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

人为什么喜欢自拍

自拍行为是当前普遍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一种“时尚”行为,它随着科技的进步应运而生,且在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拍(self-timer)在1984年首次出现时是指照相机的一种功能,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相机,又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时使用,因此,早期的自拍是指人们利用相机自拍功能将自己拍摄下来。当前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的“自拍”行为已经成为了数码时代的一种“民间艺术”。一般而言,普通大众很少有机会让大家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然而,人人都有被他人注意、肯定与欣赏的渴望,在网络的出现及数字相机普及的情况下,这种受人注目的渴望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同时,数码相片可以轻易修改,网络的匿名性又可以给人安全感,因此自拍在网络世界变成一种风潮。作为一种流行现象,“人为什么喜欢自拍”成为了心理学者们思考的问题。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人们的自拍行为?

一、自拍的相关研究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1]中首次对自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解读,报告认为,自拍的流行与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随后有研究详细阐述了网络自拍与自我认证之间的关系[2];还有一些调查也试图为自拍行为寻找合适的心理解释,并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报告[3]。2007年,国内学者柳燕[4]就自拍的传播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了自拍行为具备的一些心理功能:首先,自拍图片具有吸引注意力、激发好奇心、消遣娱乐等心理功能;其次,自拍行为为自拍者提供了自我表露的平台,便于自拍者寻求自己的归属群体,满足了他们自主扮演转换角色的需求,同时,自拍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拍者的成就感,成就其虚荣的心理,自拍行为还弥补了自拍者的性欲望和窥视心理,为自拍者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渠道。研究还通过深入访谈探索了自拍的动机,认为人们在自拍时折射出社会交往动机、自我认知动机以及消遣娱乐动机。此外,还有研究基于失范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拍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5]。

无论是先期对自拍心理功能的归纳,还是之后基于失范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分析,抑或是基于文化传递的解释,概括起来讲,自拍行为的动机可分为自我的需要和渴望他人关注的需要。自我的需要包括自我认同、自我欣赏、自我实现等;渴望他人关注包括群体归属感、社会交往需要等。

然而,在自拍的行为层面,这些动机并不能完整解释其产生以至于流行的原因,也就是说,很多行为的产生都是可以用自我的需要和他人关注的需要来解释的[6],例如很多人喜欢拍照,并将拍摄的作品与他人分享,但这种拍照方式是他拍而不是自拍。对于心理学者来说,寻找该用何种心理机制去解释自拍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艾瑞里(Dan Ariely)提出的宜家效应,作为自拍行为中独特的心理机制,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自拍行为的产生和流行。

二、宜家效应的提出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在他的著作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 中提到人们总是无可避免地对自己一手一脚创造的东西,包括子女,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因此会不自觉地高估它(他)的价值[7]。他进行了一项实验:一批受试者在研究人员引导下,学会用日式折纸折出纸鹤和纸青蛙。完成后,研究人员询问被试肯出价多少去买回他们亲手折的作品。这些受试者平均愿意付23美分去买回自己的折纸作品。但是,在另一批只观赏而没有亲自参与折纸的受试者眼中,这些小动物只值5美分,两组人的出价相差了近5倍。但他仍然无法从出价差别中确定估价差异的原因。是否仅仅因为创作者们大都喜欢折纸艺术,而非创作者对折纸艺术没有兴趣,或者是两组人对折纸艺术兴趣相同,但创作者仅仅因为自己亲手制作了这些折纸作品,而对其更加喜爱?换一种说法,创作组被试是喜欢所有的折纸作品,还是仅仅喜欢自己的作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艾瑞里请了两位折纸大师制作了一些精美的青蛙和纸鹤。然后,请另外一组非创作者对这些制作精美的艺术品客观地出价竞买。 这一次,他们的平均出价是27美分。这些非创作者对专业水平的折纸作品给出的价格与创作组被试对自己的业余水平作品的出价(23美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这一价格远远高于非创作者们对业余作品的出价(5美分)。这一结果表明,制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估价带有相当大的偏见。非创作者认为业余水平的作品毫无价值,但是对真正的专业艺术品却大加赞赏。与此相对,制作者们把自己的折纸作品看得与专业作品一样好。创作者与非创作者对折纸艺术的总体观点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创作者们对自己的作品更加偏爱。艾瑞里把这种行为称作“宜家效应”(IKEA Effect)。由于我们在自己创作的劳动过程中付出了时间和努力,比起纯粹买一件完成品回家,我们不自觉地注入更多感情[8]。即使每个人去购买同一件家具,在亲手完成组合后,外形看起来虽没有分别,但在我们劳动的过程中,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它不再跟其他同样的家具同级,而是更独特,更漂亮。

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制造某种物品投入了劳动,我们会因此对它产生依恋,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它估价过高。下一个问题是,对于这种因制作而产生的感情,并高估其价值的倾向,人们能否意识到呢?艾瑞里比较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拍卖结果,即“最高价拍卖”和“次高价拍卖”。如果使用“次高价拍卖规则”,被试只需要仔细考虑自己认为这个纸制作品值多少钱。与此对照,如果被试使用“最高价拍卖规则”,不仅要考虑其对作品的珍爱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别人会出什么价格。如果创作者意识到只有他们自己才会过高估计作品的价值,他们在“次高价拍卖”时出价更高,而在“最高价拍卖”时出价较低。与此不同,如果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只有他们自己高估了折纸作品的价值,并认为别人的观点和他们相同,那么他们在两种拍卖规则下出价应该是一样的。结果发现创作者们在单纯考虑自己对作品评价(次高价拍卖)时的出价,与同时考虑别人出价(最高价拍卖)时的出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拍卖规则下创作者出价近乎相同,这表明人们对自己的作品价值高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意识不到这一倾向:我们认为别人也同样认同我们的作品。

三、自拍行为基于宜家效应的心理机制

在自拍行为中,自己的身体是舞台和演员,自己同时也身兼导演和观众。自拍的过程即是创作的劳动过程,且这个过程不同于拍摄风景或者其他人物,虽然摄影者的摄影过程也可以被视为劳动的过程,但当被拍摄客体为自己时,这个过程比起普通的摄影(像)更加纯粹,它可以被看作完全的自我创作的劳动过程。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去中心化,从而实现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自我认同的过程本身又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在观赏过程中人会得到自我满足和强化。这是自我欣赏的需要。人类对自己身体的欣赏和关注从未停止过,现代化设备使人们的这种心理期待得以最便捷地实现。从宜家效应可以看出,由于自拍者完全的自我创造,作品价值被其放大,如此而得到的自我认同与人本来对自我认同的需要相重合,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被加深。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人们总是试图向别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以获得赞美、接纳、认同。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也就是被他人认同的需要。自拍作品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流行,大量自拍作品被自拍者发布到互联网(当然不排除一些出于不良目的非自拍者本人上传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为不健康的)。随着消费社会、文化工业将越来越多的视觉形象、商品符号传递给大众,人们不仅开始关注自身,而且关注自己作为一种文化符码是否符合消费社会的符号规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特定的身份,请别人评价自己并不适当,另外,现实生活中受到褒扬的往往是出众的人,一般人较难得到关注,这就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落与不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将这种渴望他人关注的需要投射到了网络上。宜家效应使自拍者认为他人会认同其创作出的作品,且他人认同的价值和自拍者本人认为的价值相当,而这个作品所展现的也正是他/她本人。如此得到的结果满足了人渴望被关注和确信会被关注的需要,但结果是否真的被关注,就像折纸作品最终是否被非创作者认同一样,已经不再重要。

四、总结

自拍不同于拍照,无论是用何种仪器对自己进行的任何录制都是一种保留(甚至包括声音),都可以看作是自拍行为。然而,本文关注的是自拍行为的心理机制,而不是自拍后将其与他人分享的心理机制,这是需要区分的。

自拍不仅仅是由自我欣赏和渴望他人关注的动机来驱动的,因为自我欣赏和渴望被关注是可通过许多行为去实现的;自拍也不能仅用特定人群的次文化的影响去解释[9]。除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宜家效应”使自我需要和渴望被关注都得到升华,并在自拍过程中使“被关注”自我实现,这是与其他行为的不同之处。虽然在自拍者记录性行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和普通自拍不同的心理机制,但宜家效应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正是宜家效应,使得自拍这种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可避免地产生。

“网络自拍”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新鲜事物,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大量青睐,似乎,任何人都无法对自拍行为提出质疑,因为其并不损害社会和他人的自由和权利。然而,自拍记录下来的除了身体,还有一个敏感的领域,即性的纪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自拍者将自拍作品发布到网上,很容易对他人造成身心危害,尤其是未成年人,因此,注重引导人们在自拍之后的正确行为理念,尽快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对于有效地防范自拍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 (2013QN4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青年文化现象与热点问题监测研究”课题组.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R].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

[2]王玮,邱鹏. 网络自拍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06,4.

[3][4]柳燕. 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分析[D]. 中国传媒大学,2007.

[5]钱桐.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2.

[6]Donald C, Langevoort. Ego, human behavior, and law[J]. Virginia Law Review, 1995, 3.

[7][8]Dan A. 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M]. London: HarperCollins, 2010.

[9]台北县少年辅导委员会. 台北县少年爱情观、性态度与自拍行为之调查分析[R]. 2005.

作者:晋争

第2篇:什么是爱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对对方诸多要求。可以浪漫,而不要浪费,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能随便放手。

浪漫的人这样描述与爱人的相逢:千万人当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数千个檫肩而过中,你给谁机会就和谁有缘分,纵然没有甲,也会有乙。别傻等那种想象中的木石前盟般的缘分了,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传奇。别醒着做梦了,难道你忘了艺术虽然源于生活,还高于生活吗?

婚姻是一杯酒,也是一杯茶。浓烈不平淡,平淡不如持久,因为婚姻会损耗爱情。

爱你的那个人,未必就是娶你的那个人。你爱的那个人,你未必就要嫁给他。是的,有的婚姻总是因为缘分的浅薄而错位,因为月老的糊涂而缺憾。

一人一半是伴,一人一口是侣,两个人在一起是伴侣。伴侣是每天可以两个人一起吃饭,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需要静静的彼此陪伴。

第3篇:什么是爱

什么样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在这世间,爱分为很多种。一本书,能诠释出什么样的爱?是大公无私,对人民的爱;是血浓于水,母子情深的爱。是为了国家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是老师对学生,如父母般的慈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中,让人感动的所有的爱。

这本由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8年撰写的世界文学名著——《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正直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会议。当然,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

日记中,大部分描写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学校里生活的每一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映在了眼前。他们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一样有喜、有怒、有哀、优乐。当然,也有嫉妒、不甘与委屈,但更多的是包容和宽恕。在即将要分离的时候,就连一直嫉妒德罗西有优异成绩的华梯尼也热情的拥抱了他,可见老师的教育与同学之间的感化有多么的强大。这让我十分感动。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爱的教育》这本名著了,至今我还忘不了每月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小抄写员》。一位12岁的男孩朱利奥为

了减轻父亲的辛劳,几个月以来都是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从来没有睡个安稳觉。而导致体力不支,功课也退步,并引起父亲的多次责骂。最后父亲终于发现了原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与慈爱,体会到了男孩的孝心与苦心。

这就是一个仅仅12岁的男孩对父亲、对家庭的爱。让我十分震撼、敬佩与感动。

我觉得,爱像是童话里的神奇魔法。能让人从心底里温暖、健康。 爱像是一个个紧紧相扣的套环,一股股的暖流相继而涌。爱像是太阳的光辉,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爱像是沙漠中的水,多么的需要……

我在书中找到了这样的、关于“爱”的三句话:

1.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爱中寻找情感教育的真谛。

2.用一颗至纯至善的、宽容真诚的心,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

3.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前进!

我觉得,这三句至理名言说出了这本书的真谛。它们说出了什么是“爱”。

经典是不畏惧时间的,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光阴,这本《爱的教育》依然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引导着每个阅读它的人感受到心灵的芬芳。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本书的无穷魅力吧!

第4篇:《什么是爱》说课

《什么是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执教者: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中心学校 殷玉荣

我是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是一位在偏僻山村出生,偏僻山村成长的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中的24年,是努力的24年,是探索的24年.更是不断收获的24年。现在的学生,对家长的表扬听的太多了,听得麻木了,听得飘飘然了,而对家长的善意的批评却记在心中,并心存不满,更有的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本次活动的提出,也正来源于此。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下一代,我结合五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美极了”与“糟透了”》一课,开展《什么是爱》的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说教材: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什么是爱》,这一设计来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美极了”与“糟透了”》,我采用表演课本剧,调查分析,认识父母,回报父母等四个活动阶段,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孩子们通过四个阶段的活动,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那整天陪伴我们的父母,正确理解父母的表扬和批评,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主动交流、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实现个性互补,完善学生的良好素质。

知识与技能:在互动活动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做到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受到的表扬和受到的批评,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态度大方,有礼貌,语言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爱的方式各有不同,要学会去感受爱,欣赏爱,同时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培养回报父母的意识。

重 点

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 难 点

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感悟,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选择凝聚着父母不同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故事、音乐、诗歌等。 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表演,讲事例为主,同时配有相关的音乐,诗歌等,渲染课堂气氛。学生随着教学的进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明白“什么是爱”这一主题。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从小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的方式却不相同,今天,我们结合《“美极了”与“糟透了”》,来感受我们的父母那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的爱。同学们,这一次专题活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再现课文《“美极了”与“糟透了”》了内容情节。 表演课本剧

同学们,面对巴迪的诗,父母的评价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母亲的评价?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当时的神态,语言,动作,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听了母亲这样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反应?(既高兴又得意扬扬)。 如果你就是巴迪,此时会怎么想?

这么好的诗,这是巴迪母亲的评价,那么要不要把这首诗拿给父亲看呢?这是此时巴迪最想做的,那么此时巴迪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着父亲回来的呢?

焦急的等待,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诗是怎么说的?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想怎样说出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难过,失望,沮丧,伤心) 把你们的理解演出来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吗?同学们,请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组讨论,活动) 活动效果:

学生的表演,来源于课本,但又走出了课本,增加了趣味性、知识性、创新性,可以说像魔力一般深深吸引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边演边学,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表扬,同时也接纳了批评。这一设计,知识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通过表演,更能清晰地体谅父母表扬时,批评时的良苦用心,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原来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的哲理。

第二阶段:调查活动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汇报并讨论你们的父母是对你的教育是属于哪一种,你对此是不是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

1、小组开始活动。

2、小组长汇报情况;

3、其它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学们,每个同学都畅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不同的父母爱的方式不同,每一学生的感受也不一样,你可以为别的学生说说你的意见,让你的意见,再次净化你同学和心灵。

活动效果:

通过调查活动,很多学生说出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言谈中,不难看出有兴奋的一面,也有不理解的一面,互相听听,互相说说,心中的“结”会一点点的打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意见,老师不去点明要学生必须理解父母的批评、训斥,主要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记忆,为下个阶段做基础。

第三阶段:认识父母

同学们,是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一天天的把我们养育大,可以说是父母和我们真的是朝朝暮暮,但你们认识你的父母吗?

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体验父母的操劳。

1、有一首古诗就写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的,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一起诵读。

2、同学们,课前让大家一起收集关于赞美爸爸、妈妈的诗歌,你们知道哪些赞美爸爸妈妈的诗歌呢? (学生汇报)

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段文字: 当你还是很小的时候,

妈妈花了好长的时间,教会了你用勺子、筷子, 教会了你怎样吃饭, 教会了你洗脸,梳头,

教会了你穿衣服,系鞋带,扣扣子, 我爱我的妈妈。 你在渐渐地长大, 而妈妈渐渐地老了, 有一天,她开始忘记了一切, 当她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 开始在吃饭的时候,弄脏了衣服, 只要你在她的身边, 她就会很温暖,很开心。 有一天,当她边站也站不稳, 走也走不动, 请你握住她的手, 就像当年握住你的手一样。

3.同学们,现在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不出声好吗?让我们回忆我们的爸爸妈妈关爱我们的点点滴滴吧!(接着播放《母亲》)

4.现在大家抬起头来,让我采访一下你们,刚才在你们的脑海中出现哪些感人的画面呢?学生代表汇报。

5、请你谈谈:当父母严厉地批评你,训斥你时,你还会怎么想?

是啊,当你们每天吃着爸爸妈妈给你们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当你们穿着爸爸妈妈给我们买的崭新的衣服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甜蜜,于是,想到这些,我们没有理由去生父母的气,没有理由怨恨我们的父母,所以,今后,无论你听到父母的表扬或是批评,请你不要忘了父母对你那清如水底的、明明白白的爱。

活动效果: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在花香中久了,会闻不到花香,我们整天生活在父母的身边,琐琐碎碎的小事,又怎能在我们的心中闪耀光辉呢?但如果我们跳出家庭,以另一种心态去看父母,感受父母,学生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活动中,有的学生会惊讶地说:“噢,原来我的父母这么不容易呀”!让父母的表扬和批评,在学生的头脑中,都成了靓丽的彩虹。到这一阶段,可以说学生再没有了对父母的不理解,更不会有逆反的心理了。

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我们要怎样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根据自己的体会再来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理解。

1.你已经为父母做了什么?(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 2.我们还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3. 播放《感恩的心》,是啊,世上的爱有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是最无私、最伟大,她从不要求你的回报,只是希望你过得比他们好。爸爸妈妈的爱如同涓涓细流,虽无声却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虽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伟大。同学们,今天,你们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明天你们就会用这份感恩的心,来回报给你帮助的人,需要你帮助的人,将来你们更会用这颗心来回报整个社会!

活动效果:

这一阶段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升华。入情入境的说,感人至深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与父母的情感,此时,学生的心中,父母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温馨的港湾,是他们幸福的源泉。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说板书设计: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板书只有一个“爱”字,这一个“爱”字,醒目,大方,在整个黑板的中心位置。周围配以优美的图画,这样既能烘托课堂气氛,又能清楚地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说活动效果:

一、表演课本剧,再现课文内容

课一开始,就借助学生刚学习的《“美极了”与“糟透了”》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呈现课文最精彩的片段,从学生的表演中,让学生体会“表扬”之后的心情和“批评”之后的心情,为活动做了铺垫,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调查讨论,让学生提升了认识

有很多东西,因为离得太近,会看不清,而离得远一些,却能清晰可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这一活动的设计,起到了提升认识的最高境界,能够触发学生的语言动机,产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而且真实的生活及其问题能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真实的学习。

三、通过小组交流讲故事,深情讲事例,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交流过程中,会勾起爸爸妈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画面,让失去的记忆重新找回。让爱在学生的心中升温。

四、提供舞台,激发热情,说得精彩。

活动中,我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训练学生人人动口,人人练说,教师活动于有困难的同学之间,因人而异,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轮流肯定,轮流欣赏,轮流鼓励,让每个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样的层层训练,老师做到了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学会了互助,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活动能力的提高。

五、言随心动,明白什么是真爱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引导,学生在心中明白了无论是爸爸妈妈的表扬或是批评,都出自于对我们的爱,学生能正确地对待这一切,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第5篇:什么是爱党爱国?

有个法学者和学生有段对话。大致内容是,学生说:老师您总是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似乎对社会很绝望。老师说:是的,我对社会很绝望,但你说我这是堕落吗?学生说:当然不是,您是个有责任感、有良知的老师。

我同意这位老师的说法,对社会不满的人,未必就是堕落的人;满腹牢骚者,也不仅是为个人泄愤。

人们常常把动不动就批评社会政府的人,看作消极厌世者,甚至是对党对国家缺少热爱的人。其实,这是种误解。爱之深,责之重。质疑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思考。观病于初起之时,不是关注疾病本身,而是为了机体健康。相反,充耳不闻窗外事,或者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的人,也许才真的是“毒已攻心”。

说到爱党爱国,那什么是爱党,什么是爱国?甚至更为前提的问题是,什么是党,什么是国?

要整天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才算爱党吗?要整天把“黄河长江万里长城”挂在嘴边才算爱国吗?如果是那样,各级政府每天都在谈“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那对党的爱真的是太博大深沉了。但事实上,还是有一些声称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党员,非要把老百姓的钱揣进自己的腰包。

如果爱国是整天把黄河长江万里长城挂在嘴边,那动不动就征地拆迁毁林挖坑,岂不是对国家最大的侮辱?

党组织代表党吗?党员代表党吗?党章代表党吗?政府是国家吗?官员是国家吗?执法者是国家吗?爱党,爱国,爱的究竟是谁?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怎么爱党爱国?怎么才算是真的爱党爱国,而不是在领导面前爱党爱国,背后却骂党骂国?

运动员拿金牌了,感谢自己的父母,有人说:要感谢国家。这样说来,运动员到长城根儿磕上几个响头,或者来个涕泪横流,是不是就感谢国家了呢?还是说只有给体育总局的领导行个大礼或送个大礼才算感谢国家?其实,那个人说的不是感谢国家,是感谢政府——把国家等同为政府也是很常见的说法。即便如此,拿了金牌不是对政府最大的感谢吗?

关于爱党爱国,我的理解是:党员和党组织做了好事,我赞美你做得好,并且支持你;但是党员和党组织做坏事了,我也要骂你几句,让你由坏变好,而且我期望你允许我骂你,相信你能变得更好,这是爱党,不只口头爱,心里也爱。

对于执政者而言,爱国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拥护。这时,爱国更体现在民生问题上,如果我们的政府官员,拿人民的生命、土地、财产当回事,我说你好,如果不当回事,要骂上几句,让你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而且我不担心你怀疑我骂人是反动,这是爱国。

反过来说,当党和国家有时“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我还要赞美你健康妩媚,那才是不负责的表现,也谈不上爱党爱国。

有时爱国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远,当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时,我们有爱国情绪,当北京奥运会得到国际好评时,我们有自豪感。但这样的事件毕竟不会天天发生。

如果把爱党爱国细化到具体的问题或事情上,会更真实有力,例如,别人砍了我一刀,警察抓住凶手,赔偿我的损失,我要感谢党;我没饭吃,政府救济我一袋大米,让我活下去,我要感谢政府。

反之,如果仅仅在抽象空泛的道德层面谈爱党爱国,反而容易产生一种迷惑性。例如,民众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且不说冲突发生的真实原因,执法人员说:你是在与党和政府对抗!这样,就把具体的事件置于党和国家的权力压力之下。如此一来,爱党爱国反而成为掌权者横行霸道的武器。

因此,以爱党爱国之名,行伤天害理之事,这岂不是对党和国家最大的侮辱,对人民最大的欺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说明爱党与爱国是一致的。但我们常常以爱党作为爱国的标准,潘冬子,张嘎子,雨来,王二小,海娃都爱党,也爱国;江姐、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都爱党,也爱国。

但我们也常被教育,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有三山五岳,黄河长江,但那些都和党没什么关系。

因此,爱党和爱国又不完全同一,国家有几千年历史,而党的历史不足百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有时,人们所谈的爱党爱国问题,其实并不是在谈爱党爱国,而是在谈利益。既得利益者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可能并不顾及政策的公正性问题;利益受损者痛恨腐败和不公,甚至可能要对党和国家骂上几句。也因此,掌权者常常把后者划到不爱党爱国者的行列——尤其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下。

真正的爱党爱国者不是满嘴流油地为党和国家歌功颂德,而在于,即使你已经富贵荣华、名满天下,也能保持思想的独立和头脑的清醒,对贫穷的民众、恶化的环境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孟子说的好,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但如果你不爱我,还要我去爱你,岂不是强人所难吗?爱党爱国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要双方自愿同意,单相思不行,强人所难不行,强求之而搞人身伤害更不行。如果一方已经背叛感情,还死皮赖脸地要对方忠于自己,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010年12月28日

第6篇:什么是爱婴医院

敦煌市医院爱婴医院复核 爱婴医院知识《工作人员人手一册》

一、 什么是爱婴医院?

爱婴医院是一个荣誉称号,创建爱婴医院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为了在世界各国医院及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支持和推行母乳喂养,改革不利于母乳喂养的产科制度而于1991年6月倡议和发起的一种全球性活动。我院要严格按《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标准》认真去做,经省级或国家级有关组织的评估,可以被命名为爱婴医院。

二、 为什么要创建爱婴医院?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工喂养逐步取代了母乳喂养,其危害性也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和重视,七十年代中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母乳喂养的科学研究,证实了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创建爱婴医院就是为了:

1. 推行母乳喂养;

2. 改革不利于母乳喂养的(产科)制度;

3. 减少婴幼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 终止母乳代用品商廉价供应活动;

5. 贯彻“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国际妇幼保健宗旨

6. 拓宽产、儿科服务项目,促进医院内部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客观要求。

三、 创建爱婴医院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1. 开展母乳喂养的宣教、咨询和指导;

2. 实行“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3. 建立24小时母婴同室;

4. 建立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

四、 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1.母乳是婴儿最佳天然食品和饮料,完全能够满足出生六个月以内婴儿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不用加喂牛奶、果汁和水。

2.母乳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最适合婴儿肠胃功能的消化吸收。

3.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球蛋白、活性白细胞、溶菌酶等),具有免疫功能,能保护婴儿少得疾病。

4. 母乳喂养与高智商相关。母乳中含有促使大脑发育的必需氨基酸;婴儿与母亲频繁接触,易增进母子感情,有助于早期智力开发,促进心理与社会适应性发育。

5.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吸吮运动能促进面部正常发育,可避免由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和牙齿畸形。

6.产后立即母乳喂养,能使母亲体内催产素分泌增加,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健康和产后恢复。

7. 哺乳期间闭经是一种天然的避孕方法。产后6个月内日夜纯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产生哺乳期闭经,影响生育能力。延长生育间隔,起到避孕作用。

8. 母乳喂养可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9. 母乳储存在人体内不变质,温度适宜,无需消毒,随需随排,喂养方便,可节省人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0. 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减少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是什么?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传达至所有保健人员。

2.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与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橡皮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六、《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的内容是什么?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卫生保健机构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的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或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储藏条件。

七、 什么是母婴同室?它有哪些优点?

母婴同室是把婴儿放在产妇床边,让母婴24小时在一起,以利于随时进行母乳喂养。

优点:

1. 可增进母子感情;

2. 便于早开奶,按需哺乳;

3. 有利于实施纯母乳喂养;

4. 母亲是婴儿最细心、最好的护理者;

5. 有利于婴儿智力开发和人格培养。

八、 什么是按需哺乳?

1. 按需哺乳就是指哺乳时间和量不受限制,即不定时、也不定量,婴儿何时想吃,就何时喂养的一种喂养方法,按需哺乳取决于婴儿的饥饿感。

2. 坚持按需哺乳或频繁吮吸母亲奶头,即能促进乳汁分泌,又可促使母亲早下奶。

九、 什么叫“三贴”?

1. 母亲胸脯贴婴儿胸脯----胸贴胸

2. 腹部贴腹部----腹贴腹

3. 婴儿嘴及下颌紧贴乳房,身体紧靠母亲----婴儿下颌贴母亲乳房 即所谓的:胸贴胸、腹贴腹、婴儿的下颌贴母亲乳房。

十、 什么叫“前奶”,什么叫“后奶”?

前奶:哺乳开始时水样的乳汁,含有丰富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后奶:哺乳终了时的奶白色乳汁,含有较多脂肪且占乳汁总量的50%以上。 十

一、 初乳指的是什么?对新生儿有何好处?

1.初乳:是指产后七天内所分泌的特殊乳汁。初乳色黄,黏而透明,量少。

2.初乳对新生儿有以下好处:

(1)含有大量抗体,能预防感染和过敏;初乳中的抗感染蛋白质和白细胞是新生儿出生后获得的第一次免疫,因而可保护小儿不生疾病。

(2)初乳是小儿出生后头几天中最好的食品,它营养丰富,含有促进小儿肠道发育成熟的特殊成分,有利于为消化“成熟乳”做好准备。

(3)能促进胎便排出,从而清除肠道内胆红素,预防新生儿黄疸。 十

二、人乳与牛乳相比有何优点?

1. 免疫功能强:人乳中S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双歧因子等免疫物质含量比牛乳中丰富,它能保护婴儿、抵抗疾病。

2. 含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的氨基酸,而牛乳中含量极少。

3. 易于吸收,不致使婴儿发生缺钙性抽搐,贫血等。而牛乳则不能避免,且其负荷使婴儿难于承担。

十三、如何保证母亲有足够的奶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做的以下六点:1. 早接触;2.早吮吸;3.早开奶;4.母婴同室,按需哺乳;5. 母亲自己的营养及保持愉快的心情。

6、开奶前不喂食、最好不喂水。 十

四、怎样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1. 哺乳次数:出生1—2月的婴儿,每天哺乳8—10次,三个月的婴儿,24小时内哺乳至少8次,每天哺乳时可以听到婴儿的吞咽声。

2. 排泄情况,每天应换六块或更多的婴儿尿布,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质软大便。

3. 睡眠:在出生头1—2个月内,二次哺乳之间婴儿很满足及安静。常见3个月婴儿在吸吮中入睡,直至自发放弃乳头。

4. 体重:每周平均增重150g左右(25—210克)、2—3个月内婴儿每周增加200克左右。

5. 神情,可见婴儿眼睛亮,反应灵敏,此外,哺乳前母亲有乳房充满感,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较柔软。

第7篇:男生为什么不喜欢陪女人逛街!原因是这样吗?

陪女人逛街是大部分男生的软肋。特别是女生逛街买衣服的时候,很多男孩子要么在店外面等,要么就在店里找个地方坐着玩手机,要么撒谎,一个人先回家了....为什么男生不喜欢陪女人逛街呢?这些原因你应该知道:

1、对女人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趣

女人上街,集中关注的焦点是风味小吃、新式衣服、新款化汝品及儿童玩具等,但通常来说,男人对这些东西恰恰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陪女人逛街当然不如在家看球或上网打游戏更刺激了。

2、陪女人逛街会有破费

女人逛街,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只要遇到喜欢的东西,不管需要不需要,一定会产生“占有”和“买下”的欲望。这个时候,男女一定买单无疑了。

3、害怕女人的啰嗦

女人买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反复挑选和讨价还价。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往往会耽搁半天时间。商场或超市里面,往往女人在哪儿兴致勃勃,男人早已走开的情形。

4、环境有些尴尬

男女在逛街购物的过程上也有差异。

由于商场是女性的天下,很少看到男人的身影,提着物品跟在女人身后本身就不自在,如果再站在女人后面听她们砍价会更尴尬。

5、害怕跟在女人后面拎包

男人陪着女人逛街,两手揣兜单纯跟着摆“大爷范儿”,还可以接受。可半天下来,手里大包小包不自觉多了起来,“大爷”变成了“小跟班”,这是男人最觉没面子的。再加上周围人关注的目光,男人恨不能把东西一扔,就逃出去。往往暗下决心,下次打死也不跟着来啦。

男人不愿陪女人逛街,综合来说是因为男人觉得费时、费力、费钱,而且还不讨好。女人认为逛街是一种享受,而男人们则认为是一种煎熬——男女有别。

所以,如果他不是自愿陪你逛街,就不要强求了,要么就速战速决,直接买完就走。

最后:喜欢陪女人逛街的男人是很少的,如果你能找一个愿意陪你一起逛街的男人,那你就是幸运的,好好珍惜吧!

上一篇:用英语介绍中国茶文化下一篇:南方航空公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