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峰期。无论是在数量、范围层次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遵循和积极利用WTO原则,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机制,将是我国克服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篇1:

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应对措施

当前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至2006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2008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从2008年一季度的贸易摩擦情况看,共有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7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20亿美元,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5起,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争端,中美钢铁业争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中日纺织品争端等。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一)反补贴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最大的新特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年全球反补贴案件数量总体在减少,而我国与这种趋势相反,我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至今,我国共遭遇反补贴调查22起,其中加拿大7起,美国13起,澳大利亚和南非各1起。从2007年起,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频率创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史先例,反补贴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新领域和热点。2008年一季度,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相继对我国产品提出反补贴调查或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是首次对我国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早在2004年,加拿大就首开先河,对我国的烧烤架和钢制紧固件发起了反补贴调查。2006年11月,美国也改变了其20年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惯例,对我国铜版纸开始了首起反补贴调查。在我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前,反补贴调查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现在却频频出现。

(二)与我国发生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

我国与美、欧发生的贸易摩擦较突出,我国已连续6年成为欧洲反倾销调查的第一大国;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116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这是近7年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增幅远低于同期我国总体外贸出口21.8%的增速,较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速回落9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呈全面萎缩状态,预计全年增长幅度很可能还要低于上半年的8.9%。

(三)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相关产业受到影响

从2000年至今,我国生产的柠檬酸先后遭遇了美国、泰国、乌克兰、南非等诸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我国柠檬酸遭遇美国的“双反”调查,是继2007年遭遇欧盟的反倾销之后,对整个行业影响最大的一次。美国是我国柠檬酸的第一大国际市场,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0%,美国市场对我国柠檬酸产业的发展来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的柠檬酸企业面临着欧盟征收的高达49%的反倾销税,同时又面临美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调查,从长远来看,这必将给我国的柠檬酸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国际贸易摩擦的产品、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成为世贸组织争端案件中作为被诉方次数最多的国家。从产品看,纺织品成为贸易摩擦的热点,但已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从国别看,已从欧美贸易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到今天的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发展。如阿根廷、韩国、日本、菲律宾等贸易伙伴对我国玩具、轮胎、食品等设置技术性的贸易壁垒,限制甚至禁止我国出口相关产品;2007年6月1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制度正式生效,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产品的技术准入门槛;巴西、阿根廷对我国产品设置最低进口限价和违反周边规则的进口许可措施;美国利用“337知识产权调查”,遏制我国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

(一)正确制定和运用补贴政策,避免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

加入WTO并不意味着取消补贴,补贴是国家鼓励外贸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只有政府实施的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收入或价格支持行为,或政府支配下的私人机构行为才构成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的禁止性补贴主要以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为主。不可诉补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二是有专向性但符合规定条件的补贴,包括研发补贴、落后地区补贴和环保补贴,这是我们要充分利用的。可诉补贴具有双重性质,没有绝对禁止,但在给其他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时则可能导致反补贴措施,我们应慎用。政府要加强对反补贴的认识,尽快熟悉游戏规则。要积极调整政策,规范促进贸易的政府行为。政府应该设法通过提高政府效率等手段,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来鼓励出口,不要直接进行各种税费减免和补贴。反补贴调查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工作量大,协调困难。因此,政府部门协作应诉是取得胜诉的关键。

我国各级政府的各种补贴名目繁多,补贴政策既多又杂,难免有些补贴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相冲突。各级政府在已有的或将要制定的政府规章和具体政策措施中,应考虑与WTO规则《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一致性,对现有各种补贴措施应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已颁布执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应集中清理。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强法规规章审查工作,确保新出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WTO原则规则以及我国加入世贸承诺相符合,充分体现法制的统一性原则、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二)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消除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自身因素

1、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权威信息发布与交换机制,并且建立预警机制。对进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生产量、利润与亏损等进行通报,进行信息交换。贸易主管部门、国内相关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相互通报产品国内生产、销售与进出口情况。一方面,对进口产品数量猛增,对可能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的威胁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对那些大批量单一产品的大量出口,可能引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适用进行预警,并对出口产品多元化、出口国多元化提出建议;政府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相应的机构,对相关的事务做出快速的反应,避免经过繁琐的程序,耽误时机。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框架下的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为基础,修改并完善现有产业损害相关规则,把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综合起来运用,使之适应全面开展产业损害调查的需要。

2、在经济体制和制度方面,应该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价格和市场改革,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经济摩擦的体制和制度因素,并结合多边和双边谈判,尽快获得更多的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摆脱在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中的被动局面。遵守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3、慎用贸易救济措施。作为国际规则允许的保护措施,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可以使用,但必须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使用,更不能因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而滥用。在动用贸易救济措施时,不仅要衡量受保护产业的收益,更要计算相关产业受到的损害。只有在得出对大于失的情况下才能动用保障措施。否则,不仅对国内经济得不偿失,而且很可能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4、采用国际规则和标准。应该树立国际化观念,尽可能采用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技术标准。如果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标准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和标准。但是国内规则和标准一定要比国际规则和标准更科学合理。同时,新的国内规则和标准要尽量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保持一致或“兼容”,使得国际标准向新国家标准的转换简单便捷,并且不必付出太大的成本。

(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他国的贸易自由化

1、完善WTO的中性规则。即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容易滥用、并且对所有WTO成员都不利的规则,特别是争端解决规则和反倾销规则,以尽量减少这些规则存在的漏洞,避免其他国家利用规则漏洞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和挑起中外贸易摩擦。

2、完善约束发达国家的规则。首先,约束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以往开放市场的承诺,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开放以及削减农产品补贴方面的承诺;其次,要求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发展我国优势产品的市场准入;最后,在贸易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新议题的谈判中,尽量明确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中应该得到的正当利益。

3、完善约束发展中成员的规则。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目前,发展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日益凸现,严重阻碍了发展我国之间的相互贸易,特别是使我国深受其害。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通过完善有关规则,促进发展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放。

4、完善有关我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在我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中,有些规则存在很大漏洞,导致其他WTO成员对我国滥用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限制措施。应该完善有关我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应该学会讨价还价,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来弥补这些漏洞,避免由此引起的中外贸易摩擦。

(四)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企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要靠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及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的同时避免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企业一旦涉案,要积极应诉,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应诉,政府和企业才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其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于永达,戴天宇.反倾销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晓,柳阳.再论我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国际经济评论,2005(4).

3、杨仕辉.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1).

4、李春顶.企业非市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及化解[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7(6).

5、常国平,刘文明.浅析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5).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作者为教授)

作者:赵永宁

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篇2: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

摘要: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峰期。无论是在数量、范围层次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遵循和积极利用WTO原则,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机制,将是我国克服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特点;成因;对策

一、目前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1、贸易摩擦发生的领域不断扩展

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国被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约4000种,涉及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摩擦领域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之势,其中农产品、纺织品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热点。机电产品从过去-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打火机,扩展到了不锈钢紧固件、滚珠轴承等。纺织贸易摩擦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纺织料蔓延,此外,木地板、鞋类产品、锁、家具、建筑用配件及玻璃制品等轻工工艺品也成了被调查的热门产品。

2、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摩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化的趋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都说明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带有不确定性和隐性。

3、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

2006年6月,墨西哥经济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塑料卷笔刀作出反倾销终裁,自6月13日起征收10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最近两个月,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纷纷运用“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采取保障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自2006年6月起,印度政府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丝绸产品收临时反倾销税;7月1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真空吸尘器和电熨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7月份,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进保障措施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产品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各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中,发展中国家占了60%以上。

4、特定商品摩擦激化

我国特有的劳动成本优势,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各WTO成员国对此加以特别的关注,这类产品的贸易摩擦成为高发区。按我国加入WTO时所达成的协议, 2005年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但2004年国外对华纺织品特定保护措施的贸易保护调查,涉案金额达30亿美元。虽然 2005年6月11日我国同欧盟经过艰难谈判,最终签定《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我国的纺织品停止调查,到2008年欧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全面开放。但是,我们清楚这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欧美这些发達国家对来自我国的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激化可能。

二、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制度、规则,甚至文化和风俗,而这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国与国之间在增强相互之间联系之外,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

3.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

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现仍有许多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这种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我国出口企业确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及有效应诉构成了很大障碍。

4.发达国家国内的政治和其他利益的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非经济因素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和安全因素。比如,美国政府出于信仰原因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迟迟不肯调整政策,并在技术领域设置诸多限制,阻碍高技术机电产品对华出口。挑起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国内面临竞争威胁的制造商的利益。

三、我国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对待,因为贸易摩擦的增加是一个国家在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1.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WTO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WTO规则及其相关知识。其二,自觉运用WTO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WTO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频繁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理解,使更多的国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从而为国内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多哈回合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这次多边谈判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团结与自己有着共同利益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抗衡,争取在谈判中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当然,对于可能开启的对自己不利的某些国际经济条约的谈判,我国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坚决予以抵制。

3.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战略

据有关人士披露,国外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出口增长质量高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所以国家要加大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上来。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传统的“出口至上”发展战略使我国频繁陷入贸易摩擦的漩涡,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摒弃轻视内销而鼓励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淡化出口的作用,重视提高国内市场的容量。

4.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讲过一个观点,“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谈不上市场经济”。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宁养琰,陈 鸣.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5,(3): 3-15.

[2]黄辉.中欧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05.

[3]潘悦.反倾销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作者:高 扬

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论文 篇3: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

【摘要】全球化经济贸易的到来使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发生巨大变化。文章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各国的贸易壁垒和保护措施提出了我国应对欧美贸易壁垒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贸易摩擦;比较优势;中美贸易

全球价值链分工指的是某地区产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交给不同国家生产其中某个环节。这种各个环节分工明确的贸易体系,即为全球价值链贸易分工体系,而我们重点关注该体系下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原因与利益分配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原因

1.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全球一体化已经形成,这为如今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直接导致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进出口企业压力倍增,全球化竞争趋势使企业不堪重负,由此不得不将重复劳动力性的工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迅速形成,也使各国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规范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成为标准。

2.对外投资扩展。对外投资指的是本国的企业将自身发展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用于控制其他国家的生产和人力资源。通过一系列的生产、销售,完成资本积累和外部市场拓展。跨国企业若想在其他国家拥有长久发展,就要权衡这一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价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的成本等等。一般的跨国企业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借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企业原始积累;对于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科技产品则放在发达国家,通过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水平,完成自身科研创新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不仅能够有效节约企业发展成本,而且能够躲避国家贸易壁垒,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信息技术发展。企业本身的专业化、企业与企业间技术互补与连接化,使得企业产品生产由原来的企业自身单一生产,变为如今企业互补联合生产。原来企业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到营销和售后全都由企业自身负责,这不仅使企业本身业务多而不精,而且浪费大量企业运转资金,使企业发展陷入僵局。企业互补联合使得企业能够专一发展自身拥有技术实力的部分,而把其余工作交由其他企业完成,这不仅促进企业本身专业化,也大大节约了企业发展资金,使得企业能够流动性更强,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企业生产外包还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就业资源和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发展共赢局面的形成。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收益不均衡问题。发达国家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积累,他们能跟随世界经济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经营和发展策略,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方面,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能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把那些劳动力密集产业和产品附加值低的资源分配到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完成企业产品的生产,也完成本身的原始资本积累,获得丰厚的企业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劳动力资源,只能通过重复性的劳动获取廉价的报酬,其在全球价值链非配中处于最底层,但在所有的生产中承担的劳动量最大。发展中国家嵌入低附加值的环节包括以下方面:零部件生产、加工和装配等环節。这些环节的利润低,所以很多员工只能通过大量的劳动获得其想要的回报。但那些具有高科技技术的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培养大量优秀科技人才才能完成,这些人才、技术、资金的短缺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研发变得缓慢无力。但这方面正是发达国家具备优势的地方,它们掌握着大量资金和充足的技术储备,可以通过资金的投入不断更新科技本身先进程度。一旦它们掌握更为先进的技术,就会对整个行业和全球市场造成垄断,产品不断升级和增值使其获得丰厚和长久的利润。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

1.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利益增长。发达国家作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者,属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嵌入者,它们掌握着价值链分工的大多数利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处于劣势地位,它们只能作为产业生产制造者以及低端产品的研发者,但在长久的全球产业经营中它们也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得到的利益如下:首先,它们能够获得国外企业的大量投资,大量投资带来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为本国企业生产专业化提供机遇;其次,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能使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科技水准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也大幅提高;最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能使同类企业产生激烈的竞争,这会在不经意间降低企业产品的价值,使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得到有益的帮助。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不均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这种不均衡也使全球企业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步伐加快,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各国得到实际收益的同时,也在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和产业改革等多方面全面发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稳定发展。

2.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利益下降。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出现利润下滑趋势,工人失业现象也随之大面积出现。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它们无法决定要生产什么产品、生产数量和生产环节也不受它们的掌控,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业单一,大量的科学技术依靠外来引入,发展形势缓慢。发达国家长期把握生产产品的大部分利润,将那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的产品生产输入发展中国家,不仅造成企业价值垄断,更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对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广度与深度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体扩展有影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它们也是各国贸易摩擦发起者。美国和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频繁。但中国出口的贸易产品和美国本土贸易产品有着强烈的冲突,同样质量的贸易产品,由于中国产品在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产品价格也相对于本土产品更加便宜,这就引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不满。它们制定严格的进口制度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这使中国产品在国外的发展困难。

而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激烈的贸易交易中产生广泛的摩擦。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许多国家的生产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同类产品之间不可避免就产生激烈的竞争。而且很多国家的产品还出口到国外,众多的出口产品之间也存在贸易竞争问题。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摩擦的方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隐蔽化、综合化。传统的贸易摩擦手段像关税、数量限制等仍然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显性和隐性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进口贸易进行打压。这种不定时的贸易审查和法律纠纷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优良产品无法进入当地市场,也就无法共享全球发展成果。

2.对贸易摩擦对象错位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密集产业的集散地,主要承担低等的生产任务。发达国家口中所谓的“世界工厂”和“贸易大国”不过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产业的委婉说法。而随着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的崛起,势必在劳动力成本和科学技术方面对发达国家造成威胁,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國家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设置贸易壁垒,主要为保护本国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也变相提高国外产品品质,促进国外企业产业结构革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首先要捍卫自身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其次要使自身产品也能公平加入到全球贸易竞争当中,因此两种国家形式的摩擦不可避免。国际贸易摩擦表面上来看,有利于摩擦发起国企业的利益,当地法院可以引述本国法律对外来企业产品进行打压,甚至是国外产品退出本国贸易争夺。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些摩擦不过是两国企业的利益争夺战。在争夺没有结束之前,不会明确地看出哪一方会取得争夺的胜利。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大型跨国公司的利益争夺不仅会使自身发展受到阻碍,也会使整个行业发展受到影响。双方只有共同的妥协让步,才能使问题更为恰当有效的解决。两国企业的争斗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使整个国际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不透明。若各个国家都设置强大的贸易壁垒,那么全球性的贸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应对措施

(一)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步伐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使得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能够无障碍地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将国内与国外经济市场有效的连接,在发挥科技、资金方面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为本国企业生产服务。大多数企业不注重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根据经济市场随时调整产业发展的意识,导致错失大量发展机会,而等到企业发展出现困局,才想到企业内部结构的僵化,再进行企业内部调整会显得力不从心,企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关闭的局面。因此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变化来鼓励企业改革创新、督促企业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发展难题,使企业平稳渡过经济困难阶段。

同时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特别注意农业、轻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对这些基础产业进行科技改造,提高企业本身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自身竞争力。国家政策要支持企业创新,支持先进科技和人才的引入,支持知识产权和品牌自主权的审核,促进本土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高。对于大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产业,国家需要针对企业产业自身优势进行产业扶持,比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天航空业等产业。我国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取主动,充分利用全球贸易的有利条件,进行贸易结构调整。

(二)大力实施价值链升级工程

我国的对外出口商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少量技术密集型产品,但这少量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形式进行,因此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制约。目前我国对外出口不仅受到发达国家严重打压,也受到发展中国家新型产业经济的打压,产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所以当下中国企业需要做的是产品核心科技自主创新以及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属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学技术不能仅仅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知识产权也不能仅仅依靠国外授权,而要自主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深度挖掘科学技术中的巨大生产力,使国有产品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目前的国外企业对自身科学技术的保护程度高,常常会因为细小的科技问题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使我国高端科技产业无法进入海外市场,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长久发展。我国必须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加强创新技术,制定高新技术性产业的扶持计划,引进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打造有利于企业实施创新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核心科技,保护本土知识产权;同时还要对核心科技不断钻研突破,产业结构不断改革完善,使本土企业在强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

(三)积极推动市场多元战略

中国国际贸易战略即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作用为调整企业对外贸易结构,改革企业贸易增长模式,重构全球市场格局,出口具有市场需求的高端贸易产品。企业对外贸易战略不但能够降低产品市场集中度和分散市场竞争风险,而且能够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增强我国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持企业平稳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多元化贸易市场的建设,不但能够使发达国家得到更多益处,也会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带来更多实惠,比如贸易机会和发展空间等。

四、结语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得各国企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也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这种激烈的竞争和不均衡的分配方式,会使各国之间贸易产生激烈摩擦。激烈的贸易摩擦使得各国纷纷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壁垒,对国外出口企业的产品进行恶性打压。这种贸易壁垒对全球贸易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节,通过核心技术的科研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本土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安磊.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特点、趋势及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2,(5).

[2]张雨,戴翔.出口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能够缓解我国贸易摩擦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3,(6).

[3]李丽.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特点、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WTO经济导刊,2013,(Z1).

作者简介:熊英(1993-),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熊英

上一篇:领导班子述责述廉报告集合3篇下一篇:旅游工作计划(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