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表演形体艺术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歌唱表演者来说,既包括肢体形态、面部表情,也包括台位转换等形体因素。歌唱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运用,既有利于歌唱活动本身的发挥,对演唱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词曲内容与表演的完美结合。在歌唱表演中,演唱者所做的肢体语言,既要符合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也要体现演唱者对该曲目在演唱时所进行的二度创作意图。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歌唱表演形体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歌唱表演形体艺术论文 篇1:

浅谈声乐表演中艺术个性的塑造

[摘要]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个性是指由艺术技巧、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社会性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创造能力。艺术个性是声乐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声乐表演更有张力,更富有思想,也更能够打动观众。本文从声乐表演中共性与个性的相关含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声乐表演中艺术个性的创造途径,以期优化声乐表演艺术,为观众带来更美的视听觉感受。

[关键词]艺术个性;声乐表演;思想修养;情感

一、声乐表演中的共性与个性

声乐表演中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创作者自己的个性和声乐表演者结合自己的表演方式与习惯所赋予声乐的个性。二是声乐表演者将音乐作品与自己的心情、经历、感受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和艺术差异。声乐表演中创造艺术个性的意义在于抒发表演者的个人情感,引起观众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表演者憑借创新性的表演形式,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观众在面对不同的音乐解读时,会加入自己的感知,从而引起不同的情感思考,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

声乐表演中的共性指的是对于音乐作品,大部分表演者都会遵循的表演基本规律和科学表演方法,出于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表演者会在表演中透露出专业的表演功底和音乐素养,使观众受到音乐表演的感染。共性是表演者对音乐创作人的情感方面上的尊重,是对作品的审美共性与整体性。声乐表演中共性的意义在于让观众与听众全面了解音乐创作人的创作意图,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悟音乐作品创作人的情感走向与创作想法。

二、声乐表演中创造艺术个性的途径

(一)注重生活素养的积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有声乐艺术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对生活素材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是生活赋予了他们艺术创作的灵魂。但是现在有些人认为艺术与生活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对比,生活层面以外的艺术才是高尚的艺术。然而这样的表演并没有观众买账,所呈现的艺术形式也经不起生活的检验。这正反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声乐表演者要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要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平时注意生活素养的积累,让自己的创作扎根于生活。

(二)提高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

人的个性有优劣之分,声乐表演中所创造的艺术个性应当是积极向上,能够为观众带来正能量的。这要求表演者本身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向社会传递真善美。在平时我们表演者就要注意提高我们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这也是艺术个性创造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在把握自己个性时没有掌握好度,或者平时不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文化底蕴,或者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所谓个性的话,就会在声乐表演中创造出极端不良的个性形象,不但观众不会喜欢,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声乐艺术的存在与人们的心理之间是有着本质联系的,声乐艺术是人的审美意识外化的产物。声乐艺术是人内心所追求的东西,源于内心又回归于内心,所以声乐表演的观众具有体现声乐艺术价值的意义。如果一个表演者本身思想道德修养不高,还刻意去追求观众接受不了的东西,将其视为个性,那么他的声乐表演势必会引起观众误解或者厌恶,因为他已经超过了观众审美心理中个性创造的度,他的音乐变成了不伦不类,因此在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基础上对观众审美心理有一定了解也是必要的,能够帮助表演者自我发挥个性创造。

(三)培养自己的创造素质,提高在创作中的主体意识

在声乐表演中创造艺术个性,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但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与优势,也可以在自己创造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个性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在声乐表演中创造艺术个性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一个刚开始学唱歌的人,心里老想着要跟别人不一样,要标榜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没有练好基本功的时候就开始剑走偏锋,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自己的风格是在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演唱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个性会随着自己的风格而越来越突出。我个人觉得在自己的声乐技艺还有欠缺的时候,要沉下心来专心学习和磨炼,要在共性的基础上产生个性,而不是刻意地寻找个性。另外,声乐表演者所创造的艺术个性应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这要求表演者要有外部形体可塑力和内部心理素质等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可细化为鲜明的语言与形体表现力、细腻灵敏的适应力、合理准确的判断力、真挚敏锐的感受力、活跃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稳定的注意力与细致的观察力,还要表演者有节奏感、幽默感、形象感与真实感。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在平时注意锻炼与积累。

同时为了表演者在声乐表演中能够更好地创造艺术个性,还需要强化歌者的主体意识。许多歌者演唱的是由他人作词作曲的歌曲,在演唱时尽量表现出歌曲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与感情,但是这不意味着歌者可以完全不投入自己的创作。声乐表演者有自己的艺术性格,有个性有感情有思想,在演唱中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以梅兰芳先生为例,梅先生是京剧大师,他在表演时就会加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贵妃醉酒》是经典京剧剧目,以往对《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演绎大多偏向于狐媚惑主的女人,可是梅兰芳先生在表演时,却深挖杨玉环对唐明皇深切的爱意,对听见皇帝宠幸别人时吃醋、失落的心情,让杨玉环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女人,这就是梅兰芳先生艺术个性的创造,是创作中主体意识的体现,让杨玉环有了更深刻的形象。主体意识的培养,同样要求表演者在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生活知识,随时随地观察与体验生活,在创作时调动已有的经验并加上自己的感悟,从而在认识上为观众打开一个新的领域。

(四)增强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与处理能力

声乐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过程,要求表演者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完成现场发挥、感情表达与技巧运用之间的相互配合。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一点是表演者感情的抒发。我们经常用“声情并茂”来夸赞优秀的歌者唱歌唱得好听,所以说观众和听众认可的好声音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要有充沛的感情,寓情于声,能够用自己的感情带动观众与听众的感情,这要求演唱者自己要对歌曲有明确的情感把握。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就是根据歌曲规定的旋律、特定的内容,综合分析音乐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与风格体裁,并将情绪的抑扬、强弱的起伏、速度的快慢进行合理合情的布局,将感情的对比、语气的对比以及声音的运用进行精心的设计。要在忠于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歌者自身的才艺特长、性格特点、声音本质、艺术修养等规划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自己的声乐表演更具艺术个性。

同样一首歌,不同心境的、不同阅历的、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艺术处理,唱起来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以最近比较火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为例,同样是《枉凝眉》这首歌,陈力和余少群的演唱就有很大的不同。陈力的演唱精致地唱出了红楼韵味,她完美地把握住了人物,从一开口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中间的歌词“泪珠儿”的“珠”字如泣如诉,再到最后“春流到夏”的“夏”字特別轻柔,整首歌犹如天籁。当音乐一响起,陈力就陷入了《红楼梦》的情节之中,她那早已和音乐、和剧情融为一体的肢体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她内心的柔韧和外表的柔美,再加上经典的嗓音,饱含感情的歌声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红楼梦》中,使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跃到眼前,让看过《红楼梦》的人心里隐隐作痛。如果说陈力是宝黛爱情的述说者,那余少群就像是娓娓道来的翩翩公子。他细腻的声音,温柔的形象就好像是后人对这个故事的感叹,也让人融于《红楼梦》的情境中,但是却在悲凉中多了几分淡然。歌者对歌曲的不同演绎,取决于他们的内心活动。因此,我们更看重的是,自己在拿到一个歌曲时,在了解歌曲词曲作者的心理状态之后,我们自己能够通过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与处理,将歌曲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附加自己的感情将其表达出去,而不是他人是怎样的我就应该是怎么样的。

(五)巧妙融入演唱技巧

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专业的音乐能力、表演基础一样,是声乐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总是会不断摸索与总结自己的表演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在声乐表演中,为观众带来更美的音乐享受。实际上声乐表演艺术个性也要求表演者拥有精湛的表演技巧。表情技巧是为表演的个性和情感服务的,它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需要表演者不断学习优秀声乐表演者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声音特点,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个性是决定声乐表演能否获得观众喜欢的重要影响因素。创造艺术个性,要从巧妙融合歌唱表演技巧、增强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与处理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素质与主体意识以及在平时注意积累生活素养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个性更加鲜明,才能让表演更能受到观众的爱戴。

[参 考 文 献]

[1]张岳.气质因素在声乐演唱及学习中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2]易文卉.解读马秋华声乐教学体系中的“教”与“学”[J].艺术教育,2016(01).

[3]谭学胜,向松.声乐表演的美学思维——评《声乐表演艺术与教学实践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03).

(责任编辑:崔晓光)

作者:叶华英

歌唱表演形体艺术论文 篇2:

歌唱中的肢体语言

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歌唱表演者来说,既包括肢体形态、面部表情,也包括台位转换等形体因素。歌唱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运用,既有利于歌唱活动本身的发挥,对演唱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词曲内容与表演的完美结合。在歌唱表演中,演唱者所做的肢体语言,既要符合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也要体现演唱者对该曲目在演唱时所进行的二度创作意图。

关键词:歌唱表演 肢体语言

一、歌唱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类型

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歌唱中十分重要,恰当的肢体语言,会使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形象更加完美。步入舞台的演唱者在台上的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都会引起观众的注意,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既可以使演唱者与观众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得以有效地诠释,从而让演出达到预期效果。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歌唱表演者,在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在肢体语言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能力。歌唱中的肢体语言尽管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可以总结成如下三个方面:

(一)身体形态

声乐表演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唱者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对美的二度创作。想要表现这种美,首先要具备美的形态:这不只包括娇美的脸庞和玲珑的躯体,而且还包含高雅的气质以及坚强、自信、灵气十足的身体状态。其中身体状态是一切形态美的载体,不但对于演唱本身有所帮助,也是表现歌曲内容、打造演员形象、展现自己台风的主要方面。身体要随着演唱内容的改变呈现不同的形态,要通过不一样的身体形态展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端庄大方、小家碧玉等①。同时,不一样的唱法需要展现的身体形态也不一样:美声要端庄稳重,民族要和民族特点和戏曲技巧相结合,通俗侧重的是在演唱的时候伴随更多的动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演唱,只要是在舞台上,就要表现出那种优雅和端庄,就算是痛苦也要有一种痛苦美,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最细腻的表现人物情感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现歌舞内容的喜怒哀乐,可以收到比其他任何形式都直接的表现效果。从演唱技巧的角度来说,如微笑的表情可以让人笑肌提起、上口盖打开,不仅让人看着心情舒畅,同时还可以帮助演唱者把声音位置保持在高位,让演唱者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面部表情中最灵动的是人的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内心的情感最容易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演唱者要通过自己眼神的变换表现不同的演唱内容,实现与观众的交流。因此,在训练演唱基本功的时候,演唱者要注重对自己面部表情的锻炼。

人的面部表情是多样化的,演唱者可以通过对面部表情的调整来表现不同的作品情感。演唱者要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表情的锻炼,表情要和歌曲情感程度相得益彰,过犹不及,不到位或者过火对于表达感情都不好。比方说照着镜子练习喜怒哀乐各种表情,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更丰富多彩的表情。

(三)手势动作

手势,对演唱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配合适当的手势,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势,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气质的重要方式,可以让人物情感展现得更加具体,手势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情感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手势动作,可以让演唱者的演唱更加流畅,表演更加精准。

不同的手势动作,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比方说指示性手势,表现的是一种意图;情绪性手势,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等。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手势可以帮助演唱者表现声音表达不出来的情感和意识,例如感情的强烈程度,情绪的各种细腻变化,这些内容有时候单独依靠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配之以恰当的手势,就可以让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贴切。因此,在进行演唱训练时,就要注意对这些手势动作的安排,同时也要把握好手势动作的度,不能放太多的精力在手势表现上,从而忽略了演唱本身。

二、歌唱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

恰当的肢体语言是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的必要条件,声乐表演是演唱和表演融为一体的表现方式,既可以从听觉上,也可以从视觉方面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激活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让听众可以直接领略到声乐作品的感人之处。尤其在现代的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观众在进行声乐欣赏的时候,越来越追求“视听共享”的效果。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能让观众不仅享受到听觉盛宴,同时享受到视觉的冲击,相对于仅仅用声音语言的交流,肢体语言的交流更倾向于内心感情的流动,更接近于内心的交流。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会使声乐演唱更加传神,歌曲内容也得以更加具体地诠释。

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戏曲,在历史的进程中,尽管有过许多的变动,但仍然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它不仅仅包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在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上,充满了正直、坚强、挺拔的精神气节。他们的肢体语言主要是:唱、念、做、打,他们每天都要坚持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因此,对于现代的声乐演唱者来说,声音和肢体语言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告诉我们,当歌唱演员踏上舞台的那一刻,台下所有观众都将关注着演唱者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刚踏上舞台,还是到演唱落下帷幕,整个演唱期间演唱者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将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都将决定演出的成功与否。因此,演唱者跨上舞台前,就应该做好准备,从上台亮相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进入到表演角色中去。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其呈现在舞台上的任何一个细微动作,均需在台下作恰当地设计和有效的训练。

三、歌唱表演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声乐演唱者在台上的所有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演唱者在上下台时,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肢体语言,这类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过程中是不可缺失的,它对舞台表演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演员踏上舞台的那一瞬间开始,观众就会对演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且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对其精神状态、性格等基本信息和演唱水平作初步的判断和评估,从而在自己心里对演唱者将要进行的演唱效果作出不同的内心期盼。这与戏曲表演中常提及的“先看一歩走,再看一张口”的判断秘诀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上述的“一步走”充分展现了演唱者的表演状态以及表演功底。因此,开始与结束时的肢体语言练得如何,能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对演唱的成功与否,以及能否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出特定音乐内容而设计的肢体语言。这类肢体语言,一般会受歌曲的内容和曲目中所要表现的人物气质所限,这与演唱者在上下台时,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肢体动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不同的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也不尽相同,如同样是在舞台上扮演“白毛女”这一角色,尽管每位演员都深谙“白毛女”这一角色的肢体语言和表演程式,但是真正在舞台上展现时,撇开演唱不说,仅就肢体语言来看,还是能够识别出演唱者各自的水平高下。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所做的肢体语言,既要符合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也要体现演唱者对该曲目在演唱时所进行的二度创作意图。

四、结语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声乐演唱者来说,既包括肢体形态、面部表情,也包括台位转换等形体因素。演唱者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可以对歌曲演唱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歌曲和表演的统一。因此,演唱者要想取得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就一定要练好这些肢体语言,实现表演者形体、表情等各方面的完美结合。歌唱是人体机能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项体力活动,也是一项脑力活动,在歌唱活动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既有利于歌唱活动本身的发挥,也有助于艺术的表现,因此歌唱中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王小菲:《谈现代话剧表演中的表现性思维》,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参考文献:

[1]梅丛笑.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梁珊.论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08,(06).

[3]杨丽华.声乐表演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台风[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4]王世芳.演员的形体训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曹旖焕

歌唱表演形体艺术论文 篇3:

论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包含了声乐演唱、舞台表演的形体及造型等各个方面,要求表演者需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是综合艺术范畴。本文主要针对声乐表演者的情感来源、声乐表演的虚像性、声乐表演的抽象性、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声乐表演艺术形象的审美体现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本质

一、声乐表演者的情感来源

(一)生活实践是情感来源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是每一个从事声乐表演艺术的情感来源,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都是我们积累情感和表达情感的实践过程。人的情感变化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声乐表演者想要把声乐作品表现好,感动人,就要认真体会生活中的每一种情感的变化,并努力把它用到作品当中。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用于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情感的表达,要具有众多情感的同一性,也就是要让大家都能理解的情感表达。声乐表演者要用心去体会不同的情感变化,积累生活中情感变化的感受,在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中不断尝试用情感来表现作品,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

(二)艺术修养和鉴赏是情感来源的重要途径

声乐表演者在演唱和学习声乐作品时,有些时候作品要求的情感是声乐表演者由于受客观原因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无法体会和实践的。为此,就要求声乐表演者通过学习其他姊妹艺术,如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等,间接地去体会和实践了。如《嘉陵江上》是一首出自抗战时期的歌曲,叙述了日寇侵略中华民族带来的“失去了田舍、家人和牛羊……”的家破人亡的场面。这种深受日寇欺凌的感受,新时代的人是无法体会的。为此,只有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里去找、去观察、去体会。通过间接的实践,就能激发演唱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仇恨,把这种情感用到声乐作品中,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失去家园和家人的痛苦情感,就能表现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就让歌曲激发了听众的情感,拥有了团结抗战收复失地的勇气和力量。

二、声乐表演的虚像性

虚像不是没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形象是艺术表现的特殊手段。19世纪,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人物形象和自然的事物,就是情感的思绪、生活的图画、气氛中的情趣……都可被感知而存在,并创造成为艺术形象。音乐是时间艺术,仍然有形象,音乐既是一个虚像的“空间”,也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不同于日常时间的推移,以另一种声音变化的流动,形成一种时间的幻觉。在音乐艺术里我们不再以钟表时间去感知它的长短,而在音乐有组织的变化中,在旋律、节奏、速度、拍子、和声的表现中,在主题发展的重复、变奏、对比、展开、再现中,让我们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虚像里。也正是在这一虚像中,我们感知到了音乐的形象。19世纪挪威音乐家格里格,根据易卜生的诗谱写过一首歌曲《天鹅》,作曲家通过收性音调及展开部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和声应用,表现了一种纤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精神和情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音乐在两个相对立的音乐形象的相互矛盾、斗争和发展中进行着,整首乐曲以万民欢庆胜利、打破命运桎梏,在排山倒海的气势中结束。因此,音乐艺术不仅是一种虚像,而且还具有时间艺术的形象特征。这种形象是通过听觉间接感受到的“虚像”。实质上就是被耳朵聆听到的“像”具有形象特征被感知。当这种被感知的“形象”在一种虚像世界里,不能成为现实世界中人的物质直接需要,不为功利的目的服务,不再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艺术便产生了。艺术家创造着能被感知的“虚像”,观赏者必须要具备这种感知虚像的能力,艺术创造才能打破被动消极,走向主动积极,使艺术向着活跃、创新的方向步入辉煌。艺术家创造的“虚像”,既然摆脱了实际生活的功利目的,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方式、原则、规律、方法各不相同,但艺术必须具备“艺术感知”在进行“有意味的形式”活动。观赏者也必须具备“艺术审美”的眼光才能接受。不被观赏者感知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实际的表演中,首先,演员要时时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觉”。理解分析作品、寻找心理动作的外化手段,通过外部动作的逻辑顺序去找到情感的逻辑与顺序,动于中而形于外,歌唱的语言动作征收形体动作的“自我意识”要清醒。当情感不能用歌唱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外部表现却能在“虚像”的世界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其次,演员的表演要对观赏者显得清晰。演员所体验到的东西要准确地体现出来,得到观众的共鸣、理解和欣赏。这就要演员体验得准,要对歌曲的词、曲及时代背景上加以准确体验。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情感的基调,而情感的基调是作品情感表现的总趋势,它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种整体综合还是高度概括的主题表现所需要的。有了准确的体验,才能正确体现,往往有的演员,以为自己体验到了,总以为观众一定也清楚了。其实不然,自身的体验,还必须通过准确体现出来,才能使观众得以欣赏,这就要求演员有着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如歌唱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以及外部形体动作表达的基本功等。演员的创造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时间、空间,使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如身临其境,真正的艺术创造是无价的,它永远吸引我们、震撼我们、感动我们。

三、声乐表演的抽象性

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抽象概念是与可感触的具体事物相对的,眼睛看不见、手摸不着,它所指的并非具体对象本身,而是从各个对象中,抽取出某一“属性”作为独立的思考对象,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思维方式。

“语言”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抽象的结果。对事物逐渐共识的语音、语声变成“不及物”的声音符号。说“狼”时,完全不必要把狼请来,语言说的“狼”和其凶残的外貌、肉食习性的真狼有一种指代关系。这一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独立而存在。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语言一样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汉字的形成与发展和艺术“绘画”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象形文字”即“表形之字”经历了“表意之字”,逐步走向“表音之字”。文字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记录和传达语言,成为一种书写符号。当我们写出来或看见文字所指代的任何一个“词”时就抽象出这个“词”的本质的全部“概念”。是一个“影子虚像”,是一个不及物的符号。

艺术的抽象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通过挖掘个别性来探讨一般性,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它用事物的“形象”为材料却始终都在概念、逻辑的思维中进行。声乐表演艺术是演员创造的情感抽象活动,词曲作家的一度创作完成了作品,这是第一抽象,演员在二度创作时,用自身作材料,被第二信号系统(音乐、语言)唤起在“规定情境”中的条件反射,以表演行动为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表演的真实情感,思想都必须得到观众的感知、演员的创造,包括个人情感,只是把握观众感知表演情感的一个媒介。这种对于表演情感的认识和创造,需要上升到人类共有情感活动的层面上,这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抽象性。声乐表演使得作品中的音符、文字、形象活动起来,把现实生活中的对象,经过一番观察、揣摩、提炼、加工,并把这一切化在自己身上,用歌唱表演加以体现,这一创作过程就是演员创作的抽象过程。艺术的抽象与科学的抽象截然相反的是,它不考虑科学概念的那种普遍适应性。艺术抽象在从个别到一般的进程中,与科学的抽象是一致的,但从一般到具体“个别”的创作时,科学的概括戛然止步,艺术开始了新的创作。一般语言无能为力的地方,却是艺术驰骋的天地,一般语言说不清楚的时候,艺术却能给予微妙绝伦的表达。因此,苏珊·郎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表演创作的材料是“形象”,结果仍是“形象”,这种抽象是形象的思维过程,浸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声乐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之处,在于始终创造形象,是以演员自身的情感作为创作的材料,情感一旦作为艺术的体验形式与观众交流,就必须上升到人类情感抽象的高度,成为创作者与观众的共同代码,情感就成为公认的符号让人们感知、感觉、感受,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人们通常把词曲作家写作的歌曲的艺术活动称为“一度创作”。把歌曲在舞台上运用各种手段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叫做“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演员在对歌曲的体验下,通过声、形及舞台效果共同完成词曲作家笔下的形象。在歌曲创作活动中,就词与曲创作而言,就存在着二度创作,为曲填词或为词谱曲都是在一度创作下的二度创作。但就声乐表演艺术而言,歌曲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就此而言演员在舞台上的声、形艺术活动为二度创作。舞台上二度创作的主体集中在演员身上,由声乐表演艺术创造体现。

歌曲的重要性在于为演员创作形象提供了一个基础。歌曲虽然用曲谱和文字表达形象,但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声乐表演。一首不能供声乐表演的歌曲,仅仅是纸上谈兵,是没有生命的。当然,一首好的歌曲也可以被表演得平庸,但是一首思想、艺术质量都很低的歌曲要想成为一首优秀的作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歌曲的基础如能够进行声乐表演,那也必须符合声乐表演的美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不能违背声乐表演的本性。只有如此,演员才能根据这个基础,进行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作。词曲作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提供了声乐表演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再创造,才能成为舞台上艺术形象的现实性。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允许演员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声乐表演的综合艺术手段,创作出体现原作精髓的艺术形象。

演员的二度创作依赖于歌曲的基础,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是演员和歌曲的关系,既不是图例歌曲,也不是歌曲的直译,而是要赋予作品形象的新生命。因为歌曲是词曲家写在纸上的音符和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才能让歌曲形象有血有肉获得新的生命,成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演员的二度创作是以歌曲形象为基础,但文字和音符的表达是有限的,那些丰富而细腻、流动而模糊、充实而孤独、满足而失落、清醒而深沉、意会而不能言传、感知而难以用文字表述的,正是真挚的情感,是内心深处奥秘的精神生活。演员需在歌词、旋律、和声、节奏里感受深藏的情感并震颤自己的心灵,激发自己的表演创作的热情,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歌曲基础的高低,需要演员用艺术的眼光去判断,词曲家等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凝聚在作品之中,一首好的作品,是作者生命的感受、人格的体现,演员必须具有诗人的眼光、哲人的思想在二度创作中塑造出一个有生命的艺术形象,激发表演的欲望让观众情感震荡、心灵震颤。二度创作除了具有理性认识、生活经验的积累、情感的投入外,演员还须具备正确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这才能使作品形象获得新的生命,达到理想的高度。

五、声乐表演艺术形象的审美体现

演唱者只有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拥有较强的审美感受,才能成功地塑造能够打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体现的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个性特征。人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在生活中其内心活动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表现相差甚远。演唱者在生活中的情感越丰富、越深刻、越生动,他对待生活的爱憎情感也会更加突出,其在演唱时会将这种个性化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使其塑造的音乐形象也更加生动逼真、鲜活感人,其所具有的美感也更加强烈,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注意刻画的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演唱者所体现的艺术形象具有典型性。当这种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反映的是社会的生活规律和本质时,才能使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得以升华,使其具有典型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集中、更普遍。此外,演唱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具有独创性。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它其中所饱含的所有形象都具有独创性和新鲜感,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歌唱艺术形象亦是如此。所以演唱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去探索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使自己具有独特的内心感受,其情感的个性更加突出。歌唱者对歌唱艺术形象的独特感受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音乐和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还要突出艺术形象的美感性。歌唱者通过演唱塑造艺术形象时要融入美的观念,要按照歌唱艺术美的要求展开表演,通过外形的艺术美来揭示内存的形象美,使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美的感召力,最大限度地感染欣赏者,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

六、结束语

声乐表演艺术创造审美对象时,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方面是不同的,对事物的价值观念判断的取向也存在差异,对情感流动的方式各有偏爱,对反映世界表达手段千差万别,但是为审美主体创造和人类一切美好的精神和情感,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总是万古流芳,这是人们对艺术审美的呼唤,表演艺术的创作主体为审美主体而存活,演员有责任引导观众走向正确更美好的精神境地。艺术的美与心灵的美一样——贵在真实,只有在心灵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时,才能发出耀眼的火花。只有真诚地对待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生活感受。演员的表演同样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这就是声乐表演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修雪卿.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08:99-101.

[2]田丁.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中国音乐,2002,03:48-50.

[3]谢颖.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D].西北民族大学,2013.

[4]谢飞.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维[J].黄河之声,2014,08:85-86.

[5]鞠曼丽.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分析[J].现代交际,2014,07:77.

[6]雷晓兰.论声乐表演艺术的语言美[J].芒种,2014,23:277-278.

作者:陶婷

上一篇:市民政工作要点下一篇:度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