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设想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大部分的外语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尚处于实验阶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自主课堂设想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主课堂设想管理论文 篇1:

“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㈠理论成果

⒈ 构建了语、数、英学科的教学模式

“灵田教育‘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一”即课堂教学始终以学为中心,而非以教为主要任务;“三”即课堂教学主要三种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即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模块可以是三种不同的课型,也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三个环节;“五”即课堂的五个基本环节:明确目标、巩固测评,这五个基本环节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部分的删减和添加。

⒉印发和推荐<<灵田教育‘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改资料汇编>>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了各种有利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及规范要求。让课题组成员了解有关自主课堂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

3.“灵田教育‘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量适用于普通班级)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达标检测、反馈之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㈡实践成果

⒈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提升了教师素养

⑴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备课--导学案模板,实现教师备课网络化。

⑵通过开展课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①学校制订周学习制度,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

②课题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校老师分批去蒙山文化实验学校、山东杜郎口、河池宜州一小等名校参观和跟班学习, 亲身感受课改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下的教师(极高的敬业精神)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是什么样,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什么样。回来后,我们的老师触动大、感悟多,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全校教师汇报分享。

⑶面对课改,课题组教师做到了角色的转变

①更新教育观念

②更新知识结构

③调整好心理状态

④教师提高施教能力

a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b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c努力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⑴学生养成了的良好行为、课堂常规习惯.

⑵变被动为主动。

⑶变厌学为乐学。

过去的学习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在高压下,进行枯燥的”读 、背、抄、默” 等活动。长期的机械运作,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 厌学”的心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改变这一现象,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以“开放”“自主”为主要思想,灵活运用“合作式”“质疑式”“对话式” 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辟学生思考的时空,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其次将即时评价与延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阅读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如今,许多学生从过去的不情愿学习、厌烦作业、畏惧考试等,转变为喜欢学习,主动花时间、花精力完成学习任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进步,学习兴趣与成绩明显提高。

二、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㈠存在的问题

⒈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繁重,教师都身兼数职,又要完成班主任工作,集体学习效率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⒉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指令性语言太多、太呆板。如何優化教学组织手段和语言,才能达到既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⒊搞科研不能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教师以教学任务完不成为借口,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又走回老路——满堂灌,特别是个别老教师。

⒋实际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因此课题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多方面的不足。

5.缺乏专家的理论指导,理论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㈡今后的研究设想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灵田教育‘一三三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一至五年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积累了自己的一点经验,带来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但我们研究的脚步仍然不能停留,我们要继续研究本课题,进一步完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作出贡献。今后将把实验教师及课题组的优秀论文、总结、随笔、案例等成果汇编成册,作为研究的成果进行学习和推广。希望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应用,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提高思维的层次,从而促进教师的理论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学习,我们要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只要我们能多点思考,少点盲从;多点认真,少点随意;多点探索,少点刻意,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陈永慧

自主课堂设想管理论文 篇2:

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模式中的构建和实施

摘 要:在大学外语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大部分的外语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尚处于实验阶段。本研究将系统地结合国内外理论和经验,结合X高校韩国语课堂的实际案例,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实际的外语教学中从而验证它的教学效果,其意义在于为实现外语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外语教学;韩国语;建构主义

在信息化時代,如何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提高教学质量,翻转课堂因此而生。翻转课堂作为改变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内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Ingram & Liu(2014)将翻转课堂分成了3个阶段。课前预先让学生通过在线视频讲座、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基本概念;课内通过与老师及同学的讨论,使学生更专注于自主学习;课后将这两个阶段学到的内容进行关联及整理,最终将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化及转移。也就是说,在进入课堂之前,学生已经利用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料,预先完成诸如理解内容、整理问题、收集资料等分支项目中规定的学习目标。而在课堂内通过互动学习、个别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诸如评价、深化、应用等高端学习目标。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应用能力,促使他们成长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2]这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而翻转课堂作为能够实现这种目标的有效方法,被广泛接受。2013年,根据美国数码教育中心对美国国内大学进行的调查,部分大学的教师已经开始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且获得良好的反馈。

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多为单词的讲解和语法的演练,侧重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因为缺乏参与、课堂互动不足,而导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同时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这样传统老化的教学方式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3]由于大班制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存在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合理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无法顾全每一名学生,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4]现在,许多韩语教学也以课堂教学、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由于课堂教学本身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以及死记硬背的学习,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听力及阅读能力,相互之间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讨论与练习,这就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思考等能力的提升。

翻转课堂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研究,其教学模式可以为外语教学所利用,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推动了外语教学和谐、全面的发展。[5]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和学校也已经开始应用翻转课堂,通过这种新的尝试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而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黄淑萍(2015)、陈文静(2015)等以外语教学为对象做的翻转课堂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实践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教学设计,利用MOCC的外语教学翻转课堂等方面。本研究将近来受到关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外语教学从而验证它的实施效果,其意义在于为实现外语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6-7]

一、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构建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实验

本研究为在传统讲授课堂与翻转课堂之间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及课堂满意度,从2017年4月到6月进行了共10个课时的传统课堂(1-5节课)与翻转课堂(6-10节课)的对比实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一个实验课堂的所有学生。这种单一体系的研究设计具有从单一群体中就能看到统计效果的优点。本研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教学模式设计。首先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与活动。本研究设计在课堂的前段部分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后段部分进行翻转课堂。为了对比这两个教学模式的效果,在两个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除了教学方式以外,其它条件保持一致。即,为传统讲授课堂与翻转课堂安排了相等的教学难度和学习量,并且在整个课程中同样实行了小组活动。

第二步,开展课堂与检查效果。两个不同教学模式的开展前后都进行调查,一共三次:即,在开展课堂之前,对自主学习、学习动机进行第一次调查(O1);在实施传统课堂(X)之后,对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和傳统课堂满意度进行第二次调查(O2);以及在实施翻转课堂(X1)之后,对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和翻转课堂的授课满意度进行第三次调查(O3)。

本研究要求翻转课堂的学习者在上课之前必须看视频学习内容,而对讲授课堂的学习者不强迫预习,让他们可以自律学习。[8]在传统讲授课堂的教学中,先进行讲课,然后利用剩下的时间开展小组活动。相反,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提前学习好了上课内容,所以在课堂中只需简单说明核心概念,因而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开展互动与深入学习。

第三步,调查结果分析。最后,本研究使用SPSS22.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分析了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和授课满意度。

(二)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为了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成功运行,本研究符合科学性的教学模式设计了翻转课堂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有ADDIE模型、PARTNER模型和ASSURE模型等。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选择翻转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的ADDIE模型。ADDIE模型包括五个阶段,根据该模型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分析教学要素。为了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实施课堂之前需要对教学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即,通过问卷调查确认学生对韩语课堂的了解程度。这是为了能够正确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这些分析结果为基础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内的讲课将变得游刃有余,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设计教学内容。以教学要素分析结果为基础,可以设计诸多设想和计划。例如,包括重新构建和筛选教学内容、筛选课堂外教学活动、筛选课堂内教学活动、为实现有效的翻转课堂而建立的计划等。

第三,准备教学材料。准备翻转课堂所需要的课前视频和学习资料等。准备好后,要把教学材料发送给专家进行建议咨询,以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网上下载使用了与本研究使用同一种教材并已录制的视频,以及还包括了音频资料和PDF文件等。此外,通过QQ课堂群,提前一周给学生提供所需观看的视频文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并学习在线提供的视频讲座。视频长度在20分钟左右,每堂课之前提供了2个视频。这样的在线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水平调整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反复学习。Broadbent & Poon(2015)说,基于在线的学习者是更加独立和自律的,比起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接受授课的学习者,对学习信息的接触性更强。

第四,开展教学活动。在将开发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有效的翻转课堂,持续地调整和管理教学内容,促使了学生以最大的积极性完成课外学习任务。在课内教学中,充分利用时间按照教案的内容进行了小组活动、一对一活动、写作活动等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营造出能够加强学生间友好互动的学习氛围。

第五,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以此来确认教学计划及教学资料、工具等是否得到合理地利用;对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是否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效果;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核实,继而找出与教学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外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二、在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利用技术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考察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对于自主学习、学习动机、课堂满意度共3项的差异性。

首先,自主学习分三次测试,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观察在不同教学方式之间自主学习的变化。自主学习以李克特(Likert)量表5分标准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第1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98,第2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81,第3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73。这就表明,与正式上课前相比,在上课期间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有所减少。尤其是,自主学习在传统授课方式后的平均值比翻转课堂后平均值更高。这样的结果说明,实验对象初次接触翻转课堂,对课前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的认识不足,学生们对传统方式的学习方式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形成课前自主学习态度。这与徐东旭(2015)与宋金朗(2015)提出的“翻转课堂进一步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形成对比。为了判断自主学习的变化是否显著性,对此实施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的显著性在0.05以上,即意味着自主学习水平没有显著变化。

其次,学习动机分三次测试,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观察在不同教学方式之间学习动机的变化。学习动机以李克特量表5分标准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第1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80,第2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71,第3次检测的平均值为3.51。与自主学习的结果一样,显示与第一次结果相比,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学习动机下降。特别是在翻转课堂之后进行的第三次检测中,学习动机较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在传统讲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高于在翻转课堂的学习动机。从而推测,这是因为学生们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够熟悉,没有正确地了解应该做什么,这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影响。为判断这些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实施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动机的显著性高于0.05,即意味着学习动机没有显著变化。

最后,对课程满意度进行了两次测试,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观察了在不同教学方式之间课程满意度的变化。课程满意度以李克特量表5分标准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传统讲授课堂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82,翻转课堂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54。金艺娜(2012年)曾指出:“对课堂感到满意是指学习者所希望的课程和实际完成的课程之间差异较少。”[9]不难发现,在本研究结果中,学生对传统课堂的满意度高于翻转课堂,这可视为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教学,因而对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满意。为了验证对两次检测的课堂满意度水平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课堂满意度的显著性高于0.05,这意味着在这两个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翻转课堂对改善课堂满意度没有显著效果。这跟在实验之前本研究的预测相反。本研究假设,由于翻转课堂提供了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提前理解课堂内容,以增加对课堂的满意度。本研究判断得到与假设相反的结果的理由为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解不够、课前学习微课视频的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对课前任务管理不足等。

本研究在所有课堂结束之后,对参与本课堂的3名学生进行了非正式访谈。该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在翻转课堂进行过程中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完成自学的情况、对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这两个不同教学模式的感受等。受访者对此回答,“布置的视频量较多,上课之前要看完视频并学习内容,感到负担,用视频自学时,很难理解内容等”。另外,有的学生还提到,“在翻转课堂进行的小组活动中,如果没有提前看视频熟悉内容,在课堂中很难参与”。不过,翻转课堂不同于以往的讲授式教学。因为学生提前学习好了课程内容,可以缩短讲课时间,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地使用课堂时间,开展更多的互动,对此有些学生也表示很满意。最后,受访的学生都共同表示,考虑到学生不熟悉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有必要鼓励学生在上课之前查看教师所提供的视频等教学资料。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认为,尽管翻转课堂具有诸多优点,但让尚未熟悉翻转课堂的学生参与预习内容仍有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在往后的外语教学中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鼓励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并积极参加课内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他们对学习的激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为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创新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传统的角度看,大部分大学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听课。而在翻转课堂中,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教学目标,鼓励学习者带着责任感参与课堂。否则,小组活动及教学进程将无法圆满完成,甚至达不到学习目标。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关注的更多是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且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在线授课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营造能够制作方便快捷的在线视频材料的环境。在本研究中,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课堂视频是由按教材要求已制作的视频下载并使用的。因此,该视频与本研究的教学计划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在没有符合教材的视频或有必要制作新的视频等情况下,授课教师就需要自己制作视频材料。这样的工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也需要具备制作视频的技术。如果学校没有提供简便制作视频的环境,那么教师们对翻转课堂的参与度会下降。因此,学校需要为想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们提供充分的技术与环境支持。

第三,要摆脱大量教育的遗产——讲授课堂,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作用的翻转课堂。据报告,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并且提高學业成绩。另外,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研究也已证明,互动对集中力、长期记忆、学习内容结构化及体系化有效。翻转课堂将在传统教学授课中说明概念的部分要求用视频提前进行学习,从而在授课中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相互作用,以帮助加深学习内容。换而言之,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受到重视,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大学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得从摆脱传统的授课方式,向以互动和学生参与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最后,本研究是以接受X大学韩国语(1)课程的4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因此,将此研究结果为全体大学生及其他课程普遍性的应用效果,是存在一定局限的。为了了解对翻转课堂的各种效果,应该在后续研究中,针对不同群体的参与者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rgmann, J., & 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J]. Teaching Theology & Religion, 2014,17(1):82-83.

[2]Estes, M., Ingram, R., & Liu, J. A Review of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Practice, and Technologies[J]. International HETL Review, 2014,4.

[3]崔金帅,李可儿.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152-153.

[4]王玮莉,杨希,张洁清.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信息化建设,2016,2:125.

[5]原昉.试论外语教学下的翻转课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8):247-249.

[6]黄淑萍.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8):117-123.

[7]陈文静.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商务外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5):145-147.

[8]Broadbent & Po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online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5,27:1-13.

[9][韩]金艺娜.学生认识的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授课满意度的关系[D].大秦大学,2012.

作者:李秀珍 孙钰

自主课堂设想管理论文 篇3: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初中课堂管理探究

摘要由于课堂管理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学者所持有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目前对课堂管理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教学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潜在优势,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 课堂管理

1 课堂管理和多元智能理论

由于课堂管理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不同学者来说,他们所认为的课堂管理理念是不同的,相应的研究范围,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就导致了目前对课堂管理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学者的观点也是相对集中的,他们认为课堂管理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种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控制取向,这主要是抱着使得学生能遵守纪律和规的目的,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第二种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叫做促进取向,这主要抱着激励鼓励学生的目的,强调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引导、激励,使得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主要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这个概念而被提出来的。他认为,多种强弱不同的智能都蕴含在每个人身上,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都体现着这些智能。他还强调说,可以通过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智能要素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内省智能。他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能,他呼吁这七种智能能给予相等的关注。①

2 课堂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师生间关系从客观上来说是不平等的。存在这种师生关系不平等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可能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大多数教师看来,课堂管理主要在于课堂秩序的控制,还有教师权威的维护。教师认为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强制性的手段维持课堂纪律的安静和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安静地上课,万事都服从教师的指挥,教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这就是教师最喜欢的课堂。从许多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出,多数教师仍然依赖于自身职业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威性,采用强制性的权威手段来管理学生和班级。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让学生严格服从自己的命令,专制型的师生关系。

(2)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结果都是单向性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以前,我国基本上是统一采用一套标准课程,基础性和通用性是最为被重视的,运行模式也是“自上而下”的,这就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掌握了主动性,教师只是使用填鸭式的方法使劲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只是。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完全都是单向性的。

(3)课堂管理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一个课堂教学进行中,所有的过程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样的过程学生根本不能发挥主动性,住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因此很难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的僵硬化的管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而是多种智能的整体提升,生成新型完整的人格。②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少教师单调地,用成绩高低、课堂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用简单的,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非常容易导致不良结果,比如学生对课堂生活表现出及其不满意的态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就是不良后果之一。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了生命个体之间有机的交流,教育的效果最终不佳。

(5)学校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不当的情况。学生作为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具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具有着高于成年人的创造性,这些都是学生的一些根本的特征。因此,对于现行的教育管理,学生凭借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独特的创造性,他们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学生更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主动权去吸取知识,并希望学校的管理机制能够更加宽松一点,能符合他们 成长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多数学生也都希望教师能重视自己强烈的个体意识以及创造力。因此,在这种僵化的管理制度之下,学生的个人发展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非常难实现,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的。

3 建设多元智能培养的课堂策略

3.1 人文性策略。这种策略强调沟通交流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十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教学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其自制、合作、探究的品质,减少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③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考虑到课堂的纪律、教学进度、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会是,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也达不到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教师不应该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学习成绩的优劣、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懂得欣赏自己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的美,并对他们取得的成长发出由衷的赞叹,真诚地鼓励学生,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

3.2 制定适宜的课堂规则

规则约定是和谐的师生间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不应该以处罚为主,单纯的处罚只能让学生觉得课堂更加单调乏味,更加缺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课堂规约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做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最有利的,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笔者认为在实际课堂管理中,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四点:(1)课堂规则在设定以后,执行起来是否能够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2)课堂规则应该通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充分讨论,共同制定。(3)课堂规则在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少,也应该尽量精炼。并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和老师的温暖。(4)课堂规则应当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及时制定,并且根据课堂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下面是制定课堂规则的十七个步骤:“(1)澄清学生的主要特质与需求,估计和确定满足学生和教师需求的行为限度;(2)从“预防性”、“支持性”与“纠正性”三大原则出发,列出一个暂时的清单;(3)在上课的第一天就与学生共同讨论;(4)与学生共同列出能够得到确认与支持的课堂公约;(5)列出一个修正后的完整的清单;(6)设想建立一个既能有助于学生自我控制又能允许个性发挥的正向的课堂气氛;(7)建立包括校长、其他教师和家长在内的良好的支持系统;(8)将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课堂规则付诸实施;(9)在实施第一周后,对实施有的效程度进行评估;(10)与学生共同讨论评估的内容,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11)必要时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对规则进行修改;(12)设计有趣而且得心应手的课程,让课程生气勃勃;(13)让课程的进行如行云流水,不要有停滞或混乱;(14)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15)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困难,而且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16)学生出现与规则不相符的现象,了解问题所在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可以帮助的径;(17)无论遇到什么情形,永不放弃,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机会。”④

注释

①余武.教育技术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8(2).

②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http://www.scrtvu.net/thesis/files/lwk/lw1614.html.

③征鸿天地(吴江高级中学).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征鸿》教科通讯,2005-01-18.

④查理斯著.教室里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学与艺术[M].金树人,编译.张老师文化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301-311.

作者:康克南 陆正取

上一篇:班级管理工作分析论文下一篇:燃料购买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