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展开探讨,分析语文素养的内容,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渗透生本理念、创建语文教学情境、拓宽语文教学途径、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四点针对性建议,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为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摘要:语文基本要素渗透于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语文要素包含语文的基础知识、语文的基础方法与内容、语文学习的基础习惯以及基础语文能力,这些要素拥有紧密的逻辑关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本文从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基本习惯出发,简要谈谈笔者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落实语文要素;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对语文要素的学习,语文要素在教材的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从新课改中可知,教育不再只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而是对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基本内容、学生基本习惯的培养,即对语文要素的深入学习,这些要素像一节节排列有序的铁轨,推动学生思维的列车循序渐进、勇往直前。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落实呢?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基本方法

笔者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划分为了两方面,即听课基本法与教材学习基本法。听课基本方法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被动的获取知识,因此,这一方面语文课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小学便训练学生记笔记,如: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学习为例,这篇课文中有较多的对话,学生很难从中分清楚中心内容,教师便可以带领、鼓励大家进行记笔记,将每一段对话中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整理完成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便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注意力也会变得集中;教材学习基本方法可以从“识字”,“理解”,“分析”三方面入手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这是学生自身能力的应用,以《赠刘景文》为例,诗中会出现一些不熟悉的字词,如“擎”,“雨盖”,“傲霜”等,教师可以从字词开始,逐渐上升到整句话的理解,在结合每句话分析文章的内容、情感等,这种基本方法适用范围广,由点及面,有条不紊,是一种有效的教材分析基本方法。

二、深化基本内容

小学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估,导致其在教学时会选择避开一些难点、深入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深度思维的锻炼,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实践应用”三方面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深入思考,以《去年的树》为例: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发”,同学们经过阅读与讨论,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代表着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与认知,有的同学认为该文章讲述的是一只鸟与一棵树之间美好的友谊,有的同学认为篇文章讲述的是对树木的应用,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在呼吁人们不要破坏树木,文章的美妙之处便是它激发了学生多元化的思想,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皆发现了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部分。这种不断深入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对文章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三、培养基本习惯

小学阶段教师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思考习惯与学习习惯,受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认知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时,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以《陶罐与铁罐》的学习为例:笔者邀请了两名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进行了一段情景表演,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陶罐与铁罐分别扮演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角色,同时,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夹杂了一些他们个人认为极为有趣的东西,这樣有趣的元素也适用于其他学生,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观看着表演,教学效果良好;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法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昆虫备忘录》为例:在学习之前,笔者为大家布置了课前预习的作业,内容为学生可以将文章中出现的昆虫根据课文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总结,接着在课上一一进行发言,笔者将学生认识中出现的问题与精彩之处进行了整理,为大家做了科普与纠正,最后,在学习完成后,笔者会在上课时随机抽取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的习惯。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贯彻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本质上其实就是对这些要素的学习与培养,教师切不可脱离这些要素谈教学,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不利于学生以后语文的学习,教师们要积极地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本质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思考与学习习惯,推动语文教学最终目的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素玲.浅析小学语文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72-72.

[2]高静.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J].商业故事,2017(09):118-118.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西小学

作者:覃向阳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策略探究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展开探讨,分析语文素养的内容,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渗透生本理念、创建语文教学情境、拓宽语文教学途径、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四点针对性建议,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为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文素养;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形成语言思维逻辑,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将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方案中的重要模块,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层面着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形成语文素养。但是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发现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并没有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下面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一、 语文素养内容

(一)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

语文素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修养,也是学生语文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换而言之,语文素养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而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语文学习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具有综合性特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需要具备主动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方法等能力,通过教师传递的信息实现情感的升华。

(二)形成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的所有意识必须由观念支配,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反应,提高信息敏锐度,有利于高效掌握语文信息,深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端正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有待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别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素质培养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过多的体现。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期间包括创建的教学情境都与新课改要求存在出入,一方面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也限制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有待完善

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单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甚至在学生内心形成厌学心理。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别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时会采用硬性灌输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不利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第二,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时有时会采用固定模板,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途径有待拓展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传输写作技巧等,所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但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这种单一的教学途径不满足素质教学要求,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涉及范围比较广,其中也包括大量有价值的内涵与信息要素。如果教师只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讲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拓宽教学途径。

(四)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评价模式需要完善,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暴露出一些不足,并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评价时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反而忽视了学习的体验与过程,会导致最终评价结果不全面的问题。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

(一)渗透生本理念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优化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学在课堂上的关系需要准确定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自己则作为辅导者与引导者,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还需要创建语文教学环境,参考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以人教版三年级《司马光》一课为例,教师组织这一课教学时,要先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提前让学生预习这一课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示预习的成果,小组之间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主动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此外,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切身体会教材中的情感,掌握这篇课文的情感价值与中心思想,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

(二)创建语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起到启发学生思想的作用。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定式思维的问题,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将情境教学法作为重点,结合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创建教学情境。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材內容,并且展开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同时,教师创建语文教学情境时,还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确定语文教学主题方向,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在语文课堂情境下,体会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形成创新思维。

以人教版三年级《女娲补天》一课为例,教师针对这一神话题材组织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女娲补天”题材的影视剧,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创建教学情境。随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这一深化故事中隐藏的情感。在该情境下学生按照自身对课文的理解,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展开分析,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回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感悟到女娲勇敢与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传统深化故事切身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力,一方面可以提升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面对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教学环境。第一,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教学设备,引入线上语文教学。例如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观看,丰富学习途径。通过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高。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以外展开语文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加强语文教学的三维立体感,学生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以人教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引进信息技术,将这一课的重难点内容整理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并且总结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自主观看期间可以线上讨论这一课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爬山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中,观察爬山虎,或者播放与爬山虎有关的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示爬山虎。学生通过视频资源与教学实践感受教材中的内容,确定课文的情感内涵,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爬山虎叶与脚的特征,热爱大自然。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习性,并且详细记录成文字。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将语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通过植物的观察与文字记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随笔写作的习惯,既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又可以加强观察能力,形成观察与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经验,提升语文素养。

(四)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务必要遵循素质教学观念,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结果为今后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第一,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新评价观念,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重视,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全方位组织教学评价;第二,教师要结合新教学要求调整评价内容,将以往注重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素养的形成。

以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确定这可以的教学重难点,即分析教材中介绍的圆明园布局、建筑、文物,搜集课外资料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历史以及我国灿烂的文化,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语言特点与文字表达方式。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创新评价方法,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随后再由教师组织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上交的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如果发现学生完成的情况不理想,或者课堂表现不积极,要及时给予批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纠自查的良好习惯,在今后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认真。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语文情感价值观,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春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析[J/OL].学周刊,2020(3):52.

[2]张炳玉.激发学生阅讀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五层”阅读教学模式实验探究[J].学周刊,2020(3):129.

[3]李雅翡.巧用统编教材,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6-167.

[4]沈雪珺.基于部编教材培养低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5-176.

[5]尹寿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4):32-33.

作者简介:王振斐,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段家集九年制学校。

作者:王振斐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3:

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中,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进行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进行学生情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应对现阶段社会的需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展开,以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对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提升整体建设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实践探索

在现阶段新课标改革下,对于教师来说,要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从而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教师应进行学生课题特点的认知,通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整体建设目标,在对良好教学方式进行采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需求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的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探究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通过对学科知识进行积累,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改革下也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采用语文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说,其主要包括知识语言、阅读、识字、交际、习作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含学习方法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的养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学生学习的引领,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把握,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学习素养的培育。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应以语文的开放性及创新性作为基础。

二、当前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探究

在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仍面临众多问题,首先教育界的社会大环境仍没有发生变化,其主要评价标准是成绩。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通过升学率和成绩来进行学校的优劣评比。家长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根据学校的升学率进行评优。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通过填鸭式的灌输学习方式来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传输。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制约,教师对于相关教学目标的制定单纯是为了学习成绩,没有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考虑,对于学习课堂的趣味性也没有增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这不利于核心素养建设效果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教师要求较多,其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师现阶段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提升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教师的教学,还需要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受长期以来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不能进行学生创新性的发挥,因此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习作、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不利影响。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从阅读中渗透核心素养

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语文内容选择符合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价值情感的探究。新课标改革下教学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课堂教学通过对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对多媒体资源进行运用,能够使学生进行观点的发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信息进行了解,拓宽学生视野,在冲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从而进行价值观升华,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比如在进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探究,随后可以观看纪录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情景的创设,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进行“雷锋”纪录片的观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随后通过观看完整的纪录片,使学生了解雷锋精神。之后再进行课堂探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雷锋精神的学习。教师应通过和当前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明白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价值观的升华,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通过进行口语交际对核心素养进行渗透

语文教学除对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其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培养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作为现阶段人类的必备能力,如果对此没有进行提升将会影响与人沟通的效果。教师在当前的教学中应通过进行口语交际,渗透核心素养,从而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升。

比如在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设置,从而进行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学生感受交际的快樂。例如在寻求别人帮助时,通过大方礼貌的口语交际,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应用,对于其中的情景进行创设,例如通过借橡皮擦等常见的交际情景,进行小组的讨论和展示,除了常用的情景,还要进行临时情景的创新。通过新颖的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讲清自己的想法。通过对其他人讲话内容进行认真倾听,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和他人进行和谐沟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例如可以制作彩色卡纸,进行交友卡的制作,从而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

(三)将核心素养进行写作的渗透

写作在当前小学生的教学中是重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经常不能用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学生进行情感的抒发。同时可以通过写作积累的形式来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通过对自己每天生活趣闻进行描述,从而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如在写作中以我的学校为题目进行文章的编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根据其中的细节,进行生活的观察。在情感的抒发中提升核心素养,通过日常积累在写作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中,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对自身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核心素养的良好培育。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来说,要通过内容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方式的选取,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案的编写,丰富课堂内容。对于一些关于人文地理及风景图章的讲解,学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环境以及风景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进行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前,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德育、智育以及美育等是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知识的升华,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在语文学习中进行美的发现,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进行《朱德的扁担》的教学,其描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作者情感的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四、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基础夯实和情感迸发的一个初始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主要目标是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对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进行应用探究,在调整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多元化教学的模式下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邱丽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8(8).

[2]王凯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36).

作者:吴瑾

上一篇:县年度农村公路工作总结下一篇: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