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掀起了热潮。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是摆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个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篇1:

襄州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应用情况的调查

湖北省襄州区现有义务教育保留学校88所、教学点135所,近几年通过向上争取省级教育经费和地方财政自筹配套资金,为全区中小学装备了“班班通”、学生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电教仪器设备,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及体、音、美、图书室等各功能室。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已在全区中小学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现在的教学已经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撑,教师已经离不开教育技术的辅助。

1现状

1.1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渗透于教学中,逐步引起了各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中小学校校长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校长把本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2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管理员的认可

功能室的管理,管理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区中小学各功能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各功能室规章制度健全,统一悬挂,美观整齐,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各校都建有固定资产登记账,各功能室建有数量明细账,且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排列存放有序,类签统一制作摆放,柜签、小标签粘贴在指定位置。现有使用表册统一悬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写,资料完整齐全,整齐美观。

1.3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教师的认同

由于“班班通”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加之襄州区电教站为襄州区中小学校长、电教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举办了几轮“班班通”资源应用整合培训,学校也多次进行培训,使得教师对“班班通”操作熟练,使用得心应手。目前,襄州区中小学“班班通”资源应用已步入正轨,一线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已逐渐形成常态化。在省市区组织的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上报作品(包括电教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获奖的等次也有所提高。古驿镇中心小学在班级设立“班班通”应用记载值日生,由学生对本班教师应用情况进行记载,由学生督促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张湾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结合本校实际设计的《教学常规月查分数表》,直观反映了教师应用资源教学的情况,操作性强。朱集镇中学设计的《电教设备应用记载表》,能全面反映教师一节课所使用的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常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襄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但是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责任心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镇与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功能室建设上不平衡,少数学校工作抓得不实,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少数学校装备用房不到位

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永久保留的学校学生多,班级多,部分学校还存在几室合一的状况,一些学校存在留守儿童活动室与音、美教室或实验室合用的状况。装备用房不到位,影响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正常开展。

2.2学校之间功能室配备不平衡

2009年没有被确定为全区永久保留学校而在2012年又重新被确定为保留学校的,装备用房得不到保障,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和美术教室等相应功能室在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中没有建设到位,大多数学校图书虽然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得到充实,但离国家、省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且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存在陈旧、老化、复本率高等现象,不适合学生阅读,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管理人员不稳定

襄州区中小学各功能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加上学校教师紧缺,流动性大,变动频繁,不稳定。部分学校存在一人管几室的情况,没有达到专人专室的要求。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是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担任,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素质不高,只能起到保管钥匙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各功能室的规范管理。

2.4功能室使用率低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课堂教学中“班班通”使用较多,而功能室使用较少,尤其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因中心学校、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些领导没有深入功能室研究如何强化设备的应用,有些领导重配轻用,还有些领导缺乏必要措施促进教师使用,把功能室当做学校的一个摆设;二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变更频繁,不稳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师怕麻烦不敢用、不愿意用,甚至不会使用功能室,学科之间教师缺乏必要的应用教研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应用合力;三是部分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拿到教室演示,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替代学生实验,等等,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达不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到学校,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是教育手段的革新,是促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尤为重要。

3.1加强“3个”保障

3.1.1人员保障

将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由各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抓,做到有领导过问、有专班管理、有专人负责。

3.1.2经费保障

各校设立专项经费,从教育公用经费中专项列支教育技术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后期建设、维修、维护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3.1.3制度保障

各校要拿出硬性措施,将教育技术工作列为各学校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人人用、合理用。完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3.2加强设备管理

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电教仪器设备管理评估细则,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各功能室等的管理细则,以此来促进各项目学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同时,要求各项目学校制定出本校电教设备管理制度,靠制度管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确保仪器设备不丢失、不人为损坏。

3.3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所有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完成省市区3级教育技术初级培训任务,重点培训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技能、技巧,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开展远程教育、“班班通”、实验操作等技能培训,扩大教育培训面,增加教师培训人数。同时,广泛开展省市组织的评选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研、以评促教,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研究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教学功能。

3.4加强教学应用

通过组织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研讨会、实验教学研讨会的形式,促进电教仪器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常规督导检查,督促“班班通”、专用教室的应用管理工作,提高电化教学、实验教学应用水平。要求各项目学校注重培养1~2名电脑技术人员,能够对电教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和保养,保障设备能正常使用,为本校教师应用电教设备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杨忠明 刘锋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篇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体制论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掀起了热潮。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是摆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个重要课题。推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首先要从机构调整人手,转变观念,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定位,本着节约教育资源、优化机构设置、同一职能同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一个适应当前环境、具有权威性和高效率的管理体制,以确保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笔者仅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机构设置现状

1.电化教育与电教中心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中,电化教育真正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78年至现在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期间中央和各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电化教育工作机构——电教中心,并积极购置电教设备,开展电化教学。从此中国的电化教育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2.计算中心及网络中心等机构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高校纷纷购置大批微型计算机建设起了计算机实验室。由于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面极宽,各系部专业都要开相应的课程,使得计算机实验室的需求量很大,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将计算机实验室统一规划和建设,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应当说,早期的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中心的管理模式属于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中它归属于实验室系列管理,而当时电教中心已经是独立的管理模式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发展,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将作为一种媒体进入教学领域,所以计算中心和电教中心作为两个工作职能不同的机构而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不可能将计算机实验教学纳入到电化教学的范畴中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高校中的计算中心已经是不亚于电教中心的专门工作机构,完成计算机实践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工作任务,其人员在规模上也超过了电教队伍,特点是队伍较年轻化,业务素质高,掌握计算机技术。

90年代中期以后,Internet异军突起,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网络信息的时代。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高校,纷纷兴建自己的信息网络,校园网建设成为各高校的首要议题。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成,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工作机构——网络中心。网络中心的队伍更加年轻,业务素质都很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今天,除了网络中心以外,有些高校还专门设置了CAI中心或多媒体教学中心等机构。都是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大力发展而产生的。

机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都应用到教育与教学中来,如多媒体教学以其卓越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而传统的视听教学则逐渐在萎缩,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电化教育的应用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特别是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了。于是在学校中三个中心的工作内容逐渐接近,并且出现了工作范畴的交叉。电教中心申请建设多媒体教室搞多媒体教学,计算中心搞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要上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建设管理校园网,电教中心管理电视教学网,并且也要上多媒体综合信息网络;三个中心都在搞计算机CAI、多媒体课件,以及三个中心都要抢远程教学等等。于是。大家都在争现代教育技术的地盘,大唱“三国演义”。

多头管理以及工作范畴出现交叉,使得各个部门不能准确地各负其责,很多事情大家都管又都不管。难以协调。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建设等方面也难于做到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给相关职能部门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按三个中心的机构设置,并给予他们一个比较准确的工作定位的话,那么一般会理解为:电教中心管电化教学(仍然是常规视听媒体为主,并包括宣传教育工作),计算中心管计算机辅助教学(当然也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中心管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等等。显然,对电教中心的工作内容来说,比较常规、陈旧、需求逐渐萎缩,不利于发展,即使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也难名副其实!

集中管理与职能定位

关于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范畴,电教理论界已争论很久,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方向是一致的,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更广泛一些,它包含了过去我们不曾注重的学习过程的设计等内容。现在看,不管是视听媒体也好,还是计算机媒体也好,或是信息媒体也好,它们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学媒体,都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就应该集中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麾下。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国家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骨干和导向的作用。当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从机构调整人手,本着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统一管理、避免“多中心、小而全”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以确保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状态下良性发展。将现有的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中心、网络中心等机构撤销,合并重组为一个新的机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合并后的队伍趋向年轻化,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解决了过去电教队伍人员老化,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业务工作的合并,使得更多的人得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优胜劣汰。

新组建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应该是具有管理职能的教学单位。其教学职能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教育与教学的现代化。管理职能是制定并执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学以及其他宣传教育如校内电台、电视台的管理等等。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机构的工作任务

根据高等教育和高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必须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否则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和地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构的工作任务也将围绕这个中心全面展开。

1.转变观念,将工作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转变观念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界定的范畴规划今后的工作。要从过去只注重教学媒体技术的应用,转变到既注重媒体技术、又注重教学过程设计;要从过去单纯的教学服务型,转变到参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教改型。具体说就是要深入到教学中去,与任课教师一道,参与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此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其关键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现阶段加强队伍建设可采取培训和引进两种方式,主要是培训。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的培训,内容主要由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软件设计技术等等。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教学设计、技术应用、理论研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二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业务技能的培训,强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引进,就是要引进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

3.大力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

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继续巩固电教常规媒体的阵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长处。这样就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建设

软件包括电教音像教材和计算机CM、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近年来,传统的音像教材逐渐向课堂上插播用的音像教材。并向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制作工作一定要抓起来,并且需要建立一个擅长于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工作队伍,共同开发教学课件,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

这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也要加强对新媒体、新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我们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为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作者:曲兆东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创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 要:该文围绕我国高校服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展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案三大部分展开讨论,对创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设备 巡查 技术支持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媒体和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快速更新了局限的教育资源,各种新型软件的研发也彻底改变了原本的教学环境,网络和智能化的融入使得这种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走向成熟。高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原有成本,还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地改善了公共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

1 我国高校服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所设置的公共教学场所均使用多媒体教室,并安排相关技术维修人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轮流值班。但是随着信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教学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稳定性能逐步提高,考虑到这种管理模式需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逐渐被高校所淘汰了。

为了寻找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技术人员值班模式,不少高校开始尝试使用“大物业”管理、混合型管理等模式来减少设备方面的管理费用及维护费用,提升工作效率。这种理想化的管理模式往往受到人们的沟通有限性、分工不明确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有必要对现阶段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管理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刻的探讨,根据问题的根本原因着手分析,最后提出一种最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创新模式。

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展望

2.1 一体式网络管理的新方向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智能化教学设备也逐渐成熟,现代教育的各方面资源与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实现了网络化聚合的程度。新型的网络结构与运作方式也逐渐趋向规范化。网络智能化管理这种管控模式已经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尤其是其中的多媒体教室及其与之配套的教学软件,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

2.2 设备维护与修理减少的新方向

当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效果达到人们的使用要求之后,这些智能化数字教学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也会同步降低,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维护及维修方面的投入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之前人工维修模式逐渐转换为更加专业和一体化的电子智能维修方式。

2.3 供应商质量提升的新方向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供应商的服务意识与能力也逐渐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供应商的发展方向已经延伸至后期质量的管控与支持。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各大高等院校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售后服务部分。根据用户的需求,供应商往往会在采购合同中加入售后服务相关的条款,且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膨胀,供应商主动服务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例如有些供应商会定期主动上门服务,对本公司提供的教学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

3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案

3.1 服务与值班集中式管理

由于数字化教学设备无论何时都可能会发生故障,具有不定时不定点的特性,因此相关的服务支持团队必须确保在任何时间都能出现在故障发生现场,针对这一特性,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均采取了轮流值班式的管理模式。但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没必要配备专业的维修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部分工作,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配置一些教学大楼的看管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所花费的工资,还能提高整个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不过这些人员必须确保受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核之后方可上岗,这样一来即确保了教学设备维护工作的质量,又节约了维护成本。

3.2 定期实行巡查管控

若以天数为单位进行分析的话,通常来说,一些较为紧急的技术支持需求均发生在课堂开始的前后10 min之内,在大部分高等院校中,都是以2个课时为一节课,所以大部分的支持服务均出现在单数倍课程的前后10 min之内。其中,第一节课开始前后10 min是服务发生的最高峰期。若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分析,每学期的前一周到前二周的技术支持服务需求达到了整个学期的顶峰。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高校应在这些服务发生的高峰期采取主动服务的形式进行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在单数课程的前5 min内就指派相关工作人员到各个多媒体教室进行巡查,并随身携带维修工具和检测工具,若等到教室通报故障之后才抵达教室,则浪费了不少时间。通过这种定期巡查的方式,技术支持人员可以预先检测到故障,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这种巡查制度还能够缓解技术支持人员的工作压力,不仅可以使他们脱离时刻备战的工作状态,还能极大程度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与身心健康。这样他们就有更充分的业余时间来从事其他工资,从而也为学校节省了一部分高额聘请费用。

3.3 加强应急预案的完善工作

在技术支持工作中,最难以管理及预测的风险便是在技术人员离开时发生故障,此时技术支持人员很难立刻出现在故障发生现场,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进度,针对这一问题,不少高等院校均识别了所有在多媒体课堂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了有效的应急预案措施。目前我国食用的现代化教学是被基本都已达到了傻瓜式操作程度,由于这些设备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构造也非常复杂,个别硬件相关故障即使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再结合以往的机器故障经验,技术人员基本可以预测到教学设备的故障发生频率。学校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备用教室与备用教学设备,确保设备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能够照常进行教学。

参考文獻

[1] 张玉玲,周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新定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

[2] 王金利.高等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 甘忠伟.又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定位问题——从个案研究入手[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4] 孙启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模式——走向信息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梁圣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和特点[J].学理论,2011(16).

[6] 余翔,曾丽贞.以评估促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效能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作者:刘伟

上一篇:村委会工作报告优选3篇下一篇:基层党建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