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考察报告

2022-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景点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旅游景点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关于袁家村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农家乐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2月21日至22日,由县旅游局领导带队,组织旅游局和鼎润公司代表一行7人,赴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行深入景区农家宾馆,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借助区位、生态、文化优势,依托城郊、景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整村推进、精品创建、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其中,袁家村位于**市县烟霞镇,距西安市区30分钟车程,是个移民村,全村60户人有七个姓,280多人,500亩地。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村,1970年郭裕禄担任袁家村支部书记,当时为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农业生产抓起,领导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十年间,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发展经济,郭书记提出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白灰厂、水泥厂、硅铁厂、建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村办工业化企业逐步淘汰,袁家村发展遇到瓶颈,期间村干部常年外地考察学习,老郭书记儿子郭占武挑起重担,他提出弃工从农,搞现代化农业,观光农业,当时没有人拥护,为了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村干部党员带头先后赴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对农家乐乡村旅游有了初步认识,最终定位关中民俗文化,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2011年5月该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4、外来投资方面:要求投资商不但有资金,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袁家村无偿提供土地,对所投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每亩地至少300万投资额,其中公司占20%股份。

第二篇:旅游考察报告

四面山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与旅游产品的打造

——赴广西北海、阳朔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10月管委会一行32人赴广西北海、阳朔两地就两地景区的打造与管理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北海银滩、涠洲岛、晋江王府、刘三姐大观园、漓江、冠岩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将考察中所学经验及结合我景区实际的思考整理汇报如下:

一、广西景区的优势与不足

本次行程安排的几个景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新兴景区,如银滩和涠洲岛,两个景区均位于广西北海,是较为年轻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了优惠政策;二是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其以“滩长平、沙白细、水温静、浪柔软、无鲨鱼、空气好”而称为“中国第一滩”;三是紧邻漓江各个成熟的旅游区,形成了一个旅游完整的旅游产品;四是依托海洋资源形成的旅游产品较为丰富,如海滩游泳、冲浪、捕鱼、海鲜等。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现有的基础设施如游客接待中心、购物点的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级阶段;二是管理较为混乱,羊儿客现象仍然存在,海滩内私营快艇没有严格管理易产生安全事故,景区内有兜售小商品的小摊小贩等现象;三是管理主体较多,不

利景区与游客直接沟通,景区内的众多游购娱项目均是私人投资,独立管理,没有明确标识景区的统一管理企业,游客一旦产生纠纷难以找到投诉主体。

第二类是老牌景区,如晋江王府、刘三姐大观园、漓江和冠岩等景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标识系统、购物摊点等能够按照4a标准建设;二是管理规范,吃住行游购娱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较为规范;三是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完善,能留住游客;四是有专门的旅游类学校为其培养输送旅游人才;五是以旅行社营销为主的营销推广手段成熟,各消费点与旅行社的合作密切,形成完整利益链条,有助于全国各地旅行社协助推广景区景点。不足主要体现在因为景区的过度开发,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其景观资源质量与固有的宣传形象差距较大,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总而言之,抛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硬件建设而言,我景区在宣传营销、旅游产业链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打造,以及旅行社营销手段等方面与这些景区差距较大。这也是我景区目前发展程度相对滞后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下面就我景区的旅游产业链开发与旅游产品打造提出几点意见。

二、四面山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与旅游产品打造

(一)旅游产业链的开发

在景区打造的过程中,游客量决定了一个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决定游客量的最直接因素是宣传营销,其中尤

以旅行社营销最为重要。从我景区现在的客源量来看,散客占到了总游客量的60%-70%,旅行社游客仅占30%-40%,以上数据表明我景区仍处于景区发展的培育阶段,需要通过提升旅行社游客量来进入景区发展的成熟阶段。因此完善景区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行社组团的直接收益将是我景区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景区在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线路设计上,大没有纳入重庆精品旅游线路,小没有形成区内旅游环线,纯以上山避暑休闲游客为主,直接限制了入园游客的总量;二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三是商家与旅行社合作不够密切,没有形成一种共赢的良性循环,仅以景区的门票优惠政策吸引旅行社,对旅行社的吸引力不足。

因此要开发出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首先要解决或规避景区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

从线路设计上来看,下一步我们应与区旅游局密切联系,针对外省市游客推出一条四面山-武隆-金佛山等周边景区的大旅游线路,在区内形成一条聂帅陈列馆—黑石山—中山—四面山的小旅游线路。同时跳出吃住行游购娱局限在四面山的定式思维,将购和娱延伸到城区,与玫瑰米花糖、江津酒厂等区内知名企业合作开辟专门的特色旅游购物场所,在景区内六要素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将其扩展到全区形成大旅游产业链。其次是借助千瀑旅行社力量,引导景区内和景区外的商家通旅行社合作,引入已有

的利益分成方式,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收益增加线路吸引力,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二)旅游产品的打造

将旅游产业链扩展到全区对从景区的角度来说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开发完善景区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仅指游客可带走的土特产,还包括景点产品,娱乐项目等可供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

景区的土特产开发上,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区内的特产改变包装转换成景区旅游产品。目前虽然商务局在牵头这项工作但推进力度并不理想,因此管委会有必要学习阳朔市成立一个专门的旅游产品开发委员会,落实部门和人员具体经办旅游产品的开发。

景点产品的打造上,大部分游客在游览完景区后给出的印象均是景区以看为主,以夏季避暑为主,少参与的项目。因此在景点产品的打造上我们应以爱情文化为主线,推广四季旅游的景区产品。春季推春游,夏季推避暑,秋季推采果,冬季推年猪,在现有景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小型基础设施和营造文化氛围增加景区的客观赏性。

景区的娱乐项目上则可在新的滨湖广场上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一些适合我景区的休闲、游乐项目。篇二:云南旅游考察报告

云南旅游考察报告 2008年4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内组织赴云南8日旅游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 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旅游考察先后赴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丽江市、石林、九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6个州市。实地考察了昆明民俗村、九乡溶洞、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20余个景区景点,期间观看了《吉兴宴舞》、《印象丽江》、《澜沧江之夜》等精彩文化旅游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充分体会了少数民族所特有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直观地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二、 云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味。在云南考察期间,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

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历史遗迹、民俗民风、名人地理、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洱海之源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傣族园的泼水联欢,澜沧江之夜的歌舞表演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都成为新的亮点,增强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驱动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游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地开拓特色文化消费市场。我们考察所到地区在规划、布局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时,都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丽江市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文化和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良好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强化文化、旅游管

理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昆明提出打好生态、文化、民族风情“三张牌”,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展示昆明旅游的魅力。

(三)广泛开辟渠道,大力促销文化旅游产品。我们每到一地,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景区景点、文艺表演的大型宣传广告。各地制作的宣传册、光碟等宣传品精美别致,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琳琅满目。各旅游城市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昆明首开城市形象宣传先河,2000年就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城市形象广告。《云南映象》有一套人马常年在国外巡演,生动形象地促销了云南旅游。丽江通过举办东巴文化艺术节、《爱我丽江》全国摄影大赛等大型活动及参加世界遗产论坛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影视作品宣传促销也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天龙八部》的热播又掀起了大理宣传促销的新高潮,《五朵金花》让人们熟悉了大理。国际著名演艺界人士高仓健、张艺谋联手在丽江摄制了影片《千里走单骑》,并在丽江古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映式。《茶马古道》、《铁血高原》《一米阳光》等40多个影视剧组到丽江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和20多家省台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丽江热。丽江、大理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

(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精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云南各地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和建设。推出了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云南民族村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人文资源品牌,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等气势宏大、让人震撼,均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热点和卖点。

(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云南各地十分重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云南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民间人才济济。闻名海内外的《纳西古乐》,就是纳西族人宣科运用现代商业手段进行运作,成功推出的民族文化品牌。《印象丽江》(雪山篇)600名演员全都是普通农民,来自10个少数民族;《云南映象》70%的演员也直接选自少数民族村寨。为了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精品,则聘请高手策划、编导。《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印象丽江》则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执导。云南的旅游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也 比较高。考察团所到州、市的接待、导游人员都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景区景点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待人热情,大方得体,让人对云南留下美

好印象。

三、收获和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突出、亮点明显,使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经验,找差距;学精神,找不足;学特色,找目标。学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群众,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经验,学习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经验,学习他们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学精神,就是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学特色,就是学习他们想问题办事情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学习他们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学习他们坚持富生富民相结合、选准发展路子。通过赴云南学习考察,对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收益增倍的作用,不但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我们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搞好旅游总体规划、建设及宣传促销工作。这次赴云南学习考察,我们感到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路,要把学习的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首先,篇三:旅游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事处金山社区支部书记——齐洪亮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地方区域知名度,激发广大群众自豪感。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 在台湾的所见所闻

日月潭,潭面清澈碧绿,群山环抱,山水辉映,风光旖旎,到处都回荡着绮丽的风姿,令人百看不厌、赞叹不绝!

士林官邸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官

邸,蒋介石在此生活了26年。官邸

分为山区和平地区,平地区目前已

开放民众游览,园区内的花草树木

是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内花园位于

官邸正馆对面为中式庭园,外花园

则为西式庭园;

飞牛牧场为游客提供一个优质

的休憩空间及三生合一,生产、生

活、生态的农村休闲体验,让人由

“亲近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学习

“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茶山房肥皂体验馆,除了琳

琅满目的肥皂纪念品,热煮制皂

法、茶山房严选物料等,带给游

客的更是一次深刻的寓教于乐、

回味无穷的观光记忆。

七股盐场咋看尤似矗立于沙漠中的巨石,登临其上,犹处严寒极地,很有雪国风味。

通过本次旅游,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二、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庆云县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伴随着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德滨高速建成通车,庆云交通便利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由此带来的联动效应与日俱增。从这里出发,可实现“半小时下海、一小时上天、两小时进京”。庆云县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国道205线、省道315线和246线贯穿县城,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将为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庆云是第一批山东旅游强县,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aa级景区4处。海岛金山寺、庆云小商品现代批发市场、庆云纪念馆、唐枣生态园、北海公园等景点已初具规模,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祥云欢乐世界也在建设中.

3、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庆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庆云”之名,有“吉庆祥云”之意。庆云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有众多宗教、民俗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有待于引导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庆云县的乡村旅游还在探索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游客接待量太少等。

三、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区。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一)市场定位

1、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祥云欢乐世界,在东辛店镇逐步形成可观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庆云县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2、休闲度假胜地。依托海岛金山寺、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严务水库、湿地公园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在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周边修建森林木屋、河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河边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四、庆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坚持以下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

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草青、水更清。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篇四: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班级:

姓名:肖楚婷

学号:

题号:测试题十一市营 201001070108 10 目 录

一、调查概要„„„„„„„„„„„„„„„„.3

(一)调查目的„„„„„„„„„„„„„...3

(二)调查对象„„„„„„„„„„„„„...3

(三)调查方法„„„„„„„„„„„„...„3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3

(一)样本结构分析„„„„„„„„„„„...3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4

(三)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6

三、结论与建议„„„„„„„„„„„„„„....8

(一)结论„„„„„„„„„„„„„„„..8

(二)建议„„„„„„„„„„„„„„..„9

四、附录„„„„„„„„„„„„„„„„„...11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问卷„„„„„„„„.....11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要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于2011年12月24-25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网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如图2-1所示)。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图2-1 性别结构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如图2-2所示),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图2-2 年级结构分布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如图2-3所示)。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

场巨大。

图2-3 旅游喜好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如图2-4所示)。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

高。

图2-4 每年旅游次数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如图2-5所示)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另外,五

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图2-5 旅游时间 篇五:旅游考察报告(图文并茂) 旅游考察报告 2014年8月21日至9月1日我们团一行前往南方各个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考察,途径苏州、上海、杭州、乌镇、横店、福州、厦门、温州,领略了南方城市独具特色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

顾颉刚先生曾说过:“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但是在我看来外人对苏州古城的了解是远远不及苏州园林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作为中国极具特色的旅游城市,苏州旅游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古朴的街市、悠长的水巷,蜿蜒流淌的小河,清澈明净的

水光桥影,以及“轿从门前进,船在家中过”

的水乡风情是苏州水乡古镇的真实写照;苏 州的丝绸、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

文化底蕴,素有“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

美誉。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

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

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河蟹发展

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

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

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

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

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

工业基地。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

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

通行吴语上海话。

镜头三:杭州(西湖、河坊街、中国美术学院)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偏好

的地方。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双峰插云、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断桥残雪,虽未能一一目睹但是一样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独特的风韵。而在这西湖景区,著名

的灵隐寺又让我们领略到宗教文化的丰富多

彩。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

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

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橙

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

楼,昨晚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冷暖相宜的光

照下显得愈加韵味十足。这是河坊街的亮灯

工程试验。游人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发出赞叹,灯光如此精致,人们在被勾勒出 的古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镜头三:乌镇 乌镇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乌镇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乌镇在展

示中国古老文化的非凡魅力和东方生活的传

统精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

者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使。 西栅景区占地面积

三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由十

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 乌 镇西栅街区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

古镇历史风貌。

镜头四:横店(秦皇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

“不到秦王宫,枉来影视城”, 有雄伟 壮观的各类宫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

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巍巍城墙与王宫大殿交相辉映。主宫“四海

归一殿” 威严矗立,高耸挺拔,淋漓尽致地

表现出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磅礴恢

宏气势。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

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更有充分展示了秦汉时期街肆风貌的“汉街”,黄尘古道?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是“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最具魅力的景观。清明上河图景区影视拍摄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她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城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走近历史的悠远感觉。但她出于宋代而不拘泥于宋代,可满足汉代后,民国以前为历史背景的影视拍摄。

晚上我们来到了酒店附近的梦幻谷,在这里好玩刺激的游戏应有尽有。 梦幻谷景区,包括横店老街、江南水乡、梦文化村三大区域。是一个以火山爆发、暴雨山洪等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风貌展示为主,配以各种游乐设施和演艺活动等内容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 梦文化村集最丰富的古老神秘的自然奇观和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为一体,带给您的是惊心动魄的强烈震撼和如梦如幻的新鲜体验。景区内数十处名目新奇的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定会让身临其境的您流连忘返。国内首家震撼体验性灾难表演“暴

雨山洪”令人胆颤心惊。全球最大火山实

景演出《梦幻太极》为您打造的是一台赏

心悦目、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

镜头三:厦门(中山步行街、普陀寺、

鼓浪屿)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

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

寺、

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 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它因此被人称为“鹭岛”!

厦门是一个温馨的城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第三篇:北京旅游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第一天天气晴

我们坐大巴来到了杭州,在杭州城站等待开往北京的T32次列车,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中国,火车站的人都很多,这没办法。等车期间去吃了晚饭,火车站附近的吃的有些小贵,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上了火车,全系95个人分布在了两个车厢,比较集中,大家开始打牌的打牌,玩游戏的玩游戏,旅途正式开始。

第二天天气晴

一大早,我想的早点起来洗漱不用排队,然后六点多就起来了,结果出来一看同学们起来了一大半,想不通他们哪来的那么大的精神。

从北京站下车,感觉帝都的空气差的厉害,看天空都是灰色的。跟着导游坐大巴来到了颐和园,还是逃不过人山人海。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走出长廊就来到了排云殿,这里是万寿山前最宏伟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昆明湖看着没多大。走之前回首再望,绿树丛从,红花灿灿。

出了颐和园,吃完午饭来到清华,清华的学生带我们逛了他们的校园,讲了很多关于清华的历史,还有各个建筑是哪个国家的风格了等等。

吃完晚饭,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感觉很累。

第三天天气晴

早晨六点半起床吃完早点,我们坐着大巴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它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外形呈半椭球形。走进国家大剧院,里面比外面更美,头顶有波兰荡漾的水纹,映在脚下,有种在水下宫殿的感觉,然后我们参观的里面的艺术品,因为没达到那种境界多数看不懂。

走出国家大剧院来到了天安门,伟大的毛主席的巨幅照片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格外的醒目,使我们更加崇敬这位伟人。红色的城墙和黄色的琉璃瓦显得整个建筑群格外的辉煌和宏伟,古代帝国的宏伟展露无遗,登上天安门城楼,感觉里面有点商业化了,大半是卖东西的。

然后我们来到了国家博物馆,时间很紧,好几个馆都没去。在里面看到了各个朝代的钱,还看到了国家博物馆的改建过程。

中午吃完午饭我们坐大巴来到了恭王府,也就是中国第一大贪官和申的家,导游介绍了很多关于和申的故事。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

出了恭王府我们去了四合院,看到了老北京独有的建筑。然后就驱车回到了宾馆。 第四天天气晴

早晨吃完早饭来到了CCTV大厦,然后去了中国科技馆,在科技馆看到了从古到今的许多伟大的发明,玩了些好玩的东西,感觉那里面的东西小朋友会比较喜欢。

吃完中饭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是之前奥运会远动员拼搏的地方。站在奥林匹克广场上,映入眼帘的第一景就是鸟巢,电视中看到的景象和现实对应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如此的建筑体现出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也体现出建筑工人的做工精细;再就是水立方,典型

的形状,让人嘘唏惊叹。近看鸟巢,应该是不锈钢或者是合金的巨大框架围绕着这座世界级的建筑,顶上的火炬筒,里面是彩色的,周边是旋螺状的锯齿。“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第五天天气晴

一大早我们坐车来到了故宫博物院,它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出了故宫,我们来到了地坛,这是个老年人散步打牌的地方,曾经是皇帝祭祀的地方,现在好多老年人在这里打牌,锻炼身体,还有个门球场。

最后我们去了王府井,这里有好多小吃,我们去吃了全聚德的烤鸭,然后就坐车回到了宾馆。

第六天天气晴

这是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早晨起的比较晚,退了房子坐车来到天坛,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

吃了中饭我们就前往火车站坐火车,旅途就这样结束了。

第七天下雨

醒来后,看见外面下起了雨,这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区别。通过五天的考察,我感觉这一趟有很大的收获,见识到了很多,我们真实感受到北京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都市繁荣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巨大鼓舞,激励我们向上奋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四篇:酒庄旅游考察报告

篇一:酒庄考察报告

赴河北怀来酒庄、莱恩堡酒庄考察报告

2012年9月30日,刘总、杨经理、张工等前往河北怀来各酒庄进行了1天的实地考察。先后考察了孔雀城、瑞云酒庄、容辰酒庄、迦南酒庄等地,听取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并就酒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地研讨和交流。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理清了我们今后发展庄园经济的一些观念和认识,本次考察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感受很深。

一、考察地特点

(一)怀来所处的北纬40度线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生长,被国内外专家确认为中国最佳酿酒和鲜食葡萄栽培地区之一。

拥有每年一届“葡萄采摘暨葡萄中国佳酒招商网节”这个媒介平台,大力宣传,招商引资。怀来县种植葡萄有近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怀来因地制宜实施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基地建设模式,加快从农户分散种植向基地规模化种植的转变,实现了葡萄种植面积每年一万亩的滚动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桑园、东花园、小南辛堡、大黄庄四大葡萄主产区。 建设用地65万(拿到商服证的价格),大包干价格。7%的建设用地。庄园门槛年产大于75吨。单体可以划分产权,商服用地(土地证,产权证,40年)。本地区目前有33个酒厂拿到生产许可证。

二、取得的经验(工艺、设备、酒的种类、酒庄布局、产能情况、园区情况)

(一)瑞云酒庄

1、建筑风格:瑞云酒庄建筑风格为浓郁古朴的中国乡村风格,石头房子,点缀中国乡村代表性什物,如玉米和辣椒。建筑材料为红砖和石头,酒庄内功能布局涵盖了生产场所(发酵、灌装、酒窖)、休闲娱乐办公场所(会所、品酒、酒吧、画廊、接待、博物馆、办公室、商店等)

2、工艺设备:具有200余个225升橡木桶,7吨的国产发酵罐约25个,三个果浆泵,螺杆泵。传统螺旋压榨机,小型手工灌装线(没有贴标机,膜过滤机、冲瓶机、灌装机、打塞机、封帽机),除梗破碎机,采用传统的干红发酵工艺。随后在橡木桶中酿制18个月左右,瓶储24个月。目前年产60吨左右,将来年产400吨左右。小型硅藻土过滤机1吨/时。

3、产品种类价格:全是单品种酒。珍藏赤霞珠红葡萄酒、赤霞珠年份酒。西拉干红

4、销售模式:期酒模式、会员制,市面上买不到。

5、园区情况:98年租的地,04年投建,07年有产量,园区面积约600亩。品种主要有赤霞珠、西拉。西拉。机械埋土,加人工后面再埋。3*1米。主要是霜霉病。不打药。不施肥。

6、投资情况:园区投资较早,土地成本较低,投资者为张家口当地人。

(二)迦南酒庄

王雪红,两个大葡萄园。12000亩,附近5000亩,建了两个。中法参股50.3.迦南是自己建的。两个项目挨着。迦南没有接待。所有酒庄基本都没有接待、旅游、休闲功能,基本都是生产建筑。 只有桑干酒庄是成熟的酒庄。

(三)容辰酒庄容辰酒庄建设规模3000吨,但现在年产仅300吨,大部分时间厂房设备闲置。 全部引进国外设备,投资人应该为美国背景的华裔,受到某个国外成熟酒庄的感染,而仿照该酒庄,引进全套生产线。但是遇到了发展阻力,而不得减缓、改变原来的思路,转而生产少而精的产品。

容辰酒庄基本没有绿化、没有休闲娱乐设施。设备非常先进,生产配套齐全,是三个酒庄中唯一全面成熟的生产性酒庄。但不具有休闲旅游性。固定资产投资严重浪费。由于当地食品审批阻力,而没有灌装外部产品或让渡生产线的使用权。

三、考察认识与今后发展建议

(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二)加大对葡萄园区建设的投资力度

1、继续扶持葡萄种植业

2、

3、完善集葡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种苗繁育和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为一体的葡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综合生产水平,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和葡萄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行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

5、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对我团葡萄产业发展中有关重大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一些成功经验的借鉴应用,必将对我团葡萄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将促使我团葡萄产业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二)莱恩堡酒庄

1、考察地特点:

房山位于北京西南,地势西高东低,属太行山山脉,拥有首都最大的山前暖区。全区有10个乡镇的50000亩土地处于北纬40°酒用葡萄种植黄金线,适合种植酒用葡萄。为此,房山区委、区政府决定依托浅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国际葡萄酒庄产业。北京房山国际葡萄酒庄产业按照原产地、标准化、高质量、品牌化酒庄酒发展原则,打造高端葡萄酒庄园产业带,并与之配套建设相关的商务贸易会展区、加工物流区、科研教育区、生态办公区和人文涵养区。未来房山浅山区将形成以中西文化、田园风光为特色的,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交易展示、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带。

2、酒庄概况:

2.1酒庄布局:酒庄现在建有一个临时发酵车间,两排职工平房宿舍(庄园之家),一个集娱乐、餐饮、休闲、洗浴为一体的酒庄会所,一个在建集发酵、加工、灌装、窖藏、展示销售、仓储等为一体的欧式风格酒庄主题楼(欧洲城堡风格),另外酒庄有酒庄博物馆、古堡、酒庄别墅群项目在策划设计阶段。发酵能力约400吨

园区主要有六个三年龄葡萄园区,两个嫁接、品种实验性园区,品种主要为:赤霞珠、品丽珠、马瑟兰、梅鹿辄,霞多丽,维代尔。已建成园区总面积约300亩。 酒庄有长工40余名,公司自有宿舍、食堂。 今年发酵第一批葡萄酒。

2.2、酒庄设备:酿酒设备有意大利原装进口5吨发酵罐24个,5吨橡木桶10个及228升橡木桶200余个。有各类进口活塞泵、离心泵,气囊压榨机、破碎除梗机等。 园区设备有进口喷药机,自制喷药机。旋耕机。

2.4、公司园区管理文件:种植部详细流程;葡萄观察记录方案等。

3、取得的经验:

3.1、公司应该聘请专业的酒庄设计公司对车间布局、功能布局进行设计,聘请专业资深的酿酒师进行发酵工艺的规划,最好在投产或验收前请食品安全部门(qs)审查,以便于顺利取得qs认证。

3.2、在种植前,要对园区历史、周边环境有个详细的了解,并形成标本或者拍摄纪念,使将来酒庄讲解时具有历史感、个性感、故事感和独特唯一性,挖掘酒庄本身的故事,这正是酒庄酒的内涵:个性、唯

一、稀缺。

3.3、在种植前,做土壤剖面,分析土层分布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以便于栽植适宜的酿酒品种和根据土壤情况选择施肥种类和数量。

3.4、要有个性化的酒,采用个性化的酿酒工艺,只有个性化才能在市场中区分出来,让人记住,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工艺(冷浸、带梗发酵等)

3.5、积极寻求政府扶持,在路灯、机械、葡萄苗木、土地方面寻求篇二:旅游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事处金山社区支部书记——齐洪亮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地方区域知名度,激发广大群众自豪感。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 在台湾的所见所闻

日月潭,潭面清澈碧绿,群山环抱,山水辉映,风光旖旎,到处都回荡着绮丽的风姿,令人百看不厌、赞叹不绝!

士林官邸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官

邸,蒋介石在此生活了26年。官邸 分为山区和平地区,平地区目前已 开放民众游览,园区内的花草树木 是休闲踏青的好去处,内花园位于 官邸正馆对面为中式庭园,外花园 则为西式庭园;

三义木雕博物馆将木雕之美具体呈现,让观众对木雕的应用与艺术获得完美的体验; 飞牛牧场为游客提供一个优质 的休憩空间及三生合一,生产、生 活、生态的农村休闲体验,让人由 “亲近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学习 “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茶山房肥皂体验馆,除了琳 琅满目的肥皂纪念品,热煮制皂 法、茶山房严选物料等,带给游 客的更是一次深刻的寓教于乐、 回味无穷的观光记忆。

七股盐场咋看尤似矗立于沙漠中的巨石,登临其上,犹处严寒极地,很有雪国风味。 进入故宫广场前,即见六根石柱所组成的牌坊,坊上题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拾级而上,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内部仿清乾隆皇帝的养心殿格局而设,除了展示王羲之的名迹,四支梁柱上还挂着唐朝陆羽《茶经》的放大局部照片。 通过本次旅游,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庆云县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伴随着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德滨高速建成通车,庆云交通便利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由此带来的联动效应与日俱增。从这里出发,可实现“半小时下海、一小时上天、两小时进京”。庆云县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国道205线、省道315线和246线贯穿县城,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将为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庆云是第一批山东旅游强县,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aa级景区4处。海岛金山寺、庆云小商品现代批发市场、庆云纪念馆、唐枣生态园、北海公园等景点已初具规模,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祥云欢乐世界也在建设中.

3、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庆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庆云”之名,有“吉庆祥云”之意。庆云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有众多宗教、民俗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有待于引导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庆云县的乡村旅游还在探索阶段。 (三)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游客接待量太少等。

三、庆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区。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一)市场定位

1、观光农业基地。依托祥云欢乐世界,在东辛店镇逐步形成可观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庆云县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2、休闲度假胜地。依托海岛金山寺、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严务水库、湿地公园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在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周边修建森林木屋、河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河边垂钓、游泳、溪流戏水、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四、庆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坚持以下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草青、水更清。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篇三:旅游考察报告(图文并茂) 旅游考察报告

2014年8月21日至9月1日我们团一行前往南方各个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考察,途径苏州、上海、杭州、乌镇、横店、福州、厦门、温州,领略了南方城市独具特色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

镜头一:苏州(狮子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山塘街) 顾颉刚先生曾说过:“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但是在我看来外人对苏州古城的了解是远远不及苏州园林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作为中国极具特色的旅游城市,苏州旅游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古朴的街市、悠长的水巷,蜿蜒流淌的小河,清澈明净的 水光桥影,以及“轿从门前进,船在家中过” 的水乡风情是苏州水乡古镇的真实写照;苏 州的丝绸、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 文化底蕴,素有“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 美誉。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 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 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河蟹发展

的国际化大都市。 镜头二: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外滩、南京路、城市规划馆、上海博物馆) 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处处透露着时尚的气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 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 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 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 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 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 工业基地。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 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 通行吴语上海话。

镜头三:杭州(西湖、河坊街、中国美术学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偏好的地方。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双峰插云、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断桥残雪,虽未能一一目睹但是一样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独特的风韵。而在这西湖景区,著名 的灵隐寺又让我们领略到宗教文化的丰富多 彩。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 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 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橙 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 楼,昨晚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冷暖相宜的光 照下显得愈加韵味十足。这是河坊街的亮灯

工程试验。游人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发出赞叹,灯光如此精致,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镜头三:乌镇

乌镇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乌镇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乌镇在展 示中国古老文化的非凡魅力和东方生活的传 统精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 者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使。 西栅景区占地面积 三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由十 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 乌 镇西栅街区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 古镇历史风貌。

镜头四:横店(秦皇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 “不到秦王宫,枉来影视城”, 有雄伟 壮观的各类宫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 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巍巍城墙与王宫大殿交相辉映。主宫“四海 归一殿” 威严矗立,高耸挺拔,淋漓尽致地 表现出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磅礴恢 宏气势。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

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更有充分展示了秦汉时期街肆风貌的“汉街”,黄尘古道?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是“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最具魅力的景观。清明上河图景区影视拍摄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她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城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走近历史的悠远感觉。但她出于宋代而不拘泥于宋代,可满足汉代后,民国以前为历史背景的影视拍摄。

晚上我们来到了酒店附近的梦幻谷,在这里好玩刺激的游戏应有尽有。 梦幻谷景区,包括横店老街、江南水乡、梦文化村三大区域。是一个以火山爆发、暴雨山洪等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风貌展示为主,配以各种游乐设施和演艺活动等内容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 梦文化村集最丰富的古老神秘的自然奇观和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为一体,带给您的是惊心动魄的强烈震撼和如梦如幻的新鲜体验。景区内数十处名目新奇的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定会让身临其境的您流连忘返。国内首家震撼体验性灾难表演“暴 雨山洪”令人胆颤心惊。全球最大火山实 景演出《梦幻太极》为您打造的是一台赏 心悦目、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 镜头三:厦门(中山步行街、普陀寺、 鼓浪屿)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 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

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它因此被人称为“鹭岛”!

厦门是一个温馨的城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通过这次的旅游考察,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艺术取自生活,更高于生活”的道理!

第五篇:赴美旅游考察报告

依照国际政治学的分析,生态环境给民族国家带来的麻烦,不止表现为直接的安全威胁,更体现在对国家主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所受到的约束和制衡上。然而,如何认识这种约束和制衡,人们却有着大相径庭的立场与观点。基本上可以看出两种大的利害关系和思考方向:一种是从主权国家的利益出发的,另一种则主要着眼于全球共同体的利

益。本节仅考察前者,后面(下篇)将专门讨论国际社会的态度。

从国家行使管理权利的角度看,以生态环境遭破坏为核心的全球性危机的加深,给各国政府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其中不少涉及到国家主权、威胁到原有的统治能力。比如,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和国际规定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格;从环保标准上看,环境保护也趋向于定量化和加强监督过程,对各国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各个地方,尤其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到处能够听到所谓加强“全球村居民”之间合作的呼声,其中最强烈的吁求来自“绿党”、新社会运动、各国政府及民间的环保机构、反核组织、各种专门的国际组织。到目前为止,各国对于这种势头抱有一种多少有些矛盾心理:当仅仅涉及生态保护、难民安置、水资源分享等比较具有技术工艺层面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时,它们愿意显得比较慷慨大度,主动出让一部分曾经属于主权范围下的权利和权力;而一旦触及比较敏感的国家安全、军事和政治利益等领域时,最典型的如国际核监督、资源信息等等,主权受到损害的意识便会增强,相应地,在行动上也变得比较谨慎甚至有敌意(法国政府默许情报部门对新西兰等国的绿色和平组织的反核船只实施秘密爆炸行动便是一例)。冷战结束后的这几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形形色色的国际干预日益增多。国际干预在当代的加强及其结果,无形中使国际法律秩序得到了某种硬化或加固。按照传统的理解,国际法原则上只对同意这些规则的国家有约束力,如果主权国家表示异议,即等于本应适用于主权国家的规则失效或名存实亡。当代的世界政治现实与此并不完全一致,而且看上去似乎越来越不一致:如果涉及的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协定、国际法院的判决或权威的法学家的著作等国际法的渊源,主权国家的不承认或口头承认后的不履行,的确可能导致国际法的失效;在上述诸方面,“软约束”表现得十分明显。然而,一旦涉及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就难以讲同样的话。很清楚,在90年代的今天,谁也不敢拿安理会的决议当耳旁风;在很多场合,“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这当然是许多主权国家不愿见到的情形。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国家主权的关注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它们看来,如果说国际社会的环保决议或各种标准确实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至少是多数国家的意愿)所致,那倒还容易理解一些;问题是其中相当多的东西是“少数发达国家塞进去的私货”,仅仅代表着一些西方国家的利益和要求。从根本上讲,西方国家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和信息及技术上的优势,支配着许多国际制度、规章和条约的起草和执行,逼迫发展中国家接受它们本来不应当接受(起码程度上有别)的环保方案,甚至以预防环境被破坏为名、行控制发展中国家之实。这里面又可区分出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对议事程序和国际规则及优先性的控制,比如多数发展中国家会认为发展优先、环保只能在此基础上跟进,而多数发达国家从既得利益出发,则有相反的强调,最终的国际规则往往是后者意志的体现(世界银行近年来关于环保标准在用于发展援助的贷款项目中的强制性要求,就是一明显的例子);二是决策权力和权威有利于发达地区的分配,比如凡是与生态环保问题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关键的位置均由欧美日地区出身的专家出任,发展中国家推举的代表充其量能够担当一些名义性、礼仪性等比较次要的职务[注12];第三表现在对环保协定的执行和监督上面,比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巴黎统筹委员会及“伦敦核供应俱乐部”等重要国际核管理组织对核原料的控制、对发展中国家核技术的封锁、以及对所谓“麻烦国家”的制裁。[注13]

各国政府、尤其是较为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主权关注”,由此自然产生出来;简单说,它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经济相互依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全球化时代,如何既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比较成本优势,使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又能够学会适应国际上日益加大的重视生态压力和各种环保标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摆到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平衡点上,同时又能够确保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发言权,避免陷入某些发达国家设下的“游戏圈套”,尤其是防止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根本权益受到损害,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少数“核心国家”的“依附性外围”。这里的关键词是“依附”(英文为“dependence”),按照其发明者之一的界定,它“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即一些国家的

经济受制于它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与扩张。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之间以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但是结果某些国家(统治国)能够扩展和加强自己,而另外一些国家(依附国)的扩展和自身加强则仅是前者扩展——对后者的近期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和/或消极的影响——的反映,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就呈现依附的形式。无论如何,依附

状态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总局面。”[注14]因此,所谓“国家主权关注”,实际上就是指沦为经济及政治上的依附国的担忧。

无论是地理政治关注,还是生态威胁关注,或者是国家主权关注,反映的都是民族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行为体的思考及忧虑。然而,象我们前面指出过的那样,民族国家并不是唯一的行为体,在许多情况下甚至不被当成是最重要的行为体;在后面这些场合,生态环境政治引起的关注自然也有了另外一些内涵。

下篇、生态环境政治——国际社会的视角

最近二十年多来,全球主义政治观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它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透视,它在进行这种透视时所采取的独特视角,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国际政治结构和国际思维框架的局限性,感受到了建立新的合作与协调模式的必要与可能,感受到了世界在新的时代所发生的改变与演进。从国际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全球主义政治观在观察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冲击时,揭示了一系列具有“破旧立新”意味的命题与思想,把人们的眼光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安德鲁·胡里奥(AndrewHurrell)指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挑战,是对旧式的国家主权观念的冲击。这个构造传统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在生态危机的全球性扩展面前,日益展示出其时代的局限性。“生态的挑战迫使我们重新开启有关自然与国家主权局限性这一问题的探索之门。向传统的主权观念发出质疑的,既有国家处理生态威胁的有限能力(地方性和全球性两方面兼而有之),也有新社会力量围绕环境问题显示出来的动员能力及其潜力,还有国家控制全球经济的力不从心的各种表现,以及管理生态保护问题的国际制度的各种安排显示的力量及其前景。不仅如此,世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和‘人-境’相互依赖感的强化,增加了一种新的星球意识(anewseeofplanetarycocioue),它导致了不是基于领土之上的政治认同感,建立起了新的政治组织和行动的机制。”[注15]

依照这种“新的思维”,生态环境危机给国际关系结构和国际政治研究带来的深远改变,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主权的受制约和相对弱化

与上篇提到过的“国家主权关注”不同,这里讲的主权问题,是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的。按照新的观念,由生态环境危机造成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新趋势,显示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结构和观念的衰变。国家在新的全球生态危机面前要么显得太大,那么显得过小:所谓“太大”,是指它无法设计和承担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它们只能从下面、从基层、从各个地方逐渐实现;所谓“过小”,是说国家无法应对跨国界的生态问题,后者经常是由国际组织和NGO处理的。“从这个角度看,正在分崩离析的主权国家体系已经成为管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障碍。”[注16]另一方面,全球生态危机的加深,和世界对待它们的反应的变化,为“世界主义道德意识”(acosmopolitanmoralcocioue)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所有人必须负责任地分享这个世界,“星球方舟”上的全体乘客不得不同舟共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园——资源必须在所有民族(国家)之间保护和分享、在不同代际之间保护和分享的这种观念,与旧的国际政治学中所讲的国家利益、权力斗争或集团本位主义有质的区?稹?/gt;

“地球村”意识的发展,有可能导致限制国家主权的要求:首先,全球意识的加强将要求约束国家主权的范围和功能,比如,限制矿物能源的消费,控制可能造成对臭氧层的破坏的物质(如氟利昂)的使用,制止对雨林及森林地区的砍伐等等。其次,全球意识的强化将要求加大对全球NGO和各国内部个人及集团权利的保护,促进资源、财富和活动余地的公平分配,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层面的实现。例如,在新的国际气氛下,对少数(个人和集团)的保护和重视会比从前多得多。再次,全球意识的发展将要求人们注意一些过去不曾注意或注意不够的互斥关系,如自然环境的高度保护与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关系、迅速的经济成长与传统文化(包括历史遗址、传统技艺等)的保留的关系、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新技术新科学的发明与道德尺度的维护的关系。总之,“全球环境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现有政治经济结构发出的挑战,向我们提出了世界重新设计与组织的严肃课题,比如,国家间谈判与合作的形态,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世界财富的分配和全球民主化的新形式,等等。……在国家观念的现有尺度内,秩序、正义等标准已经形成特定的模式;而一旦超越这种尺度,就会发现许多不完善之处。……环境问题和生态政治可能正在改变占支配地位的偏好和价值,创造新的思维空间”。[注17]

从国际制度层面观察,全球生态环境挑战及其“制度效应”(即不断设立解决相关问题的各种制度、规范和法律),会逐渐导致国家间关系中以往存在的“无政府现象”的减弱,同时令各国的本民族意识淡化,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提高。由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卷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各种机制,世人已经不可能再把国家视为某种完全自主的单元。这一“缠绕过程”(proceofenmeshment)将持续延绵下去,逐渐增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在此过程中,权力正不知不觉地从各国的上层向各种国际制度转移(如联合国环境纲要、联合国发展纲要、联合国海洋法、联合国发展援助、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海牙国际法庭、世界自然保护协会、国际货币基金及世界银行等等),而各国从开始时的不情愿、不主动地进入国际合作与协调过程,逐渐朝比较情愿、比较主动的协作方向迈进。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既往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一面是正式的主权国家的权利要求,另一面是国际社会的权威性;变化的趋势是前者弱化,后者加强。国际范围的各种机制和规范,逐渐成为新的权威中心,各国政府的旧的权威地位受到日益增长的削弱。国际制度的不同层次,把不同的约束(实践的和规范的)施在国家主权的概念上面。各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高密集度的国际准则、规定、规范和制度的约束,也不得不学习和适应这些约束;即使是那些强国大国,它们的国际权力和地位及影响他国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它们是否“有力”和“有效”地利用各种国际合作安排。总之,从全球主义者角度看,生态环境危机造成的一个国际结构性的变化是,国家的传统权利及权力在淡化,而国际社会的共同职责在加强,影响在扩大;变化的特点,是从最低限度的合作目标,朝建立国际规则和承担更大责任的方向演进,朝改善及改造国家内部的组织功能的方向演进,朝形成共同的星球意识的方向演进。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主权受制约的时代。

2.国际国内的界限逐渐模糊

国际关系中的许多重要的思想传统建立在一个认识之上,即国际关系从根本上有别于国家内部的政治过程。然而,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世界解决这种问题的新的努力,使上述旧的认识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与各国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过程之间,存在着日益强烈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使每个国家成为国际社会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了某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内在结构,并且,逐渐消蚀着、侵割着、淡化着传统的国家边界和政治分野,把各国内部各个领域的各种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折射、放大和再现。因此,不论是纯粹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或者是政治家和企业界人士,甚至于艺术家和出版家,都必须面对全球共同的挑战,把自己生活的小环境与国际大背景联系起来加以对待。如果说内河污染、森林乱伐、生物物种灭绝,还可以看成是某个国家内部的问题,至多对周边区域造成一定影响,那么,国际水域的污染、大片森林地区的沙化、某些地球生物的绝种,影响所及便大大超出单独的国家;至于世界性气温急剧升高、全球“热岛效应”的形成、臭氧层出现空洞等恶果,更是殃及整个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生态环境退化与暴力冲突之间的联系。按照既往的解释,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正是现实主义者所说的典型的“资源战争”(比如围绕中东地区水资源发生的各种冲突)。然而,这一类解释却漏掉了生态环境安全中最重要的方面:环境退化的危机已经和正在削弱弱小国家的社会构造,不仅严重加剧国家内部的动荡和暴力,而且造成周边国家和整个地区的不安。例如,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片非洲区域,由于长期缺少治理,也因为人为利用的不当,生态条件正急剧恶化,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从短期和局部后果上看,它严重危及到黑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政治稳定,从长期和更大范围观察,它给世界造成了一波又一波可怕的战争冲突、难民潮流、援助需求和疾病传染等威胁。换句话讲,生态环境安全的观念,已经无法简单按照旧的国内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限,或者军事威胁与其它形态的不安定的界限,加以划分和对待。

另一个事例具有同样的意味:在国家利益的认同问题上,传统观念的一个判断——国家实力大小决定国家所获得的利益——由于生态环境危机的加深同样有所失效。即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有可能在生态恐怖面临束手无策或遭受严重的打击——假如这种威胁来自臭氧层的遭受破坏、或者海平面的非自然升高、或者某种可怕的生物物种对人类的难以抵挡的侵害的话。显然,在生态危机面前,人们不可能完全根据国家的实力大小和传统地位,确定什么样的程度有害、什么样的程度无害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政治学里面,人们更多地是根据科学与政策的关系作出判断;国家的“环境学习”不得不适应于科学的揭示,国家利益的塑造必须服从于自然的法则;国内行为者的角色和国内的价值经常不得不与国际上生态环境的尺度协调,内部的议事日程常常不得不与国家对外的生态方针一致。

再如,当人们谈起国际生态环保制度和措施时,必须考虑它们的贯彻和效能。“传统的关注点”在于制度的构成、制度与权力的联系、制度延续的因素等方面,但问题在于如何使这些制度行之有效。十分清楚,国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在于国家的内部弱点和结构上面。非洲和南美一些国家的事例证明,当国家内部政治构造十分陈旧和虚弱时,国家的政权是很难执行国际协定的。笔者曾经指出:“从历史上看,大凡民族比较单

一、文化发展线脉比较有连续性、环境造成的大的冲击比较少见、社会进步比较平衡的国家,政府的对内统治对外独立的权利都有较好的保证;相反,在那些群际族际关系比较复杂、文化演进过程中‘断层’较多、外部挑战内部忧患的‘双重变奏’反复出现、社会现代化举步维艰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主权问题一般都被放入国际关系的背景下加以说明,国家主权与社会进步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了对各国国家内部事务的考察,我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当代的国际关系。”[注18]

上述事例证明,国际政治理论需要更多地聚焦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关系上。无论如何,以往所说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和“国内秩序”的标准,已经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问道,国家是否能够在其边界内有效地贯彻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政策?与国际压力这种“外生变量”相比,国家自身治理生态污染的能力的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标志着主权的弱化?国际上所说的许多“半主权国”(quasi-state),是因为它们失于管理环境退化问题,还是由于经济失败或政治合法性丧失,或者其它原因的综合所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探索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跨越传统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界限,产生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和范畴。

3.NGO基础上形成“全球市民社会”

从全球主义角度分析,对旧的国际政治造成深刻巨大冲击的另一个因素,是世界范围内“跨国性市民社会”(traationalcivilsociety)的萌生。由新的国际行为体组成的全球性市民社会网络,不论组织形式还是政治纲领都有别于国际政治学家已经十分熟悉的方式和内容。

在新的国际行为体中,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NGO)最引人注目。一般说来,NGO是指非官方的、非盈利的、与政府部门和商业组织保持一定距离的专业组织,它们通常围绕特定的领域或问题结成团体,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张,代表社会某些集团或阶层的愿望或要求。处在地方、民族、区域、国家、国际等不同范围的NGO,情况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按照“国际组织联盟”1993年年鉴的统计,1909年,全球范围的NGO为176个,1972年达到2173个,1992年超过27190个。NGO色杂样多,形式特点一言难尽。有的NGO是全球性的,有的是地区性或次区域性的;有的政治色彩浓厚,有的纯粹是专业人员和技术精英的俱乐部,;有的NGO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经常出现在国际政治的画面中心,有的仅仅表达少数人的偏好和追求;有的同联合国和各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的则与正式的官方的机构格格不入;有的财政来源丰富、组织网络遍布全球,有的NGO入不敷出,或者靠不稳定的某些赞助和课题维持有限的活动。

不论组织大小、范围广狭,总起来看,各种NGO在世界政治中扮演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例如,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除了各国政府的正式代表外,另有1400个NGO的4000多人出席了这次世界瞻目的会议,与此同时,在主会场附近,还有来自167个国家的25000名代表不同NGO的个人,围绕同一主题举办了“全球论坛”;更重要的是,在里约同时召开的这两个大会,最后通过的文件都强烈反映了重要的国际NGO对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见解。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中,有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各种NGO的代表978位,一些国家的官方代表团里也有部分NGO成员。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小岛国由于无法负担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费用,常常委托某些著名的NGO的代表作为临时代言人;例如,太平洋岛国瑙鲁便是请两位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家代为出席在伦敦举行的“防止废料倾倒国际会议”。从生态保护领域观察,各种国际NGO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除上面已经提到的以外,还可举出的事例有:协调世界各国沟通南北方对话,达成各种环保协议;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概念对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向国际社会和舆论揭露世界各地发生的破坏生态环境、违背有关协定的现象;努力揭示各国内部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的过程同国际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的内在联系;等等。

从发展前景看,国际NGO在未来的活动范围及其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张。原因之一是联合国的支持和鼓励。不少专家指出,UN实际上是NGO的天然盟友,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国际主义的”行为主体。现在,各种NGO参与联合国的程度日益加深,联合国与一些重要国际NGO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另一点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未来一段时间还可能进一步增强的世界“缩小和碎片化”趋势。目前的种族主义急剧上升、国内冲突大量外溢、国际干预不断增强、各国内部动荡不稳等现象,具有明显的跨国界跨地区特点;在电视等传媒的作用下和人们的日常感觉里,这个世界不仅变得越来越小,而且更加支离破碎,原有的维系手段和尺度却在日益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超国家的、跨地区的、次区域的、纵向横向的NGO显示出强劲的崛起势头,迅速填补了或力图填充民族国家衰败后的某些真空。所以说,国际政治不仅不再是、而且越来越不止是国家间政治,如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样,它是21世纪的大趋势之一。此外,也不能忽视NGO成长壮大的社会内部原因。市场化潮流使市民社会的发育成为难以阻挡的过程,它在令各国认同法人规则、产权规则和竞争规则的同时,给予个人、团体、利益群体自我表达的机会,使政府的调控及整合能力受到这样那样不无益处的挑战。因此,NGO的境遇以及它能否与政府建立建设性的批评伙伴关系,是全球市民社会成熟与否的一个象征。从各国历程观察,比较有弹性有包容性的社会,会有比较多有特色的专业化的NGO,会有更丰富更生动的多种行为主体互动的画面。同理亦适用于国际社会:比较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时期,可能有国际NGO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有特色的“补空”方式。[注19]

4.重新思考国际研究的内涵好范文版权所有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全球主义者在看待生态环境问题时,建立了不同于传统的国际政治学派的视角与方法。他们重新考察了国家的作用和主权的观念,重新估计了国际社会的道德与组织力量,主张用更大的单元(国际共同体甚至全球村)取代民族国家的主导地位,主张以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历史以及对外关系)的综合分析代替权力政治为中心的单一视角,主张赋予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比国家更大的单元如世界社会、或比国家更小的单元如个人或集团等)更重要的角色,主张用“世界政治”(worldpolitics)概念取代“国家间政治”(politicsamongnatio)或“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politics)等概念。

“全球主义”并不是一个思想整体。全球主义者中又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有的学者以乐观主义态度看待国际体系发生的新变化,有些人则比较悲观,故国际上又有“乐观论的全球主义者”(optimist-globalist)与“悲观论的全球主义者”(peimist-globalist)之分。前者相信,“如果相互依赖的程度持续上升,它将最终导致一个世界‘共同体’或世界‘文化’的形成,这又会进一步促进能够管理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进程的世界‘国家’的发展。”他们同时赋予跨国单元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和影响以更多的政治和安全含义,肯定它们对国际稳定与和平的积极贡献。[注20]后者认为,“并不存在肯定的理由说,相互依赖的增长会导致一个世界共同体的出现”;相反,它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冲突,因为,“系统性的相互依赖的增长,在世界政治中一般会同时创造新的冲突机会和新的合作领域。”[注21]悲观论者承认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但他们主要从“全球性问题”的角度加以考察和得出结论。“罗马俱乐部”的两份重要报告《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于转折点》,是悲观论的典型。不过,总起来讲,全球主义立场代表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观的视角,它使人们拉开了与传统的权力政治位置的距离。

全球主义理论家提出的许多问题,有些在比较保守的现实主义者看来,可能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但这些问题确实启发了人们的思考、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对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抨击,可看成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者发展出的多样性的一个事例。

美国研究生态与道德关系的一位著名专家亨利·舒(HenryShue)指出,西方的多数道德是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之上的,这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全部的和唯一的利益,归根到底是人类自身的好处和需要;人类不会为了任何非人类的动物、植物、或其它种属(如生态体系)去干任何事情,除非它们适合了人类的某种需求或偏好。例如,假如人认为某种非人的动物、植物或其它种属“很漂亮”,或“很有趣”,或“很稀罕”,有“医用价值”或“营养价值”或“观赏价值”,人类可能会采取这样那样的行动,去保护、拯救或培育它(们)。人类养身的目的、娱乐的目的、休闲的目的等等,才是人类提出生态保护或环境改善的理由。生态系统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被人类视为仅仅具有“工具性价值”(itrumentalvalue)。因此,一旦某种(或某些)动物、植物或其它种属被觉得过于“丑陋”,或过于“肮脏”,或“数量过多”,或直接对人的生存“产生威胁”,人类就可能毫不犹豫地置其于死地或限制其生存、活动范围。“人类从不把自己当成仅仅是一种手段,或者是为其它什么种属提供服务的工具;但人类却把人以外的其它种属当成人的潜在资源、能源和利用对象,在人的眼中它们没有自身的独立的存在价值;它们的‘可持续性’仅仅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性’,‘可持续的资源’最终仍然不过是资源而已”。从根本上讲,现在世界各国和多数环保组织所谈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避免人类受到自然的伤害,哪怕这种自然伤害的致因来自于人类反复无常的行为。“在气候变化上人类采取的行为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的长期经济福利,尽管现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也将受益于这一过程。国际道德的考虑几乎完全是在人类范围内展开,其关注焦点是如何在世界各国之间分担防止地球燃烧所需的成本。”试想象,假使大气环境和山川地理的改变,会使人更加赏心悦目或更加舒适方便,而不是现在科学家们所担忧的使人类面临各种连锁性的消极反应,人类可能不是采取目前的限制性措施,而是会使用各种鼓励、诱导、“开发”式的手段(比如人造地震、特大水库、观赏性运河和山丘等等)。亨利·舒教授比喻道,这就好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质不过是表达了西方人对非西方的“非我族类”的利用、排斥和“自我中心主义”心理一样,现在欧美国家所宣传的“生态保护主义”的背后,实际上透射出一种“居高临下、为我所用”的傲慢的人类种属中心主义。[注22]

可以想象,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亨利·舒的上述观点及其比喻,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态政治论在当代世界歧展延伸的程度,反映出国际关系学在全球主义推动下出现的思考多样性。

本文的上下篇分别叙述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态度,依笔者看,虽然角度各异、对策有别,它们已经具有、并且将越来越具有深刻的国际关系含义,这就是,使世界各国及其决策者和思想家不能不认真地面对在新的全球性问题面前传统安全观和主权观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新挑战,不能不寻找新的政策选择和思维方式,不能不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方法改变或完善自己国家和周围世界的现有存在形式,尽管各种选择之间存在矛盾与磨擦,但从更高的视角观察,它们最终构成了一种“合力”,共同推动着国家及国际社会朝更高的阶段上迈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进步,是生态环境政治引发的当代国际关系的积极变化。

98年元月初稿

注解:

1.参见阿.佩切伊:“全球问题研究的发端”,王兴成、秦麟征编《全球学研究与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1-24页。

2.HaroldandMargaretrout,TheEcologicalPerectiveonHumanAffairswithecialReferencetoInternationalPolitic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1965.

3.这方面最有代表的新作之一是:AndrewHurrellandBenedictKingury,eds.THEINTERNATIONALPOLITICSOFTHEENVIRONMENT,Actors,Interests,andItitutio,ClarendonPre,Oxford,1992.

4.例如李少军认为,应当将“生态”与“环境”二者区分开来使用,见他的《国际安全警示录》第153页,金城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拙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第5章《地缘政治的观念与现实》(第177页至225页),对西方地理政治学有一个总体的分类介绍与评论,或许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6.RaymondAron,PeaceandWar,GardenCity,NewYork:Doubleday,1966,P191.

7.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8.转引自《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第4页。

9.HenryShue,"TheUnavoidabilityofJustice",inTHEINTERNATIONALPOLITICSOFTHEENVIRONMENT,ibd,373-397.

10.转引自《国际安全警示录》,第169页至171页。

11.赵英在《新的国家安全观——战争之外的对抗与抉择》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中,详尽描绘了生态战的某些新方式,可供读者参阅。

12.THEINTERNATIONALPOLITICSOFTHEENVIRONMENT,ibd,45-46.

13.见《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第八章“霸权和平与‘国际规则’”关于国际核控制机制的介绍与分析,第373页至375页。

14.特·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310页。

15.THEINTERNATIONALPOLITICSOFTHEENVIRONMENT,ibd,P136.

16.AndrewHurrell,"InternationalPoliticalTheoryandtheGlobalEnvironment",inKenBoothandSteveSmith,eds.,INTERNATIONALRELATIOTHEORYTODAY,ThePe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1995,P148.

17.A.Hurrell,"InternationalPoliticalTheoryandtheGlobalEnvironment",ibd,150-152.

18.《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第二章“主权观念及其制约”,第60页。

19.参见王逸舟:“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东方》,1995年第5期。

20.21.OranYoung,"InterdependenceinWorldPolitics",InternationalJournal24,Autumn1969,P728.

22.HenryShue,"Ethics,theenvironmentandthechanginginternationalorder",InternationalAffairs71,3(1995),453-461.

第六篇:赴台旅游考察报告

鱼台县罗屯镇吴庄村 党支部书记刘扩军

为更好了发展我村乡村旅游产业,根据有关部门安排,我同有关领导、同志一起赴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后到桃园县、台中市、南投县、嘉义县、新北市进行了考察交流。在台中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协会进行了交流。在南投县听取了南投县观光民宿协会关于挖掘村与宿的外围特色魅力。考察团还参观了新台北故宫博物院、、南投县的日月潭、嘉义县的阿里山景区等景区景点。

短短7天的台湾之行,时间虽然仓促,却使考察团全体人员对台湾的真实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感受颇深,收益匪浅:

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随处可见,根深叶茂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积淀十分厚重。台湾原住民中除高山族外,不少是历史上从福建等地移居的客家人,接受的是国语及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教育,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这些年来,台湾当局也一直致力于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文字方面一直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训练,《国学概要》、《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内容是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

在考察途中,随处可见的楹联、标牌、告示、解说用语,处处都显露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雅之气;人们的举止言谈,新闻媒体的宣传内容,都表现出浓郁的儒家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应该说中华传统文明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二、台湾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如火如荼

台湾近年来地域性的文化旅游十分活跃,且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发展趋势。我们所到之处,文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各类商铺、餐馆、茶馆、旅馆生意兴隆。台湾在历史文化积淀不厚、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出现文化旅游盛行的现象,主要得益于他们把文化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原动力,观光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市场互动互促的繁荣局面。

一是独特的海岛文化与一流的现代化服务业紧密结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长时期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来,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台湾旅游业的整体布局渐显清晰:台北,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台中,以现代雨林观光为主;台湾西部,以独特的海岸、海岛旅游为主。台湾没有很长的人文历史,也没有独步天下的壮阔奇景,因此值得挖掘和包装的旅游资源不是很多,但它对固有资源并没有进行太多刻意的“打造”,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本真面貌。目前,台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而且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整体较高,整个台湾已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旅游区。

二是张扬的个性文化与精细的商业化运作密切结合。考察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整个台湾在旅游线路中无处不在的、浓烈的文化氛围,而且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各领风骚。既有饮食、节庆、雕饰、艺术等各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又坚持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有机统一。既有载体和平台,又有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台湾制造业的优势风光不再,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选择。许多县乡顺应大众消费,注重文化感受,打文化品牌,走产业振兴之路。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他们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资源,竞相追求个性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意、设计与塑造,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服务环境营造和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创新相结合。台湾许多文化旅游区和博物馆一方面致力于服务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致力于旅游商品的开发,并使二者巧妙连通。它们营造服务环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是不收门票,免费参观;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展示主要景点图片,或提供多媒体由游客自助使用,免费提供游览图,团队旅游还可以请导游免费讲解。他们进行“企业化运作”,下功夫开发、创新旅游商品。各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商品千姿百态,但都紧贴当地个性文化,不与其它旅游区雷同。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拥有从大陆搬运过去的60多万件珍贵文物,而且文化创意更加新颖独特,旅游商品超市成为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大至稀世珍宝(字画等)的复制品,小至邮品、书签、钥匙链、光盘、磁带等,应有尽有,再现了馆藏文物的丰富多彩。许多游客在这里一掷千金,比免费的门票要高出几十倍、上百倍。

三、两岸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台湾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血脉相同、骨肉相连,文化同源、传统一致。考察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合作交流、和平发展是最大的公约数,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踏上台湾土地,给我们的第一感受是如履故土,毫无陌生感,成群结队的大陆游客与当地居民,体型肤色、语言谈吐并无二致。无论是市民、农户、公职人员,还是餐饮、购物、交通等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士,都对大陆来客十分友好,表现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一看就是一家人,而且大陆与台湾社会各界对两岸的合作与交流有共同的期待,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台湾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四、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对台湾的考察交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又快又好发展,我们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山东与台湾交流与合作:

一是扩大青海与台湾的旅游事业互动协作。增加两地的人员交往和旅游社团联动机制。通过旅游促进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扩大对台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山东招商引资渠道。儒家思想在台湾很有知名度,但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扩大,要利用山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美山东的品牌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引台资企业到山东投资创业,促进我省经济不断发展。

三是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山东与台湾两地学习交流的机会与成效。对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社会管理、城乡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和原住民文化旅游发展等。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总结下一篇:旅行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