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奉献无悔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青春无悔奉献无悔

青春无悔,“民院人”无悔

刚到贵州民族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还叫贵州民族学院,当地人都叫她“民院”。学校60年来都是这个名,大家几乎都改不了口。在外面坐出租车,跟师傅讲,去民大。师傅会愣一愣,回你一句:“是民院么?”

贵州民大所处位置极好——贵阳花溪。贵阳的城市宣传语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的确,这里夏无高温,冬无严寒,实在舒适。花溪就更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了。周末,同学们三五相邀,租了自行车畅游山水。十里河滩,应接不暇;黄金大道,心旷神怡;青岩古镇,优雅古朴;高坡苗乡,野趣盎然;天河潭,美不胜收;镇山村,桃源美地;黔灵山、甲秀楼、百花湖、情人谷、香纸沟……美景数不胜数,游之不尽。当高中时的同学各自抱怨大学生活不尽如人意时,我却在这天堂美景中乐得自在。

度过了初入大学的欣喜期,慢慢开始融入这所学府,我被烙上了深深的“民院人”印记。和其他地方民族类高校一样,贵州民大的民族类专业倾向于对当地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等民族类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苗、布、侗、彝等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习惯法、傩文化、水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全国也具有领先地位。尤其是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承担着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研究任务;国家级、省级水书文化研究项目立项共有12项,贵州民大就承担了其中的10项,成为全国水书研究的领跑者。

可在我看来,贵州民大更应该为人称道的,是她把民族元素和普通学科融合在了一起,发展出了更强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优势。

贵州民大的音乐与舞蹈学院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代表者的身份走上了央视《民歌·中国》的舞台。在省内外的各种赛事中,音舞学院的师生们相继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音舞学院逐步成长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摇篮、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基地。

贵州民大的体育学院,不仅把视野放在传统体育项目上,更重视发展民族体育。2011年贵阳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体育学院派出了庞大的参赛队代表贵州省出战,直接助力贵州代表团,在竞赛项目中的获奖情况位列各代表团之首。

另外,药学对少数民族药学的研究,建筑学对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研究,旅游管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等专业都呈现出学科融合的态势。

如今,贵州民大的定位为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五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众多非少数民族类专业都有着不凡的实力。传媒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独立设立新闻传播类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专业学院;法学院,教授、博士数量以及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列居首位;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旅游高等教育专业院系,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其中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2009年,学校在西南地区首开空乘专业,准空姐们穿着漂亮的空姐制服走在校园内,成了贵州民大一道全新的亮丽风景线。

一转眼,我已经大三了,在贵州民大的回忆是美好的,这种美好至今仍在继续。我从没有后悔过选择这所学校,青春无悔,我的无悔要感谢我的母校!

作者:邹磊

第2篇: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写在前面的话

很难想象一部电影引发了那么多年轻观众的怀旧情思,让他们边笑边哭。

很难想象两位明星初次当导演就获得了如此成功。人们因为热映的电影《致青春》对当年的“小燕子”赵薇有了重新的认识。人们也因为《泰囧》对同样刚执导一部电影就火透了的徐峥有新的发现。难道他们早就具备当导演的天赋?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人或许能够理解这两位新锐导演为什么能一举成功。赵薇的这部《致青春》里,有她自己的影子。徐峥的电影风格同样也延续了他当演员的表演风格。两位并不是撞上大运,而是把他们多年奋斗和积累的经验积攒得很浓、很实在,找了这么个机会认真地捧了出来,奉献给了观众。

青春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无论你的青春是否美好,都必须留在你的记忆之中。怀念曾经的青春不仅仅属于中老年人,同样也属于80后,甚至是90后们。因为青春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意义——过去。

怀旧中有甜,有苦,也有酸。将这些滋味在心中酿造出一种自信,就是我们直面人生,直面事业的关键。本刊记者以“让我们的青春无侮”为题,集体采写了观众、明星、主持人,还撰写了自己的过去和对青春的理解。希望以积极的态度告知社会:只有勇敢地面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青春无悔。

开心的笑与哭的泪奔

上座率确实不低

□本刊记者 郭大志

观影地点:

金逸国际影城(朝阳大悦城店)

也许因为那天是周日,也许是大家都想看看赵薇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能拍成啥样?反正,那天本刊记者因为“母亲节”请老妈吃饭带看电影时,影城售票处那儿已经排起了长队。虽然《致青春》已上映了有半个多月了,可我们所在的那个能容纳100多人的影厅里,居然还坐了有一多半儿人!本刊记者买票时,就发现已经没有太多空位子可选;而一对年轻夫妻与父母竟然没能买到四个人能挨在一起的票;只能两个人一组凑合着看了。

观影过程中,观众反应也很强烈,时常跟着片子中的情节,或笑出了声,或感叹,或动容。本来很疲惫、很怕看到半截儿睡着了的本刊记者,竟然连个盹都没打;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儿都没觉得长!不仅瞪着眼睛一直看完,而且也是一直跟着影片的剧情一起笑,一起热泪盈眶!

虽然观后感觉赵薇的片子,作为处女作拍的还算不错!但本刊记者采访观众时却颇不顺利!一开始觉得旁边一个观众观影时一直反应强烈。还一边感叹:“这电影还真挺走内心的!”一散场就抓住她想采访,没想到才是个小初中生,“青春”才刚刚冒了点头儿!后来截住几对年轻观众都被婉拒;最后才抓到一对情侣,男的叫李欢,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在某室内设计公司当部门负责人,刚好和剧中男女主人公及主要角色们所学的建筑设计专业比较接近;而且这对观众还很配合地在《致青春》海报前让记者拍照。采访时,李欢和做酒店财务的女友杨小姐都觉得:“片子拍的剧情和氛围都还真实!但对爱情的描写,一开始写的还比较好;但后来写的有些矛盾!比如陈孝正一开始都要求婚了,为什么会面临公派出国就表现出无奈!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国内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比如片中郑微后来不是也很好嘛!”他们还觉得“女主人公郑微身上有赵薇的影子”:“从她登台唱歌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是‘小燕子’的感觉,从外形、说话,到敢爱敢恨的那种感觉!不过这部片子作为赵薇的‘处女作’,还算是挺成功的!”

而作为也曾经经历“青春”,但却是在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戏剧表导演研究与实践,如今已年逾八十的老妈,作为专业人士,在看过《致青春》也对该片评价不低:“拍的还不错!从‘青春’来讲,算是成功的!而且,片中杨子姗演的邦微的形象,真的很青春,比《大宅门1912》里张歆艺演的那个路青青,显得可爱得多!台湾演员赵又廷演的陈孝正也不错!”

本刊记者以为,作为赵薇当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还是拍的不错的!主人公和主要人物形象、环境、剧情、台词等都还比较生活。但也有一些瑕疵,比如阮莞和朱小北等人以及相关的戏有点过多,影响了对主人公的塑造和剧情主线的集中凝练。再比如,用电视打游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儿,那时候还没流行“翘课”这个词,而是叫“逃课”!而且那时还包分配呢!哪来的“招聘会”?另外,阮莞只是西南少数民族一个小寨子里考来的大学生,竟然在宿舍里穿的最好,也有点儿令人不可思议!

现场情感气氛浓

□本刊记者 常江

观影地点:

ME国际影城(朝阳区双井)

赵薇的导演处女作电影“致青春”自4月26日公映以来表现不俗,上映16天票房已超6亿,成为内地影史票房排行暂居第14的影片,面对《疯狂原始人》、《钢铁侠3》、《遗落战境》等多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围剿,“致青春”依然保持了极佳的上座表现。为此,赵薇也成了中国第一个首部电影作品票房过亿的女导演。耳听为虚,近日,本刊记者周日来到位于朝阳区双井的UME国际影城,现场感受了《致青春》的观影效果。

记者来到影院的放映厅,还有2分钟电影就开始了,记者看到放映厅里的观众基本坐满了。影片开始了,从取景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刻画上,记者还是看出有些许的“小燕子”情结,在率直、天真的叙事情节中,赵薇把时代背景还原得很好,看起来很真切,仿佛把我们又拉回到了上大学的经历中,虽然有些情节有点过分夸张,但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影片的进展,观众们一会儿笑声四起,一会儿又哭天抹泪的。在记者看来,“笑喷”和“泪奔”正是赵薇能使她的导演首秀有惊人票房表现的法宝。

电影结束时,本刊记者现场采访了一名眼睛还有些泪痕的女性观众陈静,她说:“电影中有好多的镜头和细节,甚至就是角色的一个表情,都让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觉得影片中郑微这个角色就像是导演赵薇自己,率直无邪、敢爱敢恨,高兴的时候忘乎所以,发起脾气来跟吃了枪药似的,逮谁跟谁干。当我看到卑微的郑微,在晚会上勇敢地毛遂自荐地登上全校的大舞台,唱起《红日》时那种自信、奔放的表现,让台下的所有观众起立,激情地狂呼,简直就像她自己的演唱会,让孤傲的陈孝正产生了180度的转变,也深深喜欢上了郑微。看到此,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记者在采访另一名男性观众李勇时,他说:“我是一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电影《致青春》中展现出来的校园生活,看起来比较真实,从新生入学、寝室百态、社团招新、追漂亮女生……这一切仿佛又把我带回到大学校园,有好多的镜头,甚至就是角色的一个表情,都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好,我不久前也看过这部小说,觉得赵薇导演的这部电影处女作,虽然没有小说更令人感动,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很夸张,尤其是陈孝正对郑微说的一句台词:‘你神经病啊’,整个影院里看电影的人都笑喷了。”

“摸着石头过河”的赵薇,在她的导演首秀中大胆起用脸儿生的新演员,这不能不说赵薇确实有胆识,虽然赵薇自嘲:“被踹上导演的岗位”,但是,赵薇的成功胜任,在本刊记者看来有三点:一是慧眼定剧本;二是有长期做演员的宝贵经验;三是她积累了多年的大学生活,这些为她的首秀成功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成功的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赵薇心语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这是对人生的一种历练

37岁的赵薇完成了一次大胆的突破,2006年,她投师田壮壮,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系研究生,7年后的今天,赵薇终于从台前走到幕后,交出了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谈小说 电影要给它更多东西

谈到这部电影,赵薇说:“最打动我的应该是李樯的剧本,小说讲老实话,它是一个非常好看的言情小说,但是我当时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念头,觉得它不能表达我全部的态度。因为那些事件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个人体验过更深刻、更加复杂的一种感受,或者对人生的一种历练。可能书迷看完,说你为什么把小说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觉得非常不满意。我说,如果不满意的话。就应该看小说。我觉得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你可以尊重原著的精神,你可以保留它的内涵。但是你可以给它换很多东西。”

开机第一天的下马威

开机第一天就给赵薇一个下马威,“开机第一天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因为第一天要有仪式,要拜神啊,等要拍摄时已经下午一两点了。但是我们早上六七点就已经开工了。很快天就黑了,可我们暂时还没有拍完。所以我们就得打灯,把整个教室打成白天。打灯就4个小时,打完灯又开始拍,拍了多久,我根本不知道时间。后来他们说,从早上到现在已经25个小时了。”

用20所大学的场景拍摄

这些年大多的青春电影来自台湾,赵薇说:“我们的这个青春电影跟其他所有的青春电影不同的是,我们想彻彻底底拍摄一部我们大陆人的青春历史。小说是写的2000年左右,我们剧本做了一个调整,改到了1995年开始的这个故事。寻找很多过去的环境,寻找很多过去的场景,就是想让很多看完电影的人,会发现很多在现实中消逝的东西,在我们电影中可以再次看到。能勾起你对过往的一些回忆。那些场景已经消逝了,非常的难找,就像我们在南京拍大学,需要拍摄近20个大学一样,找一些快要被拆迁了的地方,就这样拼成一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这样的一所大学。像剧中的几个女生第一次喝啤酒,但是青岛啤酒那样的易拉罐现在内地已经没有了,我们找了很多地方,才在香港找到那种罐子的啤酒,于是专门从香港买来,运到南京。就细致到这种地步。”

演员基本都经过试戏

片中的演员基本上是新人,赵薇说:“我所有的角色选择,都是通过面试试戏来的,除了赵又廷,他不用试戏,我跟他演过戏,韩庚,他没有时间试戏。其他都是,所以北京,或者中国这个年龄层的演员,我几乎都见过了。觉得合适的就来,拿几页纸看,然后开始排练,特别像读书的时候。”利用多年在影视圈攒下的人脉,赵薇请来豪华的制作班底,关锦鹏监制,李樯编剧,王菲唱主题曲,韩红等人客串,难怪该片被称为最强的华语毕业作品。赵薇说:“因为他们都像我的家人一样,他们都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不管在艺术上,工作上,生活上。”

该片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作品的史上最高分,99分。通过拍摄这部电影,赵薇总结出当导演的一些经验,“首先得有一个对艺术的很好感觉吧,第二要能吃苦,第三要热爱。我就是经验比较欠缺吧。所以造成拍了4个多月,给所有人的感觉是永远拍不完这部电影。”

明星说法

主人公有些赵薇的影子

上学时常找赵薇借书看

采访颜丹晨时,以为她还在赶拍那部1000多场戏、累得快疯了的《油菜花香》。本刊记者便先发了短信过去跟她约时间。没想到,幸运的是她刚刚拍完那部戏。不仅终于去成了同剧组别的演员都去了,但她一直没时间去的与拍摄现场“近在咫尺”的三清山,还正要陪来探班的妈妈去开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的婺源玩,对她的采访便在路上进行。

首映礼因为拍戏没去成

没想到片子拍得这么好

问她看没看赵薇同学的处女作——影片《致青春》,作为同窗的颜丹晨介绍说:“看了!本来首映礼的时候,我们全班都要去的,但我因为在江西上饶拍戏,没去成。是在上饶这边看的。”

谈起观片感受,深为同窗的成绩而高兴的颜丹晨一口气说了很多:“我觉得挺好的!作为一个处女作的导演,拍成这样挺不简单的。里边有她作为导演对那一段岁月的反省。而且片子的节奏,尤其是她作为演员出身,对演员表演的把控等都很到位。并且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对女一号的戏拍得挺好的。本来就觉得她能拍的不错。但没想到能拍得这么好!而且挺娴熟的,像光影的运用,剧本什么的都挺好的。另外主要是写四个女孩嘛,所以女性导演可能比男性导演会更出彩!”

主人公有些赵薇的影子

上学时常找赵薇借书看

本刊记者问她:“有观众觉得女主人公身上有赵薇的影子,你觉得呢?”颜丹晨表示:“有一些她的像大大咧咧啊、个性很鲜明等特点吧!但不是那种特奇怪的,是跳出来的;不是作为演员,而是作为导演的那种,把控得不错!其实也不可能完全是,因为导演拍戏就是要把自己想要的角色特质加以放大,否则,找一个人来本色表演不就成啦!”

她还深有感触地评价道:“这部片子的情境进入也挺快的。原来还在想,这是薇薇的电影。但很快就看进去了,是谁导的都不重要了。我觉得,看这部片子的可能粉丝比较多,但这部影片的带入感比较强,而不仅是要带着赵薇的烙印。是能够给人相信感的!”

那颜丹晨“会不会一边看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颜丹晨告诉记者:“还好吧!看片的时候也是,该乐的乐,该悲伤的悲伤,觉得拍得挺现实的。”

而回忆起当年的赵薇,颜丹晨印象最深的是:“上学时,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她个性比较像个男孩儿,她挺用功的,再就是她那儿书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她跟留学生的关系不错,所以她那儿有不少香港、台湾出的书。我经常去她那儿借书看,我记得有李敖的书,还有很多爱情小说,像张小娴的。还有那本曾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紫色》等。”

没拖累、不差钱、想表达

轻装前进就比较容易成功

记者问:“怎么看像徐峥、赵薇这一代由演员成为导演的年轻导演的崛起?”颜丹晨认为:“可能更纯粹一点儿吧,没有太多功利的东西在里边。他们想表达,又不是非要挣什么钱。因为他们也都不差钱儿,主要是积攒了那么多年,在艺术上又想表达。这么多年了,靠谱的导演,不靠谱的导演都见过啦,所以他们的定位也很准确,也没想做太大。比如徐峥的《泰囧》,其喜剧意味也比较高级,不是那种胳肢人笑的。而且他们对于观众和业内来讲,也没太多可比性,没有太多拖累,轻装上阵,心态可能就比较放松。这样的话,想要做什么事儿,可能就相对比较容易做成。但要接下来再拍的话,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记者想知道“那他们的片子里会不会因此而有太多个人的东西”?颜丹晨却觉得:“他们的片子里也不太可能是太多个人的东西,因为它毕竟是给观众看的。像《致青春》就拍得很细腻,你像她一开始那个大长镜头,女主人公一直在走廊里走,就展现了大学宿舍里的形形色色的情景。还有那些小细节,比如当时的歌像《五月悄悄话》等,包括女生床边贴的那些明星招贴画等,都表现出了很多当年的情景、氛围,跟主题的风格很切合,而不是为了做什么去做什么。”

刘牧:向同班同学赵薇表示祝贺

□本刊记者 夏茂平

赵薇的《致青春》上映,得到了班里同班同学的力挺,很多人都收到了票,去看这部电影。刘牧表示,这部电影拍摄得很不错,“拍摄出了青春的情怀,超过大家的预期。”对此,他表达了对于赵薇的祝贺。

谈到大学时代的赵薇,刘牧说:“她很忙,大一的时候就去拍摄‘还珠’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出名了。”

对于《致青春》,刘牧给出了高分,而对于前段时间很火的《泰囧》,刘牧说:“这是电影炒作的一个典范。”他表示,由于他看过美国电影《预产期》,所以对《泰囧》并不喜欢:“两部影片很相似,但是《泰囧》却没有人家拍得好。我看时,基本上没有笑,看后不知道哪里打动人。当时我们剧组有很多人都去看了,回来都摇头。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他们说,天天网上说,票房又破多少亿了,我们就想看看它都是怎么破的这几个亿。”

谈到现在一些演员当导演,刘牧说:“演而优则导,是一个趋势,以前大家把导演这个位置看得非常神圣,觉得导演是无所不能、高不可攀的,主要是第五代导演给大家的影响。但是到了现在,盛行快餐文化,老百姓的审美取向改变了,艺术价值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商业价值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于是导演这个职业也不那么高高在上,有摄影师干导演的、编剧干导演的、演员干导演的。”

刘牧认为像赵薇这样的人当导演自然给行业中带来变化,“她作为演员很有经验,她也读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她又有丰富的业缘关系,自己也有很高的人气,希望他们这样的导演能拍出反映生活反映时代更好的作品。”

程皓枫:这可要得罪师哥徐峥了

□本刊记者 夏茂平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学生,程皓枫毕业后又在学校当过几年老师。而徐峥是程皓枫的师哥。对于师哥导演的《泰囧》,程皓枫去看了,但是给的评价并不太高,“这要得罪师哥了,《泰囧》我看了,也笑了,但是整部电影有电影的叙事手法吗?我觉得它更像一部记事映象。仅仅让人笑一下难道就够了吗?这个电影想说明什么,让人看完后能留下什么回味,没有。”程皓枫表示,“不是导演了一部电影,就是电影导演,观众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专业人士能看出来。现在一些开始导演电影的演员或者其他人还要补很多课。票房不能代表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而赵薇导演的《致青春》,程皓枫因为拍戏忙,还没有去看,他说:“我相信赵薇至少读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她的这部作品从导演手法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针对现在有些媒体将徐峥、赵薇的出现,归纳成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形成,程皓枫不同意,他说:“下这种结论,为时过早。”

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程皓枫总结自己的经历,“大一一进来,有种兴奋、满足,膨胀,考上了艺术院校。大二的时候,想把自己整得老练一些,觉得大学的东西什么都懂了,一些课觉得没用,就开始逃课,去图书馆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大三时,有人就开始拍戏,进行社会实践了。”

青春时代,程皓枫经历了两段感情,都以分手而告终,“一是初恋,那是高三毕业后,和一个女同学的,上大学后,我们各自有了新的生活,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分手。而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我和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好上了,但是毕业后一年分手了。”问他分手的原因,他说:“我们后来发觉,我们情感上有些错位,因为要毕业时,那种气氛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关系超越了一般同学。但是真正走到一起后,我们才发现,彼此不是真正想要的那一半。”

罗旭:赵薇用《致青春》证明了自己

□本刊记者 程戈

看完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BTV主持人罗旭觉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我是冲着好友韩庚的主演去捧场的,第一遍看完感到冲击力很强,值得推荐,又带着母亲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遍。当时我们先看的《钢铁侠3》,我妈都快看睡着了,后来看《致青春》又把我妈看醒了。”

在罗旭看来,这部影片的写实风格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一部精心策划的青春商业大片,编剧好占了很大比重,片子的风格很写实,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学生活。像新生入学师兄帮着拿行李箱的事情我当年就遇到过,我进广院(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天,我的师兄、学生会主席就主动过来帮我提箱子。还有片中的电炉、递纸条、卧谈会等细节,都很真实。”虽然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但很多人还在怀念着那段时光,而《致青春》也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只有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悟出生活的真谛,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同学以后反而觉得很亲。我们班最近成立了微信群,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加入了。现在我们在过‘后学校生活’。”

至于《致青春》的演员们,罗旭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群体,“杨子姗、赵又廷的表现很出色,而韩庚在表演上有突破,一改舞台上绽放的感觉,内敛地演绎了一个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其他演员也都很好。这样一个实力平均的群体,让人更关注剧情本身,更关注‘致青春’这个话题。”作为赵薇的导演处女作,罗旭认为《致青春》是成功的,“这是赵薇的导演成名作,在她的导演生涯中应该是一座里程碑。这部影片在青春商业片的技巧上无可挑剔,影片开头追逐录取通知书的镜头太牛了,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很飘逸很流畅,以为是一个长镜头,第二遍看的时候才发现是剪接在一起的。赵薇用这部影片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好演员,也是好导演。”

去年年末徐峥的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以12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票房冠军,如今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同样取得了高票房。在罗旭看来,这两位年轻的新生代导演的成功是有原因的,“演员做导演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整合能力强,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二是表演经验丰富,在调教演员方面有一套。再加上这两部影片的题材,可以说是为现代观众的口味量身打造的,严格按照商业片的模式来制作,必定会吸引大量观众。”同样是滇而优则导的明星,两人也各有特色,“徐峥更多的是探索未知,赵薇更多的是重情与怀旧的现实主义。这和男女性不同的视角有关,男性导演总想拍更新鲜的东西,而女性导演更关注情感。两人的不同特色和南北文化差异也有关联,徐峥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南派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更浓;赵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北派更注重情怀。”尽管两位导演的处女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罗旭认为这也许就是他们最辉煌的时刻,“我觉得他们拍商业片没问题,但很难拍出有深度的东西,像《霸王别姬》那样的作品是拍不出来的。”

宫昊:《致青春》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文化营销

□本刊记者 程戈

在BTV青年频道《青年公益》制片人、主持人宫昊看来,赵薇的《致青春》和徐峥的《泰囧》赢在三点:能拉动观众某种情绪、选对了档期、做好了公关。“徐峥的《泰囧》选在年底的贺岁档,年底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好累好累,好想释放,《泰囧》的搞笑风格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开心;而赵薇的《致青春》选在了临近毕业的日子,又连着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其青春、怀旧的主题,无论是对依依惜别的大学生还是回味青春的社会人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让宫昊感触最深的还是两位导演的公关策略,“《泰囧》上映时正赶上年底,特忙特累,我本来都不打算看了,可是不断地在网络、电台、同事口中听到、看到好的评价,票房的数字每天都在上升,让我觉得不看的话会遗憾、会落伍,于是在下线前的最后一天我跑到了电影院,看了《泰囧》;而赵薇的公关则更胜一筹。影片还没上映的时候,在微信、网络上就会看到很多围绕青春的帖子,最后都会落在‘致青春’这个关键词上。现在《致青春》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电影,也是一个文化产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这部电影的成功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文化营销。”

作为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是优秀的,但宫昊觉得也有遗憾,“影片的拍摄风格过于写实,故事的完整性不够。主人公们大学毕业之后的经历占据的篇幅太少,其实大学时代的故事应该是背景铺垫,反而着墨太多。整部影片的最大败笔是没有传递青春的力量,职场打拼的辛苦没有看到,一身伤痕仍然站立、行走的坚持没有看到,对爱情淋漓尽致的追求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是迷茫。难道青春留下的都是伤疤吗?青春应该是朝气蓬勃、充满力量的。”

对于赵薇和徐峥这两位年轻的导演,宫昊还是敬佩的,“演员能够在对电影有梦想的时候转身变为导演,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给了我们正能量,这终将引导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虽然很辛苦,但我想他们一定非常享受创作的过程。两人的处女作可以说是小试牛刀,进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让我对他们以后的作品有更多期待。”

观众观点

观众芮雪:《致青春》引发全民性的青春缅怀

□本刊记者 程戈

从事编辑工作的芮雪认为电影《致青春》引发了一场全民性的青春缅怀,“并不是因为故事本身,而是看待青春的角度,触碰了时代性的敏感神经。我想许多人的青春故事搬上银屏,都会非常精彩,仅仅青春本身的光芒就足以打动人心。就像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它撬动的,是集体的青春记忆;唤起的,是每个人心中蛰伏的旧梦。所以无论对于正处于青春妙龄、青春将逝,还是青春已逝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热烈的‘撩拨’,它让每个执着追求爱、内心充满力量的人都会激动到震颤。”

除了影片本身,王菲演唱的主题歌《致青春》也给芮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王菲的声音很美,而这片尾曲的歌词,似乎还不能尽诉《致青春》中所展示的温柔与惨烈、脆弱与坚持、纯真与复杂。”而《致青春》也引发了芮雪内心深处的感悟,“生活的谜底揭开有时要在沉浮数年之后,那些没有说完的话,那些隐含的心史,总是藏着令人震惊的真相。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人心的冰山一角,走进去,就是一部戏剧。只是还没等到揭开谜底的那一天,就失去了追问的冲动、追究的好奇、追寻的勇气、追索的意义。于是青春逝去了,冲劲儿已不再。现实惨酷,心怀温暖,任凭年华逝去,依旧别有洞天。”

观众王东:不少情节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上

□本刊记者 戴武

我已经很久没走进电影院看国产电影了,前一段时间特别火的《泰囧》本打算要看看的,可是听说是一部纯搞笑的电影,也就放弃了,也许是因为老了,纯搞笑的电影已经不适合我了。《致青春》我是听朋友说不错,有思想、有共鸣,所以来看看。看过之后,发现的确如朋友所说。电影会把我的思绪拽回学生时代,不少情节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上,或者我的身边。另外,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非常平实,所以显得特别亲切,影片的画面效果也讲究。这么有思想、现实主义兼具唯美的电影,怎么都想象不到会是赵薇导演的。虽然整个剧情没有很多特别震撼的桥段,但是看的同时和看过之后的回味感很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鲜有很多震撼,更多的是经历过后带来的思考,这部片子就是让原本已经模糊的记忆再一次变得清晰的电影作品。在我看来,它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段已经足以比肩国内如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了,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前辈。

观众周灵子:爱情很疯狂,青春亦不同

□本刊记者 朱亚芹

周灵子与老公选择去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源自周围朋友的介绍,“朋友们都说不错,所以就和老公买票来看。”看完电影,周灵子忍不住在微信上发表了一条动态:“曾经的你、我、他。”周灵子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与面孔,尽管现在有些人不联系了,但是记忆总是在。电影中关于爱情、友情等命题的讨论,还是会让人有共鸣。”

“电影里除了主角外,还有其他人物,也很出彩。比如阮莞,是学校的校花,却一直喜欢一个没有担当的男生。看的时候特别为这个女孩感觉到不值,但是爱情这个东西本来也是琢磨不透的。最后阮莞死于车祸,这个场景没有直接表现,而是用声音呈现,那声‘砰’当时听着真是惊心动魄。”

周灵子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看到了很多爱情存在的形式,“有时揪心,有时觉得遗憾,但是一旦依附在青春这个字眼,就让人在感伤的同时却也觉得美好。”电影中的演员除了韩庚与赵又廷外,基本上都是新人,“真的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而且韩庚演得很不错,让人觉得有惊喜。”

尽管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小地击中感伤情怀,但是周灵子觉得电影当中所呈现的场景与自己经历过的大学生活不同:“我觉得电影里面的宿舍摆设太乱了,而且色彩上让人有上世纪60、70年代的感觉,但电影的主角又是90年代初的大学生,觉得有一些违和。”

观众梁雅雯:电影带给我青春的亢奋

□本刊记者 马丽

因为小时候很喜欢小燕子赵薇,这是她第一次做导演,所以很好奇她的处女作会是什么风格,和一般的职业导演比有什么不同,同时我也很期待地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燕子如今被磨炼成了什么样的性格。

感觉这部影片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简直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起很多大学时候的故事,编各种理由旷课、女生一起坐着谈心、偷偷在宿舍煮饭、喝酒;在步入社会很多年后,曾经的那种青春的亢奋被片子带动了起来,也想到自己多年前对爱情和事业的憧憬和期望,以及一步步被现实所困,不得不背叛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终于变成了当初我们最讨厌的人(笑)。而且最后,和当初牵手的恋人一路走下来的,概率都是零。这说起来很残酷,但确实是事实。

因为曾经是在国外留学,所以我的大学宿舍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总体上没有片子里面那么艰苦,也没有那么多性格特殊的学长们。我很佩服片中女主角追男主角的场面,如果再让我重来一次青春,我也不敢肯定我是不是会像她一样去用尽各种办法去追求真爱。

电影所用的演员面孔都很陌生,但给人的感觉很清新,整部片子拍摄得很文艺、很贴近生活。每个角色代表一种典型的人群,他们拥有相同的想法,做法,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剧中人物的结局也代表了一批人的结局。在那个青春无悔的年代,执着和疯狂过后,留下的是面目全非的我们。

大家总体评价很好,很多男生看完后都哭了,估计是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吧!我觉得这个电影会触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人看完整个影片之后,内心里面多了一些东西。这也是影片受大家欢迎的原因,我觉得。

记者感言

张光:青春无悔,因为已经被定格

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以往的工友和同事聚会,都会把青春岁月再次从心底提升到脑瓜里。都说屁股决定脑子,现在干什么就多想什么,所以有由头,就有念头,看《致青春》能掉泪,就是一例。因为青春的活法、想法,包括谈情说爱和励志奋斗,以及许多事与愿违的失落都有趋同性,看到你,也等于看到了我,大部分过来人都会在怀旧的互诉中找到共鸣。

然而,不管你怎样看待青春,有一点是刚性的结论:谁也不要为青春后悔,因为你的青春已经被牢牢定格在人生旅途中。如同这照片上被女工友围着的我,好浪漫啊,好得意啊,当年也好时髦啊。想回去吗?还想再披上那件长城牌风衣,戴上那顶迷彩帽吗?属于过去的,唤不回来。但数数走过的脚印,却能给今天的人生增添自信。从工厂的车工到厂工会干部,再从工厂调到报社。从全厂车工比赛挑丝杠冠军,到全北京市优秀工会干部,再到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一种信念:让曾经的青春成为一个个台阶,让今后的发展成为一个个梦想。每遇到困难,往回看看,知足。

希望《致青春》给我们的观众带来泪水的同时,也带来信心。

程戈:为过去的青春流的泪是甜的

《致青春》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是那份大学生活带来的悸动与怀念,更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熟悉的母校——东南大学。电影拍摄的时候就知道多所南京高校成了影片的取景地,只是不知道最终会呈现怎样的影像。当电影正式开始时,第一个镜头我就看到了熟悉的林荫大道,熟悉的东南大学大礼堂。在每一位东大学子的心中,大礼堂都有着特殊的位置,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建筑,是东大的标志,是校徽上的图案,也是每位东大学子毕业留影的必选背景。看着那标志性的穹顶,我仿佛又回到了1995年,我大学入学的时候。也是那样的热闹,也是那样的新奇,如同片中的郑微、陈孝正、阮莞等人一样,我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来自天南海北的20名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班集体。女生宿舍的卧谈会、图书馆的自习、阶梯教室的大课、学生食堂排着的长队……片中呈现的点点滴滴,如同一个个符号串起了大学4年的青春岁月,有回味,有感慨,有伤痛,也有欢笑。

当镜头再次对准东大大礼堂时已是新一届的迎新,郑微和陈孝正也已经并肩走到了一起。还记得喝醉的男生在宿舍楼下大声歌唱,一遍遍喊着心仪女生的名字,一屋子的女生在窗后好奇地张望,小声地议论,那样毫无顾忌的表白以后再也没有遇到,也许只有校园里的爱情才能那样的单纯而执着,也许只有在校园里谈场恋爱才算没有辜负青春,在年华老去时还有一段傻傻的但又真诚而珍贵的记忆能够回味。和片中结局都不算好的校园爱情相比,我们班同学是幸运的。如阮莞一样有高中时就在一起的男友的,如今已是夫妻恩爱,孩子成双;如郑微一般上大学后才展开恋情的,现在也大都修成正果。而步入社会之后的拼搏,每个人都在继续。

《致青春》的画面中,大礼堂前涌动的喷泉荡漾着青春的旋律,也滋润着我的心田。在我告别校园的时候,还没有这池碧绿的水。2002年东大百年校庆时建的这座涌泉池,似乎在提醒我,离开学校太久了。是啊,眨眼间,14年过去了。青春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但青春的滋味却永难忘怀。正如《致青春》的歌词:“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也许,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马丽:闪光的青春里会有汗水相伴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青春是伴随着辛苦和汗水度过的。还是在少年时,我就跟随父母到了甘肃支援地方建设。当时我还在读小学,正值“文革”时期,文化课的学习时断时续。等到了高中的时候,一天当中能有一半时间学习文化课就不错了,那么,其他时间干什么去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乒乓球。说来也巧,我的班主任冯老师是一位业余乒乓球高手,他发现我打乒乓球有些天赋,于是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就教我和另外几个同样有些基础的孩子练习打乒乓球。我的进步很快,不久就在全县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拿到了女子冠军。后来代表甘肃省定西县参加全省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也拿到了不错的名次。由于成绩出色,我在15岁的时候,被选拔进入了甘肃省乒乓球队,成为一名正式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从那时开始到七年后离开,我的青春岁月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与青春相关的记忆是和专业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现在想来,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又是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匮乏、社会相对比较封闭的时代,我的青春岁月真的可以用枯燥单调来形容。每天基本的生活内容就是训练或比赛,对于年轻时代的我来说,最能让我兴奋的就是去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去比赛,不但能够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而且还能在这些地方买到款式时髦的衣服。当然,作为队中的主力队员,外出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压力还是挺大的。虽然当时甘肃的乒乓球水平在全国来看不算太高,但由于自己刻苦努力,所以在一次全国锦标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那年半决赛中我输给的对手后来成了世界冠军,她就是曹燕华。这是我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今天我还保留着国家队领队在当地报纸上表扬我这场球的文章。成了我青春岁月最好的回忆。

那时的我坚信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因为要回北京,落叶归根,所以父母不许我谈恋爱,这多少有些遗憾。假如那时有一场恋爱的经历,也许会给自己枯燥乏味的青春岁月平添一抹亮色。

夏茂平:《致青春》让我梦到走了的同学

看完《致青春》的这个晚上,我梦见了两个大学时的同学,作为70后,我上大学的时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比电影中反映的年代早两年,但是斑驳的宿舍楼、陈旧的礼堂、很大的阶梯教室、绿荫密布的校园、众多的校园协会组织,都是一样的。

和电影中一样,我们经历过上课迟到的撒谎,经历过迎接新生时对于美女的评判,经历过校园的初恋。

我梦见的两个大学同学一个是我的室友老谢,一个是他的女友,都是我的同班同学。这个室友的恋爱有些波折,记得有一次,他因为恋爱喝醉了酒,在宿舍突然身体不行了,于是我们拆下一张床板,把他一直抬到学校的医院抢救。

一次,周六晚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爬山,到了山中,找到一个山涧处,生起了篝火,老谢和他的女友都在,那晚,我们畅谈人生理想,非常畅快。

毕业时,老谢的女友分到广州,老谢放弃了家乡的工作,也到了广州。但是一次,老谢来北京,和他见面时,他说,女友不见了,原来他到广州后,到一所学校教书,但是女友一天突然跟他说要分手,他之后再找她,她就从原来的单位辞职,消失了。据说,有了新的男友。老谢很伤心,那一晚,我们又都喝多了。第二年,再见到老谢的时候,他是和刚结婚的妻子来北京旅游,妻子是他的同事。我很为老谢高兴。一年后的春节,我们同学都接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老谢走了,原来,放寒假考试后,作为班主任的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和同事聚会喝酒,那天,他又喝多了,半夜,从一个平台上掉了下来。

正如电影《致青春》中所说,他的青春永远定格了。

在那段时间,那些我们爱过的人爱过我们的人,那些背叛我们的人我们背叛的人,就是我们的青春。在我梦中,老谢还在述说他的理想,他的女友在旁边幸福地听着。

郭大誌:我们的青春靠不甘支撑

我作为50后,曾经总是说:我们的青春被“文革”耽误了;也曾老抱怨:我们的青春耽误在了工厂!其实,曾看到过一句话,“再悲惨的青春也是青春”!当时还不太在意,看完《致青春》后。对此话感受颇深!

之所以敢在年轻人或者那些一帆风顺过来的人面前“炫耀”:“只有我们才最有资格说‘挫折就是财富’”,不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苦难”和丰富的经历吗!

前几天有网友回忆起我们的母校165中,那是上世纪初建校的老教会学校;北京市第一批10名特级教师中就有我们的历史老师时宗本。正是在工厂的那些年,一休息或者倒班,便经常抓紧时间去时老师家聊天请教;甚至边在老师家蹭饭边请教。正是这种执着,使我工余时间因此积累的历史、地理、民俗知识在今天的编辑记者生涯中有了用武之地!其实当时就是像明星王志飞一样的想法,“我不会在工厂待一辈子的”!但如果当时初中毕业就分配在了相对安逸的岗位上,也许就不会有当年那种发奋上进的动力了!

第3篇:无悔选择 爱撒农培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刘丽珍一直在包头市农广校从事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2011年任副校长。刘丽珍热爱农广校,热爱农牧民教育事业,多年来她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成长,把爱播撒到了广大农村牧区,把知识传递给了广大农牧民,她的人生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中熠熠闪烁。

爱教师职业,更爱农广事业

当一名老师,其实并不是刘丽珍的最初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广校工作久了,她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正是这份喜欢,让她扎根农广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由于条件艰苦,在农广校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品格。刘丽珍怀着对农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克服各种困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这些年,学校在旗县区大力开展学历教育、“阳光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不管酷暑严冬,在固定教室、田间地头,在村委会、老乡家炕头、在麦场、戏台,都留下过刘丽珍讲课的身影。她随和的性格、亲切的笑容、朴实的语言拉近了和农民的距离,她以积极乐观、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完成一期又一期的培训任务。

从2008年起,学校承担包头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每年冬天农闲季节,都要在四个旗县轮训近两个月。连续几周下旗县搞培训的时候,刘丽珍都带班到最后,带病坚持工作、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有一年冬天,刘丽珍去土右旗培训住在学校,到晚上四层楼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夜晚的空气中透着北方冬季的清冷,此时正值假期,学校停暖,碰巧那一晚又停电,加上房间无卫生间无上下水,在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刘丽珍只能靠手机取光壮胆,一夜未眠。然而,第二天一站上讲台,教师的使命感立即充盈全身,刘丽珍疲倦顿消,精神饱满,朗朗的声音充满教室。

刘丽珍喜欢教师这一行,对于服务农村更是有持久的热情。2012年,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组织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学习,刘丽珍在培训班上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课程,班里学员、银匠窑村主任听后表示很感兴趣,想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带动村经济。交流想法后,刘丽珍及时给予了鼓励,并把国家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扶持政策详细介绍给村主任。课后,更是趁热打铁来到村里现场培训指导,让更多村民了解合作社,积极加入合作社。最终,村里由全体村民入股成立了包头市银匠窑蒙酉农民合作社,在这个过程中,刘丽珍指导合作社制定章程、组建机构、开展物流、仓储等综合业务,为村周边建材城等商业圈提供服务。直到现在,她还在持续关注着银匠窑村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安于其业,更专于其业

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精于思考、勤于积累是刘丽珍一贯的风格和执着的追求,为学校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她先后讲授的课程有财经、管理、法规科类等二十多门,从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到组织部“一村一名大学生”中专后教育,从“阳光工程”农牧民技能提升到实用技术冬春大培训,不管学历教育还是培训,刘丽珍都十分重视,她把每一次教学活动视为最好的学习实践、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的机会。

刘丽珍常说,“教学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去精雕细琢”。所以,从教前准备到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她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做到最好。通过多年的基层教学与实践总结,她摸索形成一套适合农民的授课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她围绕农民学员感兴趣的生产生活知识灵活设计安排,传授新技术、讲解新政策,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教学方法方面,她采用互动式教学,时常引导大家从本村实际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激发大家多说多问;教学风格方面,她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活动等方式传授给大家,让学员一改过去的被动状态,逐渐对学习感兴趣、有热情。

为使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具吸引力,刘丽珍还特别注重自身理论学习。近几年,她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结合包头地区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和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理论、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刘丽珍先后多次为组织部举办的全市村干部培训、自治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星火科技带头人培训、香港嘉里基金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基地主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进行了多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专题讲座,受到主办方一致好评。平日里,隔三差五就会有一些合作社理事长与刘丽珍联系,她都积极热情,不辞辛苦,主动为他们做一些协调组织交流、参观考察等服务性工作。

默默耕耘,成果丰硕

二十多年来,刘丽珍扎根农广校,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地耕耘着。包头市各个农业旗县区遍布她的足迹,村村都有她的学生。执着与追求,使她成长为一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有信念、有教学管理经验、农民喜爱的人民教师,继而又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她的才智在教师的职业上得以发挥,她的拼搏与理想在农村得以肯定实现,她的事业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生根发芽。她随着农广校的发展而成长,付出了艰辛,更收获了果实。刘丽珍和同事们几十年耕耘不辍,为包头市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科技人才、致富能手,有的学员还被评为自治区、市级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刘丽珍被农业部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2008年先后两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全国教学能手”,多次被内蒙古农牧业厅、内蒙古自治区农广校、包头市农牧业局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2年在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回想起在农广校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刘丽珍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如今,教师对于她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甘愿为之付出不断追求的事业。对于这二十几年的心得,刘丽珍说,“作为农广校的一名教师,面对广大农牧民,必须要有农夫的心态,才能真正融入到农民学员中去,才可能在农村教育的田地上获取丰收”。怀揣着这份朴实的“农夫心态”,刘丽珍将在新的一年继续播撒希望,期待丰收。

内蒙古包头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第4篇: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奉献无悔,青春无悔(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共诉心声。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就是老师。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用笔耕耘,用语言播放,用汗水灌溉,用心血滋润,这就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带着朦胧的追求,带着满腔的热情,我开始在为人师表的道路上跋涉前进。教案、作业、办公桌和讲台成了我默默耕耘的土地,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埋头苦干,只想用诚挚的爱心培育出芬芳的桃李,用汗水凝聚的渠水浇开飘香的繁花。

记得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学校时,我的心情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自豪。然而,俗话说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回顾短短几年的耕耘之路,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烦恼,虽然脚印参差不齐,深浅不一,但每个脚印里都倾住了我满腔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然而每每看到孩子们迎着朝阳走来的时候,那阳光般的笑容,那期昐的眼神,我的内心

充实、愉悦,充满了成就感。奉献无悔,青春无悔,为了教育,为了孩子,值得!我要做一名园丁,用点点滴滴的汗水去浇灌幼苗,我要做一支红烛,将全部的心血化为火焰,去照亮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我要做春蚕,为了孩子的明天吐尽最后一口丝。

奉献一份爱,回报千份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贫如洗,两袖轻风的老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为什么人们总是愿意把心中最美的赞歌献给老师?因为,教师用真和善哺育了纯洁的童心,用爱与美塑造了闪光的灵魂。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已属于你我,我们又怎能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三尺讲台呢?

奉献无悔,青春无悔。这一辈子,也许我们只是一块平凡的基石,但我们将稳稳的扎根地下,拖起明天的高楼大厦;也许我们只是一株无名的小草,但我们将与芬芳的泥土一道默默耕耘,培育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成就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但对于当初的选择,我至今依然无怨无悔。我会趁着年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天的辉煌,用自己的双手和在座的各位一道耕耘,共同托

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第5篇:奉献无悔青春无悔定稿-00

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XXX,是XXX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XX的深厚感情,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却辉煌着人的一生,那就是奉献。今天,我所要演讲的主题是“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去年7月,带着对着XX的无限憧憬,我加入到了XX的大家庭中。还记得初到XX,发现这里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车间里,办公室到处都是繁忙的身影,到处都是机器轰鸣和汗水挥洒的情景。这里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深深地吸引着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有理想、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

每天我们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倾听的鸟儿美妙的歌声踏进园区的时候,总会经过宽阔明亮的大道,看到整齐干净的车间现场和车间工位划分的整齐的区域线。

这一切每天都没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可曾有人想到过那些背后默默工作的人呢?在XX这个大家庭中,到处是默默奉献的不知名的人。以我所在公司的保洁员工为例,他们每天就那么默默忙碌着,车间、办公室、厂区周边,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公司在A区主干道打扫卫生的老员工,我在这个公司工作半年多了,可是我还是叫不上他的名字,按年龄就允许我叫他一声叔叔吧。那位叔叔应该是工作很多年了,他每天先用大扫帚将所负责的区域扫的一尘不染,然后又用一个很长的铁夹子打扫草坪里的纸屑、烟头,园区花坛里的花开的很茂密,花的间隙里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藏起很多杂物,但是他每次都仔细的查看草坪的每一个角落,直到彻底将草坪打扫干净才会罢休。正是这些不知名的默默无

闻的保洁人员,我们才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工作不分贵贱,奉献无论大小,这样的默默无闻的职工不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学习的对象吗?

去年,国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要求,XX也提出了自己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XX的跨越式发展中涌现出大批激情干事业的前辈和领导们,他们抛家舍业,加班加点,甚至星期天都没法休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实现对客户的承诺,XX员工兢兢业业,不仅漂亮地完成好本职工作,而且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锻炼出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就以我们公司一科装配1班的小伙子们为例,他们都是平均22岁左右的员工,社会上这个年龄的小伙子正是谈恋爱的年龄,可是他们这些大男孩们却很少有时间给他们女朋友一个甜蜜的约会。在生产旺季里,为了完成生产订单,确保用户需求,他们每天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十点多,有时甚至是十二点,等回到家收拾一下吃点饭,到睡觉甚至是晚上一点了。由于下班时间不固定,小伙子们都是骑电动车上班。出门时太阳还没升起,离开公司时却是夜幕降临,路上万家灯火,可是他们走在路上无暇欣赏那璀璨的灯火,无心欣赏那美丽的夜景,因为在家里有亲人的热切期盼和含笑的眼睛在等着他们,他们是繁忙的,然而他们也是幸福的,他们的脸上除了辛苦的疲惫还有满足的笑容和奉献的快乐。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学习老前辈的甘于奉献的精神,乐在其中,从平凡中感受不平凡,奉献智慧,挥洒青春,书写公司更美好的篇章。还记得一句口号:“选择XX,选择未来”,这句话是无数XX前辈内心的信仰,也是一代代XX人为之付诸实践的目标。只要充分发挥我们年轻人的激情和能动性,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相信明天,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激情干事业,同时秉承着老一辈爱岗

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相信XX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想:奉献是一种付出,付出就意味着代价。很多工厂的老前辈们以身作则,勤勤恳恳,他们说只有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那么才能深入其中,克服单调和乏味,不再感到劳碌和辛苦。是的,工作给予我们的比我们为之付出的更多,一个人能勤奋工作并乐在其中,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不是每个人都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是企业给了一席之地,我们就可以立足本岗,兢兢业业,一草虽小,也能铺成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我们虽然平凡一样可以走向不平凡。

最后让我们尽情绽放我们的笑容吧,因为奉献无悔,青春无悔。谢谢大家,这就是我演讲的全部内容。

AA

2011.10.19

第6篇:演讲稿—奉献无悔 青春无悔

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永年县第九中学

张佳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和老师共诉心声,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是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灌溉,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学校生活转眼而过,带着朦胧追求,带着满腔的热情,我开始在为师表的道路上跋涉前进。教案、作业、办公桌和讲台成了我默默耕耘的土地,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埋头苦干,只想用诚挚的爱心培育出芬芳的桃李,用甘甜的渠水浇开飘香的繁花。

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学校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自豪。然而,俗话说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而为了学校,为了孩子,值得呀!

回顾短短的耕耘之路,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烦恼,虽然脚印参次不齐,深浅不一,但每个脚印里都倾住了我满腔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奉献无悔,青春无悔。每接一个班,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每一位学生,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我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怀,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后,因为有事我留了一会儿,当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班的韩子行还在教室门口徘徊,他家离学校比较远,不可能这么快就来到学校,经过询问,我得知他家里人有事,给了他两元钱,让他中午在学校附近买饭吃,而他却把钱弄丢了,所以只好饿着肚子站在教室门口,于是我就把他带到自己宿舍吃中午饭,当时他没有说什么,后来他在我的教学参考书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学习不好,纪律也不好,好多老师都不喜欢我,您却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您”。短短的一句话使我看到了一颗纯真的心,也让我为自己的做法感到高兴。我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体现生活中,更体现在学习上,去年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叫张婷是一个性格孤僻不爱讲话,学习很差的学生。有一次,我从她的日记中看到一句重复出现的话:“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差生吗?我该怎么办呢?”为了帮助她树立信心,我组织学习好的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她,自己也抽出时间和她谈心,帮助她树立信心,补习功课,一学期下来她的语文成绩从不及格一下提高到优秀的行列,数学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上的进步使她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她在学习的同时还承担了我们班的板报工作,发挥自己美术好的长处,所办的板报多次在学校获奖,像她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多次出现。

我要做一名园丁,用点点滴滴的汗水去浇灌幼苗,我要做一支红烛,将我全部的心血化为火焰,去照亮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我要做春蚕。为教育的明天吐尽最后一口丝。奉献一份爱,回报千份情。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贫如洗,两袖轻风的老师爱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为什么人们总是愿意把心中最美的赞歌献给老师?因为,教师用真和善哺育了纯洁的童心,用爱与美塑造了闪光的灵魂。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已属于你我,我们又怎样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三尺讲台呢?奉献无悔,青春无悔。无悔是人生展望无悔的未来,这一辈子也许我们只是一块平凡的基石,但是我们将稳稳的扎根地下,托起明天的高楼大厦。也许我们只是一株无名的小草,但是,我们将与芬芳的泥土一道默默的耕耘,培育出万紫千红的春天。虽然我们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对于当初的选择,至今我依然无怨无悔。

我将趁着年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天的辉煌,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在座的各位一道,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第7篇:点燃青春奉献无悔

白牛乡砚寺小学王 力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精良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精巧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创造:作为一名精良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精巧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对同事们的敬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的师爱.爱心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它可以是桃红柳绿中的温馨漫步或者是时尚的泡吧蹦迪;也可以是充满了期待,志愿求知和斗争的志向,更可以是充满了希望的信心。我们的青春到底是什么模样?李大钊曾告诉我们:‚必然应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宇宙。‛‚以天下为己任,怀揣一腔热血,齐心协力让民族腾飞。‛应该是每位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但是,要把平凡的工作变成卓越的事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甚至现在有的人,在缤纷的经济大潮面前显的坐卧不安,蠢蠢欲动,他们开始嫌弃,君子固穷,淡泊名利的思想。开始艳羡‚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气派与享受。在物质诱惑面前,他们似乎忘记了‚真水无香,大爱无言‛是一种崇高。甚至觉得红烛、园丁、春蚕、铺路石、是一种伤感悲壮的比喻。所以今天我们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

为耻。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辛勤劳动,是自我牺牲,是服务人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们人民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必须用新时期的‚八荣‛来武装自己,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对工作的热爱,我认为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动力源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去沾染学生,勾引学生,爱护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干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可以想象,一个工作认真敬业,教学严谨有趣,仪表端庄慷慨,心理健康向上的教师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认真的去备好,上好每节课;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让学生爱好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记得你的言行都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们!你手里握着的时他们的未来!

爱心是教育的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本学期我班转来了个学生,叫做祖贤,很多老师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孩子.贪玩,怠惰,淘气等等都可在他身上看到,可不好对付.第一次语文单元测验就给了我个下马威,26分.你问我头痛吗那可真是头痛.怎么办通过以前班主任和教过他的教师的介绍,以及和他家长的沟通,我创造他其实很可怜的.家长只要一知道他在学校不乖,对他就一个措施,打.我唯有对他进行循循善诱,耐心帮教.工夫不服有心人,他终于在期末测验取得了64分的宏大进步.全班同学都为他而感到高兴!

从祖贤的进步上,我看到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我对教导,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绪.真正的教导,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尽头的良性循环.

在教育战线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曾经疑惑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有一丝的退却。但是短短教育实践,我却目睹了太多太多敬业与奉献的忙碌身影,聆听了太多太多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感人事迹:曾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不幸患上了脊髓炎,脖子不能动,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他依然顽强的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无不感动着,感动我们有这样的好老师……

我们办公室的一名女教师,语文备课组组长,丈夫虽不在教育一线,但也在教育系统工作,相比较还是理解教师工作的,平时的家务,孩子的接送,几乎全部包揽,但终于有一次,出差回来,看到灰头土脸在啃方便面的儿子,看到家里没剩一滴热水的暖水瓶,看到独自插着门加班写教案的妻子,他终于愤怒了:‚我就不信,你连给孩子下点热面条的工夫都没有,我就搞不明白你一个小学老师怎么着么忙,地球离了你不转吗……‛是啊,离了她地球照转不误,但是班级会转不动,年级会转的慢呀,仔细想来,她欠孩子,欠丈夫的太多太多了,决心明天一定把学生的作业放一放,把家访的事推一推,早点回家也去幼儿园接一次孩子,也给老公做会热乎的饭……第二天,来到幼儿园接儿子,但是却被中班的老师截到了门口,说:‚我们必须对孩子负责,不能把孩子交给陌生人……‛‚陌生人‛??正要解释,但是一想,‚是啊,除了一年前儿子第一天上学,陪儿子来报过到,这应该是第二次跨进幼儿园的大门吧,我该怎么向老师解释我不是‘陌生人’,我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呢?‛正在这时,教室传来儿子兴奋的叫喊声:‚快看,那时我妈妈,我妈妈终于也来接我了吧。我妈妈可厉害了,她是老师!她不止我一个孩子,还有46个呢……‛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身边的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的两侧的紫色帷幕正缓缓的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

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热情的报幕员,向观众宣布:XX班的戏剧开始了!我想,我还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精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吹呼。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手,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多行多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和民族。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让生命的光和热长久不息,让人间的真情在不断的演绎,让博爱之心不停的传递,这种基因的内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深深地震撼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曾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是否固守着我的岗位?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倾,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撑起的是伟大的祖国。

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亮丽,事业的辉煌;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可亲可爱的孩子们需要我们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我愿把青春无私的奉献,献给我伟大的教育事业。

第8篇:勇于奉献无悔青春

我是一名普通的民警,从警校毕业的那天起,便期望义无反顾地投身警界,去追求和平卫士那浪漫而又神秘的情怀。在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在和平环境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紧张、更危险;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再也没有哪能个职业比警察更疲乏、更艰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让人感到密不可分。和平时期,面对凶残和暴戾,人民警察义无反顾,用鲜血弹奏着生命的乐章,然而,当我们在为英烈们高唱赞歌的同时,我们面对一宗宗壮烈激昂的案卷、面对英烈名册在不断增加的数字,我们的心也随之而颤抖。

我们作为2004年入警的80后青年民警在一线民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安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公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是公安队伍中的一股新鲜血液。我们思维活跃,思想独立,不因循守旧,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良好的创造力。但由于在成长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民警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公安工作中,逐渐表现出吃苦耐劳精神差,享乐主义多,强调自我,浮躁情绪凸现,奉献精神淡化。尤其是

6、7年的光阴逝去,很多民警视乎还在原地踏步时,

确淡忘我们入警时的誓言。在开展创先争优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后,使我重新认识到“忠诚、奉献、责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曾有朋友对我说:哎哟,你们当警察的真神气,手拿着“哇哇叫”,腰里别着“盒子炮”。听了这话,我总是付之一笑。战友们,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你选择了从警之路,就只能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属于形形色色没完没了的现场,那将是属于厚厚薄薄短短长长的案卷,那将是属于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警笛,那将是属于长城和橄榄枝构成的神圣的警徽。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因为忠于党、忠于人民,那么你注定要用生命去填写一份血与火的人生画卷,这就是我们的警察之魂!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扪心自问:“我将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既然,我们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就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是要不断地铸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神圣警

魂„„。而这一切,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这一切,正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所必须遵循的信条。

既然,我们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就应该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放在第一位。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与日俱进,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社会稳定。

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是因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丽。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们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忠诚就选择了无悔。那么战友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再展警徽的风采,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

第9篇:甘于奉献青春无悔

-----蓼泉镇计生专干杨玉梅典型材料

她,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坚毅的目光中显示出特有的执著、自信和追求;她,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然而,她却以一名新时代女性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气慨,以百折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基层计划生育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九年来,她所包村的计划生育率、孕检到位率和“四术”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她,就是蓼泉镇计生专干杨玉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年已35岁、学历并不高的杨玉梅把这两句话抄录在案头,并把它作为座右铭。这位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摸爬滚打了9个春秋的乡镇基层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面对被人称为当今“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常抓不懈地把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正落到实处。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2002年被镇党委、政府安排到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身为计生专干的杨玉梅,肩负起一个近4500多人两个大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她自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政策水平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杨玉梅下决心为自己“充电”。多年来,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上级举

办的人口与计生知识业务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预防艾滋病等科普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她的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拓宽,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政策水平、工作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千条万绪、错综复杂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充分显示了运筹帷幄、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杨玉梅在担任计生专干期间,先后负责湾子村、寨子村、原城北村、新添村、双泉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深入计生对象家中开展月访视服务,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计生宣传咨询活动,九年如一日,宣传党的计生政策、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知识和少生快富的典型,并定期组织育龄群众利用“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逢二”赶集等契机,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群众提供与计生相关问题咨询等,受到群众的交口称颂。

“搞工作就要搞出点名堂来,要争创一流成绩,争作一流贡献”。这是杨玉梅的“口头禅”。自担任计生专干以来,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觉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并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育龄群众做出了榜样。作为计生专干,她面对“难事”,迎难而上,履行职责,不辱使命。9年来,起早贪黑,走家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计

生对象的思想工作。在“钉子户”面前,她总是忍辱负重,竭尽全力把工作搞好。2004年,墩子村闫飘、王建萍夫妇已生育2个女孩。由于受“重男轻女”等封建观念的影响,总想生个男孩来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不愿做结扎手术。计生办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遭到了一通劈头盖脸的谩骂,她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厌其烦地登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闫飘夫妇终于被她说得口服心服,最后在杨玉梅等人的陪护下到县计育服务站实施了女扎手术。蓼泉村妇女刘雪云,生育一胎女孩后做了上环手术。杨玉梅坚持以人为本,和风细雨做工作,通过积极引导、教育,帮助群众转变生育观念,计划生育已形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目前所保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齐全,计生活动室、计生台帐等基础工作良好。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形成了以村为主的工作新格局。

作为一名有着10年工龄、9年计划生育专干的杨玉梅坚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多年来,她给自己订下一条规矩: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她坚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从不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谋取个人私利,真正体现了一名优秀计生专干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风采,以默默奉献的精神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连心桥”。

上一篇:书是精神食粮下一篇:风险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