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何使煤炭企业摆脱资源储量的限制,如何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管理便是煤炭企业的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模式。本文结合淮南矿业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就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了探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 篇1:

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摘 要]目前对我国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而言,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仍是煤炭物流的主流。今后绿色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煤炭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煤炭 绿色物流 供应链管理

煤炭物流是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目前对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而言,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仍是煤炭物流的主流。

首先,煤炭物流的非绿色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采利用率较低。目前煤炭物流过程中的回收利用率平均仅为30%,共生伴生矿体利用率只有20%左右,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旧物资没有得到有效回收与再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危害。其次,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采取的是自营物流,而非更加高效、专业、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对于自营物流而言,要充分发挥优势就必须建立庞大的物流网络,但很多煤炭生产企业并不具备这一实力。因此,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再次,当前煤炭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较为狭窄,仅限于仓储、运输、货运代理等低层次物流作业层面,缺少增值性较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且煤炭市场由于经营机构和中介结构过多,煤炭价格层层加码,使得交易成本较高,煤炭质量也良莠不齐,对煤炭物流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今后绿色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煤炭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煤炭物流的特殊性,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物流运输车辆排量高、能耗大,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煤炭企业应积极尝试环保车辆的使用,促进行业节能减排。煤炭企业还要关注最新环保技术的发展,积极尝试各项环保措施的应用,对粉煤灰、有害气体等,进行科学处理,使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减到最小。此外,要关注和研究多式联运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规划海、铁、水、公综合运输方案,尽量采取运输成本和污染成本更低的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实现绿色运输模式。

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表现在仓储、运输或者包装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企业物流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随着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的兴起,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竞争的主要焦点。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品的转移与运输。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强,煤炭物流企业要加快向供应链延伸服务,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度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通过多渠道提供增值服务,逐步深入客户企业的内部运作,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推进整个流程的系统再造,为客户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缩短运作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煤炭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

煤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是大量笨重物品的转移与运输。包括矿井之下的运输与地面矿区运输的衔接;国铁运输与公路运输、海运的协调联运;地面煤场的仓储、装卸、倒运;港口下水煤炭的集港、装船等等。煤炭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物流运输体系,在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灵活的系统设计方案,有效的把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合为一体,将煤炭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煤炭物流管理还应充分依赖信息系统工具,如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包括煤炭物流企业专用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煤炭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跨越部门的信息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整合,真正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整体协同作业,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

影响物流效率的,不仅是资金、IT技术支持、车辆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些资源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方法”。煤炭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管理和决策,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煤炭物流企业应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与流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准时、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虽然企业不可能改变现有的公路网、铁路网及海运线等,但可以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优化,以不断降低运输成本。比如,在调运物资时,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物资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煤炭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煤炭物流运输具有低频单向的特点,特别需要加强煤炭物流企业间业务的协调和互补。尝试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有利于煤炭物流企业之间调剂运能、减少空驶、扩大覆盖面和业务领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具有不同行业优势的煤炭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既提升了联盟在不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也促进了企业自身更加专注于优势行业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多方共赢。此外,煤炭物流联盟内部通过集体采购、保险、维护,能够发挥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各项成本,这也是煤炭物流联盟可以率先尝试的领域之一。区域内的煤炭物流企业业务互补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合作需要。建议行业协会在区域内部或全国范围建立区域合作的平台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合作、集团采购、统一保险等方式,引导企业合作共赢,促进行业“抱团发展”,促进煤炭物流运输的区域合作。

作者:李宏舒

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 篇2:

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 要】 如何使煤炭企业摆脱资源储量的限制,如何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管理便是煤炭企业的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模式。本文结合淮南矿业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就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了探析。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引言

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煤矿的经济优势、社会和谐与环境友好的全面协调发展基础之上。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煤炭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逐步改善煤矿安全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增长质量,走安全有保障、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淮南矿业集团作为安徽省属重点国有煤炭企业,在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新型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实施健康企业发展,探索生态与经济可持续

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增长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转变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的观念,树立尊重大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观念;转变资源随意开发的观念,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淮南矿业集团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淮南矿业集团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从企业近十年的发展成果来看,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产量增加了4倍,而煤炭采掘过程中却更加注重了合理、科学和环保。22平方公里资源枯竭矿区得到生态修复和利用,利用淮河中段洼地和采煤塌陷,推进平原水库建设,最终留住二三十亿立方淡水,造福社会。把采煤塌陷搬迁、生态保护和城市化建设三合一统筹解决,创造出迪沟镇建设模式,分批建设2个城区7个镇,入住约7万户20万人。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初步形成了淮南煤矿的生态文化和矿区和谐文化,这在行业中独树一帜,被国家部门充分肯定,正在和继续向全行业推广。企业连续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和“中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

“十二五”期间,淮南矿业集团又将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把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工程等同于工业项目,把资源循环贯穿到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建成全行业生态环境最优美的矿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循环利用矿井抽排的瓦斯,用于发电和民用,发电量3亿度,民用9.7万户。循环利用矿井水3600万吨,利用率90%。煤矸石吃干榨尽。粉煤灰利用率95%。建成顾桥循环经济工业园。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煤工作面、采区、矿井回采率分别達到96%、85%、67%,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解放呆滞煤量2.7亿吨。完成老龙眼、大通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以修复带开发,以开发促修复。推进新城镇建设,到“十二五”中前期,再建2个新城区,扩6个镇,建4个中心村,搬迁安置4.5万户17万人,节约土地9000亩。以树为景,还原生态,矿区绿化率38%以上,建成全国矿区植被恢复示范企业。淮南矿业集团通过实施资源-产品-废物利用的环保型循环经济链,实现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始终创新发展思路,探索走出去战略,整合优化资源

发展战略居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明晰、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引导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煤炭企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煤炭资源,赋存是有限的。淮南矿业集团认识到煤炭是根是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家宏观经济处在相对的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环境中,又加上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减少货币投放。在这种情况下,淮南矿业集团统筹把握资金投入的数量和节奏,放慢本土煤炭发展速度,探索走出去战略,集中力量发展西部煤炭,集成西部煤炭和本土煤炭。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淮南矿区规划中还有4对深部井,规模4000万吨,“十二五”期间不开发,留待将来开发,把煤炭发展的重点放在西部。与本土煤矿比较起来,西部煤炭资源具有特别的优势:(1)资源的占领和控制,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蛋糕就那么大,分完了就没有了。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未来三年是控制资源最重要的机遇期。(2)西部资源赋存条件比淮南好。瓦斯、水、火、高温灾害没有淮南矿区严重。在西部建设一个新矿,3年以内肯定能完工,而淮南本土煤矿进行二水平延深工期都相当长,有的长达五六年。(3)西部煤矿井型大,规模效益好。(4)管理便捷。相比自然灾害严重的矿区,西部煤矿的安全压力和管理幅度显然要小很多,管理起来也要轻松得多。(5)西部煤矿成本低,利润要好一些。因此,假如资金不足,宁可本土发展放慢一点节奏,也要集中资金抢西部资源。等西部无资源可抢的时候,再回过头来从容不迫地发展本土煤炭。西部煤炭资源控制战略,保证了淮南矿业集团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探索接续产业,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续产业是煤炭企业的第二次创业。淮南矿业集团十年前的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以煤炭为主。2002年,淮南矿业集团提出“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战略,建成6座现代化矿井和4座现代化电厂,率先推动煤电一体化体制创新。“十一五”期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房地产、煤机、金融资本运作、物流、技术服务、生态环境开发多产业并存的新型煤炭企业。通过五年的发展,企业煤炭产量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房地产规模、资产规模均处于安徽省属企业领先地位。

“十二五”期间,淮南矿业集团发展重点将抓住未来5年左右利润较好的珍贵时期,培育和形成西部煤炭、电力、房地产三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此告别企业利润仅仅来自煤炭的历史,形成利润的“三驾马车”。同时,把芜湖港建成以煤炭交易为基础,业态多元的千亿元级现代物流中心。物流业立足安徽,面向华东,建成在行业和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煤炭贸易突破1500万吨,建成国内较大的煤炭贸易服务企业。构建决策快捷、运行高效的金融资本运作体制机制,加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集成。建成中国煤炭工程技术研究院,形成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为行业提供标准规范,为煤矿提供技术服务。煤机项目产值突破25亿元。真正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成果将惠及子孙后代。

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注重生态、经济及企业职工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外,还要不断的在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创建等各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水平,实现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勇,袁和平.宏观经济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牛克洪,崔涛.现代煤炭企业管理50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崔征,郑成龙.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J].理论学术研究,2008(6).

[4]王守祯.大同煤矿向技术进步要资源[J].半月谈,2006(5).

作者简介:熊海滨(1982~ ),男,经济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在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管秘书、文书、档案等工作。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作者:熊海滨

煤炭物流企业资源论文 篇3: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谱写山西煤炭经济新篇章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具有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要努力建设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作为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任务,为山西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山西重要的历史使命。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对山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宝贵的资源财富,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全省和全国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又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和生产方式的分散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资源型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都必须痛下决心,彻底转变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党中央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利用好中部崛起的有关政策,从更高的起点、更宽广的视野确立我省煤炭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战略,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和文明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由煤炭资源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由煤炭工业大省向以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化工为主的煤炭经济大省的战略转变,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把山西建设成为中部经济强省,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走集约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多、小、散、乱、差”的格局,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总体素质

长期以来,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我省煤炭开采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及个人一起上,“多、小、散、乱、差”的发展格局。全省已有和在建的合法煤矿4200多个,还有几千个非法违法的采煤矿点。这些非法采煤矿点不向政府申报任何批准手续,也不交税费,开采的技术设备落后,搞掠夺式、野蛮式开采,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危及矿工生命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割掉这一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毒瘤”,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无从谈起。因此,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治乱”破题,坚决严厉打击非法私挖滥采煤炭行为。从去年8、9月开始,全省实施旨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三大战役”。第一战役去年9月打响,到今年1月全省依法关闭了4876个非法、违法采煤矿点,依法处理各类非法、违法采矿人员1268人,查处了62名监管失职、工作不力的县、乡干部及执法管理人员,基本遏制了非法、违法煤矿的生产。“第二战役”今年上半年进行,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整合淘汰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预计全省淘汰减少1300-1400个小煤矿;改造提升30万吨左右的中型矿井,达到提高单井生产能力和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目的。并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托管中小煤矿等方式,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在技术、人才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大量地方中小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今年下半年至明后年,实施“第三战役”,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煤炭企业横向和纵向的联合重组,引导支持省若干重点煤炭企业主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手段,以产权股权为纽带,联合、兼并、重组地方中小煤矿;往下游兼并整合煤资源加工转化企业;并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型矿井与煤资源转化加工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产能亿吨级和几千万吨级、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大型煤炭集团。

通过实施“三大战役”,今年下半年全省煤矿总数将从原来的9000多个减至3000个以内,2010年再减至2000至2500个,并实现百万吨以上煤矿产量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我省煤炭产业“多、小、散、乱”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格局,也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

走内涵发展道路,严格控制煤炭的产能产量,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发展煤炭工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煤炭产能产量的盲目扩张,不仅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且势必引发煤炭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而且,煤炭的过度开采,给山西目前已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难以承受。因此,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煤炭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省煤炭产业都不能再片面走热衷于新上煤矿,盲目扩大产能产量的外延扩大生产老路,而必须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全国煤炭需求的基础上,自觉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内涵为主发展的道路。

根据对国内外煤炭需求预测和我国能源规划,“十一五”末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为24-25亿吨,按我省历来占全国市场份额25%的比例测算,我省“十一五”期间煤炭年产量应控制在7亿吨,而我省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煤矿产能已达8亿多吨。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实行煤炭产能产量“零”增长,全省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7亿吨左右。除对新上的重点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适当配置部分煤炭资源和矿井产能之外,一律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引导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主要通过兼并现有的小煤矿、整合资源、产能置换扩大发展,努力通过改革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等途径,把煤炭资源回收率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工艺和技术,把煤炭洗选比重提高至70%以上等途径增加资源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

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种以严重破坏当代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并祸及子孙后代为代价的发展,无异于慢性自杀行为,实在是得不偿失,没有价值和意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十一五”期间,我省除了煤炭产业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模式、转变生产方式以外,还要在全省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给三晋大地披上绿装,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

一是蓝天碧水工程。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加强有效监管和运用市场手段等多种途径,多管齐下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力争十一个中心城市、沿大运高速公路和汾河干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二是造林绿化工程。除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外,在全省启动实施铁路公路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农村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带和建成区绿化以及厂矿区绿化等五大重点工程。每年种树500多万亩,“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3%提高到18%,矿区草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是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拟用三年时间治理采煤沉陷面积1084平方公里,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房屋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让沉陷区内的16.3万户近60万人搬进新区新楼或住上安全的房子,并搞好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规章政策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引导和约束煤炭和煤化工以及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安装除硫脱尘等环保设施,节能、节水、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支持发展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提炼有色金属;积极推进矿井水回收利用工程,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60%以上;新上坑口电厂全部利用矿井复用水发电,并使用节水75%的空冷机组。通过以上途径措施,使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五年降低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五年共下降40%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五年降低35%。

走综合高效发展道路,建设我国新型能源和材料工业基地

山西的能源资源结构主要是煤,没有天然气和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主要是生产和输出煤炭。“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努力建设为国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新型能源基地,就不应是单一的煤炭生产和输出基地,而要积极往综合能源基地方向发展。重点规划、开发和建设好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山西丰富的动力煤资源是发展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而且通过回收利用采煤废水和应用节水75%的空冷发电机组,可以保证坑口电厂用水需要。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多上坑口电厂,特别是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并全力配合国家在山西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多往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这不仅对山西经济发展有利,而且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而言也是合理、经济的,可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不堪重负的铁路和公路压力。

山西已初步探测煤层气储量十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每年炼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大约150亿立方米,目前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是简单排放和“点天灯”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大气。“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依托科技进步,以开放思路和市场机制加快开发和多联产利用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这一优良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所有大、中型煤矿均实行“先抽气再开采”、并把抽气和多联产开发及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抓紧规划建设输气管网,使煤层气变废为宝。

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是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石油燃料的替代品,我省大量深埋、不能作为焦煤和动力煤等使用的高硫高灰劣质煤源和煤层气、焦炉煤气可作其原料,因而具有资源和成本优势,可变废为宝生产新型燃料。“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着力自主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努力实现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的突破发展,使之异军突起,成为山西能源产业多元化的支撑点和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良好机遇;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我省具备发展煤化工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不仅煤资源丰富,而且品种齐全,品质优良,适合做化工原料的无烟煤资源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大量可做化工原料的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等资源,煤化工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此外,还要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条产业链条,打造我省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要把握好两个支撑点: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

走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塑造山西煤炭工业新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指导统领发展煤炭经济,必须在煤炭生产中给予煤矿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煤矿所在乡村更多的扶持帮助,把全省煤炭工业导入文明和谐发展的轨道。

全省各级党、政、企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珍重生命”的理念,自觉坚持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煤炭生产的首要位置,在安全生产监管和防范矿难事故上下真工夫、硬功夫。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前移,对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重大矿难事故隐患的有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将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煤炭生产全过程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所有岗位和所有人员。通过努力,使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年均下降2.5%,“十一五”期末下降到0.8人以下,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下降8.3%,五年下降35%。

要下大力气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矿工的生活质量。保障矿工收入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将矿工的基本生活设施作为煤矿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内容。新矿区要为煤矿工人建造标准公寓和住房,老矿区要加快改造棚户区。拟五年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让全省9.5万户、近30万矿区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区,住进新楼房。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以煤哺农、以矿代乡的机制,在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两权”收入和能源基金等切块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以及村容整治改造,引导煤炭企业与所在地农村实行“一矿一村”结队帮扶,构建煤矿与乡村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系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作者:于幼军

上一篇:发展党员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摄影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