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

破解山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摘要〕 民营经济在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依然是山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拦路虎”,主要体现为融资渠道窄、融资门槛高。造成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恒态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外,还包括偏见障碍、市场障碍、机制障碍、服务障碍、信用障碍等诸多障碍因素的存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完善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落实金融政策,降低融资门槛;优化金融服务,提高融资效率;加强金融监管,防范融资风险;创新金融环境,增强融资信用。

〔关键词〕 山西;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融资门槛;融资风险

民营经济占居山西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当前山西正“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位置突出、作用巨大,必须对其予以格外重视。对于山西这样一个曾经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煤炭大省,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活,既需要民营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更需要进一步在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加强、人才培养、技术进步、品牌打造、环境营造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最近在太原、临汾、吕梁等地的3个市、7个县(区)、56家民企和相关部门间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到民营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还是资金问题,“融资难”依然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3条《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培育后劲”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漏气阀”,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治理。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

从调研总体情况看,近两年来,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民营企业在助力山西转型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常态振兴崛起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33条意见,实施了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制定了监测民营经济指标体系,进行了“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设立了创新转型投资基金和“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开展了银税合作,构建起了省市县政银企合作机制,建立了金融支持重点民企筛选认定管理机制,各职能部门起草出台的涉及减负、金融支持、力促小微企业发展等的各类政策措施细则达40多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60.8%。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融资难依然是民营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头号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取得突破的主要瓶颈,其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窄

长期以来,山西金融企业发育滞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仍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由金融机构的信用偏好和放貸规模所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山西企业融资平台少,目前全省尚无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但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山西存、贷款市场的份额均占70%以上,而山西省内存贷比却达不到70%,这就意味着在山西吸收的存款30%以上被转移出省,这种以非本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占主体的金融结构,使大量民间资本外溢,中小企业难以利用本土资本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二)融资门槛高

单一的融资渠道造成山西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只能以银行借贷为主,银行为保证其资金安全性,在放贷过程中对企业资产、收入、信用、贷款额度与期限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要求,导致许多中小微民营企业因为借贷门槛过高而被挡在门外。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山西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控制偏紧、门槛偏高,80%的资金优先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而民营企业本身抵押物少,抵押物折扣率高,政府担保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贷款手续繁杂,各种收费较高,对于一些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目前仍然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融资政策,从而使许多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因此而步履维艰。

(三)融资成本大

在银行借贷中,除了利息要吃掉大块利润外,信用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民营企业不堪重负,甚至被拖垮。在调研中,有民营企业负责人坦言,“逢贷必保”、“逢贷开票”和“借新必先还旧”,增加了担保、过桥资金等各种第三方中介机构收费和民间融资利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融资年成本至少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5%以上,超过5年期的基准利率3倍以上。有些民間投资机构的债权融资成本约为18%至36%,民间借贷则更高。此外,企业每获取一笔贷款,除正常利息外,还得支付担保费、评估费、保险费等,使企业承受了更大压力。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年利息差不多8%左右,但如果加上担保费用和手续费,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达到10%到12%,假如一年要贷款500万元,光利息就要五六十万元”。同时,随着一些民营企业不良信用的增多,出现了抽贷、压贷、断贷现象,有的银行为了动员企业迅速还贷,往往以续贷为诱饵,一旦企业还贷后,迟迟不放新贷,或根本不再给贷,“一人感冒,全家吃药”,让没有信用劣迹的企业也分担了不该承担的成本。

(四)融资周期长

从申请贷款到经过审核进入程序,最后到资金到位,要跨十几道栏,而且企业必须有专业人士来对接、“跑程序”,等拿到贷款,“雪中炭也变成了雪后炭”。融资周期过长,使中小微企业灵活机动、快速出击的发展优势丧失殆尽,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坐失了许多发展先机,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银行放款周期长和内部盛行的“潜规则”加重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以贷转存利息照付”、“担保机构收费”、“过桥续贷”、“资本掮客”等或明或暗、或官方或私下的规则,手续繁琐、步步设卡、层层审批,使得民营企业融资程序不断累加、周期不断延长,贷款成为“远水”难以解企业发展的“近渴”。

(五)融资风险多

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存在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民间资本市场又发展滞后,以致许多等不及、等不起、资金周转困难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为融资靠不断欠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维持局面,有的甚至因高额融资落得停业破产的下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虽贷款结构多元化但并未根据行业性质来划分贷款属性,导致“短贷长用”成为常态,为企业日后经营带来致命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每个行业的经济周期是1年到3年不等,很多时候金融机构会在企业发展的初投期(发展期)进入,为规避政策因素,95%的贷款会选择以流动资金的方式注入,等贷款到期后,企业的经济周期或许才完成一半甚至一小半,在根本还没有收回投资的前提下,或许银行会继续支持贷款,或许会收回贷款,无论哪种方式,企业终将付出惨重代价。此外,在调研中77%的受访民营企业反映,2016年的销售账期延长,非现金收入占比不断增加,形成一部分呆死账;59%的受访民营企业反映,现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61%的受访民营企业反映,银行承兑汇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而来的是运营资金的进一步紧张和融资需求的不断提升,造成事实上的恶性循环。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因何而难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各市县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党委政府很“热心”、“热忱”,各种推进发展政策密集出台,被称为山西民营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企业反应相对较“冷静”,“观望”大于“积极”。问其原因,除“市场不好”、“不知道干什么”外,78%的受访民营企业认为还是资金问题。与“市场的冰山”、“转型的火山” 相较而言,“融资的高山”依然高不可攀,“融资难”依然是民营企业最为发愁的问题。资金问题解决不好,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就好比“做无米之炊”,“有劲使不上”。即使有资金支持政策,但企业享受政策成本高,一些银行抽贷断贷则更使企业融资难雪上加霜,致使企业开户的多,不活跃的也多;开门的多,僵尸的也多;经营的多,濒临倒闭的也多。虽然2015年9月山西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33条意见之后,有关部门为302户守信小微企业申请贷款8.42亿元,平均户贷278万元,2016年1月至4月金融机构为510户守信小微企业放贷4.73亿元,户均92.7万元,但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一方面普及面不广,只有极少数企业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另一方面贷款规模太小,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这些贷款只是杯水车薪,难以维持较长时间,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非边缘化感”还是不强烈。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解决融资难的恒态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是根本原因,此外还存在以下五大障碍因素。

(一)偏见障碍

长期以来山西“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结构,不仅使资本流向更多地集中于“国字号”煤炭企业,也使金融机构投资理念和思维惯性固化在资源型产业和“国字号”大企业上。对于民营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应对“破解经济下行壓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诸多挑战中的重大作用,山西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必要的配套措施。一些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控制和利润最大化的出发点,“嫌小爱大”,普遍忽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仍将追逐大企业、大客户作为发展业务的主要目标,对民营企业还是“天晴送伞、下雨收伞”,要么收紧银根,捂贷、惜贷、抽贷、压贷、断贷,以不变应万变;要么就是贷款条件苛刻,贷款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贷款期短、手续复杂,仍用“有色眼镜”不降低融资门槛。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山西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和措施,但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等到自己要融资、要借钱,根本不知道拿哪一个政策去跟银行说事”,一些银行虽然有向民营企业放贷的政策,但缺乏操作性,“到了真向银行贷款的时候,丝毫没感觉到变化”,民营企业融资道路依然坎坷。

(二)市场障碍

目前,山西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一是缺乏有影响力的金融骨干企业。全国经济发达的省市都有强大的地方金融骨干企業支持,而在山西已属大型综合金融集团的国信集团,资产仅700亿元,不及上海国际集团的1/3,管理资产数量是上海国际集团的1/6,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缺乏整体竞争力,且金融与实业之间协同带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地方金融开放度远远不够。类似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地方金融企业在山西几乎为零,晋商银行、中煤保险等地方金融机构依然局限于山西境内,在全国缺乏影响力。三是省属金融企业股权结构单一,主要以国有成分为主。晋商银行股份结构中,省、市财政为7亿元,占总股本的33.45%,太钢、焦煤集团、国际电力、潞安集团、晋城煤业等省内企业占总股本的60%以上;中煤保险的股东多为省属煤炭企业;国信集团则是由财政独资;农村信用社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县商业银行不到 1/3,股权小且分散,大量的民间资金尚未转化成金融资本。

(三)机制障碍

目前,山西地方金融机构尚未明确统一的管理部门,晋商银行、国信集团、省信用联社等省属金融企业缺乏有效的统一组织管理,对金融企业的管理职责分散在多个部门,各拜各的庙,各烧各的香。反映在整体布局上,表现为缺少统筹发展规划,让本就零散、单薄的地方金融机构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状态。比如山西省财政厅管理省属金融企业监事会,省委组织部考核管理省属金融企业班子,煤炭厅负责管理中煤保险,金融办负责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抱团发展。

(四)服务障碍

服务障碍反映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上,具体表现就是在涉及帮助企业融资等具体问题时,相关部门表现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弹簧门”、“玻璃墙”现象仍然存在。在调研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上级政府制定的利好政策到了基层后在执行效果上不甚理想,给予民营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进入实际融资程序中,部门间相互“踢球”、“扯皮”现象仍有发生,程序运转效率低下。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增贷款很难落实,对于企业队伍最庞大的中小企业,能享有的优惠政策则非常有限。

(五)信用障碍

一些民营企业自身存在先天不足、管理混乱,导致银行信用缺失,从而陷入融资难的困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山西民营经济大多小而散,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且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为主,产权形式单一,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调研显示,有80%的私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即使是效益良好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私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如何破解

(一)完善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继续支持金控集团发展壮大。应在坚持“金融统领,产融结合”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山西现有金融牌照的优势,加快金融和类金融业务战略布局,在理念、机制、方法与人才等方面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开辟小微企业服务业务,突出金融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淡化行政色彩,促进产融结合,服务民营实体经济。

二是做大做强以晋商银行、晋城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银行。由于国有大银行长期以来以大型企业为目标客户,为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留下了生存空间,近几年山西以晋商银行为代表的,包括晋城银行、长治银行、大同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发展迅速,在为小微企业融资方面都作出了不俗业绩,手续简便,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深受民营企业欢迎。今后可通过合并重组、积极引入优质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充实资本,努力推动若干地方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使其发展成为立足山西、面向中西部、辐射全国的商业银行,深耕本地市场,下沉业务重心,重点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将风险化解和改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县域机构股份制改造和城区机构的整合,加快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一步到位改制为农商行,更多地采取市场化手段吸引各类资本,引导现有股东增资扩股,培育一批大股东,适当提高资本集中度。同时,做大做强一批诸如太原农商行、尧都农商行等在周边省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商行,更好地为地方民营经济提供融资保障。

四是用好用活体量庞大的民间资本。2013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十二五”规划》指出,山西民间资本达上万亿元。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指出,近几年全省有6 000多亿元民间资本流向外省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如何发挥好体量庞大的民间资本在促进民营经济中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活力,千方百计吸引、吸收山西民间资本“返晋入里”,创新融资机制,应成为山西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重要着力点。只要依法引导和规范民间信贷,民间闲散资金正规投资渠道通畅,非法集资的风险就会降低。因此,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以入股方式参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和农村信用社的改制等工作,大力支持具備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业态,为民间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打开通道。

(二)落实金融政策,降低融资门槛

应认真排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民企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重点解决在降低投资门槛、加大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出现的执行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的问题。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对于因政策本身不完善导致可操作性不足、指向性不准的,要及时补充完善,使政策更接地气。可制定具体操作性规定,使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中小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而提高有效信贷水平。对执行部门和单位落实力度不够、落实走样的,要逐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督查力度,强化问责程序,采取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評价机制,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三)优化金融服务,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放宽经营范围。应在坚持民营企业贷款优先投放、对民营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监管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全面提供开户、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大胆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发展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商业保理等系列金融创新产品。

二是加强行业合作。应引导金融企业主动走出去,与各大商贸企业、流通企业以及互联网“电商”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创新短期、小额、无担保、无抵押等新兴金融模式,实现普惠金融,助力山西民营实体经济实现稳步发展、赶超发展。

三是建立应急融资机制。应以预算内资金为主体,探索建立政府助企应急融资机制,设立应急周转资金,通过和金融机构建立联席机制,通过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科学快捷的审批机制,帮助确实处于困境的民营企业实现连连贷、续贷通、无间贷。

(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融资风险

一是完善金融管理体制。近年来山西和全国一样,民间金融发展迅速,但与之相伴的风险也日益加大。为此要在鼓励民间投融资发展的同时,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机制,创新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形成内部控制严密、外部监督有效、责任权利一致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场外交易中心、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基金等各类地方准金融机构和组织的归口管理,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大打击非法集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力度,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和反欺诈能力,维护地方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应落实好2016年2月山西省出台的《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全省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担保机构经营风险,提升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化解能力,提高和改善融资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杠杆作用。

三是做好“金融安全区”示范工程。应积极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对长期以来金融秩序稳定、经营行为规范、金融业无兑付风险、无重大金融犯罪案件、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的企业和地区,可以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授信授牌,使其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周边企业和县区参观学习,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整体滚动发展。

(五)创新金融环境,增强融资信用

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难,说到底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有所担心。曾几何时,在这个问题上,山西政企关系、官商关系、银企关系有过一些不正常现象,不仅污染了政治生态,也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环境,既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也使部分民营企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今对现有好政策“不信任”,仍然存在“没后台贷不出款”的疑虑和担心。因此,创新金融环境的基础工作还应该是增强各方面的融资信用,做到“两手硬”,不仅要继续保持各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上的“硬”,而且在弘扬“晋商”诚信文化精髓上也要“硬”。各级党委政府要践行“亲”和“清”,民营企业在把握大势、珍惜发展机遇中也要践行“诚”和“信”。

一是创建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率先诚实守信,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不能再做让民营企业深恶痛绝的“地方主要领导人变了,原先的承诺条件就不兑现了”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在民营企业中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晋商精神”,除建立健全再担保制度外,还应尽快启动征信工程建设,为企业搭建征信平台,探索成立各级信用管理行业协会,所有企业都必须无条件加入,并履行相关义务,推动民营企业诚实经营,不做假账。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资信调查服务,开展公共信用咨询。

二是构建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应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诚信认定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治企。积极培养民营企业的用信意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信用登记制度,将信用记录贯穿到企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之中。银行、财税、工商、质监、海关、审计等部门要将企业授信制度经常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民营企业诚信记录数据库和公共信用档案,形成系统的信用资源。对企业失信行为,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予以惩戒,同时向社会公布“黑名单”,让失信企业在生活和经营中付出高昂代价。

三是提高民營企业自身诚信度。要着力改变山西民营企业多以家族管理、传统用工模式为主流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培训、专家诊断、中介保障等机制和条块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办法,督促民营企业建立以规范财务制度和经营体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信用制度。在这方面,山西已经开展的“守法诚信”教育中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如太原市开展的“走正道、创一流、作表率”主题活动,长治市提出的“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坚持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干净做事”,省工商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重塑队伍形象大讨论”活动等,都势必对促进民营企业信用提高、实现山西经济“浴火重生、重振雄风”产生积极作用,需大力推广和深入推进。

〔参 考 文 献〕

〔1〕张华丽.山西省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S1):65-67.

〔2〕鄧守赤,孙爱龙.中国私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161-163.

〔3〕孙爱龙.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改革与战略,2009(12):189-192.

〔4〕彭崇凌,梅 赞.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与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6(4):45-48.

责任编辑 梁华林

作者:崔霞

第2篇:刍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做了详尽的剖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渠道不畅金融创新融资瓶颈

一、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筹资管理效率低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经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他们没有掌握系统的预测方法,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做出合理的预测。对于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最佳时机,也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到足够的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投资收益较低

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投资了不少新项目,但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凭经验办事,投资决策草率。由于对新项目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对其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加之自身技术不到位,债务负担过重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最终导致了投资失败。

3、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资信水平低,难以满足企业发展

首先是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其次是在中小企业获得担保难,抵押难。多数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而向机构借款也相当困难,一般银行对大中型企业争相放贷,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主要因为中小企业效益低、风险高、企业诚信度低,致使很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4、营运资金运转不畅

(1)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充足的资金,都希望能赚到更多的利润,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企业一定时期没有利润也许能够勉强维持正常运转,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若没有货币资金则不能正常运转。一方面,企业的项目占用了太多的资金,应收的资金又无法收回;另一方面,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入不敷出,特别是对于一些必须立即支付的款项难以支付,对随手可得的商机也因缺钱而白白流失。于是资金短缺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最后导致企业走向死亡。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货币资金越多越好,不愿意进行投资,保留大量的库存现金,造成了大量的闲置资金,大大地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2)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赊销无疑成为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手段,但是若一味的强调损益表上的收入和利润,就可能使企业不得不动用有限的资金垫付由赊销造成的各种税款和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太小,没有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很难建立一套科学的赊销政策,而在没有科学的赊销政策的情况下,要么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要么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不能兑现,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账、坏账,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采购、保管、领发等环节经常缺乏必要的预测和控制。导致存货采购、生产、储存的品种、数量不一定能符合销售的需要,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调转。部分中小企业在投产前,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只是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的目前销售比较旺,就认为这种产品一定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可能已进入成熟期,但企业经过一番准备,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时,该种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了大量的存货积压。还有些企业生产规模小,担心接到订单后来不及生产,事先进行投产,其结果是在订单落空后,存货大量积压,从而影响资金的运营能力,更有甚者可能造成资金链中断,造成企业停产、破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性和透明性。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我国《公司法》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股东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等,这些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并且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担保,不允许企业私募发行,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4、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

1、深化中小企业改革,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营者素质及管理者水平是融资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应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制度特征,采取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形式,促进中小企业的优化组织,对于部分效益较差,没有市场的企业加速淘汰,对于有前途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加快中小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力,在产品的服务上要尽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以便自己在发展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再次,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小企业用工及分配制度等,积极吸收专业的管理人才,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应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水平。建立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对档案、授信决策、应收账款等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解决信用问题,只有这样融资难等问题才有望彻底解决。

2、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

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并且顺利取得资金的融通,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因而应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首先,应规范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将其成为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法律力度的基础。其次,国家要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但规模还不大,功能还不完善,限制也比较多。因此,应当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开设二级市场,组建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的融资环境。

3、完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机构的创新

(1)激励中小商业银行向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加快金融创新。一是商业银行要真正转变思路,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作为贷款标准的认识误区,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二是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三是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可在信贷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可考虑实行诸如冲销坏账或补贴资本金等措施,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如将收益融资的一部分转化为权益融资,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带来的利益,也可降低信贷融资的整体风险。

(2)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权限,风险较大的可以适当向上级集中,而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权限应适当下调。

(3)改善和健全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克服国有独资银行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病。国有独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符合国有独资银行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重视市、县支行机构。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存款总量很大的市、县,其市、县支行可以改组为各国有银行共同持股、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在大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城市保留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形成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5)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贷款风险是许多国家和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应借签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由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多方出资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执行管理,具体运作,由政府管理部门加以监控。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次的由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实行统一标准和办法,统筹安排、扶持重点,并负责对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本地特点,确定地区扶持重点,共同引导、调动民间机构,充分发挥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担保面,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鼓励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担保基金按商业化运作,操作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并用科学指标评价企业,注重未来价值和现金流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彭卫刚

第3篇:破解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难

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许多物流企业来说,资本是不可或缺的助力。然而,我国的融资环境远未成熟,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难现象还普遍存在。

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近年来逐年提升,其助推其他产业发展乃至助力经济转型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公认,然而,这并未能搬走横亘在物流企业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面前的融资屏障。

那么,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何在?今年4月,中国物流学会公布的《我国物流行业融资问题研究》对此做了解读:从内源性融资来看,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利润分配中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较少;从外源性融资来看,银行不敢轻易给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物流企业贷款,物流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同时未能得到较好的政府技术创新基金支持。

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国家也在研究出台支持性政策。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启动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

这一政策对于融资艰难的广大小微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利好,政策再次给出诸多可能性。不过,笔者认为,政策环境终究只是外力,小微物流企业要想成为资本宠儿,首先还得破解内源性融资瓶颈,加强自我修炼:

一是应在加强信息化、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积极努力。小微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往往不高,容易造成运营和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健康发展。而近年来,风险投资V C和私募股权投资PE却异常关注高科技、高增长且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这就将物流信息化推向一个高点。因此,小微物流企业更应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给自己一个让资本关注的“落脚点”。

二是应通过变通手段提高信用等级,以便从银行金融产品中得到更多支持。银行贷款始终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微物流企业也非全无机会。《人民日报》9月6日的报道中提到,针对浙江省小微物流企业散而多的特点,民生银行调整贷款管理模式,将小微企业“打包”,融入小微物流企业合作平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要想抓住类似机会,物流企业就需要在日常交易中注重信誉,培育优良信用,注重合作,积极融入物流平台,以此降低风险并获得贷款。

三是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资本天生带有逐利性,只有那些盈利被看好的小微物流企业才有可能赢得资本的关注。因此,小微企业应慎重制定发展战略,在规模尚小时不可好高骛远,理清资源优势,确定核心竞争力所在,绕开同质化路线,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言以蔽之,对于广大小微物流企业来说,要想吸引金凤凰,首先得种好自己的梧桐树。

作者:冯唐

第4篇:畜牧企业破解贷款难思考建议

应一位银行系统友人之约,日前笔者陪他走访了几家大型养殖企业,后又与几家中小企业朋友进行了座谈。笔者发现,畜牧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相当困难。

畜牧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实“不差钱”,这个圈子的人也大都很讲诚信,几天考察下来,朋友充满了惊喜和信心,“绝对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其实,畜牧企业和商业银行眉来眼去,频递秋波,已不是一

天两天了。既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厢情愿,可真正牵手成功却又难上加难,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情不深,难令银行情动。很多畜牧企业对金融知识和货币政策不了解,也不掌握贷款动向和条件,缺乏与银行的交流与沟通;有的企业不办理贷款卡,不参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没有信用等级,也就没有“入围证”和“入门证”;有的企业贷款卡未年审或年审不合格,信贷之路自行堵死;有的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经营报表等信息,信用等级降低。

其次,风度不佳,难获银行芳心。信用等级在a以上的企业才容易贷款,a以下的基本没戏,这个信用等级就是企业的“内涵”。内涵决定风度,很多畜牧企业“内涵”不深,风度不佳:有的没有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经过财务和审计部门审定了;有的没有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家道是否殷实,“身世”是否清白,不明不白;有的企业产权不清,抵押担保资产不足,银行放贷面临风险;至于那些有过不良信用记录“前科”的企业,银行更是与之“老死不相往来”了。

其三,“聘礼”不硬,难入银行法眼。银行偏爱的“聘礼”多是土地、房产等硬通货。畜牧企业租地多买地少,没有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证,也就办不了贷款抵押等手续。该出手时拿不出手,银行资金也就“爱莫能嫁”了。

其四,“彩礼”不丰,难令银行心动。银行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儿,这点应当理解,毕竟一亿元和一万元贷款在手续和工作量上差别不大。为降低管理成本,增加资产效益,首选当然是“傍大款”。我们的企业通常贷款不多,银行资金又如何乐意屈身下嫁呢?

企业如何才能走出“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融资困境,捕获银行芳心成就美满姻缘呢?作为“追求者”,企业一定要内练苦功,外修形象,大胆主动,力求成功。

第一,练好扎实内功,铸就信用等级。企业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以及连续的良好经营记录等,增加信息透明度。由信用评级系统生成企业信用等级,并不断提高信用等级。

银企间一切信贷活动都永久记录在案,征信系统全国可查。一旦企业因不良记录而“一举成名天下知”,再贷款就要遭白眼了。对企业而言,已有的借款合同,要认真履行,保证到期归还,做个守信用、重履约的诚信君子。

第二,进行亲密接触,增加交流互动。企业要多了解国家产业政策、金融知识和金融货币政策,多与银行交流沟通,保持良性互动;配合银行主动做好贷款卡年审、征信录入工作;积极就立项、经营状况等内容与银行沟通,征询意见,争取银行认可与支持。

第三,请个“媒婆”做媒,复杂事简单化。这个“媒婆”就是担保公司,畜牧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妨找个担保公司来帮忙。尽管要提供反担保,要支付担保费,但却变不可能为有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试想,要是能“抱得美人归”,请“媒婆”吃顿饭送点小礼品,有什么大不了呢?

第四,跨上政府“雀桥”,直通终南捷径。作为娘家人,畜牧部门是畜牧企业最热心也最成功的“媒婆”,每年都会搭建银企“雀桥”,举办银企“婚介”活动,很多企业得以成功融资,其乐融融。因此有意融资者不妨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切记“莫使金樽空对月”,莫让机会白溜走。

第五,兄弟联手抬轿,开展互助合作。一方面,畜牧企业联手出击,互助合作,相互担保,取信银行;另一方面,从长远计,畜牧部门或者有权威的畜牧企业牵头组织,其他畜牧企业积极入资参股,组建一个股份制担保公司,为畜牧企业提供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银行、生产资料供应中心和信息技术交流平台等综合性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样,融资难问题不能说一劳永逸地解决,至少是极大地解决了。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为众多企业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至于企业发展是“扶摇直上九万里”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对企业领导人把握机遇能力的重大考验。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企业敢否做个“借”的高手,会否借时、借势、借力、借智,能否达到借鸡下蛋、借梯登高、借风扬帆、借船出海之目的,这是对企业领导人经营智慧的全面检验。

回归到向银行贷款的问题,有两点建议要送给我的同行们:第一,善行者远,善借者行;第二,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第5篇: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还要多久

新华社评论: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还要多久?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刘诗平、张辛欣)“成本涨、订单减少、盈利收窄,近来真有不堪重压的感觉。但是,迫在眼前的困难还是资金短缺,贷款难。”在广东省,东莞兴业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培向记者倒苦水。

随着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资金“饥渴”逐渐得到缓解,但是,融资难问题总体上依然突出,小微企业仍感贷款难“解渴”。那么,小微企业贷款究竟有多难、有多贵?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贷款有多难

今年2月向银行贷过款的浙江小企业主刘刚告诉记者:按央行规定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当地银行给他提供的贷款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接近9%。此外,给担保公司的担保费和给银行的咨询服务费,最后实际融资成本达12%。

“要是民间借贷,利率当然更高。”刘刚说,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创造利税方面被社会广泛认可,但融资难却一直没有解决,贷款难、贷款贵是普遍现象。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千户企业经营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小型和非国有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相对较高。这其中,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更为严重,在调查的小型和非国有企业中“资金紧张”的占比均超过50%。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1年轻工业运行情况显示,当年仅15%左右的中小企业从银行争取到新的贷款。工信部同时表示,企业即使获得贷款,也无法获得全额现金贷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由承兑汇票代替。

而全国工商联去年一项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则表明,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小微企业贷款意愿强烈,但供给却不足。

贷款为何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既有小微企业本身的问题,也存在着金融体系的诸多原因。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贷款期限短、周转频率快,银行对此顾虑较多。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没有正常的信息渠道,银行也不能及时掌握其贷款需求。

“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抵押通常是贷款的前提条件,小微企业一般没有像样的抵押品,且企业规模小易被市场淘汰,因此难以贷到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说。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小微企业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等问题,在整体流动性不足时,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会首先受到限制。

马蔚华说,去年以来流动性收紧,以及贷存比控制,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受到很大制约。同时,由于部分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导致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足。

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0%,已连续三年实现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资产质量虽然持续提升,但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相比,全国小企业不良率为2.02%,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14%。

从金融体系角度,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分析说,小微企业贷款难,在于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直接融资发展不够,过度依赖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中小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基层金融服务不足。

如何破解贷款难

浙江四通箱包厂经理周云红最近心情不错,因为银监会对银行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进行专项治理,银行贷款规范多了。她说:“从银行拿到钱,不用再担心要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也不用担心收费等问题。”

随着政府部门连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目前市场流动性已有所改善。对银行业来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从“要不要做”的阶段发展到“怎样做”的阶段。一些银行也积极探索“信贷工厂”“网络贷款”“小企业金融债”等融资模式,创新推出了一批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不过,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体系下,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尚难以短期内得到彻底改观。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必须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竞争。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令人瞩目的是,国务院在今年3月底批准实施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这被视为释放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大利好信号。张健华说,放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构建竞争性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是破解温州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问题的重要方向。

“各地的小型金融机构最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情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应推动加快发展门当户对的小型金融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建议,还应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针对直接融资所占份额小的现实,央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债券融资方式,重点向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需求倾斜。

小微企业贷:数十万足矣

导语: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一般不在百万级别的,而是在数十万级别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蓉萍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对金融业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挑战。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的重要平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解决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这一全球性难题或许是金融业转型的突破口。

按照银行业业内目前约定俗成的标准,500万元以下为小微企业贷款。但宜信公司开展的一项针对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64%的企业表示其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之内,94%的企业资金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该调查收集了全国36个城市共3231家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涵盖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文化娱乐和信息科技等多个行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银行(2.48,0.01,0.40%)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微博)曾撰文指出: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中国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信贷紧缩中小微企业往往是首先被挤出对象。

而引入民间资本进入这部分金融服务空白区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

九成小微企业资金缺口≤50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目前约有6000万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在活跃市场、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期,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企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外部需求急剧下降,人民币不断升值,小微企业正面临着内忧外困的艰难局面。另一方面,2010年以来宏观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加之中国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长期以来金融扶持偏向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日趋严重。

监管机构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建立了对小微企业信贷进行奖励的考核制度。2011年银监会印发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对于运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对于未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对于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在满足一定标准的前提下,可视为零售贷款,具体的风险权重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执行。该通知还要求,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事实上,对于服务小微企业,一些银行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纷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定位于“小微企业银行”的民生银行截至2011年底,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400亿元,贷款户达到14万户,支持了150万人的就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其平均每户贷款余额为171万元,这已经是中国金融正规军中最沉下心来、放下身段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了。

从银行业界和监管机构的规定来看,500万以下被认为是小微企业的标准贷款额度,即便如此,像民生银行那样真正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依然不是多数。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

宜信公司就此调研的全国36个城市3231家小微企业的数据表明,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一般不在百万级别的,而是在数十万级别的。在融资需求方面,小微企业的态度相对理性,比较重视自身的偿付能力;一般资金缺口较小,有64%的企业表示其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之内,94%的企业资金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即使是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的企业也以50万之内资金短缺为主,且多用于短期用途,如购买原材料、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因此融资期限以短期为主。

“但由于利率水平整体较低,无法反映实际的资金成本,使得大小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无法得到体现。”巴曙松撰文称。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宜信公司调研发现,小微企业对获得资金的速度要求很高,主要集中在5~10个工作日。82%的小微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时效不超过10个工作日,有43%的企业主希望能在5个工作日以内获得贷款,如果超过这一期限,则融资的作用将大大降低,甚至是没有作用进而放弃贷款。

在宜信的调研中,对于法定基准贷款利率4倍的融资成本,有86%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可以接受,其中54%的企业主认为偏高,32%的企业主认为是较为合理和偏低的,仅有14%的人认为这一利率水平是不能接受的。这表明,对比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其资金缺口量较小,加之周转率往往较快,因此企业有能力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通过企业正常经营消化资金成本。

这3231家涵盖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等多个行业的小微企业中,将近80%的小微企业创立时间在7年以内,且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低的管理水平;有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内,近七成的小微企业毛利率不足20%,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

民间资本的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在其文章中指出:“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应尽量减少银行业风险防控的负外部性。”

上述宜信公司对3000多家小微企业的调研表明,从获取资金的能力上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原因有很多,结果造成只有27% 的小微企业愿意把贷款作为获取资金的途径,实际申请过贷款的企业也仅占30%,仅有30%的小微企业主能够提供房产资料、公司账簿、银行账户流水等全套基础证明材料。

相反,考虑到融资成本和时效问题,小微企业通常首选向亲友借款来解决资金困境。在所有被访者中,亲友借款提及率最高为54%。宜信公司进一步分析得出,小微企业未申请银行贷款原因可以看出,手续麻烦和缺少抵押物或担保是主要限制因素。

“尽管国家一直把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体系、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服务作为一项关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始终没有根本性解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和担保机制,自身融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则是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风险定价机制不健全,服务小微企业成本高、风险大,这种收益与风险的不平衡造成小微企业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获得融资。”上述调研报告称。

针对小微企业当前的融资现状,宜信公司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需要民间金融渠道更多参与;第二是建议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信用评价机制及相应贷款产品;第三是应用风险定价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第四为帮扶小微企业应提供更多全方位支持。

“要想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根本途径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传统金融机构改变服务理念。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民间金融渠道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对于民间金融需要采取鼓励和支持态度,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运作,从而形成多层次适应不同需求的服务体系。”宜信公司在其调研报告中写道。

宜信公司CEO唐宁2月28日在“2012金凤凰金融盛典”上表示在2012年,宜信公司在金融领域将重点关注小微企业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融资能力。唐宁表示:“在都市大概有五至六千万,小一亿的小微企业主,过去没有人认为他们有信用,他们也没有担保,抵押的融资,这块我们非常关注。”

2月25日,国务院参事夏斌在《银行家》杂志社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办的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发展转型”为主题的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存在的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是国内的金融压力,也包括大家所呼吁的利率市场化、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问题。相对而言,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或比对内开放更为„过度‟,在对内开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他同时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在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银行调查中小企业贷款注意事项

一、到企业第一件事要审查什么?或者说业务背景是什么?

就是指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这笔业务的来源、关系背景等等,本人认为,来到企业,首先是确认实际控制人是谁。多年来我们的银行吃过相类似的亏,来到企业,聊聊天,转一圈,企业规模像模像样,就觉得这个企业还可以,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是企业昨天才准备好的现场,结果呢,我们闹了半天,参观的只是一家空壳公司。

如何判断 “他”是不是实际控制人,本人归结出几点企业共性供同僚参考:

1、老板对企业的熟悉程度,包括办公摆设、企业经营状况、所处行业知识等;

2、老板对自己办公室的熟悉程度,如:办公室茶具的使用、办公台(电脑)熟悉程度等;

3、办公室里是否有老板生活用具;

4、在我们交谈过程中是否有人员经常进来要老板签字或者咨询问题。

二、对企业有一个大概认识。

从来到企业开始,进入企业办公区,可以一路观察企业生产、生活区域结构,经营场所,设备状况,员工精神状态等,从中我们可以估算出企业经营状态,例如:我们碰到过企业员工为了业务上的事情在大厅里争吵,这里说明什么,可以说是内部协调出现问题,也可以说明企业具备一定的活力;又如: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家有养鱼、烧香、种植盆景等习惯,如果鱼缸没有打气、花草长时间没有人打理,这种企业我们就要小心,不是忙得没有时间打理,也许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者企业归属感改变了。

三、与老板正式面对面交谈。

不同人有不同的谈话效果,好的金融从业人员在交谈中不但能将企业真实情况了解彻底,还可以让企业老板对他充满信心,为将来达到业务收益最大化打下坚实基础,相反,不会掌控交谈节奏的人,即使你提出再好的方案,对方还是不放心,更不要说提供什么企业信息。我们会发现往往行长来或者是分行审批人员来与客户交谈,能实现贷款条件的可能性具有很明显的差别,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家气场不同,其结果是坏的企业随便应付你,好的企业不会给你很好的条件,即使将来业务办成银行也不会有很大的综合收益,而且永远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我们很难有议价能力,这种企业做大做强后流失率会很高。

这个阶段本人推荐几个要点:

1、事前准备,客户经理在去现场调查前一天,尽量通过所有可以的渠道了解企业背景,并针对本行信贷调查要求,逐一列举需要获得企业信息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在现场时就可以避免因紧张而导致思路混乱。

2、使经营者尽快放松,大部分老板都希望以强势面对银行,但实际上心里是没有底气的,交谈前期应谈论一些轻松话题,获取他的信任。

3、按照之前准备的资料,有次序的、系统的引导老板介绍企业情况,我们最终还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整理出一套由经营者口述的财务报表,这个报表的形成,与下一步到财务室核查会计资料起承接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测算出企业实际资金缺口,现金流情况,以致可以初步推断出本笔业务的贷款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中,切勿让老板“习惯性”跑题,要不然,很快就要到吃饭时间了。

4、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违约成本等信息。

注意事项:信息不匹配,企业在对外回答问题时,一般会提及以下几个概念与我们有所差别,如:销售额、销售收入、下游客户等等,对于老板,我在外面拿到多少订单,工厂生产多少产品就是我的销售额,只要我的产品最终是给富士康使用的,我就是跟富士康生产产品;对于财务人员,我有多少出货单我就有多少销售额,当中,还包括代工不包料的加工费收入;但是,对于银行,我们看中的是企业银行流水,银行对账单入账多少,企业销售额多少。当中出现的数据误差相当明显,因为销售确认法与入账确认法产生的销售额误差可以相当大,接一手订单跟二手订单的收入结构和业务风险截然不同,二手单一般不包括原材料价格,按期回款的安全系数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在办理业务中,应明确细分企业收入的结构,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规避相关风险。

四、财务室核查企业数据情况。

对于企业提供的资料给予客观确认,这个环节有两个目的。 第

一、收集需要上报贷款业务所需的资料。

第二、确认相关财务数据、合规合法文件等资料。

以下本人提供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1、彼此了解,解除戒备。大多数企业财务都不健全,见到有人来查账都会觉得不自在,在不知前因的时候我们很难获得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再有,我们之后需要补充材料,咨询疑问时希望客户尽快配合,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对方戒备,让她放松警戒,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比如:请老板引见、交换名片、表明这次核查的方式和目的等。另外,在整理贷前资料及贷后维护上,之前的良好关系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2、核查财务电脑台账、套帐,抽取相关相关凭证加以确认,一般情况下银行客户经理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相关人员对于工业会计认识不深,我不想避讳这个问题,事实上,多年来由于银行业发展过快,特别是沿海一线城市,导致许多经办人员还没有来得及学习、消化、积累相关工作经验,马上就被派到“实际战场”,甚至现在有些经营单位的客户经理到岗两三年就已经成为本经营单位的老师傅,导致贷前调查粗制滥造,不但增加审批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营风险。这个环节我想至少我们要做到“亲眼观,亲手查”。

以下把本人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的几点特殊问题提及参考:

1、对账单与网银账户明细不符,这是企业做大现金流水的途径之一,现在只要你懂得使用电脑软件,就很容易更改网银资料,因此,我们必须亲眼核对,最好是要求企业打开网上银行系统核对;

2、收入结构的细分,按企业原材料采购金额与成品价格占比不同,本人将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工包料生产,毛利一般在20%左右,另一种是包工不包料生产,这种企业资金回笼较少,但是利润率较高,滞销情况较少,在考虑其销售额、盈利能力、还款能力时,应加入逆向计算考量。如果纯粹收加工费的企业,今年的行情,本人建议谨慎介入,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接到的是

三、四手订单。如何判断企业是否纯加工生产企业?有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合同单价。

3、查看他行《贷款合同》,确认是否有相关约束条款;

4、设备再抵押,曾经发现有企业将已在境外按揭的设备交给我们,准备蒙骗银行作再次抵押业务,本人曾在审查企业银行对账单时,发现每个月企业都会有一笔固定资金转出,收款人注明某银行机械按揭部(英文缩写),在不断追问下,对方最终不得不承认相关事实。我想,其实国内银行在存量贷款中已经有一些类似再抵押业务发生了。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大家是否应该吸取其中经验,避免风险再次出现呢?

5、贷前多次到企业拜访,你将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和收益,这不单只对自己工作的负责,还可以得到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让彼此之间都能珍惜每一笔业务的成果;

6、《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反映的企业销售收入不符,按照《会计法》要求,企业可以有三种销售收入记账方式:

1、销售确认法,即凭出库单记账;

2、开票确认法,即以开出增值税发票作为凭证记账;

3、到帐确认法,即以收到货款作为入账凭证。三种记账法都符合要求,但是,企业对银行提供的数据一般是以“销售确认法”入账的财会报表,而税局一般要求企业申报的是以“开票确认法”确认的销售收入,我们在分析企业经营能力时,应该参考多面因素客观分析。

五、现场考察生产车间状况。

通过现场目测设备、仓库、开工率、成品等状况估算企业年销售能力及管理能力等。

1、设备状况,包括:品牌(国产、进口)、使用率等等,一般零部件加工企业使用最多的是CNC加工中心、冲压机、注塑机、车床等,不同的设备产生的效益不同,五年前一台320注塑机日加工费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设备回报周期在一年半以内,现在由于竞争较大,订单减少,一般需要两年多时间,由此,我们还可以推算出企业整体生产规模;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状况,我们可以推算出企业资金周转率,例如,精密度高的零配件销售价格较高,收款条件较好,一般以月结为主。

2、部门设置是否合理,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有质监、研发、仓管等部门,我们通过参观这些部门的摆设合理性(包括人力及硬件设备)判断企业发展状况。例如:模具制造厂,由于模具设计占整个产品价值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拥有一个稳定在

三、五人以上的设计部门,就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存货的提示,存货当中分原材料和成品两大类,材料整体堆放情况看出企业管理水平,成品包装可以判断出企业销售情况,包括流转情况、下游客户质量、是否滞销等,例如:模具加工厂生产出来的3m*3m和6m*3m模具,由于工艺流程难度区别较大,产生的效益相差很多,其市场竞争力明显拉开;另,仓库中原材料可以判断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资金压力、年销售额等信息,例如:目测原材料价值,参考企业销售周转率,两者相乘,可以估计企业全年销售规模。

4、考勤卡、电费的提示,有些企业24小时开工,并不意味着生意很好,比如说线材企业,在生产高精密铜线时,由于设备制约,不允许快速拉丝,企业必须24小时加班才能完成生产计划。另外,我们在参考电费情况时,有些同僚往往注重缴费金额而忽略实际度数,我们拿出深圳电费缴费清单参考,这份清单右下角清楚列明,用电收费分峰期、平期、谷期三个时间段,电费单价分别为1.08元、0.73元、0.28元,前后相差三倍多,如果完全以缴费金额判断企业开工情况会有一定的误差。

第6篇:多方式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幸福白小塔、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是增强经济实力、助推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白小塔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结构调整、助推转型为主线,以幸福白小塔建设为目标,积极行动,加压奋进。截至14月末,白小塔联社各项存款余额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类贷款余额3亿元。 服务先行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艘“绿色航母”,白小塔联社始终坚持“服务立社”的发展理念,将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应对市场竞争、推进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自去年规范化服务导入工作开始以来,白小塔联社选派优秀青年员工赴大连、上海等地参加培训考察,着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内训师队伍,为规范化服务导入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硬件方面,白小塔联社加快精品网点建设步伐。从高起点、高标准的网点改造规划,到功能完善、质量一流的精品网点一个个如期完工;从离行式自助设备和“pos机”的加速布设到农村金融电子机具的全覆盖,白小塔联社的“精品网点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结构调整明确方向重点

扶持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是白小塔联社一直以来信贷工作的重要方向。在“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辖内经济”市场定位的引领下,白小塔联社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任劳任怨的干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扎实做好产业升级改造扶持计划。

在审批流程上,针对新型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实施流程再造,简化贷款程序,推行限时办理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在定价策略上,坚持“服务优惠的原则,新发展的信贷业务主要向有实业、讲诚信、有效益的科技型、成长型、知识型小微企业倾斜。

积极探索加速产业构建

白小塔联社秉持“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农信精神,积极探索,创新理念,优化信贷模式,研究具体措施,切实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助推转方式、调结构、强产业的力度和速度。

白小塔联社不仅在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审批、发放等方面给予诸多政策优惠,而且对部分新型产业的担保难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积极开展多种抵质押担保方式延伸,有效破解科技型、知识型企业贷款担保难题,推进全市快速发展、幸福跨越。

第7篇:“农民贷款难”问题的破解办法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策问题,解决农民贷款难需以金融体制、信用环境、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协调配套的综合措施。我们认为信用社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农业银行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入,有政策性引导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信用社在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下,适当地跟进注入资金,可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不是盲目的跟进和只限于政策性支持的领域,而应该广泛的运用在支农方面,与政策性贷款形成“互补”。如能与农业银行取得合作,互通支农信息,交流支农经验,取长补短,对提高支农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改变经营观念,搞好贷款营销工作。随着存款的不断增长,资金不足的情况有所缓和,在借款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应改变传统的消极的“坐门等贷”为积极主动地上门服务营销贷款。特别是在国家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情况下,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消费贷款的管理办法。从目前看,农村信用社应该转变经营观念,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拓展农村助学贷款、消费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支持农户发展市场农业、订单农业等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改变贷款方式,推行贷款证制度;制定鼓励信贷员宣传发放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和信贷员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其业务的开展。

第三,农村信用社全体员工应增强服务意识。发扬“老农金”精神,勤下村,深入田间地头,到农民当中去走、听、看,排民之难,解民之忧,对农民的有效需求及时解决,沟通与广大农民的感情,增进与农民血浓于水的感情。同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扩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强化金融同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第四,提高贷款的服务质量,加大服务和宣传力度。农村信用社应克服以往那种“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工作作风,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文/邓志勇 庞德印)

第8篇:企业如何破解用工难

内容摘要:

1. 分析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2. 通过5个方面重点讲述如何通过管理改善降低员工流失率; 3. 总结分析。

关键字:用工难,招工难,流失率高,管理人员抱怨 正文:

企业如何破解用工难

用工难的问题,综合说起来就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招工难,第二是离职率高。

一、先说招工难的问题。

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招工难的问题。在人力部、员工部、车间也总是听到管理人员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又想高工资,总是留不下,想当年我们那时候天天加班都没有事。”“想当年”是很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最长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现在用工紧张的罪魁祸首。

先说说想当年。我是1984年出生的,小时候吃过窝头和地瓜,方便面是有钱孩子的零食,那时候最喜欢过年,过年才会有糖吃。九十年代工业企业少,能进城打工是一个很值得夸奖的事情。一个工作岗位,十几个人竞争,可以说即使有管理人员打骂也能坚持下去,就为了过年多带点钱回家。所以那个时候的管理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当工人,是生活条件提高的重大标志,工人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薪资待遇方面。

再说现在,我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年龄段为45-50岁。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是出生在90后,二十岁左右的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相对不大,父母有较好的工作和收入,学习成长过程顺风顺水,抗压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招工方案已经难以对新的务工群体产生吸引力。

案例:在电子厂担任主管的时候,有次入职了一个90后新员工。一米八的个子,扎个小辫子,开着二十几万的小轿车上下班,从事流水线普通作业。在与其沟通中发现,他来公司的原因竟然是公司有篮球联赛。他在车间工作了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当公司联赛开始的时候他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因为我们部门老大与篮球赛组织者有私人矛盾,禁止我们部门参加比赛,小伙子就选择辞职了。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员工在追求方面已经不局限于薪资待遇方面,

二、再说离职率高和员工管理的问题。

我在原来的公司工作了七年,这七年时间中,公司的月度流失率KPI指标从3%、4%、6%直至调整到10%,也从侧面论证了,现阶段员工流动性呈现逐步增加的状态。参考一个统计数据,关于不满意和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公司的政策和管理,薪酬仅排在第五位;而在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成就,薪资仅排在第六位。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来那种钱我给够了,员工机会满意的思想。马云曾经说过,一个人离开公司的员工不外乎两个,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干的不爽。现在看来,干的不爽是首要因素。 所以,要降低流失率,要注意一下几点:

1. 正常而透明的薪资待遇:这是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基本需求,是契约论中的基本要求,在此就不再多说了。是必要条件,但是希望管理人员能淡化这一条件;

2. 是否给员工提供了被认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员工取得想要的成就:

成就可不一定是升官发财,这是一种个人实现。比如上文讲到的为了参加篮球赛而入职的90后青年,比如我曾经代表公司参加高新区象棋比赛并取得冠军,并取得城市足球联赛的冠军,以及公司组织的麦霸比赛,游戏比赛。都能让员工取得自我成就,达成激励效果。

有的员工比较聪明,想要表现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在对班长的培训中我提出,要给予员工表现的平台,比如让他负责某工序的6S活动,异常问题的反馈等。不但提高了员工满意度,还会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没有额外的经济付出,一举多得。

案例:曾经在一个新项目做过主管,当时工期紧,人手不足。有一个员工非常聪明,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在流水线工作中这就属于不好的员工。在班长反馈这一问题后,我与该员工进行了沟通,发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耐性不是很好。综合了解后,我安排他做多能工,负责清理产线积攒和不良品维修,因为他学习能力强,所以做的非常好。这既解决了班长对他不认可的问题,也解决他对现状不满的问题,达成双赢。后来,该员工也发展成班长,成为我们的骨干。 3. 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

做企业就是做人,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的员工因为家庭条件好了,不愿意吃苦,可能会经常请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既然这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那我们就不能去消极抵抗。比如为了鼓励员工出勤设立满勤奖,产能奖励等,但这些方案只能暂时缓解表面症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我们应该基于这种趋势的前提下,给出解决思路。比如,我们对于员工出勤率的预期也应下调,从95%下调到92%;增加多能工培养等方面来应对这一趋势。

关于员工请假,现场又缺人的情况,我对一线班线长的要求是这样的:

如果你不能说服员工不请假,那就准假(即使员工请假的理由只是心情不好);如果你不能保证不准假后员工不旷工,你就准假;如果你不准假而员工旷工的,那就记为旷工。(不要再说员工平时表现好,不想记旷工,你早干嘛去了)

对于员工贪玩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如果你把员工当工具,那么你会经常抱怨现在员工不行了;如果你把员工当亲人,那么你会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叫同理心。至于因为员工请假造成的工作困难,一是要让员工理解到;二是要主动协调解决。 案例:班长来找我说一个员工请了一周的假,假期到了以后还没有回来。我让班长安排人去某个网吧找一下,员工果然在哪里。已经上了一周多的网了。

我们车间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也有三四百名员工。我为什么能找到一个员工在什么地方?这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建立员工档案机制,了解员工的年龄、学历、经历、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兴趣爱好等一系列信息,才能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员工生日的时候你说一声生日快乐,起到的作用可能会超过多发100块工资。

二是建立员工沟通机制,比如QQ群、微信群,开辟了解员工的第二渠道。下班后的员工才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在下班后建立与员工的良好关系,也是考验一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员工兴趣小组,比如棋牌兴趣小组,乒羽兴趣小组,丰富员工的空余文化生活。 4.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1)生理上的需求;(2)安全上的需求;(3)情感和归属的需求;(4)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

尤其是针对一些学历比较高,培养价值高的员工。要主动培养,或者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平台。

【案例】:做流失率分析的时候,发现大学生的流失率要明显高于普通职工。对此我专门建立了档案,并经常与他们沟通经过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职业规划。比如一位武汉大学的学生,高考670多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大学肄业,所以学历栏填的是高中。通过沟通发现,他的思路非常灵活,学习能力非常强。经过培养做了班长,现在已经发展为主管。还有两个女员工,都是本科学历,但是由于性格问题不适合做一线管理,后来一人推荐到实验室,一人推荐到客工部,都得到了自己满意的发展。虽然不在我部门工作了,但是逢年过节仍然会拜年、带来祝福。

5. 虽然公司流失率指标一直上调,但我部门的流失率一直稳定在2%左右。

好的员工靠留是留不住的,只有不断关注员工的利益,让员工有好的成长。一是会激发其他人的工作热情,二是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不好的员工也要尽量的去帮助,就跟我们上学时候的差生一样,其实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找到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一个领导曾经给我讲过一句话:公司给我人是我让用的,不是让我淘汰的。

员工有好的机会,我们要大力支持,不要怕员工走。员工有问题,我们要替他出主意,替他着急,靠同理心赢得信任,获得双赢。

三、总结:

当年公司成功的经验,往往成为以后公司发展的壁垒。前几年我们还在学习8090后员工管理,现在00后都工作两年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就会被淘汰。那些总是说当年怎么样的管理人员,建议公司还是慢慢换掉吧,如果老板自己也这么说,那就换个职业经理人吧。欧美有好多二三百年的企业,而中国还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现在社会充满竞争,不进步,你就出局了。

参考文献:无 作者:王凯

手机号:18706591359 微信:18706591359 QQ:155385244

第9篇:多措并举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统计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对GDP的贡献超过60%,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近千万家中小企业中,80%从来没有获得过银行贷款。而在淮北市这一数字分别为:中小企业对税收贡献率超过40%,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2%,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85%的中小企业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就中小企业融资深入部分企业、商业银行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政府和商业银行积极寻求化解之策,力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一、融资难,难在何处?

困难之一: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然而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这是银行惜贷、慎贷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等问题,给银行掌握其贷款资金的用途、资金流向等带来难度;一些企业出于其他考虑,不愿意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量多面广,银行难以对每个企业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困难之二:企业融资能力较差。商业银行一般要求企业以厂房等固定资产作抵押贷款,而多数企业尤其是绝大多数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大部分企业主对金融知识以及贷款政策知之甚少,依靠贷款经营及扩大规模的意识不强;更有少数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企业与银行间缺乏了解和沟通。

困难之三:中小金融机构少且产品单一。现有金融机构由于受体制、机制影响,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贷款手续繁杂,加上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难以适应遍布各地的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

困难之四:企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我市征信系统近几年才开始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录入企业征信系统的中小企业共1047户,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7.58%。

困难之五:融资成本过高。企业在贷款过程中要交纳多种费用:担保公司除了收取贷款的20%-30%作为保证金外,还收取贷款数0.2%-0.3%的手续费;中介机构要收取房评估费等。

二、破解融资难,需多措并举

措施一: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信贷投放持续增长。这其中,徽商银行淮北分行的成效比较突出。他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组织机构。二是不断完善特色金融产品服务。三是大力实施“雏鹰”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共培育“雏鹰”企业136户,“小巨人”企业26户。

措施二: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市中小企业局分行业开展了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调查,共筛选出150个项目,资金需求总额15亿元。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将资金需求列入项目库并按行业分别向银行推介,配合金融管理部门督促各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对项目外的资金需求进行常态化推介,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快贷款业务进度。

措施三: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截止到6月末,我市共审核批准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13家,注册资本金42300万元。其中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 5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1000万以下的有2家;政府出资参股或控股6家,民间出资或参股12家。第二季度末累计担保总额4.9亿元,担保企业71户,担保笔数73笔。

措施四: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民间资金积极参与投融资市场,在已申报的5家小额贷款公司中,2家已挂牌开业,其余3家正在筹建之中。

经过多方努力,我市有效地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有中小企业5956家,贷款余额92亿元,同比增长26%。

三、立足长远,寻求根本解决之策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和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全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信息库,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考核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切实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规模,增加担保额度,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信用。

二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金融市场方面,应加强创新,有所突破,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体现自身价值。要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尝试开展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应收账款、存货、票据、企业互保等多种抵押或担保方式的贷款,解决企业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丰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三要进一步推动政银企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充分利用好政银企合作平台,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好协调银企关系的服务职能,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和好的项目,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资金需求信息;金融机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传递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向有关部门和企业及时宣传最新金融政策;企业应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精心论证和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供金融机构挑选,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四要引进股份制银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形成金融机构合理竞争的局面。加快引进股份制银行,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融资市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努力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合理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

上一篇:教学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