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地方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现了出来,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是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联系,本文总结出了地方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主要的方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1:

谈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按存在形态、产生和来源、空间分布、功能特点、认识程度、表现形式、行业特点、承载载体和时效性等不同,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学校、教师、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开发课程资源应拓宽渠道,利用课程资源应讲求有效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应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将抽象变为直观,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交流讨论,有利于唤醒学生原有认知。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课程资源 生物学教材

1 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资源是指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科学文化信息和物质、经济、人力及自然条件等。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整个过程中,也只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资源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所构成的课程实施的内容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当课程资源被开发利用时,课程资源本身就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容,也就成为教学的内容。教材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但教材本身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存在地方差异,具有地方局限性。如何在课标惟一性和教材多样化的前提下用好教材,就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发适于学生特点、适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将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开发利用,才有利于教学,才能更好地用好课标和教材,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保障。首先,课程资源开发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和保障。与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次,课程资源开发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和保障。

2 生物课程资源的类型

教材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课程资源,但教材的时效性和适应性不强,与地方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内容固定,与地方实际联系不紧密。因此,在生物课程实施中,就有必须开发当地的生物课程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地方局限性。认识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的前提,适合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发和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的种类较多,分类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课程资源的种类也不同。

2.1 按存在形态划分

按生物课程资源存在的形态分,可分为:物化形态课程资源和意识形态课程资源。物化形态的课程资源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如教材、教辅、实验设备、自然环境等资源。这类课程资源往往人们容易理解,用得较多。意识形态的课程资源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课程资源,它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属于人的潜意识范畴的课程资源,如人们的认识、体会、心得、经验、方式方法、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等等。在教学实践中,这类课程资源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2.2 按课程资源产生和来源划分

按生物课程资源的产生和来源分,可分为天然课程资源和人为课程资源。天然课程资源是指不因人们的意志而存在的课程资源。如自然环境、河流生态、森林生态等。人为课程资源是指人为创造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教具、学具、农田、人工养殖基地、环境污染等。在教学实践中,实验室、教具、学具等课程资源,人们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而农田、养殖基地等课程资源被人们重视的程度相对低一些。

2.3 按空间分布划分

按生物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来分,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学校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教室、校园绿化、校内医务室等属学校课程资源。由于这类课程资源在存在的空间上接近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中这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多一些。校外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如农田、森林、河流、医院、菜市场、田间地头、树林、草地、池塘、河流、耕作方式变革、新品种引进和推广、病虫害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往往因其与学生学习环境较远和其它某种原因,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一般说来,这类课程资源因其与学校距离的远近不同,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不同。

2.4 按功能特点划分

按生物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和来源,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是课程实施的目标和结果,是课程的要素。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等。条件性课程资源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是保障课程实施的物质经济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环境等。素材性和条件性两者兼而存在的课程资源,包含课程素材和课程条件的资源: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人力和环境等。

2.5 按人的认识程度或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划分

按人的认识程度或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直接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资源。如信息资源、教学仪器和设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教辅资料、音像制品等。这类课程资源知识目标明确,内容清楚,课程价值明显,而且以不同的形式被表述或承载着。这类课程资源由于其存在的形态较为明显而被人们认识、利用和重视的程度较高。隐性课程资源相对于显性课程资源,它没有被直接表述或物化出来,是隐藏于某些事物和文化信息资料内,与课程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被开发并利用于课程教学的课程资源。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如:沙漠、枯树、荒山、布谷鸟、教师和学生生活经验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等。这类课程资源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或不被意识到,但只要有课程意识,这类课程资源就可以被开发并利用到相关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2.6 按行业划分

按行业的不同,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农业、水产、畜牧、林果、烟草、粮食、园林园艺和花卉、环保、医药和防疫等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学校,这类课程资源应是相当丰富的。

2.7 按承载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

按承载课程资源的载体不同,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书本类、报刊类、电视、网络类、场馆类、自然环境等课程资源。

2.8 按生物课程资源存在的时效性划分

按生物课程资源存在的时效性不同,可将生物课程资源分为长效性课程资源和时效性课程资源。长效性课程资源相对稳定,可以长期存在,随时可以开发和利用,如森林生态、河流等。时效性课程资源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生物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发利用,如农事活动、物候变迁、家蚕饲养等。

3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课程资源开发应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开发应与学科教学、研究相结合,课程资源的利用讲求策略性、目的性和直观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应有利于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程资源只有利用,才有开发的价值,资源只有利用到教学中,为教学服务,才能称为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3.1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课程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制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以年级组、教研组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开发群体,以学科为单位开发课程资源,全员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指标,将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列入教学常规,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应做好课程资源的收集、分析研究工作,形成课程资源库,让教师共享。

3.2 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建设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学校,是教师,是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是一种常规的教学行为,应是教师、学校、学生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课程资源的开发重在认识,开发课程资源不是编教材,也不是编书,而是要将我们身边的资源加以利用,来辅助教学。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应恰当、灵活地结合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认真总结经验和规律,摸索那些便捷和高效的开发利用模式与方法,倡导一种资源多角度、多功能、多层次地开发,避免简单重复,使教师逐步具备鉴别、选择、利用、改造和开发各种类型课程资源的能力。

3.3 拓宽课程资源开发渠道

3.3.1 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的资源重组

学科内部的资源重组。如单元整合、知识点整合、教学顺序的调整以及集体备课、学科内教师听课、评课等都属于学科内部的资源重组。教师应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对课程资源进行通盘考虑,科学设计,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间的资源重组。加强学科间的资源重组,通过听课、评课、观摩、汇报展示等方式,在教法、学法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探讨和研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3.3.2 校内外开发相结合

树立社会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学校即课程的思想。实验室、远程教育设备、图书阅览室、学校内部环境等都是课程资源,河流、山川、森林、社区环境等也都是课程资源。学校要重视现有资源,解决好现有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造和再开发问题。要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引领下,深入挖掘、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开发利用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3.3.3 媒体资源的有效开发

一是建立课程资源库,构建课程资源信息网络。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资源,如动物世界等。

3.3.4 教具学具制作和实验改进

从有利于教学需要,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广大师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的积极性,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实验教学设备情况,加大教具、学生开发和研究力度。对实验的改进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验的改进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实验的目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替代实验的方法来改进实验,如草履虫对食盐的应激性实验可以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替代。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整合实验,几个实验进行整合,如几个显微镜的实验可以进行整合。再一方面,还可以在原来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时间,如教材上家蚕的养殖安排在上学期,我们可以调整到春季学期开展。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做到几个有利于:一是课程资源利用应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其中一个目标是“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教材上安排一个讨论活动,提供了一些“常见生物”的图片,这些“常见生物”在某些地方是见不到的,那么,为了达到目标,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之外的一些生物资源进行教学,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从这一点来看,教材已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转变课程观,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学生即课程的思想。二是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的选择应结合教学需要,应有利于组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考虑是否有利于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交流讨论,转变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三是有利于唤醒学生原有认知,唤醒学生潜在的意识,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进一步升华、拓展和内化。四是有利于将抽象变为直观。教具、学具的制作,多媒体展示,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等活动,都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懂得学习的方法。

作者:胡正祥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地方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地方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现了出来,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是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联系,本文总结出了地方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主要的方式。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 初中生物 应用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甘南藏族饮食文化在中学政史地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67

近年来地方课程资源在学术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目前笔者所接触到的研究来看,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从课程资源的概念中衍生而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谭娟晖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本国家内的各个地方的独特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各个方面。孟凡丽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各地方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设计开发的课程资源,目的是为了增加课程资源对本地区不同需要的适应。王建虎认为:地方课程资源是指能作为地方课程的构成要素,支持和服务于地方课程实施,由地方开发,具有地方教育价值的一切因素的总称。综上地方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教学中一切可用于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当地资源。

此外从现有研究领域中还可以看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视生物学教材、生物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园等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只是生物课程资源中的一少部分,一些很重要但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生物课程资源亟待利用与开发,如果能充分挖掘并且用于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充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尝试利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将本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

第一、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形式引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初中生物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思考。

案例: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在讲到“蚯蚓”时,直接去理解蚯蚓的特征学生会感觉很枯燥。考虑到合作市经常下雨,雨后蚯蚓会爬出地面,很多同学都有抓蚯蚓的经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能再地面上看到蚯蚓?为什么在阵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摸过蚯蚓吗?它的身体摸起来为什么又湿又滑?蚯蚓没有足怎么走路?蚯蚓在土里面中吃什么?问题一步步的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层加深。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给予简单提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学生感觉更有成就感。

第二、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用于社会生产和实践,《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学生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会更高。

案例: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在讲到沼气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说出沼气池的构造,然后讨论为什么沼气池是密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将动物粪便和秸秆放进沼气池就能产生可以燃烧的沼气?学生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授知道了沼气产生的原理。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

第三、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合作市初中所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其中有些课程资源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替换课本中的资源或者作为课本资源的补充,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案例: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在学习到血吸虫的生活史时,学生对血吸虫及其生活史不了解,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了牧区常见的肝片吸虫,学生的话就多起来了:肝片吸虫生活在牛羊体内,使牛羊越来越瘦,它的幼虫生活在一种螺的体内,在多雨的年份牛羊得肝片吸虫病的概率比较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总结出了肝片吸虫的生活史,甚至可以告诉家长如何预防牛羊得肝片吸虫病。而且再去学习血吸虫的生活史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四、作为课堂实例进行情感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情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课堂情感目标。

案例: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在讲到娃娃鱼时,因为娃娃鱼很早以前在合作周边的河流中出现过,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形态和重要药理作用,当老师问到:现在你能在合作周边的小河中看到娃娃鱼吗?为什么找不到了?学生能够说出是因为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的捕杀。由此老师展开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情感教学目标。

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老师具有很大的潜能,因为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将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地方课程资源结合教学时间、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实现地方课程资源与课本资源的整合,弥补课本资源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且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娟晖.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12.

[2]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45-46.

[3]王建虎,潘伟民.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J].毕节学院学报,2010,1,(28):117-120.

[4]黄建军.农村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曾秋珍.客家地区高中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作者:王金花

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3:

关于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思考

摘要: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利用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资源;初中生物;利用

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和具备自主探究能力的作用。所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生物是探究生命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学科,初中生物是学生系统化接触生物知识的开始,因此,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自然资源、科学文化和人力资源等。生物学研究对象广泛,有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的生物个体,也有小到需要学生借助于想象的微生物,研究内容有比较基础比较好理解的食物链,也有难度比较高且非常抽象的物质变化过程等。初中生在平时很少关注生命的变化,比如从种子的萌发、生长到繁殖过程,很少有学生详细地观察过整个过程,更不用提知不知道种子的形态,单子叶和双子叶种子的区别等内容。所有的这一些都必须通过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加以建立,生物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视频资源或是图画资源,将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展示给初中生,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相关的图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因此,课程资源的利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也有助于使初中生关注身边的自然资源,扩大初中生的视野。

二、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利用的途径

1. 合理利用校内资源

教学活动执行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校内具备了完成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资源。与其他科目一样,初中生物的教学也需要用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希沃白板等。通过这些硬件资源可以将生物教师搜集到的视频资源或图片资源很好地展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能够直观看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同的动物类群等,通过不同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减轻初中生学习知识的疲劳感,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生物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大部分学校都配备的实验室。实验室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的平台,一些在课本上看到的实验结果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尝试一番。比如在细胞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在课堂上讲上百次使用方法,不如到实验室实际操作一把,生物教师在实验室开展显微镜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生物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诸如树叶书签的制作、酸奶的制作、蚯蚓的解剖等,培养初中生对生物世界的探究欲望。

2. 整合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信息的共享。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资源,一个方面利用信息资源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另一个利用信息资源展示更多有意思的生命过程。比如在《植物细胞》的教学中,教师以往可能就是用一幅图片来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但图片毕竟是一个二维的形式,而真实的细胞是立体的,仅用图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细胞的结构。如果生物教师利用在网络上获取的“细胞的构造”的动画短片,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视频短片中,细胞中的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等都是非常逼真的存在,就连细胞核上的核孔都显示得异常清晰,更有助于和课本内容相联系。在课后,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生物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中设计一些选择和判断之类的题目,只需要初中生花上上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复习的效果,并且也有利于生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下一次上课时更加有得放矢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 巧妙利用乡土资源

生物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地区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教学资源,忽略了地方差异。这种地方差异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是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比如四川是大熊猫的栖息地,香蕉、椰子等植物在南方生长较好,北方多食面食,南方多食水稻,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含着生物知识。所以,生物教师应该注重乡土资源的利用。乡土资源是每个地区的特有资源,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提高初中生对生活地区生物资源的了解。比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去着重寻找特有的生物资源,并解释这些生物资源形成的原因。这不仅是丰富学生生物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结语

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要注重課程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校内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巧妙使用乡土资源,丰富生物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杨昌友.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

[2] 何晗.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J].才智,2020,(05).

[3] 王思玲.围绕重要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

作者:何丽琼

上一篇:农开扶贫办工作总结下一篇:党政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