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及反思几个环节进行阐述,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1:

应用地方特色生物多样性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进行生物课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应用;生物多样性;生物教学;有效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它们所包含的基因和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份。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国家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通过调查发现各地生物教育基础薄弱,实验设施缺乏,课堂教学往往以教科书为主,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少,生物教材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其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是学生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寻求问题解决的渴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倡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本人通过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宿迁地区生物多样性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课题审批编号为SQ10GR189),认为合理地利用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应用地方特色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应用生物多样性创新生物教学的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很多课堂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如把生物多样性融会于生物教学中,可以明显的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融入生物多样性课前精心编制好导学提纲

导学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兴趣和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在课前,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切人点, 融入适当的生物多样性,精心编制好导学提纲,在导学提纲中以生物多样性为载体出示一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导学思考题和课外探究活动。

(2)融入生物多样性打造探究式课堂

①首先结合生物多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以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愿望。

②结合生物多样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根据导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让学生在课外先初步探究,如:高中课本中“调查种群的密度”就可以让学生到野外或农田中去调查。“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让学生从不同水域中取水样进行观察,比较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等等,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总结,进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3)融入生物多样性在课堂中进行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根据学习的相应内容,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以生物多样性为背景,编制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性练习,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能力与应变技巧,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生物多样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应用生物多样性,以学生的现行生物学教材为基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特别是生物学教材中适合学生继续研究学习的内容与有限的课程资源相结合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如本人在实践中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我在校园种蔬菜》、《乡土树种的调查》《走遍宿迁——农特产资源调查》等实践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学生既增强了对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极大的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好生物多样性,可以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有助于生物学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学校和家乡,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好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华东师大).

[2]《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作者:解发亮

课堂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2: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 以“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及反思几个环节进行阐述,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即落实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发展学生6大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生物学核心素养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为例,谈谈基于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1关注素养的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内容,传统的“三维目标”下表述为: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需要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会什么”,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对于本节内容,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

(1)观察、联系、对比、分析课本中的几个实例,思考这些生命活动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运动、繁殖、生长与发育、应激性和稳态5个方面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核心概念(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能运用这一核心概念来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如病毒培养与宿主细胞的关系,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等。借此培养学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探究能力。

(2)利用好课本中的以乌龟为例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能够使学生明白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从最小的生命系统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它们层层相依,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都离不开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体,强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结合课本“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关注素养的教学活动

生物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成果。这些素养的形成,要依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实现。

2.1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开头的“问题探讨”选择了非典型肺炎这一社会热点实例。但此事件发生于2003年,当时是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离他们的实际生活较远。如果教师用此事件作为引入,可事先做一些文字背景介绍或播放相关视频短片,或补充学生较为熟悉的春季流感,利用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作为载体,结合病毒的侵染使学生掌握即使像病毒这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即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加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核心概念。同时结合这些实例,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积极进行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增强社会卫生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关注生物学中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理性解释,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2.2问题串引导思考,彰显科学思维之精彩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教师培养学生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例如了解了从细胞到生物圈的完整生命系统的结构層次,掌握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基础之上,教师可设计问题串:

①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系统?

③什么是生命系统?

④生命系统包括哪些层次?

⑤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此问题串,对比分析,更深刻地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辨别生命系统和一般意义的系统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系统所组成,各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且具有开放性;借此初步培养学生以系统论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万物的意识、用开放的观点审查自然现象和各项事务。

2.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提升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教师可利用本节课本中“生命活动与细胞关系的资料分析”中的5个讨论问题及“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部分”的“思考与讨论”栏目,如将乌龟换成人、一棵松树,又或者是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其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组成又将怎样,从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在阅读、思考、提问、倾听、解释、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分享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精神。最后,通过交流展示(口头表达和板书等形式)固化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概况、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3关注素养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3.1找准“核心素养”的培养点是成功的前提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本节内容就知识而言较少,教师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如非典事件、流感、艾滋病预防、人工合成病毒等,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的激发和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3.2准确定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不做课堂的“旁观者”,充分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让课堂在教师的引领下前行。在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部分时,教师结合学生总结归纳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上的差异;建立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的讨论,协助学生提问题、解疑难、悟方法、理思路和纠错误等,放飞学生思绪。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观察每位学生,发现每个闪光点,并给予激励,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使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3.3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将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最有价值的理论就是“发展性评价”,即注重学生自我参照的评价,把本节课程学习结束和学生课前起点进行对比,注重对学生表现的全面考查,关注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教师评价的语言是教育理念的体现,能起着评定、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等多方面的功效,也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教师利用课后练习、选择精当的习题进行课后评价,也是自主学习的课后延伸,让学生通过训练反馈提升,巩固学习成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品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准绳,生物学教学就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习得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健全、合格的公民。

作者:付小沫 邓过房

课堂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篇3:

从江苏生物高考试卷看高三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高考年年有,年年有不同。随着高考成绩的发榜,看着周围几家欢喜几家忧,我的收获颇多,感触很深,同时也激发了我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反思。

关键词:高考;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一、2014江苏高考试卷分析

该试卷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角度灵活,形式多样,也体现了等级考试的特点,试题有层次,难度有所上升。但是难度的体现并不是对生僻拓展知识的考查,而是主要体现在特定情境下知识的再认。

特点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如细胞分裂、生物变异、生态系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等仍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

特点二:试题比较新颖,突出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如第2题,考查胚胎发育的知识,卵生动物、胎生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等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第6题,HI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侵染细菌不同,难度较大。如第26题,机场的生态学问题,既考查食物链、信息传递、演替等生态学基础知识,又考查运用生态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样方计数的具体方法。

特点三: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是生物学考试永恒不变的主题。本试卷突出了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并将教材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全卷非选择题中,基本是以实验为背景,考查主干内容,实验考查穿插其中。

如第22题,水浴加热,对取液量筒大小的选择、水浴试管液面高度的控制等知识进行考查,考生的答题情况反应出平时是否认真动手做实验。如第30题,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筛选、灭菌,色素的提取,尤其考查灭菌锅的构造,要求据图指认安全阀、排气阀和压力表的位置,体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体现对课本实验和新增实验的重视。

特点四:图文并茂是生物学科考查命题的一大特色。如曲线图、装置图、流程图、结构图、分裂图等在本试卷中都有体现。读图、析图使得本试卷有难度有亮点。

如第33题,果蝇遗传,正确理解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及分布、从图解中交配个体确定产生的后代,以及题干中交叉互换等信息的获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图文的综合运用增加了该题的难度。

二、展望今后的高三生物课堂教学

基本思想:抓基础,拿基础分,基础题做到少失分或不失分。我们要依据考纲、考试说明制定详细、高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结构完善化、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培养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生物学科的最终学习目标“提升科学素养”。

首先,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掌握,任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易忽略的小知识点以及生物学科中大量的客观事实、结论和特例等等内容都需要我们对课本中重要知识点进行提取、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的复习要以教材内容为主,教辅资料为辅。

现例举笔者常用的一种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一读: 读课本,抓基础知识。在一轮复习中用好教材的所有细节,包括小资料、图表、科学前沿、练习等,找出忽视环节及死角。通过读书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将易混概念横向比较纵向联系。

二讲: (1)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一般也是将来高考重点考察的对象,所以一定要反复敲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彻底地理解和掌握。(2)讲易混点、注意点,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一些相似概念或知识点进行对比,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3)适当进行必要的拓展,我们要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三练: 有效训练,让学生练基本题型、练解题方法。一些解题的注意事项尽量通过训练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巧选高考试题,最好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归纳。把孤立的知识点合理构建成知识网,经常分析查找一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将知识点、考点识别并提取。

其次,强化二轮复习。高中生物知识点不少,但高考题量不多,因此学科内综合题逐渐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解答这类题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主要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设计能力,从题干获取信息以及图文转换能力,知识综合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笔者认为,不论何种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力的提升都必须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一测: 有效训练,形成技能。题型题量同高考。在训练强化规范的解题方法时,提升对重要知识的驾驭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评: 批改或学生自评,教师统计、讲评。讲评课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用力。典型错误要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巩固。

三悟: 订正整理,留给一定时间让其独立思考,根据学情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有效利用判断改错进行相应的错题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的课堂要抓基础,少讲多练,课后要进行错题整理反馈。在教学中要渗入情感,关注临界生,交流思想,明确各自目标,激发学生动力。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提高效率,把简单题做对就不简单,把基础题做对就是提高!

作者:黄忠兰

上一篇:校长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婚礼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