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提倡对儿童要及早教育,并强调要在儿童刚开始懂得服从时就树立起父母的威信,但这种威信并不是粗暴的,而是要有理性指导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理性的服从与敬佩,并在孩子逐渐能够运用理性时,将这种威信慢慢转化成平等的尊敬与爱护。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洛克家庭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洛克家庭教育论文 篇1:

洛克德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中,德行第一位,强调教育者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奖惩有术,赏罚有度,让儿童尽可能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反复多次练习,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当代家庭教育的背景下,洛克的德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洛克;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家教名著广为流传。如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的《弟子规》,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菜根谭》,精辟地阐明修身治家之道的《朱子家训》,强调以儒学为核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且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自成体系的《颜氏家训》,还有近代堪称素质教育经典范本的《傅雷家书》。放眼世界,国外也有很多家庭教育专著。如,14世纪,意大利教育家威尼斯在《儿童教育论》中认为家庭要注重将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指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性原则,认为教育内容应循序渐进,坚持从感官训练到宗教信仰的培养;18世纪,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对15~20岁的青年要开展德育,结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用恰当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这些经典著作通过系统的理论和鲜活的事例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话语场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尤其是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后,学校承担起智育的主要功能时,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么应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呢?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对新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德行是各种品性中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为此,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用了几乎一半的内容论述道德教育。梳理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洛克的道德教育目标

洛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行高尚、富有智慧、礼仪优雅和学问深广的绅士。这样的绅士不仅能活跃于上流社会的各种舞台,而且具有发展资产阶级经济能力的企业实干能力。在众多的品德中,洛克最为看重的是德行。人的一生幸福应该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品行基础之上,这一途径是最为可靠和保险的。

(二)洛克的道德教育内容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讨论了许多值得称颂的道德教育内容:理性、智慧、礼仪、诚实等。洛克指出,德行与美善的最基本原则是理性,即儿童能够运用自我的理性来克制自然的欲望,并且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尽早地练习和培养,不能因为年龄小而满足他们的欲望,否则他们会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智慧则是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或者处理事务时具有远见卓识,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顿足不前。对于礼仪,洛克认为好的德行就是精神上的宝藏,但令一个人焕发光彩的是良好的礼仪。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让儿童尽早开始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洛克极力谴责撒谎,认为这是一种极坏的品质,是不良德行的来源和掩饰。一旦发现儿童撒谎,家长必须极其重视并且让儿童学会主动坦诚,否则就要重罚。

(三)洛克的道德教育方法

第一,及早教育,培养习惯。洛克认为,如果要把儿童培养成才,就应该在他们极小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很多家长以小孩年纪小为理由,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纠正,最终只会让孩子养成恶劣的品质。为此,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规则,并且让他们进行重复多次的练习和实践,由此养成长期的习惯。

第二,奖惩有术,赏罚有度。洛克鼓励家长采取维护名誉或者赞扬等方式进行奖励表扬,反对物质奖励。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物质奖励反而会助长儿童不良的嗜欲,所以父母应该避免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此外,洛克反对体罚儿童,尤其是鞭笞。但是适当的体罚能够让儿童产生适当的羞耻感,促使他们纠正错误。因此,奖惩结合,贵在有术、有度。

第三,树立榜样,说理教导。受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規则的理解和遵守是有难度的,因而榜样教育法是家庭德育过程中最简单易行且最具有成效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说理教育,结合榜样对道德规则加以说明和解释。这种操作性更强的榜样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父母、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之启示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设计者、实施者,一定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洛克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出生以后第一个生活的环境,也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常常被孩子尽收眼底,无形之中耳濡目染。因此,家长平时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例如,家长在家庭中说话的语气要温柔缓和,用词要文明有礼,做事要认真踏实,这样才能使儿童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严格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与当前部分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抢跑不同,洛克建议家长在教育道路上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特征,家长不能拔苗助长,宁愿孩子晚一点学习,也不要让他讨厌学习,在适当时候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主动去学,乐在其中。洛克认为,“心智散漫不定乃是幼童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去做学问,使他们自愿、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儿童提出的“幼稚”问题,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提问,尽量生动浅显地解释问题,让他们保持一颗好奇心的同时,启迪他们追求知识。

(三)榜样示范与反复练习相结合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习惯采用说理教育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然而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洛克认为,说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应该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假如父母说的“理”不能被儿童所理解,那么只会增加儿童对家长说“理”的困惑和抗拒,这种教育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洛克主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儿童。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处着手,把积极、正面的榜样放在儿童目光所至、触手可及的地方,引导他们模仿、学习、内化这种积极的榜样,对于消极的、负面的榜样也要让儿童观摩、对比,顺势引导他们避免、减少这种行为,反复多次练习,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优良的品德。

(四)恰当运用奖惩培养名誉感

洛克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教育和物质奖励对儿童是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名誉来奖励或惩罚儿童。当儿童做出符合德行要求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当众名誉表扬,让儿童在精神上受到鼓舞。一方面,儿童会更加珍惜名誉并且以行动保护名誉;另一方面,儿童会为失去名誉而感到羞耻。这样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有利于引导儿童更加注意自己的行动,以维护自己的良好名誉。在教育子女时,洛克主张在恰当利用奖励的同时,要惩罚得当,慎用体罚。洛克认为,假如儿童没有做到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家长要了解原因后根据儿童所犯错误的情况来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儿童了解自己犯错的动机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争取让儿童彻底知错和改正。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倾向于文化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具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技巧,而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全面论述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教育者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奖惩有术,赏罚有度,让儿童在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中反复多次地实践练习,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洛克的德育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对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英)约翰·洛克.绅士的教育[M].方晋,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高中建,閆立超.论洛克的养成教育思想[J].当代青年研究,2008(04):7-12.

贺晴.洛克德育思想探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13-16,20.

周思勇.洛克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德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2):82-84.

杨小英.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2):85-86.

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周磊.洛克德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张倩.约翰·洛克家庭教育思想探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杨映

洛克家庭教育论文 篇2:

洛克的家长权威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 要: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提倡对儿童要及早教育,并强调要在儿童刚开始懂得服从时就树立起父母的威信,但这种威信并不是粗暴的,而是要有理性指导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理性的服从与敬佩,并在孩子逐渐能够运用理性时,将这种威信慢慢转化成平等的尊敬与爱护。这一先见性的观点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对当今人们日益重视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威信;家庭教育

一、洛克的权威观

1.顺应自然与理性约束

洛克主张不管对儿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或教导,都必须了解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自然天性和才能。“自然自己的作为远比教师指导他去做的好得多,精确得多。”因此,对于儿童天真的傻事、游戏以及稚气的行为,父母和教师可以完全任其自由,不必干涉,要让他们的天性顺应自然,要包容他们的自然天性。因此,父母和导师要对儿童实施理性的约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克服欲望,要及时地制止他们不良的嗜好和不合理的要求。

2.畏惧与敬爱

在洛克看来,父母应在儿童刚懂事的时候树立家长权威。因为,儿童在小的时候精神最纤弱、可塑性最强、没有接受过任何外在的观念,最容易接受父母的管束。这样,如果能够及早地树立起儿童敬仰父母的信念,这种信念在他们心中就不可侵犯也难以反抗。而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应用友爱去维系自己的权威,把他们当作朋友一样看待,这样不但不会降低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反而更能获得儿女们的尊重与敬爱。

二、洛克的家长权威观对父母树立权威的启示

1.建立明确的准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任何组织系统一样,家庭规则的制订是良好父母权威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建立合理的权威,首先需要民主,民主是让孩子有参与感,与父母一同经历互相扶持,民主不是放任,民主是让孩子懂得尊重权威,合理的权威还应建立在理性的要求上,不应对孩子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规定不能太繁琐,否则孩子无法记得,父母也难以遵守,这样,孩子就无法信任父母的权威。因此,父母的权威也应建立在宽大的胸襟上。在制订家规的过程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有充分、民主的讨论,父母有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在这样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好,并做出明确的规定,谁都要按照规定办事,在这样的规定下,家长言而有信,自然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父母权威。

2.合理、理智地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确地把握爱的度,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子女的爱要适度,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件最可怕的礼物。家长要遏制自己对孩子疼爱的心理,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和错误行为,家长一定要加以拒绝和控制。如果孩子威胁父母的权威,经常做出一些具有反抗性的挑战行为,遇到这类问题,父母就必须克服对孩子疼爱的心理,果断处理,用机智制服孩子,强化自己的权威,合理制止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性行为,否则就会削弱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从而失去教育孩子的力量。

3.做孩子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孔子说:“不能正其身,焉正人何。”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本身必须首先做到,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收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而且,父母的权威不能仅靠对孩子进行“教育”或灌输就能获得,而要靠父母模范性的行为,因此,家长最好还是不要单方面地、有意识地把所谓父母的“权威”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建立有效的家长权威。

参考文献:

[1]杨小英.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刘荣森,刘奕阳.从洛克的教育思想谈家庭中的道德教育[J].素质教育,2011(7).

[3]黄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二[J].中国商界,2008(3).

[4]李慧玲.浅谈洛克德育思想及启示.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魏光霞 周大力

洛克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刍议班主任素质与威信

【摘要】有效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素质和威信,对于当前教育发展过程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各学科班主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班主任的素质与威信取决于自身知识的积累、观念的提高、经验的不断丰富。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重要的转折点,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威信,进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素质;威信

一、前言

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已经相对比较紧张,学生也正在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所以教师有着较大的辅导学生的工作强度,同时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也不容忽视,需要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有着重要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建立一定的威信,才能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与威信的重要意义

1.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

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多,所以自身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班主任身上的某些特点,所以班主任要时刻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处理教学过程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心服口服。除了专业的理念和知识,班主任自身的真诚教学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端正教学思想,保持高度的教学责任心,这需要班主任老师时刻审视自身,完善品格,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可亲可敬又有威信在的良好形象。

2.提高教学威信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良好威信的建立,对于班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到学生学习能否有序进行。但是这方面很容易被班主任忽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未能真正建立自身的威信,只是简单地按照流程进行管理,忽视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影响,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比其他学科的老师责任更大。因为班主任需要管理的不只是学习方面,还有学生的生活方面,甚至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变化,都需要加以关注。而管理过程中自身威信的提高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其他教师的工作量,积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成绩的提高,进而促进班级中学生都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与威信的措施

1.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的措施

(1)紧跟时代,更新自身教学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当前教育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给予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并且要符合时代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以身作则,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每个个体给予一定的空间进行发展。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德育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德育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上網查一些有关素质培养的调查问卷,通过学生的配合,填写资料,对学生真正了解,进而采取真正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自身所具备的教学内容,时刻保持与时代接轨,给予学生最前沿的素质教育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生存学习的能力等等。

(2)与时俱进,探索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只有对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加以了解,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素质提高的方法,教育者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育方法也制约着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创新方法,逐步转变为开放式培养模式,班主任为学生定期组织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理论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氛围,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学生进行能力创造。教育的过程班主任不要只进行理论的说教,多采用合理范围内的引导,进行隐形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实效性,所以要求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和谐的心理环境,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举止、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引导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环境下形成自己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所以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发展,所以班主任致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3)诚信做人,成为学生学习好榜样。一个班级良好的管理秩序需要班主任教师以身作则,诚信做人,给予学生言传身教的指导。初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班主任的言行当中如果能够充满诚信,说到做到,也就能给予学生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班主任总是说的与做的不相符合,那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也就失去了威信,失去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行为开始规范。否则学生就会不把班主任的话放在眼里,在生活和工作上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也就失去了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意义,反而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让学生能够在一些小事上感受教师的个人魅力,进而对班主任的话充满信任。例如,在班级考试之前,班主任告诉学生,这次考试前三名有奖励,学生就会充满斗志的进行准备考试,也充满热情的期待考试结果的出来。但最后班主任若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失信于学生,就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不良印象,打破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

2.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威信的措施

(1)提高初中班主任自身的组织能力。在初中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会不断应对各种矛盾,这就考验班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威信所在。这不但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能力,还要对班级突发事件有效应对,更加需要班主任进行良好的事件处理能力。例如,在各个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可以设立管理小组,成员包含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当学生间出现一定的冲突时,就要有管理小组对事件进行公正的评判,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管理,班主任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要对学生进行转化,由较优秀的学生带动学生意识不强的学生,帮助班级后进生寻求成就感,进而实现班级工作的总体提高,建立自身的威信,便于日后的管理。

(2)初中班主任应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班主任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还要进行学科的教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之前也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除此之外,班主任根据自己所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例如,在对我国传统美德的故事进行讲解时,可以举例子:平凡女孩孟佩杰是如何诠释孝道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了孩子,奋不顾身,完美地展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些例子都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给予了传统美德的传承教育。

律人先律己,班主任要想更好地管理班级,就要从自身做起,将身心健康与精神品质进行塑造,从日常的小事做起,给予学生点滴的培养,只有班主任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提高,班主任威信建立了,学生才能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孙伟.加强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1 7 2 .

[2]魏红燕.新时期提炼班主任素养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2009(19).

[3]标建华.洛克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1999(5).

[4]曲建武.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0(4).

作者:陈继成

上一篇:铁路实习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营销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