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策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对策,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住院满意度、平均抢救时间和住院费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篇1: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体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且昏迷>6小时的颅脑损伤[1],是颅脑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男74例,女38例,年龄4-72岁,其中20-50岁63例(56.5%)。全部病例均经CT/MRI及手术确认。GCS 3-8分,其中3-5分48例,6-8分64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高处坠落伤21例,击打伤27例。发生事故至就诊时间10-70 min,平均25.6 min。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48例,硬膜外血肿23例,脑挫裂伤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脑内血肿22例,合并颅骨骨折23例,伴高热38.1-40℃ 18例。112例中手术治疗7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4例(采用脱水、抗炎、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恢复良好55例(49.4%),轻残12例(10.6%),重残11例(9.4%),死亡34例(30.6%)。

护理措施

1.做好接收病人前期准备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均为急诊入院,病情十分危急,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在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如吸痰器、呼吸机、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等)及急救药品(如呼吸中枢兴奋药、止血药、脱水剂等),同时,准备好病床并安置加护栏,以防躁动病人发生坠床。

2.呼吸道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意识障碍,多有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呼吸道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极为重要。如发现口、鼻分泌物、呕吐物或血块应立即清除。血氧饱和度一般应保持在97%以上,痰液黏稠时可予间断雾化吸入[2]。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保持管道通畅,注意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紧密,用支架妥善固定,避免给病人翻身时插管扭曲、受压。气囊内充气3-5 ml,压力控制在2.4 kPa以下,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10-20分钟。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使黏膜缺血性坏死。定时进行有效吸痰,吸痰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气道湿化,每天消毒更换气管内套管,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套管内点滴湿化液(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5-6滴,痰液黏稠时则增加点滴次数和湿化液的量,点滴后将吸痰管插入套管深部吸净气管深部痰液;同时,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2-3次,导管开口处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3.观察病情变化 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病人由浅昏迷转为嗜睡,躯干四肢有屈动,提示病人在恢复中,预后良好。如患者由烦躁不安突然转为安静,提示病情恶化;如昏迷中间有清醒期,多为硬膜外血肿。②瞳孔:正常瞳孔2-6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每30 min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感染。

4.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及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其被牵拉,防止其受压、扭曲、阻塞、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同时术后限制患者头部的活动范围。更换引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4-5天拔管,拔管前一天应预先夹闭引流管,如无异常,可于第2天拔管。

5.并发症的护理 ①高热:本组高热患者12例,主要是因为颅脑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一般为中枢性高热,可采取亚低温疗法,予冬眠合剂、冰毯、冰帽降温,冰块及双耳用毛巾包裹好,以防冻伤。监测体温每30 min一次,使体温降至36.5℃以下。②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30%-50%[3]。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时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延髓中枢神经之间的连接通路被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的兴奋,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因此,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应留置胃管,每次注入流食前均先抽吸胃液,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了解有无咖啡色胃液及黑便。本组有不同程度的应

作者简介:卢 清(1978-),女,广西百色市人,护师。激性溃疡22例,均予西米替丁静滴后治愈,同时予高蛋白、高纤维素,无刺激的流食或半流食。③褥疮: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时间较长,无自主运动,加上高热出汗,大小便污染,长时间受压的部位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床单应保持干净清洁,护理工作应做到“三勤”:勤翻身、勤更换、勤按摩,白天每1-2 h翻身一次,夜间每2-3 h翻身一次,同时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

6.康复期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苏醒后大多留有生理功能障碍,因此,康复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恢复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对于患者有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家属应不断的与其说话,让其听音乐等,鼓励其开口说话,给予患者最大的家庭支持,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对于肢体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关节在功能位,教会家属对患肢肌肉进行按摩及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逐步坐起及下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肢体主动运动,给予患者最大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早期呼吸管理是救治的关键。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的有效循环。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为抢救赢得时间。患者苏醒后由于意外发生,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常存在恐惧、焦虑心理,以致影响抢救和治疗。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说明争取时间抢救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出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心护理长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卢 清 农秀芳 邓艳红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篇2: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策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对策,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住院满意度、平均抢救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抢救时间小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效果

Analysis of the first ai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Han Yanan

Neurasurgical Department 2,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Henan 476100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injury; emergency nursing; effect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便利,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据流行病学调研显示,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渐增高之趋势[ 1 ]。颅脑损伤是指因遭受撞击、跌倒、冲撞等外力因素而致的脑部损伤,可致颅骨骨折,甚至有并发休克、死亡的危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救护理对策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是16~64岁,平均年龄(46.8±1.7)岁;硬膜外血肿者26例,硬膜下血肿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将这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做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为同质资料,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对策,现将急救护理对策叙述如下。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尿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急救护理准备,包括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准备,并协助医生制定抢救方案。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重度颅脑损伤者应注重意识和神志的改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与医师一起进行抢救;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呕吐、纳差的可能,消化道及呼吸道异物均有可能导致呼吸障碍,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清理呼吸道,并予吸氧。必要时还要进行气管的切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为方便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应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其畅通,若外周静脉塌陷或穿刺失败应给予患者行静脉切开术;为防止或加重颅底的损伤及感染,护理工作人员禁忌用棉球填塞耳道或鼻腔[2]。

1.3 评价方法

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住院满意度、平均抢救时间和住院费用作为评定急救护理对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指标。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住院满意度量表作为调研工具,经临床实证研究,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包括20个条目,4个维度,每个维度计分为5~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中,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均系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患者住院满意度、平均抢救时间和住院费用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五项指标进行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癫痫等症状,颅底骨折会出现脑脊液外漏,脑干损伤、影响呼吸循环、去大脑僵直,严重发生脑疝甚至危及生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故急救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它可以减少损伤对意识的影响[3],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与患者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延缓病情的恶化,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经研究调查,急救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注重对呼吸道的护理、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及时对症处理及开展心理护理,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并且,损伤时间、抢救过程及方法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挽救患者的生命。故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4 ]。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蕾.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要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17-318.

[2]徐湘荣.145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25-26.

[3]梁金虎,石克.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5-96.

[4]黄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77-278.

作者:韩亚南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 篇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进展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常常是由与交通事故(或者是高空坠落重物击打等)所造成。在临床上表现重度脑挫裂伤和广泛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其特点是:病情急且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可高达70%~80%[ 1 ]。因此,迅速准确的判断病情和有效的救护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和预后中至关重要[ 2 ]。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救护理

1.1 院前急救

1.1.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 3 ]。清除呼吸道血块、分泌物、呕吐物,对有舌后坠的患者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有开放伤口活动性出血者予以包扎止血。

1.1.2 安全转运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

正的情况下,立即将患者转回就近医院抢救[ 3 ]。途中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位,车速要平稳,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抢救生命,减少致残,安全转运是院前急救的目的

1.1.3 院内交接 同时与院内联络,及时将病情告知急诊科或颅脑外科做准备工作,需急诊手术患者,还要通知手术室及CT室人员做好准备,为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4 ]。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受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1.2 院内抢救

1.2.1 急诊接诊 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接诊时,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简单迅速的了解病情及受伤的原因和经过,立即对患者进行体检和护理,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迅速进行护理评估和GCS评分[ 5 ]。对危重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就地进行抢救,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加之误吸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要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6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有效吸氧,正确吸痰,必要时协助医师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人工辅助通气。对于合并有颅底骨折、耳鼻腔有血液漏出者吸痰时严禁从鼻腔吸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颅内感染。

1.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首选套管针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及时准确给予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除明显休克外)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发生[ 7 ]。在并有休克者,应先快速补液或输血,适当限制体液以防止加重水肿,并及时准确观察记录:用药后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输液性质和输液速度,并及时报告医师。

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 意识 意识的变化是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最重要的指标。通过病人睁眼、言语、运动的反应,了解意识障碍的程度。GCS评分越低,即意识障碍越明显者,表现脑组织受损越严重[ 8 ]。由于神经外科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的区别冬眠状态和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做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或昏睡,应先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或出现病情恶化;对伤后患者出现的意识转清,不要轻易的认为是病情已经好转而放松警惕,要防止病人再度出现的昏迷(中间清醒期)。若深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时(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2.2 瞳孔 瞳孔的变化是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要严密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并记录。正常人瞳孔直径约2~5mm,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重型颅脑损伤者,可每15~30min观察1次瞳孔变化并记录。注意药物对瞳孔的影响,如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素可使瞳孔散大等[ 9 ]。如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两慢一高”(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差,为脑干损伤,但生命体征平稳,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2.3 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 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 ;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 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 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3 病情监测

3.1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 10 ]。长期以来,临床上常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目前ICP监测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大致可分为有创监测技术和无创监测技术两部分。ICP:成人 70~200mmH2O,儿童50~100mmH2O,成人>200或小儿>100为ICP增高。ICP增高不但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还可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此,控制ICP是重型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前提。

3.2 血糖监测 血糖水平已成为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型颅脑损伤后容易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而血糖的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 11 ] 。大量研究表明,重型顱脑损伤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继发性脑损害加重越明显[ 12 ]。血糖升高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病人昏迷时间延长,伤口愈合不良以及并发肺部感染。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时就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严格交接监测血糖的时间,并准确记录结果。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尽早使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体内乳酸生成,改善脑组织代谢,将继发性脑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早期动态血糖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4 治疗

4.1 脱水剂的应用 颅脑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水肿是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颅脑损伤抢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甘露醇作为一种强力有效的脱水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各种病因所导致的高颅内压患者。常用的制剂是:20%甘露醇,常联合应用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脉滴注。由于20%甘露醇属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在输注甘露醇时要注意保护静脉血管,在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的静脉血管,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滴注速度10-15m l/分,轻中度颅内压升高快速滴注8-10m l/分,老年人,儿童以5-8m l/分中等速度滴注[14-15] ,15~30min滴完。因此,若输注甘露醇时不慎渗入皮下,可致组织坏死。发现穿刺处皮肤肿胀,应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或封闭,并更换另一肢体静脉穿刺。对于长期、大剂量的使用甘露醇可引起渗透性肾病,每天应查电解质、尿素氮、肌酐,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有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甘露醇。

4.2 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无法进食正常,其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如不能及时补充营养,病人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伤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疗法,不但避免了低蛋白血症,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及救治成功率。常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有: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因卧床肠蠕动慢、应激性溃疡出血及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能耐受因素,进食较少,无法达到机体所需能量要求,早期单纯的肠内营养很有可能导致热量供给不足,故早期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比较符合生理要求[ 16 ] 。临床上早期以TPN为主,为机體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EN治疗为辅,主要是给与少量肠内营养液维持肠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病情的进展和恢复调整TPN和EN的比例,逐渐过渡到EN,最后完全自主进食。

4.3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 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低温 (<17℃ )4种 ,把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合适的温度对治疗颅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有实验表明[ 17 ]:32-35℃的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体温一般测肛温,因肛温准确、简单、方便。若体温高于36℃ 则亚低温治疗效果差,低于32℃时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低于28℃时易出现室颤[ 18 ]。毕敏[ 19 ]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6 h内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临床预后,是理想的亚低温治疗时间窗。早期主张采用短时程,即24-48h,但伤后脑水肿持续时间达6-7天,故目前推荐为1-2周。复温时应缓慢进行,过快可致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建议每4~6小时复温10C,在12—20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6.5-37.50C [ 20 ]。目前多采用自然复温法,让体温自然恢复,逐渐减慢至停用冬眠药物。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积极作用和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 21 ],因此,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脑组织代谢、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伤势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护士接诊病人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的基本病情和生命体征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特别是对意识、瞳孔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要作出准确判断、记录。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雪芬.45例海岛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85-86.

[2] 袁琳霞. 3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志,2010,13(6):66-67.

[3] 曾彩媚,刘春英.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36-37.

[4] 张淑霞,谢小华.重型颅脑损伤102例院前急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6-7.

[5] 喻红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328-329.

[6] 周立敏.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03-204.

[7] 李爱霞,卢志勤,李劲云.8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08,6(23):3024-3025.

[8] 徐冯斌.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J]. 全科护理,2011,9(14):1278-1279.

[9] 马艳芳.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93.

[10] 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11] 贺英,王敏. 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5-17.

[12] 王锦丽,潘琳霞. 护理干预对伴高血糖颅脑损伤病人治疗及转归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7):1902-1903.

[13] 王波云.颅脑损伤中脱水机联合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2011,5.

[14] 张燕,贺国兴,蒋国凤.甘露醇在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护理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374-375.

[15] 赵变琴.甘露醇注射液的副作用及血管防护[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69-70.

[16] 谷冠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32.

[17] 李小东.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93-95.

[18] 孙艳华.亚低温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与实践.2010,22(18):2363-2364.

[19] 毕敏 ,王德生等.急性脑梗死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2):159-163.

[20] 张月辉,杨露等。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2):25-27.

[21] 万跃明,石浩,樊启涛.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3):170-171.

作者:卜培娣 洪晔 褚友艾

上一篇: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紫金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