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传输的技术发展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传输系统日臻完善,信号传输介质也不断优化与更新。相较于无线传输技术而言,有线传输的稳定性更佳、信号传送速度更快,能够实现信号的高质量传输。由于采用不同介质的有线传输技术特征不一,因而文章将对双绞线电缆、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纤四种不同有线传输技术的特征展开逐一探讨,而后对有线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判。

关键词:有线传输;传输介质;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0 引言

传统信息传输以语音为主要媒介,不仅数据传送量不大,且信号模式过于简单,外界因素对信号存在较大干扰,信号传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以及光纤等为传输介质的有线传输,可在传送语音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图文、符号或数据包等多种形式进行信号传送,有线传输技术可为计算机、幻灯片以及电影科技等提供技术支持。在蜂窝移动通信、Wi-Fi等无线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无线传输方式的应用占比在快速提升,但有线传输以其高质量传输的优势必将持续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1]。

1 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

有线传输技术是指在双绞线、电缆、光纤等多种不同传输媒介的支持下完成数据信号传送的技术方法。有线传输系统共由4个模块构成,除了信息及信号终端2个模块,还有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另外还有信号传输通道模块[2]。由于所应用的传输媒介有所差异,因而不同有线传输技术的信号传输速率并不一致,以下将针对运用了不同传输媒介的有效传输技术特点展开探讨。

1.1 双绞线电缆传输技术特点

双绞线电缆中包含两根不具导电能力的铜导线,两个导线相互缠绕,可对信号干扰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双绞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屏蔽式双绞线,另一种是屏蔽式双绞线。基于双绞线电缆的有线传输具备传输距离较远的特征,可实现100 m左右的信号传送。

(1)屏蔽式双绞线传输的技术特点。

屏蔽式双绞线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主要是因为其外层包裹了一层金属材料,可使其所受到的辐射大幅度下降,从而减少信号传送中信息被截取的风险。另外,此种有线传输技术还具备传输效率高的特点。但屏蔽双绞线电缆成本较高,且比非屏蔽式双绞线电缆更难安装,安装时需要应用专用连接器,否则难以保证安装效果。

(2)非屏蔽式双绞线传输的技术特点。

此种双绞线电缆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安装十分便捷,主要是由于其外侧包裹物是具备绝缘作用的橡胶皮,此种包装方式可降低电缆自重,并且电缆易于弯折,因而安装时更加容易且顺畅,也可实现灵活化的组网建设,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正是基于这一特征,布线中非屏蔽双绞线的应用率相对较高。

1.2 架空明线传输的技术特点

这是一种以架设于地面之上或布设于支架上的明线作为传输线路的有线传输技术,电话、传真等设备常采用线路架空的方式进行信号传送,通过导线进行回路构建,在线路两侧进行电话等设备的连接,从而确保信号能够通过架空线路有效传送。架空明线在实践中的应用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此种有线传输技术具备器材简单、架设与拆除相对便利的特点,传输故障出现后维修相对容易且高效,并且维修成本相对较低。但此种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缺陷也相对显著,其需要布设于室外,外在环境因素会对其产生较大干扰,且传输容量并不高,与当今时代的通信业务需求不相契合,只适用于通信总量不高的区域。

1.3 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特点

作为应用率最高的有线传输技术,同轴电缆传输以同轴铜管为传输通道,或是以铜网进行铜线包裹作为信号传送通道,此种有线传输技术的特征是信号传送质量更佳、传输效率更快。应用此种传输技术,电磁信号的传输始终处于同轴内部,因而外在环境几乎不会对信号传送产生影响。同时,同轴电缆的应用增大了电缆的频带宽度,同轴电缆的传输频宽最高可达到十几吉赫兹之多,因而为信号传输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光纤传输技术特点

基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光纤传输技术得到大量应用,此种有线传输方式是以光信号与电信号作为传输载体,利用光导纤维作为媒介实现信号高效传送的传输技术。光纤外包层之下为内芯,内芯直径仅有几微米或十几微米,信号传送时,内芯的光纤会聚集在一起而成为光缆。光纤信号传输技术的传输媒介是光导纤维,因此该技术特点是信号传送速度更快,并且光纤通常由属于电绝缘体的玻璃纤维制作而成,应用时不必考虑对其接地回路,并且利用光纤进行光波传送,可有效避免信号传送中的信息泄露问题,加之光纤直径极细,以其较小的体积可有效降低空间占用率。

2 有线传输技术发展方向预判

在信息化系统逐步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中,信息传输呈现出了高质量、便利化的特征,目前虽然无线传输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传输方式更为灵活,传输过程相对便利,但是无论在人-机互联,还是机-机互联环境下,传输最为稳定与高效的仍然是有线传输模式。因而在无线传输模式快速发展下,有线传输模式仍有大量的需求空间,并且有线传输也会逐步向更加高效化、网络化与远距离化的方向发展。

2.1 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效融合

随着5G通信技术商业化的不断深入,通信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在传统的通信模式中,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是相互独立的网络,有线网络通过集中控制单元实现有线网络的管理,是单独设备,而无线流量通过无线接收单元集中转发,两者的功能是独立的。这样用户在最初建造与后期运维时,无形之中需要产生较大的建设费用与维护保养费用,可能针对不同的网络,需要配置不同的工作人员,十分烦琐。因此,实现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有效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的网络架构中,对于用户而言所使用的网络中“一个网络等于一台交换机”,有线网络控制单元与无线网络控制单元分属于该网络下的不同网络节点,通过通信协议的不断研究与改进,实现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互通与融合。

2.2 有线网络带宽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信号传输的质量及功能要求日益凸显。最早的有线网络传输速率在百千比特每秒之内,无法满足人们使用快速网络的需求。随着3G、4G在国内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家用有线网络百兆、千兆的传输能力,4K、8K超高清等新娱乐体验功能已经实现,对当前的有线网络发送、接收设备的要求日益提升。随着5G、6G通信技术的出现,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有线网络设备将实现几何倍数增长。在未来的有线网络传输中,万兆网络将会是未来有线网络的应用主流,针对于某些特殊行业,其通信速率要求更高。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通信等新通信技术不断出现,有线网络的带宽将会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人的通信需求。

2.3 信号连接模式逐步网络化与互联化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逐步发展、计算机日渐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信号传送时的连接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单目标指向性连接,而是呈现出了网络化与互联化的信号连接模式,可为信号传输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也可为用户多种不同信号传输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加持下,必将推进IP业务的快速发展,由此会加速通信业的改革,从而为新型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提供有力的驱动。软件控制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为通信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契机,能够实现通信传输管理工作的灵活化与自由化开展。在此基础上还会诞生出更多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信息传送的便利性。

3 结束语

有线传输由于稳定性高、造价成本低的特点广泛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线与无线的融合、有线带宽的符合性、有线传输的网络化与互联化,必将成为有线传输发展的新研究重点,为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文慧.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4):92-93.

[2] 于咏.论有线传输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投资,2016(32):174.

上一篇:数字微波电路故障案例论文下一篇:“互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