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反馈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管理效果

摘要 教学信息反馈是做好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加强院校教学管理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发展与延伸。通过教学信息反馈,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完善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实践发展规律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 信息反馈 教学管理 运用

一、前言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质量的管理,管理层只有收到反馈的教学信息才能依靠科学手段来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管理的重点落实。教学信息反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其能给管理决策者提供目标和结果的对照,从而让决策者能从更高的视角来把握整体院校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调整系统,做出优化。研究信息反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二、技工院校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和特点

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教学管理者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不仅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映,也可以来自教师自身对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很多时候都可以利用调查问卷、设立教学意见信箱等方式来实现。

技校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真实可靠、及时全面。教学管理者及时全面地掌握教学信息,对信息进行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动态。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就是要求信息能够客观公正地反馈教学信息情况,避免片面、主观的情况。

技校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简约、范例、随机。简约是信息反馈的必要要求,冗长的反馈定会挑战学生的耐心程度。范例是在教学信息反馈中经常呈现的特征,范例都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处理好范例就相当于处理了一系列类似问题。随机性就是教学过程中会随机出现一些事件,认真处理这些事件必须要按照科学全面的原则。

三、技工院校教学信息反馈的运用

技校教学管理者要认识到管理是动态的过程,要采用正确的反馈方法,协调学校相关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信息反馈的运用要把握如下几点要求:

(一)完善反馈渠道,广开言路。

在技校的教学管理中,不论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各职能机构之间都应该保持通畅的信息交流、传递和反馈。如果学生的情况教学管理者不能准确了解,那么上令就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各部门的沟通受阻,必然将妨碍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这也就要求管理层能够建立其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例如可以定期举行会议座谈了解各方面对于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定期通报各班级的教学情况总结等,广开言路发扬民主。构建完善的反馈信息渠道应有合理的层次,具体做出哪一层管理人员要掌握什么内容的教学信息,下级要如何向上级汇报工作。不仅要防止越级上报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要避免逐层下达指示的情况。横向管理中要分工明确、合理协作,任何工作都围绕教学管理展开。

(二)深入教学活动,直面信息。

技校管理者要了解到反馈信息经过的层级越多,越容易发生信息的丢失、失真现象,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个人主观因素掺入其中,这就使得最后传达的信息就会有个人好恶色彩和片面性。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技校教学管理者就不光要广开言路,也要身临教学一线,参与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得到教学第一手资料。深入教学的过程,就保证了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教学一线信息量大,这也要求管理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去获取想要的信息。例如在进行座谈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对一名教师提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于是着重对该教师进行了检查,原来是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都携带了很多的个人情感。

(三)正确分析处理,客观高效。

作为技校教学管理人员,平时接收的反馈教学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恢复出教学情况的真实面貌,同时要客服和消除信息失真的问题。管理者要對信息库中的信息做好筛选,将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提取出来,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准备。教学反馈信息出现失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影响。客观因素主要是受到传递人员的思想教育水平、道德觉悟的限制,也有表达人员的口吃清晰度、字体整洁度、用词准确度的影响。主观影响主要是因为部分下级人员有谄媚上级的嫌疑,对某些不好的事情不能真实的描述,某些好的教学成果也得到了夸大。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采取措施,认真分析原因,排除不良干扰,获得真实信息。例如班里面成绩好的学生会接受教师较快的讲课速度,而程度差点的就会感觉到有压力,可能对教师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

(四)及时输出反馈,把握力度。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及时地对教学反馈信息做出回应是一种管理手段,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反馈结果要作用到教师身上,在肯定教师工作的同时也提醒做好改进。在对教师习惯性问题的指导时,要注意措词和分寸,不能挫伤教学热情,也要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格外注意。

四、技工院校教学信息反馈的意义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技能的掌握。因此,有效的技校教学管理就必须利用好信息反馈这一方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真实可靠、及时全面的特点,调整好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技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泰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宏伟,胡开业.教学信息反馈初探.科技创新导报,2011(7).

[2]张亚玲,徐海燕.信息反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职业技术,2010(5).

作者:王一平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究

【摘 要】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有好多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反复犯的错误,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反复不断的纠正。好多老师在工作中的方法不得当,使得效果不明显,导致许多老师很头疼、学生很头疼。如何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问题从多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解决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反馈;矫正;个别;普遍;教师的作用

一、反馈渠道与途径

在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溃。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力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讲课后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矫正类型与方法

(1)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

(2)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做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3)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

(4)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5)预料中的问题设计矫正,出乎意料的问题灵活矫正。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充分预料每章每节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好重难点知识。

(6)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矫正,偶然出现的问题重视矫正有些错误一两次矫正不能生效,甚至采用同一种方式矫正,学生还有厌烦情绪。

(7)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一些学生因习惯不良,造成不该出错而错了的问题。

(8)基础问题分步矫正,智力问题量力矫正中差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基础问题,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基础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分步矫正。

(9)差生问题分层矫正,优生问题点拨矫正在教学要求上义务教育教材提出了弹性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提出不同要求。

(10)特殊问题特殊矫正,综合问题对症矫正由于基础与智力的不同,环境与影响的各异,不同的年级与不同的班级还有些特殊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一些特殊问题。

三、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

(一)教学问题档案

近期效应是教师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确立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远期效应是若长期坚持做好教学问题档案,并且每一次教学循环后,将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规律,总结经验,那么教学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必然在教学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

(二)矫正方法档案

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性格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采用的矫正方法应该有别。前面列举了十种主要矫正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并将行之有效的案例与方法做好记载,然后定期分类归档。

(三)学习成绩档案

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是反馈与矫正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教师不是了如指掌,那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矫正方法就不一定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包括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矫正性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成绩。

(四)学习变化档案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其学习活动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变化要建立好档案,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姬雄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究

一、反馈与矫正的一般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说来,反馈与矫正有如下几条原则。

(一)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另一种是作业。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与矫正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如果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教师就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

(三)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有良性与恶性两类。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良性的反馈与矫正不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的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而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的微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

要避免恶性循环,师生双方必须做到主动反馈,自觉矫正。因为反馈来的信息往往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属于教的问题,教师应注意主动地去发现和收集,及时自觉矫正或调控,不能等待。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

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充分估计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二)上课中勤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难,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三)板演时注意收集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应该怎样纠正错误,并在下次板演或作业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矫正。

三、矫正类型与方法

要使教学矫正效果好,必须准确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经过实践,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矫正类型与方法。

(一)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属少数人的问题不能集中矫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个别矫正,属群体性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矫正,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二)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三)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四)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至于这两个概念在解有关几何题中准确熟练运用的问题,则属技能性问题,这要逐步矫正。

四、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

(一)教学问题档案

大凡教学有成就的教师,都喜欢做教后笔记。把教学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分章节,按不同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入档,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这样做,近期效应是教师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确立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二)矫正方法档案

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性格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采用的矫正方法应该有别。

(三)学习成绩档案

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是反馈与矫正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教师不是了如指掌,那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矫正方法就不一定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包括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矫正性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成绩。

作者:王 欣

第4篇:教学听课督导反馈与教学建议

一、优点

1. 大多数教师课前备课比较充分,教学预设较好; 2. 教师整体上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

3. 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大体上安排较科学合理,环节较紧凑;

4. 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注意了学生的互动参与,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5. 注意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与解法指导。

二、不足

1. 教学设计上,不少教师对学科内的各种课型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不够,课堂效率不高, 反映出集体备课不充分。 (1)习题讲评课:

①课前学情了解不够,讲评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②有些不能做到精讲精练、归类讲评和变式训练; ③引导归纳规律方面需加强;

④习题课上学生活动和当堂落实均偏少。 (2)复习课

①复习课备课不太到位,复习模式陈旧,有明显的依赖教辅的思想; ②复习课不能做到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不能以重点问题为主线,重新引导学生从一个崭新的 角度构建知识,驾驭教材的能力需加强。

③复习时不太注重知识的前挂后联,易混易错点的比较与归纳还需加强。 2. 对课标和考纲的研究还需加强,应科学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3. 教与学策略上,教学策略的运用应注重实效性;应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指导。 4.学生评价和师生关系的协调上,应进一步做到教学民主;多鼓励,少批评;增强教师的亲 和力和感染力,以对学生的爱为基准;融洽师生关系,方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5.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6.课下作业布置仍较多,学生课余负担较重。

三、建议

教学上,做到“一个标准”、“二项研究”、“四个务必”。 一个标准:“课堂上进一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刻 度”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

校长视野每日四篇干货分享,为您提供教育行业鲜活资讯与热门话题。

二项研究:“积极研究课标和考纲”;“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研究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和教辅资料的高效应用”。

四个务必:“务必转变教学观念,适时渗透新课程理念”;“务必注重基础和教材,降低难度”;

“务必加强学法和解法指导,注重审题和规范答题”;“务必注重精讲和当堂适度训练”。

第5篇:《三峡》教学效果与评价

教学效果与评价

李珂珂

本班学生文言文功底参差不齐,考虑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把握能力及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第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学习目标,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读这一环节,我只设计了让全班学生齐读,“有感情”这三个字没有突出出来。老师没有示范朗读,也没有让朗读水平稍高的学生师范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疏通文意这一块,花的时间比较长,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学生的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有点死板。另外,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评价语有点单调,如“好”“很好”“不错”“挺好”等,评价语、表扬语单一,缺乏启发性。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更好的突出学习目标,我又设计了合作研读这一环节。出示了问题“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带领全班学生游览三峡。

设计意图挺不错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效果没有想象的好。学生讨论的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不愿意讨论。

总之,本节课重点突出,很扎实。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虚心改进,更上一层楼。

第6篇: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摘 要

科学 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 教育 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 英语 教师,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引言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 现代 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 艺术 ,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 内容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反感的过程。布里格斯( 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 分析 学生需要和目标形成满足 学习 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从英语教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1)提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2)实施系统的专业设计程序;(3)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4) 研究 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5)确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6)规定和 发展 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标被称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那些活动方式来学习。加涅(所著《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 问题 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 “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用云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 影响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信息传递、引起、调整、控制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发展,使其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累进过程。因此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先导。 从心 理学 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整、制约等心理作用,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可节省相当的时间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转化为教学双方的共同目标,或者主要是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英语表达可以是Teaching process,也可以是Teaching procedures。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控制适度的教学内容;(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4)激情卷教学材料的使用;(5)设置问题,挑战学生;(6)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7)教学反思的积极 应用 。 在现实教学过程设计中,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各种特点、现实生活环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 计算 机等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7篇:兴趣教学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究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北陀中学 贝美莲 联系电话13132879316 内容摘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开设英语课较晚,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缺乏学习英语的氛围;

2、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语音知识掌握不好,拼读单词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3、学生怕记单词,掌握的词汇量少,阅读、综合理解、书面表达能力差;

4、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改善此现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 提高 效率

我从事乡镇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了,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开设英语课较晚,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缺乏学习英语的氛围;

2、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语音知识掌握不好,拼读单词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3、学生词汇量少,阅读、综合理解、书面表达能力差;

4、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不感兴趣。

因此如何改善此现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在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如何提高乡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结合我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总结如下:

一、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1、教师单独备课。教师备课时应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难点。除了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科学预测学情,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小黑板、多媒体等,遵循“五步教学法”:如(1)热身阶段可以利用游戏、歌曲、卡片等进行上节课重点知识的复习,巩固已学知识;(2)新授阶段以精讲多练为主,引导学生,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掌握每课的单词、句型、知识点和语法;(3)巩固操练阶段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拓展练习阶段可以利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知识点和语法,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

生学以致用,以达到基本教学目的;(5)最后课文处理上要落到实处,精讲重、难点,让学生结合知识点造句,坚持多说、多听、多读,先齐读,再分角色读等。(6)上阅读课时教学生三种阅读法,略读、寻读、细读,侧重于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把课文当成知识点的载体。

2、教师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同年级组坚持集体备课,每周集体备一次。集备活动较上课时间提前一周。每次集备会上备课组长先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再布置下周教学教研工作。每次集备重点要研究的内容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法学法;(4)课堂讲授、训练和检测内容及课后配套练习。备课组通过集备活动能达成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配套练习,统一达标测试的目的。在集备之后,各教师根据各班实际,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撰写教学个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融洽与和谐,这是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主要途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也会逐步提高。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厌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为了接近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我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多与学生谈心,和学生打成一片,,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一视同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放矢地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原来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对英语感兴趣,自然而然学习成绩也明显有所提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氛围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尽量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尽量洒脱,精神保满,语言力求要纯正、地道、流利,书写尽量要规范、漂亮,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因为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我尽量 “寓 2

教于乐”、“动静结合”。课前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由我用学生能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简短的英语幽默笑话、一则英语谚语,让他们猜其含义,有时他们猜中的只是其表面含义或误解,大家会不约而同大笑,或出几道脑筋急转弯题,或集体唱一首英语流行歌曲,再由值日生用简单流利的英语报告当天情况。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三、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40分钟非常有限,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导入、中间、结尾都很讲究。课堂教学学习不同内容尽量采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1、巧设情景,推进课程生活化。我设计的情景通常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有关,尽量搭建课堂与生活对接的桥梁,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使学生更有亲切感。导入所创设的情景力求既新颖又切题,尽量用短时间把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上明确教学目的,抓住重、难点,巧设情景,精讲多练,尽量把动作、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情景中,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

2、学习对话模拟角色扮演,引情入境。经常让学生结合本课的语言项目,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会话操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话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可以使用互问式,让学生根据会话编出问题互相问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3、学习课文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强化记忆。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4、适当的时候采用电教手段,让信息技术构建多彩的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它能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把笼统的书本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变活,使课堂连接外面的大千世界,使思维在多媒体展现训练中得到启迪。使用电教手段使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新教材的特点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使用电教手段,也使得师生关系由原来单向信息交流向多向信息交流转变。

5、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 3

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我都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再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给他们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课后思考。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等。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四、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英语教学提高实效的核心是课内,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课后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完成课业的方法和科学学习的特殊方法等,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课内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教给学生记忆英语 26 个字母的方法,用一个句子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连成 ,总结记忆动词 be 的变化歌,帮助学生总结名词复数、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基数词变序数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构成规律,用图表法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动词各种时态的变化,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卡片、使用边角料的时间随时记下单词的合成、转化、派生词和反义、近义、同音词,教会学生查字典,帮助学生过好音标关,用读音规则来拼写单词,坚持让学生在上新课前先听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课后建议学生多阅读《中学生英语学习报》、《英语辅导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每周做一次即兴书面表达,给学生10分钟打腹稿再到黑板上展示,先让学生做评委,我再当场讲评,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学生才会印象深刻。通过以上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我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的地培养一些对英语感兴趣的骨干学生,让他们做表率经常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一些英语游戏、识词默写比赛、朗诵会、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既可分班进行,也可与同年级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教学结合,相得益彰。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就如何提高乡镇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究,旨在抛砖引 4

玉,望能得到圣贤、同行的赐教,为乡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8篇: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关系的研究

心理教育

初探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

初探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内容摘要: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师教学技巧提供参考。分析各种教师表情并对其效果进行系统性探索,并研究怎样运用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控制等等,从而让大家知道教师表情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 表情 教学效果 心理

引言:

表情就是指人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情意。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曾提到,表情有传达信息和信号的功能,一种情绪如果让它的种种外表特征自由而充分地发挥出来,它就会变得更加强烈。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一种协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不可避免地贯穿着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而愉快、有兴趣、信心十足的情感,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催化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自己丰富的表情,无疑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运用表情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面部表情,据美国心理学家艾波尔梅别思的研究表明:信息传达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中可以知道,在教学中,

2

教师亲切的笑容,温和的目光,能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不同凡响。相反,冷淡,无生气的表情创设出来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将会死板、苦闷,毫无效果可言。

二、言语表情。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语速的节奏来表达情绪和情感。不同的语调和节奏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

三、肢体表情。丰富的肢体表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掌握课堂进度,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1]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表情,学会运用表情来传递情感,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本文从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教师表情的类型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教师表情的运用与效果控制、教师表情的表现力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表情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1. 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

教师表情的心理效能大体分为语言、距离、情绪、环境这四种心理效能。把握好这四种效能,能大大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 1.1 语言的心理效能

美国的威廉·A·哈维兰认为语言是声音或姿势系统,当这些声音或姿势按某些规则组合起来,就产生所有说话者都可以理解的意义。语言根植于手势—呼叫系统,由手势语言——与语言伴随的语言外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或用来传递意义的身体运动构成。[2]

在运用教学语言中应注意以下原则:准、精、美、活、有特色。

3

准:语言准(普通话)、语体准(书面语)、达意准(选词恰当准确)。 精:精练、精确、精彩。 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活:善于穿插、恰当变化、适当留空。

富有特色:语调高低适宜,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语速快慢适度。[3] 亲切、自然、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地说出心里话。而那种讽刺、挖苦的语言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会使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立情绪。 1.2 距离的心理效能

教师与学生要坐得靠近一些,这样不仅可以使谈话的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双方输出的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给双方一种促膝谈心的感受,从而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尊重,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流露出来的思想,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谈话的角度、内容和方式。 1.3 情绪的心理效能

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了解。所以,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共振”效应,才会有情感回报。 1.4 环境的心理效能

4

恰当地选择、驾驭和利用环境,是取得谈话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在谈话时,面对不同的学生或处理不同的事情,注意选择不同的谈话环境,创造对谈话有利或适宜的气氛。如与一个腼腆学生的个别谈话,就不宜在办公室里有众多教师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说,温馨的谈话场景与适当的时间选择,能使谈话的对象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效能。 2. 教师表情的类型与教学效果

不同的表情造就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乐于接受的表情会让学生接受知识事半功倍,而学生不能接受的表情则让学生接受知识事倍功半,效果反差极其明显。

2.1 教师表情受欢迎的三种类型及其教学效果

亲切型:即教师讲课时面容和蔼可亲,对课文的分析细致入微,对学生提问、辅导、解答等不厌其烦,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或者回答不尽人意的情况能够加以引导,必要时给以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类表情能够使大多数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信,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严肃型:教师讲课是神态庄重、稳正,教学认真,课文分析比较全面、深刻,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发现违纪或不专心学习的情形,则板起面孔进行批评,有时批评得很严厉,但这种批评合情合理,没有任何的挖苦讽刺,面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则能及时表扬鼓励。对这类表情,开始时有的同学也许畏惧、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这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故能理解并接受这类表情。

生动型:特点是讲课表情生动形象且富有变化:讲到悲痛处面带忧伤,

5

讲到慷慨处情绪激昂,讲到喜悦处满面春风„„这种生动多变的表情和精妙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地调动起来。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有时还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见闻趣事,辅于适当的表情,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生动表情下的课程,学生不仅兴趣十足,所学知识牢固,还能享受到讲课的艺术。

2.2 教师表情不受欢迎的五种类型及其教学效果

紧张型:紧张型教师讲课,表情紧张,脸通红,手足无措,眼睛不敢看学生,一个劲盯着一个地方看,讲话不流利、结巴,有的干脆背教案,这样的表情无疑使教学效果锐减。

冷漠型:冷漠型教师讲课,总是冷冷冰冰、平平淡淡,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对学生的辅导缺乏耐心,爱理不理,让学生在请教问题的时候望而却步。

随意型:随意型教师讲课,表情缺乏严肃性,讲课随随便便,不考虑讲课需要和学生的听课情况应采用的表情,只是随意讲述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话、新闻,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随意型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普遍较差,从而造成课堂失控,内容脱节,注意力转移。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生硬模仿型:教师适当的模仿是必要的,但却不是让教师完全不顾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生搬硬套别人的表情举止、神态和语调,结果既没有自己的个性,又没有别人的风韵,仅仅是别扭和滑稽可笑,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生动优美的教学效果,而是没有丝毫效果的小丑形象,仅此而已。

波动型:这类教师讲课的表情变化无常,讲得得心就越讲越有劲,喜

6

形于色;一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讲课立刻暗淡下来,有时情绪高涨即便讲得口干舌燥也不在意;有时厌倦低沉起来,连一个字也不愿意多说。这类忽冷忽热的波动情绪令学生难以适应,甚至对教学内容也产生迷惑。[4] 3. 教师表情的运用与效果控制 3.1 教师表情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 3.2 目光的运用

目光是信息指示器——眼睛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它能表达许多言语不易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意思。在教学过程当中可表现为: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嬉笑打闹,又或用目光召回开小差同学的注意力。

“目传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目光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据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一切情绪、态度、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教师在讲授中,只要用眼睛扫视一遍课堂,课堂信息就会一股脑通过目光映入教师的大脑内:专心的,不专心的;听懂的,未听懂的。所有表情都掌控在教师的目光这个“遥控器”内,从而使教师讲授的信息通过这个“遥控器”进行空间距离的补偿,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让眼睛运动起来。视线接触是维持教室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通过及时的目光接触,可以制止大约80%潜在的违反纪律的行为。至少每分钟扫视

7

全班一遍,每次你只需要把视线集中在大约4-5个学生身上,保持四五秒钟之后,再把视线转移到另一组学生身上。特别是教室远端的学生,更加要留意,大多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都会出现在教室的远端。 3.3 声音的运用

声润情。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有声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的传递。“有声语言是教学活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它是讲课最主要的物质手段,它以流动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5] 3.4 教师表情运用的适度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适度,不要有做作,过分夸张的成份。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4. 教师表情的表现力

教师表情的种类繁多,但都会通过不同强度的表现力把表情发挥出来。同样表情的教学,表现力的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我们讨论的表情表现力是建立在“教师都有表现欲”这一基础之上的,透过表现欲来感受教师的表现力,我们会发现表现力是客观存在的,它有高级与低下、深厚与薄弱之分。有些教师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但总让人觉得是刻意而为,矫揉造作,甚至比没有表现力还要难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向上、健康、有效、智慧、创意的表现力,能善于把对学生心灵的感悟、接纳和对学生的期望、教诲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善于进行自我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能善于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组织活动,

8

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能善于选择每个学生都适宜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教学,使学生成功获得长进和收益„„我们把教师的这种表现能力叫做阳光表现力。[6]

阳光表现力拥有若干要素,它至少包括自知力、亲和力、支持力、合作力、反思力等,阳光表现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其标志性特征。

教师阳光表现力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亲和力”犹如和煦的春风,舒适、温和,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亲切感;“支持力”是学生遇到难题后的强大后盾;“合作力”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反思力”使得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把最好的一面带给学生,等等。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表情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尤其是表情来控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教师的表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教师表情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9

参考文献

[1]郭梅菊.教师的表情效应.心理世界[J],2002(4):22. [2][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99. [3][美]Ronald L.Partin著.教师课堂实用手册——新老教师教学与管理策略(第二版)[M].徐富明,杨阿丽,张爱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3. [4]孙宝虎,马爱华.中学语文教师讲课表情类型. 扬州师院学报[N],1989(3). [5]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情”教学法http://rdlucaihong.rdsz.net/archives/2008/20088189849.html [6]商静儿. 教师的阳光表现力及其培植[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5-86.

第9篇: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摘 要: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和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语言在互动性方面以及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数据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具体因素,并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 教师语言 教学效果 相关性

一、引言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授课的主要渠道,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教师语言作为主要授课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

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媒体崛起等新形势,如何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思政课更加“喜闻乐见”,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二、研究背景

教师语言即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及体态语,堂上语言和堂下语言,以及其他育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1]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纲要》等专著探讨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语言修养,还有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对教师语言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关于“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少,有的学者考察教师语言的声调、节奏感等语言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2]有的学者探讨教师语言的幽默感等各种语言技巧形成的综合效应。[3]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就外语教师(主要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的研究较多,而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展开的研究很少。只有张坤[4]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其论述缺少调查数据的支撑。也就是说,就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尚停留在对教师语言修养的一般性描述,缺少就二者直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语言修养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以往研究多参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不同,本研究构建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调查相结合,从而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现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并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积极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相关建议。

三、研究结果

本着科学、简易、客观及可测性等原则,本文研究的教师语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为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权重法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首先,将调查内容分为“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根据其特点细分为多个可操作性指标,并让被调查者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五个级别中选择答案,分数越高意味着对调查指标的认同度越高。

我们在学期末对本校共计10个班的思政课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个指标的评价值了解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现状,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来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一)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

本文的“教师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学过程中的无声语言也是教师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语言现状调查对文字板书、仪表语言和表情语言等内容均有所涉及。教师语言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简洁和逻辑性上。[5]科学性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教案和板书中的文字是否规范以及语言逻辑是否清晰等。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最主要的体现即课程之初和每堂课之间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即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这一指标的调查包括“教师是否经常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提问或与学生讨论互动时,教师语言是否具有鼓励性,态度是否宽容”以及“课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是否充分”等四个问题。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性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两个重要因素。[6]结合思政课的性质,我们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归纳为形象性、感染性和激励性,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和热情”“语言节奏分明,语气合理”“语言配合表情,做到神形兼备”“语言幽默风趣”和“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等方面。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语言各指标的评价均值除了“目标性”稍低外,“科学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部分的评价都较高,说明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是相当认可的。首先,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最高,说明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底扎实,能够用准确、规范、简练的语言教授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对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思政课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综合评价也较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以往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美感,并结合适宜的仪表、肢体语言等因素营造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语言时代感不足成为影响语言感染力的一个障碍。再次,教师语言的互动性稍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提问频率不高和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最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较弱,说明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导致教学的目标性减弱。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现状

王克[7]等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归纳为“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与能力、学习与教学互动、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五个维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指标。为了加强调查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前两个维度合并,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表2显示,相比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均值要低许多,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均在4分以下,这说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两项评价最低。一方面,和专业课的性质不同,思政课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即时性或者显性的,而是延时性和隐性的。思政课对学生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并未有深刻体会,对于产生的后续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两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说明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和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引导和预案教育。其次,学习与教学互动评价也较低,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指标的评价均值仅有3.80分,说明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学效果中的基本内容“增长知识和技能”评价均值也不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预期效果有一定落差。

(三)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语言调查指标和教学效果调查指标一一进行单侧相关性检验,一方面验证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师语言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语言的每项指标都和教学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即思政课教师语言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这和张坤[4]的论述一致。我们将相关性系数统计列于表3中,其中系数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即教师语言指标对教学效果指标的积极作用越大。

研究发现,总体上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相关性最高的教师语言指标依次是(v5)教师明确课程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v6)课程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沟通充分、(v8)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性、(v13)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以及(v14)语言具有时代感五项,依次代表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其中,和教师语言目标性(v5)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0.5,下同)的教学效果包括:(v15)学习本课程,我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以及(v23)从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去。和教师语言互动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以及(v20)学习本课程后我对社会的发展更为乐观。互动性是合作心理的体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可以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长远看来会对他人和社会更加宽容、乐观。和教师语言艺术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v19)课程教学给我带来很大的思想变化以及(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语言的使用情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教学效果的不足,并结合教师语言中对教学效果有高度积极作用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教学相长,教师语言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也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参与度低是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提出的问题也缺少启发性。教师应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改善教学的互动性。

1.重视师生全程交流,有备而问

首先,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而是应该深入到课前、课间以及课后等整个学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进度。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和不断改进教学计划,设计一系列难度适宜、层次多样的好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有所依据,有所针对,有所启发。其次,师生互动也不仅限于口头表达上,肢体语言交流也很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者赞许的微笑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引入辩论式教学

当前,各个学校的思政课都在不断改革以求更加适应学生。实际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促进其发挥创新潜能才是改革之重,这也是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首先,教师应由说教式语言转变为鼓励、引导性语言,淡化思政课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具有重要的“存在感”。其次,可以尝试采用辩论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而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提升教师语言的目标性

研究发现,提升思政课教师语言的目标性对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以及解决日后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师语言目标性明显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语言传达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思政课教师应对学生明确传达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指导进行评价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每堂课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被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中生成的新目标

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思政课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不仅指课前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教师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将这些隐性目标融入其中,循循善诱,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目标接近。

上一篇:传统文化小学生下一篇:呼吸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