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周长教案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认识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人教版认识周长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教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本节知识的学习渗透了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等.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本节知识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1.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1.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分析,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的建立过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要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演示实验、体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并渗透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而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本节课准备综合应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体验、对话、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类比机械能的概念,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来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指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4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烧开水时壶盖跳起来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再通过提问:“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热水蒸气产生的能量叫什么能? ”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4.2 新课教学

4.2.1 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相互作用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吗?

说明:通过学生已有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多媒体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炙热的铁水和冰山.问:它们都具有内能吗?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2.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1)等质量的两杯水,温度分别为20 ℃、50 ℃ ,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温度相同的一杯水与一池水,内能一样大吗?

(3)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不变,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HJ1.3mm]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熔化过程要吸热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JP]

说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的知识.本设计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4.2.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球在静止时,内能不为零,机械能为零;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和内能均不为零,使学生认识到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个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另一个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却永远不可能为零.

4.2.4 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体验活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你的双手变暖和?

物理从生活中来,通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和“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改变物体内能的作法:(1)把手放在火旁边;(2)双手来回搓手;(3)把手放进热水中;(4)把手放在热水袋上;(5)对手哈气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的大小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3)、(4)、(5)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2)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

学生思考讨论:

①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是怎么转移的?

②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改变?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TP4CW27.TIF,BP#]

讲授:①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②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焦耳(J).

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概念,且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从热传递引入热量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如:

①经火加热的铁锅,热得烫手;

②经太阳照射的棉被,暖乎乎的;

③夏天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2)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 ——做功

演示实验1:压缩空气点火仪

演示1:玻璃筒内不放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

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筒内有什么?(空气)活塞向下压缩,活塞是否对空气做功? (有) 空气的内能如何改变?怎么知道空气内能发生了改变?(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不用温度计能否知道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化“不可见”为“可见” )

说明:通过宏观的现象,推知微观的物理变化是物理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利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2: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图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②能量如何转变?

③棉花燃烧的原因?

④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3: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在饮料瓶中放少量水,塞上活塞,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图2)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引导:

①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

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变?

④瓶内白气怎么回事?

⑤瓶内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什么原因?

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总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4.3 新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任务:写出《内能》的概念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例如:①内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机械能”,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知识;②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2)较好地贯彻了物理课程的理念——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①内能概念的引入:煮水时壶盖被推开;②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怎样使双手变暖的小活动;③列举生活中利用和阻碍热传递的例子;

(3)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①演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不可见”为“可见”,让学生领悟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②学生归纳总结,制作概念图.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育是长远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等问题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作者:潘华青

第2篇:苏教版三上《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启东市近海小学 江帼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课时。P39-40的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规则或不规则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树叶、线、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昆虫运动会今天开始了,昆虫选手们都在奋力拼搏,一个个都想争取好成绩呢。有一个比赛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力,咱们一起去看看。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底哪位赢了吗?为什么?(强调边线和一圈两个词) 2. 说明:小蚂蚁从这个点出发,沿着树叶面的边线走,又回到了这个起点,这才是走了树叶面边线的一周。

3. 明确:树叶面边线的一圈就是一周。(强调:边线、一圈)

二、 明确“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指指说说课桌面边线的一周在哪。 (2)拿出数学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边线的一周。比划给同桌看。 (3)书桌面、黑板的面边线的一周在哪呢? (4)你能描一描这些图形的的一周吗? 2.明确:树叶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4.说说刚刚指一指的物体面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三、 辨一辨,深化理解“周长”

1. 孩子们,让我们回到比赛现场,第二激烈的比赛即将开始了,它们决定再次一决高下。我们继续看比赛。(改变树叶的形状,继续比赛) 2. 第二场谁赢了?为什么?

2.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四、 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1、 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您能指指角的周长么?为什么? 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毛毛虫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后面一个图形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 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怎么办呢? 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后小组合作完成。 总结方法:化曲为直。

五、 全课小结

生生交流本课所得。

第3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第4篇:人教版三年级下 ——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有关周长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通过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图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记录卡,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出示各种形状的图片。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这有很多漂亮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是什么形状的呀?待会我把他们贴在墙上,你们大声地把他们的名字说出来。 „„

师: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漂亮吗?(漂亮)我也觉得很漂亮,所以阿,我有一个想法,我想把它做成漂亮的相框,把小朋友们的相片贴在上边,可好看了。唐老师就给我提了个建议,她说,如果我能把小相框的边都镶上金色的丝带,那小相框就更加好看了,可是在制作的时候,我遇到麻烦了,到底需要准备多少丝带呢,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好看,怎么可以知道,小朋友们帮我想一想。

让学生们说出并上黑板指出黑板上图形的边长这和,即周长。 师: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比划的是它的什么吗? 引出课题——周长(板书)

二、

理解周长概念,体验周长含义

1)周长的名字正好就体现了它的特点,你看周,长(边说边比划)。哪位同学认识周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同学们说)

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精彩,我们看看课本是怎样给我们介绍周长的,请同学们翻开书P41页,并一齐朗读书本周长的定义。

师:对于书本上周长的定义,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注意“封闭”) 师: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谁来指指它的周长?(出示角) 师:它有没有周长,为什么?

„„(强调概念) 2)活动体验 1. 指一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指出图形的周长) 圆形、树叶、月亮、星星、三角、正方形、长方形

2. 指一指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周长”)

二、 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师:那现在我们回到黑板的图形上。刚才老师遇到的麻烦是不知道用多长的金边材料,实际上需要多少的金边材料,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同学们说)周长就可以了,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 让学生说

2. 小组活动(每组给出三个图形),探索图形的周长,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 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量出周长的?

三、 动手探究,优化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1.猜测,引发探究欲望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求图形的周长,那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操练一下。(出示两张图卡片)小明做了一张长方形的贺卡,小红做了一张正方形的贺卡,想在节日里送给好朋友,但他们又觉得卡片还不够漂亮,于是都想给卡片的一周镶上彩带(用手指示一周)。小明和小红都说自己的卡片用的彩带较长,请同学们猜一猜,到底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短一些?

师:仅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小明量得这张贺卡长6厘米,宽4厘米,小红测量的正方形贺卡边长为5厘米。

2. 小组合作,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验证自己的猜想。 3. 汇报交流 (1) 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说结果的同时,说明理由和想法(教师板书) 师:看看黑板上这几种方法,你们比较欣赏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觉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教师板书) 师:如果让你来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你会选哪一种?

4. 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你知道哪张卡片所需要的彩带长一些吗?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无论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学会计算周长,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四、 巩固深化,解决问题

1. 黑板长3米,宽1米,在四周挂一串彩灯,这串彩灯至少长多少米?

2. 一块正方形的花圃,为了防治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围这块地用了24米长的栏杆,请你算一算,这块地的边长是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呢?

第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达川区逸夫小学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量周长。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图形学具(长方形,心形,叶子)。

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叫小胖,最近小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请看!“我叫小胖,爸爸觉得我该减肥了,给我制定了锻炼计划。”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是什么计划?

生:每天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第一次小胖是这样跑的!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

生:没有跑一圈,跑到里面去了!

师:哦,看来小胖想偷懒。好,请你到上面指一指,应该沿着操场哪里跑?

生:边指边说:应该沿着这条边线跑。

师:那我们再看,小胖累得直喘气了,这次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

生:不是,没跑完!

师:你觉得他应该跑到哪里结束呢?请你指给我们看看!

生:从起点跑回起点。

师:看来呀,要想督促小胖完成锻炼计划有点难喽,爸爸说要是今天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吃晚饭了。小胖生气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一圈嘛?

但他没有气馁,决定再试一次。

(边播动画边问)第三次小胖是这样跑的,是沿着边线跑的吗?嗯,快给他加加油!

生:加油加油~~~~

师:他这样跑是一圈吗?请大家为小胖的坚持不懈再鼓鼓掌吧!那谁来说说,什么是一圈?

生:沿着边线回到了起点。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那把掌声送给他。对,不仅沿着边线跑,还从起点开跑后,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圈叫做一周。小蚂蚁看到小胖在围操场跑一周,它也想围着树叶跑一周,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胖一起来认识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

二、观察感悟周长

1、感知一周

师:(轻轻地问)什么是周长呢?学生不语

师举起圆片说:这是一个圆形,谁能指指它的周长?

请一名学生指老师说:从起点出发,围着圆形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圆的周长。

全体学生一起边指边说

师:观察身边的图形,你能边指边说它的周长吗?

生:数学书封面从这里出发围着封面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请全体学生一起指一指

生:课桌面的周长

师:以黑板为例,从起点出发,围着黑板面的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换一个起点,围它的一周还是它的周长

换一个方向,围它一周也还是它的周长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无论从哪里出发,都是围图形一周,那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里哪几个字最重要?

从孩子们的语言中,我听到了两个核心词:围,一周。

师:围就是沿边线,一周就是一圈。那我要考考大家了。请看!

出示一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师: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生:第一个图形有周长。

师:那你来说一说,指一指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没有周长?从起点出发,能回到起点吗?

生:不能

师: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接着看

出示六个图形

师: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

生:1,3,5

师表扬“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判断得又迅速又准确!”

分成两组

师:比较上下两组图形,下面一组能围成一周吗?

生:不能

师:所以它们没有周长。只有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的图形才有周长。

三.量周长。

小组活动

师:小胖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他不知道怎样量周长,你们能帮帮他吗?请看活动要求:(三人一组)请小组分工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组长记录测量结果并汇报成果。看到老师为你们小组准备的信封了吗?请打开信封拿出彩色卡片,量一量它的周长。

完成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师:(请不同图案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办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不规则图形),说说怎样量的?

生展示用线围一周,做好记号,拉直后再用直尺量。

师:结果是多少呢?图形一样的小组你们的测量结果和他们一样吗?

师:像这种不规则图形采用绕线法,还有不同图形的吗?

师:(抽长方形组),你们是怎样量的?

生:用直尺量长方形的两边,根据对边相等,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

师表扬: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掌声送给你们!是长方形的小组你们量出的周长是多少?一样吗?

师:我已经看到孩子们团结的力量了,小胖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现在小胖要去闯关了,可他还是有点害怕,我们一起给他助助阵好吗?

四.闯关练习

师:现在完成学习单第一关(算一算),开始。

师:找一个起点从这里出发,围三角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现在完成学习单第二关(比一比)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一分为二,图一和图二谁的周长更长?

生:图一

师(边指图一的一周边说)从起点出发,绕着这里,最后回到起点这是图一的周长。

再指图二的一周,然后闪烁正方形的边。发现图一和图二的周长一样长。

师:接着看最后一关,

在方格纸中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是16CM,正方形的周长是14CM.

师:将它们合二为一后,图形的周长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减去长方形的两条宽(4CM),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6+14-4=26(CM).

师表扬:你的眼睛可真亮!老师佩服你!给你点赞!

小胖闯关成功了,他说:今天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会了不少的知识。谢谢你们!

五、总结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助了小胖,同时我们自己也学会了更多的本领。现在你们会找周长了吗?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周长?希望大家带着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

第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案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直尺,圆形纸片一张 实验报告单,贴图工具 学生:每五人一组 、线一根(不过一米)、剪刀一把,计算器一个、

直尺、圆形实物若干

交师生流:

师:孩子们好!我来自醴陵市经济开发区,姓杨,你怎么称呼我? 生:杨老师

师:你们是哪个班的小朋友? 生:六年级XX班

师:你们这组的小组长是谁?(生指)

师:杨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 生:XXX 师:杨老师想到你们班上一节数学课,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好!待会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测量活动,四个人一组,两人负责测量,一人计算,一人记录。你分下工。

师:一看就是小领导!班上还有哪些是小组长请举手?你们也明确一下职责。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

国王多次受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对付阿凡提,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新招吗?(想)国王从全国精心挑选了一批健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他规定,小黑驴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自己的小花驴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同学们瞧,比赛开始了!

紧张的比赛结束了,谁获胜了?(小花驴)可是小黑驴觉得非常委屈,就连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判断一下?说一说。

生:他们跑的路线长度不同

师:这两条路线长度不一样长,有什么办法怎么确定? 生:分别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师:对!要求小黑驴跑的路线实际上是求正方形的什么?(周长)要求小花驴的跑的路线实际上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引入:大家反应真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课 1. 认识圆的周长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指明说)

课件演示:围成圆的曲线长叫做圆的周长 2. 测量圆的周长

(1)提问: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行吗?

(2)探究:想一想,议一议,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小组讨论

(3方法展示:让学生演示给全班学生看

师:同学们很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测量 绕线法: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绕线法。

滚动法: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 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板书:化曲为直)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4)提问:下面这两个圆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

风扇扇叶转动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摩天轮外轮廓是什么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吗?(不能)说明我们测量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方法来计算出圆的周长和呢?

2.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提问: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边长) (1) 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动画演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 (2)小组合作:请小助教读合作要求 (3)展示成果:投影展示

采访小组长,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4)看看小博士发现的和我们发现的规律相同吗?

小结:看来小博士和我们发现一样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3. 认识圆周率

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有关圆周率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播放小资料:认识圆周率)

师:祖冲之是我国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坐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通过资料介绍,我们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现在人们为了计算方便,只取它的近似值

π ≈3.14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5.探究圆的面积公式

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C=2πr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圆的面积(只列示,不计算) (1)d=4cm

(2)r=1.5m 2.比一比,看谁的法官当得最称职? (1)π =

3.14 (2)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越小。 (3)半径是3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3=9.42厘米 2. 摩天轮的半径是2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是多少米? 3. 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怎么计算,下面我们帮阿凡提算算跑到的长度,看看比赛公不公平?

观察有图形,要想知道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半径或者是直径)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学生计算,再点名回答

师生小结:很显然,比赛不公平

4. 阿凡提非常高兴,大家帮他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可恶的国王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他绞尽脑汁,设计了一个新型的跑道,要求阿凡提的小黑驴沿着大圆跑,国王的小花驴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国王的计谋能得逞吗?我们下节课再继续?

三. 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7篇: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坦坪中心学校:刘 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时间的脚步声吗?听,它正在向我们走来。你觉得时间的脚步声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是啊,时间的脚步匆匆忙忙,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溜走,那我们如何才能把时间留住呢?要想留住时间,把握时间,首先我们得认识时间。

2、揭示课题。(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看,时间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仔细观察,时间是长什么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时针、分针、数字等)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 —小格(师手指课件,生齐说)

1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请同学们拿出钟面数一数,同学们数好了吗?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60分) 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请小组讨论。

师:哪组先来汇报,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那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时)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1时和60分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谁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

5、体验一小时和一分钟有多长

(1)体验1小时: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就是60分钟,那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2)体验1分钟:是啊,在1小时60分钟的时间里面我们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60分钟里面的1分钟又有多长,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呢?1分钟你能写多少个算式?1分钟你能跳几下绳?

时间教育:同学们,在这短短的1分钟里面我们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可见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因为在这1分钟里面医生就可以挽救一个病人的生病,一列磁悬浮列车每分钟的速度是7000米,三峡水电站1分钟大约可以发1万6千多度电,相当于18000户家庭1个月的用电量;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珍惜时间吧,把握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每一个分钟,努力学习知识。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时间交朋友吗?(愿意)时间也很高兴能跟大家做朋友呢。它呀,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哦!同学们看,时间送给我们的智慧果。想要吗?想要的话就用你的的智慧去争夺它吧。

5、争夺智慧果

第一关:小组合作,钟面复习。 第二关:小组合作,整时练习。 第三关:小组合作,非整时练习。 第四关;小组合作,拨时游戏。 第五关: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我会读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

3、延伸:我会写

规划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4、教师总结。

同学们已经会看整时的钟面,下面请大家看这一个钟面,谁能说说这个时刻?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时5分。我的方法是:时针走过4就是4时,分针指着1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棒,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除了会读时间,还要会写时间。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两种方法吗?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不够10,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 (电脑出示4:30,4:45钟面)

师:下面再来考考大家。看到这两个钟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两种方法来表示这2个时刻,

1、2组写左边的时间,

三、四组写右边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巡堂)

一、二组找一个代表,从

三、四组找一个代表上黑板书写。 之后教师评讲。 师:

一、二组同意你们代表的这个答案吗?三四组呢?

师:这位同学写4时30分,除了这种写法,同学们还有其它写法吗? 生:4时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针这时候刚好走了半圈。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4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时间,注意到它们的时针了吗?4:05的时针只是刚刚走过了4一点点,4:30的时针则是在4和5的中间,4:45,时针非常的接近5,但还没有走过5,所以不是5:45分。

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课本91页的做一做,并对易错题评讲。

5、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读时间和写时间,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动手拨一拨时刻,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老师说,你们拨。(3:20,5:50),拨完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拨对了没有?

师:拨完了老师所说的时间,接下来同学们再拔一个你们喜欢的时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

师:好了,同学们,拨钟时间结束,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时间。

向学生展示升旗和动车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2幅图,同学们可以从图中找出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吗?

四、提高题

课本95页第8题。让学生写时间,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五、总结:时间总是匆匆走过,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时间的哪些知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的宝贵,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上一篇:汽车装调工工作总结下一篇:第四届物流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