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指导对工作质量提升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总计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实习的护生,纳入阶段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临床护理教学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環指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文献,阐述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践,对如何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改善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临床护理;管理;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卫生院临床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实习将从校园书本课堂中学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临床护理教学也是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提升护理水平的重要举措[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其教学工作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技能型培养,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通过管理实践,创新发展,总结出有关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许多有益的经验,相关内容如下。

1 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硬件”保障

1.1 建立管理组织 管理工作即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建立管理组织承擔管理职责是规范临床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管理组织对护理部负责,负责临床护理教学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方案的策划,策划的内容、教学人员的选择确定、学习对象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及教学质量的反馈。组织内部还应该确立护理部主任、教学干事、教学管理员、带教老师逐级参与的临床教学网络,搭建好整个组织的框架,对整个护理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组织内部网络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运行,教学管理员对带队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提升带队老师的教学水平,纠正教学中的不当行为,并将观察所得的结果分科室逐级上报,形成详细完备的教学报告。护理部定期进行有关通报,对整个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传达改良意图和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逐级传达至各个带教老师,最终细化到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

1.2 管理所需的设施和设备 管理工作的开展除去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还需要许多相关设施和设备,管理地点,管理的地点应该尽量不干扰正常的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中的观察活动坚持就地原则,进行全成员报告大会则需要比较宽大的场所,等等;管理的设备包括各种表格、问卷的制定、印刷和发放,录影录音器材,印章等等,管理的工作应该是细致严谨的,不能敷衍了事,各种设施设备的齐备能够提升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

2 临床护理管理的“软件”保障

2.1 制定运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组织运行的保障,是组织内部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临床护理管理组织应该建立完备细致的规章制度,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2]。规章制度包括确定组织内部各个成员相互负责的关系和职责范围,带教老师的职责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认真细致的执行,努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将教学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员,接受后者的监督和指导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立教学管理、教学干事、护理主任之间相互的职权,等等。规章制度还包括确立组织外部的人员的责任,护理生有配合教学及提出自己建议的责任,医院其它非护理人员有配合医院护理教学管理的义务,不妨碍正常合理的教学。对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书面文件,并下发到整个教学管理网络成员手中。

2.2 加强对教学的评价和监督

2.2.1 对护理生的评价 对护理生的评价是其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的测评,包括学生的仪表、学习积极性等代表学习态度的内容,基础理论、操作能力等代表学习效果的内容[3]。带教老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形成详细的报告逐级上交到护理部,立即或在教学末将结果反馈给护理生,指导护理生进行自我提高和改进,对护理生的评价内容作为护理部执行下一步教学方案的依据。

2.2.2 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还应该对带教教师进行监督和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实施过程,教师的着装、语言、敬业精神等反应工作态度的内容;教师讲课内容和速度、考试情况、专业水平等反应实施过程的内容,由教学管理员进行监督和考察,并形成书面文件上传给管理组织,后者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及时传达给带教教师,指导后者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2.3 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对护理生和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需要合理的方法,管理组织在人员的选取、评价和监督的内容制定、实施过程应该慎之又慎,防止人情因素对评价和监督质量造成影响。定期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监督工作总结,对不合理的教学工作进行整改,并制定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心[4]。

3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 管理工作并非由管理人员单独完成的,需要所有相关成员的参与,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发现并纠正问题,总结有益经验。

3.2 注重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医院的主体工作是进行医疗救护,相关参与人员的各有其本职工作,在进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在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前提下便宜行事。管理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在教学活动较多的时候适当的增添新的人员和内容。

综上所述: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关系到临床教学质量,应该从管理的制度、人员的配置和管理的内容着手,提升管理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泽娟.抓好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74.

[2] 于丽砚.刘建新,李姿.案例讨论在护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0-42.

[3] 刘淑敏,阎树英,赵红玲.全方位培训护理人才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0,14(6):433-434.

[4] 高凤莉.护理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客观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9):45.

[5] 任小英,王桂兰,陈先华,等.高等护理教育整体护理临床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24.

作者:薛伟伟 李晓杰 刘鎏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探讨PDCA循环指导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中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指导对工作质量提升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总计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实习的护生,纳入阶段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临床护理教学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環指导。对比不同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后对教学质量及护生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及沟通能力成绩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质量优良率及护生对教学管理模式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指导,可提升工作质量,进而强化临床带教能力,保证护生获得专业指导,提升其实习效果及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理想,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自我意识明显提升,为此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也就面临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挑战,重视提升临床护理工作属于医疗行业关注重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上岗之前,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习。本阶段对于后期实际工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锻炼护理技巧,进而具备综合工作能力和上岗能力。在此期间,良好的护理带教教学,可以帮助护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强度及方式,早日融入到工作当中。PDCA循环理念在管理学中应用观察,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循环往复的流程,可确切提升管理工作质量[1]。鉴于此,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接受的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PDCA循环指导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以及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总计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实习的护生,纳入阶段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30例。纳入对象均为女性,观察组,年龄19-24岁,平均(21.46±1.05)岁。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22.03±1.12)岁。护生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带教要求及护理大纲的相关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带教学习结束后,对护生实习成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观察组将PDCA循环指导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中:成立PDCA循环小组,由科室护理医师入组,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既往护理带教经验,制定PDCA循环指导方法,具体为:(1)计划(P):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定期展开管理会议,重视明确人员职责和工作重点,确保教学体系构建,并确保后期教学工作开展;要求带教教师具备丰富临床经验,考核合格后上岗,高质量完成带教工作;(2)实施(D):教师需要对自身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集中进行深入学习,综合考虑护生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进行公共知识宣教,针对教学中存的问题进行集中塔伦,给予学生专业指导,提升其能力掌握,不断完善教学流程;③检查(C):明确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和带教管理制度,积极满足各项管理工作;细致了解护生心得和学习情况,进行必要指导,解决困难问题,强化知识掌握程度;组织带教会议,对教学进行总结,通过护生了解学习和带教情况;④处理(A):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告知并提出改善措施;监督带教教师工作,要求其重视总结带教经验,能够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生综合考试成绩,带教结束后,采用笔试、口试及实践操作方式进行考核,其中,操作考试总评分50分,笔试考试总评分20分,口试考试总评分20分,沟通能力考试评分10分[2]。

由管理部门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总计100分,以优(≥90分)、良(89-70分)、差(<70分)作为评价标准。

考核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以满意(≥85分)、基本满意(84-60分)、不满意(<60分)作为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数据,(x±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考试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及沟通能力成绩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见表1。

2.2临护理教学质量及护生满意度

观察组临护理教学质量优良率较对照组高,护生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能够确保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练习,从而形成管理闭环,持续提升管理质量[3]。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带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进行分析及总结,能够制定改正措施,确保工作得到提升,有助于提升带教工作质量。

对于进入实习期的护生来说,其在校学习期间,多是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各个科室具体的护理内容、护理操作等了解比较少。因此需要在上岗前进行实习培训,保证其初步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基本的护理能力和应变能力[4]。本次研究中,通过将PDCA循环指导应用在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当中,以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指导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成立专业的护理带教小组,结合相关权威研究结果及护理经验,对护理带教方案进行有效的规划,制定科学的护理带教内容。并通过将护理带教计划切实实施,保证带教的规范性及全面性。再通过对护理带教过程进行持续的检查及纠正,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可以积累更多的护理带教经验。通过寻找解决护理带教中问题的解决方式,于下一个循环中予以解决,可持续提升临床带教工作效率和质量。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护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及沟通能力成绩相比对照组均更高,观察组收集阶段临护理教学质量优良率较对照组高,护生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PDCA循环指导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PDCA循环指导的实施,可促进护理带教质量提升,进而确保护生获得更为满意的成绩,带教模式获得学生认可和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睛晴.探讨在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0,No.520(11):220-220.

[2]林彬.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提高血液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45-246.

[3]曾莉,耿力,张卓雅,等.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5):390-396.

[4]侯建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v.26(1):113-114.

作者:龚声莲 王达群 黄进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及教学模式浅谈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及教学模式。方法深入剖析临床护理教学的潜在问题,并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探讨。结果目前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无明确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模式及方法落后和评价方法僵硬的问题。结论合理选择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临床教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临床教学体制,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潜在问题;教学模式

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临床护理教育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在护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临床护理教学更是组成护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临床护理教学也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实现的一个过程。但纵观近年来的护理学科虽然进展较大,且教育界也逐渐提高对按照学生需要進行临床护理带教观点的重视度,不过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仍旧还有部分潜在性的问题,故而必须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以下将通过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教学的潜在问题,提出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临床护理教学的潜在问题

针对近几年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来分析,目前临床护理教学存在这几方面问题:第一,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对滞后,虽然教学医院针对临床护理教学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但该体系的滞后性较强,且缺乏健全的临床护理教学考评系统以及监督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因此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出护理教学的质量;第二,无明确的护理教学和培养目标与方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无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形式仍旧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偏离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第三,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的临床护理教学均是由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带教,但鉴于部分带教自身护理教育不够丰富,而部分带教虽然护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却缺乏教学能力,同时以培养护士为教学目标,导致专科性较强,造成学习知识面被限制,而无法得到切实的实践锻炼;第四,教学方法及评价不够先进完善,即便临床护理教学在不断改革,其具体规定也在不断进步,可实际上大部分改革措施都还流于形式,并未在护理教学之中得以落实,特别是教学方法上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灵活性严重被制约,教学手段也不够多样性,教学内容更偏向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性操作,学生基本上没有兴趣,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第五,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化,主要按照传统表格问卷进行,不仅缺乏灵活性的考核手段,带教教师及学生的压力也相对较大,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学生不愿甚至不敢开口询问,以免留给教师不良印象。

二、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采取双导师临床教学模式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的双导师就是指的两位教师。通常这种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本科教育中,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分别聘请一位临床教学和生活导师,临床教学导师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高资历的护理人员;而生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和生活中的辅导管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双导师教学模式,其一,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明确教育培养的目标

每个教学医院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内容,但要注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层次,有效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在开展临床护理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加强技能实践指导。同时护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及目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意识。

(三)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

实质上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护理知识基础教学的同时,又要积极参与各个医院组织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既能进一步增强护理基础知识,也能实现技能水平提高,进而为今后护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重视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主要作为辅导员,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心点是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妥善解决。

(五)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标准

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并不能由传统表格问卷形式体现出来,即便能够体现也不具备客观性和真实性,特别是其中的问题无法反映出来,严重制约着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淡化以往条款死板的考评标准。由于临床上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制定各种标准必须基于不断实践之上,才能制定出更合理完善的内容。同时,临床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促进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同步进行技能培训和护理工作,通过不断实践,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要。

三、结束语

临床教学是综合训练学生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角色转换到护士角色的重要阶段。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满堂灌模式的教学,不利于平等权力关系的构筑,实际上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并非单纯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分享教学成果的权利。为此,必须合理选择临床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完善的教学管理,并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梅.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模式[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43.

[2]张永霞.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5:119-120.

[3]施向宁,施承宏.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1,34:258-259.

作者简介:

黄晓琴(197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药学院本科,广东湛江卫生学校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

作者:黄晓琴

上一篇:基于通识教育生物科学论文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