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节能减排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电力工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采用科技创新的办法进行节能减排也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当前已经使用或者正在研发的电力科技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以为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新节能减排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创新节能减排论文 篇1:

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度分析

摘 要:科技进步永不止,高耗能企业也是千方百计想要通过科技的带动作用,实现企业的改革与转型。而高耗能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式发展,在转型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最关键的部分则是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的耦合度。就当下的情形,此两方面的耦合度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强度方面还是不理想,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之处。如何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短板缩小,将是后续工作中所要重点面对并着力关注的部分。

关键词: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耦合度

引言:

高耗能企业的转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为了更加持久性地对生态资源方面进行保护,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应持之以恒地开展。而高耗能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更是应做好相应的带头作用,去探索科学化、持久性的发展之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度方面的良性发展,一方面能够提升资源方面循环利用程度,实现资源发挥最大化效力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大环境下绿色低碳理念的体现。

一、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关系分析

高耗能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为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就目前而言,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相应的节能减排方面,发展还是处于缓慢状态,急需技术创新力量的带动,为节能减排提供一条深远而长久的发展之道。而节能减排工作方面想要实现发展、飞跃,必须依靠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环保工作逐渐稳健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从上到下,人们的环保意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方面的改观。作為高耗能企业,更是需要将节能减排放在首位,不只是抓一时,而是要长久性地主抓,主抓的过程中,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第一要务。各阶段复杂环境下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更是对于技术方面的考验,需要的是技术的创新才能够引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及取得相应的突破。

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的互相有力的推动与驱使,使得两者之间的耦合度越来越密切,且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完善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转型方面,更是无形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关于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度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企业的创新,不光是重视技术研发方面就可以了,它是一部有机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一套的完整体系下,所要关注的方面更是呈现多样化,需要尽心尽力地关注到每一点、每一面[1]。

首先是科研队伍的建设方面,技术的研发更多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科研队伍的成长、新鲜血液的注入等,都是需要做先期的规划,再去行之有效地实施,才能够让人才尽所能发挥自身所长,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好有力的基础,而这个过程也必然是相当漫长化的。

其次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适应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体系有了,但最终发展的结果如何,节能减排将是检验技术创新工作最有力的试金石。而这方面就更需要技术研发人员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实践中多去摸索发展规律,做好从初始的规划到实施,再到实施中的监督与修正,使得一整套的体系运行能够与实际相结合,更加合理化与完善化,进而促使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方面的紧密化良性发展。

(二)提升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和范围,强化高耗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耗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提升工作,更是需要长久性地进行宣导。尤其是各管理部门,需要起牵头作用,每年度制定相应的计划,重点开展对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方面的核查与宣导,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尤其在高耗能企业内部,能够自上自下在每个人的头上始终高悬,时时刻刻都以节能减排为重任[2]。

当前的形式下,产品的能耗水平,资源的重复回收利用等,都是节能减排中首要且最基本的方面,基础方面不牢固,提升方面更是无从谈起。

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不间断地去设定目标,围绕目标去规划、制定相应的方案,再去实施。需要的是一步步的提升,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从开始到结束后形成完整性地闭环。每完成一个阶段,需要真切地对于各方面进行总结,针对有利的方面,持久性地发扬光大,对于不利的方面,则要想办法在下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反复性地通过各种数据的梳理,模拟化的实验等,使得工作的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将高耗能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纳入产业转型

绿色创新能力是衡量企业节能减排方面潜力的体现,这方面不仅是对于企业创新技术方面的考验,更是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做相应的提升。只有技术与管理方面双重性地实现突破,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绿色创新方面的发展[3]。

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包含的不光是创新队伍的建设,更是需要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几方面互相有力的结合与促进,才能使得绿色创新能力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四)通过绿色制造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绿色制造号角的吹响,更是现代化形式下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而作为高耗能企业,主要是通过节能减排,使用能够减少污染的清洁能源等,将绿色制造的理念、模式进行传承与发扬。随着绿色制造的深入化,对于高耗能企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影响意义重大[4]。

高耗能企业,更是要以绿色制造为己任,在工作中多去实践,开拓创新,创新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失败或成功。不管是失败的一面,还是成功的一面,都是企业后续发展中最有力的经验财富,但如果连去实验的勇气都没有,发展方面就更无从谈起。

三、结束语

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在现今环保工作日趋稳健的大环境形势下,更是为了适应生态方面可持久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的工作在任何时候能不能够放松。而实现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方面的发展,更是高耗能企业所要主抓的工作,首先需要自上而下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其次是工作实施的方面,是否科学化,是否完善化,更是需要去监督,去核查,以推动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并向良性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季良,王少芳.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耦合度分析[J]. 企业经济,2018.

[2] 郑季良,周旋.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度演进和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5).

[3] 郑季良.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 郑季良,陈盼.高耗能产业群节能减排进程比较研究——基于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视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6-62.

作者:王飞 梁林

创新节能减排论文 篇2:

浅谈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

摘要: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电力工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采用科技创新的办法进行节能减排也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当前已经使用或者正在研发的电力科技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以为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

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以来,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电力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在为社会产业发展、人民正常生活提供电力之外,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电力工业必须进行内部改革,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来实现绿色发展,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电力节能减排、电力产业创新、绿色电力创新、电力企业节能发展、电力企业零污染排放方面都进行了诸多研究和实践,电力科技创新处在积极的发展环境中。

一、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电力工业的载体主要是发电厂,当前,我国的发电模式已经有比较多的类型,比如煤炭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光能发电等,除了煤炭火力发电之外,其他的都属于清洁能源发电,基本不会排出一些对自然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但是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但是对很多地方来说并没有办法全部利用清洁能源来取代传统的煤炭发电。以山东省为例,每年可消耗3.87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其发电就是主要采用煤炭火力发电,因此占用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即便是经过排放前的环保处理,使用煤炭本身就带来了环境污染。因此,电力科技创新一方面是对电力发电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也就是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一方面是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需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科技创新的策略

(一)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管理,进行脱硫在线监测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要求下,我国的电力科技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相关管理部门应强化节能减排的指标管理,将节能减排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指标上。与此同时再去推动相关的电力企业去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比如,当前火力发电企业存在的最大污染就是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因此,对相关企业进行脱硫检测也是必须进行的项目。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脱硫检测结果,可以基于科技创新的角度,进行脱硫在线监测,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脱硫在线监测是国家级文件中所明确要求的,是节能发电调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脱硫监测的前提是采用相关设备进行脱硫改造,才能减少对大气有害的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构建国家智能电网,继续优化电力调度

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都是联网的,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监测,也可以看到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智能电网的构建可以从更高层级的视角来观察国家电力能源的配置情况,也可以为电力能源的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智能电网的监管中来,因此,还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构建更为完善的国家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是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的,但是想要实现进一步的电力调度的优化,比如将中西部地区多余的电力调度到东部地区,这就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在路途遥远的电力调度中,电力会出现损耗,而损耗的程度和电网本身的材质有关,想要减少电力损耗就必须采用高成本的电网传输线路,还必须建立一些相应的电网中转站,进行电力的存储和转运。而电力科技的创新可为国家电网的优化提供节约成本、人力和设备的方案,从而让电力的运营更加便利,从而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三)积极使用电力节能设备,降低电力设备能耗

电力节能设备的使用是电力企业发电的关键,而且在电力企业中,电力设备都是大功率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一个发电厂的电力损耗可能数字并不足为奇,可是全国发电厂电力设备的能耗就非常大,如果每个发电厂的能耗都能够节约下来,那么全国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能耗。这也是在电力节能减排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和改善的项目。具体来看,发电设备的节能创新需要对发电端、输电和用电端都进行节能创新,采用节能型的设备。

发电端的节能设备使用与发电方式有关,我国的火力发电设备的使用占比最大,虽然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有所增大,但是火力发电设备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和使用量的增长,因此,要重点对火力发电端设备进行新技术的改进,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当前正在采用发电站的空冷设备代替水冷设备,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封闭式的热循环系统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外,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也可以节约相应的电力资源。输电环节也需要进行节能设备的改进,比如通过电网的优化建设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力损耗,尤其是超高压的输电线路的使用可以比原有的高压线路发挥更好的节能作用。

另外,在用电端也存在很高的电力损耗情况,必须要将节能减排的理念也宣传到用电端。除了日常的民用电正在大力推广节能电器之外,在建筑、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中都有非常大的用电量,因此也有很大的电力节能空间,这些行业占据着我国总电力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由于设备设施很多都没有进行改进,存在很大的电力浪费情况,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改进设备,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我国电力科技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距离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电力企业都必须对此加以重要,继续聚拢人才进行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7:2526.

[2]杜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8788.

[3]劉波.我国电厂节能减排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9899.

[4]黄舟萍.关于电力节能减排问题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6(06):105106.

[5]贾正源,魏智超.发电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分析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9):312313.

作者:蒋润

创新节能减排论文 篇3:

银川: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并重

城市名片

银川市又称“凤凰城”,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总面积9555.3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70.18万人,56个民族成分(含北方民族大学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齐全。其中回族44.8万人,占总人口的26%;其他少数民族3.17万人。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

“银川市是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十一五’期间,银川市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91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3项。不仅如此,在坚持循环经济、低碳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银川市市长王儒贵最近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低碳发展道路上,银川市会采取哪些措施?王儒贵告诉《经济》记者:“今年,银川市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总体规划上,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水平,加强市域大环境绿化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加强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切实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效益。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的资源能源消耗、排污强度指标,大力推广新能源、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在具体措施上,王儒贵介绍说,首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精品园林,实施火车站广场绿化及生态公园建设、唐徕公园整治扩建,抓好北京路、长城路、正源北街等城市道路林荫化改造提升工程。启动银川园博园建设,做好第十届中国国际园博会申办工作。加快西部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完善提升黄河金岸生态绿化,实施封山(沙)育林与防沙治沙示范工程,新增改造绿化面积500公顷,人工造林6667公顷。推进北部水系连通扩整、西南防洪排水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其次,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完善节能预警监测调控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监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力推行供热分户计量和建筑节能改造,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9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节能达到65%以上。加快宝丰、灵武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提高产品配套和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大力推进全民节能行动。

最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启用第五污水处理厂、宁东第二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第六污水处理厂,提高中水回用率,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治理机动车尾气与扬尘污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生态村3个,加大农村水源地和耕地保护力度。

作者:韩倩

上一篇:规范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韩滉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