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2022-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此之中,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种行业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近几年,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土地资源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本文将基于该发展背景,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几个方面的详细解析,以此来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应用中的发展动向,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更好发展。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介绍

(一)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登记与变更对土地权属的相關信息,从而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情况下的信息化发展。(王立群.试论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22):274.)在具体实施中,核心实体是宗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输入、存储和检索,并细致分析相关情况,功能丰富,在制定地籍管理相关决策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对于已经投入开发使用的土地权属土地登记,都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安排与设计。土地的类型、土地的数量、地表覆盖率等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下进行全面整体的分析。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保存非常有帮助,可以以图片和表格的形式保存相关信息,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也更加突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能加清晰的进行地籍管理工作。

(二)土地评估及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组织和协调环节主要是由土地评估与规划完成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再详细分析过土地资源相关情况之后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不仅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经济效益最大,而且还能同时兼顾的环境与社会效应。土地资源的空间结构通过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既然可以相应的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的适宜性的确定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相应的土地质量和数量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内的土地资源数据库获得,对于生产开发的潜力、承载能力、农作物预期产量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李娜.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黔西南州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7,08(21):222.)在土地开发和土地规划之前拥有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开发规划的可执行性,对于不必要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可以有效的降低。

(三)士地定级估价

土地定级估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土地资源根据不同的等级类型以及预期价值进行划分,土地定级估价工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可以更加统一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定级估价工作的准确性,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在创建了数据库以后,对于地图中比较模糊的地方,可以通过图片处理技术来进行修正,因此,可以得到更加清晰准确的扫描结果。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明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潜在因素,只需要将相关的坐标信息进行输入,那么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对坐标信息进行定位和详细的说明,对于土地定级评估是很有好处的。在实际土地估价工作中,需要对相应的模块进行设置,将调查结果进行输入,管理分值图,与此同时要测算目标土地资源的地价。

(四)士地利用动态监测

目前,遥感监测技术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办法,由此可以长期的检测和管理土地变更版图测绘、历史和近期的数据对比等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也指导了土地开发利用的决策过程。土地数据的处理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变得更加整体全面。尤其是土地变更分析,作为动态监测的核心环节,动态监测表只需要从数据库将相关信息调出就可以完成,土地资源的错误数据能够在随时监测中发现找出并进行纠正,工作人员的压力极大的缓解,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理信息系统极大的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其会得到更加宽泛的应用范围,也会逐步供应多种属性和多维空间的数据。用户的实时交互公共会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中得到开发,图形、表格都可以合适的表示空间数据,最终达到协同化处理多媒体数据的效果。在这种基础之上,地理信息系统会更加适应行业的实际需求,加深联系,满足用户群体的数据查询以及信息浏览,从而可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为数据共享提供更宽广的平台,使数字化、自动化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尽快实现。(李宗明.探析“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9(12):196.)

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大发展进程中,综合应用相关信息技术也是大势所趋,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应用的杰出代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本文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土地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然有不小的发展前途,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在土地应用动态、土地定级估价、土地评估和规划和地籍管理之中,技术愈发成熟高端,数字化和信息化将会更好的实现。

作者:刘辉

第2篇:分析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摘要: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紧张,加之人们缺少土地资源的管理意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缺少创新应用。为了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可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创新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该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处理,便于后期工作的查询调阅,服务人类生产生活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

引言

在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类生产活动与生存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当前国有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信息系统,该技术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知识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智能化的集成,实现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后期土地资源管理的人工成本。例如,遥感技术、物理探测技术、雷达测量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动态化,便于多级综合治理的落实。

1 土地管理概述

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监督调控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管理活动能够规范化的开展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重点是通过调整土地之间的关系,确保土地供应与需求之间能够达到平衡,同时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主要内容包含地级管理,土地主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方面。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对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以及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便于土地资源的监管与后期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

2.1 地籍管理

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在我国土地改革后主要采取土地地籍登记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对一次地籍变更登记和土地变更重新登记的全部土地属权。为了提升土地管理的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必须能够准确落实地级管理工作,例如将城乡地理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土地的位置、数目、使用用途等各项信息进行登记录取,通过相关基础数据的存储管理,便于后期在城市土地管理等级规划上进行分析处理,为城市规划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2.2土地权属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库,主要是通过GS软件对土地所有权以及使用权进行登记处理,通过GIS软件实现土地所属权进行变更的各项工作。例如,在信息库内添加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关属性,即能显示各个地区的权属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建设,将土地权属问题与信息库数据进行连接,为后期土地变更管理查询工作提供便利。

2.3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规划工作,能够为土地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对土地空间叠加关系给予明确,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指出相关影响因素,使规划工作人员能够对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清楚掌握,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降低了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特别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空间状态下的规划工作开展,确保了地理信息规划方案处理的准确性,能够真实的反映当前土地使用的实际状况。

2.4在土地评估中的应用

土地分级评估工作的方法相对单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人工成本投入较高。结合当前土地评估工作的实际来看,各个地区的地价体系不同,并且更新缓慢,加大了土地评估管理工作的难度。为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具体使用系统维护模块、土地分级模块、土地估价模块的功能。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对土地评估区域内的用户权限相关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土地分级板块主要是对调查数据内容进行查阅浏览并生成相应的效果图;土地估价模块主要是通过综合取样的方式,设置估价参数为后期地价基准进行准确预算。通过三个模块的功能,可实现土地评估工作中的全部数据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土地评估工作,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

2.5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地资源会产生交易导致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现象。在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时,难以对土地的实际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且缺少数据库建设,对土地信息数据无法进行准确高效地查阅,传统纸质资料也无法准确的反映土地的实际状况。而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图片等数据信息调阅,与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能够一目了然地将土地变化部分呈现出来,最后将变更数据信息进行合并处理,重新变更生成新的图片数据输入数据库,完成数据信息的更新。

3 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

3.1 开放性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按照国家土地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思想要求,遥感信息、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构建综合监管平台,依次实现土地资源计划、审批和监管等功能的一体化办公,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化监管。在一张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必须与其他系统进行衔接,因此要确保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其信息系统接口的设计能够实现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系统匹配[1]。

3.2网格化

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网络技术,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地理信息位置网格化管理。主要是指在数据库内,将地理位置以分布的方式进行呈现,借助网络开放的特点,能够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此外,万维网的开发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获得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按照地理要素信息或地理位置等内容,直接通过网络管理进行地理数据资源的查找,并且利用数据建模的功能,直接形成最新的数据图像。从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合使用来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容量较大,当前的网络宽带网速难以承受,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2]。

3.3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性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数据资源,依靠卫星以及数据库对其系统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硬件设施条件更加完善,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商业化应用等方面,需要注重系统的安全性能。由于国内尚未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法律条文的引导约束,严格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在使用GIS软件开展相应工作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还未能够做出准确的界定。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条文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保护工作开展。

结语

總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帮助城市规划人员掌握当前土地的使用情况,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从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发展来看,虽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仍待解决,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会带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均 ,黄邦琴 . 探讨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7):35-36.

[2]马瑞衢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3):347-348.

作者:张松景 韩喜峰

第3篇:分析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摘要:目前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信息系统被积极推广应用。土地资源集约化、高效化背景下,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对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理信息;应用;发展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相应的数据测量,并根据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做好后续工作的针对性指导,获得相关的数据支持。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地面信息的获取与支持为主,针对建筑物本身的自然环境、分布情况及资源的分布情况等因素,做好土地规划、土地管理以及土地调查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可以通过定位之后实现图像的处理并获得相关的信息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处理。计算机网络本身的不断发展也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尤其是发展空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资源调查、运输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应用,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以及城市测绘等方面的应用也属于多元化、高价值性优势。

2 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情况

2.1 对于RS技术的使用

其中RS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如今在工程测量时期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存在的优势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安全性,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就是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的操控,针对复杂的地区开展航空摄影,处理存在的各种数据,虽然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因此在工程测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第二点就是灵活性,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以无人驾驶为基础,采集复杂地区的图像数据,得到的数据真实性较高,而且有着较高的灵活机动性。

2.2 对于数字化成图技术的使用

如今在现代测绘技术中数字化成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和传统的测绘制图进行比较能够看出,测量数据有着较高的精度。不过传统的制图方法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借助数字化成图技术,能够有效地应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这种措施在工程测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属于测量人员需要掌握的主要测量技术。如今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各种数字化成图技术设备变得越来越完善。在使用测量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存在的工作经验来设置健全的工作制度,测量人员在借助有关系统获取相关图纸的过程中,能够参考存在的各种需求来进行满足,确保可以持续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2.3 对于GPS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的使用

在開展工程测量的时候,GPS因为有着较多的优势所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实际测绘阶段,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地使用卫星的功能,减小各种因素对于测绘结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GPS技术也有着较高的测绘质量,如今动态检测技术变得越来越完善,能够显著减少测绘工作量。在进行测绘工作的时候,测绘人员需要增强对于施工基准点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及时地绘制出相关的图纸通过对于动态测绘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升测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测量的时间。所以在使用动态检测技术的时候,可以显著提升施工速度,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显著改善施工质量。

3 城市规划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3.1 一体化联动显示

在城市规划测绘中,该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一体化联动显示功能,可提供包括飞行、步行等在内的各种三维场景漫游方式,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可以运用分屏的方式直观、立体地对各项城市地理信息及拍摄得到的影像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设计人员在现实城市环境中对设计效果进行定位,同时运用如驾车与步行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对城市建筑的设计景观、分布布局、高度与色彩配置等进行全面审视。

除此之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体化联动显示功能,还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测绘中提供各种空间查询服务,包括查询选择模型与缓冲区等等,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查询检索框中设置自定义条件,进而快速获取其所需的空间信息。例如通过直接选中三维城市场景图中的建筑物,系统将会自动调取相应数据库,迅速显示与该建筑物相关的各项属性信息,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占地面积、楼层数等等。

3.2 即时全方位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进行实际应用时,还具备时效性较高的全方位测量功能。即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借助其中海量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配合使用专业的测绘工具与绘图软件等,可以对包括城市建筑、景观模型等在内的各种物体进行全方位测算,包括测量物体的长度与宽度、具体点坐标与面积等等。而为了有效提升测量精准性,工作人员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时,需要利用其中的顶点捕捉工具,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移动物体如对其进行旋转、缩放等,并将相应的坐标系如世界坐标与局部坐标等引入其中,进而高效、精准地完成物体全面测量测绘。

4 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

4.1 开放性

随着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遥感信息、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等高度集合,以及综合监管平台的构建,实现和国土资源计划、审批等监管系统的有机叠合,能够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实现对资源的动态化监管。基于一张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核心部分,若想保证其和其他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高效利用,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运用系统开发手段,进行系统接口层的设计,保证其和土地管理相关系统的连接,比如国土资源计划系统等,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2 网格化

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以及发展角度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库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呈现,能够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自动更新和管理,同时提高了数据库的维护水平。借助网络独特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分布的数据库能够共享。除此之外,万维网的发展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如发布和获取等,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对于地理数据信息的利用,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或者其他要素进行查找,或者直接通过网络管理,利用模型进行模拟,生成新数据结果。从当前网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际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巨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容量,使得网络宽带难以承受,无法达到数据传输的要求。除此之外,网络的应用在商业化和实用化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加大相应的研究和实验,进而实现网络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商业化与实用化,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促使系统功能的实现。

4.3 构件化

随着组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水平。基于软件系统功能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推动地理信息系统构件化发展,对降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增强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构件化,实现对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的完善和提升,通过和数据库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的联合应用,开发丰富的系统功能,能够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推动系统功能丰富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方面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显著提升土地以资源的调查工作效率,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以及规划管理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王礼玲.“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5):244-245.

[2]王文超.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9(07):77-78.

[3]袁秋彦.浅析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12):177.

作者:杜春芳

第4篇:论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信息系统在我国有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目标、原则、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作用

1引言

土地信息系统是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为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是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在技术实现上,土地信息系统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土地本身具有的自然的和经济的特征以及土地管理制度及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类空间型信息系统,因此,土地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法律性等特点,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严肃而必须慎重对待的工作。近10多年来,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针对具体业务管理的系统研发及其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数字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等。本文根据国内多年来开展土地信息系统的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就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开展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所帮助。

2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

2.1 基本概念

土地信息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信息的一种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系统。

国际测量人员联合会(FIG)1981年对下LIS的定义是:“土地信息系统是司法、行政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工具,有助于规划和开发。一方面,这种系统是由数据库组成,数据库中包含特定地区的土地有关的空间配准数据;另一方面,该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包括一些处理过程和技术手段,用于系统采集、更新、处理和发布数据。一个LIS的基本特点是系统内数据具有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便于对系统内的数据与系统外其他土地有关的数据建立关联。”LIS的上述定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被广泛采用。按照这一定义,LIS的目标是决策和规划,主要特征是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基本要求是空间数据配准和关联[1] 。

2.2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土地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联系十分紧密。都是信息系统,采用几乎相同的设备和技术方法,都能进行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但是区别也十分明显。从定义上来看,GIS的应用范围更大,应用部门更多,可以说它已经包涵了LIS。但是LIS出现以后,由于它鲜明的行业特点,又在政府部门和房地产经营部门应用相当普及,已经自成体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LIS相对于GIS有如下不同的特征[2]:

(1)严格的法律效力,数据精度要求高。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资源管理密切联系,属于

政府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土地管理中的决策都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因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2)信息量巨大,数据种类复杂。GIS一般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地形、地貌等地理性状的客观描述,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1万到1:100万。而LIS侧重于对土地资产与资源的管理,比例尺较大,基本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到2:000,输出图件比例尺要求更高。成图比例尺提高一个数量级,信息数据就要扩大两个数量级以上,因此信息量巨大。此外,土地数据包括与土地相关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涉及面广,种类复杂,形式多样。

(3)显著的时态性。土地信息系统对信息现时性要求比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高。土地信息,特别是土地的使用权等社会经济属性变更十分频繁,土地管理信息就要随时反映这些变动情况。

(4)系统的用户界面要求高。GIS多数用来作为研究其他领域的工具,而LIS则直接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使用。因而要求LIS从功能上接近实际,每一项功能都务求操作方便,使用条件简易,界面友好,否则系统没有生命力。

3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3.1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土地信息系统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工具,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重要标志,建设土地信息系统要达到以下目标:建立完整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和政务管理数据库,实现对以土地管理信息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数据库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为资源的共享交换提供基础。土地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等图形和属性数据资料;实现地政管理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建立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登记发证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土地交易管理、土地评估、土地统计、违法用地与执法监察管理、土地档案管理、行政办公等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土地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建立土地信息的网上发布机制、网上公开查询子系统和土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政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土地信息系统,从而整体上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并达到“电子政府”的建设要求。

3.2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紧密结合土地管理业务的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建设实用的土地信息系统。具体在技术路线和设计思路上,要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实用性及开放性、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网络化等几方面的要素:

2.3.1先进性

系统的先进性是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都很快,因此,要尽可能采用新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象关系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方法来建设土地信息系

统。

2.3.2 实用性

这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要满足土地管理各项业务的要求,二是要求系统易于被不同层次的用户使用,这就要做到系统界面简洁友好、操作简单,实现可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动态的系统维护管理功能。

2.3.3 OA/MIS/GIS的一体化

土地管理信息化要实现一般办公和业务处理两方面的自动化,而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综合事物管理信息系统(MIS)与GIS应用系统在技术上进行结合。土地信息系统中的各业务处理系统是典型的GIS应用系统,要应用GIS来管理土地业务所拥有的海量图文数据,实现图文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并保持一致性。在总体设计上将OA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和GIS技术等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业务办公、业务处理、事物处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一体化”技术是GIS技术融入IT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2.3.4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土地管理业务本身的要求。土地管理机构的业务运作是一个多部门、不同人员协作过程,这就不仅需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要求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以实现协同办公和分布式处理。因此,土地信息系统从体系结构上要能很好地支持网络化应用。

2.3.5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包括开放的Intranet体系结构、开放的软硬件系统、开放的网络协议和开放的应用接口等,以便今后实现对系统功能持续扩充和业务模块升级,适应业务管理内容和工作流程变化造成的系统需求的变化。

4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1984年,全国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投资20多亿人民币;1990年开始的城镇地籍调查,总投资50亿;全国大部分省、区、县相继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登记、分等定级、地价评估、违法案件查处等基础工作。然而,由于现有数据的管理、传递和分析手段十分落后,上述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查结果却堆积如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数据来源复杂、信息处理复杂、执行标准不

一、组织机构复杂等并存的局面,使土地资源管理徘徊在需求不清、系统模糊、信息不灵、管理乏力的困境,也直接制约着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因此,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也为土地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的需要。

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旨在改革现行的土地管理模式,使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建设在一个结构合理、数据规范、信息全面、响应快速的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之中。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及动态监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把收集的调查数据按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精确地采集、高效地处理准确地更新农村土地利用与城镇地籍的信息,使土地的基本情况清晰了然,同时也提供图形管理、属性管理与综合分析能力,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更好地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总体目标,通过对大量反映土地内存质量的数值数据、图形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依据不同的规划目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规划及土地整治提供优化方案,从而改变人们主观思想对土地规划与整治的制约,同时,也为动态地修正规划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建设用地管理中,土地信息系统将辅助实施建设用地的全程管理,其中包括:技术项目的经济指标可行性分析;定额指标分析;对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成果、征地费用标准及使用情况、劳动力安置情况等进行分析与建档;对项目用地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用地复核验收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对征地费用标准进行评估、对项目用地水平劳动力安置方案进行评价;对同类项目用地进行对比分析;修正行业用地指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原划拨土地实施效益评估,重新确定用地定额,为建设用地提供存量土地来源,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土地有偿使用的过程中,向投资者提供项目用地的可靠信息,同类地域内的地价对比,政策法规的优越条件对比以及项目用地的相关环境状况;对出让合同、出让金及出让的相关文件进行管理与分析,对出让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监控,防止国家资产的流失等方面,土信息系统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土地信息系统将会建立准确、可靠的土地登记体系,有效地防止土地登记、发证过程中重、漏、错等各种失误的发生,为土地使用者提供严密的保护手段,预防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同时,也为土地所有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并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对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租赁、出租联营、划拨出让等市场行为引起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统计,为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的资源配制体系、价格管理体系、法制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真正地实现土地权届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这一主导思想。

在土地定级、地价评估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将各种复杂的土地信息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处理,为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提供各种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成果的质量与可信度。

在土地执法、监察的过程中,土地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的土地政策法规库,为执法过程提供法规、政策的条文依据,并提供多种方式的查询、检查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中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其特点及规律,对违法案件的立案、查处、结案进行监控,对案件的类别、处理结果进行统计等。土地信息系统在计划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办公自动化领域里,随着土地管理业务的扩展、机构的完善与土地管理队伍的状大,也必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5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发展的导向和趋势主要有: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全面建立;②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i③从单向应用到系统集成;应用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过渡;④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⑤时空LIS,主要研究时空模型及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⑥LIS应用模型,加强L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效率及产生社会经济效益;⑦Internet与LIS的结合,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电子化、自动化。随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势必会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时期。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周勇,聂燕.土地信息系统理论、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

[2]宋其友.关于LIS 的若干基本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5,9(1):38-42

[3]方世明,邹炫,张夏林,李伟忠,刘志军.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J].计算机工程,2003,29(20):l一3.

[4]余明全,钱乐祥.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4):72—75.

[5]杨勤科,罗灵军.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5):45—47.

[6]向南平,廖俊国等.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J].测绘工程,2001,10(3):18-22.

[7]严泰来,崔小刚.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前沿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5):17—20.

第5篇: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概述

我们针对当前国土行业信息化特点,以全国试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为基础,提供地、市、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出图打印、规划成果管理和规划实施等。系统基于工作流及Internet环境Web技术的集成和C/S模式下地图处理的办公服务,旨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

2. 体系结构

2.1 技术架构设计

随着WEB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GIS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可能。采用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运行模式,主要的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完成,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安装,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免费的浏览器来完成。

采用这种B/S结构,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编辑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B/S方式和C/S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因此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所以,本系统采取以Browse/Server为主,Client/Server为辅的技术架构模式。(如果用户需要,也可提供纯粹的单机系统)

2.2 系统软件平台架构

系统分为三大个部分功能: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系统辅助子系统,其中规划辅助编制系统为Client/Server结构,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和系统辅助子系统为Browse/Server结构,地图有关应用采用WEBGIS

方式实现。

整个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可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三层架构,其中在业务和数据库之间为系统平台,主要处理系统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基础工作系统采用组件式GIS软件、COM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采用三层模型,使系统同时运用Browse/Server结构和Client/Server结构,真正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3. 技术实现

3.1 系统特色

3.1.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工作流技术是使处理过程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各参与者(人或者应用)之间的协调功能,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工作流是根据一组定义的顺序规则,使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参与者之间传递,实现商业过程部分或者全部自动化。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整个审批业务过程包括从立项到审批通过,是一个由多部门协同操作共同完成的过程。引入工作流技术,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业务流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满足当前机构调整引起的业务变更和业务流程调整的需要,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1.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相比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能更容易地分析业务对

象,并做出准确而形象的设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利用各种CASE工具实践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3.1.3. 真正意义上的三层架构

采用微软的.Net技术和SDE搭建真正的三层架构。数据服务层采用大型数据库SQLServer构建;应用表现层包括浏览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

3.1.4. 海量数据图、属一体化管理思路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特点,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采用SQLSERVER大型数据库和MAPGIS公司SDE空间引擎来实现海量存储;同时在软件中融入核心的业务管理思想,保证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管理。

3.1.5. 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采用C/S方式实现,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3.1.6. 功能强大、实用,可维护性、可移植性高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保持各模块之间良好的独立性。所有操作界面遵循现有操作界面规范,C/S结构的遵循Windows应用程序的规范。B/S结构的遵循Web界面的开发标准,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时间和缩短用户的适应过程。

4. 模块功能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图文一体化规划辅助编制、规划实施管理、数据交换、系统辅助功能模块等。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规划辅助编制管理

4.1.1 规划辅助编制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计算机规划图形编制,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其中包括的各种规划和对乡镇的规划进行辅助编制。

4.1.2 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管理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按照法律程序对以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进行局部图形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同时包括历史纪录的管理、历史记录的查询、与现状的比较等。

4.1.3 查询分析管理

主要实现以属性方式或图形化拉框、拉圆、多边形、折线等方式实现对基础地理要素、基期信息和规划地理要素进行查询,以辅助规划编制、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

4.1.4 规划成果管理

规划成果管理是指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或规划修编、规划调整的成

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的图件成果和文档成果进行查询检索、浏览与输出等,其中包括县级规划成果和乡级规划成果。

4.2 规划实施管理功能

用地计划编制、用地计划管理、耕地保护、其他实施管理不是流程性业务,为独立功能点类型的业务;申报资金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占补平衡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是流程性业务,在各个流程的页面中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4.2.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主要实现根据《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法》的规定,辅助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同时可以实现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包括追加计划指标),辅助拟定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系统自动进行指标统计、核算计划执行情况,计算上节余指标,还可以输出台帐。

4.2.2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实现单独选址和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的受理、踏看登记、立项、预审报告书编制和台帐管理、自动生成预审登记卡。

4.2.3 建设项目用地报批

完成以下工作,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审查意见、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是否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说明、是否列入本计划、是否可以追加、计划核销。

4.2.4 其它规划审查

实现对其他部门的审查项目进行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书管理和审查意见的记录。

4.2.5 耕地开垦费管理

实现对耕地开垦费管理包括开垦费征收标准管理录入与查询和开垦费征收台帐记录的管理。

4.2.6 开发整理复垦审查

乡镇国土所向局呈报申请立项报告(即项目申请书),局应对申请书进行登记审查处理的工作流程。

4.2.7 专题分析与查询统计功能

实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同时可以对规划实施业务进行查询和统计并可以输出报表。

4.2.8 红线图绘制管理

主要实现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绘制审批项目的红线图,并可以进行打印输出,同时还可以有关地理要素进行空间查询分析。以便于项目审批、决策支持提供更完备的信息。

4.2.9 空间数据交换模块

实现系统能够对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vct或txt格式进行导入,同对数据进行格式检核和逻辑检核,记录有关数据质量情况。同时还可以把系统中指定数据进行导出,并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进行vct或txt格式保存。

4.2.10 系统辅助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用户与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两大功能。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属性输入、用户角色的输入和修改、用户对应的系统、用户的权限设置等。

日志管理主要实现对用户名对系统的操作模块名称、访问时间和所作操作等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追踪系统操作的记录。

4.2.11 业务工作流程管理

实现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业务的流程定义、流程修改和流程删除。

4.2.12 基础数据维护

对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定义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进行维护。

4.2.13 业务台帐管理

此模块用于生成所有业务台帐。

本文档的格式有点混乱,需要调整一下

第6篇: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姓名:

班级:

学号: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发展的源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是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它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土地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建设。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各类土地的动态监测,是制定土地管理工作中长期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土地的这种空间特性,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GIS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LIS)。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国土部门的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并日趋细化:地籍变更日益频繁,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信息量更是巨大复杂。这种情况对土地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伴随着数字化国土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土地管理部门纷纷加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大潮。如何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机构、各级土地使用者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快捷、全面的土地信息查询服务和技术性支持,这就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GIS及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适当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地籍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籍信息的管理体现在其信息直接反映每一块宗地的特征,它包括宗地的基本信息(位置、面积、利用类别、等级等),权属管理(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等),附着物信息(地上、地下建筑及各种设施情况),文档信息(调查原始资料、法律、条例等)和图形信息(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完成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为地籍管理提供依据,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手段。在城乡地籍管理领域,并建立了地籍管理系统、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日常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土地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起着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使得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从内容上说,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的评价和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土地评价方面,可以进行土地资源清查、土地生产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清查是针对土地的自然属性进行清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这种自然属性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库。信息来源有土壤图、气候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自然灾害图等。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这些图的叠加建立起土地资源清查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其背景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服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空间叠加分析模型,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和质量评价,获取评价目标的等级指标。再者,在已知土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农作物和草场的潜在产量,可以计算出土地的生产潜力,再结合人的粮食需求,即可以预测出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源自土地评价结果和用地需求预测结果,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模型分析,即:相关分析、多方案要素分级、趋势分析、聚类分析、现象与过程的动态预测﹙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判别与调整扩充等等。分析方式可以采用单要素图层上各个多边形为基本分析单元,叠置分析结果图层上的新的单元为基本分析单元等等。分析结果最终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图、文字报告和各类表格。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由于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因此需要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实时更新机制,既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势性,又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土地利用调查以及动态监测中,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合,获取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的土地评价分析,利用专家们的知识与学问研究,建立土地利用决策模型,辅助土地利用决策。把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应用于执法监察工作中,不但减少土地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中进行土地现场勘测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及时把握土地违法案件的发展与变化的动态信息,为执法监察管理和

决策提供高效和科学的信息服务。在土地动态巡查过程中,对于有效防范土地违法行为发生,有力发挥土地执法监察效能起了积极作用。

4土地政策的模拟 政策是支配为既定目标而操去行动的各重原则,是为解決在土地上所发生的有关法规、程序、体制、效率或权益等問題,提出有系統、有程序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作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模拟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的预先应用原则和效果,为制作完善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和平台。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有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量平衡分解指标的数量与分布,土地生产潜力等级与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和图形的编制,土地开发、整治、复垦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反馈等等。

四、展望和建议

1、应用GIS技术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对管理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其对象的关系。系统必须实现模块化,同时要以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为指导,使系统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2、采用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GIS数据是GIS发展的趋势,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数据的功能,是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并能够利用SQL语句快速的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双向检索。

3、宗地拓扑关系的构建和宗地变更的处理是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建系统的好坏。GIS具有反映地理空间关系及综合、统计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能力的特性,为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建设、管理、规划及决策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将GIS应用到土地管理必将提高土地管理水平,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7篇: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陈泽东Chen Ze Dong

(湖北大学 ,武汉)

(HuBei University , WuHan)

摘要:土地信息系统已经在我国有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日益完善。与此同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土地信息系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bstract:The History of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nearly 30 years, Since the 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up,The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re gradual improving. Meanwhile,in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f Urban,Urba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re playing more significant rol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in China.

关键词: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建设与发展

Key Word: Urba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Land Resource Management;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1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

1.1 土地信息是指土地的各种空间

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权能属

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信

息。一般可分为土地空间信息、土地属性信息和土地文档信息三大类。土地信息系统(LIS)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将土地有关的信息参数,包括自 1

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等相关数据,按照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

1.2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ULIS),作为土地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重要方向。以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为主要目的,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土地应用提供高效的规划设计,同时也是对城市土地财产资源的整合管理。2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1)统一的大地测量的查询网络,有利于所有与土地有关的信息咨询;(2)统一的工作草图作为与土地相关的资料;

(3)城市所有的机构采用统一标准确定诸如地块名称和界限、地块标识符号、详细的土地利用性质、建筑、建筑标识号、设施标识号、道路和建筑物名称、道路界限、街道设施的名称和编号等;

(4)具有编辑、更新工作草图和统一地图叠加方法的领导机构;(5)由项目参加单位主要人员组成的负责决策和经费预算的管理机构;(6)由项目参加单位组织的负责为管理机构提供有关标准、协调策略和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机构,它必须保证各参加单位数据库和地图层的建立和不断更新,并能用来叠加和拼接; (7)项目参加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安排必须满足工作草图的成本需要和管理机构需要的技术咨询经费,对于应用系统的建立,一般采用用户投资方式,标准化的作草图成本,要求用户共同承担,而专业性数据和文字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成本由用户各自负担; (8)教育和应用研究以保证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中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应用研究的执行机构、项目的参加单位以及技术人员必须全力合作。

3 城市地区土地信息管理的意义土地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软硬件,它是人口、政治、组织结构、法规、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的错综复杂的综合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土地信息系统是城市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城市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系统的联结和网络化提供了基础。而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一种更加基于特定对象、密切联系于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的工具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在为城市提供适宜的生活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具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优越的城市环境只有通过对城市内部各种设施和服务的有效管理得以实现。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意义并不限于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有时更加重要。

(1)标准化的工作草图有利于提供

更合理的公用服务,特别是通过与属性数据的结合更能直观地表达房地产、土地税、规划、设施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征用和地籍管理等方面的状况,也更有利于数据的分析和相应的公用服务规划。

(2)标准化的数据体系可以提高数据的共享能力和各组织之间的数据传输。

(3)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改善了数据更新和适时性要求。

(4)标准化减少了地图和文字数据库建立的初始成本,而且这些数据的更新成本可以由各参加单位共同分担。 (5)标准化工作保证了标准的适合性和质量要求。

(6)标准化减少了土地信息的重复维护。

4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建设城市土地信息系统主要由土地信息数据、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网络以及操作员组成。其中土地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一切的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都是围绕土地数据展开的;硬件系统是软件开发与运行的设备载体;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属性数据库平台软件和图形平台软件等,现阶段基于GIS 平台的土地信息系统软甲已经成为主流;网络主要作为土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媒介;操作 员是开发、维护、管理和操作土地信息系统的主体。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系统运行的正确性。保证系统设计与在使用过程中的正确性、可靠性;②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能够完成开发目标规定的所有功能;③系统的标准化。系统的开发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④系统的兼容性。要考虑到系统与其它软件及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问题;⑤系统运行

的高效性。在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基础上,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是软件工程的设计开发,总共包括三阶段六步骤。三个阶段是指系统定义阶段、系统开发阶段、系统维护阶段。六步骤包括:①系统可行性分析。对城市土地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要开发的土地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总体目标,然后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可行的基础上,进入需求分析阶段;②系统需求分析。对土地信息系统软件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定义,编写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③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详细设计,总体设计将各项需求转换为各个意义明确的模块结构,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具体描述;④系统编码。是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实施阶段,

包括数据库建库和程序编码;⑤系统测试,是对系统的检查阶段,以保证开发出土地信息系统的质量;⑥系统运行维护是在系统交付单位使用后进行的工作,目的是解决土地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运行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只有对每个步骤详尽严谨的执行才能最终开发出适合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土地信息系统。

5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随着空间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发展的导向和趋势主要有: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全面建立;②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③从单向应用到系统集成;应用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过渡;④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⑤时空LIS,主要研究时空模型及

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⑥LIS 应用模型,加强LIS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效率及产生社会经济效益;⑦Internet 与LIS 的结合,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电子化、自动化。随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势必会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现代化的新时期。

6 中国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伴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进行的。中国在GIS领域相对其他国家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政府推行加快城镇化的政策下,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将是土地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和推广的一个良好契机。如何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合理的管理、整合、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参考文献:

[1]方世明,邹炫,张夏林,李伟忠,刘志军.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J].计算机工程,2003,29(20):1-3.

[2]余明全,钱乐祥.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4)[3]杨勤科,罗灵军.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5):45-47. [4]向南平,廖俊国等.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J].测绘工程,2001,10(3):18-22

[5]严泰来,崔小刚.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前沿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5):17-20. [6] 伊恩威廉森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J]1992年北京召开的“联合国城市信息系统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国际研讨会

第8篇:LIS土地信息系统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巩固我们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观察、实习、探究和应用相结合,培养我们应用土地信息技术,在土地信息的野外调研、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运用计算机技能,并能让我们熟练达到用GIS制图、运算、管理土地数据能力。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的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编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以及相应的图件,为以后从事本专业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实习要求

(1)了解地价样点实地采集的方法;

(2)熟悉基准地价、土壤数据库建立的基本流程;

(3)熟悉利用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4)掌握MAPGIS建库的基本要求。

3 实习内容

(1)利用GPS采集地价样点点位数据;

(2)利用即墨宗地图结合卫星影像解译制作地价图;

(3)利用青岛市1:20万土壤图矢量化,对土壤类型统计分析。

4 实习准备

4.1 仪器设备

手持GPSMAPGIS6.7

4.2 资料准备

即墨市遥感影像、各镇及主城区宗地图、即墨市街区图、青岛市1:20万土壤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城市规划图。

5 实习流程

5.1 外业工作

5.1.1 调查前准备

(1)根据调查方案了解所需数据资料,打印调查表格。

(2)进行调查前的培训。知道如何介绍,以及调查哪些问题。

(3)分组。各小组由一名估价所工作人员带领分散到即墨市各乡镇或留在市里进行调查。

5.1.2 调查过程

(1)到达目的地后,选择合适的商业网点区,选择想要调查的样点。

(2)编写样点号,记录样点名称及出租用途,向承租方进行简要自我介绍并介绍调查目的。观察并记录样点地理位置。

(3)以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地区的多个样点进行调查,收集多组数据,每个乡镇调查约20个样点的相关数据资料。

5.2 内业工作

5.2.1 即墨市基准地价数据库建立

5.2.1.1 基准地价图范围的确定

(1)将纸质地图用扫描仪扫描进电脑,获得*.jpeg格式的地图。

(2)我组负责绘制即墨市地图,只需绘制即墨市各乡镇的行政界线即可。我组成员:董雪英、巩兴中、胡婷婷。

(3)绘制即墨市地图过程:

①地图格式转换。使用PHOTOSHOP软件将扫描获得的即墨市地图旋转90度,得到正向的即墨市地图。打开MAPGIS软件,选择图象处理——图象分析。在菜单中点击文件选择数据输入选项,打开“数据转换”对话框,在转换数据类型中选择JPEG格式,单击添加文件。在相应的存储路径中找到正向的即墨市地图.jpg,打开后,单击转换选项,将*.jpg图件转换为*.msi格式图件。

②新建工程。在主菜单,选择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打开“MAPGIS编辑子系统”窗口,在同时打开的“MAPGIS编辑器”窗口,选择“新建工程”;系统会弹出“设置工程的地图参数”对话框,单击确定;系统会弹出“定制新建项目内容”对话框,选择“不生成可编辑项”(默认),单击确定。

③添加项目。鼠标右键单击编辑子系统窗口左侧“工作台”空白区,右键选择添加文件,确定路径,选择文件类型,打开文件即墨市地图.msi,显示图件;右键新建线文件,确定文件名称为“行政区线.WL”,确定存储路径。

④线编辑。在编辑窗口中打开工具箱,选择线编辑。点击造线图标,设置线型为折线,线颜色为175。描绘出即墨市各乡镇行政界线。在描绘过程中可借助快捷键F9可取消一次画线操作,F12可捕捉线头线尾或靠近线,使图形闭合。

⑤拓扑处理。第一步先进行自动剪断线操作;第二步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第三步清除微短线,在“最小线长”对话框中,设置最小线长,取默认值,右键单击该“微短线”,全部删除;第四步进行自动线节点平差,单击“是”,清除结点数据;单击“是”,清除拓扑数据;第五步进行线拓扑查错,按错误提示进行处理,如有断线,结合F12键连接或用线节点平差进行连接,如有多余线,则删除;第六步进行线转弧段,确定路径、命名,把该弧段保存为新面文件(行政区划.wp);第七步为拓扑重建,系统运行后,各独立的弧段形成区,并自动填充颜色。

⑥编辑区属性结构。单击区编辑——区属性编辑——区属性结构编辑,插入项:乡镇名称,并设置字段类型为字符串,字段长度为10。

⑦修改区属性。在“工作台”空白处打开刚生成的区文件“行政区划.wp”,选中,使其处于编辑状态,在区属性乡镇名称一栏中填入各区对应乡镇的名称。

⑧编辑点文件。在“工作台”空白处新建点文件“乡镇名.WT”,选中,选择造注释(键盘输入参数),在各区相应位置输入各乡镇名称。设置注释高度为50,注释宽度为48,注释间隔50,汉字字体1,注释颜色1,根据区的形状选择横排或竖排。

⑨保存及提交作图成果。

5.2.1.2 基准地价图制作

(1)在上一步操作的基础上,点击右键建立新的点文件“DJ.WT”,选中,使其处于编辑状态。

(2)编辑点属性结构。单击单击点编辑——点属性编辑——点属性结构编辑,插入项:ID,序号,样点号,样点名,出租用途,年租金,押金,土地面积,出租分摊面积,

建筑面积,房屋结构,建筑造价,耐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单位土地造价。并设置相应的字段类型及字段长度。

5.2.2 地价样点输入

(1)在“工作台”空白区打开“即墨市地图.msi”及“DJ.WT”文件,选中,使其处于编辑状态。

(2)在“即墨市地图”中找到龙泉镇地点,在相应位置加点,设置子图高度及宽度均为1,设置子图号及其颜色。

(3)点击修改点属性按钮修改所加点的属性。以样点LQ-1为例。点击样点LQ-1所加的点,弹出区属性窗口,设置ID为默认值,序号1,样点号1,样点名为前锋金路电动车,出租用途为商业,年租金为10000.0,押金为0.0,土地面积为56.00,出租分摊面积为0.00,建筑面积为112.00,房屋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造价为86240.00,耐用年限为50,已使用年限为18,土地开发程度为三通一平,容积率为1.80,单位土地造价为397.35。

(4)重复步骤(2)(3)在相应位置加入其他各样点并修改各个样点的属性。龙泉镇调查的样点数为16个,均匀分布在龙泉镇中心街道的东西两侧。将修改后的点文件保存为DJYT-董雪英 王林琳.WT。

5.2.3 即墨市街区图矢量化

我组主要成员:董雪英、巩兴中、胡婷婷

我组主要负责绘制王村镇街区图的矢量图。具体矢量化步骤如下:

(1)新建工程。打开MAPGIS软件,选择输入编辑。在左侧工作台右键选择添加项目,选择合适路径,打开即墨市地图.msi,王村镇界限.WL,王村镇街道.WL等四个相关文件。选中王村镇街道.WL,使其处于编辑状态。

(2)线编辑。打开工具栏选择线编辑,将王村镇所在区域放大,选择造线命令,设置线颜色为1,选择折线或造双线,如果是双线则需设置线间隔,可通过实际验证取值。设置图层为0其它选项设为默认值,描绘王村镇街道走向。设置线颜色为28,折线,图层为1,描绘王村镇水流边界。

(3)拓扑处理。第一步先进行自动剪断线操作;第二步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第三步清除微短线,在“最小线长”对话框中,设置最小线长,取默认值,右键单击该“微短线”,全部删除;第四步进行自动线节点平差,单击“是”,清除结点数据;单击“是”,清除拓扑数据;第五步进行线拓扑查错,按错误提示进行处理,如有断线,检查是否需要连接,若需要,结合F12键连接或用线节点平差进行连接,如有多余线,则删除。

(4)保存工程。选中绘制的王村镇街道.WL,右键选择保存所选项,保存。

5.2.4 土壤类型统计分析

5.2.4.1 各市县土壤图拼接,形成青岛市土壤图

(1)裁剪要素。打开ArcMap软件,添加数据青岛县界.shp和二班同学矢量化的各市县土壤图,打开ArcToolbox,指定输出要素类路径及名称并命名为“青岛县界_Clip1”,指定输入类为青岛县界,指定剪切要素:Clip(必须是多边形要素)。

(2)拼接图层。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青岛县界_Clip1及各市县土壤图的图层。打开ArcToolbox,执行“追加”命令,输出要素设定为青岛县界_Clip1,输入要素依次添加其他各图层。右键点击图层“青岛县界_Clip1”,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数

据”——”导出数据”, 指定导入数据的路径和名称:青岛市土壤图.shp。

5.2.4.2 土壤类型统计分析

(1)打开MapGis软件,添加项目已经拼接好的青岛市土壤图.msi和QDTR.WL。

(2)进行拓扑处理。第一步先进行自动剪断线操作;第二步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第三步清除微短线,在“最小线长”对话框中,设置最小线长,取默认值,右键单击该“微短线”,全部删除;第四步进行自动线节点平差,单击“是”,清除结点数据;单击“是”,清除拓扑数据;第五步进行线拓扑查错,按错误提示进行处理,如有断线,检查是否需要连接,若需要,结合F12键连接或用线节点平差进行连接,如有多余线,则删除。

(3)线转弧段。确定路径、命名,把该弧段保存为新的面文件QDTR.WP;然后进行拓扑重建,系统运行后,各独立的弧段形成区,并自动填充颜色。

(4)建立区文件的属性结构。按照上面的方法编辑区属性结构。设置ID为长整形,长度为10,小数点0,备注自动生成;设置面积为双精度型,长度为20,小数点4,备注自动生成;设置周长为双精度型,长度为20,小数点4,备注自动生成;设置土类为字符型,长度为4,小数点0;设置亚类为字符型,长度为16,小数点0;设置土属为字符型,长度为16,小数点0;设置土种为字符型,长度为16,小数点0;填写备注。

(5)对照土壤图,填写各图斑的属性——土种代码,其他不填写。土种代码后面的分式:分号去掉,分子在前,分母在后,如“Ⅱa12/3”,填写成“Ⅱa123”。

(6)统计分析。利用属性库数据,统计各市县各类土壤的面积(分土种、亚类、土类)。 6 实习总结

通过《土地信息系统》实习,使我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外业调查中我们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了如何调查及进行样点地价调查时所需调查的内容。在进行内业绘图的过程中,我们复习了上学期学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同时练习操作ArcMap软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基本掌握了利用MapGis软件进行绘图及利用ArcMap软件进行图层拼接的技能。

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着重掌握一些重要内容,平时多了解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其他内容,补充自己课堂所学的不足,同时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有机会的时候多多动手,勤于用脑,将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第9篇:mapgis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土地资源网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一〉数据准备 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数据的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系统的数据准备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一.空间图形数据的准备 在准备空间数据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数据文件分层:图形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所有权层、争议层、海域陆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注意:与MAPGIS 中的图层概念不同,这里指土地管理中的专题数据层,一个数据层就是一个文件。

2.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分层后的数据文件名规则为:按照汉字首字母+时间年份。 3.空间图形数据的采集及入库。图形的采集范围如下:

①行政辖区:行政辖区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分别以相应的线型符号表示。在系统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面拓扑关系,即凡是由行政界线构成封闭域的就将其作为一个村级单位对待,行政级别向下顺延。 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

② 所有权:所有权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 ③图斑层: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④线状地物层: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无法在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 ⑥海域与陆地: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

⑦坡度图: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6个 级别。与此相对应,在详查系统采用6个级别对坡度进行编码。其中,“0”表示 0-2 度,“1”表示 2-6 度,“2”表示 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⑧其它。其它主要是地形图和便于看图的符号、注记等,它们无属性,不参与详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4.变更图形数据的采集:采集对象仅包括图形或属性发生变化的部分。变更数据的采集是以为单位进行的,从初始化数据库到变更之间的资源变更为多变更,初始变更以后每进行一次变更。变更数据采集的内容仅仅是变化的部分,各图层是分开来进行处理的。具体如下: ①行政辖区的变更:行政辖区变更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现状。

② 所有权变更:所有权变更主要是飞地调整,征用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是影响土地产权关系和按权属统计的结果。所有权也是做为单独的图层。其变化也是单独处理。

③ 图斑变更:图斑变更主要由于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图斑变化与行政辖区、线状地物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对数据采集来说,变更图斑的采集包括属性(指地类等)和形状发生了变化的部分。

④线状地物变更:只采集新增的线状地物和经过改造发生变化的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变更:新增零星地物的数据在零星地物变更数据时采集。

⑥陆地、海域及海岛变更:陆地、海域及岛屿变更的数据采集只表示相对变化部分的现状数据。

⑦坡度图的变更主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对资源信息而言, 其变化过程不明显,而且资源信息中坡度信息只对耕地类的数据处理有影响,对其它地类不产生作用,因此暂时不对坡度图做变更处理,必要时可以对局部坡度图单独进行更新处理。

二.属性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是系统进行统计并输出成果的依据,图形只有输入准确无误的属性后,系统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本系统的每个数据文件都有特定的属性结构。在属性数据录入前,各文件必须建立相应的属性结构。

1.编辑属性结构。考虑到本系统的文件属性结构多且繁杂,系统提供了“建立属性结构” 这一工具来为本系统的数据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从而可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文件属性结构与系统要求不一致,保证了系统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后期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

2.使用详查面积进行简单的报表统计时,必须输入以下属性字段的数据。 A.行政辖区:权属代码 B.地类图斑:图斑号、地类码、权属代码、权属性质、权属部门、毛面积。 C.线状地物:线地类码、线宽度 注意:输入线扣除方式时,属性值的填写将直接影响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的多少。具体可分为以下5种情况: ①缺省方式:该字段中不填写任何数据,则线在图斑内时全部扣除,在边界上对半扣除(一边为城镇除外)。

②全部左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1。 ③全部右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0。 ④全部不扣:该字段中填 -1。

⑤按比例扣:该字段中填写左图斑的扣除比例,例如 0.2 或 1/5, 系统自动按比例计算右图斑要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

3.属性数据的录入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采集:

①手工输入属性。对于区文件而言,主要是行政辖区的权属代码和地类图斑的图斑号。 ②根据文件输入属性。通过该功能,可将某一文件中已存在的属性输入到另一个也有相 同属性内容的文件中。如:将行政辖区文件的权属代码输入到图斑文件的权属代码中。 ③使用外部数据库。利用已输入属性的属性字段外挂大量的其它属性。

三.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输入流程矢量化扫描光栅文件(在输入编辑系统中分别矢量化出行政辖区边界线、地类图斑边界线、飞地边界线、权属争议边界线,并保存为相应的线文件)——误差校正矢量化后的线文件(误差校正系统中)——投影变换(将校正为毫米单位的线文件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线文件)——多幅图拼接(在地图库管理中将投影变换后的线文件入库拼接并接边)——拓扑造区(在输入编辑中利用已接好边的边界线文件造区)——利用属性数据输入的三种方法输入单幅图的属性——多幅图拼接(在地图库中将点线面文件同时入库,一般不需要拼接。入库后利用区域检索功能输出整个县市的行政辖区图、地类图斑图、线状地物等等)。 〈四〉 初始建库

1.建库前的准备:

①新建数据字典。主要是建立行政代码库。

②建图幅索引。即:平台中的接图表。

③项目:项目即平台中管理多个文件的工程。一般说来,一个的数据文件或同一年不同阶段的数据文件构成一个项目。

2.初始建库。初始建库过程中应注意:

①系统会根据数据字典定义的文件命名规则来改变文件的名称。所以要先修改系统建库时间及项目描述时间,然后再添加文件到工程。 建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图斑面积类型的选择。图斑面积类型有详查面积和计算机面积两种,在建库时选择哪个类型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数据综合处理流程和表格汇总的结果数据。使用计算机面积是今后的趋势,对于计算机面积,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完全是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的。图斑文件可以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采集时,可以仅采集地类界(还是将其存为图斑文件),但真正的图斑文件实际上是由行政辖区和地类界叠加处理而生成的。当然,使用计算机面积时,图斑文件的采集也可以以图斑为单位进行采集。

〈五〉 修改编辑 该功能主要是对建库后的个别数据进行修改编辑,即:系统工程建立之后进行。在但在对数据修改编辑前,必须要求与该数据相对应的文件处于可编辑状态。〈六〉 查询、统计查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条件跳转查询。属性跳转查询。

2.图数查询。包括以下两步:

①通过“功能设置”设置查询范围和查询方式;

②利用“查询”功能查询。 3.辖区查询。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4.略图查询。略图查询与图数查询操作类似,分两步。

〈七〉 数据变更处理及报表统计这一部分是本系统的重点掌握部分。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处理步骤: 1.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综合处理步骤因建工程时选择的面积类型不同而不同。若选择详查面积,则流程为:

①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

②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主要是基年数据与变更数据的叠加生成统计前的现状数据。 各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具体如下:

1)辖区变更:行政辖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基础信息,由于行政辖区也有重新划分等原因,因此行政辖区的处理也需按变更进行。对于基年行政辖区在变更没有变化的,直接复制基年行政辖区信息到变更作为变更的行政辖区的信息。对于行政辖区在变更发生变化的,则通过空间分析进行行政辖区信息变更,以新的行政辖区的信息作为变更的行政辖区信息。

2)图斑变更:图斑变更处理包括两步。 A.图斑变更处理:图斑地类或形状的变化引起的变更。以基年图斑为基础与变更图斑部分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得到新的图斑 B.辖区变更处理:辖区调整引起的图斑变更。以图斑变更处理得到的新图斑为基础与变更辖区进行空间叠加处理,生成本末作为表格统计依据的图斑,同时该图斑文件就是下一的基年图斑。下一个的图斑信息再以该图斑信息为基年图斑进行处理,直到所有图斑信息处理完毕。

3)线状地物处理:

4)零星地物处理

5)所有权信息处理:所有权主要处理飞地,基年所有权信息是通过行政辖区信息,与所有权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生成所有权信息的。变更的所有权信息是通过基年的所有权信息与变更发生变化的所有权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变更的所有权信息。

6)海域与陆地信息的处理:海域与陆地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所有也是按进行处理。对于变更发生变化的海域与陆地,则通过基年海域与陆地信息对变化部分的海域与陆地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形成新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对于海域与陆地没有发生变化的则复制基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作为变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

7)坡度图的处理:坡度图主要体现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的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35度,35度以上6个坡度级之间的坡度区域分布情况,由于级内坡度变化对数据基本不产生影响,因此坡度图的信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做处理。 若使用计算机面积,则处理流程为:

①综合处理生成资源现状文件。

②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此时,图斑文件即第一步生成的资源现状文件)。

③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主要是基年数据与变更数据的叠加。具体处理情况与详查面积相同。

④综合数据处理:综合数据处理是将每一的图斑信息,线状地物信息,零星地物信息,行政辖区信息,所有权信息,海域与陆地信息,坡度图以及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形成土地资源现状信息,该文件就是最后用于统计的图斑文件。在该资源现状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处理(即将两个的土地资源现状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就可提取资源动态信息。对于使用详查面积的用户,数据综合处理是不必要的。 退出数据综合处理后,再利用“添加项目到工程”的功能将生成的资源现状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2.功能设置:设置统计精度及地类统计级别。

3.数据预处理。通过数据预处理统计要扣除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的面积。

4.多种报表的汇总及输出。系统提供了按国家标准的全套土地详查表格输出。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土地统计台帐、土地统计簿、土地面积汇总表等表格。 注意:若所需要的地类级别与本系统的不一致,可以修改表格模 板。表格模板在template文件夹中。 〈八〉数据输出

1.图形数据的输出。系统根据土地详查出图需求,提供了以下多种出图方式。包括:按标准图幅输出,按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权属输出,按行政辖区输出,任意裁剪输出。

2.属性数据的输出。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上一篇:监控系统维修保障措施下一篇:专业教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