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真相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磁辐射真相

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2014-06-10 19:38:43)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 《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作者:浙江大学 孔德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博士,浙江省博士后健康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杭州高级干部保健疗养院特聘专家。)

2011年底,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今后必须对症使用。实际操作中,各医疗机构通过PET-CT体检查出癌症的比例均不超过2%。究竟是什么推动了98%的健康人花费近万元,去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PET---CT 用于做暴利的体检生意、PET-CT用于健康人体检历来褒贬不一,真正的专家从不支持健康人去做,从事PET-CT的医生也不会自己或者让家人去做。

“主要是由于肿瘤检出率较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301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田嘉禾说,此前国内外的相关统计都在1%-2%,近年来在301医院做PET-CT的人当中两成是为了体检,其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3%,此外还有20%的人检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潜在疾病。

对于健康人使用PET- CT体检,田嘉禾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田嘉禾发现,一些同行更喜欢做最直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用PET-CT挣钱。

国内PET-CT检查费用不一,以全身检查为例,上海统一价格为7500元,广州则是8000——10000元不等,而“北京最贵”,为10000-15000元。中介网站表示“5人以上团购可以帮助申请到九折优惠”。

北京一家知名医院的核医学科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PET-CT运营成本相当高,进口价格两千多万人民币,再加上人员、维护费等费用,成本在3000万元左右。但该院由于病源充足,仅2011年一台PET-CT收入即达到4500万元,一年即收回成本。

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率先在微博上公开批评PET-CT被“滥用”,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健康体检的!”

他曾经问过许多大夫,“你会让自己健康的家人去做PET-CT体检吗?”对方的回答通常都是“才不会”。 你可以问一下身边的医生,他会去检查吗?会让他的家里人去检查吗?

被隐瞒和被忽略的风险

事实上,PET-CT异常火爆之下,从业者隐瞒了PET-CT的风险。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2009年4月《放射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香港和美国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2009年4月,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

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其辐射剂量在13-32毫西弗之间;“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

因此,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

英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辐射安全部的Robert E. Reiman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界公认,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这将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带来显著的辐射剂量”。Robert E. Reiman强调,儿童所遭受的风险将更大。

然而,几乎没有预约网站主动提示,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作为潜在的放射源,在短时间内应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有过多接触。

日本是最早和最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国际“体检旅游”服务。该项服务目前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但是即使在日本国内,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

“用PET-CT进行体检的成本收益如何,这方面的证据还不足。”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统计分析科主任片野田耕太表示,“目前PET-CT体检主要是由一些医疗机构的利益驱使,我们还在等待更多的证据,不会将它作为指南来推动。”

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表达了更加负面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用PET-CT对50岁-59岁的健康日本人进行体检时,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

在2012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PET-CT在这两方面并不比CT或核磁共振更有优势。

加拿大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加拿大医疗服务研究基金会”也指出,PET-CT扫描不仅不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该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一个好的检查应该具有易感性和特异性,错误率较低。它应该能够降低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而且不应使人们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在梳理了近年来对PET-CT体检效果评估的多篇论文后,这篇报告称,“PET-CT扫描既不具有易感性也不具有特异性,它还给患者带来大量的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此外,它还增加了过度医疗的几率。”

具有科学道德的医生看法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一位主任医师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对表示:“一般不给健康人作为体检推荐。因为这项检查花费大,辐射较大,在发现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等)病变方面还有盲区,不能代替胃镜与肠镜检查。”

前述三甲肿瘤医院医生指出,PET-CT检查并不能取代CT和MRI检查。“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我们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CT、MRI甚至B超检查。”

事实上,PET-CT检查并不能检查出所有肿瘤。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PET-CT就效果不佳。

有的观点甚至挑战了整个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对健康人进行经常性体检本身就需要质疑。”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放射科医生对财新《新世纪》表示,“PET-CT能够发现一些很小的肿物,但有时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太小没有办法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查只能造成患者的焦虑,引发一轮又一轮不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飞速,但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即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新的检查手段层出不穷,影像越来越清楚,但一定是好事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家乔友林教授,也对PET-CT用于普通人群体检持否定态度。他指出,目前许多癌症都有成熟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而PET-CT检查过于昂贵,且存在风险,“不具备向全体人群推广的价值。”

“让每个健康人体接受PET-CT扫描绝对不是好的医疗实践。”全球最早参与PET-CT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W.Townsend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我在芬兰的癌症检测中心参观时,特意咨询PET-CT的使用范围,院长Markku Mattila教授告知,不会随便使用PET-CT进行体检。“再有钱也没有用,必须得其他仪器检查之后,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能做。”

“这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风险。”荷兰癌症研究所核医学部专家柯尼里斯·霍夫纳格尔(Cornelis A. Hoefnagel)表示,“像日本那样的PET-CT体检,可能100个人里才检查出3个人。为了3个人而让其它97个人承担辐射风险,不值得。”

PET-CT的辐射量

PET-CT检查使用的显影剂一般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18F-FDG),按0.1 mCi/公斤体重的注射计量来算,一般情况下受检者所注射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计量不会超过10mCi。也就是说,做1次全身PET-CT检查辐射量约为10-32毫西弗,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注:1000微西弗=1毫西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事故等级为5级,第二天核电站附近1.1公里,辐射量每小时351.4微西弗)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 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

第2篇:真相,真相的价值

人生何乐,战国时梁惠王已认识到“独乐乐,与众人乐乐,孰乐?”的答案是 “与众人乐乐”。这一方面讲了一个审美学的原理,另一方面也讲了一种谋求人生 幸福的途径,即与众人一起“同乐“,帮助别人使别人也快乐就能找到幸福,快乐。 这与佛教中的某些主张是相同的。佛教中的菩萨曾发愿“度一切苦厄,有一众生不 度,誓不成佛”,佛教还提供了一套修行的方法,使人能如法修行以脱离人生之苦, 达到幸福的彼岸,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先前具有一定的哲学观点,对于佛教的理论一般人十个八个进去就出不来了,古有韩愈,开始抨击佛教的,进谏批佛,后来研 习佛经,信佛了,李白、白居易也都是信佛的。现代也有一些人看了佛学书籍对佛 教深信不疑。它具有很深的道理和一套严密的体系,它的核心是“缘空”,即万物 乃是缘起,万物的“性”空。从世界观上讲佛教是无神的,而西方的上帝和伊斯兰 教的真主都是人类的主宰,超越于人类,是具有人格的神。从人生观上讲佛是真正自救的宗教,你只要不断的修行,就能获得人生世界的真象,而不再有苦恼。其实 古代的佛、儒、道、《圣经》、《古兰经》的道理是相同的,讲的都是世界的规律, 他们的作者都可称为圣人,按佛教的观点,一般人是生活挣扎在生死轮回中,而圣 人们则是跳出了轮回,进入了“了生死”的“涅(般加木)”境界,因为过去、未 来都具空性,对现在不具实相,而现在又是转瞬即逝的,因此也是空的,此可谓之 “空非顽空,相非实相”,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以世界以实相,即色不异空,空不 异色,色即是空,空即乃色。客观讲,去其可以克服的消极的一面,对于当今各种 物质享受对人的种种诱惑,使人迷失自我的情况,此种世界观可以使人内心清凉, 进入一种“无为”的境界,使脑袋中各种杂乱的思绪停下来,这也与当今很热的气 功是相通的,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层次上是合理的。只有“冷眼向洋看世界”才能够 眼界开阔,客观冷静,洞察分明,不为各种假象迷惑,发现事物真正的本质规律。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人怎样生活,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活着的 意义是什么都是人生观的问题,将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把握人生,不至在人生旅途各种诱惑的迷雾中走失,人只有不执拗于各种外物,不爱虚荣,具有较高的去执(指对外物过分的执著)力,才能还人本来的面目,活得从容自在, 体会到做人乐趣,也能体会到佛教所谓的禅悦。当然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处理方式也 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对人和善,减少无谓的冲突,对物有同样的亲近感,这在客 观上为人生快乐提供了基础。

人生一世是否真有佛所说的前生来世,因为按理性的逻辑来说,如今现世的人的各种差异及痛苦与刚出生时的人的各种差异有最直接的联系的,则人有往世?当 然许多事逻辑上正确但事情却不一定正确,特别是在社会领域中。如有的人遇到的 一些事,从概率学上讲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但可能几次降某人头上, 如解释为巧合就过于率性了。理性具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127在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几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即按照理性的方法,从两 个不同的方面都能证明的问题,因此理性具有局限性,&127并说明哪些问题我们理性能 解释,哪些问题我们理性不能解释,过去哲学家们没注意此问题,康德发现并大喝:不要只顾向前跑,回来检查一下自身,看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超出了我们理性的范 围。佛教的唯识也是讲的认识问题的,是玄奘留印16年所专研的,多采用因明方 式,又是用简明的表述方式,十分难解,他最重要是提出了阿赖耶识,将人的潜意 识都讲了出来,讲了人的思维,探讨了诸如原子,无限大小,世界构成等问题,因 此说佛学是很深的且是极其严密的。

当然各种宗教现象涉及到人的深层次的心理作用,从我们的观点看人的各种遭遇都是很难感知的深层意识的各种作用的结果,而各种思维都是超过光速的,超光 速是裂解生成我们物理世界的更高维的世界的物体运动速度,对于我们的物理世界 呈波态,我们的物理世界对于它也呈波态,它瞬时裂解生成我们物理世界的时间、 空间,表现为各种物质运动现象,各种物理运动现象对应高维的各种波动运动。这 种更高维的相互作用和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了人把握 的难度,社会科学之所以不好进行量化,因为又加上了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如欲 想在把握上有所作为的话,只有通过意识这一途径,其实各种筮法都是靠人的德性、灵气来达到目的的。如西藏的**转世现象及特有的佛教文化芬围与西藏独有的地 理,恶劣的自然条件,一会儿是朗朗晴天,转眼即是冰雹大雪,一会儿又昏天黑地 的大风使人对自然的威力除了敬悚别无选择,文化背景(长期封闭,无强有力的新 思想进入)而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集体积淀,其各种现象只能是高维的降速裂解,因此对人的内心深层次意识给以更多的注意力,不失为是抓住一些问题的根本。

君不见一些人的生活,白天勾心斗角,坑蒙拐骗,夜晚则穷奢极欲,以各种刺激来疗治白天的良心谴责,此以狂心治狂心,迷乱治迷乱的结果是陷入无限的罪孽 轮回中,最终是以痛苦甚至是在惊恐中了却此生。一个真正的智者不论其处于什么 位臵都能把持住自己,所谓在人格与人道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为各种境风所动,而内心安乐。当然清教徒也不一定要提倡,只是人该节制,将欲望限定在一定的范 围内,并适时调整,中庸是一条圣人之则,什么东西都可以适用,在这里也可作用一个指导原则,西方强调的那些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每天的工作和收获只是为了自己五官五识的满足,真乃可悲也,出家之人是舍弃了平凡人的各种欲望同时也是各种痛苦根源的人,与世俗的各种纷扰无关.他们 循着修行---加持---解脱---圆寂这样一种人生,相比那些迷失在宦海情场,&127深醉 于邪恶罪孽的人,他们是何等的自在从容!请不要相信商业社会的各种宣传,&127对文 明保持适当的距离,文明具有一些特定的虚伪性。

对有的人上苍给以苦难是让其开悟的,如果你的思维很深刻,对一些问题敏感,在有意无意间(无意有意间)积累了大量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而且具有一颗善 良的心,那么上苍(高维时空)注定要你能以适当的改造自身来适应他可能要赋于 你的改造世界的使命。但大多人是不能开悟的,有的则乃是庸碌的凡夫,每日行同 走肉,守着一方自私的田地,在苦海中不得解脱。放下如奔马的思绪,回到人的内 心中来,静下来,稳下来,在其中你能体会到特别的乐趣,这在现代应该被特别重 视且是必要的。一友,每有惊世之作,或以高奇在全国家拔筹获奖,或以文载道,披藜布道,而其内心却甚苦,一日分析其心理也深为其一叶障目之狭隘而叹息不解, 真是色不迷人人自迷。经我讲解了一番,言对世界有了全新感觉的认识,一段时间 后即现出轻快的神态,言原来的人生是挑了担子的,现在的担子卸下了许多。人应 先有一定的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则人生观而后即定,在我们看来人观和世界 观应是相适应的,而且在我们这里确实得到了统一,一个对人身心健康有益,能和 谐处理社会关系的人生观本身就是一种世界的规律体现,产生它的世界观也必然是 真正的宇宙规律。当然不是简单的物质第一性,世界是运动的,三大规律等,尚需 加入大量的较具体的内容。

西方精神分析学说和现代心理学说不可能使人安宁达真正解脱,其理论只是经验的总结,只有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包括宗教(当然去其消极)才能具有效果,此为宗教、气功之大德,道教只是源于老子的一本《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 是一本对宇宙大道的描述文章。开始只是理论上的一种阐述,其影响是有限的且作用很小的,后人以为必须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因此加入具体的如练精化气,练精化神,练神还虚,各种练丹术,在其理论指导下给出的具体修练方法,便于人们不 断进行修练,达到改造其身心的目的。只有这样,道教才能流传下来,老子的思想 才真正起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民众也才能得到益处。佛学也提供了各种修行的方法,如四念处的修行法,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和规则。,虽然修 练的根本是无为法,但毕竟如六祖慧能那种根器的人是极少,大多数人不容易开悟的,只有给以一些根据大道创造的修练方法即有为法才是最好的途径。

有很多东西并非象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简单,这点请有心者多多体悟。在重重假象下人往往不能清醒,道家有讲元识、识神的,无神相当于佛教的阿赖耶识。识神相当于佛教的末那识。眼耳鼻舌身意等浅表意识。元神指人所共有的,可以在体内, 也可以在体外,对此加以开发则可使人获正念、正识、正觉,在体内也在体外;而 后天识神则是人后天受各种习气熏习而成,有许多虚枉性,导致人为各种外象所迷 惑,许多人只凭一点后天识神得来的经验判断好恶,对各种现象执著不悟,从而进 入苦的生死轮回中。根据人的各种如居住环境,婚姻、欲望、过往经历、道德及人 的各种素质等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人生,人也由于元神被蒙敝的程度而分为上中下根 器不同的人。

活在情天恨海中之人,节制对其可能是一种痛苦,他们如奔马的各种爱恨念头使其既感到痛苦,又能体会到一些可以心驰神往掩盖任何痛苦的极端欢乐。节制必 然的舍是对其原来的以为的乐的一种否定和抛弃,而不知还有更大的乐在舍之后可 以获得。但如果他们在情天恨海中不觉苦,谈所谓的有苦有乐,则他们的心智又会 是什么状态呢?只能是迷乱,困惑,他们所谓的乐,只是一种平庸的乐,一种低层 次的乐。生老病死之苦已是人生之随物,还要加上各种无明(迷乱不觉悟)造成的 苦,则人生应是充满了苦,人往往不敢面对,不愿放下已得的一丝利益,是谓凡人一大悲剧,想当初释迦抛妻别子,不恋王位寻找解脱人世间的苦,是何等的可敬。你不觉苦,别人会觉你苦,大道是觉的,最终影响大道运行,所以还要请你觉,佛更是大声说要度尽众生。

做一个生活的智者,以宇宙为家,顺天道而行,共万物呼吸,如从之来。人间正道是沧桑。

意识的作用可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是可以在今天得以证明的,实际上仍被现代一些气功家解释为唯物的。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立下雄天大愿,但天生的 禀性,固有的业障却紧缚其手脚,试析:当一雄心起时,固有之心智则在其后干扰 其进程,挫其锐气,消其志气,灭其信心,此则人心动摇,何谈人生之业成就大事,故只有静心摒弃杂念方为人生之大道,仙闻有入道且有小获者弃之者,盖初入虽难, 但一颗觅道之心加之不断强化的体验相得彰而特益于精进,故能在初入后以较高悟 性持而恒者,小成之后鲜有放弃者。即使不是形式其内心却是永远的畏天顺道,此 必为悟性甚高之士。气功之用在于调心,心的层次提升则躯体自然安康,甚而面貌 都会大改变,是引起世人好感的面容。

同气相求,如同人们日常说的物以群分,人以类聚,物与人都有一种不能为一般人察觉的生物信息场,其是多元化的,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敏感人对此场能感知, 能单凭感觉来辨断不同的事物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好的场可以聚集好的人,此为助 缘,而坏的场则吸引坏的东西,如疾病,各种灾祸,同时也是小人亲,贤者离。

一个总是对别人不满之人一段时间后总会表现出来,发生高维降解以各种外化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或直接以变化的生物信息场对别人产生影响,使人感觉不舒 服,想离开,这也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好的表面伪装也不会被放过及逃过, 为此请在一个集体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开朗真诚从善的心态,则你就可以得到了改善 这个环境的作用,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你仍是最受欢迎的人,关键在于坚持,很多 事长久的坚持下来其信息场才会改变,且勿要“善于表达”,表白可能破坏已有的 场,加入了其它的干扰了,“心存善念便是恶”讲得便是。坚持是一项不易的事, 和策划一个大的目标一样,其会有各种障碍,而大多是个人心理的障碍,如对人生 观、世界观产生怀疑,产生各种自私心理等。潜移默化之效同样是迅速的,只消不 长时间的积累,忘我,自然和顺之气就可到来,办事就顺了,甚至骑车上街都是一 路绿灯,“灿灿黄花无非般若,郁郁翠竹都乃菩提”,生活将是“竟然如此灿烂”。 请不要以贪婪自私和过敏自卑等污染环境。

知此理者多而从之者少,凡人的业障大深,圣人的一句话可以值得我们一辈子精进修行。大彻大悟的大德们,对社会起的作用是凡俗之人所没有注意到的。他们 对整饬社会的伦理、法令之影响非凡夫所能查觉。故舍凡尘之人也是一些对社会有 贡献者,有些人生来就想出家作和尚,对于世俗的功名得禄、儿女情长视为烟云, 这种宇宙中特有的现象乃自然的一种平衡机制,是高维振荡的必然结果。

或曰:此种人对社会何益,人都要成这样,人类社会还会在物质文明这方面得到发展吗?干脆都到深山中去算了。当然他们不会整日无所事事,他们会用创造来 改善人类的生活,虽然其可达上下知晓五百年,千里之外了如指掌,但社会上大多 数人还需依赖于普通的视感听觉来传递信息。他们会用新的理论以适应人之耳目所 需(实乃即心所需也)。

人生应如一面镜子,对各种发生的事情要不执着,聚则为雨露,散则为浮云, 不要以为会丢下什么,“鸟蛙过后无踪迹,依然识得来时路”,各种事情无非是人 脑的反应,而且大多是错位的偏执的主观的,在人的脑中即是信息,信息之作用是 微妙的,它在于减少不确定性,但过多的杂乱的信息对人也是有害的,使其溺毙于 过多无用信息的泥潭中,这些在实际中要灵活运用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要体现出所谓的艺术性,即带有特定的技巧和一定的和谐从容的美感。

灵性之产生是必然的,人只是宇宙发展到特写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是高维各种如因果相互颠倒、对比、正反、接合替换的高维瓜的。试看这世界之法规,首先 都乃以一种适应宇宙发展的规律制定,各种现象的产生无不在意料之组合之中,当 然是高维中种合理之组合。如犯罪、死人、治安、休息、工作劳动等。比如两列波 各种叠加不可能的在瞬时高于分解开的两波峰相加达到的幅度,各种驻波干涉共振 现象也是遵守以上规律的,在宇宙各种物理现象和生命现象中也是循一定规律发展 的,我们即不能希冀突变也不能对各种可能的变故不预防。

创造学是最能体现一些东西的学问,创造发明的本质在于上层的各种组合被人发现感知,古人已想过今人有飞机,能上天,有电视看,他们过去的各种幻想在今 天逐步的实现,实际上即是被古代一些特异功能者在高维感知到宇宙的物理时空中 将出现这些东西,现在的各种事物都是这些高维存在在低维的显化,也即为发明家 --头脑敏感的人感知接受转化物化。有的发明家即是特异功能人,如法国一个对 交流电作出大贡献的发明家即是一个特异功能人,其没搞过机械,却对机械构造却 具有一般学过的人不能达到的了解,脑中经常出现各种将要发明出来物体的图象, 预感功能很准,还出现各种超感觉。本人在发明创新上有一些小的成绩,对此也是心有(忄加戚)(忄加戚)焉,日本大发明家中松义郎曾云:“发明是要有天分和环境的”就是不加掩饰的心得。人脑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只不过是大脑的一种 机能,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别之处,人乃万物之灵。气功中的发扬意念都要求第一念,即在未形成概念、形象之前即发出意念,这时的功能才能得以发挥,这在我 们的理论中也

可以得到解释,因只有减少人的各种外物的依赖执著心理才能与高维 时空的能量结合,主动调动调控他们。

放下自我即是佛,那种我字当头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在气功修练特别强调这点,那种不能入静的人其实质即是非常自私的表现。一个人应心存感激的心情对待 已经得到的东西,未得到而又想得到的则要想到这世界的万物是有道的,是按其自 在的规律发展的,坦然处之,不为所累,如此才能获内心的清凉,才能有所大成。

基于数学是建立在整数的基础上的,世界也是建立在整数基础上的哲学观点,本人运用一些高等代数、几何的方法及发现的一些规律参照古人的一些论著并结合 实证的体验,论证了高维的存在及一个新的世界观,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了正确且 能实证的世界观,我们才能获“正见”,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仍是 古代圣人早已总结出来的,已可供世人修行几生几世的了,本人无意再作新谋,至 多只是以现代的语言加以更透彻的表述,使古人限于条件不能表达的一些本质东西 在现代人的知识基础上表达出来。作为有为法,本人也创造了一套修行法,它的出 发点是顺乎大道,合乎大道,为的是让有缘修行的人在今生今世做个真正的智者, 佛所称的觉悟的人,也不枉来此世间一遭。

坦率的讲,可以将人分成不同的能量级,高层的境界是很高的,一些东西也只有在具有高能量后才能醒悟,低层是不可以加以探视的。常人只有精进的修练,当 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后才能理解,才能体会到。这是天生的,也有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

进入高境界后,可以发现:人体内有宇宙中各种构成,可以从人体中找到宇宙 的构成图景。人又能反映生活场所周围情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此是嵌套的, 层层相重的,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结构,山东大学张颖清的生物全息理论已揭示 出了一些道理。

时空复合(高维能量)

│高维

------ │----------------

│低维

时 ──┴─── 空

(时空结合点上的万事万物)

坦率讲:较一般人讲的四维是一种突破,有眼光的人曾讲过,高维和低维只可 能是一种镜像关系,以前的再加一个维只是机械的思维方式。

对高维的论证,由波函数方程,说明粒子的各种参量是随人的观测时的时间坍缩的,而如果无人的观测行为的参与则它的运行又是另外的情形,这一点已由一些 实验证明,因此量子力学的基础不确定原理也有一些问题。在我们看来,至少在低 层的维度上,如爱因斯坦坚持的,万物都具确定性,尽管有人证明存在三个个体的 系统就已不能计算出各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这不过只是一种低层的工具论的局限性 体现。在我们看来,只有人的意识这种高层的带有本体性的东西才能把握之,如混 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很敏感,但其任何作用,都可通过人的意识加以预先感知。现有 的各种现象都可以从波的性质加以说明,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是能的不灭的一种 体现,在单位时间的能量越大,其可能的效果越大。波的能量传递有其规律,某个 原因造成的波动必然在以后的时空中体现出来,而且可以预测出这个滞后效应的发 生时空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波形,而波的高峰之后必有低谷,两列波的运行必 有相互增强,也不可避免有相互削弱的时候,对应于万事万物的波不同的人也必有 不同的差异。如商人的看人本领很高,一见面就能知这个人怎样,是因其在此方面 具有了某种确定的灵敏性,当然有些人他看不出,做生意赔了,则是因为他的能量 被掩盖了,也许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的识别能力下降了……在社会科学的预测模 型中这个原理已被不自觉的应用,当然是以现有的各种认识加以运用的,如在股市 的预测上,山东有名的蓝光系统即利用了这个原理,名为“铃声效应”,其实即是 利用的这个原理,它对风云变幻中一些关键点的出现都早早的给出了警报。

对一些问题作的不是庸俗化的处理,认真的读者会发现中间有许多乍看简单而实际是极其玄奥的东西,请不要庸俗化的读它。尽管真理应该是简单的,然而有些 东西还是要有大量相关知识作准备的,对任何事要寻求简单,防止简单。此文观点详尽论述见本人论著《三进制的宇宙体系--高维的论证及思考》(暂名)

卞光曹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一日一个偶然机缘,发现应该为一些活在不快活心理中的人指明一条道路,说明一些道理,无意于个人留下什么,只愿能确起到一些作用。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可以得解决!!! 文章论点跳跃大。

第3篇:陶渊明辞职的真相真相

子虚教授:

弟子对您关于陶渊明研究的论文已经拜读,但对您文所说陶渊明先生辞职原因一事有点异义,因此不嫌冒昧提出来供先生参考。众所周知,当年陶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离官而去。其实不然,弟子认为这是千百年来以讹传讹的结果。最近,我到陶渊明先生工作过的彭泽县作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荒唐医院精神科里查找到陶先生当年的病历,发现他当县长不久后就患了高血脂、脂肪肝、酒精肝、高血压等多种富贵病。医生开给他就不饮酒,不得赴宴,对高脂肪的食品要有所节制等方子。但一个当县长的怎么能离开这些呢?所以他为了身体健康起见只得离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辞职后身体得到康复心情愉快的表现。陶渊明还写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还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句子,这表明他厌恶官场。当县长那阵子整天开会,特别是每到年终岁末时就得频频出席各种会议。有许多会他是违心去的,但不去不。县长也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吧,你去了甲单位,不去乙单位,人家就会有意见,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去了又得讲些废话,每年就是那一套。就是拿别人给他准备好了的讲话稿,什么重视啊,提高啊,决心啊等等大话套话空话。所以他辞职后不久,就写了逃避现实的散文《桃花源记》,据我调查了解,这个构思,是他当县长时产生的。三是他想当自由撰稿人。您想想,一个酷爱写诗的人,整天忙于开会呀,喝酒呀,迎进送出的应酬啊,哪还有闲情写得出山水田园诗呢,所以他思前想后,毅然决然就辞职了。据说,他私下对一个亲近的朋友说过,陶县长有是而陶渊明的诗人只有一个。现在看来他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辞职,如今会留下这么多的好诗吗?他当县长时,每次都要对群众作上万字的报告,但老百姓都忘了,只有三百多字的《桃花源记》到现在还是妇孺皆知,您说,有哪个不晓得的?综上所述,陶县长辞职的真正原因就是以上几项,希望天下研究陶诗的先生们朋友们,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努力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最后祝先生身体

健康,工作顺利!

业余陶诗爱好者乌有拜上

×年×月×日

《讽刺与幽默》〔20030105 №n〕

第4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1总则

1.1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

1.4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P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

第5篇:爱情的真相

爱情的真相----致青春年少的你

关于爱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谈论最多的话题。一部电视剧要不给主角加点爱情,就像炒上一盘菜却忘了放作料一样,总觉得差点什么。电视里面的男女主角,总是爱得死去活来,轰轰烈烈。在感动之余,我也会唏嘘不已。现实中的爱情,有那么美好吗?

假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没有被拆散,他们会幸福吗?人们总说十八岁的青春是人生最绚烂的风景。特别是女孩子,他们青春靓丽,朝气勃发,天真烂漫,最是光彩照人。要是在古代恐怕早就许了人家吧。青春没有太多的金钱,只有比金钱还宝贵的时间。假如时间就是金钱,她们都是亿万富翁。所以,闲暇之余,就只剩下对爱得渴望了吧。

十八岁是叛逆的,十八岁是伤感的。叹息在最美丽的年华里,却要慢慢凋零,拉不住时间的脚步。我们怜惜自己,羡慕他人。希望得到爱,超越父母和姐妹朋友的爱。我们希望有人奋不顾身地关心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因为,你觉得父母已经不能关心你,理解你了。

可是,十八岁的孩子啊,你知道爱情的真相吗?你看得见爱情的真谛吗? 我想说,爱情没有那么美好。没有影视剧中那么优雅和浪漫,也没有钻石那么闪亮和隽永。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谈论爱情,就当做是表达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孩子,如果你现在谈恋爱了,我只希望你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爱他吗?你知道爱是什么吗?也许你会说是理解、包容、为对方奋不顾身。但是,这个世界上,说总是比做要容易得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我们明知是这样,却无法做到。

爱是相互的,没有人愿意一直付出。如果你要得到爱,你必须先付出爱。因为人是个体,不依附于某一个人而存在。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依附某人而存在了。你将会很悲惨。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旦有一个人放手,坚守的那个人会疼的。当然如果你有幸成为那个被依附的人,你也不必得意。因为很可能那个依附你的人,有一天会突然醒悟,离你而去。爱是一次冒险,里面充满了各种危机。如果你真的爱了,你敢说,你从不担心?而孩子,你需要有能再来一次的资本。这资本就是你拥有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说俗一点,就是你要有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女孩子。家长对孩子恋爱的问题,总是根据性别而分为两种,男孩子的家长要是知道自己孩子交了女朋友,八成会夸自己孩子能耐。而女孩子的家长,心里却是悬了很大的石头。甚至焦虑不已,特别是如果你还没考上大学。男孩和女孩在情感上,有太多不同。男孩子的世界里,感情和学业是可以分得很开的,而女孩子一旦恋爱,满脑都是爱情。所以女孩恋爱就变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要以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很容易,也许生存容易,生活很难。明白吗?若干年之后,当你拼死拼活地为了挣千多元钱而起早贪黑时,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时,你将作何感想?说青春宝贵,是因为它容易流逝。待青春不在,你还剩下什么?辛劳的人老得特别快,再加上心力憔悴,就只剩下沧桑和皱纹。我说这话不是看低你,而是希望你能明白生活的艰辛。如果你恋爱正是因为学业繁重,给自己找个减压的方法。并且觉得很有效的话,那这是爱情吗?如果不是,你就不要当成爱情来看了。爱是唯一的,朋友却可以有很多。而且只要你肯努力,不管现在是在那个阶段,你都有机会,明白吗?在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只要你付出了,一定会有回报的。而感情不一样,也许你付出所有,到最后却一无所获。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他。那么,请保留一份爱在心底。从来相爱容易相处难。因为爱情是一时的,时间久了,若没有新鲜的养料,就会枯黄,直至死亡。而现在的你,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爱情上,爱情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那种只要男孩付出的女孩,是不太长久的。虽然看起来她很幸福。个人观点)。所以,保留一点。先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比如学习,比如生活。然后才能互相帮助。当然,如果你们现在已经结成了学习的互助小组。我不反对,我并不反对爱情,但我反对因为爱情而影响彼此的生活。我想大多数的家长和我一样的观点吧。

好吧,谈了这么多,我都没说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其实,我也难说清楚。毕竟,我觉得谁都没资格说。因为最终我们都被爱情玩弄了。

先说古诗中的爱情,首先映入脑海的是苏轼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他过世的妻子所写,当年我也感动得痛哭流涕。不过苏轼有三个老婆。当然这在古代也不稀奇。不过这么情深意切的词,给人感觉就少了些许。 还有,人们总喜欢的一句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写这诗的是元稹,也是纪念他老婆的。他也不只有一个老婆,同样写过“贫贱夫妻百事哀”。

还有,白居易,都七十岁的老人了,还喜欢别人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柳永就不说了,留恋于烟花之地的人。反正纵观文坛,就没一个好人。不仅古代是这样,近代也是,现代还是这样。

徐志摩就是一典型,家里有个老婆,还追林微因,老婆怀孕了还拳打脚踢。好吧,离婚了,人林微因后来嫁给了梁思成,他就把目标转移到陆小曼身上,尽管陆小曼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你已经结婚了就安分点吧。结果,为了去听林微因讲课,飞机遇难了。这样的人实在不敢恭维。尽管他是个大诗人,但是不是好丈夫。当他老婆太惨 太惨,太喜欢张幼仪(他原配老婆)了。

难怪金庸也不喜欢他,把云中鹤(徐志摩的笔名好像是云中鹤)写成了大坏蛋。作品里面的表哥都是些伪君子。八十多岁时,成了剑桥的学生时,金庸还很骄傲的说,徐志摩当年不过是旁听生,而我可是正式的学生。哈哈 不过金庸老爷爷,你的感情生活也不怎样啊。所以,千万别找文人做另一半。这种人太多情。如同《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说得好听是多情似的,其实这种人最无情。所以安排康敏这段简直是大快人心。

而影视剧总是过分渲染爱情有多么、多么伟大。动不动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要期望你能成为谁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但是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才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这样说未免有点自私。但是不管是慈善家还是别的什么人,总是要自己拥有,才能给予别人。爱也是如此。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慨: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那是因为没有人能饿着肚子去谈恋爱。回想一下,似乎被人们传颂的爱情都是不幸的。唯一幸福的恐怕只有TVB剧集和迪斯尼、好莱坞式的影片。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经过修饰的,往往突出感人的一方面,掩饰掉丑陋的一面。要不然为什么演员大多是帅哥靓女呢。不要被华丽的一面给蒙蔽了。生活原本就是很艰辛的。你看天上的月亮那么美丽,可是它真正的面貌却是那么惨不忍睹。我想目前还没有谁想住在月球上吧。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希望处在黄金年龄的你们,能仔细考虑下自己的未来。我不是要打压你们,更不是不相信你们。有些道理已经说了千年,可还是不断有人倒在这些地方。可见,不是你不懂,也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你太高估自己,太相信自己。过分的自信往往会断送你的前程。所以,偶尔低下头,做个卑微的自己,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在网上找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贴近实际。 二十上下的女孩子正处于谈恋爱的好年纪,已脱稚气,还未老成.校园又是公园一般林木葱茏,四季花开,不拥有一份爱情,岂不辜负了年华和美景? 像极了<牡丹亭>里的崔大小姐,看到无限春光,便暗自伤感。

还没有男朋友的,别人的爱情就是心头上的一根针,悄悄地扎得胸口疼痛.校园里,这样的针太多了.上食堂的时候看见男生为女生打饭,自习的时候看见男生为女生削铅笔,上课的时候看到男生为女生背包,回宿舍了还看见男生护送女生到楼下.想女孩一个人孤单单在陌生的城市里求学,远离熟悉的亲人,心里总会是十分渴望异性地关怀和呵护--真正温馨的友情很难得,而且没有爱情的浪漫.即便一个人的时候,也还逃离不了无孔不入的流行歌曲的刺激,正如:“找不到的那个人来不来呢?我会是谁的谁会是我的?你听寂寞在唱歌,轻轻地,狠狠地,歌声是这么残忍,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另一种刺激,也可以称得上安抚或麻痹的,是日韩剧.日韩剧里的爱情,年轻,纯美,忧伤,以惊人的进口量渐渐累积成了大学女生心目中的爱情楷模.有电脑的女生会不知疲倦地租碟,下载;没有电脑的,便坐在她们的身后一齐观看,然后大家一齐吹嘘不已,感慨万千.吹嘘的是男主角的帅气与体贴,感慨的是何时才能遇上白马王子.沉醉其中,是安抚;他我对比,又成了刺激.

有了男朋友而又远在异地的,似乎更是委屈了,很有有名无实之感.这一类女生并不在少数,他们用微薄的生活费慷慨地支持着中国的电信事业.对面宿舍曾经有一成都女孩,和一千里外的的男友彼此痴情.最开始是啧啧生吧的一叠电话卡.后来买了手机,经常抱着她的诺基亚,专注与手指飞动收发短信.再后来短信也少了,她解释说短信费用也高得吓人.男友在五一假期过来看她的时候,惊讶地问“印象中的窈窕淑女怎么变得这么爱吃了?“她眼皮也不抬:“你那么远,我没有寄托,郁闷惯了,就迷上吃了.“可谓半真半假.这些女生正在谈恋爱,却没有太多的灿烂笑容挂在脸上,其实她们怎么爱吃,也难以彻底胖起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苦她们尝得最实在.异地变能有结果的,女孩一定有非一般的定力,娇嫩的人儿怎么能忍受得了.经历了无数次日夜之磨难的异地恋往往可以造就最经典的爱情.然而所谓经典,即是很少很少.

就算男朋友近在咫尺,也还离圆满差得远呢.出于寂寞而谈恋爱的,对男友总会有说不出的不满意.但是呢,要放弃,又舍不得,再去找一个死心塌地的陪伴哪有那么容易的?大学里这样的的鸡肋爱情多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此的女生心里怀着一个疙瘩,眼红别人的甜蜜,对着无辜的男友不断地挑刺,争吵,很难有真正感到幸福的。因两情相悦而走到一起,自然是美妙了.可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在哪里都是真理,特别是在两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之间,爱情时而像火,时而像冰,太相爱也会成为分手的理由.另外,大学生看起来意气风发,其实都是前途未卜,要啥没啥,“毕业时我们一起失恋”说出来真是特别顺口.大家心照不宣,还是尽量少谈“毕业之后”的事为好.可就是这样,也无法阻止女生们想下去呀,真正投入了的女孩,没有不想要结果的.

伤感爱情是大学女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若说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怎能这般百无聊赖,儿女情长,终归严重了点。

第6篇:迟到的真相

《文武北洋》读后感

摘要:北洋时代并不是一个完全“黑暗”,“反动”的时代,活跃在这个时代政坛上的军阀政客也不尽是无能的武夫,其中不乏有文韬武略的能人,他们试图让传统的中国开始融入世界潮流,民主,进步的曙光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若隐若现,“武”是那个时代的表象,“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一批文人武将曾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努力挣扎过,我们应该对每一个试图推动民族进步的人致敬,不管他们的尝试是否成功,然而历史的真实总要拨开层层迷雾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文武北洋》为我们还原了一段历史真相,让我们了解到了一段立体的北洋时代风云。

摘要:文武北洋,历史真相,民主宪政,反思

北洋时期,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说熟悉是它距我们不到一百年之遥,而且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已经有所涉猎,但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上了解到的北洋时代是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很多反动卖国的军阀割据一方,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说到真正的历史这也许就是我们陌生的地方吧,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真是了解其实甚少,大多来自官方的一家之言,客观的看待历史,其实不然,古人有云“事定犹须待阖棺”,一件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叙来源有两种来源:一个是事情的亲历者,他可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历史的真相,另一种来源就是在时间结束后,不过众所周知一个时代的结束它的影响还会继续,它不可能从标志它结束的那一天就戛然而止,当一个时代在历史上荡起的涟漪平息后,也是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时候,在北洋时代过去将近一百年的现在,我们再回首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曾经的标签该摘的就该摘了,也许在政治的阴影里生活太长时间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对所有历史事件的描述,当斯人已逝,与那个时代有关的敏感人物都已作古,我们是否应该去求证一下历史的真相。虽然政治的橡皮擦可以无所不能的把历史上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擦掉,但当这些已经不能对如今的现实造成任何实质上的影响时,是时候拂去历史的尘埃了,这就是对历史客观评价的另一种来源吧。《文武北洋》就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对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历史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传阅数载的话未必是真,却如大家所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前在教科书里看到的不免有点成王败寇的嫌疑,其实历史并不那么简单,那些人和事也不是简单如被贴上的标签那样,客观地看,那段历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当我们习惯于把历史放置于一定的背景和舞台上来看时,也应该试着打破这种模式看看舞台之外的风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暖春遭遇寒流的清醒和冷静,作者通过走访名人故居的形式将一个个曾经在北尽;洋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联系起来,以比较详实的史料深刻地剖析了这些曾经璀璨的巨星的性格和命运,给这一段历史框架填入了血肉,让它变得真实可感。

这本书依次为我们介绍了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九位文韬武略的北洋人物,正是这些文人武将的苦行经营才没有轻易让这个转瞬即逝的时代在人们的记忆中匆匆滑过,初读这本书不仅有一种作者为他们翻案的感觉,细细品读其实不然,他们个个都那么有个性,武人不知是只会玩弄枪杆子的一介武夫他们也和后来的取代者中一些伟人一样拥有雄才大略,他们中也不乏才华横溢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佩孚,杨度,从他们留下的一些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人生抱负和爱国热情,然而一个人的命运永远摆脱不了时代的牢笼,他们意识到了在中国推行民主宪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有一些实行民主政治的短暂尝试民主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闪烁着微茫的光,而它背后的推动者也历尽了艰辛。段祺瑞执政时期虽然在制度上没有重大的举措,但他对民主制度依然怀有一种敬畏,在他解散了原来的一会之后又开始着手组织新的国会,之一时期的中央政府虽然由军阀统治,地方还享有很大的自由,这一时期的社会舆论控制还是比较宽松,许多私营报业开始创办即使这些报馆散发了不利于当局的言论,报馆遭到的也不过只暂时的一纸封条,这些由社会有识之士船板的报纸又会在其他地方出现,继续发挥它应有作用,这

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还是有发言权的。段祺瑞的名誉毁在了三一八惨案中,站在今天的角度,他当时派军警镇压群众游行的行为的却令人发指,于是他在执政期间推动新的国会选举的举动便统统随着三一八惨案的枪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可有谁知道这背后当权者的无奈与悲哀,段祺瑞在权力的熏陶下还是没有灭绝人性的,他在退出政坛之后直到去世的几年中,他一直坚持吃斋念佛,为曾经的悲剧忏悔,可是历史的阴差阳错总是把它的善深深埋在尘埃里。而让它的功永远浮动在人们的视野他的足迹明明白白镌刻在青史上只要你真的触到民国那几篇汗青就会明显地拭到覆着尘泥的的有关段氏的刻痕,打仗与治国毕竟是两回事,他的悲剧和吴佩孚有些类似,二者在战场上都是有深谋远虑的,尤其是吴佩孚,它的军事才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治国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刚刚卷起又被吞没了。在张作霖通知的东北地区,他也并不是后世所说的日本人能帝国主义的走狗,卖国贼,他依然坚持寸土必争的原则,在日本早已虎视眈眈的东北坚守着,张作霖是北洋政坛上少有的没什么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不一定是老粗,就像不识字的不一定不讲道理一样,“卑贱者最聪明”虽然这是后来当政者对其的奚落,但用在这里却很恰当。在人格上,这些军阀虽然有一些污点,甚至是他们致命的污点,但谁的人生能完全清清白白呢,但也正是这些污点掩盖了他们人生的辉煌,即使有功,但和他们所犯的错误比起来,无论多大的功劳都微不足道,但能在北洋的舞台上留下足迹并且有所作为,虽然这些作为被他们后来的替代者刻意夸大了缺点,但是真相虽然迟到了但却依然存在。这些军阀政客都各具特点,虽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被贴上了“卖国”的标签,但他们骨子里是爱国的,他们也是有民族情感的军人,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在为了我们的民族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但是所有的努力却因为一些意外的巧合和偶然改变了性质,不然,张作霖不会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在回东北的路上,如果他是买过的,他至于把自己搞的这个下场吗?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二十一条》和称帝,这也是他一生到死后一直背负的骂名的来源,我们站在在今天的角度评说历史不免有点事后诸葛的嫌疑,话说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发生一定的历史事件,我们不能简单的就是间的恶性后果来对它进行评价,站在当时的条件下,《二十一条》的签订其实是袁世凯出于当时国力薄弱而日本人能方面的强力压迫下的无奈妥协,与其让日本的战火肆无忌惮的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不如暂时妥协,这也是袁世凯及其参谋集团在当时的情况下想出的下下策,这对于一个中国政府实际的当政者来说是多大的侮辱,难道他们愿意承受这样的侮辱和误解吗?在丛林时代,弱国无外交,这其中有多少的悲哀与无奈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在这件事上袁世凯的命运和晚清的另一位大臣李鸿章的命运极其相似,关于袁世凯的称帝,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讲不排除他受权利欲望的指使,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他之所以选择帝制,并不是他想恢复专制帝制,是因为他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失望,但是他对君主立宪的第一步尝试与当时的民主洪流相悖,他的治国理想刚刚起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对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所有致力于推动民族进步而努力的人怀有一份崇敬,无论他是否成功。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政客还是军阀,他们的命运都免不了悲剧收场,不能仅仅把它归结为时代的错,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主导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力量,可是究竟为什么他们没能摆脱这样的命运,这一只是我的困惑。

反思一直是我们了解历史事件后应有的态度,我在很粗读者本书的时候对这些人物充满了崇敬之情,觉得他们也已觉得他们也应该是英雄,我会被他们在军事,外交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能力和成就所钦佩,我也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像他们那样的人绝不止九个,可是一个时代的命运为什么还是没有因他们而改变呢?如果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可是像他们那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却不算少数,为什么他们的出现还是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是我所了解到的历史翻案的嫌疑过大夸张了他们的优点和贡献和优点,还是当时的现状太过复杂,他们无力回天?他们既然已经认识到在国内实行民主宪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外部环境也面临着来自各国的压迫和侵蚀,他们为什么没能改变当时的现状,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后来历经了曲折和磨

难才得到了统一,他们缺乏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幼稚而肤浅的问题,可这确实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疑惑,并且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最后,我依然想说:北洋时代可能并不是一个完全“反动”“黑暗”的时代,也可能并非是武夫执政,人文思想沦陷的时代,事实上,它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第一次走上选票时代的艰难开始,是一些有文韬武略的大人物想让中国与世界潮流接轨领略世界政治游戏规的一个不成熟的尝试,“武”是那个时代的表象,“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民主进步的曙光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若隐若现,有一批文人武将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而努力挣扎过,只是他们自身也被这浓郁的黑暗吞噬了,但我们应该记得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之努力过,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尽管在读者本书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疑惑和不解,但也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首先我们在看待事物是要从多角度出发,全面深入的思考问题,以便获得客观公正的认识,不要被一家之言所蒙蔽。其次我觉得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提高我们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解读历史,获得知识的养分,思索生活的智慧,也许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但是学会辨别真相比寻找真相更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文武北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洁著

《北洋裂变:军军阀与五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张鸣著

《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出版 唐德刚著

上一篇:作文给自己一个拥抱下一篇:原来这里还藏着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