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小学数学教研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学科教研主题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小学数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即是开展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这也是提高教师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教研主题始终贯穿于主题教研活动之中,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中确立教研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的含义

所谓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就是小学数学教研组(小学数学教师)把平常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帅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小学数学学科确立教研主题的原则

1.教研主题必须来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因此,教研主题的确立必须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众多矛盾中提炼出主要矛盾,保证教研主题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同时,教研主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也决定了教研主题的确立必须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如果随意编造、闭门造车,将会使确立的主题解决起来没有现实条件,主题研究成果也就没有现实指导和推广价值,对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毫无意义。

2.确立教研主题要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头脑风暴”的作用。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小学数学教师,身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毋庸置疑,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获得的问题必定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就保证了问题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师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提出问题应该发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头脑风暴”的作用,才能汇集成问题的海洋,才能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有价值的教研主题。

3.教研主题的确立要有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形成教研成果,回归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促进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实践,表明了教研主题的确立应有应用价值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学科确立教研主题的方法

1.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发展中,时时刻刻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提炼出阻碍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矛盾,显而易见,这个主要矛盾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小学数学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完成这个课题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

如“小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率的研究”等这些直接指向学生、教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教师和学生犹如两台高效率的机器,高速运转,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效率。

2.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一些前沿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事物的发展总有前进的突破点,随着突破点的突破,事物才能前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前沿问题,就是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突破点,它的研究对于突破数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数学教育创新有着实际而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中力量探寻和完成这种课题,使自己始终处于教育前沿的保证。“网络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就是科学技术与教肓的融合,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始终处于整个社会的前沿阵地,应用于教育系统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科研的一个新领域,也是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个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将不断促进教育向现代化发展。所以这个教研主题就具有前沿性。前沿性教研主题要考虑数学教育教学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数学教育教学未来前景之间的结合点,突破了这个结点,数学教育就会走向未来,这个结点体现出的矛盾就是教研主题的前沿性。

3.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问题,是你我共有的问题,它的解决对于推动数学教育整体发展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研组要把握住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就得高度重视这类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在目前就具有普遍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是什么?是在放学后给孩子们补课,下课了,也要占用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吗?用消磨时间的战术,大量做题的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吗?很明显是不恰当了。还是抓住课堂的45分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数学课堂教学要效率呢?如何向数学课堂要效率呢?这个课题的解决会指导数学教学领域的整体发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4.立足于当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比较典型的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会出现比较典型的问题,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个典型性,就是指代表性和突出性,发现了这类问题要及时捕获,经过分析、研究,形成教研主题。如学生在学习除法竖式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计算结果错误,就对学生做一些调查研究,研究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和对策,形成代表性,然后把研究成果推广开来,使学生的数学计算尽量减少错误。

5.确立教研主题还要考虑其特殊性。

每个区域内教学环境的特色,教学资源的特点,学生素质基础等等各不相同,教研主题的确立就有了其特殊性。比如:“隆尧县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研究。”研究本区域的小学生目前学习状况,因其有特殊性(区域性)获取的结论用以指导本区域的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主题教研的特殊性,使得主题教研与本区域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更紧密,研究的课题对实践更有指导价值,使得主题教研具有地方特色,它与教研主题的普遍性结合在一起,会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飞速发展。

作者:雷利华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改教研策略

【摘 要】在教改教研的不断深入下,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充分利用小学数学教改教研成果,进一步促进这一工作的实施,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教改教研工作予以支持,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就小学数学教改教研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改 教研

前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得以运用,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及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致力教改教研工作,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一工作的落实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改教研优秀成果

在教学理念方面,经过教改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中,更为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断在生活中发现、运用数学知识,实现对其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在教材方面,其编排也更具系统性。就苏教版小学教材来说,新教材在编排中,将一些较为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放在了小学教材中,进一步完善了知识结构,将一年级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内容集中后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将一年级原有的“时间单位”知识移到了二年级下册学习。同时,在内容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以培養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提倡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富多彩、趣味性强、生活化的数学世界,将原有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并在数学写作规则等方面加强规范,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改教研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为适应现阶段教改教研趋势,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师生间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一个与“钟表”有关的谜语,如“两兄弟,长得怪,弟弟高,哥哥矮。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小学生十分喜欢谜题,在教师提出谜语后,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猜谜,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在学生猜谜后,教师再询问学生,“同学们,其实时针和分针还有一个小兄弟,你们知道他是谁么?”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请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存在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学生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能够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对其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形势下,教师也应注重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生对游戏十分感兴趣,在学习过后,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巩固学生多所学知识记忆。例如在学习《时、分、秒》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秒针对应的时间。在听到教师报出时间后,对应时针、秒针和分针的同学能够立即站起,便为回答正确。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赞扬和奖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降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动态的平移、旋转过程,并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演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如窗花制作等,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并获得启示,发现生活中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从而清晰的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结论: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工作的实施,已经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众多的成就,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尽快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改教研工作的实施,使教改教研工作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以苏教版为例.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2(2):17-17

[2]袁善领.对小学数学教改的反思.信息教研周刊,2013,10(10):57-57

[3]周洪.从“数学的问题”走向“数学地思维”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文理导航,2015,10(30):53-53

作者:陈冻冰

第三篇: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当前时代,网络技术已逐渐渗透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中.本着探究精神,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需求,其次分析了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要点,最后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专业发展这一目标,列举了几项促成实现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研;平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其亦逐渐渗透国内各小、中、高教育机构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其中,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相对重要的主流学科,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自然应积极联合网络教研平台,通过对其进行创建,并应用其内含的技术功能及资源内容,有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对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需求

(一)应用网络教研平台升级自身教学理念

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普及的当前时代,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及新式教育模式的创建均离不开对其的应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初步在国内各教育机构实现,在教师教研发展的层面,此类技术的应用仅初见“苗头”,相关教研平台的构建多数仍在筹划中,且具备基础框架.小学数学教师在当前及未来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概率较高,如果其自身教学理念固化,会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及效果,进而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优先通过应用网络教研平台升级自身教学理念,充盈自身新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的相关储备,而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平台记录自身研习进度,分享教学动态,通过多方交流总结完善教研经验的积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及成长.

(二)应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交流资源共享

传统的教研活动以校为本,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为照顾教师的教务及其他事务的执行时间,整体教研活动往往略显仓促,或流于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研活动当中,逐步引导网络教研平台建设“热潮”的出现.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可促成校内乃至多校教研资源的共享,促成个人及团体的互动与交流.此种境况下,部分教师搜寻到优质的教研资源,便可第一时间与平台内部人员分享.由于网络交流便捷快速,具有一定的跨空间、跨时间特性,教师个人教务及事务便不会耽误教研活动的进行,提升了个人专业发展的效率.

(三)应用网络教研平台规范研修促成进步

过往教学研修的內容及制度多由校内管理人员制订,不仅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亦无法保证教研成果的有效性.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重结果,轻流程,导致多数教师以“应试”心态参与教研活动,流程敷衍,成果验收时抓紧提升自我,最终导致个人专业发展不稳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一知半解的情况.网络教研平台应用后,整体的教研活动均处于参与者及管理者的“监督”下,教师不仅要在过程中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还要擅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进行互帮互助.在平台上与处于同一教研进度的教师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实现成长与进步,还能适当舒缓教研任务带来的压力,分享部分研习环节成功的喜悦.部分教研平台采取积分制管理应用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教师研习期间的交流信息、浏览资料及各环节成绩,后期亦可直接导出相关数据,供教师本人及学校对其成长发展轨迹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

二、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要点

(一)关注教师需求,营造教研环境

传统的教研活动讲求校本,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行事理念渗透教学及教研活动中.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自身需求,自行通过平台功能设定自主培养方案,学校亦应尊重且关注教师的需求,从宏观层面进行微调,营造适合网络教研开展的硬性环境.在网络教研平台应用期间,学校应为教师开设反馈信息交流通道,方便教师随时随地提出对当前活动的改进建议.学校管理者亦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与回应,并将其中优质的意见进行整合,选择性予以采用及落实.部分教师的需求及建议涉及网络教研平台资源及内部构造的扩充,学校管理者可结合其建议方向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并邀请教师参与构建资源的选用与计划的制订.只有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整体网络教研活动才会效率陡升,事半功倍.

(二)关注研修过程,提升备课能力

教研活动对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影响较大,其中,备课能力应属于整体研修过程的重点提升对象.此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知识内容的梳理与系统有效的内化,尽管相对耗费脑力,但对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助力不容小觑,教师本人亦要提升对此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备课能力,综合体现了其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搜寻能力及将所有知识融合教学化的整合能力.研修过程的各个环节便是此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研修过程的关注,应用实践练习对其各阶段研修发展进行验证与审核.在教研活动后期,学校要为教师设立不同学科内容的备课任务,探究研修后教师备课能力的实际发展情况.部分教案的评测活动甚至可以邀请校内学生代表参与,融合学生视角,提升评测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三)关注教研生态,启用网络互动

网络教研平台应用人数众多,如实现多效联动,其呈现的教研数据便会更加丰富,可为教师及学校展现更加活灵活现的教研生态.网络互动可以使学校教师了解本校乃至他校其他教职人员的基础素质、研修进度及发展状态.此类教研生态信息不仅能使在研教师分析并了解自身水平所处的位置,亦能从中发现翘楚者并对其的研习方式及研习习惯进行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难度不大,受教育改革的影响,其更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此方面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在研教师可参考翘楚者发布的教学创新规划内容,了解此类规划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研教师应多参与网络互动,提升平台应用率,加快自身网络教研生态的融入度.只有达成此基础要求,后期的对比与学习才会更加客观、有据.

三、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搭建属于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网络教研平台的搭建是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其实现专业发展的第一步.多数院校选在自身校园网站上建立教学研习版块,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实现平台的建立,此种形式可在研修活动的起点便保证学校个体特色的高度保存.学校可将研修教材内容发布至此版块,令教师自行下载,亦应在此设立定期直播讲座,启用互动参与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深度探究与相关疑问解答.学校网站应设置论坛版块,相关数学教师可在此处共享自身创建的教案及搜集的各种教学资源.校园管理人员应联合网站技术人员将部分内容优秀的帖子标注为精华,提升此类资源的“曝光度”,以此激励在研教师的参与动力,提升师师的交流频率.后期,教师的备课考核成果亦要在此进行发布.当前时代数学学科相关的教案制备一般涵盖视频、PPT及新式教育互动课件.学校应优先规范资源共享制度,明确标明教案的制作者,尊重其创建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劳动,而后在落实共享及应用时,将师生互动的优良效果记作考核分数,以合理的分配制度分配给教案创建教师及授课教师.同时,接受教学的学生也可以登录教研版块为此类考核评判投票,学生的参与突显了整体教研活动评审的公平性.

(二)创建师生及师师构成的教研群,随时答疑解惑

学校官方网站中的教研版块及论坛资源共享,仅为活动“正篇”建设的相关内容.在活动进行期间,在研教师应借助教研群的创建,实现更加高频的师生、师师互动.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产生疑惑,可通过师生沟通群向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的提问,往往最能体现教师能力塑成状态,或成为新式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当前教学的判定依据.教师可优先解答并整合学生学习的存疑要点,将相关内容共享到师师教研探讨群,与校内及校外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讨论.为统一解决一些问题,学校亦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将教师群近期探讨出的解答成果整理成微信平台文章,定期进行发布.此番操作可令未发现自身存疑的学生,及其他教务缠身未能及时参与讨论的部分教师完善对此类整合内容的了解.

(三)建立多校联合应用教研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上文多次提及多校联合的网络教研平台的建立,此类研修融合目标可通过建立教研资源库来实现.多所学校教研活动的联合,必然有利于当地小学数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但因各校的教务安排及教学时间均存有差异,建立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是最理想的活动融合方式.此类资源库可分为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等版块.与校内分享同理,资源内部需要标注搜集来源及编创作者、学校及姓名等具体信息.

四、结 论总的来说,当前教育改革推行正盛,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也在小学教学中呈现递深的渗透情况.在此背景下,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小学管理者应优先分析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要点,进而通过搭建属于自己学校的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互动;创建师生及师师构成的教研群,随时答疑解惑;建立多校联合应用教研資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等策略,确保落实学校教师研修信息化改革,并以此逐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永福.线上线下结合的区域学科教研探索:以小学数学区级主题教研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16(11):73.

[2]高枝国,郑丽.促进教师自组织学习的有效路径:小学数学网络教研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6(04):4-6.

[3]吕敏,朱宏斌.创新网络教研途径,促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34):51-52.

[4]韩东.基于网络主题研讨式教师协同研修的探索:以两次全市小学数学网络主题研讨活动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7(04):55-57.

作者:赵喜君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

摘 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初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更加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为此各个初中都在切实的开展初中的教学教研工作。数学是初中课程里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为了能使学生攻克难关,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研工作;团结协作;课程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开展状况

就目前我国各大中学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数学课程改革 的任务,做到寓教于乐,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在全国的各大初中都得到了开展。部分学校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教研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进行教研工作的开展时,简单地进行教学工作总结,不能将教研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针对这些有得有失的状况,各个初中的数学教研组也在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使教研工作的开展对数学教学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

1.做好数学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

想要有效开展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首先要做的便是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检验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决定着整个教研队伍的水平,只有教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才能确保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研队伍成员的自我学习。作为教研队伍的一员,为了能使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使数学教学能够跟上教育的发展,应该加强自我学习,首先要就初中数学教研任务大纲进行学习,明确每一项教研任务以便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2)学习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向,对应的做好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计划;(3)积极接受再教育。

2.团结协作,加强交流

教研工作想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研组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单位,在教研组中老师们应该团结,相互就教学方面的经历以及经验进行交流。针对眼下新课改的教研工作的安排计划进行商议,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教研计划,以助于数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具体的实行步骤如下:第一,召开定期的教研组内部会议,就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经历进行交流。对于数学工作者来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集结在课堂上,所有的教研经验都是从课堂中获得而来,然而因为每个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研经验也会各有特色。第二,展开公开课,进行课堂的观摩。

3.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教研工作的完成也并不是专职的。就教研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空口说白话,而要通过实践来总结,然后将教研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完善,也就是说教研工作的基础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想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就务必要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授能力,要是学生听懂、会做,因此课堂时教研工作开展的最佳地点,课堂的授课经历,课后的总结,撰写教学总结和案例,这样将会为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砝码。

4.从思想到理论实践课程改革

从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来看,在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上远高于国外的国家,而初中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如今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爱好,以及探究数学难题的兴趣。为了使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务必做到从思想上到理论上时间课程改革。作为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大力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游戏、讲述数学名人如华罗庚的故事使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而是陶冶个人情操,且具有一定的乐趣的。

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保障。在进行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脚踏实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使整个初中的教学工作享受到数学教研工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作者简介:孙少寅,男,本科,福建省惠安锦水中学,数学教育。

作者:孙少寅

第五篇: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解构与重建

【摘要】

小学教研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趋势。试看我区域农村小学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状况,广大的数学教师正积极寻求和努力构建区域性新型教研活动平台,以此促进教研文化的解构与重建,激发课程改革活力的新局面。实践告之,区域性小学数学教研文化会随着教研平台建设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构建区域性教研平台也会借助教研文化的重建而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反省”,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与优化创新。本文章尝试以农村地区小学构建区域性新型教研平台为载体,谈谈对学科教研文化解构与重建研究过程中点滴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教研文化 解构与重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种新挑战,更是对原有的孤立思维方式构成严重的思想冲击。传统小学教研文化中,个人主义物质已完全不符合现阶段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要求,并且严重阻碍着学科领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束缚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因此,农村小学数学需要教研文化的解构与重建。就近几年番禺农村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广大数学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彻底改变,并能诱发出一种发自内心并自愿成长的内驱力,这是很值得欣喜的。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是否流于一种形式,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如果长始下来的话,势必会造成区域城乡学校数学教学发展的差异与失衡。基于此因,我们必须构建起一种因共同分享彼此研究价值、交流区域性数学课程改革成果的新型教研平台,也就是教研文化要从“孤立作战”走向“协同联动”。

一、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内涵

就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内涵而言,它是指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行为方式,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其内涵的研究主要从特定范围的内容要素和形式表现两个层面展开的。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内容层面,它主要针对构成区域性农村教研文化自身的内部因素及其结构为对象而研究的。正如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这样认为:“教研文化是指教师的研修意识与活动准则、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价值观与互动感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即数学教师们开展研修活动时所特有的范式性文化。”

然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形式表现,主要研究是处于特定的小学领域文化群体教师之间的活动方式以及人际关系模式。换言之,随着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有效推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解构与重建,远比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现阶段,番禺区教育局正全面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大部分属于农村小学,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区域性城乡学校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科教研文化。只有这样,改革研究才能为区域性城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解构

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奉行教学的“专业个人主义”原则。“孤立地研修”是大多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习惯,尽可能地避免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问题(困惑)主动地暴露出来。调研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相对封闭地工作,习惯于倾向在学科的屏障中保护自己,不太愿意接受外界先进经验的影响。教师之间普遍缺乏开放、信任且相互支持与沟通的平衡心态,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指责和损害,往往倾向于在“内部真我”和“外在表现”之间建立一堵墙。显然,这种自我封闭教学思想,正是排斥着“联动教研”的理念。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急需突破这种教研氛围的困境。

我们只有弄清区域性农村数学教研文化生成的机制及其过程,明确在不同区域下教研文化的特性,对建立与发展良好的教研氛围有着指导性作用。农村小学教研文化的重建,首先要改革教师封闭的、缺乏进取力的研修方式,打破当前那种“自我封闭、自甘平庸”的局面,诱发他们自觉地开展联动教研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借《小学数学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有效策划与组织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契机,尝试对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孤立的成因,从“教师个体教学情境”与“科组教研结构的分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个体教学情境

就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个体而言,笔者从教师的传统思想和极端依附方式、教师自我角色的定位与期待两方面来简要解释。

第一,教师传统思想和极端依附方式。目前,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工作任务日渐繁重,加上过往传统的学科研修方式的影响,若要与本校(或邻校)科组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那就无疑成为他们抗拒与抵触的对象,而这种错误思想,正是阻碍小学数学教师彼此间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其次,观念与体力固然也是阻碍着我们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不容忽略隐藏于背后的“极端依附式”做法,教师缺少学科的研修意识是主要因素。相对中心城区的教师而言,处于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师认为,何必为课程改革而立即去改变自己,可继续采取“重走旧路”的应对方式,将自己视为课程改革的“旁观者”角色。再者,由于传统的工作环境与思维习惯,很容易形成保守思想,这种极端保守性会使他们抗拒外来的干预,甚至排斥多年来课程改革所获取的成功经验。

第二,教师自我角色的定位与期待。除教材和学生以外,教师也是影响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区域性教师之间时刻保持密切的、协同联动的关系,这无疑会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那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定位自身的教学角色,这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度,进而会影响与其他教师形成互动以共同为提升个人专业成长的程度。从目前调研获悉,区域性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抱着“自扫门前雪”的封闭式工作心态,往往表现为相互竞争并充斥排他性,以至于教师之间往往只有拉家常的闲话,却缺失了彼此间开展有效教学的讨论与交流的教研活动,一种实时性的“联动式教研”意识仍然未能真正建立。因此,若果教师缺乏专业研修的内驱力,那么教师间所形成的教研文化至多是局限于 “拉家常式”的表面活动。

2.农村小学科组教研结构的分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一个具有形成数学教师反应的特殊属性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里所发生的事件是复杂的并具有瞬时性的特征。我们每天所面对如此复杂性与瞬时性并存的课堂,加上教师之间学科专业水平发展的差异性,造成了大部分教师用粗糙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而这样日复一日的教学情境和习惯性,制约了学校内部或与邻校学科组教研活动实效性,即科组教研活动单一局限于校内,产生区域性学校之间教研活动的分化现象。

除了现实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之间的互动教研产生直接冲击外,学科组织结构也是造成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不断反思的影响因素。由于区域性农村的小学数学科组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任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普遍较弱,科组教研力量较为单薄,缺少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造成各校科组教研活动的内容与结构产生较大差异。如果他们将教研活动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校内的话,那么数学教研文化的建设步伐必将停滞不前。在课程改革研究的迫切需求下,促使教师更容易处于孤立和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

三、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重建的思路

小学教研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趋势。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明确要求:开展的课程改革工作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在这种的背景下,如何促成两者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焦点之一。

1.重建目的: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实效性

任何教育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应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亦然。但是,在实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其改革的实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必然被狭隘化、孤立化,甚至片面地认为改革与重建目标仅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而忽略了提高学生学习结果这一重要目标。诚然,教师的教因学生的学而存在,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力。我们要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首先要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教研文化的重建这两个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提升学生学习结果和学科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研究的最终目标。

课程改革最终落实靠的是教师,如果教师缺少参与有效教研活动的意识,缺乏实施新课程研究的执行力,再华丽的改革方案,都只能是“束之高阁”罢了。当前,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我们就必须实现其改革目标内涵的拓展,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研文化重建、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和学生学习结果提升等几个层次的目标有效地整合起来,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实效性,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足点。

2.重建思路:开展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建设的研究

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需要重建,专业研修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得到普遍提升,这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单单靠一个学校的科组教研力量,是比较难实现的,这大大制约着数学教研文化重建的速度。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就是着眼于区域性教师个体(集体)专业发展,通过搭建若干校组成的新型联动教研平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联动教研的开放性和所萌发出来的生命力。然而,我们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仅仅增加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执行力,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关键在于要构建起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研究目标。

第一,建立协同教研组织气氛,形成区域性数学团队共识。协同联动的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必须立足于一个可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和谐环境中。只有在相互信任和支持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形成积极的竞争激励心态并自愿提高与发展,从而实现“两个队伍”素养的提升。此外,随着番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学科资源库的广泛利用与二次开发,学科论坛的活跃交流等),致使区域性学校学科知识的“围墙”越来越模糊了,拉近了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距离,有效增强了教师间的互动成长,加快了教研文化的重建速度。基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更应以开放、分享和彼此支持的态度走出课堂,跨越校间束缚,与局域范围内的同行共同探讨现阶段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从而达成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团队的共识。

实践证明,在不同区域的若干参与学校(学科组)里,只有充分挖掘各参与校内部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优势,让他们的教学教研优势不再属于“私有财产”,并主动以为大家所“公有”而共用。同时,还要建构起联动式学科“大组教研”的意识,树立起区域性(校本)有效教研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活动机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协同作战,教学资源共研共享,从而实现区域性农村数学教学的均衡发展。譬如,在开展“异级同类课校本教研”研修活动中,以构建区域性校本教研“三.三模式”(即:三级研课和三次展示),学科组通过精心策划和科学组织,实施集体备课,并约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异级同类课公开教学,供“大科组”研讨交流,从而促进团队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又如在“微格教研,网络互动”活动中,把教学流程定格,既利于自我反馈,也利于若干校的集体研讨,完全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区域性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各参与校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构筑教师联动教研平台,塑造区域性协同发展氛围。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协同联动是指以彼此平等为基础,通过组织专业对话和知识协商,以达成教师教学共识,并获取教师共同成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或发展的共同体。通过研究,区域性小学数学教研协同联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成立若干学校科组开展以“同课异构”、“异级同类”、“练习题组研发”和“课型研究”等主题教研活动,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模式(即“选定课题,同课异构;互动研讨,形成预案;课堂实证,优化提炼;成果定案,资源共享”)。这种教研模式,不仅是一种交流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主精神,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在实际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开展《小学数学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时,就是以其作为区域性农村小学教研文化重建的突破口,以“研学后教”专项案例研究为载体,加大级组(科组)研课力度,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联动教研平台。这样的研究,既关注了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加速了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步伐,更利于小学数学新型教研文化的重建。

第三,探索教师协同成长模式,促进区域性教学均衡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繁忙,教研活动经常是“孤军作战”的。如果我们能将彼此观摩对方教学、学习对方教学的长处和交流课程教学研究经验,作为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话,则对促进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将发展的眼光放得远些,放到一个区域(地域)范围上去,构建局域性学科“捆邦型”科组教研文化建设模式,以区域性校际的联动形式来实现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这样,有利于将“游击式”数学教研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实现教研形式多元化,从而达到区域性教研文化的协同发展。

例如,基于市桥城区城乡学校教研水平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建立“城乡科组手拉手”教研网络,以“学科氛围”带动“教师成长”,完善活动过程的评价机制,发挥区域性协同联动教研评价的效能。启动区域性农村若干校之间联动教研的实施方案,划分片区以“教研会餐”式开展教研活动,以“立专题成系列”活动模式,围绕着“小学数学课型专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专题(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说课、观议课、反思答辩和专业技能展示等)”确立研修主题。同时,还邀请区学科教研员(特约教研员)、城区名校骨干教师进行实时点评和专题报告会,引领农村小学数学科组的建设,实现区域性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关注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才能实现从“孤立作战”走向“协同重建”的建设目标,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得以均衡。经过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艰苦努力,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研究与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不但有效地推进了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而且课程改革在“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阶段性可喜的成果。然而,从研究中让我们发现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体两面”,它不等于“护航”关系,也不等于“对接”依存,而是一次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钟启泉.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3]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4]张红洋、吴俊明.教师文化的解构与重建.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5]陶青.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流:反思、批判与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6]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作者:张 芳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论文下一篇:消费者行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