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简述

2023-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肺复苏法简述

心肺复苏

CPR心肺复苏术

在省立医院招聘中常考的操作,所以一定要按照医院的规定来操作这样才做到知己知彼,在省立CPR可分为野外CPR和院内CPR两种,不过操作流程有些不同。 野外CPR正规考试流程:

学生:老师您好:我是***,我做的操作是野外CPR,我现在开始我的操作!

1、患者已晕倒,观察四周环境安全。

2、呼叫患者(双手拍肩,嘴要靠近患者左右耳进行呼叫,避免碰到失聪病人),患者无意识。

3、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观察瞳孔,瞳孔散大。

4、呼叫周围人拨打120,解开患者上衣扣,省最后一个扣,解开腰带。

5、观察口鼻是否异物,若有头偏向一侧,清理异物,若无开放气道。

6、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

1、100

2、100

3、100

4、100

5、100

6、1007)【据说四个数字是1秒】。若无,人工呼吸两次(注意中间放开鼻子)。

7、用拇指从喉部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注意食指和中指要放在同侧,不能放到对侧,以防家属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掐患者喉部。

8、胸外按压:深度成人4~5cm,小儿3~4cm。注意定位方式:一定是中指和食指沿着肋骨下缘,碰到剑突部后,左手掌碰到食指,右手

与左手叠加后,肩、手臂和患者按压部位成直线。

9、再次人工呼吸,注意其中吹气候放开鼻子。

10、如此往返5个循环,若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心速,则需要除颤。

11、以吹气结束,若CPR成功后,观察依次为一看二听三观察,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

1、100

2、100

3、100

4、100

5、100

6、1007),然后摸颈动脉搏动,自主心率恢复,有自主呼吸,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瞳孔缩小,面色红润,口唇泛红,四肢回暖。抢救成功。

12、患者已醒,嘱患者放心,已经通知医生和护士,正在来的路上,您先放松不要紧张,整理好衣裤即可。

院内CPR也一样,只是人工呼吸改成简易呼吸器,在整个胸外按压期间,按照呼吸频率一直按压即可。

第2篇: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有3个步骤构成,分别为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简称心肺复苏ABC。

虽然是这样简称,但是现在心肺复苏的步骤已经把C步骤,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提到了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是比较重要的。在判断完病人的意识状态之后,首先把病人马上摆放成复苏体位,同时注意颈部受伤患者的脊柱的保护;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简单的做一下呼吸道的清理,速度要快,紧接着马上为病人做胸外心脏按压。

做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部位要准确: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位置不准确,会损伤肋骨或者内脏;2.深度要适当: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太深会导致胸骨骨折,太浅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3.姿势要正确:两臂一定要伸直,不能弯曲,身体也不要前后摇晃,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4.频率要迅速: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这样才能达到按压的效果。

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以记住这四句话:捏住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缓慢呼气。首先鼻孔一定要捏住,防止气体从鼻孔跑出;对也要包住病人全口,同样是为了防止漏气;施救者不需要深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人工呼吸要求的潮气量是400~500ml;施救者呼气时一定要注意缓慢,不要过快。施救者在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胸部起伏情况,判断人工呼吸的效果。

心肺复苏术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双人合作。如果是单人做的话,必须先做胸外心脏按压30次,然后再做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是双人,也是要其中一人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再做2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应该是30:2,儿童可以是15:2。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一般做5个循环后,观察一下病人的面色,呼吸和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继续心肺复苏的必要。待到病人面色恢复红润,有了自主呼吸,有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就可以停止心肺复苏,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 (在所有操作前,一定要确认环境危险已经排除,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戴上安全手套,才能进行抢救。)

一、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婴儿排击足跟。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唤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唤:“快来人!救命啊!我市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三、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致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苏体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对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常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以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上伸直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跨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员侧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二)复原体位(仰卧式)操作方法

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的一侧

2、救护员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手臂肘关节曲置与头部侧方,伤病员另一只手臂弯曲置于胸前

3、把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膝关节弯曲

4、救护员用一只手扶住伤病员肩部另一只手扶住伤病员的膝部,轻轻将伤病员侧卧

5、将伤病员的手置于面颊上方,防止面部朝下,打开气道

6、将伤病员弯曲的腿置于伸直腿的前方

(三)救护员体位

救护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于(或位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四)其他体位

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仰卧,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部脚底位;面色发青,取头底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

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后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病员的衣领、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污垢、土块、痰、呕吐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再将气道打开。

(一)仰头举颏法

1、救护员用一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分置于伤病员的前额,另一只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边线和地面垂直

2、救护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二)托颌法(抬拉颌法)

1、救护员将手放置在伤病员头部两侧

2、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颌

3、如伤病员禁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4、如果需要进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伤病员的鼻孔

5、此法适用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

五、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员将伤病员气道打开,利用视、听、感觉在10秒钟时间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伤病员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睛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如果胸廊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呼出,伤病员即不存在呼吸。

六、人工呼吸

救护员经检查后,判断伤病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七、检查循环体征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成人几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用一只手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指出,评估循环体征包括正常的呼吸、咳嗽、运动及人工呼吸的反应。

1、对无反应、无呼吸的伤病员提供初始呼吸

2、救护员侧头用耳靠近伤病员的口、鼻、看、听、感觉有无呼吸或咳嗽

3、快速掌握伤病员的运动体征

4、如果伤病员没有呼吸咳嗽运动,应立即开始心外按压。 2005年心指南指出:非医务人员无须检查循环情况,2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八、人工循环

救护员判断伤病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定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九、注意问题

(一)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是30:2

(二)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压/放时间相等

(三)按压要领:用力下压,快速按压,不得冲击性按压

(四)五组30:2后应吹两口气,因之前吹的两口气属于判断是否是气道阻塞

(五)从判断意识到完成五组30:2,要在2分钟内完成

第3篇:心肺复苏

正安县人民医院

正安县人民医院CPR培训资料

2011年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人民医院 邮编:563400 电话:0852-6421882

现场心肺复苏术

注:本“心肺复苏术”以《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蓝本编写。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指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如家中、办公室、工厂、医院等场所,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心搏骤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技术,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复苏术三阶段ABCD四步法中的最初处臵—第一个ABCD。

判断患者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瞳孔散大;

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CPR最初处臵: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无安全隐患。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迅速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2、呼叫: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方法: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3、将患者放臵适当体位:进行CPR时,正确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方法: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如疑有颈椎骨折者,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身体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再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

一、成人心肺复苏术第一阶段CABD四步法

A、B、C、D代表的是: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正压通气,C(circulation)胸外按压,D(defibrillation)除颤(对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2005年指南的顺序是ABCD,而2010年指南则将C提至第一位,即CABD,这样能减少从识别到初次按压的时间,避免通气延误胸外按压。

1、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方法:

(1)快速测定按压部位:以示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肋弓和剑突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示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相当于胸骨中、下1/3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

(2)按压方法: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使胸廓充分弹回,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4)按压深度:至少5cm (5)按压与人工通气比:30:2,每按压30次后,吹气两口。

2、A(开放气道)

方法:仰头举颌法。一手臵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及中指臵于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下颌与耳垂成一垂直线。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3

将患者处于气道开放位臵后,观察5秒左右,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先清理呼吸道后,立即作人工呼吸。

3、B(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臵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再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后,再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时间超过1S,达到可见胸廓上抬。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本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例如患者的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等。

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作一深吸气,抢救者用嘴唇包住患者的鼻部,并吹气,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若患者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需间歇放开患者的口部。

4、D(除颤)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电除颤仪有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种类型,而双相波电除颤被证明在电复律和电除颤方面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如发生心搏骤停要力争在3分钟内行首次电除颤,除颤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方法:

(1)除颤能量的选择

单相波从200J开始,如未能成功转复,应逐渐增加能量直到达到360J。 双相波则从50—100J开始,如无效,逐渐加量,直至达到200J。

4

(2)电极的位臵

现行常规放臵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胸骨右上方锁骨下,另一电极放臵于左乳头外侧腋中线上。

另一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心尖部,另一电极臵于背部右肩胛下角位臵。但此方法操作极不方便。

注意点:连续5组CPR后除颤1次,除颤1次后立即再行5组CPR,再检查患者心律,对持续室颤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剂量为150~300mg

二、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术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但有以下几点特殊之处。

1、判断意识:

婴儿对语言如不能反应,可以用手拍击其足部,或捏掐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人工呼吸

婴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能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 ,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举颌,以保持气道平直,再用口贴紧婴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3、检查肱动脉

婴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4、按压部位及方法

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用2—3个手指轻轻下压2~3cm左右,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一、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

5

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面色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恢复。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应仍然坚持口对口呼吸或其他呼吸支持。

二、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现场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能专断地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现场抢救人员停止CPR的条件为:①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有良好恢复;②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生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③有医生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在医院内对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CPR60min,而患者仍无生命体征者,或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期间,了解患者自发生心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超过15min,经CPR30min无效者,即可停止CPR。

当然,凡能确定脑死亡者,均为停止CPR的指征。 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如下: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全部具备。

急诊科编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4篇:小儿心肺复苏

运用手法或药物、器械维护重要器官细胞功能,恢复已中断的自主循环和呼吸的抢救过程称心肺复苏。目的是恢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等所有器官的功能,而非延长无意义的生命。

1CPR常用药物

1.1肾上腺素

1.1.1 临床药理

小剂量[0.05-0.2ug/(kg .min)]兴奋β-受体,具有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扩张血管作用。大剂量[0.5-2.0ug/(kg.min)] 以兴奋血管α-受体为主,使血管阻力增加,有利于升高冠状动脉灌注压,还具有激发心机复跳、变细颤为粗颤的疗效。因此本药有心脏复跳、提高心输出量和升血压作用。其半衰期2分钟。但清除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危重症时变化更大。心跳骤停时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清楚。

1.1.2 用药指征

为CPR的首选药物。无论何种原因所致心跳骤停均可适用。心跳停博、对通气和给氧无反应导致低血压和低灌注的心动过缓、3次电除颤无效的室颤、无博动室速或心电机械分离等均有用药指征。

1.1.3 用法

目前尚无一致认识。标准剂量是:首次静脉或骨髓内注射0.01mg/kg (1:10000溶液,0.1ml/kg)或气管内0.1mg/kg。可3-5分钟重复1次。第2次以后静脉、气管内均按0.1ug/kg (1:1000溶液,0.1ml/kg)给予,可反复应用3-5次。也有采用剂量递增者,即每间隔3-5分钟分别给予10ug/kg,30ug/kg,100ug/kg。如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按20ug/(kg.min)给予。此时旨在利用肾上腺素的α效应提高冠脉灌注压。一旦心跳恢复,持续静滴的速度应为0.05-1.0ug/(kg.min),旨在发挥其β受体兴奋的正性肌力作用。

1.2阿托品

1.2.1 临床药理

系乙酰胆碱竞争性抑制剂,为副交感阻滞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窦房结和心房频率增加,加速房室结传导。有报导小剂量可使心率减慢,伴房室传导减慢,可能系刺激迷走神经核所致。其增快心率的效应在正常成人明显,而婴儿和老人即使加大剂量也可不明显。半衰期3.5+/-1.5小时。

1.2.2 用药指征

导致低血压和低灌注的心动过缓,预防和治疗气管插管所致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对持续的心动过缓肾上腺素更为有效。

1.2.3 用法

0.02mg/kg,最小剂量每次0.1mg(为避免低剂量所致的心率下降),最大剂量儿童1mg,青少年2mg。5分钟可重复1次。更大剂量可引起完全性迷走神经阻滞。可经静脉、气管和骨髓给药。气管内给药剂量较静脉大2-3倍。

1.3 碱性液体

多年来认为碳酸氢钠是CPR的必用药之一,目前的观点是1。CPR早期碳酸氢钠应用需谨慎。有人认为复苏最初4分钟内不宜使用。在PH<7.20,严重肺动脉高压、高血钾或通气量已足够,肾上腺素给药后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先给5%碳酸氢钠5ml/kg,稀释成等张液体快速静滴。进一步使用应根据血PH和PaCO2而定,如果心跳不恢复,又缺乏血气等检查条件时,可每分钟缓慢注射碳酸氢钠0.5mmol/kg。

1.4 葡萄糖

儿科ICU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例可能存在低血糖。因此,尤其在对病因不明患儿复苏时应监测血糖。低血糖时给葡萄糖的剂量为0.5-1.0g/kg。

1.5 钙剂

1984年以来钙剂已不作为Ⅰ期复苏药物,但在低钙血症、高钾血症(非洋地黄中毒时)、高镁血症时仍可应用,以改善血液动力学。但可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加重缺氧细胞的损伤。我们在血离子钙低于0.8mmol/L 时,常给予钙剂,多用葡萄糖酸钙100-200mg/kg

(即10%葡萄糖酸钙1-2ml/kg),最大剂量每次2g或氯化钙20-50mg/kg(10%氯化钙0.2-0.5ml/kg),每次最大剂量1g。首次给钙速度不应超过100mg/min,否则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1.6 利多卡因

儿科CPR时出现心动过缓和心脏停跳远较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室颤仅占10%,多与代谢、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有关,因此消除室颤的原因是治疗的关键。用药指征是:数次电除颤失败或电转复成功后预防室颤复发。用法:负荷量1mg/kg,维持量为20-50ug/(kg.min),有效血浓度为1.5-5.0mg/L。利多卡因的血浆半衰期为16-30分钟,系二室模型药物,由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时血药浓度可能迅速下降,使心率复失常,因此在给负荷量后应立即给予静脉维持。

1.7 多巴胺

1.7.1 临床药理

小剂量(<5ug/(kg.min))扩张肾血管,增强肾功能;中等或大剂量具正性肌力和升压作用。半衰期2-4分钟,肝、肾功能不全时清除率下降,年龄是影响清除率的因素,2岁以下小儿其清除率较年长儿大2倍。这是小婴儿按公斤体重计算多巴胺用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另外与小婴儿受体和心肌对多巴胺的敏感性较低有关。用药指征:经CPR心跳恢复后,缺氧所致的休克和心源性休克,也可在代偿性低血压和灌注不良时应用,高心输出量低血管阻力的明显低血压或明显心脏指数下降时不宜使用。

1.7.2 用法

5-10ug/(kg.min),观察皮温、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尿量、血压和心率以判断药物疗效。每次可递增2-5ug。剂量大于25-30ug/(kg.min),一般不能增加心输出量,但增加收缩血管效应维持血压,因此不宜应用。

1.8多巴酚丁胺

1.8.1 临床药理

正性肌力作用为主,有缓和的正性频率作用,在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提高心输出量50%-80%。不直接影响肾功能,但可增加尿量,同时具有扩张肺血管作用。有研究显示:10ug/(kg.min)可提高心输出量30%,升高血压17%,增加心率7%。半衰期2分钟,分布容积0.2L/kg,清除率2L/(min.m2)。

1.8.2用法

2.5-5ug/(kg.min),若应用20ug/(kg.min)仍无效则换肾上腺素。

1.9 脑复苏药物

用于脑复苏的药物目前多属于实验室和临床观察阶段。主要包括:①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硝苯吡啶。654-2和硫酸镁也有钙通道阻滞剂作用。②铁离子螯合剂。③氧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Q

10、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心肺复苏给药方法和途径

2.1 给药途径

盲目心内注射的成功率只有30%-40%,并可引起气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积血,还需中断心脏按压,因此已不主张使用。但在开胸心脏按压时,直视下的心内注射安全有效。心跳骤停时首选静脉和气管内给药。目前认为,6岁以下小儿CPR时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时间超过90秒即具有骨髓内用药和输液指征,6岁以上则放置中心静脉或静脉切开。

2.1.1 气管内给药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和纳洛酮可经气管内给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钙、碳酸氢钠不能经此途径给药。利多卡因用蒸馏水稀释,其余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一般认为气管内给药的总液量成人不超过10ml,婴儿不超过5ml。

2.1.2 骨髓内输液

80年代以来由于认识到CPR及时给药和输液的重要性,对此方法再次予以重视。实验证明药物从骨髓到动脉与静脉到动脉的循环时间是一致的。

小儿心肺复苏的特点

小儿心肺复苏因解剖生理及致病因素与成人有异;婴幼儿气道解剖特点(致气管插管困难,气管导管易移位,插管设备欠善),复苏时静脉开放困难,呼吸循环骤停常继发于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气道梗阻,除非有心脏疾患或因药物中毒、代谢紊乱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循环骤停。循环骤停类型大都为心搏停止或心电机械分离(EMD),室颤类型少见。心肺复苏预后令人失望,院外循环停止CPR死亡率达90~95%。手术室、急诊科、PICU存活率有所提高。 一. 基本生命支持(BLS)

Airway开放气道

⒈不宜用推颌、举颏手法,选用合适的口咽通气道。

⒉开放气道尽可能选择气管插管。

⒊插管取嗅花体位暴露喉部。(头颈勿过伸)

⒋选择合适的喉镜片和气管导管。

⒌新生儿、小婴儿插管应使用导管芯,<6~8岁用无套囊导管。合适口径的气管导管在插管后

IPPV20~30cmH2O加压呼吸时有气道漏气声。插管后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口径可参考小儿外鼻孔大小或小指末节选择或按公式:

气管导管内径(ID)mm=年龄/4+4

气管插管深度(门齿~导管末端)cm=导管内径号码×3

⒍呼吸暂停疑有喉会厌炎症,应按下列程序处理气道:①置口咽通气道后应判断其位置是否能使通气满意。②使用足够的正压(足够的潮气量)经面罩-简易呼吸器行IPPV。③处理无效。气管插管;加用导管芯,选用细一号的气管导管,插管后判断置管位置正确。④处理无效(无法气管插管)。粗套管针(14G)行环甲膜或环气管膜穿刺(cricothyrotomy)再接用简易呼吸器IPPV。

Breathing(人工呼吸)

⒈通气频率: 新生儿

20~30bpm

<1岁

20bpm (呼吸周期3s,I/E 1:2)

1~8岁

15bpm (呼吸周期4s)

>8岁

12bpm

⒉潮气量TV10~15ml/kg,分钟通气量MV100~120ml/kg。

⒊有足够的通气量时可使缺氧挣扎的小儿得以平静或转为呼吸暂停或得以与IPPV同步。

⒋如小儿IPPV选容量切换,肺顺应性正常,PIP应达20~25cmH2O,吸气时相至少0.6s,吸气时值过短使PIP过高,而PIP过低常提示TV不足。肺顺应性减退的小儿,PIP需达30cmH2O。

⒌如用压力切换模式,PIP要求同上。当气管导管过深误入支气管呈单肺通气或因导管不全阻塞时(分泌物或扭曲)气道压力不能反映通气效果,为此除SpO2外,还应监测ETCO2或动脉血气分析。

Circulation(循环)

⒈压胸部位:按小儿不同年龄、体格大小分别用二指、三指或手掌根部按压—婴儿二乳头联线中点下方,小儿按压胸骨中下1/3,原则是对心前区有足够面积按压对心脏产生最高压力,胸廓前后径需压缩25%~50%。

⒉节律: 新生儿 100~120bpm

婴幼儿 100bpm

年长儿 80~100bpm

按压时间占心搏周期30%

⒊通气/压胸比例为1:5。仅在青少年行单人复苏时行压胸:通气为15:2。压胸时应暂停人工通气。在气管插管IPPV时可不必介意二者匹配问题。

二. 急救用药

(一).径路:静脉、骨髓、气管导管内。

中心静脉是最理想的径路,上腔静脉又优于下腔静脉给药。小儿CPR时开放静脉甚为困难,药后还需有效的心脏按压使药物作用于心脏起效。

经骨髓用药亦可达到快速有效的目的,尤适用于婴幼儿。可穿刺胫骨粗隆下方或股骨远端或髂前上棘。应注意有可能引发骨髓—肺脂肪栓塞及骨折等并发症。

经气管导管用药使血药浓度达静脉径路同样浓度时,剂量需数倍于静脉给药,经肺循环吸收药物在循环恢复后可出现较长时间明显高血压对脑复苏不利并引起心肌缺血。肾上腺素剂量为1:1000 0.1mg/kg。继以2~5ml注射用水或NS冲洗。或将药物稀释至2~5ml注入。同时行加压呼吸促进肺循环吸收。

(二)输液:

1. 如为循环骤停,静脉(或骨髓内)输液仅供急救用药途径,输液速度仅为维持径路开放。

2. 输液选用等渗无糖溶液,根据血糖测定决定输用葡萄糖与否,推荐用小儿微量输液器或微泵。

(三)复苏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复苏后心律失常都继发于缺氧、酸中毒代谢紊乱,应保持气道通畅和气管导管的定位,加强通气改善氧合。

抗心律失常用药适应证与成人相同。应注意是否同时伴有灌注不足的症状(如末梢紫绀、低血压、心音低钝、毛细血管再充盈延长),应了解各年龄组循环(血压)参数的允许下限:

婴儿SBP≤70mmHg

小儿SBP≤(70+年龄×2)mmHg

新生儿血压测量较为困难,HR<80bpm可作为血液动力学失衡的客观指标。

肾上腺素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作用:

1. 对小儿心搏停止是最优选的药物。

2. 缺血缺氧诱发的心动过缓,在针对原因处理(纠正缺氧,解除气道梗阻)同时辅用肾上腺素。

3. 复苏后心动过缓经单次肾上腺素仅暂时有效时,常持续输注或泵注肾上腺素。

4. PEA(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是心电机械分离的(EMD)的一种特殊类型。特点是大动脉搏动缺失,伴QRS波增宽的心动过缓。EMD常见于重症低血容量,QRS波狭而快甚或心率正常,张力性气胸及心包填塞时亦会发生。CPR同时应针对病因急救处理。

5. 室颤:电去颤无效时需加用肾上腺素。(3~5min用药一次并逐次增量)。

6. 复苏后器官血流低灌注。小儿几乎无冠脉病变很少顾虑引起心率失常和增加心肌氧引起心肌缺血的危险。

肾上腺素首剂0.01mg/kg(0.1ml/kg 1:10000)静注。在静注或骨髓无法给药时,气管内给0.1mg/kg(0.1ml/kg 1:1000),如3~5min后无效,可用首剂的10倍量给药。

碳酸氢钠不作一线药物,当肾上腺素无效时,可用碳酸氢钠,用药后静脉管道应予冲洗(NS或5%GS)以免使其它药物沉淀。阿托品或钙剂对心搏停止并无益处,钙剂仅用于治疗合并有低钙血症、高钾血症或高镁血症(妊毒症镁剂治疗致初生儿高镁血症)以及钙通道阻滞药中毒。

三.室颤与伴脉搏缺失的室速的处理

二者在小儿循环骤停并不常见。常继发于代谢紊乱如高钾血症,药物中毒(洋地黄毒性)以及体温过低(中心体温<33℃)。可用2瓦秒/kg胸外去颤和复律。如去颤无效需加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应不失时机地在去颤成功后使用或在三次电去颤(

2、

4、4瓦秒/kg)无效时应用,10~15min后可重复用药。有器质性疾病、再发室颤或有频发室早时利多卡因应持续输注。同时应针对室性节律病因紧急处理。

小儿体格因年龄大小差异,在紧急情况下为争取时间仍可使用成人型电击板,对小婴儿二电击板可分别置于心脏胸壁前后壁,避免二电击板接触,以免电击短路有损心脏

四. 复苏后稳定呼吸循环

通八达 CPR经BLS救治后心跳呼吸恢复常并有低血压以及重度酸中毒,常有心源性休克,有的小儿因误吸、肺水肿或肺部病变致肺顺应性降低肺功能减退,确保气道通畅改善通气与氧合,对纠正心肌缺氧提供重要保障。复苏后对器官灌流不足的小儿输液20ml/kg后评估其反应。对低血压和器官血流低灌流的可酌情输注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其中小儿首选肾上腺素。剂量0.05~1.0ug/kg/min,低血压时开始输注剂量可更大。

多巴酚丁胺适应证:复跳后血压正常但器官灌流不足。不宜用于低血压。剂量5~20uk/kg/min。

多巴胺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对肾和内脏血流有选择性作用。剂量2~5ug/kg/min。

为便于小儿用药,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剂量和容量稀释可用“6”字法则

五. 推荐Broselow急救尺便于复苏急救快速给药

急救尺根据小儿身长(cm)估算出体重(kg)按列表所示选用各种急救用药剂量,输液量、电去颤功率,以至气管插管深度等可以提高复苏反应速度及正确性。

六. 终止复苏问题

由于父母感情的原因对小儿复苏的终止常遇极大困难。长时间的尽力复苏可能使心脏复跳,但脑复苏难免失败,尤其是院外循环骤停的小儿。

有二组小儿复苏无效的报导:Zaritsky 31例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二次剂量均未获存活。Nichols 21例复苏使用2次以上的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无1例存活。小儿因多发性复合伤到达急诊科时心脏停搏或循环骤停者其预后都令人失望。

在提供足够通气及氧合,有效的胸外按压,开放静脉并经3~5min肾上腺素反复用药,且第二次剂量达首量的10倍,并能排除药物中毒、体温过低,小儿仍未恢复灌注稳定的心律时则可考虑终止复苏。就时间而言因大动脉搏动消失及心脏停搏经上述复苏急救无效15~20min以上可考虑终止复苏。

婴儿及儿童心肺复苏抢救法

在心肺复苏中,我们称小于1岁者为婴儿,1-8岁者为儿童,对这些患者须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8岁以上的儿童则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法。

操作要领

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郭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

3.婴儿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为1.5-2.5厘米;每分钟100次。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为2.5-4.0厘米;每分钟80次。

注意事项

1.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经率均为5:1。

2.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参考资料:成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猝死的预防作用

体内埋藏式自动起搏除颤器(PCD)预防猝死

小儿心肺复苏的几个实际问题

如今,心肺复苏(CPR)中以下几个原则或抢救措施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

(1)如何能保证目击者能实施最初的CPR 大规模举办学习班,电视教育,组织训练高危患者的配偶和朋友进行口对口有效的人工呼吸或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动物实验证明,发生室颤后12.5分钟单独实行胸部按压与进行胸部按压加插管通气的24小时存活率是一样的。窒息患者清除气道是首要任务。

(2)如何保证实施及时有效的除颤

若不进行除颤,长时间的CPR很少取得成效。为了争取时间,目击者应在进行CPR之前先请人通知急救中心,若有除颤可能,应尽早在按压胸部之前即进行电击3次。若心脏骤停时间较长,应先静注肾上腺素并进行压胸通气1分钟后再行除颤,其成功率较高。

(3)在进行不开胸CPR时如何保证足够的心肌灌流压

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灌流压过低超过15分钟,很难挽救心肌免于坏死。进行CPR时心肌灌流主要发生在按压舒张期(即松手间歇)。冠状动脉灌流压=主动脉舒张压—右房舒张压。在进行CPR时主动脉舒张压主要决定于以下4个因素:①按压的力度和速度;②按压频率;③周围血管阻力;④有效血容量。按压力度是要使胸骨下陷3.81~5.08cm。按压须急速才能保证三尖瓣及三尖瓣关闭。按压频率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在CPR时肾上腺素加β-阻断剂有效,但肾上腺素加α-阻断剂则完全无效。最近曾发生大剂量(0.2mg/kg)还是标准剂量(0.02mg/kg)肾上腺素的争论。近期研究表明;窒颤在进行CPR的状态下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增加冠脉血流量。在复律成功后,若血压稳定,则可静注β-阻断剂,以对消应用肾上腺素而致的过度的卜激动反应。

(4)在进行CPR时如何判断其有效性

以前认为压胸时若能摸到动脉搏动则表示CPR有效。现在认为,心肌灌流主要决定于CPR时的主动脉舒张压。有时按压虽可使主动脉收缩压超过13.3kPa,而摸到脉搏,但舒张压太低仍不能推动冠脉血流。欲测定心肌灌流压须行动脉或中心静脉插管。但此方难以推广。有人发现,终末潮气CO2分压是能检测CPR是否有效的很好的无创指标。若发现病人终末潮气CO2分区持续低于10tort,则难于救活。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1)复苏时血液循环的机制

50年代Kouwenhoven等的假说是闭式的胸外按压心脏时,心脏仍作为一个促使血液循环的泵。但不久就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当压下胸骨,心室应排出血液时,房室瓣是不关闭的,在大动脉实验中,发现复苏进行中,中心静脉压、右心房、肺动脉、主动脉、食道内的压力均相等,没有级差。于是称Kouwennoven的假说为“心泵说”,后者为“胸泵说”。经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现在趋向于在复苏时,“心泵”确不是提供主要器官和周围血液循环最低血供要求,“胸泵”是作为外加力量维持主要器官的血供。换句话说,

心泵和胸泵在较长时间的复苏术进行时,共同起到动力作用。

(2)操作技术

基础生命维持(BLS)的手法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但每分钟按压次数应增加至80~100次,可使排血量增加。

(3)复苏用药的改良

1)肾上腺素:仍为首选药。虽然对于剂量有不少临床家提出应加大,一次注射3~5mg,但1985和1991年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决定仍主张用常规的1.0mg剂量。

2)异丙肾上腺素:由于它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时,需耗大量氧,并且它是β受体兴奋剂,可以扩张周围小动脉, 不利血压升高。此外,还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速,因此现在已将它从复苏抢救药中取消了。

3)碳酸氢钠:多年观察,发现 NaHCO3可以妨碍氧化血红蛋白释放O2,并且产生 CO2可以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因此,现已不将它作为第一线用药,如通气功能维持,可以等待血气分析结果(10~15分钟),按照实际结果,计算补充碳酸氢钠的量。

(4)特殊的复苏术操作

1)开胸心脏按摩:当规范化的基本生命支持一进一步的生命支持(BLS-ALS)未能恢复自由循环,特别是病人的心脏骤停并非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或其它心脏病所致,有的专家主张尽早开胸按摩心脏,此外,胸外创伤或其它创伤(如脊柱骨折)不能进行有效的闭胸按压,应立即开胸心脏按摩,直接心脏按摩可获得较好的动静脉灌流压,脑和心肌的血供均有提高。开胸感染率3%~9%,对心脏造成的损伤率为0%~0.14%。

2)心肺旁路:可以立即恢复较好的组织灌注。其操作需有一段时间的工作准备,在现场不可能进行,在医院急诊室,多数情况下,亦需先进行基础生命维持一进一步生命维持(BLS-ALS)。目前在规范的BLS-ALS无效时,究竟进行开胸心脏按摩,还是进行心肺旁路,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根据当时的条件来决定。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猝死的预防作用

许多设计严密的大型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研究表明β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塞后心源性猝死(SCD)总死亡率及发病率。Ryden等报告美托洛尔(metoprolol)与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室颤(VF)的发病率。β阻滞剂心脏病种发试验证实,β阻滞剂与安慰剂比较,对有AMI的患者或有心衰史或发生心衰者能显著降低SCD发生,并证明β阻滞剂对预防凌晨SCD和Aml有效。

根据心衰者血浆儿茶酚胺升高的程度在SCD中起着成因作用,β阻滞剂在有SCD危险患者所起作用的一个可能机制是预防心肌缺血。在阻塞性冠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导致局部儿茶酚胺释放,儿茶酚胺能触发室速(VT)或室颤(VF)。心衰患者使用强有力襻利尿剂时,低钾和低镁血症可使原心律失常和SCD发生。故对有心衰及洋地黄治疗的心肌缺血患者特别适宜使用β阻滞剂。

体内埋藏式自动起搏除颤器(PCD)预防猝死

直至目前,治疗及预防猝死的有效措施甚少,PCD应算是预防猝死最有希望的方法。PCD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体外除颤器,不同的是其可植入体内,又编入了室速和室颤的自动识别程序,以及自动启动的程序。PCD重100g左右,植入技术和起搏器相同。通过感知电极可监测病.人的心律,自动识别室速和室颤,识别后可以自动触发充电器,自动发放电除颤脉冲。每次所用能量为25~30焦耳(是体外除颤能量的1/10),一次不成功时,PCD自动提高能量进行第二次电除颤,直至室速或室颤转为窦性心律为止。上述整个过程在室颤发生30秒之内全部完成。资料表明,猝死高危人群一年内病死率达7D%~80%,植入PCD后,一年病死率可降到1.8%~3.3%,有效地预防了猝死。

第5篇:心肺复苏演练

2017年明水县妇幼保健院 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院内、妇科医疗护理应急救治反应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在抢救中协调和应变能力,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推动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于2017年1月11日-1月20日, 在我院妇产科病房,对我院内科、妇产科医务人员(医生、护士等)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参加人员共18人,人人严格按照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演练。

一、演练的目的和原则

检验我院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及应急工作准备情况。及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掌握程度。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本次应急演练活动,医院成立院应急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郭中兴

副组长 :李洪友 刘 霞

成 员 :临床内科、妇产科所有医务人员均参与。

三、演练内容:本次演练科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四、院领导班子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发现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后立即启动紧急救援进行救治,分秒必争,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通过此次演练,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点及操作要点的掌握,并演练了科室间密切协作与配合,医务人员对抢救流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急救操作,强化在抢救中通用知识及操作要点,做到了对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

五、这次演练得到了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1、为各科的临床技能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2、达到了锻炼队伍、整合资源、提高水平的目的。 但在演练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欠妥

2、体位摆放不对

3、按压方法不对(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

4、按压频率和深度欠规范(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5、部分员工的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7年1月22日

护理部

第6篇:心肺复苏讲义

心肺复苏

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60年代时,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成为心肺复苏术 1992 – AHA CPR指南

2000 – 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正式发表 2005 – 修订CPR及ECC指南。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及原因

定义: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 。

(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即为心源性

冠心病:80%,尤其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P)、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为多见,二者又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占20%

(二)非心脏原因引起:

1、急性物理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损伤,如中毒、溺水、自溢、触电等。

2、药物影响: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3、电解质失调:K+有关。

4、精神神经因素:

二、心脏骤停的诊断

1.意识丧失,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骤停10-20秒出现),常伴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多发于心脏停搏30秒后。 4.双侧瞳孔散大(30-40秒出现)。 5.面色苍白、紫绀

以上各点以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最为重要。一旦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CPR

三、CPR第一个阶段:现场心肺复苏术——ABCD四步法 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D、除颤 A:开放气道(一组技术) 判断: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呼救:启动EMS 体位:复苏位(仰卧位) 开放气道:贯穿复苏始终 A

1、 判断意识

轻拍或摇动双肩、靠近耳旁呼叫:“喂,你怎么了!”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立即行动10秒钟内完成 A

2、高声呼救

如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来人呐!准备抢救!!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单人急救应采用的院前程序,确定成人患者无反应,应该首先打电话,目的是急救人员带来AED。对无反应的婴儿或儿童应首先行CPR,约5个循环后或2min CPR后再求救。 A

3、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脊椎外伤整体翻转,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A

4、开放气道,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头偏向一侧,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开放气道:

1、仰头抬颏法:徒手开放气道安全有效方法,一手掌压前额,另只手中示食指向上向前抬高下颌,两手合力头后仰,牙齿对合,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联线与地面垂直抬颏时,防止用力过大压迫气道。

2、托颌法(头颈部外伤):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开口唇,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掌握。

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均使用仰头抬颏法,不推荐托颌法,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抬颏法,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托颌法来打开气道。 B:口对口呼吸

迅速、简便、有效,自主呼吸停止后的首选方法

B

1、呼吸停止的判断

仰头抬颏后,随即耳贴近嘴鼻,一 “看” 二 “听” 三 “感觉” 。眼看(胸部起伏)、耳听(气流)面感(气息)。没有胸部起伏、气息、气流:感觉没有呼吸,即可人工呼吸。10秒内完成判断。 B

2、口对口呼吸要点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吹气时间: 1~2 秒(默读01 、02 ),吹入气量:700~1000ml。有效标准:胸部抬起,应该避免过度吹气(超过建议的时间)或吹气过用力。减少胃膨胀,膈上升、防止食物反流误吸按。压/吹气比例30 :2。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 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经两次人工呼吸病人仍无反应:(无意识、运动), 临终呼吸可视为心跳停止,立即做胸外按压,时间10秒内完成。

心跳停止判断(专业):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后观察循环体征,意识、呼吸、活动、脉搏,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触摸颈动脉搏动方法: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能超过10s。 非专业人员无需掌握。

胸外心脏按压要领:有力、连续、快速。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胸骨正中两乳头间连线水平。右手沿肋弓向中线滑动,左手掌根紧靠手指贴胸骨下半部,右手掌与左手背重叠交叉,停放在肋骨与胸骨连接处,手掌根与胸骨长轴一致。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按压深度:胸骨下陷 4~5 cm,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有效标准: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按压频率:100次/min (18秒完成30次按压),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 ,数数掌握节奏,个位数加重复尾音。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用力方式 :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按压与呼吸比例:30:2,30:2比15:2每分钟更多次的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25%,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连续五个轮回。 轮换心脏按压 :当一位以上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min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轮换“按压者”,轮换应在5s以内完成。

D、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ior,AED) 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除颤是对室颤最为有效的治疗,每过一分钟,除颤成功的机会下降7%~8%,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搏。强调做一次除颤立即CPR,多次除颤延误CPR,先按压后除颤

除颤电极的位置:一次性使用的除颤电极,电极安放在前胸壁,大多AED用Ⅱ导联解读心律,前电极 右上胸锁骨下贴胸骨右缘,侧电极 左胸乳头下,中心点恰在腋中线。 室颤除颤能量选择:只做一次除颤,单相波首次电击能量为360J,双相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能量对于截断指数波形为150J~200J,对直线双相波形为120J。 如不熟悉设备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第二次能量应相同或者更高。 AED面板仅三个按钮 :绿色:开关(ON/OFF),黄色:分析(Analysis,全自动则无),红色:电击(Shock),操作时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

操作方法:打开AED电源开关-连接除颤电极-按下放电键 “三步曲” 需电除颤时,只给1次电击,而后立即进行CPR,应在给了5组30:2 CPR(约2min)后再检查患者的心律。

先按压后除颤,但急救人员目击成人心脏骤停且现场有立即行AED条件,应尽快使用。此建议适用于在医院工作或现场有AED机构中的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 只除颤一次只是在BLS阶段,在ACLS阶段,如果床旁心电监护显示病人室颤,照样可以反复多次电击除颤。

四、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可触及大动脉搏动;②病人口唇、颜面部转红;③瞳孔反射恢复;④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五、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

1、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有医务人到场;

3、操作者已筋疲力尽而无法再施行心肺复苏术;

4、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患(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电活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六、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七、电复律

指利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消除异位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用同步。

电复律的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麻醉。

6、按要求放置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8、放电。

9、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d。

电复律常见的并发症有:

(1)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处逸搏,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早搏等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多发、多源室早,短阵室速等则需用利多卡因等予以控制。

②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与电击诱发药物毒性(洋地黄、奎尼丁),电解质紊乱,心肌病加重等因素有关。电击后立即发生的心室纤颤,往往是同步装置故障,宜立即再予以同步电击。若心脏停搏则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其它复苏措施。

(2)肺水肿:一般偶于窦性心律恢复后数小时内发生,一般由于使用300~400瓦秒高能量转复的病人,可按心衰处理。

(3)呼吸抑制:一般见于硫贲妥钠麻醉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辅助呼吸。

(4) 低血压:可持续数小时,多于使用高能量转复时出现。若一般情况好,可严密观察,常可自行恢复。

(5)其它:如栓塞、皮肤灼伤、血清酶升高、心肌损伤、心电图改变等,均有可能发生。

上一篇:教师纪律作风学习心得下一篇:贵州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