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利用贵州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1992—2004年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作出定量分析,并在ELES模型框架下考察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而分析近年来居民生活的改善项目及其改善程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论文 篇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居民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展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演变方向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在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受到收入等级变化、地区差异变化、物价上涨变化、消费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影响因素;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013

2014年年末我国内地总人口超136亿人,比上年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超7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我们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有助于全面掌握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对于我们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消费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1.1居民收入等级差异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的多少决定着消费结构。对中国人而言,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2014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最大的因素是收入,在参加调查的受访人群中,六成人表示收入会影响到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水平。通常,收入较多的人消费范围比较广,而收入较少的人则消费涉及面比较狭窄。高收入者所从事的职业大都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比如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证券等行业。而收入较低的人所从事行业的技术含量和文化素养比较低,这些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与兴趣都比较低,因此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学习知识文化。另外,旅游支出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也是日益增长的一项重要消费。但收入决定着人们用于消费的金额数目,所以收入是决定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地区差异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地区先发展,先富裕起来了,然后再带动其他较落后地区发展,因此消费结构会因为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造成现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南方的城市比较发达,人们不必因为基本的温饱而奔波忙碌,生活比较富裕和丰富,有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来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业余活动。但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比如边远山区或者交通不便利城市,由于所处地域比较偏远、土地贫瘠等多方面的因素,它们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大都不发达。从其他方面来讲,即使能解决基本的食物问题,人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有利的条件去进行精神娱乐,人们更偏向于将金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1.3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层消费支出有较大影响。经研究发现:从短期看,物价上涨使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支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低收入层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普遍高于其他收入层居民;从长期看,物价上涨对城镇不同收入层居民消费的结构支出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使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支出增加,而中等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的支出减少。结论是: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户的影响最大,其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支出增长幅度。

1.4消费观念和模式发生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每一个城镇居民都会有自己的消费观念,因此每个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人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差异很大。年轻人更加乐于将金钱花在娱乐消费等方面,比如吃饭、唱歌和旅游等,这些消费能够使年轻人对生活更加充满热情。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他们经历过几十年的奋斗和辛苦,因此不会在玩乐上花费太多的金钱,他们比较偏向于将金钱用于买房、买车和购买银行理财等比较稳妥的理财途径。另外,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和商品种类的丰富,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购物方式。也使得网络购物环境逐渐成熟。种种有利因素,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种心仪的物品,网上购物有越来越红火的势头。

2今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化。针对以上各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我们要做到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引导文化消费,才能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当前我国的消费需求相对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因此要继续适当地扩大我国的内需,才是今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其主要体现如下。

21城乡居民消费层次继续提升,消费结构优化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动,经历了一个从生存型的温饱消费逐步向享受型的小康消费、发展型的富裕消费转变的过程。由基础型消费转向发展、享受型消费。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成为当前消费的热点。消费重点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层次继续提升。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食品和衣着商品等基础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满足人们居住、交通、娱乐服务等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逐渐提高,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结构优化的不断升级,也是支撑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

22知识产品消费将成为居民消费的趋势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消费热点已主要转向服务类产品,它们都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产品,它们使得现代消费的对象从标准化工业品转向个性化的知识产品。人们在对知识产品消费的过程中,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均发生了新变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选择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具体的消费行为中,即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个人理财顾问和法律顾问等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日渐上升。

23居民通信支出将继续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将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在4G网络建设及新产品更新加快的带动下,引领数字化消费的时代潮流,在通信上的花费必将上扬。从增长值上来看,2014年我国通信器材零售额12月同比增长581%,全年累计增长327%。显然,通信支出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已经或必将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24消费结构、新兴销售模式继续加快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和“4G网络”时代的开启,国内扩需、促消费政策等措施的推进,全民利用电子商务意识也将不断提高,我国新兴销售模式网购的市场交易规模正在继续扩大。在新兴销售模式的带动下2014年全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实现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这是近年来,国家重视扩大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的战略效果显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演变方向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在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这充分说明,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已经走出了温饱消费与小康消费阶段,基本步入了富裕型消费阶段。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会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24)http://wwwgovcn/xinwen/2015-02/26/content_2822060htm

[2]范剑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喻冰,韩仲旭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6-7

[4]胡乃武,张海峰,张琅中国居民消费研究[J].消费经济,2001(1)

[5]龙志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1994(4)

[6]张靖转型期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基于ELES模型[J].中国市场,2013(1)

作者:周辉

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论文 篇2:

贵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贵州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1992—2004年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作出定量分析,并在ELES 模型框架下考察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而分析近年来居民生活的改善项目及其改善程度。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但2001—2004年最低收入户其可支配收入无法保证基本生活需求。

关键词:ELES 模型;基本消费需求;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

引言

在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变化之际,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中国对外出口增长、防止通货膨胀而压缩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尤显重要,而消费结构对消费需求的总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弄清楚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既能充分有效地满足消费者未来的需求,又能引导居民未来的消费,因此消费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1992—2004年贵州城镇居民的收入分组数据,①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得到相关的回归系数(即每年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再通过计算得到各类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变化来探讨贵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 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是在线性支出模型上加以改进得到的,具体模型:

PiXi=αi+βi×Y……(1),其中αi=PiX0i-βi×PkX0k……(2)。

模型中,Y为各类家庭的人均收入,βi为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Pi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Xi、X0i分别为第i 种商品实际需求的数量与基本需求的数量;n 为商品种类,PiXi为某类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实际消费支出,PiX0i为某类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的消费支出。

二、1992—2004年贵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利用1993—2005年《贵州统计年鉴》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的分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中Newey-West方法对模型(3)进行估计得到各个系数,各个系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1992—2004年贵州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尽管有下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是很明显,这反映了贵州城镇居民消费比较稳定,其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的份额大致保持不变;(2)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衣着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反映了贵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日益改善。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波动较大,但从1998年开始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中。

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总支出占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从最低的2000年44.76%到最高的2002年的64.15%;人均基本消费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最低的2004年36.81%到最高的1996年50.37%;尽管变化较大,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趋势;最低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从2001年开始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低于人均基本消费总支出,其差额2001年为-17.91,2002年为-1 507.66,2003年为-1033.93,2004年为-256.32,这表明贵州最低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其收入不能维持基本消费支出,反映出这一层次的城镇居民生活艰难,急需社会的救助。

结论

1992—2004年贵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处于不断的优化和改善中,主要表现是食品消费的比重有下降趋势,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如果要提高贵州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就要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支出,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弹性比较大,在1992—2004年间大多数年份大于1,因此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助于提高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从2001—2004年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小于基本消费需求总支出可以认为贵州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趋势,由于缺少2004年以后的数据,这个趋势是否保持下来,无法给出结论,但就从这种情况出发,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最低收入户的转移支付,使他们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邹晓琴,肖挺.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4,(4).

[2]黄赜琳,刘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6).

[3]卢启程,段少华,邹平.云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7,(4).

[4]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1993─200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黄臻

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论文 篇3:

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

摘 要:文章利用天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结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ELES)模型,对2002~2006年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计算基本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等,分析近年来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够旺盛,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消费支出中享受型消费比重较低,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对收入和自身价格的敏感度较大。

关键词:ELES模型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一、引言

消费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最后一环,消费结构通过链条反向传导,极大影响着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它们的调整要以消费结构为必要前提。研究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优化消费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良性运行。在消费结构分析中,通常使用线性支出系统(LES)模型或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分析居民家庭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和变化趋势。其中,ELES模型是目前在进行消费结构分析预测方面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

作为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其经济发展始终赶不上北京和上海,而且差距很大,尤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很低。2006年,天津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将天津市定位于北方的经济中心。如若要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合理的消费结构是天津市必备的前提。

文献搜集中发现,研究全国和各地消费结构的论文较多,但研究天津消费结构的论文仅有一篇。王淑芬(2004)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天津市1992~2001年间城镇居民消费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利用2002~2006年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通过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对近几年天津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二、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的构建

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假定某一时期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取决于其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可分成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基本需求是消费者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需求,它与收入水平无关,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需求支出,它与消费者偏好有关。

消费结构是消费中不同商品或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它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和杂项等8个支出项目。依据天津统计局对城镇家庭的抽样调查标准,在研究消费支出时,一般把城镇居民划分为7个收入阶层,分别是: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因此,笔者利用2002~2006年天津城镇居民各年消费结构的截面数据,可以对③式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并以此计算基本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

三、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在模型中为bi)是指居民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以后,每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利用天津各年7×8的截面数据对公式③进行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得到各年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总的边际消费倾向,见表1。

由表1,从总体上看,2002~2006年城镇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直维持在0.520上下,2006年达到最高点0.531,即每增加100元收入,有53.1元用于增加消费,而46.9元用于增加储蓄。这表明天津城镇居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消费需求一直不够旺盛,天津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慢。

从各个消费项目来看,2002~2004年处于边际消费倾向前二位的是食品和居住,这说明这几年天津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增加食品和居住的消费支出;2005年,居住和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跃居前二位,居民消费结构有所改善;2006年,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回到第一,交通通讯的消费倾向依旧位居第二,这主要由于该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从总体上看,尽管近5年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始终处于高位。这说明,在满足吃、穿、用的生存需求后,天津城镇居民已经逐步将消费重点转移到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服务支出上。不过,天津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一直位居最高,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高质量的消费支出不够明显,消费结构仍然不合理。

(二)基本消费需求分析

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的一般定义是指为了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需要基本消费量的货币支付能力。根据公式⑤,将最小二乘估计值代入,计算得到2002~2006年每年八类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和每年基本消费总支出水平,见表2。基本需求是消费者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需求,基本需求总支出占实际消费平均支出比重能够反映居民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对比程度。从2002到2005年,该比值一直保持在60%以上,分别为64.8%、66.8%、66.2%和68.4%,在2006年,该比重才陡然降为56.7%。这说明,近5年天津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性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支出中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比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比较居民月基本消费需求总支出和最低收入户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小,能够确定社会基本救济水平。由表2数据,计算得到2002~2006年居民月基本消费需求总支出分別为388.6、438.0、485.8、550.2和498.2。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对应各年最低收入户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8.1、290.3、324.1、346.8和432.1。对比两组数据可知,各年最低收入户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相应月基本消费需求总支出,最低收入户不能保证起码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天津市政府每年都需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救济,否则他们都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三)基本消费水平下的消费支出结构分析

根据居民在基本消费水平下的消费支出结构变动情况,可分析各类消费支出中满足生存型需求和享受型需求的情况,从而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居民基本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结构可以用各类消费的基本消费支出占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见表3。基本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消费支出中满足生存型需求的成分越多,反之,满足享受型需求的部分越多,如2006年,食品基本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最大,约占71.9%,即有71.9%的食品支出是满足生存型消费需求,只有28.1%是满足享受型消费需求。为便于分析,我们将50%作为分界线对各年各类消费项目的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进行综合分析。从2002到2005年,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超过50%的消费项目有5项,是食品、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和居住,其中只有医疗保健变动幅度比较大。而在2006年,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超过50%的消费项目有食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和居住4项。近5年,除杂项外,其他7项消费中,就有至少4项消费支出主要为满足生存型需求,消费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不过,2006年的变化比较明显,除居住外,各项基本消费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降幅最大。对比前4年,2006年天津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逐渐倾向于享受型消费。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1/100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而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可以看出消费者各类需求对收入和相应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值和弹性公式可分别计算出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见表4。

从总体上,分析表4各类商品的收入弹性得出,各年食品的收入弹性最低,一直维持在0.35上下,对收入的敏感度不强,即收入即使增幅很大,食品消费增幅也不会很大,食品消费呈现消费刚性特点;而各年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很强,收入弹性均大于1,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在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上的消费随之增加;其他消费项目中,衣着和居住的收入弹性基本保持在0.8左右小幅波动,而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大体在0.6左右波动,收入变动对它们的影响较差。具体到2006年,收入每增加1%,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就会增加12.16%,交通通讯就会增加10.59%,增幅均超过收入增长。

相比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自价格弹性都为负值,说明各类消费商品的自价格对其需求具有反作用。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交通通讯需求价格弹性一直处于高位,这两类消费支出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价格效应较强,而且在2006年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分别达到最大分别为0.750和0.646。而食品和文教娱乐的自价格弹性大多集中在-0.3以上,呈现价格刚性的特征,仅在2006年有所突破,分别为-0.366和-0.415。衣着、医疗保健和居住的自价格弹性维持在0.5上下小幅波动,价格对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这与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基本一致。随着天津经济的腾飞,天津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愿望将更为强烈,并且它们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很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近5年的数据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⑴天津城镇居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消费需求一直不够旺盛,天津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慢。⑵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一直位居最高,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高质量的消费支出不够明显,消费结构仍然不合理。⑶天津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性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支出中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比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最低收入户不能保证起码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天津市政府每年都需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救济。⑷近5年,除杂项外,其他7项消费中,就有至少4项消费支出主要为满足生存型需求,消费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不过相比前4年,2006年天津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逐渐倾向于享受型消费。⑸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均较强。随着天津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愿望将更为强烈,此类消费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消费热点。

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定为于北方的经济中心,提出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由此,国家将给予天津各种优惠和特惠政策,如全国性柜台交易市场落户天津滨海新区。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加之天津各界的努力,天津未来经济必将高速增长。这是天津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利时机,并由消费提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基于此宏观背景,结合分析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⑴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对未来生活保障的信心,以应付未来的失业及医疗等基本需要的储蓄部分就会降低,居民自然会增加消费支出。⑵重点释放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很强劲,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发展多渠道消费,鼓励他们扩大消费,合理消费。⑶积极发展服务性消费行业,提高享受型消费比例,优化消费结构。政府可以一方面促进服务性消费行业的发展,规范服务性消费行业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提升市民增加享受型消费的信心。⑷抓住经济发展契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政府救济最低收入户只是短期行为,政府应该抓住天津大发展的机遇招商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引导低收入群体就业。⑸积极培养新消费热点,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生长点。弹性分析表明,未来人们对于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的愿望更为强烈。政府应该适时把握新消费热点,及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芬.天津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统计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6)

2.周俊玲.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7)

3.黄赜琳,刘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鎮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6)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彩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J].经济研究,2004(4)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责编:贾伟)

作者:张初兵 王 康

上一篇:辞职报告书(通用3篇)下一篇:信息化考察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