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先看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海西地区现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点7个,开设本、专科学历班20余个,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方便了各阶层人员的学习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在改革中诞生 在创新中发展

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创建于1981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7年的艰苦努力,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单纯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发展成一所集职业中专、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进示范推广于一体,以市校为纽带,上联中央校、省校,下联县分校,上下协调联动的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农民函授中专教育。建校之初,学校充分发挥市县农广校体系优势,利用广播电视这一平台开展农民百万中专生教育。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设了种植、养殖、管理和机电工程四大门类12个专业,累计毕业学员1.8万人,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特点,满足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求知欲望。在毕业学员中涌现出一大批“致富标兵”、农村土状元。兴隆县农民学员王双全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平泉县毕业学员梁希才潜心研究食用菌栽培技术,被广大菇农亲切地称为“菌业的拓荒者,产业的领头雁”,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

——创新农业科技培训形式,率先开展绿色证书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紧紧抓住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兴隆县为试点,探索“绿色证书”培训新模式并取得成功,得到了原农业部的肯定,在全国推广。时任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为试点县兴隆县题词“红果之乡,绿证之源”,全市2万多名农民持证上岗。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2004年开始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学校通过积极工作,广泛宣传,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市县编制部门批准,市校及8个县校被确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全市累计承担“阳光工程”劳动技能培训任务2.3万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推动了劳务经济发展。由此,市校及平泉和兴隆县校被省“阳光办”评为“百家品牌培训基地”。

——送教下乡,探索全日制涉农中专教育新模式。2009年河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实施送教下乡工程,承德市校及所属县校先后培养具有中专学历水平的青年农民学员5000余人,开设了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蔬菜、果树栽培等专业,有效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依托主导产业定专业,优选师资教好课,健全制度严管理,培树典型引好路”的经验做法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适时跨越转型,培养全日制职业技能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自身教育培训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从2004年开始开展职业中专教育。开设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机电技术与应用、生物技术制药等专业,借助国家和本市城乡技能就业扶助、涉农中职免费教育、扶贫开发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助学、计划生育家庭子女“青年创业”助学、库区移民家庭子女就学补助等惠农惠教政策,使近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平等接受系统职业教育的权利。与40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全程跟踪服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企业骨干力量或自主创业,产生了“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益。由此,学校被团省委、省人社厅确定为河北省“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多元化办学,梯次培养科技和社会管理人才。1993年以来,学校抓住高等教育面向大众深化改革机遇,坚持走与高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人才之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先后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东北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联合开办大专专业证书班起步,进而举办大专脱产、大专函授、大专二学历、大专自考、网络专科和函授、自考及网络专升本科、专业硕士等多层次的成人教育。累计培养本专科学历生2万余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收学员761人;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合作,联合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工程专业硕士生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在毕业学员中,有500余名学员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有近百名学员晋升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成为城乡经济发展专业骨干,农广校亦成为当地干部教育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并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望,被社会誉为“塞外小黄埔”。

——示范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抢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由专项培训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部、省农业厅及中央农广校支持,2013年,继承德、围场两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试点县之后,平泉、隆化两县又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县,试点经验得到了农业主管部门充分肯定;2014年以来,承德市连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之一;八个县进入全国示范县,率先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市覆盖,共争取专项资金3250万元。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培育工程,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924人,其中包括设施蔬菜产业3040人,林果业4333人,中药材产业900人,食用菌产业1648人,肉牛、奶牛、肉鸡等養殖产业3228人,以及马铃薯产业794人等。包括合作社骨干1238人,企业负责人119人。覆盖了178个乡镇,1053个行政村,23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66家农民合作社、626个家庭农牧场、7932个种养大户,450个贫困村、1200个贫困人口。培育对象中有2185人达到了中专学历水平,1129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中级工资格,24人被评为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荣获“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1人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得到壮大,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大批农民正在走向农业职业化道路,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承德市农民培育探索出的经验模式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予以专题报道,省内外农业部门多次来参观学习,全国示范县的作用已经彰显。

——产学研协作,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果丰硕。学校紧紧围绕加快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省内外专家教授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研协作协同创新,先后集成转化了生态氨基酸肥应用技术、酸枣嫁接大枣技术、“苹果三优一化”栽培技术、土壤连作土传病害修复技术、零农残生物降解技术、栗下循环经济开发模式,以及冀北错季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蔬菜尾矿渣基质栽培模式开发研究、冀北冷凉地区特色产业健康生态施肥技术示范应用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20余项,其中,获得省山区创业奖一次,原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一项,省政府农业推广三等奖一项,市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十余项,引进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化项目二十余项,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十家,有效地服务了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

承德农广校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其成功经验在于:

——始终把艰苦创业,创新进取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在创建之初的单兵作战、简易办公的艰苦条件下,以矢志不渝的勇于奉献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塞外大地开辟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一片蓝天。

——始终把适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担当,奋力拼搏。

——始终把有为才有位作为农广校的永恒追求,服务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摘帽。

——始终把抓住和利用政策机遇作为农广校不断再发展的助推器,紧跟时代脉搏,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作者:张洲平 张铁铮

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海西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浅见

先看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海西地区现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点7个,开设本、专科学历班20余个,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方便了各阶层人员的学习要求。但是海西电大在远程教学方面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这表现在:(1)现代远程教学是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术为基础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远程教学管理人才对于发展中的电大现代远程教学来说仍然是相对匮乏。(2)现代远程教学以其覆盖面广和信息处理的方便快捷等优点,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新的教育方式。但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教与学的矛盾突显了出来,教学管理人员还不能完全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管理,管理手段仍然停留在人为管理上。因此,人为干扰因素便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何使教学管理手段科学化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庭冬

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论文 篇3:

京郊农村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思路

摘 要:通过调查问卷对京郊乡村干部教育需求的调研,了解京郊乡村干部教育的需求现状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学习环境、规范办学体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构建网络教育,促进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京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

当前,北京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但是在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层人才的不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已经成为京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瓶颈”。

一、京郊乡村干部教育需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需求的现状

随着北京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京郊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发展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关键是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2007年5-7月,我们在北京市大兴、顺义、怀柔、房山、平谷、门头沟、延庆、密云8个区(县)的14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其中针对乡村干部的教育需求情况,向14个乡镇的干部发放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649份,占98%。在被调查的乡村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9%,专科学历占31%,中专以下学历占40%。通过对学习层次、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研表明,京郊乡村干部在学习层次上,50%的干部对专题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希望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专题专业知识的学习解决工作中的难题,39%的干部愿意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习内容上,73%的干部注重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希望能掌握更多更好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式上,72%的干部倾向于以短期培训和业余学习为主;在学习障碍方面,55%的干部因工学矛盾影响了学习,另外也有一些乡村干部安于现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城市成人高等教育相比令人担忧,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体不明确,缺乏统筹;教育和培训的机构较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教育经费不足,缺少专项经费;教育特色不明显,普教化现象严重;长学制、全脱产,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师资不足,尤其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教育对象面广量大,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思想的怠惰、劳动的疲惫,求学意识淡薄。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新事物的接受仍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

二、京郊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一)发展京郊农村经济,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

随着京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拓展,设施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农业特色突出;二是农业经营方式从过去单一集体经济为主体转变为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京郊农业正在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提高京郊农民特别是乡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由片面强调物质投入转到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由外延式发展、粗放型经营转变到内涵式发展、集约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京郊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需要

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将有序、快速地转移,传统农民正向新型农民转变。京郊

农村经济结构正在向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产业化的新格局转变。京郊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减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上升。200年到2005年,北京市乡村产业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由69.7万人减少为58.6万人,第二产业由47.5万人增加到51万人,第三产业由48.6万人增加到74.4万人,人均纯收入中六成以上来源于二、三产业。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 774元,比2000年增长了62.5%。大量的农民从传统农业、资源农业中解放出来,转向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及第三产业,他们急需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吸纳和应用农业科技能力,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三)提高京郊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乡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的能够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农村的教育水平、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2005年北京市农村平均每百个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为:不识字或识字少0.3%,小学3.5%,初中50.8%,高中21.8%,中专11.3%,大专以上12.3%。大量青壮年农民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京郊农村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既懂科技又懂管理、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乡村干部。乡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因此,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带头人,不断改善京郊乡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升乡村干部数量和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必选之路。

三、京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

在京郊开展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掌握其特点,准确定位。对于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要考虑到他们亦工亦农“双向性”的特点,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应具“兼顾性”,既是农业生产的技术能手,又备有外出务工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乡村干部,要考虑到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领导者的“双重性”的特点,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应具“复合性”,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

(一)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建设

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决不能囿于在农村中发生与进行的教育,他应扩展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既满足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国内外企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向学习化社会转变已成为趋势。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乃至学习型乡镇,首先是要为乡镇农民学习提供最起码的环境和条件。要在乡镇农民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平等的学习场所,不再人为地设置社会地位、经济、智能、年龄等等的障碍,公平地向所有具备学习能力、具有学习需要的农民开放,使每位劳动者都有接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权利。

(二)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建设

1.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调控体系,扩大京郊成人学校办学自主权;二是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三是建立产、学、开发结合机制,走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之路;四是建立高质高效的成人高等学校,通过调整、合并、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办学资源的重组与优化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2.贴近需求的办学模式

一是以服务为宗旨,根据京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和各级农业学校的优势,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贴近京郊农村实际的自主发展的模式;二是以需求为导向,了解市场,建立乡村人才需求的信息网络,按需求配置教学资源,设置专业;三是以创新促发展,在培养方式、办学模式上创新,形成多种办学形式,解决农民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学习条件差的实际困难。

3.合理规范的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农村教育与培训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对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应规定定期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文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参加大专以上的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二是完善农村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保障制度。教育专项资金可通过以奖代补和专款专用的形式管理使用。

(三)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建设

1.突出成人特色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成人学员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学以致用是成人教育的一大特点。要根据其特点实行开放型教育,让成人高等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社会、转向家庭,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进行变革。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知识与休闲娱乐,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期与短期、学年制度与学分制,学习形式的多元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脱产与业余,培养规格的多质化——多种考试制度、多种证书制度。

2.改革教学方式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重点应从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构建,从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对追求知识价值的转化,从知识的被动注入转向主动吸收,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师生对话。因此,必须结合成人学生特点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不同成人学习者的需求,特别是帮助他们使用现代各种传播媒体和传播工具,掌握各种检索、咨询方法,从而可以主动、自主、任意地学习一切愿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阶段进行,先理论、后实践,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到位,处于脱节状态,形成不了一个有机整体。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实践为导向,形成教学互动,使其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加紧密结合生产、生活需要,使教与学产生互动、共鸣。

(四)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建设

1.学科建设形成特色

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及办学层次为目标,以服务京郊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京郊成人高校为依托,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与学科特色优势。

2.专业建设形成品牌

根据京郊农民的科学文化基础、区域经济特点、当地的主导产业及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来设置专业,构建适应京郊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群体系和符合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格局,形成一批品牌或名牌专业。

3.课程建设形成优势

根据京郊新农村建设中对人才素质、能力、技能的要求,构建“基础够用、专业宽泛、技能扎实”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精炼、特色突出课程群。

4.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学年制

特别是在学分认定时,应强化实践课学分的评定,对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工作成果和业绩应折合为实践学分。明确各专业的总学分,累计不同的学分可颁发不同层次的毕(结)证书。充分发挥弹性学分制和学年制在学习年限、方式上优势,为农民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五)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京郊具有各类成人学校2 000余所,其中成人高等学校23所。特别是京郊已建成了远程信息服务体系,截止到2007年共建远程接收站点436个,覆盖北京郊区所有乡镇,并且已经延伸到重点村、示范园区、农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到2010年北京实现每个区县建有数字化交互式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中心;每个乡(镇)建有可供农民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远程综合教育培训基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数字化的接收网站,为京郊农民提供各种远程教育培训。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构建京郊成人学校网络教育体系,满足农民就近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京郊远程教育投资少、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的优势,大力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为京郊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专门人才。网络教育目前是农村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2005年暨“十五”时期北京农村统计资料[M].北京:2005.243-263.

[2]北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培养和造就首都郊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行动计划的意见(京教职成[2006]23号).2006.

[3]蔡方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苏 华 郭淑琴 曹金凤

上一篇:大三大三学年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年度教学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