织办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办人员认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小结如下:

一、组织工作

全镇20个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工作,其中15个支部被定级为“好”,5个支部被定级为“较好”,根据分类定级结果,各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抓好整改,使每一个党支部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协助党政办召开党代会。对党代表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收集、汇总、并如期回复。

5月8日召开了全镇的党建工作大会,组织全镇52个党小组开展服务农村产业、服务整治环境卫生、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3个项目竞赛。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有10多个党小组获得奖励。按照“竞赛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党小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实效。积极向上推荐党小组竞赛亮点和特色工作,报送先进事迹案例4篇,浏阳电视台对株树桥村平安党小组进行了专题报导。

“七·一”期间,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出一批“十佳”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并将“十佳”党员的先进事迹编印成《高坪先锋榜》一书,在“七·一”表彰大会上分发给全体党员进行学习。督促各支部按时高质开好党员党员大会,对全镇千多名党员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和民主评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选送了6篇文章参选省委组织部在红星网上开展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网络征文活动。送培12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市级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8月举办了一期40人参加的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新发展预备党员28名,党员转正35名。储备了53名优秀后备干部。完善了机关公务员登记信息系统。如期如质上报长沙市公务员调研报表。党员信息系统更新和维护全面到位。按季及时上报了非公经济台账。申报2名农村党员享受创业扶持专项贷款。及时申报了3人材料参加市级“优秀人才”评选。组织村主职进行了体检。及时收缴和上交党费。党务公开全面及时。全年共报送各类组织信息文章40余篇。 定期联系大学生村官,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市基层办传真报送了4位大学生的月工作情况呈报表,做好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

年初与各村签订了远程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河西、南枫等4个村更换了站点管理员。建立了高坪镇远教qq群,方便各村站点管理员进行业务交流,相互促进提高。4月23日组织开展了站点管理员业务培训。每月对长沙远教管理系统量化考核、红星视频排名,并进行月通报。做好了网评工作,每月及时上报了8篇原创文章及50个跟帖。 联系人员为17个站点新装了广播,实现了远教广播的全镇覆盖。超额完成“一村一大”招生8人(有6人为大专班,2人为本科班)。

二、人事工作

完成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申报和年审工作。做好了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依照程序,及时调整了4名职工的编制。配合市级完成了编制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情况调查工作。

完成了养保和医保的各项报表。办理了干部职工的各项调资手续、4名死亡干部职工的抚恤金、遗属费手续、6人的退休手续和3人的参保手续。组织6人参加工人技师职称报名。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体检。对干部职工的历年档案资料进行了清查、整理和报送。

三、纪检监察工作

全年纪委着力整治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下发了多个相关文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多次邀请市内领导和知名人士到镇授课,结合《短板》观看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作风增效能、优化环境促发展”演讲比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10月组织召开了全镇整顿机关作风动员大会,开展万人评风活动,镇村干部下派到全镇征集群众意见,并及时整改到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了查处党员干部违纪力度,已查处违纪党员3名,立案查处3起。及时回复来信来访,协助市纪委到村入户调查信访情况,对村级工程项目发包全程进行指导、监督。及时办理了领导干部的廉政保证金变更手续。全年报送调研文章1篇,信息6篇。

一年来,全办人员认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小结如下:

一、组织工作

全镇20个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工作,其中15个支部被定级为“好”,5个支部被定级为“较好”,根据分类定级结果,各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抓好整改,使每一个党支部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协助党政办召开党代会。对党代表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收集、汇总、并如期回复。

5月8日召开了全镇的党建工作大会,组织全镇52个党小组开展服务农村产业、服务整治环境卫生、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3个项目竞赛。竞赛活动开展以来,有10多个党小组获得奖励。按照“竞赛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党小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实效。积极向上推荐党小组竞赛亮点和特色工作,报送先进事迹案例4篇,浏阳电视台对株树桥村平安党小组进行了专题报导。

“七·一”期间,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出一批“十佳”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并将“十佳”党员的先进事迹编印成《高坪先锋榜》一书,在“七·一”表彰大会上分发给全体党员进行学习。督促各支部按时高质开好党员党员大会,对全镇千多名党员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和民主评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选送了6篇文章参选省委组织部在红星网上开展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网络征文活动。送培12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市级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8月举办了一期40人参加的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新发展预备党员28名,党员转正35名。储备了53名优秀后备干部。完善了机关公务员登记信息系统。如期如质上报长沙市公务员调研报表。党员信息系统更新和维护全面到位。按季及时上报了非公经济台账。申报2名农村党员享受创业扶持专项贷款。及时申报了3人材料参加市级“优秀人才”评选。组织村主职进行了体检。及时收缴和上交党费。党务公开全面及时。全年共报送各类组织信息文章40余篇。 定期联系大学生村官,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市基层办传真报送了4位大学生的月工作情况呈报表,做好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

年初与各村签订了远程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河西、南枫等4个村更换了站点管理员。建立了高坪镇远教qq群,方便各村站点管理员进行业务交流,相互促进提高。4月23日组织开展了站点管理员业务培训。每月对长沙远教管理系统量化考核、红星视频排名,并进行月通报。做好了网评工作,每月及时上报了8篇原创文章及50个跟帖。 联系人员为17个站点新装了广播,实现了远教广播的全镇覆盖。超额完成“一村一大”招生8人(有6人为大专班,2人为本科班)。

二、人事工作

完成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申报和年审工作。做好了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依照程序,及时调整了4名职工的编制。配合市级完成了编制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情况调查工作。

完成了养保和医保的各项报表。办理了干部职工的各项调资手续、4名死亡干部职工的抚恤金、遗属费手续、6人的退休手续和3人的参保手续。组织6人参加工人技师职称报名。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体检。对干部职工的历年档案资料进行了清查、整理和报送。

三、纪检监察工作

全年纪委着力整治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下发了多个相关文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多次邀请市内领导和知名人士到镇授课,结合《短板》观看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作风增效能、优化环境促发展”演讲比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10月组织召开了全镇整顿机关作风动员大会,开展万人评风活动,镇村干部下派到全镇征集群众意见,并及时整改到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了查处党员干部违纪力度,已查处违纪党员3名,立案查处3起。及时回复来信来访,协助市纪委到村入户调查信访情况,对村级工程项目发包全程进行指导、监督。及时办理了领导干部的廉政保证金变更手续。全年报送调研文章1篇,信息6篇。

四、宣传工作

以“浏阳最美乡村”为用户名在新浪、人民网等九大主流媒体网站上注册了微博,及时对高坪的各项重大事项进行发布通告。3月份多次接待长沙、浏阳各大新闻媒体来高坪采访报导油菜花盛况,接待前来观赏油菜花的省市领导6次,50余人,记者20余人,前来观光的市内外游客在10000人以上。办公室撰写高坪旅游报导两篇,在《长沙晚报》、《浏阳日报》发表刊登。

七·一”表彰大会“上,全镇30多名演讲选手经过预赛,16名选手在欧阳予倩剧院参加了“转变作风增效能、优化环境促发展”演讲决赛,全镇1200余名党员现场观看。

积极主动与有关媒体沟通联系,加强新闻宣传,不断提高高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年《长沙晚报》刊载文章3篇,《浏阳日报》刊载文章23篇。浏阳电视台对李志民将军故居被授予“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现场进行了采访报导。《363岁打一桌麻将》、《志民村村民拾金不昧》、《残疾青年李小平自学成才》、《冷水塘小学诚信超市6年清白账》等新闻报导在全市乃至全省成为美谈。

积极应对舆情,维护高坪声誉。如松岗山开矿、荷石公路破烂、沿甸桂花园失火、国土所工作人员李桂平私收农民建房款等,都实事求是地给予网友以客观公正的答复,使舆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做好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准备工作,组织申报了浏阳市级文明单位—冷水塘小学、浏阳市级文明村—桃花村参评。推荐上报道德模范14人,复查文明单位、文明村6家。组织申报“浏阳十佳最美夫妻”—胡前方夫妇、“浏阳十佳土特产”—高坪破布、“浏阳十佳乡村美景”—白羊山等参评,其中高坪夏布获评浏阳“十佳”土特产。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组织浏阳市知名书法家赠春联和迎新春舞龙舞狮耍茶灯活动;老年节在桃花村组织道德讲堂进村组暨重阳节文艺汇演;参加浏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歌咏湘江、舞动星城—浏阳篇群众文艺汇演”获优秀奖;邀请长沙市花鼓戏剧团到太坪村进行送戏下乡活动。

结合德育教育进课堂的工作,新编了《三字经》下发到全镇中小生手中,做到人手一册。“六·一”儿童节,组织高坪小学学生开展“颂读国学经典、争当优秀少年暨文艺演出”活动。 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全面完成。

五、妇联工作

接待日常来信来访30多起,做好了来访人员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将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组织6名市妇女代表到市级参加了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三八”节组织妇女干部职工会餐,为镇村妇女干部职工进安康和意外保险各一份,7月组织村妇女主任到市妇幼进行体检。在全镇评选出51户“优美示范家庭”上报市妇联。做好了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和“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安康防癌保险完成10000余元,《今日女报》征订50份。

六、工会工作

全年新组建基层企业工会13家,全镇组建率达95%,会员达2865人。与40家企业签订了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向市总工会积极争取职工困难救济金2400元,发放到7个困难职工手中。为冠达、奥斯特、合盛、宏腾等几家企业的职工办理工会会员服务卡820张,为820个企业职工无偿提供非工伤意外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发动4家花炮厂为75个女职工购买乳腺癌和子宫癌保险。组织冠达烟花公司的职工自编自演情景剧《爱在金秋》,在浏阳市总工会举办的庆“五一”欢乐浏阳河广场文艺晚会演出,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七、老干、关协工作 镇政府3月和10月召集退休老同志召开了2次会议,传达了市级精神和镇政府当前工作安排,收取了20**年的党费。政府为每位老同志人手订阅了一份《老年人》和《中老年自我保健》刊物。“七·一”前夕老干支部组织学习观摩,实地参观了国家生物产业园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永安镇、大瑶镇,通过参观学习见证浏阳发展成就,使大家老有所乐。退休老同志在家牢记宗旨,保持晚节,奉献余热,积极支持镇村中心工作开展,主动参加地方公益事业建设。

4月在全镇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并从中选送了17篇优秀文章到市关协参评。5月组织了“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儿”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邀请了身残智坚、自学成才李小平(住高坪镇杨潭村)到高坪完小进行讲课,大大的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热情。完成了《中国火炬》的征订任务16份。

八、联村和群工站工作

积极参加党委政府安排的杨潭、兰花园两村的群工站和联村工作。积极到村参加畜禽污染治理、计划生育措施通知落实和集中活动、养保和医保收缴、环境卫生整治、万人评风征集意见、宏腾花炮厂雷击突发事故处理等。杨潭、兰花园两村养保完成80%以上,医保完成90%以上。

回顾今年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创新工作,把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8篇:政府外事办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XX市外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外交部和省外办的支持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重点,围绕中心工作狠抓创新和落实;提升水平,统筹推进两个服务的有机结合;注重实效,不断推进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强化基础,有序推进涉外管理的体制机制;响应诉求,努力推进服务企业的难题破解;形成合力,着力推进机关建设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外事工作水平,外事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聚焦重点,围绕中心工作狠抓创新和落实

1、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规定,切实承担制止公费出国(境)旅游的重担,进一步加强组团出国和经费支出管理,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制订《关于提高党政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实效性的若干意见》,探索建立党政因公出访团组分类管理机制、党政因公出访团组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党政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实效性。全年共审批确认2066批5524人次;其中党政人员出国398批1465人次,实现了因公出国(境)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的控制目标。同时根据整风肃纪专项行动的要求,与市财政局、市纪委等有关部门联合起草《党政机关外宾接待费用开支和标准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外宾接待规范化操作。

2、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紧密结合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紧密结合“三思三创”难题破解,以“对照问题,开展扪心自问‘我有吗?我该怎么办?’思想剖析活动”等八项重点实践举措,通过走亲连心、三问三观,不断深化学习教育、虚心听取意见;通过扪心自问、走进思想,不断深化查摆问题、真诚开展批评;通过走进难题、整风肃纪,不断深化长效机制、直面破解难题。同时,结合市委巡视整改工作,实现以巡视促进外事工作发展,达到进一步提高外事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团结干事的能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

3、切实承担推进城市国际化牵头工作。做好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对市外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根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XX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外办。我们本着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推进城市国际化九大行动纲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能,配合市政府办公厅抓好2014年度重点工作的协调拟订工作。

4、努力创新2013欧洲?宁波周活动成效。以友好城市为依托,进一步拓展活动参与面,创新活动举办形式和载体,推动实施方式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市外办牵头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坚持“统分结合、密切协作”,成功牵头承办了宁波—德国科技合作对接洽谈会、宁波—德国教育合作交流会、宁波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宁波友城文化日”及宁波亚琛人才招聘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宁波服装产业合作交流暨服博会推介会等一系列推介交流活动,协办了宁波—亚琛经贸合作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宁波的国际知名度,深化了友城间的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提升水平,统筹推进两个服务的有机结合

1、积极申办apec高官会议。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市外办工作组多次赴外交部深入沟通,积极争取,经外交部研究并报国务院同意,2014年2月下旬召开的2014年apec首次高官会将安排在我市举行。这将是apec高官会议首次在宁波举办,也是我市举行的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2、认真做好重大涉外活动的组织保障和重要团组的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海运年会等一系列我市重大涉外经贸活动,并承担了大会的礼宾翻译任务。全年共接待(协助接待)来自11个国家的重要外宾团组13批160人次,分别是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和匈牙利前总理麦杰希、新加坡交通部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中央委员格布里希沃特、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秘书长伊克巴?扎法尔?贾格拉、美国弗吉尼亚州州长麦克唐纳等。加强参与经贸交流活动,协助接待包括lg化学、ibm、康德乐集团、米高梅等全球500强企业高层共9批。浙洽会消博会期间,邀请韩国大邱市、韩国顺天市、日本广岛市、摩洛哥马拉XX市、法国鲁昂市、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波兰比得哥什市等10多个友城政府和经贸代表团200多人参加活动。围绕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认真做好市领导的出访服务工作。全年共安排市领导29批出国(境)访问,推进我市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3、认真做好外国驻华机构的联络服务工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驻华使领馆官员和外国驻华机构的联络服务工作。共接待31国驻华使领馆官员40批130人次来甬访问,其中大使1人,总领事17人次。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与各领馆的友好合作关系,办领导带队赴沪走访了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14个国家驻沪总领馆。会同市外经贸局、市贸促会在上海举办新春招待酒会推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来自56个国家驻沪总领事馆的108位官员(其中总领事37位)以及外国驻沪商会、跨国公司代表近50人出席招待会。浙洽会、消博会期间,我市协助接待了12个国家29名领馆官员出席活动,其中总领事4人。

三、注重实效,不断推进对外友好交流合作

1、积极争取市领导对友好合作交流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拓展对外友好交流渠道。组织召开XX市对外友协2013年年会,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协会长王勇出席会议并就做好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我市友城工作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谟敦还专门听取外事工作情况汇报,对我市近年来的国际友城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今后开展与友城间议会的交流合作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拓展对外友好交流渠道。与韩国大邱市升格为友好城市关系;与伊朗阿巴斯港市签署了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意向书;与韩国釜山市建立了两市友好交流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与厄瓜多尔曼塔市建立了联系并达成了结好初步意向;与斯洛文尼亚科佩尔市建立了联系。坚持重心下移动,推动XX市与波兰凯尔采市、XX县与澳大利亚戈斯福德市、XX区与美国诺福克市、XX市与韩国奉化郡正式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或意向书;推动我市工商联与乌克兰奥德萨大区工商会,宁波银行和韩国大邱银行,市汽配协会与韩国庆北机械工业协会建立了友好关系。此外还积极推动我市医院和港口等对外结好。

2、以结好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韩日友城合作。由XX市和顺天市政府联合打造,以梁祝“蝶恋”为主题的宁波园顺利在我市国际友城韩国顺天举办的国际园艺博览会开园,并将永久保存。这是宁波园第一次作为中国园代表在国外园艺博览会展出,顺天市还把开园当天设为“宁波日”。应刘奇书记邀请,韩国大邱市市长金范镒专程率政府、企业和文艺等各界代表团一行150余人访问宁波,出席两市结好10周年庆典活动以及升格为友好城市关系签字仪式,并向我市赠送苹果雕塑。邀请日本长冈京市市长议长团及市民团一行55人访问宁波,举办结好30周年庆祝活动,并赠送我市樱花树。在浙洽会期间,举办我市开展国际友城工作30周年图片展。

3、积极服务城市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共接待来我市访问的友好团组96批次1362人次。其中省部级3批66人,副市长级以上10批150人。协助安排我市出访友城团组42批264人。协助举办安特卫普—宁波经贸港口交流合作推介会、美国弗吉尼亚—宁波经贸旅游合作交流会、比利时泽布鲁日港宁波推介会、南非东开普省进口商品推介会等活动。举办宁波—奥克兰教育合作交流会,签署了友好学校12对,并举办新西兰教育讲座。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千校结好”推进会,推动我市中小学对外结好74对,三年累计结好185对,圆满“千校结好”工作任务。在德国亚琛和法国鲁昂举办“文化周”活动。认真做好公务员“洋挂职”各项工作,做好4位选派干部赴新加坡和韩国釜山挂职培训的相关服务工作;协助市卫生局选派12位医生分别赴法国鲁昂和德国亚琛进行短期培训。向我市友城贝宁科托努市赠送价值60万人民币的垃圾清扫车2台。

4、坚持官民并举,进一步深化民间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民间对外交流渠道,组织举办各类对外交流活动,成功组织举办了“首届宁波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千名海外学生宁波行活动”,组织了XX市武术代表团参加韩国忠清北道国际武术节、XX市青少年网球队访问韩国釜山、与釜山市网球协会青少年代表队进行联合训练和友谊比赛、组织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师生代表团参加日本广岛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先后接待了日本、奥地利、波兰等友好代表团的来访,不断深化民间交流成果。同时,积极邀请友协理事参与,为各理事单位开展国际交流牵线搭桥,服务理事“走出去”。

四、响应诉求,努力推进服务企业的难题破解

1、积极破解企业因公出国(境)面临的问题。围绕外事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积极开展相关调研,摸清企业因公出国(境)的底数。在省外办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向省外办申报我市涉外骨干企业1000余家,为我市企业能够顺利循因公渠道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办领导率有关处室,赴对口联系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了“菲特”台风灾情慰问、走访调研和上门服务活动,及时了解了外商投资企业有关台风引发的灾情和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我市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建议。

2、大力推进apec商务旅行卡的申办工作。以推介apec商务旅行卡为重点,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为让更多的商务人士享受apec商务旅行卡给出国带来的便利,积极扩大申办旅行卡的覆盖面,简化手续和材料,主动联络市外经贸局、市经信委、统战部XX县(市)区相关部门,以及各级商会、侨商会、台资企业协会等单位,在各行业协会会长、理事会会员大会和企业领导政策培训班上做宣讲,积极宣介旅行卡,全年全市旅行卡申请量快速增长。共受理694人申请,是2012年申办量的2.94倍,全年共获卡396张,累计获卡529张。推介apec商务旅行卡的工作情况得到外交部领事司和分管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3、积极做好办事窗口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积极与市行政服务中心衔接联系,认真做好外事服务事项入驻工作。同时,主动应对外事服务事项入驻XX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认真做好业务调整和设计,目前我办共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15个,较好地实现了搬迁不影响服务,搬迁不影响效率。

4、努力做好全方位的外事服务。一是做好因公电子护照和签证申请工作。努力缩短制作因公护照和办理签证申请出案时间,共办理因公签证1634批5109人次。二是做好因私签证工作。不断加强与各领馆联系,疏通代办签证通道。通过争取,美国领馆为外办系统开通了代办因私签证专属通道,新开辟代办巴基斯坦因私签证、越南个人旅游签证、新加坡电子签证新的快速通道,疏通了印度因私签证送办的便捷通道,代办因私签证4575批7478人次。三是开展好领事认证工作。加强与XX市贸促会、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全市各公证处等合作单位的联络与沟通,为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共办理领事认证8647批16098份,同比分别增加10.1%和10.5%。四是加强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手续工作。对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手续管理软件进行了升级,并实施企业基本信息网上申报备案制。加大对来华邀请函电审核管理力度,针对个别巴基斯坦驻甬办事机构伪造公文骗取邀请函电现象,会同市公安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坚决取缔,累计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手续5038批7226人次。五是做好涉外翻译服务工作。为全市有关涉外经贸活动提供专业化的翻译配套服务,为企业和市民做好多语种、高质量的优质翻译,累计办理3183批8209份涉外资料的翻译工作。

五、形成合力,着力推进机关建设的科学发展

1、切实加强学习型、责任型机关建设。按照市领导对外事工作的要求,围绕“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提高外事工作水平”主线,开展“我为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献计献策交流活动,在全办积极营造学习型机关、责任型机关的良好氛围。以“外事干部讲坛”及微型党课为平台,举行外事业务的培训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外事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的业务水平。探索以中心组为平台,建立以处级干部为主体的学习研讨外事实际问题的交流会机制,围绕创新突破,召开2014年外事工作交流会,进一步增强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外事工作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2、认真组织实施机关搬迁工作。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为确保全办的搬迁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在全办开展“‘外办是我家,搬迁靠大家’主题活动”。本着“节俭搬家、和谐搬家、健康搬家”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办同志牢牢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确保了机关搬迁工作平稳、顺利完成,树立良好的外办机关形象。

3、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市外事工作重点,按照“围绕中心转,党建带群建,创新出亮点”的总体工作要求,把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与提升外事服务能力相结合,把外事中心工作和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等外事元素引入党建工作,使机关党建各项工作更好地融入大局、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较好地完成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外事中心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党建带动工、青、妇、团组织,积极开展文明机关创建、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结对共建、慈善一日捐、为余姚水灾捐助、志愿者服务等及机关文化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团结、互助、和谐的机关环境,增强了党建带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培养机关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团队精神。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外事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外事工作“两个服务一个提高”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为工作主线,锐意改革创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开创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能

1、认真履行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建议及早召开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贯彻执行中央、省委有关外事工作指示精神,在贯彻落实推进城市国际化、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执行市委外事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的督查,推动大外事工作格局的构建和完善,努力实现办外事到谋外事、管外事、统外事转变,全面提升我市国际化城市建设水平。

2、积极发挥推进城市国际化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围绕外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情况,根据《XX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提出的九大行动计划,认真履行牵头职能,抓好2014年度重点工作的协调落实。借助推进城市国际化的牵头服务推进工作,围绕2014年度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协办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承办中国—中东欧城市联谊活动、市长论坛及经贸、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活动,以及在浙洽会、海洽会期间牵头承办城市国际化论坛、欧美?宁波周等活动,通过整合外交外事资源,服务推进经济国际化、社会管理国际化、人文领域国际化,促进各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3、全力做好2014年apec第一次高官会的服务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外交部的指示,认真做好2014年apec第一次高官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并且充分利用此次会议机会,努力提升我办筹备、组织、服务大型国际会议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外交部、中联部、国港办等中央部门以及省外办对我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支持,努力促成更多高规格双边、多边国际会议在我市落户,把利用国家外交大平台扩大宁波知名度做为一项常规工作,推进城市国际化。

4、注重加强与国际性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与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海洋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磋商,加快合作项目签约、实施进程。同时,扩大与包括联合国下设组织在内的高层次国际组织的接触,争取物色并启动一批有利于我市经贸、文体、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加强与国际港口城市协会、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组织(uclg)等国际大城市多边组织的交流与联系。利用他们召开国际会议和论坛的机会,加强与世界知名城市和国际组织的联系。根据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纲要,我市适时加入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组织(uclg)。

二、围绕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有效促进交流合作提质增量

1、友城搭台,创友城交流新成效。坚持友城工作要往“高处做、深处做、实处做”的目标,切实加强友城工作统筹规划、归口管理、高层往来、业务指导和实质性合作,做到全市友城工作一盘棋。在继续深化“海外宁波周”、“宁波文化周”、“国际友城馆”、“友城经贸合作交流会”等现有交流品牌基础上,努力探索搭建在科技、海洋经济、社会管理创新、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交流平台并使之成为我市国际友城交流的新品牌。

2、加强对接,创国际合作新成效。加大友城结好步伐,扩大友城规模,既与欧洲、大洋州和北美洲等发达地区的重点城市建立联系,也要积极在我市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如亚洲和中南美洲地区城市寻求友好城市。继续坚持结好重心下移原则,努力推动县(市)区、学校、港口、医院等的对外结好,完善友好城市(友好城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和友好城市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我市基层单位对外交往渠道和能力。针对城市国际化需要,利用友城渠道,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训,扩大干部洋挂职的国别和培训领域,学习总结国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加强市人大与国外友城议会间的交流,寻找1-2个国际城市作为“议会外交”的试点,做好我市人大对外交往工作。

3、围绕活动,创民间交流新成效。充分发挥市对外友好协会、市外文翻译协会的作用,围绕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认真谋划宁波国际学生节、XX市英语大赛等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扩大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民间对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活动不断提升民间交流的成效,实现以民促官。加强与外国驻华机构,广泛与各国的对华友好组织、经济、文化团体、商会以及友好人士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广交深交朋友,在做好重点人物和开展特色领域交流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扩大海外对我友好力量。同时,强化联络,做好服务,增强友协理事会的凝聚力,增强友协工作的创新力。

三、围绕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大力提升外事工作科学管理水平

1、不断加强党政人员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管理。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规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及时出台并严格执行《XX市县局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若干规定》,切实加强党政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执行《关于提高党政因公出国(境)团组出访实效性的若干意见》,不断完善党政因公出访团组分类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党政因公出访的实效性,努力实现因公出国(境)管理目标,以扎实的工作成绩履行好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工作任务。

2、有序推进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围绕建立XX市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工作一体化的目标,深化XX市“海外安全与您同行”工程,认真总结与市旅游局共同推动旅行社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示范创建工作经验,加强与市海洋渔业局、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完善局际联系会议制度,探索开展远洋渔业公司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示范创建活动,规范企业经营,加强海外风险规避,杜绝和减少海外安全事件的发生。推动基层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试点工作,探索基层预防性海外领事保护工作机制、内容、方法和举措。加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联系,积极开展调研,摸清底数,结合平安宁波创建,推进在甬外籍人员管理工作。

3、切实抓好涉外礼宾接待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根据整风肃纪专项行动的要求,商市财政局、市纪委等有关部门争取及早出台《党政机关外宾接待费用开支和标准管理办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勤俭办外事,建立责任机制,严格执行外宾接待标准,建立健全外宾接待、管理、检查和监督制度,防止铺张浪费。

四、围绕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努力打造国际化惠民新平台

1、推进企业循因公渠道走出去便利化。积极适应市政府整体搬迁的新变化,做好市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因公出国(境)受理窗口的开设工作,进一步方便企业办理业务。结合外商投资服务月等活动,积极开放外事服务企业情况调研,在企业对外事需求方面争取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加强和改进外事服务企业走出去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推进外事服务企业工作的不断创新。积极争取外交部和省外办的支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营企业对外事工作的需求等方面,积极应对国交中心搬迁等多种因素,在原有十项外事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突破,进一步丰富外事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的新举措、新方法。

3、推进办事窗口服务创优。国交中心要充分发挥好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岗等荣誉的激励作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中积极开展创优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办事单位、企业和市民的肯定,在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中争创一流。

五、围绕服务推进城市国际化,创新加强机关内部管理

1、深化思想教育,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完善定期思想分析和谈话交心制度,切实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加强年轻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的引进、教育、培养和监督,树立“干部成长主要是组织关心培养”的理念,拓宽干部引进渠道,丰富干部培养内容,加强既懂语言、又懂管理、也懂经济的复合型外事人才培养,在干部队伍中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努力打造一支能够“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外事队伍。

2、积极建章立制,加强机关工作科学管理。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原有机关规章制度,在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内宾接待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采购等方面及时修改完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内部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促进机关内部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更加适应中央、省、市的新要求。

3、突出统筹协调,加强机关党建带群团建设。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围绕外办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统筹协调,通过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发挥党建的龙头作用,发挥工青妇群团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带动、群团组织和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齐争共创局面,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机关氛围。

第9篇:市政府政务办工作总结

201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综合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市、9个县(市、区)、94个镇街、1623个村居都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室),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构建了服务型、廉洁型政府新形象。

(一)把推进实体办事大厅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廉洁高效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便民利民见成效。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窗口单位50个,设置固定窗口93个,进驻行政审批等事项562项,广大群众进“一家门”办成事。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以来,累计受理行政审批事项等近47万件,其中今年受理近23万件;办结率达到98%。另外,市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立市公安交警支队、社保基金管理局分中心,两个分中心行政审批等事项办结率达到98%。二是管理监督见成效。公开各进驻单位的审批事项及具体流程,公开监督电话,通过音频、视频监督各窗口单位的服务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岗位竞赛和绩效考核,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约谈首席代表,协调解决窗口服务存在问题,杜绝“两头受理”。政务中心运行以来,群众和企业对行政效能“零投诉”“零举报”。三是创新服务见成效。建设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系统,探索并联审批。8月31日,全省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中德金属生态城颁发。市公安局、公积金中心、环保局、房管局4个窗口单位继续于周六上午提供加班服务,首开我省政务服务工作的先河。各窗口单位还推行“双减半”(承诺时限比法律规定时限减少一半,实际办结时限再比承诺时限减少一半)服务等,努力塑造廉洁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二)把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作为倒逼权力公开规范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落实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引导。培养群众、企业上网办事习惯。三是普及推广网上办事大厅应用。通过《新闻》《日报》和行风热线、微信、微博宣传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的作用。四是动员有力。8月1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还专题传达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会议精神,部署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五是加强考核。将各单位网上办事执行情况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岗位竞赛及绩效考核办法》内容,加大推进力度。六是加强督促指导。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队督办各县(市、区)建设进度。目前,市县两级网上办事大厅进驻单位315个,进驻事项2550项。其中进驻市级网上办事大厅有55个单位,进驻的审批、服务事项759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65%(超省下达任务的35%)、网上办结率达35%(超省下达任务的5%),所有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1次的比率67%(超省下达任务的7%)。一年来,市网上办事大厅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逾4万件。广大群众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办成事。

(三)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实现阳光交易、规范运行、加强监管的重要平台来抓。一是运用科技监督交易。努力做到每个细节都在科技的监督之下。二是所有进场项目及时准确全面公告。方便群众、企业了解情况和监督。三是规范操作流程。各项工作流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四是升级改造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依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规范运行打下坚实基础。运营以来,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25宗,交易额近82.7亿元,节约资金1.27亿万元,溢价1.24亿元。其中今年完成各类交易项目237宗,交易额11.73亿元,节约资金3700万元,溢价217万元。

(四)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便民为民惠民、各级政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通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新见证来抓。一是整合资源。热线首期整合了35个部门36条热线,除

110、1

19、120等报警电话和应急电话外,实现了“一号对外”,市民只要拨打一个号码,便可以咨询、投诉、举报和维权。二是建立制度。制订《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规范热线平台业务单的受理流程。三是通报典型情况。逐月将群众反映的典型事件通报给有关单位,通报还抄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四是跟踪督促热线来电反映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热线开通以来,热线有效来电逾37000个,回复率逾84%,分转到各单位的工单办结率逾86%。2015年4月20日,《全国首次城市12345热线服务排名》公布,我市的市民服务热线在全国333个地市中排名第43位、省内21个地市中排名第11位。

(五)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党政高度重视。按照“抓落实、促发展,抓基层、强基础”的要求,切实解决人、财、物等问题,协调理顺好各部门关系,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氛围。二是管理机构认真履职。抓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形式、高效优质服务。三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94个镇街、1623个村居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室),基本具备了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功能。至年底,全市100%镇街总体开通网上办事站,实现网上审批;100%村居总体开通网上办事点,推行全程代办制。

(六)致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务服务管理队伍和一支素质优、作风正、业务能力强的窗口服务队伍,办事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事业。

上一篇:采购材料三方协议范本下一篇: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