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阶段,为了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对语文活动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提高中职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本文就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研究分析。【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开发路径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入了很多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基层工作者综合实力的提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技校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技校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浅谈技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无处不在,本文旨在论证技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挖掘教材中的爱国题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利用作家对美丽河山的赞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握作家的辩证思想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搜集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抓住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代人生、生活面貌。

关键词:素质教育;爱国主义;人生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阵地,更应该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素质教育。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以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学科教学为主要途径则。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语文本身广泛地记载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以及民族的人格品质,这些光芒闪烁的东西超越时空,铸造着人的灵魂,丰富着跨世纪人才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抓住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良好的素质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题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利用作家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歌颂爱国人物的典范作品,是展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画廊。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刘和珍、张静淑等革命女性在黑暗势力面前毫不畏惧,在反动派的屠刀面前殒身不恤,她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相比当今学生,大多数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较少,缺少集体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这些题材,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启发他们为开创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从另一个层面看:祖国山河呈现多种自然美,景色绮丽,风采诱人,一经作家彩墨描绘,放出艺术的光彩,更是美不胜收。毛泽东笔下的“湘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让人豪情满怀;苏东坡眼中的“赤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叫人流连忘返;朱自清描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的白花”,“流水一般的月光”,具有精致、自然的秀美。教师通过朗读讲解,让学生品味、鉴赏祖国山河的美,使他们置身于美景之中,接受美的熏陶,荡涤心肺,心旷神怡,排除污秽杂念,萌生健康的情操,爱国情怀。从而既激起他们的爱国热忱,又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把握作家的辩证思想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世界

在语文教材中,则不少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如《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的说明过程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客观规律,介绍了荔枝的生态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认识事物一种方法。通过《拿来主义》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吸收鲁迅先生主张的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劝学》中则分析论证了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这些教材的分析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揭示文章主题,抓住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实际,进行人生观教育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件或人物反映深刻的主题,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时刻警示着他们,反映他们的真实面目。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动的人生观教育。比如,在教授《项链》一文时,教师应抓住文章的主题,分析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形象,指出造成她的悲剧根源是过分虚荣,也是由万恶的资产阶级生活意识造成的。同时,应抓住这一生动典型的形象与学生的实际进行对比,指出学生当中有些人就象路瓦栽夫人,只追求吃、穿、享乐,追求不切实际的虚荣:有的家境贫困,父母在家吃少穿薄,他却在学校摆阔气,赶时髦,不思学习;有的家庭条件好,就不断地攀比,向别人炫耀自己的阔绰,而对于学习却不怎么用心。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生不能建立在虚荣、享乐上,不能只是索取,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理想和信念,要通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真本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搜集教材中的爱情题材,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正确灌输爱情观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材,不乏爱情题材。而下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都还不够成熟,但对爱情又充满好奇、向往和渴望。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念,就很难正确地对待爱情和具备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他们或在热恋时失态,或在失恋时绝望,从而导致爱情的悲剧多于喜剧;他们或把金钱、地位、容貌作为爱情的三要素,把爱情当作游戏来消遣,当商品来交换,当资本来达到某种目的,荀且结合酿成终身吃不完的苦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其中的思想因素,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如在讲《致橡树》一诗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中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通过体会“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让学生明了真正的爱情不是完全的依附和单纯的奉献,而是双方的平等、独立和同甘共苦。通过大胆的讲授,引导学生小心踏进这片圣洁的土地,教他们识别爱情的香花、恶草,让他们感受到爱情温柔的春风、凄寒的秋雨,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什么。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使他们认识到学生时代谈情说爱,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极为不利,应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上。

五、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代人生、生活面貌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语文课中的很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道出人民的心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智勇双全,齐王的多谋善断;《鸿门宴》中项羽的狭隘愚直,刚愎自用;刘邦的知己知彼,以柔克刚;《窦娥冤》中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窦娥形象,都是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典型材料。在认识历史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探求这些作品中作者所表现的阶级属性的同时,要肯定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起的进步作用,使这面历史的镜子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材料。

由以上论述,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探微知故,化平淡为神奇,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正确的是非观念、科学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的涓涓细流汇入浩瀚如海的语文知识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作者:杜卫华

技校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探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阶段,为了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对语文活动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提高中职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本文就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开发路径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入了很多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基层工作者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了保障中职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需要合理开发语文活动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语文内容的内涵与精髓。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改革,可以很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这些是学生就业时必备的基本能力。在语文活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可以确保中职院校输出人次的质量与品质。

二、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探讨

(一)活动课程的开发

在过去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时,主要延续了传统语文学科的教育体系,突出了文本阅读和书写创作的教学领域,并合理融合相关的课程教育资源,进而实现预期的语文课程教育目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进行一定的互动交流,但是由于没有确定出课程教学的主体,进而没能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全部教育优势。为此教师可以尝试构建活动课程体系,合理地对活动课程进行开发,实现教学合一的育人目标。

在传统中职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观导向下,学生和教师将读写教学作为主要的语文活动方式,进而局限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育人的重要价值。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按照中职、高职、技校等将语文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尽管已经出现了职业语文课程教育的雏形,但是在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仍旧表现得很迷茫。很多中职院校在语文课程资源管理开发时,只是蜻蜓点水般开展具体工作,仅在文章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进行重点开发,课程中其他教学活动是粘贴拼凑的,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活动课程的整体教学优势,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管理开发时,需要突破传统“应用文”的阅读教学束缚,让学生可以跳出既定文章阅读写作学习的框架约束,为学生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如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将其转达给语文教师。让语文教师在活动课程开发时,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教学,对部分关键信息进行语文活动资源的开发挖掘,给学生创建多元化的语文活动学习情境,确保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构建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雏形,通过不断完善优化,进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活动课程教育资源的全部价值。

(二)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在活动课程实施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发展学生自我的兴趣爱好,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将传统语文课程与活动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可知,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涉及面较窄,在活动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后,容纳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过程中,并没有对课程体系的生态性进行明确的规划设计,在活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以语文为主学科,并没有融入更多的专业学科。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的职业教育目标。

在语文活动课程实践阶段,需要突出双基的教育培养原则,即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进而让学生的职业发展得到更好的提升,充分发挥出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改革价值。在双基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仍旧处于重心位置,同时在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时,可以尝试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如生活模拟、鉴赏体验、文学创作等活动模式。在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可以将实际生活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很好地结合,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通过对目前中职语文活动课程改革分析可知,实践活动的教育深度和广度,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实现素质语文教学的目标,需要不断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开发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教育体制,推动我国职业院校语文学科课程的改革,从教育思想、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策略等领域进行深化,在教学合一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课程实践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活动课程的改革创新

在很多中职院校语文课程设计编制时,是以教学目的、教学指导、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框架进行优化完善。该教育体系是否可以全面反馈中职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暂且不做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其教学体系的设计逻辑和主题进行分析可知,所有的语文活动课程编制工作是由教师团队完成的,其中并没有发现学生参与的环节。因此在该教学课程体系下,学生仅仅是参与了最后的被动学习过程,完成了该教學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语文活动课程改革创新时,不应进行捆绑教学,局限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基础语文活动课程完成教学之后,则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在综合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下,可以放飞师生的思维,为教学合一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由于中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不同,因此为了开发特色性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需要界定不同的教育主题,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语文活动学习。在主题导向语文活动教学时,教师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束缚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为此教师可以根据院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蓝本,以开展智慧课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为了保障语文活动课程改革创新的时效性和可行性,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效果。为学生构建生态循环的语文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语文活动学习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质量与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开发时,为了充分发挥出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教学价值,需要深入分析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通过多层次、全方面的教学课程改革,为学生构建现代生态型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提高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红.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现状分析及开发与建设必要性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

[2]常宇.从中职语文与高中语文教材对比谈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以护理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9).

[3]岑欣.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原则[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7).

[4]戴林东.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态形成过程及发展特征分析[J].职教通讯,2018(14).

[5]黄龙芳.突显语文实用价值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实现途径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8(S1).

作者:薛习

技校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云环境下技工院校语文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探析

[摘 要] 当前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比较传统,一些常见问题频繁出现,课堂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个现状,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环境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为新时代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云环境下的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已迫不及待,将更适合新时期教学要求。

[关 键 词] 云环境;技工院校;混合式教学;语文

以语文为对象,本文在对当前课程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状况的基础上,作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在认知当前环境下学生所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教师能够吸引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堂中。(1)教学内容没必要过于繁杂,最好符合学以致用的要求。因此,在课堂内容上要作出调整和完善。(2)这里我们需要创新的地方,因课程任务局限性较大,理论多实践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须允许学生在学习当前理论内容的同时根据章节内容和情景,转换环境进行口述、写作、演讲等,消除局限性,增强实践能力。(3)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但学生在章节学习的时候缺乏探究意识,联系社会实践相对较少,难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商务过程中,根据对方特征,须如何交谈才能达成自身目标。(4)善于利用当前环境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能让一个混合式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时代的气息。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对当前技校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语文教育中,将成为技校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内在要求,传统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学习的多方要求。因此,作为技校教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云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要趋于多样性,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成为更适合学生的一类教育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通过混合式教学,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研究范围是围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依据来源技工院校学生亲身的课堂体验与前辈们在演讲、写作和举止谈吐等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语文学科将得到重大改革。它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为融合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个过程以实践性为重点,结合线上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不仅如此,这类教学模式在云环境时代背景下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方向,对语文学习的帮助不可忽视。由此,基于云环境下的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受到部分学校和教师的青睐。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师,笔者尝试将“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云课堂”模式引入实际教学中。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课堂学习状况

目前,语文教学多数采取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丢失了信息时代的方便性,使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学生不主动学习,少用网络共享查阅资料,只是依靠教师和纸质要求照抄照搬。其结果是教师做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不求甚解,最终得到的或许是期末考成绩合格的结果。这样的偷懒思想与得过且过的状态,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求知,自主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新时代要求,还是在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环境下,这样一味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在云环境的支持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就学生本位而言,我们更希望在一个充满活力,学习相对自由的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既然当前教学模式是可改进,并成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模式,那么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作出改变,允许多样性课堂模式出现。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技工院校中,教师一向给学生的感觉是比較权威的,说一不二。然而,因新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化、课堂的转变,“满堂灌”教学将不太适合了。目前,语文教学课堂依然还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只需要听取教师讲解即可,一步步跟着教师走,很多学生根本不用提前准备课堂内容,也不会利用课余去查阅网络资料。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无所获,只是有一个考试成绩罢了。其实在课堂上,教师根据章节进行讲学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学生有所思有所用,通过自我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中印证自己的想法。

三、云环境下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调整与完善语文教学内容

基于云环境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与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在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内容需调整和完善,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线上网络学习,另外一个是线下课堂小组探讨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性的教学。首先,要改变语文枯燥乏味的理论部分,相应增加综合性教学,让学生在完成理论性的部分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同时,通过动口动脑的方式培养思维能力,使教学的质量更高。例如,在现代文学教学中,要熟知文本,通过阅读教学中的深入和细致化教学过程,同时结合网络教学让学生在线上提前知晓内容,最终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在小组讨论中,吸收他人有益的观点,弥补自身在其中存在的误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语篇内涵,形成独立的见解。

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学什么,怎样学,明确目标,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目的的时候需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在特定时间内制定解决方案,付诸行动。

(二)创新语文教学的思维

在混合式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师探讨某些知识点存在的疑惑,不仅是局限在教师的评析上,要有意识地选择并阅读其他作品和针对某一主题展开写作,即使离开课堂,也通过云平台上教师分享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自身取向的内容,实现教学流程的重构,创新传统课堂教学,这个便是翻转课堂的延伸。我们不妨以李健吾的游记《雨中登泰山》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本文写于1961年,正当我国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永攀高峰的豪情,用“登泰山而小天下”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和鼓励。按照教学纲要,教师在课前要搜集一些关于泰山、写作背景的资料,布置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在网上提前预习,浏览泰山的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深化主题。

《雨中登泰山》混合式教学案例:

网络教学:

学生:按照教师布置任务预习。

观看涉及泰山资料的视频,初步感受作者笔下“雨中”泰山的特点,感知作者所说的“独得之乐”,并理出作者的登山路线。

教师:线上发布教学视频,其中包括李健吾简介、介绍写作背景以及介绍泰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立意,让学生感受泰山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巨大的历史内涵,并积累诗文名句。教师提出问题:理出作者的游览路线?雨中泰山有何特点?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线下课堂小组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线上内容分享自身感受,回答教师问题,并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检查学生在网上预习,针对问题展开对课文移步换景以及变换观察角度写景方法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主题,领会作者表达的“独得之乐”,表现了一种勇于攀登的精神。

結合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将某个章节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成专题,通过固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小组讨论和相互协作,网络线上线下共享资源的查阅、教师的课堂指导等,这些就可以为课堂增添不少色彩,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评析,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机械式操作的课堂。

(三)增加对文本问题的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难免遇到各类问题,但其做法多数是直接忽略,或者参考其他同学的做法,缺乏自我思考,也缺少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最终不了了之。在此基础上,利用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根据章节要求,结合语文课堂存在的某些疑问,让学生展开探讨。在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是跟着教师对文本评析走,形成思维定式。这样只是对章节内容浅尝辄止,中间不是带着任何问题进行讨论的,遇到有疑惑的时候,也只是直接忽略或者问教师,对问题解决不重视。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大部分是课前没准备,缺乏对语文课程章节内容问题的思考,当遇到教师提问的时候就手足无措。

基于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增加对文本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课前预习,同时师生通过在线平台、QQ、微信等进行即时交流与互动。线下则主要解决共性的难点问题、解答学生在线上不便提出的问题和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把要预习的章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做到有所准备,临阵不畏。就算遇到问题,也可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形成一个总体上的解决方案,汇众人智慧于一体,而不是直接跳过问题。

还有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再到寻求合作解决,最后得出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同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根据云平台,收集学生在文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会形成一个问题库,在得到解决的时候,这些会形成一个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知识库,最终在寻求小组合作中得以把这些知识分享到每一位学生,得到的教学结果就类似于翻转课堂,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的心去参与课堂,不局限于教本书面上的内容,带着目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将会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文本探索意识,大大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基于云环境下的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有所益,教师也有所获,对学生来讲是课堂学习效果好、有动力。另外,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葛丽.高职大学语文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2):79-82.

[2]史学勤.大学语文的“教”与“学”[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4).

[3]陆剑芬.“以学生为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4]李浩,唐慧.《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11):136-137.

[5]马雪芬.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电类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06-10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吕斯霞

上一篇:市纪委全会工作报告下一篇:村官创先争优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