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练习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作指导练习

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研究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是课后练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练笔的重要途径。此类写作练习无论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还是素材的积累,都为单元作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探讨课后写作练习并进行分类研究。首先是对表达方式类训练题的研究,不同的年级侧重于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记叙类训练题尊重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描写类主要包括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训练。其次是对写作技巧类训练题的研究,想象类练习比重大,体现了此套教材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最后对写作形式类训练题的研究,着重强调仿写训练题。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落实课后写作训练的意义,也会更加明确今后的训练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多处阐述了加强写作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种实验教材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写作训练题进行了编排。

一、研究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湖北省宜昌市所有初级中学使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以下简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此教材每册书除了在每单元安排写作训练进行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外,还在有些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设置了大量的写作练习。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课文后写作练习题与课文联系紧密,秉承了过去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优良传统。写作练习是课文练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练笔的重要途径。这一类练习题的科学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写作教学,对每单元一次的写作指导也总是不遗余力,但传统的单元作文教学以文体为主线,训练方式以“整篇写作”为主,在作文的时间、字数、文体、体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它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和训练要求综合性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写作的内容大都与课文内容有联系,承载的信息量较小,写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更多关注的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这样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薄成厚、积少成多。有的练习需要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练习则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思维逻辑,这些无疑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课后写作练习,便于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这也为大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学生进行课后写作练习正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无论是单项能力的训练还是素材的积累,都为单元作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研讨与练习”中写作练习题分类研究

据统计,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研讨与练习”中的课后练习题共559题,其中写作练习题72道,约占总题量的13%。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后写作练习进行分类研究。

(一)表达方式类写作训练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与内容中更明确地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是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重头戏。这类练习呈现出以下特点:不同的年级侧重于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九年级偏重于议论的训练,共设计10题;八年级偏重于描写的训练,共9题;记叙手法的训练则受到了最大的关注,贯穿于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训练中。其分别为5题、5题、7题,且形式多样:既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练习;也有记叙事件过程变化的练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关于叙事情节的提炼,例如《心声》;也有叙述视角的转换,例如《老王》、《智取生辰纲》等课后练习。在记叙类的写作训练题设计方面,编者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七年级时“写一两个事例”、“写一段话”、“改写某一部分”,到改成一篇记叙文、续写、改写或缩写故事,难度不断加大。

关于描写类的练习题教材安排较多,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训练。其中人物描写主要是从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设计练习。笔者认为,在当下信息量大、心浮气躁的社会环境里,很多学生缺乏细心的观察、细致的描绘,此类练习设计还可以丰富全面些,以加强学生语言生动性的训练。教材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训练过多。另外,景物描写的训练亦有重复之嫌。议论类练习题在九年级的编排也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由七年级时的“写一段评价文字”、“写一点欣赏文字”到八年级“写一则感想”、“写一封公开信”,再到九年级“写片段作文”、“写成一篇议论文”,让学生逐渐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的议论能力。这一部分的练习设计,还能与生活紧密相联,体现出这种表达方式的实用性,例如七下学完《斑羚飞渡》就要求学生“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九下学完《诗经》设计了“写一段赏析文字”的相关练习,还有多次出现写“读后感”的训练题。如此设计,既弱化了议论这一表达方式的学习难度,又削减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但是,这一部分训练题中,有4次要求以书信的方式来完成,未免过多。这些书信写作练习的设计还包括了三种书信形式:一是建议信,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练习;二是公开信,如八年级下册《罗布泊》练习;第三种是私人书信,如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练习。尽管都是书信,但建议信、公开信和私人书信在写作上还是存在着差别,如果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指导会很费时费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这类写作训练题选择了放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但教材对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的练习题设计太少,仅仅只有2题。关于抒情类表达方式的训练,共4道题,均是从诗歌教材中衍生出来的,这恐怕也加大了学生训练这种表达方式的难度。

(二)写作技法类训练题研究

学生学习写作需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法。经统计,教材中关于比喻的写作练习共3题,想象类写作练习共9题,其它的写作技巧训练题,涉及到了对偶、对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共6题。由此得知,想象类练习在写作技法练习的比重很大,这一设计,体现了此套教材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但想象训练,又不能够只是单一的训练,它总是和其它写作技巧或写作形式的训练糅合在一起,例如七年级上册《春》的写作练习,既训练了想象,也训练了比喻的运用;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要求改编成课本剧,除了需有丰富的想象,还要求学生具备编写剧本的基本能力;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写作练习是“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心迹。”文字的表述中要求是想象,但是,这个想象必须建立在对鲁迅的性格、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其中的很多想象练习题,想要完成好它还必须对阅读文本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文本主题有较准确的把握。这类训练题,看似可以天马行空,任凭思维之舟肆意飘荡,实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实践中,想要学生写出佳作,教师需做大量充分的写前指导。在修辞手法的写作练习中,比喻句的写作共3题,对偶1题,拟人、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写作练习题没有涉及,不免是个缺憾。

三、写作形式类训练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七-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有以下写作方面的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此教材设计缩写练习1题,扩写3题,续写1题,补写4题,改写13题。以上这些写作形式,都需要先认真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这样写起来才胸有成竹,完成它们还需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或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扩写、续写、补写这三种形式老师们选择运用的稍微多些,缩写和改写练得相对较少,这也和中考考不考有一定关系。

关于仿写,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未提及二字,但绝大多数的一线老师都知道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二法宝。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也非常重视这种写作形式,每册书都有仿写训练,6册书共达15次之多。仿写是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转化为写作技能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仿写架起了由“读”到“写”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初中生正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的经验支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依托一些经典的文章,告诉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呼应过渡……让学生逐步掌握到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体味到写作的奥妙,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教材关于句式仿写练习共3句:七下时只做简单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练习,八上时进行对偶句的写作,再到九年级时是对“我是干瘪的稻穗,————”诗句的仿写,难度逐渐加深,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写法仿写题的编写,笔者认为七年级下册4道题的练习所选例文典型,分别是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运用对比对动物进行描写,题目难度适中,学生训练起来会充满成就感。七年级上册的5道题则难度较大,例如赏析文字和《短文两篇》的仿写,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写出较好的习作。关于诗歌写作手法的仿写,七八九年级均设计了一道题。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七八年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好,毕竟诗歌创作需要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和丰富形象的意象,无论是诗歌外在的形式还是内在的神韵,尤其是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仿出质量仿出新意。

四、“研讨与练习”中写作训练题的特点

课后写作练习作为单元作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的形式灵活自由,篇幅短小精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其次,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如某种表达方式的练习或者某种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训练目的明确。再次,单元作文由于篇幅长,教师批改时间长,反馈相对滞后。但大多数课后写作练习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即时完成,教师可以即时批改。这样的当堂训练,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也能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限时思维的方式,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教科书的“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训练题是与课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落实课后写作训练的意义,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训练方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邓小珠.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课文后写作练习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张荣荣.结合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周之健 湖北宜昌三峡大学附属中学 443002)

作者:周之健

第2篇:小学语文总复习指导与练习

摘 要: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是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进行总复习教学,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以学生为主,以课内为主,以习练为主,引领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小学语文课程所涉字词句段篇等重点知识,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学练指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复习与总结,是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它既需要完成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语文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和加深拓展的任务,还需要完成查漏补缺的任务。对教师而言,要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对学生而言,要弥补平时学习的漏缺。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引领学生有计划地复习字词句段篇等相关知识,在习练中提高听、说、读、写、思的整体水平。在总复习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引领、调节的作用。因此,在总复习教学中,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

1.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总复习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题目的难度。难度大了,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失去练习与考查的目的。

2.依据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要整体把握高年级教材,抓住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依托教材的有关篇目或章节,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具体、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再辅以适当的练习,进一步加深、拓展。

3.依据学生实际着力综合提升。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既要研究群体水平,又要掌握个体差异,使学生各有所得。在实际教学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重视复习方法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学,它应是把平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整合构建,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系统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提高。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设计代替学生的归纳总结、自我构建,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特别是要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3.以习练为主。切忌题海战术,要练得精当,方法要“活”,时间要“足”。要有计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基础知识部分

一、汉语拼音

1.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写规则,能正确拼读、拼写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2.复习建议

要突出“工具性”:即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正确认识汉字的工具,是学习使用字典的工具。所以,复习时应侧重学生容易遗忘而又经常会遇到的内容。如:一般拼写规则:ü与j、q、x相拼,两点要省去;正确运用隔音符号,以“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用隔音符号(')隔开。其他内容则可与识字写字、积累运用等内容综合复习。

二、识字与写字

1.复习目标

(1)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其中,第12册教材中的生字是复习重点。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

(3)学过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运用,能区别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4)能熟练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会运用音序檢 字法、部首檢 字法、数笔画檢 字法,并具有初步的据词择义能力。

2.复习建议

复习时切忌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练习。教师要设计多种情境及语文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如,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每册书的生字表,小组合作整理出易错的字,提出正确记忆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梳理出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进行比较区分;对于难写难记的汉字,可和学生一起用编字谜、顺口溜等方法重点记忆。这样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学得有趣,练得主动,不仅巩固了书写,还使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汉字文化的品味得以综合提升。

练一练(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美观、写规范

fēi qín kuí huā chóu huà qī wǔ

qiáo cuì fánɡ ài yū ní duò luò

上面拼音中,整体认读音节是 。

二、用“√”标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你这着(zhāo zháo zhe zhuó)真绝,让他干着(zhāo zháo zhe zhuó)急,又无法着(zhāo zháo zhe 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āo zháo zhe zhuó)。

2.据史书记载(zǎi zà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 zài)的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ǎi zài)歌载(zǎi zài)舞。

3.这两件瓷器模(mó 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 mú)型做出来的。

三、形近字练习

1.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肖: ( ) ( ) ( ) ( )

喿: ( ) ( ) ( ) ( )

2.注意区别下列形近字的字形,然后组词。

戴( ) 载( ) 裁( ) 截( ) 栽( )

四、按要求填空

1.“端”字用音序檢 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檢 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该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东西的)头;B.(事情的)开头;C.原因,起因;D.方面,项目;E.端正。在“变化多端”中,“端”字的意思应选择( )。

2.“望”字用音序檢 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檢 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中的解释有:A.向远处看;B.探望;C.盼望,希望;D.名望。在“一望无际”中,“望”字的意思应选择( )。

练一练(二)

一、用“-----”找出错误并在括号里改正

1.煞有介事(shà) 梧桐树(wú) 跛脚(pō) ( )

马马虎虎(hu) 麻痹症(bì) 忌讳(wěi) ( )

2.实践 峻马 贪婪 蜡烛 搅尽脑汁 ( )

贫贱 竣工 溶合 顾惜 暮名而来 ( )

二、在汉语中,有些字不止有一种意思,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请你根据下面各字的不同意思先组一个词,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负( )( )

尽( )( )

三、把“持”字组成恰当的词语,然后填在下面一段话中

如何做一个最好的你呢?首先,要时刻鼓励自己——“我是一个好孩子”,让自己始终( )一个积极的心态;其次,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当然,这很不容易,但你得咬紧牙关,你得( )下去。还有一点,要有合作的精神,要获得他人的( )和帮助。相信自己吧,去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读下面的一段话,注意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并选择其中任意两个词语写话,可以连用,也可以分别来写。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率团访问祖国大陆期间,提出了解决海峡两岸分歧的四个阶段的方法论。他说:“从消除误解到了解,从了解产生谅解,然后从谅解找到方法来化解,由化解再产生可长可久的和解。”他认为,两岸中国人的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

三、积累与运用

1.复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内化、运用。

(2)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能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复习建议

积累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复习时,要以课内为主,兼顾《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积累内容,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要注重“读得懂”“记得住”,更要考查“用得上”。因此,既要从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经典名句、词语等角度考虑,还要兼顾到标点运用、基本表达方法等方面,综合练习相关内容。特别是要努力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积累的内容不断实践,形成能力。

练一练(一)

一、按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

1.在“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 ”这三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表示绿色的字,它们分别是 、 、

;这三个成语中,分别表示绿的时间长的是( ),表示绿的范围大的是( ),表示绿的程度深的是( )。

2.学校举办科技展览活动需要一幅标语,请你推荐一位科学家的名言: 。

3.你就要和你的好友分别。请选一句诗写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表达你的难舍之情。

二、把下面的解释和相应的词语用线连起来,再从带“然”字的词语中选合适的填空

突然的样子

悲伤的样子

畅快的样子

平静的样子

光彩的样子

恭敬的样子

失意的样子

高大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正大的样子

三、读《清贫》片段,完成文后的练习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1.这段文字中有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是

2.写文章要炼词炼句,尽量避免重复。这段文字中提到“钱”有多种表达方法。找一找,抄写在下面。

3.生活中像这样运用词语的例子很多,请你试着写几个。

“看”还可以这样说:

“美丽”还可以这样说:

练一练(二)

一、下面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请你用线连一连。

用奇谋孔明借箭 《西 游 记》

景阳冈武松打虎 《红 楼 梦》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 浒 传》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三国演义》

二、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在《牧童》这首诗中,诗人这样描写看到的风光

,这样描写听到的声音 。古诗词中的数字往往不是确指,这两句诗中的数字告诉我们

。像这样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很多,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

2.在我国的文化长廊中,“梅”文化源远流长。

①诗句中有梅花的气节:王冕的《墨梅》这样赞美梅花的纯洁: 。

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用 歌颂梅的坚强。

②对联中有梅花的寓意:“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暗示我们做一个 的人。“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配上横批“红梅报春”表达了写联人

的心情。

③书本中有梅花一样的人: 就像梅花一样

三、回想学过的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根据你的理解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所缺的内容。

1.等闲识得东风面, 。 (朱熹《春日》)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 , ,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4.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5.曹植在《七步诗》中表面上是写“燃萁煮豆”这一生活现象,实际上却是对兄弟相残的现实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悲愤的呐喊: ,

?

6.如果说陆游的《示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那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惊喜。因此,陆游在临终时不能瞑目,嘱托自己的孩子:

, ;而杜甫则欣喜若狂,产生了纵酒放歌、青春作伴的遐想: , 。

7.《长歌行》书写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该诗的最后两句,常常被很多人当成座右铭。这两句诗是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旅生活的残酷;但是,诗的后两句“

”却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9.鲁明同学的作文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好?那是因为他能够留心生活呀!这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的:“

, ”。

四、综合性学习

1.复习目标

(1)初步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2.活动示例

(1)主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所处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事情,你了解吗?收集感兴趣的新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建议:学生对所处世界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如环境、食品、交通、医疗卫生、贫富差距、国际关系等,可以促进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激发爱国热情,并提高其分析和思考能力。活动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如推荐学生观看新闻栏目、教育、体育、文艺频道等,也可以阅读报刊、杂志,摘录一些文章。然后让学生对新闻内容发表看法,最后把收集来的新闻分类汇编。

(2)主题:成长的故事

六年的小学时光渐渐过去了,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六年中,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还有许多成长的精彩瞬间。做一本“成长故事”纪念册吧。

建议: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小学生活有个认识和总结,感受到亲人、老师、朋友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同时,在制作成长册的过程中培养收集、调查、绘画、写作等能力。活动时可先让学生收集成长资料,如照片、日记、奖状等等,另外,可以请亲朋好友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然后把这些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配上封面、插图、文字说明、小诗等,最后在班级进行展示。

(3)主题:妙趣横生的汉字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异乎寻常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对汉字了解多少呢?

建议:

这项活动可以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读音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示方式可以有书法作品、汉字分类表、特色读音、汉字运用等。为使活动和总复习相结合,更有实效,可结合教材第11、12册的生字来进行归类研究。

五、口语交际

1.复习目标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注意做到语言美。

2.话题示例

(1)在日常生活中,你最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围绕这个话题,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在毕业水平测试结束后,同学们要组织一次“心灵交融”班会。假如由你代表大家向班主任老师致告别辞,你将如何发表感想呢?

(3)某校要求统一穿校服。一些同学认为统一着装显得精神划一,并能避免穿着的攀比现象;一些同学则认为让不同式样、不同色彩的服装走进校园,能使校园富有生机。展开一次讨论,请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部分

1.复习目标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5)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标点的用法。

归纳起来,这些要求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的能力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其次是关注学生鉴赏能力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2.复习建议

(1)掌握正确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阅读能力中,对认读、理解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句子乃至全文的前提和关键。理解词语的意思,通常有以下方法:

①查字典理解词意

这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便捷、方便。不足的是字典中查出的解释较为宽泛,没有一定的语境,这种解释到了句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这是常用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文章中的某些细致描写就是针对某一个词汇的,只要找到了上下文中的这些关键描写,就可以准确理解词语。

③寻找近义词理解词意

有些词语尽管比较难懂,但是如果我们根据词语所处的语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带到句中去读一读,如能讲得通,也可以找到词语的理解方法。这就是比较常见的近义词代替法。

④ 抓关键字理解词意

很多时候,一个词语中尤其是成语,逐字理解会发现只有一个字不懂。这时,我们抓住这个关键字理解就可以了。

其实,词语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有时还会交叉运用。但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理解完整,都是可以的。

练一练

◆读片断,完成文后问题。

片断一: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忐忑不安”在文中的意思是 ;在句中,“忐忑不安”可以换成 ,还可以换成歇后语 。

2.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样做”具体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在你认为恰当答案后的( )里打“√”。

A.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

B.表示语意的跳跃( )

C.表示省略的次数( )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

片断二:

天色昏暗,几名游客驱车行驶在山中一条铺满松针的小道上。茂密的常青树罩在他们上空,越往前去,山中的景色越荒凉。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他们一下子( )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眼前,就在山顶,就在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大一片水仙花。各色各样的水仙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淡黄到柠檬般的嫩黄,漫山遍野地“燃烧”着,像一块美丽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不小心跌倒了,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间,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呈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它们的红色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闪耀的宝石。

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座美丽的花园?在空旷而荒芜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无数的问号在游客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下车走入园中。在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木屋,上面有几行字:我知道你想知道什么,这有你要的答案。第一个答案是:一个妇人——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点看法;第二个答案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答案是:开始于1958年。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 )。

1.为短文想一个合适的题目

2.作者眼中,成片的水仙花像( )又像( );一片风信子像( );蓝鸟的胸脯和翅膀像( )。

3.“吃惊、震惊、欣喜若狂、默默无语”这几个词你觉得哪个词用在文中括号处最恰当?请选择填入。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六年级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有三类:句子深沉,蕴含哲理;句子优美,让人回味;画龙点睛,揭示主题。因此,复习时要总结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处理相关问题。

①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抓住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是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其次,在阅读中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弄清关键词语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②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出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在阅读中,当遇到了问题不太理解时,可以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出处,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③根据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要内外联系,不可孤立的去理解。“内外联系”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时要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必要的想象补充。这样,就可以产生具体感觉,正确理解句子含义。

④根据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十分生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理解。通常,这些句子一般要结合文中所描写的背景去理解。

练一练

◆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短文1:

下岗的妈妈

天在流泪,地在流泪,我的心也在流泪。我简直不能相信妈妈下岗了!我变得沉默寡言。每当听见同学夸耀自己的妈妈如何如何时,我总是在一旁默默无言。

一天放学,我和同学一起回家。他们突然向我“开火”:“小江,从没听你介绍过你妈,她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听了脸上直发烧:“我妈是银行的管理员。”我随口撒了个谎。可话音刚落,却听到不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卖茶叶蛋!”我抬头仔细一看,天哪,那不正是妈妈嘛!她正推着装有炉子和茶叶蛋的小车朝我们走来。我急忙转身对同学说:“时间不早了,咱们快走吧!”我心想:快点避开妈妈,要是她看见我,在同学面前叫我一声,该多难为情啊!

“小江,那个卖茶叶蛋的乡巴佬一直在看你。”我停下脚步抬头一看,妈妈正注视着我,神情凄然,目光困惑,好像在等什么……

“咱们走吧!”同学说。我们正要起步,突然,妈妈忍不住喊道:“小江,你肚子饿吗?来,拿两个蛋充饥,这儿有把伞,先给你,等蛋卖完了妈妈就回家。”妈妈哽咽了,她没再说什么,眼里的雾气更浓了。而此刻,我感情的潮水在翻滚,泪水滴在痛楚而又渺小的心里。

“妈,伞我不要,你拿着!”我内疚地说,但已经晚了,把伞递给我后,妈妈已转身走了。此时,天与地相接,缥缈得很,空虚得很,只有地上留下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沉默寡言:

哽 咽:

2.“妈妈哽咽了,她没再说什么,眼里的雾气更浓了。”“眼里的雾气”指 ;“她没再说什么”,妈妈为什么没再说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3.“此刻,我感情的潮水在翻滚,泪水滴在痛楚而又渺小的心里。”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体会“妈妈已转身走了。此时,天与地相接,缥缈得很,空虚得很,只有地上留下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的含义。

短文2:

“案”发电梯上

一天,我走进电梯,发现里面有一个陌生人,他要去顶楼。我想:他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他?他要去最高层,是不是坏人啊……诸多的疑问使我想整整他。于是,就在我要走出电梯的一刹那,“咔咔咔”,我用极快的速度按下了从12楼到21楼顶楼的所有按钮,并在几秒钟内“逃离”作案现场,然后躲在一旁,看着电梯的指示灯一闪一闪,伴随着电梯的一开一合铃声,耳边听着那人的谩骂,而我却乐得直不起腰来……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猛然发现自己要迟到了!我的睡意一扫而光,一骨碌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开始刷牙、洗脸……将这一切做完后,等我冲出家门,却又发现书包忘带了,真是乱中出错;等我再次回家,背起书包第二次冲向电梯时,我傻眼了:不知是哪个缺德鬼,竟然把电梯的按钮全部按了下去!无奈,我只好呆在电梯里,眼睁睁看着电梯一开一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我气冲冲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20分钟。

“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有哲理,但能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自己调皮而故意按下电梯按钮“整治”了别人,今天,同样的“整治”也降临在我的头上,“电梯案件”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会永远记住的。

1.联系上下文,“乱中出错”在文中指什么?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很多 怨恨 感动

3.“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恶”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以为“我”将永远记住的是什么?

(3)恰当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它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可帮助学生总结、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习练。

①课题扩展法。

即由课题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对于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于记叙文。

②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它们串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合于各种文体。

④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⑤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如说明文。可以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就是主要内容了。

练一练

◆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短文1: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3.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方法是:( )

4.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请你默写一句。

短文2:

2011年10月5日,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12名中国船员被害、1人失踪,惨案震惊国人。在中国强烈要求相关国家彻查“湄公河惨案”真相、严惩幕后真凶的同时,如何重造“黄金水道”的安全,防止“湄公河惨案”再次发生,成为更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湄公河一直“河盗”不绝,过往船只被劫事件屡有发生,有人甚至惊呼湄公河这条黄金水道大有变成东南亚“亚丁湾”之势。

2007年,我国外交部颁布了《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详细列举了境外华人寻求领事保护的方式方法,为在境外遇险的中国公民提供及时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这一指南,从2007年开始,我国组织了数次大规模撤侨行动,彰显了国家责任。然而,像湄公河惨案这样的突发事件,领事保护往往鞭长莫及,是外交层面上的领事保护措施所不能解决的。

要切实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仅靠外交手段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武力保护。首先,我们不能把有组织、有目的对中国公民生命安全构成伤害的行为,只视为“普通刑事案件”,只依靠当地法律和警察。如有必要,中国可考虑向当事国派驻警察武官。2006年前中国人频频在南非遇害,中国与南非政府经协商后,中国派驻了警察武官。

第二,我们可依据国际法及亚丁湾模式,对于一些海盗横行及贩毒犯罪作乱的国际区域,可以在经过多边协商同意后进行武力护送,就像中国海军护航亚丁湾,以确保国际贸易航线的安全,更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不受非法侵犯。

最后,我们还应当注重防患于未然。也就是尽快建立周边及境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就存在的风险及早向当事国提出,敦促当事国履行认真调查和协助处理之责。

湄公河“金三角”水域的匪患已成周边多国政府眼中之顽疾。在此特殊地域,千方百计保护我国公民的安全,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

1.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给这篇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文中“鞭长莫及”是说 ;“顽疾”指的是

3.就如何重造“黄金水道”的安全,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来。

4.回答问题:对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过去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与作者建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准确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或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

①利用重点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中的重点词语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可以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语适当作些补充、修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往往是由重点句子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有的还出现在过渡句中。

③通过分析题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练一练

◆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短文1:

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的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是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6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的观众帮助他。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关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你快说啊,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

他又说:“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润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文中画线空白处是“我”此时的心理活动,请你结合上下文补写出来:

2.答题人在回答最后一道题时,已经知道了答案,为什么还要使用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妹妹?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了“我”情感的起伏变化。请你用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

( )→( )→( )

短文2:

阴影与阳光

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板报他最后一个离校。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这样他就可以看到人家教室里的板报了。正当他脸贴着玻璃,专心注视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爸爸打趣道。“你还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觉得天气挺热,有个人正推着西瓜在卖。我挑了一个,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朝我追来。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还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但他却冒着烈日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谁说这世界上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佳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同义词。

缘故(同义词) 陌生(反义词)

2.小佳前天碰上了什么倒霉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来。

3.小佳今天为什么眼泪越流越多?写出你的理解。

4.妈妈叫小佳接受怎样的教训?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爸爸为什么虚构10元与100元的故事?

5.依托教材,总结归纳文章的表达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整理、归纳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对表达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特别是要注意把握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总结归纳不同文体的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基本是五种文体:诗歌、说明文(状物的,科普小品文)、记叙文(写人记事的)、写景文章,简单的议论文。复习时,要根据每种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说明文要明白文章介绍了哪些知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记叙文读后要思考是写人还是记事的。写人是通过什么事写出人物的哪些特点品质,可以抓住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体会;记事的文章要读读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看看作者写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议论文要找出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例子来进行阐述的,是正面的例子还是反面的例子等等。

练一练

◆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索溪峪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野”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十丈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无所顾忌,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窈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一会儿缠着大山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它特别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帮忙,几快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有更巧妙的办法,在弟弟的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它身子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野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大群猴子在树枝间飞腾跳跃,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年轻女同志从树下面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了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子;上了年岁的老大姐居然摘下一朵艳丽的山花,插在斑白的头发上;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重温着儿时的旧梦;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部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一步一咬牙,从平膝的水中趟过去……满溪的亲亲热热,满山的嘻嘻哈哈。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1.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索溪峪的野?

2.最能体现索溪峪山之美的三个词语是 、

索溪峪的山路有( )种,分别是

3.二、三自然段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

习作部分

1.复习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大量积累习作素材;有意识丰富、拓展学生见闻,鼓励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会写常见的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习作有一定的速度。复习时特别需要强化速度训练。

2.复习建议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另一方面,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操作性习练。

(1)认真分析题目,审清题意。

①审清要写的对象。

如,《同桌的故事》与《我和同桌的故事》,虽都是写故事的,但前者是写同桌一个人的事,后者却是写我和同桌两个人之间的事。考试中,学生往往有照搬原文的习惯,如果不审清习作的对象盲目照搬,就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

②审清要写的范围。

审清写作对象后,还必须围绕题目审清要写的范围。如,《课间十分钟》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班里的欢笑声》《餐桌上的爱》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借书》《烦恼》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妈妈的爱》《朋友情》则是从写作对象方面规定了范围。

③审清要写的重点。

如,《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和《我的一个好习惯》,两个文题虽然都是写关于习惯的,但前者强调的是养成过程,后者则既可以写养成过程,也可以写这个好习惯带给人的好处等。又如,《幸福的味道》和《我很幸福》,前者重点要写对幸福的感受,后者则侧重写幸福的表现。

练一练

◆分析下列作文题目,按要求分类。

A.三分钟的小心眼 B.月色真情 C.友情

D.我的语文老师 E.这就是宽容 F.我爱我家

G.较量 H.老师原谅了我 I.榴莲的味道

J.家庭矛盾 K.启示 L.家长会后

M.有趣的口语交际课 N.读书是趣,读书是福

限制中心的题目有

限制时间的题目有

限制地点的题目有

限制叙事的题目有

限制写人物关系的题目有

(2)精心筛选储备,恰当取材。

题材选取的恰当、新颖与否,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二是要从自己日常的习作素材储备中,选择真实的、看到的、听到的、亲自感受到的、有意义的或能够引人思考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或有所收获。三是要力求新颖,避免一个模式,但又绝不能为奇巧求新而凭空编造。

练一练

◆阅读下面8个事例,然后分别以《热心肠的“小辣椒”》和《“小辣椒”发威记》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习作提纲,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

“小辣椒”的8个事例:

1.与淘气的同桌争划“三八线”

2.看到同学迷了眼,急忙为同学翻眼皮

3.怒斥为女生起外号的男同学

4.做值日来晚了,受到老师的批评

5.主动借给同学一本好书

6.大胆指出科任老师上课不认真的行为

7.把“小气鬼”同学的玩具小轿车塞到了双杠眼里取不出来

8.老师摔伤了手臂时,天天扶着老师下楼梯

(3)激活日常积累,拓展写作内容

想让学生写出选材新颖的文章,复习中,教师就不仅要动用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更要在学生原有写文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①整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文学、文化单元,涉及作家、文化、艺术各领域。复习时,可把其改为半命题作文,将阅读与习作、积累与表达整合起来。如,《我所了解的——》,可让学生补充文题,进行个性化习作训练。文题补写范例可有:我所了解的周杰伦、我所了解的武则天、我所了解的曹操、我所了解的语文课代表、我所了解的白杨、我所了解的长城等……这些文题都是学生各自最感兴趣的,因此,写起来就会既有内容,又有真情,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矫情写作。

②多角度发散思维,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复习时,要让学生面对丰富复杂的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如要求学生分析一些谚语、格言的意味,如“春捂秋冻”的哲理意味:耐得住春的诱惑,经得起秋的扫荡;当报刊报道中式快餐在与西式快餐竞争中惨败时,可围绕“荣华鸡为什么斗不过肯德基” 要求学生讨论,努力使学生意识到思维原来如此有趣。这样,就会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③创设大胆想象的空间,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创作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如,《这就是我的家》是一个命题作文。学生一般会把它当做一篇介绍自己家庭的文章来写。这时,教师就要激发学生赋予“我”更大的想象空间——“我”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样,学生就可借助平时所读的科普类书籍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了。如:可运用拟人的手法让蝴蝶介绍自己的家、让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介绍自己的家、让一本书介绍自己的家;这个“家”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如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乃至地球。这样不仅丰富了内容,也丰富了文体,更给学生带来了写作的自由与愉悦,避免了习作复习中原文不改、原地踏步的现象。

④打开生活的视野,拓展出更大范围的写作内容。

习作时,仅仅依靠体验生活还不够,必须帮助学生挖掘生活。因此,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身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件。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漫画、读图能力强的特点,利用漫画扩大习作范围。下面的三幅漫画《有感于治理非法校车》《这样就安全了》《谣言止于智者》都是取材于新闻热点问题,画面生动,作者的观点明确,易于学生理解。复习时,教师要多方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讨论,把画面变成故事。

(4)凭借阅读范例,提高表达水平。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体现在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情感,也体现在表达形式上。教材中的课文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学习样板。因此,复习时,要将阅读训练与习作训练相融合,一举两得。

①详略得当,使表达主次有别。

教材中有很多详略恰当的典型例文,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非常好的例文。复习时,要利用这些例文,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时主次有别。即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要放开笔墨,写具体,充分;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要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②丰富联想,使表达生动充实。

教材中经常有运用想象和联想写法的文章。复习时要读写结合,教会学生体悟文中填补空白,更有感染力的妙用。这样就可帮助学生在写文时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表达更充实,更生动形象。

③首尾呼应,使表达完美和谐。

首尾呼应,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相关联,互相照应,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做出相应的交代。复习时,要借助教材中该特色鲜明的课文,训练学生写作时做到首尾圆合。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跑题的缺憾,还能给读者在阅读心理上的美感,为自己的作文添分。

④渲染环境,使人物品质凸显。

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营造了意境,可以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写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还要注意到通过环境描写来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那样,就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了。

⑤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复习时要在提高学生领悟细节描写写法上下些工夫,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人物形象更鲜活。

练一练

◆好文欣赏:如以“环境”为话题,可以采取拟人化的表达手法。

蚊子王国的宣言

蚊子王国的国王向全体臣民发布了一个宣言。

“亲爱的同胞们:

我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族类。我们有轻盈的身体,细长的肢干。我们应该用我们尖细的小嘴吮吸人类鲜美的血液,因为人类的血液富含营养。让我们向人类进攻吧!”

于是,蚊子开始向人类猛烈进攻。他们见人便咬逢人便扑。一个月后,整个东部地区便被控制了。

“我们是蚊子,我们是蚊子,嗡嗡嗡……”他们唱着凯歌向西部进军。人们惶恐不安,纷纷猜测这蚊子从何而来。科学家说这是由于气候异常引起,更有人说这是恐怖分子派出的蚊子兵团。

可是,在西部地区蚊子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的蚊子在水面上一停留,就被水面上粘稠的液体黏住,动弹不得。更要命的是人类的血液发生了很大改变,里面充满了有毒物质。国王心急如焚,急忙发布命令:“务必保存王国实力,切勿轻举妄动,必要时可以撤退。”蚊子司令得此命令,急忙命各部队全线撤退。

第二天,蚊子王国布告栏又出现了一道紧急告示:“此次进攻失败,通过学者分析,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使用含大量化肥的食物导致的。现告知,人类的血液已不适于吮吸,所有蚊子王国的子民都不得再以人类血液为食。”

人们对这次来去匆匆的蚊子袭击事件议论纷纷。

(5)依托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练笔

复习中,时间紧,练笔的机会少,但是习作不练笔就等于纸上谈兵。怎样进行有效练笔呢?

①进行重点段落的片段练习。

教师给出写作内容后,可让学生根据选用的素材及确定的中心进行重点段的片段练习。练习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写作指导,尤其是表达方法的运用。

如,一位学生在《懊悔事》一文中围绕“无知是最可怕的杀手”这一中心练写了这样一个重点段:

“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给大龙虾喂食,可它趴在缸底一动不动,用木棍挑它也无济于事,难道它死了?证实这一点后,我就把它放在木盒里含泪埋葬了。那时,我好难过。

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写完作业没事干,就找出很早之前妈妈给我买的一本课外书《动物知识趣闻》,上面清楚地写了龙虾在冬季会休眠。我跑到楼下,找到埋龙虾的地方,打开一看,它真的死了。我好后悔。

划线部分本应最能表现我的懊悔,可学生由于写法的欠缺没能写出这一点。这时,教师就应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引用书上的原话写出龙虾的冬眠情况,运用动作描写,写出自己刨开土拿出木盒的情况,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出内心无以挽回的懊悔。指导后,学生改写的文段如下:

“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给大龙虾喂食,可它趴在缸底一动不动,用木棍挑它也无济于事,难道它死了?证实这一点后,我把它放在木盒里含泪埋葬了。那时,我好难过。

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写完作业没事干,就找出很早之前妈妈给我买的一本课外书《动物知识趣闻》,忽然我发现了一篇文章《龙虾的休眠》,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龙虾在冬季中遇冷就进行休眠,休眠中不吃也不动,外界任何情况都吵醒不了它……”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把我劈昏了。大龙虾还没死?我迅速跑到楼下,奔到埋葬大龙虾的地方,扒开土,小心拿出木盒,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它这回真的死了!它的身体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灰白色。是由于我的无知,它被被活埋了!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在嘲笑我的愚昧,又仿佛在为大龙虾的冤死打抱不平。双手捧着那木盒,我哭了,哭大龙虾的死,哭自己的无知。真的,我好悔……”

②进行积累与运用方面的片段练习。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积累的东西不少,可往往不会把积累的东西用于习作。复习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起积累就是为了运用的习作意识。教师还可通过给学生一定的材料,有意进行积累与运用方面的片段练习。

如,根据以下材料(也可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写一段文字,写出你对宽容的看法。

词条:

1.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

2.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3.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4.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

事例:

1.在德国空军俱乐部举行的盛会上,一位士兵不小心把酒洒在了乌戴将军的秃头上,士兵很是害怕,但将军却以“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的幽默化解了这场尴尬。

2.赵国大将廉颇因官位之争屡次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却以国家大局为重,次次忍让廉颇,令廉颇很是羞愧,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因不满他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上去,而苏格拉底却幽默地说:“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这句话使他的妻子怒气大消,大家也都笑了起来

③进行例文赏析方面的专题练习。

习作复习是一个能力再提升的过程。有些教师一味从写练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不够的。其实,优秀例文的赏析更有利于学生从写法、语言等角度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例文赏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策划、编审:潘晓林)

作者:潘晓林 刘艳文 宋云霞 祖振华 曹淑华 李海峰 刘岩 武耀红

第3篇: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指导法的应用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应当积极探索更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本文对调查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如何更有效的应用练习指导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练习指导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系统的应用练习指导法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标准进行,而且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与训练方法缺乏创新以及系统融合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将练习与指导进行了有效结合,既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这就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练习指导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努力使教学与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取得更好成效。

1 练习指导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多元化、系统化、融合化组织实施,推动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更加完善。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与训练模式,特别是对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训练,教师则加强相关指导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知行合一”意识和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比如通过对学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使体育教学与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而且也能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而且对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将“生活教育思想”纳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更加强调体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可以将“社会治理”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且能够持续开展体育锻炼。

2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问题

2.1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

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一些教师对练习指导法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练习”与“指导”的关系,直接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有的教师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而且在“分类训练”等诸多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不注重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劣势进行训练等等,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以提升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加强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在指导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同样会制约练习指导法的有效应用。深入分析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对练习指导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情况。

2.2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融合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与其他教学与训练方法进行融合,进而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但个别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融合性,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不注重教学与训练内容的有效整合,比如在开展篮球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不重视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发展腰腹力量训练的过程中,空中传接球、仰卧快速屈体或转体等缺乏有效结合,而且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够到位。有的教师则没有将教学与训练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在自主训练方面缺乏有的放矢。有的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之间相互指导不足。

2.3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创新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练习指导法应用模式创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训练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则不注重训练模式创新,特别是在教学与训练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性,比如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与训练分析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在教学与训练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等等。有的教师则不注重构建“线下训练”与“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及时、便捷、即时指导,甚至个别学生由于错误的训练方法而导致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等等,需要教师对此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创新性应用练习指导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取得突破。

3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有效应用练习指导法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想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科学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教学与训练内容的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训练取得好的成效。比如应当针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指导”纳入到练习指导法当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每一名学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与训练;再比如在开展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从器械训练来看,主要应以通过悬吊器械、半圆平衡器、瑞士球等器械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技术教学与训练;对于体能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体能方面的训练等等。

3.2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

为了能够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进一步强化练习指导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拓展性。要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系统性,除了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之外,也要对训练形式、训练机制、训练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使教学与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把兴趣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对于一些教学与训练内容可以进行“游戏化”和“娱乐化”设计,比如通过将技术训练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力量训练,这对于解决一些学生不注重力量训练以及无法取得良好成效问题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与教师的有效融合,教师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指导的及时性。

3.3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创新,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着眼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和效能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第一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融入到教学与训练当中。要更加高度重视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性,特别是要通过综合训练,找出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教师通过有效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加放松,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要切实加强教学与训练管理工作,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训练过程的管理之外,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制定“自主性”教学与训练计划,强化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主学习与训练解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这对于落实练习指导法具有重要的创新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练习指导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而且也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创新。因而,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从提升体育教学与训练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与训练互动性等诸多方面入手,着眼于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措施,重点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三个强化”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宋小睿

第4篇:时评文写作指导与练习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作文审题时,需要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题意,方能获得高分。“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计„亮点‟,或者把„开头‟、„结尾‟写好,不然就设计一个精彩的段落,选一个切题的事例、名言等。”另外,考生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 辽宁高考作文:

2008年某省高考题目中给出一份关于青少年闯红灯、公交车不让座等行为的意见调查,请考生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2009年某省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

自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以来,他所断言的那个社会似乎正以加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他认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威胁的潜在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了,不可见的危险正在变得可见。贝克这样比较过去和今天:“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集体性格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曾让我们陷于惊恐,塑化剂风波、染色馒头风波、地沟油问题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波一波冲击着我们的神经,“我怕”的情绪随时都会喷涌而出。我们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我怕”的时代呢?

一、文体概念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归纳为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三、写作要领

第一步,准备好材料(所给材料) 第二步,拟好一个标题

时评文的标题,或高度地概括评论的话题,或一针见血地点明议论的中心、提出作者的见解。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提问法,提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读者设置悬念。《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2、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3、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4、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贪官?》

5、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第三步,拟出写作提纲

时评文是议论文的一种,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写作前拟好提纲,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保证。

文章的大体结构一般是:“引—点—议—结”。

引,即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点,就是点明中心论点,必须要旗帜鲜明。

议,要求联系社会现实,要有务实的文风。

结尾要有力,最好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需要反驳别人的观点的话,可以先摆出要批驳的对象,然后指出他的漏洞,引例证将其驳倒,再树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议论,使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 【材料展示】

“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昆明官员听讲座打瞌睡丢官

在2月22日晚7时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同时,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王亚华向大会作书面检查,并通过呈贡电视台向全县播出。这在呈贡县都是第一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第一排,在睡觉的,你是哪个单位的?站起来!”日前,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会上,一名听讲时打瞌睡的干部被仇和书记毫不留情地当众点名。

当天,正当主席台上的主讲者侯干云讲到如何发展开发区时,坐在一旁的仇和突然礼貌地对侯干云说“打断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第一排靠最右边的方向。“上课时怎么要睡觉,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严肃地问。那名干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支吾了半天不见回答。“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再次追问。该干部只得回答道是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但否认自己在睡觉,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会场一阵哗然。随后,仇和让他坐下,示意继续讲课。

仇和点名后,会场上所有人再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据《都市时报》)

2 【示例文章1】

“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

在2月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交代事实) (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表明观点)

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

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

(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

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

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

(这两段是对事件的深入剖析,并找出根本依据。)

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

【示例文章2】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

在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从网友的留言来看,似乎同

3 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对此,我不敢苟同。(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

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

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分析:谈依据与理由)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分析:联系实际说理)

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

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

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在是太“珍贵”了!(分析: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写作模式归纳】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三、联系实际说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

四、结论

【优秀时评寻读】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具有参考价值,如,央视的《焦点访谈》,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今日关注》,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凤凰台的《时事辩论会》、《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等等。 另外《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京报》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的《明报》《信报》等报纸也有许多精彩的时评文章。

第5篇:时评文写作指导与练习

时评文写作指导与练习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伪文化”现象泛滥,“新八股文”呈现燎原之势。在2010届的高考作文评改中,这种“虚、假、伪”的文风将一定会受到打压。然而,怎样把作文写“真”、写“实”呢?笔者认为,写好时评文,不失为使同学们摆脱“虚、假、伪”的文风,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的文风上来的有效途经之一。

一、文体常识介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写好时评,首先要掌握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一)文体概念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三)时评的主要表现手法

1、夹叙夹议

时评是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时评主要的表现手法。

夹叙夹议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先叙后议;还有先议后叙;或是边叙边议;等等。当然,时评是论述文体,所以,叙与论的比例,始终是论为主,论比叙多。从论是叙的关系来看,叙是论之需要,也就是说,时评的论,是基于具体事件的评说,离开这一事件,论说就无法展开。

2、亦理亦情 时评是论述文体,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时评“亦理亦情”的手法,首先体现在所评所析更合“情理”。

二、写作要领

写好时评文,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备好材料

要写好一篇时评文,必须要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写的时候,才能纵横捭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要取得第一手材料,可以调查走访,去新闻发生地调查事实的真相;也可以调查群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可以上网搜索获得资料;还可以查阅报刊杂志。获得大批材料后,才能根据自己观点的需要,去粗取精,选用材料,才能做到评论时“真”、“准”、“实”。

第二步,拟好一个标题

时评文的标题,要实在。或高度地概括评论的话题,或一针见血地点明议论的中心、提出作者的见解。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杂文报》第1797期,汪金友);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2005年3月15日《新闻快报》,张琳等);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人民日报》2006年12月6日,汪涌豪);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贪官?》(《杂文报》第1797期,柏敏);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中国教育报》6363期,柴葳)。

第三步,拟出写作提纲

时评文是议论文的一种,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写作前拟好提纲,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保证。

文章的构思,一般大体结构是:“引—点—议—结”。 引,即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点,就是点明中心论点,必须要旗帜鲜明。

议,要求联系社会现实,要有务实的文风。议论时,可以掺入作者的情感色彩,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最后结尾要有力,最好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需要反驳别人的观点的话,可以先摆出要批驳的对象,然后指出他的漏洞,引例证将其驳倒,再树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议论,使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

三、写作思路

结合例子,归纳时评的写作思路。

1、示例文章分析 [材料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时事评论文章。 “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昆明官员听讲座打瞌睡丢官 来源:南方日报

在2月22日晚7时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同时,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王亚华向大会作书面检查,并通过呈贡电视台向全县播出。这在呈贡县都是第一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第一排,在睡觉的,你是哪个单位的?站起来!”日前,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会上,一名听讲时打瞌睡的干部被仇和书记毫不留情地当众点名。 当天,正当主席台上的主讲者侯干云讲到如何发展开发区时,坐在一旁的仇和突然礼貌地对侯干云说“打断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第一排靠最右边的方向。“上课时怎么要睡觉,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严肃地问。那名干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支吾了半天不见回答。“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再次追问。该干部只得回答道是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但否认自己在睡觉,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会场一阵哗然。随后,仇和让他坐下,示意继续讲课。

仇和点名后,会场上所有人再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据《都市时报》)

[示例文章1] “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

在2月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交代事实)

(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表明观点)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 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

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

(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

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 (分析:得出结论。)

[示例文章2]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

在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

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2月23日《都市时报》)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从网友的留言来看,似乎同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对此,我不敢苟同。 (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 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 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 (分析:谈依据与理由)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

(分析:联系实际说理)

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 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 (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

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在是太“珍贵”了! (分析: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2、写作模式归纳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2自然段,150-2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200字

(四)结论(100字)

3、优秀时评寻读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评论性的节目,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电视媒体上有央视的《焦点访谈》,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今日关注》,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凤凰台的《时事辩论会》、《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等等。

另外,《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京报》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的《明报》《信报》等报纸也有许多精彩的时评文章。

四、写作实践

1、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写一则时评。 [材料] 韶关南雄市10月5日发生学生溺水意外事故,四名不熟水性的男生为营救一名不慎掉进水库的女生遇难,四遇难者遗体于6日上午被发现并捞起。

2009年10月5日下午5时45分,南雄市乌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有九名学生结伴到乌迳镇孔江水库边游玩,其中女学生李某(16岁,高一学生)不慎掉落水中,同伴中四名男学生见状下水相救,落水女生被救起,但四名男生失踪。据了解,其中三人为高一学生,另一人是广州某技校学生。(见《新快报》2009年10月8日文章《不熟水性勇救女生 四男生下水皆遇难》

记者陈海生) (参:《舍己救人与见死不救:孰是孰非》

2、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写一则时评。 [材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因考生迟到而被取消考试资格。一些考生甚至只因迟到一分钟而被拒之门外。许多市民对此议论纷纷,究竟“迟到一分钟,该不该通融”? [范文] 规矩就是没得商量

考场拒绝迟到学生进场考试确实令惋惜和遗憾。然而,类似这类关系到自身“一生命运”的大事,仍不把它当回事的违规现象,在我们的公民中可谓比比皆是。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射击场,是中国夺得金牌最多的地方,但也是中国人最不遵守规矩、给人种下最坏印象的地方,本来为了保证运动员能够集中精力,创造好成绩,组委会规定,场内不准使用手机,当王义夫比赛时,中国记者的手机响了立刻便招来了周围人们的嘘声和全场不满的目光。有外国人轻轻地说:“这是中国手机!”但中国的那些记者仍无动于衷,在陶璐娜决赛时,他们的手机又响了。

2000年暑假,由四川组织的一个赴美英语夏令营一行近300名14-16岁的青少年,到美国波特兰,开始为期三周的美国家庭生活,在受到美国家庭很好接待以后,回国途中在拉斯维加斯停留住酒店时,因有些人不守规矩,在酒店大吵大闹,致使一百多人被人家赶出酒店。在阿拉伯国家,赌博是绝对禁止的,违者是要被杀头的。可是前几天有报道称,60几个在卡塔尔的中国劳务人员却因聚赌而被卡塔尔警察拘捕。中国人在国外不遵守规矩是有名的,被人歧视,看不起也是必然的。

中国超长期的农耕社会,遗留下的坏习气固然是个原因,我想社会整体法制观念的淡漠却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我国制订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数不胜数,但仔细观察一个,公民遵纪守法又做得怎么样?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仍然是我们国家的通病,单说广州的交通管理,我们一直都在喊广州要成为国际地位经大都市,可是广州交通的混乱在全国却也是很有名的,人行道上开摩托车者有之;单车逆向行走者有之;行人翻越隔离栏者有之,更有甚者,几年前广州市政府便公布法令,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违者罚款200元,可现在汽车照鸣不误,也不见有哪个被罚款的!

由于法律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尊严,人们长期把它当作可以随便讨价还价的商品,无怪乎报载5月15日到18日短短四天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出的交通违章罚款1049宗,至今仍有436宗没有主动交缴,竟占受罚的40%这多。对于这种不守规矩的不良惯性,除了执法部门采取某些强制手段之外,像高考这类给违规者影响一生的教训也是很有必要的。我敢肯定那位迟到一分钟的考生经过了这次惨重教训之后,他这一生也许就再也不会重复这个错误了。 (《羊城晚报》)

3、根据自己收集的新闻材料或针对时下某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时评。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10韶关市一模语文试题)

某日,蔡先生存钱时因零钞太多遭到了银行职员的抱怨。次日,蔡先生以多次存入1分钱的方式来“教训”银行。第三天,蔡先生又到银行办理业务,银行职员为了让其知难而退,故意多收了49.5元手续费。此后银行表示道歉,愿退回多收费用,但蔡先生拒绝接受,并到法院起诉银行,要求返还多收费用并赔偿1分钱损失。

对此,有人认为银行服务质量太差,就需要蔡先生这样爱较真的维权斗士;也有人说银行知错能改,应该宽容它;还有人认为银行一错再错,而蔡先生也用极端的方法跟银行“斗气”,浪费了银行和法院的公共资源,给别人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第6篇:高考英语作文写作基础—话题写作练习

高考英语写作……话题写作练习

一. 教学内容:

话题写作练习

A 人物介绍

参考篇目:Unit 1. Hawking. Einstein

注意:1. 表格变为段落

2.按时间顺序

3.根据逻辑关系加上连接词

常用短语和词汇:

be bornwhen he/she was ……years old /at the age of

laterbegin tograduate from

spend time doingdiscover

评价:be considered to be / be regarded as

be rewarded……contribute

devoted oneself to sth.根据以下素材写一篇介绍爱因斯坦的短文

Date of birth: March 14th, 1879Place of birth: Germany

Childhood: curious, slowing in learning

Education background:

1886 : study in Munich, mathematics, religion

1896 :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1900 : become a maths teacher

1905 : receive a doctor’s degree

Achievement:develop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by 1915

prove light is bent when passing the su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22

Evaluation: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Albert Einstein

Albert Einstein was born on March 14th,1879 in Germany. When he was a child,he was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 but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slow at learning. In 1886, he began to study in Munich. He studied mathematics as well as religion. In 1896,Einstein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Four years later, Einstein became a maths teacher. In 1905, he received a doctor’s degree. By the year 1915, he had developed the famous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became famous in the world. He proved that light is bent as it passes the sun. Because of his great achievement, he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22.

Einstei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Some people say that he was a genius. But I think the main reason why he was so successful was his hard work .

B. 说明文

参考篇目:Unit2.News Media 不同观点对比。阐述自己观点。

常用短语和词汇:

对比:while,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类比:as well, besides, also, too,

表达观点:I think, in my opinion, it seems to me……

1. 适当增加与要点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2. 主要陈述自己观点,对对方观点要提及并加以驳斥;

3. 在结尾处重申自己的观点

********

你们班上在讨论城市里博物馆的作用。根据以下内容,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陈述你自己的观点。开头已给出。

Side A

1. Museums can help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2. Museums can educate people

3. Museums are centers for research.

4. Museums can attract tourists to the city

Side B

1. Museums use up a great sum of money

2. Museums are usually in old buildings, so they need protection

Most cities have at least one museum, but how important are museums to people liv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ome people think that museums use up the money which could be spent on other things. Besides, museums are usually in old buildings, so they often need protection.

In my opinion, museums can help people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If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we may improve our life in the future. Museu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y are centers for research. Also, museum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ourism. They attract a lot of tourists to the city each year.

To sum up, it seems to me that museu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fe. They are worth visiting and protecting.

C. Safety Rules

参考篇目:Unit8 First Aid

Useful expressions:

You should always…Please don’t ….

You ought to …

You should not….

You must….Never…..

Make sure that ….

You must never….

Always remember to ….

*********

Use the lists of dos and don’ts below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safety rules in the chemistry lab.

Dos

•wash your hands before & after the experiment

•keep the air fresh

•put on gloves when doing experiments

•be careful with fire and dangerous chemicals

Don’ts

•taste chemicals

•eat anything

•touch anything without teacher’s permission

•run about in the lab

An emergency may happen every day. But if we are careful and follow some safety rules, some can be avoided. Let’s take chemistry lab as an example.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wash y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nd you should keep the air in the lab fresh. You’d better put on the gloves when doing the experiment. Be careful with fire and dangerous medicine.

Never taste chemicals or eat anything in the lab. Always remember not to touch anything without teacher’s permission. You shouldn’t run about in the lab.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keep yourself safe in the lab.

D. 记叙文

参考篇目: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 / Diagnosed with Cancer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关系交待清。

时态:过去时

表示时间的短语:one day, while, when, then, a moment later, as soon as…

因果关系:so, as, as a result……

图示提示要先审图,记要点,列出所需词汇和短语。

*********

根据以下图示(图略),以Naughty Tommy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在公园里所发生的事。

Tommy was a naughty boy. One day he saw a girl playing happily under a tree. He decided to play a trick on her. So he picked up a stone and hid himself behind the tree. Then he threw the stone at the girl. Hit on the back, the girl began to cry. Tommy was very happy and went away with a smile.

A moment later, he saw a dog sleeping on a bench. He picked up a stone again

and hit the dog. The dog woke up and jumped at him. Tommy was so frightened that

he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E. 过程描写

Useful expressions:

While….. as soon as be about to do….when…. just as….

suddenly / all of a suddenly

happen to do…/ It happened that…

Tips:

How to write a process paragraph?

1. 审题: 文字,图表

2.文体

3. 人称

4. 时态

5. 内容要点

a) 时间

b) 地点

c) 人物

d) 事件经过

6. 所需词汇及句型:

Practical writing:

NMET 2000

假设你是李华,在美国探亲。2000年2月8日清晨,你目击一起交通事故。 警察局让你写一份材料,报告当时所见情况。请根据下列图画写出报告。

注意:1 目击者应该准确报告事实;

2 词数100左右;

3 结尾已为你写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fter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Possible version:

It was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8, 2000. I was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he east when an elderly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Then I saw a yellow car drive up Third Street and make a 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 Suddenly the car hit the man while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 He fell with a cry. The car didn’t stop but drove off at great speed heading west. 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a young woman and the plate number was AC864. About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学生习作

(A)

At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8th ,2000, I was heading east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Park Road, taking my morning walk as usual. I saw an old ma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outside the gate of the City Park. He was just crossing the street when a car on the 3rd Street made a sudden right turn at the crossing. The car was so fast that the old man even didn’t have time to dodge and the car hit the elderly hard. I thought the driver would stop to help but she didn’t. Instead, she just drove off, leaving the old man still lying on the ground in pain. Fortunately, I noted down the details: it was a yellow car, the plate number of which was AC864, and the driver was a young lady. After that I went over to check out the old man.

(B)

It was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8,2000.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outhern side of Park Road. I noticed that an old man coming out of City Park was going to cross the road. There was no car at the moment, so the old man started to cross the road. What happened next really surprised me. A yellow car roared down the 3rd Street, made a right turn and knocked the old man down. It happened in such a short time that the old man had no time to react. Seeing this, I rushed to the place where the old man was hit just in time to see the plate number of the yellow car. It was AC864.

F. 地点描写

参考篇目:Unit 5 The British Isles

Useful expressions:

be located in / lie in / be situated in

in the west of, to the west of

off the east coast of

cover an area of …… square kilometers

be made up of / consist of

be separated from

be surrounded by

has a population of

******** ***************

Location: north-west of Beijing Area: 3.5 square kilometers

History: built in Qing Dynasty, 150 years of construction

in 1860, Anglo-French Forces invaded Beijing, set fire,

took away treasures, ruins,

new China, protected, part of it, rebuilt in 1980’s,

Yuanmingyuan Park

Yuanmingyuan , which is a ruined park,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Beijing. It covers an area of

3.5 square kilometers.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fter 150 years of construction, it

becam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alaces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However, when Anglo-French forces invaded Beijing in 1860, the whole palace was set on fire. Treasures were taken away and stones lay in ruins.

It was not until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at it began to be protected. Part of it was rebuilt in 1980’s.

The stones take on a golden color at the sunset, as if they were telling the story of yesterday.

文章的检查

时态,词形,人称,数,逻辑关系

It was 7:15 i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8,2000.1._________

I was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o the east2. ________

when a old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3. __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Then I saw a yellow car drive up 4. ________

Third Street and made a 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5. ________

The next moment the car hit a man while he6. ________

was acrossing the road. He fell with a cry. The7. ________

car not stop but drove off at great speed heading8. ________

west. I notice the driver was a young woman,9. ________

the plate number was AC 864. About two minutes10. _______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1. in→on2. to去掉3. a 改为an4. 正确5. made改为make6. a 改为an7. acrossing应为crossing8. not前加did9. notice→noticed10.the plate number前加and

第7篇: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90% of South Korean TV Writers are Women, Chinese Female Screenwriters on the Rise

South Korean TV drama „3 Days‟ sweeps screens in China‟s. [Baidu Image]

90 percent of South Korean TV writers are women, mostly housewives, Beijing Metro Reader reported.„3 Days‟, an on-going South Korean TV drama, recently set a new record in copyright export price to China, even surpassing its predecessor, the hit drama series „My Love from the Stars,‟ which has swept Chinese audiences off their feet. Many viewers have noticed that both „3 Days‟ and „My Love from the Stars‟ were created by female screenwriters. who have been the pillars of the South Korean TV industry.

“South Korean women have lots of time to write, despite having to do most of the housework and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and it doesn‟t matter to them when their work is rejected,” said the writer of My Love from the Stars, Park Ji-eun.

“Now, a great number of South Korean women are well-educated and display subtlety and fineness in feeling, so they are capable of creating large-scale writing tasks,” Park added.

“Most fans of South Korean TV series are women, who are fond of love stories and family dramas,” explained Chinese screenwriter Mu Yan, “South Korean female writers who usually quit and attend to household affairs after getting married are more familiar with such topics.”

In Chinese TV drama, few writers can freely work on the topics that they prefer. Instead, the producers pick the topics. That‟s why we sometimes describe ourselves as “dancing in chains.”

Mu also attributed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South Korean female screenwriters to the different systems of creating TV script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Mu pointed out that the writers in South Korea can sometimes be supported by a specialized team to create a script.

Chinese Female TV Writers are also emerging

Chinese female TV writers also created a series of popular TV serie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medical drama Angel Heart, created by Liu Liu, which reflects the high tensions in China between patients and doctors.

Some insiders said the drama theme was another reason why Chinese female TV writers were not as popular as South Korean ones. South Korean TV viewers are seldom presented large-scale historical dramas.

Mu said Chinese TV plays are more close to reality, while South Korean‟ s prefer presenting the best side of life to audiences, so the romantic and exquisite scenarios in South Korean TV plays do not necessarily take place in the real world.

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韩剧《危情三日》再次延续了“韩流”的威力,这部剧在中国吸引了大批观众追看,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群体,中国观众也发现,不管是《来自星星的你》的编剧朴智恩,还是《危情三日》的编剧金恩熙都为女性,因此韩国女编剧也成为韩粉们心中的英雄。

据了解,类似朴智恩、金恩熙这样的女编剧群体正是韩国电视剧产业的顶梁柱,在韩国,甚至90%的编剧都为女性。

她们大都是家庭主妇

细数这些年大家追捧过的韩剧,会发现很多都出自女编剧之手,除了《来自星星的你》的朴智恩之外,还有《爱情是什么》和《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的作者金素贤,创作《请回答1997》的李有静,写过《我的女孩》、《梦幻情侣》的韩国洪氏姐妹,创作《巴黎恋人》、《布拉格恋人》、《继承者们》、《秘密花园》等的金恩淑,写过《需要浪漫》的郑贤静,写过《仁显往后的男人》、《顺风妇产科》的宋在贞等等。

据了解,韩剧编剧中约有90%为女性,而且大都是家庭主妇。“星星”的编剧朴智恩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过韩国女编剧的状态,“韩国家庭主妇除了做家务和带孩子之外,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写作,写出来的作品失败了也没关系。

另外,现在韩国女人的知识水平很高,许多女人情感细腻,她们有能力完成大规模的写作任务。”

她们钟情家庭爱情剧

韩国编剧为什么大都为女性,来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韩国的男人大多在外工作,而女人虽然有过良好教育,但结婚生子后大多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除家务之外,她们还有着许多闲暇时间,正好可以担任一些“坐家”型的工作,比如编剧。中国女编剧暮延说:“韩国的女性结婚后就不出去工作了,当家庭妇女,她们当签约编剧后,正好可以在家写作,这是韩国职业编剧的特点。”

另外,韩国电视剧观众中女性占大多数,她们更钟情于爱情剧和家庭剧,而女性编剧显然更熟悉普通家庭生活,也对女性观众的爱情期许比较了解。

暮延还认为,韩国女编剧的涌现和电视剧制作体制有一定关系,“韩国跟中国电视剧制作最主要的差别有两个,一是电视剧编剧中心制,二是所有编剧都隶属于电视台。韩国编剧要根据电视台的要求来写剧本,创作的作品也都提供给电视台。而且韩国由一个编剧主写的为多,有时候会像美剧那样靠一个团队创作,但后期署名就只留一个编剧名字。”

中国女编剧也在崛起

女性编剧成为电视剧创作主力的现象近年来在中国也有所体现,比如写过《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王宛平,写过《中国式离婚》的王海鸰,写过《蜗居》的六六,刚刚播出的《大丈夫》编剧李潇等等。观众熟悉的很多剧目其实都出自女编剧之手,如《空镜子》《牵手》《中国式离婚》《不嫁则已》《亲情树》《香樟树》等等,只是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

之所以中国女性编剧在行业里的比例没有韩国那么大,与电视剧题材类型关系很大。在韩国,很少能看到类似《走向共和》《雍正王朝》这种类型的大型历史正剧,即便是《大长今》看点也是围绕着“美食”和“爱情”做文章。

暮延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比较现实,韩国的则喜欢包装自己,喜欢粉饰生活,把感情写得特别梦幻,其实和她们的真实生活是不一样的。之前中国观众看到的韩剧中的居家生活,其实现实中不是那样的,她们只是在电视剧里给人传达出很浪漫、很精致的感觉。”

女编剧代表·金恩熙

擅长国家安全题材

《危情三日》的编剧金恩熙,最近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危情三日》的监制曾在发布会上对金恩熙给予相当的称赞,“金恩熙对于我们国家安全题材方面是最优秀的作家。我们都看了剧本,也在想‘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开呢’,也更好

奇剧本之后的发展。”

其实,金恩熙出道不算太久,在以俊男美女绵长爱情为主的韩剧大形势下,她总是反其道而行之,作品多涉及刑侦类型。2010年,她凭借电视剧《丰年公寓》出道,接着又在2011年和2012年推出了《Sign》和《幽灵》两部作品。

金恩熙是以电影《浪子发迹》出道的张恒俊导演的太太,在电视剧《幽灵》中两人曾携手合作。

女编剧代表·金恩淑

40岁接的第一个剧本

金恩淑是韩国颇有代表性的女编剧,她的作品《秘密花园》、《布拉格恋人》、《巴黎恋人》等都影响力巨大,去年的一部《继承者们》更是在中国再一次掀起韩流,热度至今未衰。而且她和《危情三日》的编剧金恩熙不但名字相近,私下交情也甚好,两人在作品中经常使用同样的地名、人名,在许多虚拟的细节上遥相呼应。

金恩淑高中毕业后便找了个工作上班,但成为女作家一直是她的梦想。1997年已经34岁的她进入首尔艺术大学文学创作系学习,但毕业后生活轨迹并没有什么改变,她仍然忙于找工作,甚至一度生活非常窘迫。

2003年,金恩淑终于接到了一个写电视剧剧本的合同,这部《太阳南边》让她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每个月70万韩元的薪水也让她的生活稳定下来。之后,金恩淑一鼓作气,接连拿出了《巴黎恋人》《布拉格恋人》《恋人》这“恋人三部曲”,《巴黎恋人》在韩国收视连创新高,而这部剧也让她获得了首个重要的编剧奖——第41届百想艺术大赏TV部分的剧本奖,她的身价也一跃成为每集3000万韩元的一级作家。

之后几部作品获奖无数,在题材上也屡屡创新。金恩淑擅长的是浪漫喜剧,她在总结《继承者们》的成功之道时说:“我知道这样的题材很普遍,所以特别在台词和故事情节中下了很多功夫,在浪漫和有趣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此外,她主导选定的李敏镐和朴信惠等主演,也是该剧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8篇:英语新闻写作练习

Slow Rollout for Easing of One-Child Policy Worries Guangdong Mothers-to-be

Head of China‟s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Li Bin holds a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China‟s 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on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reform, in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March 6, 2014.Some mothers-to-be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who already have a child, are facing the risk of forced abortion due to the slow rollout of the easing of the one-child policy,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reported.

A dozen pregnant women filed a petition to the Guangdong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n March 4, 2014 to save their pregnancies, because some of them were informed by their employers that their babies will possibly be forcefully aborted before the second-child policy is officially issued.

Employers such as school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organs strictly implement the one-child policy, which has been in effect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with some staff saying that if they are found to be pregnant without birth permission for the second child, they and their spouses will be fired.

Despite China‟s family-planning agency‟s projected plans to relax its one-child policy

as part of a bluepri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s last year, allowing couples to have a second child if one spouse is an only child, the timetable for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has not been announced.

“China will stick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Li Bin, the head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aid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annual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hich concluded last week.

The Guangdong couples who are qualified to have a second child must acquire the birth permission certificate before pregnancy, otherwise they will be regarded as breaching the current birth control rules, according to Shenzhen Daily‟s report.

“My husband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and I hope the baby in my belly will accompany my first child after he passes away,” said a mother-to-be working for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Jiangmen, a city in Guangdong. “But the leaders in my unit suggested that I have an abortion because it‟s unlikely that the city will loosen its one-child polic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A pregnant woman, already showing a slight bulge, said she has already got the identifying paper of abortion in order to save her job.

“No one had predicted that it was my enviable job that killed my baby,” said a university teacher who is four-month pregnant.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s submitted a request for approval to implement the relaxation of the one-child policy with national authorities and the long-awaited policy will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it is officially issued,” a source from the Guangdong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replied.

An official said that pregnant women who are qualifi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second-child policy can keep their pregnancy, but he did not clarify whether women becoming pregnant during this „transitional period‟ violated Chinese family planning laws and should pay social compensation fees, a fine imposed on Chinese couples breaching birth control rules.

Guangdong wanted to lead a pilot project that would allow some families to have a second child as early as 2011, but the province was not listed in the first group of provinces slated to implement the relaxed policy, which has already been instituted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the coastal province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广东多名单独准妈妈赴省卫计委表达诉求

3月4日,一群单独准妈妈到省卫计委请愿。

场面很壮观,全是一群孕妇。上午11点左右,省卫计委派人出来调解,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数次被打断,妈妈们说到激动处,甚至用“一尸两命”来形容。出于人性关怀,相关负责人只是说“可以先留着”。

事后,我加入了单独两孩妈妈Q Q群。让我惊讶的是,这个群里竟然有500多人。而且每天都在以50人左右的速度增加。不到一周,就增加到了911人。群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公务员、教师、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些单位对计生工作都管得非常严格。如果员工或配偶被发现政策外生育,不但员工要被辞退、开除,就连整个单位也要连带受罚。这个叫做一票否决制。

我开始跟她们聊天。怀孕21周的江门某国企员工说,她老公患有鼻咽癌,在丈夫治疗过程中,他们意外怀了这个孩子。胎儿在腹中很健康,她想留下,“万一老公不在了,两个孩子也能相互陪伴”。但现实是,因为妊娠反应被同事发现后告密,领导找她谈了话。一旦肚子大起来,政策还没有落地,她就必须去引产。

每天都有人在Q Q群里说,月份大了,再也瞒不住。为了保住工作,已经开好了引产证明。流产之后,他们不会再发言,有的人就此默默退群。

http://d1.sina.com.cn/pfpghc/feef66fb6191463f975ef4f3b965f0f6.jpg

一名怀孕4个月的广州某高校老师自嘲,“从没想到,正是这份人人称羡的工作,成了绑架生命的刽子手。”

广东省卫计委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是单独两孩政策落地的关键部门。直到最近,省卫计委仍一如既往答复“还在批复过程当中”,还提醒记者,最后要加一句“争取尽快批准实施”,其他问题一概噤声。常联系的办公室的负责人接到记者咨询二胎的电话,甚至会简单回答一个字:等。

转换立场,我们也对这些部门表示理解,说是备案,实则审批,要获批的事情,总归不能随意给时间表。前段时间,省卫计委再次提交补充材料,这可能就是未预料到的流程之一。

广东在2011年就向国家申请实施“单独两孩”,准备两年多了,让单独妈妈们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时间不等人,想怀的就快超龄,已经怀的肚子在一天天大起来。单独两孩,正与时间赛跑。

第9篇:新闻写作练习一

管理系2009级公共关系专业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新闻写作学》A试卷

(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任教:王立科

[题文一]:

200年来美国人首次遭海盗劫持

美籍船长被扣为人质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8日电 (记者王薇杨晴川)美国媒体8日报道说,当天早些时候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但被重新置于美国船员控制下的美籍丹麦货船的美国船长仍被海盗扣在一艘救生艇内作为人质。

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等媒体通过电话从船上二副处了解到,数名索马里海盗将船长作为人质,企图索要赎金。二副说,他们抓捕了一名海盗,并扣留了12个小时,随后将其交出,但对方并没有归还船长。目前,船员可以通过无线电与船长联络,并试图采取营救行动。 美国媒体援引一名美方官员的话说,美国已经派遣一艘驱逐舰前往出事海域。另一名官员告诉媒体,还有六七艘船正在赶往救援途中。

这是近5天来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第6艘外国船只,也是美国200年来首次遭遇海盗劫持事件。

[题文二]:

本报讯(通讯员 徐蓓丽记者 袁玮)日前,徐汇区法院以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判处陈迪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陈迪早年曾在国外生活,还在柬埔寨开了一家小诊所。2006年10月,陈的生意伙伴秦风(已另案处理)说有8个人想到韩国“打工”,但被拒签了,问陈有没有别的出境路线。秦许诺,一旦事成,陈可分得一笔酬劳。

经过打听,陈得知波兰的商务签证比较好办,飞波兰的飞机可以在韩国转机,而且波兰签证能在韩国停留30天。于是,她和秦虚构了一家贸易公司,将8人包装成赴波兰的商务参展团,骗领到了商务签证。由此,陈共收取28万元。

然而,“商务团”企图利用航班中途停留之机非法滞留韩国时,被韩方查获遣送回国。去年3月,陈向公安机关投案。(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一、阅读题文一,回答下列问题

1. 概括写出这则消息的新闻要素(10分)

2. 按不同分类法选择下列关于这则消息属于何种消息的正确答案(10分)

① 事件性新闻② 非事件性新闻③ 经济新闻④ 国内新闻⑤ 社会新闻

⑥ 文字新闻⑦短消息⑧任务新闻⑨综合新闻⑩硬新闻

把答案写入括号内()

二、按要求抄写(10分)

1. 导语

2. 背景

三、按金字塔结构要求改写这则消息(25分)

四、从组合方式和各自作用,分析这则消息的标题(10分)

五、写出这两则的消息头,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10分)

六、阅读题文二,给这则消息制作一个标题(10分)

七、为题文二重新拟写一条不超过25字的导语(15分)

上一篇:中学团委学年工作计划下一篇:细节打败爱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