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景观需求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住宅景观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能够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趋于理智和成熟,人们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理想家园式住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住宅景观需求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现代住宅景观需求论文 篇1:

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要点与重难点分析

摘要:在生活质量提高的背景下,民众对居住环境要求显著提升,住宅景观建设质量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获取优势地位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园林绿化施工建设单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本文将从要点与重难点、现状以及优化出发,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对住宅景观施工管理进行探析,以促进住宅景观施工质量的提升,推动施工单位优化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关键词:住宅景观;景观施工;施工管理;管理要点

一、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要点与重难点

(一)管线协调

以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功能需要,住宅区会敷设大量网管,具体包括水管、雨污管、燃气管以及强电弱电管等,且各类管道不仅敷设与硬质下,绿化下亦涵盖大量管道。在管道敷设过程中,会先进行预埋工作,在预埋完成之后,才能落实绿化与铺装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道敷设过程中,由于管道施工与园林景观施工单位的沟通有所缺乏,使得管线单位的管道敷设工作处于滞后状态,进而对园林景观施工产生影响。对此,在落实住宅景观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对管线施工单位的沟通,做好管线协调工作,用以保障园林景观施工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硬软交接

住宅景观施工过程中,软景观与硬景观处于交叉建构的状态。使得在落实景观施工时,会遇见井盖涉及硬质路面与绿化带两个层面,亦成为阴阳井盖,对住宅园林景观呈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此外,在路缘石(硬质铺装)与绿化带交界处,种植土并未低于路缘石(硬质铺装面)30到50mm左右,其整理的自然度与平整度偏低,进而导致在雨水冲刷下,出现污水流入铺装面,污染路面的情况,对住宅园林景观的美观度产生直接影响。

(三)硬质软处理

在广场或园路铺装前,应当先落实排版工作,具体表现为厚花岗岩石材(300*300*30mm)铺设,边缘出现30mm小规格尺寸时,邻近边缘处的厚花岗岩(300*300*30mm)并不能铺贴,此时需要采用大尺寸花岗岩(300*300*30mm)才能完成铺设,用以避免小规则花岗岩铺设影响景观细部效果。

在树池压顶或角处半径路缘石时,应当以图纸为依据对半径进行等分加工处理,才能保障现场施工的美观度,尽可能避免正方形会长方形的规格板材安装,使其不能与弧度完全贴合,进而对景观细节的美观度产生影响。

在草皮铺植完成之后,不平整与发黄问题较为常见,而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绿化地整理科学性偏低,对此,在落实草皮铺植工作前,应当利用猪扒子对绿化带进行扒平细整,用以将粗颗粒清理完全,之后在落实草皮铺植工作,在草皮铺植完成之后,应当将水浇透。之后再借助压路机或者木板将草皮进行压平处理,用以保证草皮和土壤的高效融合,进而降低草皮发黄的可能性,提升住宅景观的美观度。

(四)苗木配置

苗木种植与配置作为住宅园林景观施工的重要内容,是园林景观最终呈现效果的直接影响效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开发商为达到立竿见影效果,会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增加植物种植目睹,具体表现为乔木种植密度增加,导致乔木底端采光严重不足的同时,还会影响灌木与草皮的生长,进而导致园林景观植物面临生长难题。对此,在落实园林景观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过度追求苗木密度的问题出现,以保障苗木种植层次性与通透性为出发点,以维护苗木的正常生长。

园林绿化设计作为住宅景观施工的指导,对住宅景观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绿化设计过程中,并未从全方面考虑,更多从平面布置效果的角度出发落实设计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园林绿化施工中,会设计建筑物、园路以及广场等多项元素,过度考量平面效果的园林设计,并未将各项元素纳入考量范围,进而导致苗木过度靠近低层房屋门窗等问题的出现,遮挡低层住宅用户的采光。对此,在落实园林绿化设计中苗木选择时,应当对建筑工程实际进行考察,一方面保障苗木的存活率,一方面保障苗木与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贴合性。

(五)积水问题

在草地、园路以及广场等住宅园林绿化工程中,行走与休闲地带极易出现积水难以排出的情况,更多依赖于自然晾干。而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住宅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排水坡度与标高控制严重不足,且雨水收集口与排水沟的设置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积水问题的出现。对此,在落实住宅园林景观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对排水沟、排水坡度等方面的控制,侧重于通过增加排水沟数量与增加坡度倾斜度的方式,提升排水效率,进而达到降低排水质量的目标。

二、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现状

(一)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特点

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特点,表现为:一是施工难度大,一般而言,住宅园林景观施工主要设计景墙、假山石、景观亭以及水景等多方面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会将艺术元素融入于构建物中,具体表现在雕塑、线条以及图案等,使得住宅景观施工难度较高。再加上住宅园林景观使用受到外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施工停滞等方面的问题,为保障园林施工的顺畅度,施工人员会设置排水与遮雨等设施,增加了住宅园林景观施工环节的复杂性;二是复杂多样性,住宅园林景观施工属于综合性施工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照明、绿化种植等多方面工作,同时,还涉及硬质景观、软质景观以及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台阶、平台、广场以及亭子等多方面内容,软质景观主要包括草、植被以及乔木等方面,配套设施包括照明与给排水等方面。

(二)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问题

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问题,表现为:首先协调力度不足,部分施工单位在落实住宅景观施工时候,并未与管道敷设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使得在施工落实时,受到管道敷设等因素的限制,对住宅景观施工的进度产生影响;其次管控力度不足,部分景观施工单位并未严格落实管控机制,对仪器设备使用、养护管理等工作的管控处于缺失状态,进而导致住宅景观施工质量偏低;最后材料采购及时性偏低,由于约束机制的缺失,使得苗木采购与使用管理质量偏低,影响景观施工落实的同时,还增加了成本投入。

三、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优化

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准备管理,在准备管理阶段,施工单位应当对园林景观施工人员进行筛选,并通过与管道敷设单位等相关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的方式,为住宅景观施工做主准备,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当对现场状态与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落实材料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水电材料、土建材料以及绿化材料等方面的采购工作,并结合施工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采购与选用,为后续施工工作的高效落实创造条件;二是中期管理,针对于住宅景观施工中期的管理,主要涉及场地平整度控制、施工流程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侧重于保障住宅景观施工的质量与规范性,用以确保施工内容与合同一直;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侧重于住宅景观施工完成之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引导养护人员积极落实施肥、杀虫等各项养护工作,用以维护绿化生命周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作为住宅园林绿化施工的直接參与方,主要涉及前期管理、中期管理以及后期管理等多个层面。对此,施工单位应当以施工周期为方向,严格把控施工多个层面,以促进住宅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斌. 住宅景观施工的管理要点及重难点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4):4322.

[2]吴小花.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策略分析[J]. 现代园艺,2019,No.384(12):182-183.

南京石城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作者:涂曼宇

现代住宅景观需求论文 篇2:

浅析“理想家园”住宅的景观发展趋势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住宅景观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能够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趋于理智和成熟,人们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理想家园式住宅。本文结合具体的景观设计案例,浅析当下住宅景观设计的特点,探索住宅的景观发展趋势。

关键词:住宅,景观,发展趋势

0引言

住宅景观也大致经历了“小区绿化——景观——情境社区”三个发展阶段[1],从开始时的解决基本的居住功能,小区中除了沥青道路,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绿化;到后来,住宅间的尺度更趋宽敞,亭台廊架、水系喷泉一应俱全,植物配置注重立面层次和季相变化,景观空间划分区域合理。人们一直在追求优质的住宅,更在追寻内心的“理想家园”的归宿感。这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个楼盘的成功与否,尤其注重高品质景观的要求。

下面仅从住宅景观的角度,结合近期设计案例——无锡绿地世纪城景观设计,浅谈自己对住宅景观发展趋势的理解。

1当前住宅景观的特点

1.1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在住宅景观中进一步强调人性化的意识,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需求,毕竟人是有情感的实体。场地布置更加符合人的行为尺度,包括硬质场地空间大小、座椅的高矮宽窄、道路等级设置等。在小区的空间布局上也会考虑场地的服务半径、使用人群等。景观不再一味的追求平面及立面的图案美,而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参与和使用的感受。

1.2精细化的硬质铺地

硬质场地上的小品构筑物的布置,对体量、色彩、质感的要求严苛。铺装场地的石材对缝、错缝处理、留缝大小控制及石材的大小搭配、质感对比要求等都越来越精细。建成后的景观效果也更加令人赏心悦目,艺术性更强。

1.3良好生态效益的绿化空间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波动行情持续不断,开发商为了实现项目的顺利运转,都会强调软景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公司增加了植物专业人员的投入,施工单位也会设置专门的植物采购及种植人员,严格把控现场效果。住户也喜欢停留在绿色环抱的景观空间中,感受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和花开花落的感官体验。

1.4社区活动的日趋丰富

为方便居民生活起居之外的要求,新建的住宅中都会设置供居民健身游泳、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2 “理想家园”住宅的含义及探索

传统意义的家的概念只是在室内,很少延伸到居住区内的景观范畴。每家每户都会精心营造属于自己的家,打造怡人、温馨的居家生活氛围,而对室外场地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有真正理解社区大家的概念。

在本项目的前期开展阶段,与业主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设计主题时,了解到业主内部也在研究理想家园这个理念,与我们一拍即合,确定了本项目的主题为“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居住理念,让住户一边亲切自然,一边亲切繁华,体验新都市居住风尚,让住户找到家的归宿感和幸福体验。

团队从提升景观的“幸福感“入手,站在住户的切身使用角度,充分考虑住户的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使用时间,提升景观中的每个细部设计,打造每一处幸福场景,让住户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图1总平面图

2.1行进中的幸福感

团队在设计之初,充分的进行交通流线和节点分析,着力打造主入口区及入口轴线区域、健康慢跑系统及回家园路及入户节点部分,突出科技智能和便捷的特点。

在主入口区域,重点打造入口精致、尊贵的社区感觉。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人车分流、保证浓密绿化的簇拥;人行入口处,特意设置风雨廊,供等候区的入户居民停留与使用;设置智能刷卡系统,通过指纹、卡片及对讲系统,有效控制进入小区的人员,把好社区的安全大门第一关;在主入口轴线区域,通过种植大规格的乔木种植形成气势感,而在人行道边上设置精品花钵,营造近人尺度的景观;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慢跑系统可以成为社区内的“健身房”,在本项目内东西轴向环路设置650m长、1.5m宽的彩色塑胶跑步道,在建筑东侧区域设置250m的小型跑步道。

在每个单元入户的门前区域,重点打造精品绿化,植物实现高中低层次复合配置,并通过特色大树的点缀,形成可识别性。特别针对老年人及残疾人群,设置无障碍通道及宽敞的入户平台,营造贴心化的景观。从住户停车到入户这段路程,特意打造成“回家園路”,通过浓密绿化结合微地形处理营造良好的绿化空间,还精心考虑到夜晚感应照明系统,让住户体验家的温馨的感觉。

2.2康乐聚会中的幸福感

团队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分析其他项目的成功手法,确定在东西和南北两个中轴区域开辟活动场地,让不同年龄人群的散步、聊天、嬉戏,宠物们聚集嬉戏,都能在这些场地中得到满足。这就像一个大的会客厅一样,大家可以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南北轴线景观带的尽端特意设计中央会客厅,重点考虑到室外应用中的使用安全、遮风挡雨、照明及网络供应等要求。在中央会客厅中,实现功能复合的考虑,设置景亭、万物墙、舒适座椅、洗手池等必要的功能空间外,还考虑到年轻人群对互联网的需求,设置户外高速无线网络及电源安全插座。

在东西轴线的东西两个尽端分别设计小型会客厅,主要是满足三五人群的随心而坐、林荫闲聊,通过植物空间的围合、座椅的设置,打造惬意、放松的聊天氛围。

2.3老少乐的幸福感

对社区中人群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对社区环境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他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阳光的沐浴和场地的使用。而一般性的小区只会设置几组游戏器械,没有对儿童群体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没有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安排相应的游戏场地。本项目选择了一个对小区住户干扰最小的区域即小区的东北角,设计了针对全龄段儿童的活动场地,1~2岁的婴幼儿阶段,安排知趣墙;对3~6岁的儿童,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如草坪滑梯、健康跑道、钻山洞、冒险山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虑到儿童玩耍时父母的陪护看管要求,专门设置了童车停放区、室外母婴室、长条座椅及洗手池。

在老年人的活动区域,设置健身器械、健康步道、林荫跳舞广场、下棋乐园、萌宠天地等空间,满足大家的不同活动需要。在这些区域中,必要的无障碍步道、扶手栏杆、小动物便便收集点都要结合场地精心布置。

2.4智能创意生活的幸福感

在社区中智能高效的设施或者系统的引入,定会为住户的生活增添光彩。在本项目中特意设置了无障碍通行系统、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夜间感应照明系统、标示系统、爱车管理系统、室外饮水系统和宠物管理系统。这七大系统共同为住户提供高效、智能的服务。

例如在垃圾智能收集系统中,不仅考虑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而且垃圾桶设置的位置也做了景观化的处理,就近设置清洁系统,保证物业维护的方便性。爱车管理系统中,设置专门的停车位系统、充电桩及自助洗车服务。

2.5绿色氧吧带来的幸福感

在本项目的种植设计中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家生绿中,人嬉林下”的美好愿景。并且植物选择注重常绿、落叶的搭配,叶色叶形的对比和高中低层次的运用,达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季相变化特点。植物设计上注意乔木和建筑的关系,住宅南北面的植物区别化对待,努力打造看着舒心、住着放心的绿化空间氛围。

重点的植物设置标示标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植物的名称、习性等内容。开辟一个区域作为植物认领区域,由业主自愿选择认领,充分体验养护的乐趣。

在重点部位设置金秋果园,种植金桔、胡柚、香泡、石榴、枇杷、杨梅等观果植物,打造果实累累的田园果园。

2.6本项目秉承了绿地一贯的宗旨,同时在我们景观的设计语言注入下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家园,达到可感知舒适、可体验智能、可参与永续、可承受生态的景观效果。

图2住宅场景模拟

3未来住宅景观的趋势的探讨

景观环境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是更加注重“舒适自然”,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3.1更趋于人性化的设计

进入21世纪,社会越发达,人类越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2]。

小区、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居住区内的人车分流、室外风雨廊的设计、无障碍通道的运用、高速无线网路的覆盖、手机充电设施的接入、室外饮水系统的考虑及夜间感应照明装置的运用都是对人性化设计最直接的阐述。

3.2功能复合场地的运用

使每个住户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可以在每栋单元入户的前面设置小型会客厅,而在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置满足整个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活动需要的中央会客厅。

3.3远程服务及科技智能

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的营造,自然缺失不了设施的智能化和科技化。科技、智能的设施,才是最终营造人文景观环境的点睛之笔。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安防、巡更、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人居小区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社区会所的健身场地中,健身器械与发电照明装置相结合,健身的同时又可以把产生的电量储存起来,抵扣每月的用电量,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能源问题。

3.4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區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的环保自然适应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在社区屋顶或者垂直绿墙上设置“社区园艺试验田”,为社区居民提供园艺、亲子的场地,让生活回归自然。而垃圾智能回收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能源回收利用,已经先进的碳利用指标,住户可以把每月的垃圾这算成碳利用指标,社区就可以把相应的碳利用指标折算成电量返还给住户。

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2]。

而居住区内的雨洪管理,也可以在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管道压力和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等方面发挥作用。住宅中的雨洪管理主要体现在地面透水材料的使用、屋面及地表雨水的回收利用、植物复层种植等方面。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4结论

未来住宅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空间布局合理、硬质铺地精细、绿化层次突出等表面化的场景需求,而是努力挖掘项目深层的内涵。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作为未来住宅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智能、环保、生态的可持续住宅定会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存乐.平锡金.任全进.巫世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与发展新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48~51

作者:李宗海

现代住宅景观需求论文 篇3: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秉持的原则进行阐述,从景观设计理念不完善、过于追求盲目性、地方特色注重力度不高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住宅小区景觀设计的生态化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生态化

在当前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品质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住宅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住宅小区由之前的单一性绿化朝着高端化的景观住宅小区的趋势发展,小区景观设计开始成为小区建设中核心内容。即便如此,从实际角度来说,在进行住宅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设计人员没有给予充分注重。所以,怎样实现小区景观的科学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景观设计人员首要处理的问题。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加以阐述和探究。

1、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秉持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确定,是景观设计理念转换的核心,让住宅小区景观设施由之前的单一化绿化设置,朝着迎合人们多元化生活需求环境的改变。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住宅小区中,给予住户深切关怀,从细节入手见匠心[1]。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更注重人体工学、行为学等内容的探究,结合人们生活习性和活动,实现景观科学化设计,给人们创造一个多元化生活环境和空间。

1.2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理念的结合,可以赋予住宅景观设计更深次的内涵,让住宅景观设计从狭义视觉美学含义中抽离出来,让探究主体由单一的物质空间朝着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一同发展的方向进步。鉴于生态设计理念的作用下,不但要注重美学效果的追求,同时还要重视住宅内部环境具备的生态属性。例如,绿化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绿地应用率,同时还要注重对物种群落分配情况的思考。

1.3地方特征原则

给予地域文化充分注重,各个领域以及环境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也会大不相同。并且,针对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而言,小区所处位置将会给物质环境以及精神环境规划带来直接影响。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在建立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结合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两者关系加以综合思考,让小区更能迎合当前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居住要求,给群众营造一个舒适、生态的居住环境[2]。

2、当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景观设计理念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住宅小区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工程中,过于注重绿量的把控,而缺少对群众行为规律以及心理需求等因素的思考,对群众休闲、娱乐等设计构建注重力度不高,往往重视空间格局分配,忽略环境品质,没有把“人”需放置在首位,设计不具备人情味。例如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人为造成景观的损坏,在绿地四周安置了大量的铁丝网,这就会给居住人员造成一定伤害,尤其针对部分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来说,更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部分住宅小区的台阶、座椅等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运动要求,其仅仅能望而畏之。大部分住宅小区在设计方面,过于注重环境空间、形态组织的转变,重视形式主义,导致设计缺少亲和性,和以人为本标准相背离,使得人们无法更好的结合其中。

2.2过于追求盲目性

在大部分住宅小区中,过于注重卖点的追求,故意提升身价,在景观设计方面,过于崇洋媚外,导致整体建筑风格流于“西化”、“洋化”[3]。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景观设计,往往注重“高品位”追求。这种设计理念和方式作为一项居住形式,使得没有重视人们对外在环境实质性要求。从长远角度来说,文化的错位,将会加剧群众对景观设计的反感。另外,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过于盲目性,注重奢华装饰,缺少和注重人群需求融合,将会影响住宅小区景观整体设计效果。

2.3地方特色注重力度不高

针对任何场地来说,在长期生态力量的影响,就会产生具备本土特性的本质和标准。但是,从当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角度来说,没有注重对四周环境和现有地势地貌的了解,填满基地中现有水源。并且,身为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居中环境设计时,缺少对其文化含义加以充分挖掘,进而导致该领域地方特色和环境无法得以继承和发展。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不具备个性化和特色性。当前大部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过于注重绿化效果,设计了大量的草坪和灌木,绿化形式的单一性,不仅没有将住宅小区的地方特色进行体现,同时还不满足住宅景观生态学标准[4]。

3、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对策

A小区为某市高端住宅小区,其中包含了两个印象空间,四个水景体验,八百米高端游泳池,一个多功能会所等。该住宅小区主要提倡欧美风情,迎宾水景优美华丽,同时伴有精美温馨的私家花园,营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小区内部人工和自然相对应,文化和休闲融为一体,科技和艺术的迎合,构架了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所。

3.1强调居住小区景观的共享性

让所有住宅都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当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首要目标。首先,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借助自然景观来设定人工景观,让每个住户能够置身于优美环境中,实现住宅环境资源的共享[5]。其次,注重院落空间的应用,结合各个环境因素,实现空间层级的细化。给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营造安逸、和谐的居住环境。

3.2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向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设计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在进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开始给予人们审美需求高度注重,让设计更具有多元化特性。并且,在开展景观设计工作时,不但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同时还要给群众提供应用功能。景观环境作为人们直接和自然接触的主要场地,群众的参与将会让住宅环境成为人和自然相结合的空间。所以,尽量创建出自然、和谐的景观场地,促进人和景观的结合。例如,增添亲地空间,给群众提供和地面接触的机会,在户外建立屋顶花园;亲水空间的设计,可以给人们提供游玩、戏水的机会。利用剩余的空间,建设亲绿空间,给孩童提供游戏场所,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交流。

3.3追求环境设计的生态性

回归自然,和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主要追寻的目标,同时也是保证社会长远发展的主要战略。在现代化背景下,不仅实现了城市进程全面发展,同时也提升了高层建设密度,使得人们视野受到影响,空间感比较压抑。人们在进行居住场所选择的过程中,不但会对房屋结构、应用面积以及交通情况等因素进行思考,同时还会注重空间分布、景观绿化等内容。所以,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还要把自然性和生态性理念融合进来。首先,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特性的思考,借助基地特性,对现有土地、植物以及流程等因素加以综合保护和治理,重视现有地貌的应用[6]。其次,在给予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注重的情况下,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保证人工景观设定的合理性,让各个景观和生态理念相迎合,突显形式和内容上的高度统一。最后,在介质应用方面,尽可能减少对人工构筑物以及硬地的使用,促进软质景观的建立,在迎合人们生态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各项休闲设施和场所,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进而迎合人们自然要求。

3.4满足人的参与性

在以人为本的环境下,给营造良好的住宅小区景观环境,构建完善的交流景观机制提供了条件。各个小区在具备住宅建筑的同时,还要设计诸多绿色景觀。住宅建筑不仅仅涉及了内部空间,同时还包含了外部空间,在外部空间的作用下,实现群众生活空间的扩充,让其承担更多的功能,例如,儿童游玩场所、群众休闲场所等,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优化住宅环境。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从迎合人们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两个方面入手,给予人心健康充分注重,不可过于注重形式美。因此,景观设计的真值含义在于,利用景观设计,让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所以,这就需要从人们的生理特性角度入手,结合自然界各项生态资源,借助阳光、空气、植物、动物等,和人工材料进行融合,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可以将住宅小区景观的多元化、人文化以及生态化等特性进行突显,以此给现代化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提供专业性引导。所以,针对景观设计工作人员来说,更应该重视理念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迎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住宅景观,从而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基于微型广场的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67.

[2]陈玲玲.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探讨及景观的色彩设计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7(08):87.

[3]左碧.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7(03):59-60.

[4]纪贵红.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32):114-115+129.

[5]梁晶,熊韬,邢蓉.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6(08):75.

[6]全惠民,鹿璐.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北京顺义万科四季花城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03):66-67.

作者:顾杨

上一篇:音乐课程动画专业论文下一篇:中医药学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