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工程意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篇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设置与实践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摘要:本文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介绍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情况,重点讲述了课程设计环节的设置思路、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企业及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且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能够融会贯通,实践及动手能力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越来越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大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这种传统的培养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对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开设的重要本科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兼顾软硬件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检测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惯性,毕业生大部分都是理论有余,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工程应用能力欠缺,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培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成和实现。现阶段,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落实,还是教学过程的开展,都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对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2.专业知识内容更新较慢,与企业需求脱节。当今,电子信息行业正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在加快。然而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陈旧,讲授内容更新较慢,且相关课程教师与业界企业联系较少,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认知不足,导致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能做到多课程知识内容相融合。由于硬件平台更新速度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应用性不强,与企业所需技术及技能相脱离。

三、课程设计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强化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现状,不同的高校也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教学、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力争人才培养最大可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不同高校也都在改进、优化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取得最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特点,并汲取和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经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环节进行了强化,加强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课程设计共包括四个,分别在第四至七学期进行,具体每个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侧重点、涉及课程等分别如下。

1.课程设计I

面向人群: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题目:(a)音响放大器的设计;(b)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设计。

本课程设计题目及功能要求可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适当做调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本课程设计在第四学期开设,要求学生运用分立元件及集成芯片实现设计题目所要求的功能,其主要侧重于对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电路设计、电路調试及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II

面向人群: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题目:(a)温度湿度检测系统设计。(b)高效率DC-DC开关电源设计;(c)四旋翼飞行器设计。

同课程设计I一样,题目及功能要求可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适当调整,两个题目学生二选一来完成。本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之后开设的,主要是侧重于带控制器(单片机)的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仿真以及系统功能实现,旨在强化学生对控制器硬件资源的应用及外围辅助电路的设计,并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软硬件系统的协同调试能力的训练。

3.课程设计III

面向人群: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题目:(a)基于Hi3516C的运动目标检测系统设计;(b)基于单片机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c)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d)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设计。

本课程设计是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及EDA技术等课程均讲授完后,在第六学期开设,设计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所应用的控制器(单片机、DSP或FPGA)。课程设计题目朝多样化和趣味化演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同时对某些难度大且功能多的设计题目允许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设计工作,这可有效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助进步,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及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IV

面向人群: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后在第7学期所开设的,该阶段不再采用统一布置设计题目集中指导的方式,而是把每位学生都分配给一位专业指导老师,设计题目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定,并要求其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该阶段的课程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整体掌握能力、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的培养。从选题、设计方案确定到具体软硬件功能实现等环节,都需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学习、验证和设计来完成。

以上四个课程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递阶,由专业基础课知识的运用逐步过渡到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由基于分离元件的简单系统设计逐步过渡到基于控制器的片上系统设计,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优化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总结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将专业理论授课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且将不同课程知识的应用串联起来,做到了课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综合,并逐渐构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层次与结构,为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及应用创造了条件,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得到用人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潘宇,李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5):25-27.

[2]宋跃,杨雷,杨杰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21(1):95-98.

[3]鲍玉军,黄文生,钱显毅等.适应“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27(6):64-68.

[4]方益明,曾松伟,周竹.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5,38(1):18-21.

[5]秦剑,胡晓,唐冬.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实验体系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7-30.

收稿日期:2016-1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1222)资助;南京工业大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李义丰(1976-),男,吉林松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路分析、声学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李义丰 褚御芝 朱晓梅 包亚萍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篇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工程意识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对工科学生而言,素质内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践能力。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其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理论去处理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是获得实践技能、工程设计方法和培养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好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融合多门专业课知识,促进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开拓精神。

1 课程设计重要性分析

1.1 课程设计是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实验,主要完成的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综合以及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掌握常用仪器、工具等的使用。课程设计则是比实验课程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课程设计融合并运用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锻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

1.2 课程设计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必须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尤其是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要求下,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考虑,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为有效,实践教学给了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更多机会,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课程设计是锻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衔接课程实验与毕业设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验的提升,毕业设计的基础。

2 课程设计改革的指导原则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设计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课程设计应该是与课堂理论教学并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课程设计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方式上体现个性化,过程上实现全程化,教学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内容上实现综合化。

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内容和时间上选择的灵活性。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增加灵活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工作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 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索

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器控制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等等,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为两周。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当前的课程设计过程,基本上是选择一个多年沿袭的题目,教师把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以提交作品和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如单片机课程设计只是在电脑上完成设计即可。

问题体现在,设计题目更新不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遇到理论知识学得不扎实的情况,当触及实际问题时,表现为无从下手,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作品制作过程没有实现全程化,即从元器件采购开始,直到安装调试;同组同学报告雷同,给成绩的考核带来困难。因此,无论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设计安排上,设计过程上及成绩考核上都有改进的余地和必要,否则,上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效果。

根据课程设计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探索。(1)取消内容比较陈旧的设计内容,充实新的设计题目,尽可能多的给出设计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争取做到一人一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2)题目与专业课程衔接,向工程实际靠拢。(3)设计过程从元器件采购开始直到设计结束均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4)除了提交实物作品和设计报告之外,增加答辩环节,使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严谨合理,杜绝“蹭车”现象。

提高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必须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思维方式、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教学,积极推动教师的科研活动,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4 结语

通过对电子技术和单片机两个课程设计题目内容、设计过程和考核方式的适当改革明显增强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兴趣和认识,促进和激发了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设计的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为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思路和依据。使课程设计教学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志广,杨大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16-18.

[2] 宋天佑,田少萍.围绕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04(12):1-4.

作者简介:罗华(1962,1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作者:罗华 舒昌 雷冬飞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篇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化成为我国的强国战略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培养电子信息人才的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随着社会对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的逐步加大,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素质成为各大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全面扩招,毕业生每年持续增加,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因此,高校要加大教学理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承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模块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平台,以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背景及专业培养目标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测量控制等电子信息工程学理论知识,并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及产品研究设计、维护、管理与研发等专业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一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从事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诸多项目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学体系中的各项教学项目还不够系统化,内容也比较零散,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也有待优化。

因此,需要高校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和构建,通过改革专业建设、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资源配置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形成专业优势强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信息化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概况及问题

在我国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基本上是由基础技能实践、课程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实践教学主体。基础技能主要是指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工艺以及机械制图等基本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实验课程是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验验证,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课程;企业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毕业设计是通过设计、论文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將学生培养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信息产化业的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跟不上新时期、新业态的发展需要,需要重新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模块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平台,以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不够紧密。在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学科交叉融合性相对较差,学科基础与专业结合契合度不够,只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且缺乏创新性教育,不能适应当前新工科环境下的社会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单一,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合理。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往往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只是简单的对课程理论的验证,缺少工程实际问题项目实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也不利。

三是校企融合不够紧密,不能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只是在实训基地进行观摩,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实训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和就业形式为高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依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是依据现代社会信息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这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框架要求。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强化人才基础理论、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战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通过课程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按照高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将实践课程与企业应用实际相结合,以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为导向,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和立体化分层,以螺旋渐进式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对接,将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实训平台的构建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化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控制专门人才的专业,需要高校在教学中,确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科研素养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系统分析研发、管理及维护,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改革和修订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现有教学资源为基础,构建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来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架构更为科学合理。建立平台+模块+拓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实践能力以及工程设计和集成创新能力,并对各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建立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规划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到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中,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实现有效融合,并整合学科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能够与工程技术领域知识实现交叉与融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强化实践项目创新训练,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项目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依托,构建立体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分类体系。

(二)合理划分课程实践能力模块,构建立体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社会行业需求,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目标,结合学科专业教学训练计划,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螺旋渐进立体化的层次的“模块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色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践和创新技能培养四个大模块。采用多层次、多阶段、全方位地教学培养模式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任务,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通过项目驱动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课程实验、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前后衔接,使之成为统一规划的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信息基本原理等课程,搭建基础技能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然后加入程序设计、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应用专项技能,再综合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让学生接受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之能够完成较复杂的工作任务。最后还要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外實践有机结合的分层递进实践教学环境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项目内容,优化重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内和校外两大实践平台,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知识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要根据课程模块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建立实验示范中心、综合实验中心、实习基地等来为学生提供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实验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践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关键部分。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的良好局面,使企业与学校形成相互依托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让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感受职业环境,掌握最新的实际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构建分阶段递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环节多层次全面考核体系

基于“项目驱动”思想,构建模块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分阶段递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要让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会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进入创新能力养成阶段,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和项目训练、工程基础、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基电子电路安装、设计与调试及工程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通过高层次、综合性的科技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结构,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系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系统内容的创新,加强基础和综合型、设计性的实验比例,同时创新设计方案,拓展设计内容,构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如特色实践教材——实训及课程设计资料库、设计项目库等,全面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建立若干专业设计训练室,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全面综合训练。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特点,建立科技论坛、文化节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要在实施实践环节多层次全面考核体系,突出重点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考核和多元化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平时表现、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过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系统、多元化的考核。

结语

作为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前沿科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课程模块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应用创新能力水平,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周慧 李红英

上一篇:表彰大会催场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机关调研信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