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社申请书

2023-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间音乐社申请书

音乐社成立申请书

音乐社团创办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您好!首先,很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看这份申请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同学们对精致生活的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甚至热爱。虽然赣州农业学校各种社团社团纷纷成立,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但始终缺少一个广大音乐爱好者交流的平台,音乐社应当前校园文娱发展形式的推澜和广大学生的要求而成立了。

本社团本着“丰富校园文娱活动,提升素质教育层次”的宗旨,始终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个广阔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在课余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音乐社有最大的热情,服务于广大的学生,他将成为培养和发掘音乐人才的基地,为每一位在校的音乐爱好者打造一片展现自我的天空。

本社团的主要任务: 一:结集校园音乐爱好者,互相交流; 二:协助学校举办的各项文娱活动,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与学校各社团及广大师生的联系,使社团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看到其它学校也有申请音乐社团后因管理不当而废社,针对这类问题,本社团会吸取教训,制定规范详细的社团章程,在社团管理、活动举办及会员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都会有管理制度,提醒同学们分清学习和兴趣的关系。希望领导能够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将社团办好,不辜负各位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希望校团委能够批准申请,同意社团的成立。

此致 敬礼

2016年2月27日

音乐社全体成员

第2篇:音乐社场地申请书

Organization 音乐社场地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白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们的申请书。

为了丰富我们的大学课余生活,同学们可以更好的进行音乐及乐器方面的交流,为此向校领导申请音乐社室内场地。

在不影响某个教室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希望校领导能够合理安排,空出场地为organization音乐社作为乐器练习的场地。

申请场地的原因:

1、同学们热爱音乐,经常在一起进行乐器交流。乐器需要同学们常常练习,没有场地同学们便无法聚集到一起交流练习。

2、没有练习场地,导致无法交流,共同进步

3、音乐社不是一项运动,无法在室外进行

4、校门口就是条大陆,车来车往嘈杂不已,室外练习不能专心。

5、南京气候多变,四季分明,极少有好天气供我们音乐社在室外练习

6、有了场地后,音乐社成员可以:

① 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同学们可以正规正常的练习,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② 提高同学们对音乐及乐器的热爱。

③ 给热爱音乐的同学们热情个温暖。

感谢领导对我们申请的重视,盼我们的申请可以得到校领导的批准,为我们共建美好的校园重新迈出了一步。

此致敬礼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organization音乐社

2011年10月22日

第3篇:支点音乐社经费申请

一、 活动背景

大学课余时间较为充足,适合同学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本社团成立宗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提高审美品位。

二、 活动目的

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发掘同学的音乐兴趣爱好,并促进合作精神,排练出具有师院特色的活动。

三、 经费预算

1、吉他授课:80元/节,预计四月份3节,五月份2节,总计400元

2、器乐租借:150元/件/30天,准备借古筝,小提琴,总计300

3、荣誉证书(绒面)5元/张*2=10元 综上,总计710元。

四、 经费用途

支点音乐社活动主攻是将有器乐特长和声乐特长的同学进行组合,预计是3~4人一个节目,后期如果条件成熟,吉他学习小有所成,也可以在班级风采大赛中一显身手。荣誉证书打算颁给聘请来的吉他老师和一直坚持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

五、 活动预期

希望尽可能减少音乐社活动场地限制形式限制,鼓励同学们持之以恒,长期联系。

第4篇:非洲民间音乐

《非洲民间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章《走进非洲与美洲》的第一课时《非洲民间音乐》。下面我将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讲解。

一、 大纲分析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 教材分析 1 作用与地位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音乐、亚细亚民间音乐等,到这一章连接到非洲与美洲,接下来是欧洲,以完成世界音乐的学习。因此这一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及高中生比较感性的实际情况,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验非洲音乐中丰富多样的器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技能目标:能简单哼唱《我的祖国》,模仿鼓点节奏。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培养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并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3 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旋律特点

难点是能用语言表述竹筒琴、拇指钢琴、弦弓三种乐器的外型、音色、演奏方式。

由于学生对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重难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鼓乐为主的节奏特征学习、以及其他特色器乐了解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使用了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整合发挥,去实现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法上我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通过让学生,听一听、动一动、唱一唱,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讨 论:(1)、这段音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谈一谈:心目中的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以听赏非洲黑人的歌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定会吸引学生的欣赏热情和学习兴趣。 2 走进非洲音乐 第二次播放《我的祖国》

(1)、讨论: 这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中什么?

(2)、引出认识非洲鼓。我会给出图片展示各种非洲鼓,介绍非洲鼓丰富的形状特点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展示非洲鼓的各种演奏姿势和音响特点。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样,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

选择几组简单的节奏给出图示让学生模仿,并学唱《我的祖国》合唱部分。最后一边打节奏,一边合唱《我的祖国》。

设计意图: 通过听一听、动一动、唱一唱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充分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震撼力。

3 欣赏: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纳米比亚弦弓弹唱,并介绍各种器乐的外型、音色、演奏方式及代表曲目。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认知各种乐器,加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更多有趣的乐器资料。

4 自主创编 活动安排: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每一组分置二只鼓,让学生创编出心目中的非洲音乐,创编可以是非洲节奏的模拟,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并请其他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表现了非洲音乐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欣赏与分析,开展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律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学生的律动与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5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最后谈谈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敢于大胆表现自己,为此我使用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并充分利用多元化评价,让评价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整堂课我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表现自我的勇气及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第5篇: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实习老师:汪明 指导教师:肖江华

实习班级:高中一年级378班 课

题:欧洲民间音乐

教学设想:

本课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的课标新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帮助他们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的关键在于理解的能力,听赏时所涉及的面不在于全,而在于国家与地区的代表性,同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差异,认识其各自的音乐文化特色与价值。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音乐探究及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能听辩出风笛和排箫两种民间乐器的音色。能辨别本课所鉴赏的有关国家的民歌。

3、了解欧洲歌剧、芭蕾舞剧的基本情况

4、能随乐模唱英国民歌《友谊天长地久》,能够即兴跳一或二种欧洲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

5、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分辨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的构造与演奏上的区别。

2、《桑塔露琪亚》、《友谊天长地久》、《我的名字叫伊莲》的风格讨论及模唱。学跳西班牙斗牛和华尔兹的基本舞步。

3、对欧洲歌舞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欧洲地图)

师:欧洲是一片富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土地。作为整体,它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千百年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曾处于世界艺术、人文及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的地位。从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可以说是近现代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剧的发祥之地。欧洲的民间音乐是一个五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具有多元和多样的艺术特征。不同区域的民间音乐既相互影响,有各具特色。

二、深入展开

师: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了解欧洲的音乐经典。

(一) 欧洲主要流行的乐器 A. 风笛(图片展示)

师:风笛,又名风袋管,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民间乐器。风笛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手风琴以至于口琴,靠气流振动簧片(镶嵌在木管内)发声。其发音原理是演奏者向风袋内充气,再把风袋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簧管内鼓簧发音。风笛音色淳朴甜美,穿透力强,并以持续音见长,特别是它的持续低音最富特色。而图片上展示的分别是苏格兰高地风笛和爱尔兰肘风笛。他们的区别在于苏格兰高地风笛的音色高亢适合挑拨情绪,而爱尔兰肘风笛声音哀怨更擅长抒情。苏格兰高地风笛和爱尔兰肘风笛是气囊状的,其中高地风笛用嘴往气囊送气,而肘风笛则使用胳膊肘挤压风箱送气。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它们不同的风采。

(播放苏格兰风笛《高地大教堂》和电影《勇敢的心》风笛演奏片段) B. 排箫 (图片展示)

师:通过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排箫就是有很多根竹子捆绑在一起按长短排列构成的。排箫的音色纯美自然,宛若风的声音,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欢把排箫归类为古典乐器,排箫音乐截然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排箫声音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而欧洲最为著名的是罗马尼亚的排箫。下面

我们欣赏有杰出演奏家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吹奏的《孤独的牧羊人》。

(播放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二) 欧洲最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 1. 民歌

A、 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在意大利各地都有。《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3/8拍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这首歌配有伴奏,适合于用吉它伴奏,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这首歌的节奏充满活力,旋律优美婉转,歌调和唱词结合紧密,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它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喜爱,也是男高音歌者喜欢的曲目之一,可谓“雅俗共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我国歌唱家廖昌永所演唱的版本。 (播放视频)

B、 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原文是苏格兰文,意思大概是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同时这首歌也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相信大家对这首歌旋律都挺熟悉。边听边体会音乐的感觉。等下大家一起学唱中文版本的。 (播放《魂断蓝桥》片段) 老师带领学生看歌词学唱

C、 法国歌曲《我的名字叫伊莲》

师:这首歌曲是由法国一个歌手演唱的。同时足球运动员亨利也特别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去看看他的风采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歌,是天天足球制作送给亨利的。 (播放视频) 2. 舞蹈

A、 斗牛舞(图片展示)

师:斗牛舞源于法国,盛传于西班牙,模仿西班牙斗牛士动作的一种舞蹈。男拌如斗牛士般气宇轩昂、钢劲威猛;没有胯部的扭动动作,脚步干净利落,进行曲式的舞曲,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女拌红色披肩,英姿飒爽,舞姿迷人。斗牛舞是从

斗牛运动演变的,西班牙人对自由的渴望,勇敢者的崇拜及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斗牛舞是一种两步舞。男士象征斗牛士,气宇轩昂、刚劲威猛!女士象征斗牛士用以激怒公牛的红色。 (播放《天天向上》西班牙斗牛舞视频) B、 华尔兹(图片展示)

师:华尔兹(Waltz),又称圆舞,一种自娱舞蹈形式。华尔兹舞曲,即圆舞曲也常被称为华尔兹。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吧,里面有首歌叫做《爱的华尔兹》。不过今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国际舞蹈视频《华尔兹》

看完之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华尔兹的基本舞步。 (老师带领学生练习)

(三) 欧洲丰富多彩的歌舞剧

1、 歌剧

师: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

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 (播放《卡门》片段)

师:《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2、 芭蕾舞剧

师: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

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来欣赏《天鹅湖》里的片段四小天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 (播放视频)

三、总结

师: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同样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欧洲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近几个世纪得到高度发展,几代音乐大师们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章法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大量吸收、运用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一些民间舞曲也被大师们采用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名曲。而一些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通俗性音乐又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乐队表演。

第6篇:寻找家乡的民间音乐

--------安丽筠

(一)自己长期生活的地区人文与自然情况概述

河南,地处国之中央,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省会郑州。因其大致位于历史上的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三商文化、宛商文化、圣贤文化、玉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文化、礼仪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园、商丘古城、嵩山、云台山等闻名海内外。

(二)当地特有的民间音乐种类、风格特点及其成因

河南被誉为“中国民歌的海洋”“中国戏曲的摇篮”,在中国大地上,河南民间音乐可谓独树一帜。河南民间音乐产生于中原本土,富有活力和渗透力,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民间音乐——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大平调、道情等(在此仅举出这几种)。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彩,唱词通俗易懂,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畅,武场劲烈,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伴奏乐器文场常用板胡、二弦、三弦、月琴等,武场常用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越调的音乐体系有两类:曲牌体音乐和板腔体音乐。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卧笛,月琴为辅,后逐渐增加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源于民间生活小戏,歌词易学,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总的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主奏乐器是曲胡,另外还有三弦、唢呐、琵琶、二胡、筝、笙、月琴等传统乐器和木管、铜管、弦乐、定音鼓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器有象鼓板、大锣、二锣、铙钹、小钹、风锣、木鱼等。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亳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号称流行五省八州。由于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号称高调的山东梆子、定名反调的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低,所以称为平调,后通称为大平调。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三)对传承与保护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民族民间音乐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各种类型的民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已经原貌消失,有的甚至遭到全面的破坏,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新事物不断出现,我们的社会演变成“快餐式”的发展,所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已迫在眉睫。

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民族民间因音乐对当代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更是由于它给人以有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刚刚开始上这门课时,我对民族音乐也不太能接受,一直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听起来总是觉得乡土气息浓重(老师不要生气哈~),但是不断接触下来,反而觉得民族音乐正是由于源于生活,接地气,反而让人踏实不浮躁,而这又是现代社会人最最缺乏的品质,在普遍的空虚、冷漠的精神“贫困”之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其次,要优秀的民间音乐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有所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民族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虽深受老年人喜爱,青年人则知之不多,会唱的更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形势下,民间音乐只有加强保护、不断创新、协调发展、保持特色,才能跻身于音乐艺术之林,显现其独特魅力。“西部歌王”王洛宾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之所以能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其音乐形式是分不开的。他所整理的民歌,在很多场合都是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的,人们可以很快地接受这些作品。如果音乐工作者也可以把民族性强的、专业性强的民族音乐放低门槛,先吸引普通大众来关注它、了解它,正确地引导大众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人们对其产生兴趣后再深入去研究它,从而更完好地去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是不是会更好呢?

再者,以往传统民间音乐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这种无意识无体系的传播方式决定了民间音乐的不稳定性,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已经失传了。所以我认为,在现代,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意识的传播。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专门场所,是其他任何传播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旦进入教育系统,就会以教育自身的规律将其整理、归纳、重组,并将其系统化和体系化,最终形成教材并通过授课的形式而继承。把民间的传承方式与现代学院式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从根本上培养传承人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并且喜欢上它,让民间音乐得以最好的传承。

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任何时代的音乐都离不开对音乐传统的继承。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音乐,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陈代谢是一切事物的基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展的基本法则。如今是注重教育的时代,要把无意识传播方式转换为有方式,只有更多的人了音乐,她才会得到更广会发展得更加璀璨。

河南戏曲

▪ 豫剧 ▪ 大弦戏 ▪ 豫南花鼓戏 ▪ 越调 ▪ 罗戏 ▪ 乐腔

▪ 南阳梆子 ▪ 罗卷戏 ▪ 五调腔

▪ 曲剧 ▪ 怀梆 ▪ 宛梆

▪ 大平调 ▪ 河南道情 ▪ 二夹弦

上一篇:我的初心使命党课下一篇:门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