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行业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节能行业

通信行业节能研究

摘 要:本文就通信行业能耗状况,探讨了科学的节能途径与策略。对提升通信行业节能发展水平,创设显著效益,实现通信行业的持续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通信行业;节能;策略

1 通信行业能源消耗状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行业开拓了广阔提升空间,其逐步由传统2G网络向着3G技术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卓越腾飞。通信网络系统的规模扩充,令各类网络运营服务设施、应用机房、电源供应系统以及服务基站的建设总量迅速扩充。加之人们持续、个性化的通信要求,令网络能源消耗显著提升。通信网络系统结构体现出显著的节点众多、建设线路较长、涉及面广泛的特征。虽然其服务工作同制造行业没有显现较大的差别,然而其外部形式却差别较大。即体现了规模经济特点,网络系统的承载容量丰富庞大,其服务客户量越大,创设的效益也就越高。同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备一定的潜在客户群,且服务业务类别多样。其种类越丰富,形成的编辑成本越小,因而可借助降价模式吸引广大用户应用。伴随通信用户总量的迅猛激增,其网络节点形成的能耗会日益显著,而服务基站的电能消耗则成为运营服务管理成本扩充的首要因素。伴随3G网络系统的大范围建设与应用,基站总量还会迅猛增长,做好该环节的节能管控则尤为重要。应全面考量基站机房应用通信设备的电能消耗,优化环境建设,降低环境用电,方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节能、持续发展综合目标。

2 通信行业节能发展科学策略

⑴促进网络系统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通信网络系统中,核心设施的能源节约需要科学应用分布基站方式,同时引入双密度载频手段,优化节能效果。当前,应用相对普遍的分布基站手段为,将基站划分成基带以及射频组成单元,并取代馈线,换做光纤,降低馈线能源损耗与基站服务功率。配设无线网络载频阶段中,通常需要参照话务量相对繁忙的标准,并利用闲时载频应用量不高的特征,采用智能管段手段。即在载频没有话务量阶段中,可将其功放断开,进而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

⑵优化机房空调设备的能源节约。通信服务中,基站机房空调系统能耗尤为显著,做好该环节节约管理尤为重要。应在符合通信基站机房工作洁净环保以及湿度等适宜需求的基础上,节约降温系统装设空间,发挥智能化空气调节功能。还可通过变频手段优化压缩机系统的供电综合频率,进而借助压缩机转速,良好的调节室温。自适应手段通过位于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装设探测环境温度装置,借助模糊控制原理实现优化调节,创建模拟动态平衡空调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目标。双冷源空调机组,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启动节能经济型水冷或者风冷运行系统。可令整体空调系统运行持续优质,显著的节约电能消耗以及运营投资成本。

⑶完善机房热交换处理以及通风节能。为实现通信服务节能目标,可利用自然冷源源源不断的优势以及技术可行性特点,令其成为通信网络基站有效的节能策略。可令基站机房的新风采用节能、热交换手段、精准的送风措施等。在室外环境气候温度不高时,可将新风快速的引至基站机房之中,达到降温目标。而在无法全面带走热量之时,才启动空调系统。应用隔离换热技术,可通过新风将室内之中的热量降低,通过热交换冷却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精准的送风手段利用空调系统冷风,通过可控风道输送至通信服务设施的下方或者一侧,进而可全面应用空调系统风量,实现同通信网络应用设施发热量的良好交换,预防通信应用设施产生局部温度过高以及发热故障问题,并可节约空调系统无效制冷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⑷注重通信电源环保节能。通信电源能耗显著,为此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可利用整流模块以及谐波技术降低能耗。整流模块采用的休眠处理手段需要明确通信负载的总体电流水平以及通信系统配设的模块量、承载容量。采用谐波治理技术可对部分的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将形成一定电力污染的系统设施有效的隔离,并通过净化谐波装置实现良好的治理目标。还可位于电网系统中装设无功补偿系统设施,对负载耗费无功功率实现有效的补充,节约系统线路以及调节变压器装置的传输功率损失,达到环保节能目标。另外,可利用相变材料具备的吸热以及放热属性,降低通信服务设施温度波动的范畴,进而节约空调系统电能消耗。特别是应用蓄电池组,可令其在合理的温度标准中持续、可靠的运行服务,进而令其应用寿命更长效,节约通信基站维护管理投入的成本经费。

⑸挖掘新能源技术,提升通信建筑以及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通信建筑以及照明服务系统倘若不实施节能管控,将耗费较多能源。因此可优选节能技术,制定标准化建设制度,选用环保节能隔热材料,引进智能化照明应用调节系统,并可提升照明应用灯具的总体工作效率。同时,主管机构可依据通信行业规范要求规范建设行为。通信机楼的整体照明系统在应用楼道声控电源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应引入节能环保电子系统、卤素节能照明、T5高效灯具等,实现电能的有效节约。另外,应秉承开源拓流的科学原则,扩充新能源技术,促进风能、沼气、太阳能等洁净环保能源的开发应用。应快速的实现通信网络的全面升级,摒弃耗能显著的设备仪器,推进3G节能技术应用,并做好4G网络的发展规划制定,真正提升通信节能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信行业节能发展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通信行业发展能耗现状,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核心设备、机房空调系统、通信电源的环保节能,开发研究新型能源技术,优化通信建筑与照明系统环保节能水平,方能创设显著效益,创建良好的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形势总体把握与关键考核指标探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6).

[2]吕威.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J].邮电设计技术,2010(10).

作者:王洪利

第2篇:节能减排关乎行业全局

开栏语:

从本期开始,由《纺织服装周刊》发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支持的大型行业调查活动——“2013中国纺织服装百家企业节能减排新闻调查”正式启动,全景呈现行业企业在这条绿色新旅上的实践与成就,为企业间相互借鉴经验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节能减排既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是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关乎纺织行业的未来。

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逝。而与此同时,在这30多年的发展中,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2010年的松花江化工桶事件、2011年的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以及2012年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污染环境的事件近些年有愈演愈烈之势。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党的十八大上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和经济、政治等建设“五位一体”的高度。

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进行节能减排。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特别强调,在节能减排方面,行业企业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动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成效显著

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纺织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体系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产业链最完整的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纺织行业也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用水多、废水产生量大且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这也让纺织行业屡被诟病。

去除诟病,节能减排是关键。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

纺织行业节能主要体现在对煤、电、水等资源的节约利用。据官方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在生产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到2010年,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已从2008年的8570.3万吨降至8339.56万吨。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以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也在逐年下降。

相对于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明确。纺织行业的减排主要体现为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的排放,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固废是主要的考核指标。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在“十一五”期间,纺织企业开始积极采取顶替技术、消减技术或开展末端治理,COD、氨氮这两个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大幅增加,废气治理取得较好成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去除率等指标表现良好。

数据显示,纺织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期间下降50%,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3.1%,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均下降3.4%,烟尘排放量年均下降0.7%,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COD、氨氮去除量大幅增长。

纺织行业正在逐渐走向节能、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之路。

行业助力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行业协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为引导行业尽快向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1年成立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资委”),积极开展“35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树立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纺织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百万节能义诊”等工作,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委托,环资委组织行业专家编制了《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和十年内纺织行业要开展三大领域共35项推广工程和技术项目。这三大领域分别是低碳节能领域、绿色环保领域、资源循环领域。35项推广工程和技术项目则是目前纺织行业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技术。

环资委在实施“35项推广工程和技术项目”的企业中挑选出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的企业树立为“节能减排示范企业”。旨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宣传、推广,让全行业从“示范企业”的身上看到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中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环资委计划为节能减排优秀企业进行“纺织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百万义诊”,调动专业力量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很好的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其中“节能义诊”不仅针对单个技术进行能耗测量,而是通过全面了解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排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除了行业协会的努力外,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在引导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也功不可没。

以绍兴县为例,绍兴县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在节能减排方面,绍兴县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区域布局、加强企业监管、强化污染治理。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实行进管废水总量和浓度的实时监控,建立末位淘汰机制。与此同时,绍兴县按照“按量提质、集聚升级、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产能集聚于滨海工业区,建造统一的污水处理厂,实行总量控制,统一治理,统一排放。截至2012年,绍兴县规模以上单位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9%,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3.29亿米。

全国范围内,像这样在节能减排道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的集群还有很多。

企业“给力”

在行业和地方的推动下,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意识逐渐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节能方面,雅戈尔嵊州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推行的节能优化工程是国内纺织行业首家采用热泵技术的节能工程,这项自主创新项目结合生产场地进行完美实施,选用节能技术合理,与企业实际用能情况结合紧密,不仅获得较好的节能、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为纺织印染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样板。

而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则对纺纱车间、厂区空调系统、车间主机系统以及配电系统进行全优化设计,5万锭产能一年能够年节电189万度,为纺织行业提供了现代化节能型工厂的示范样板。

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的智能电力信息管控系统运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减少用工、提高突发问题反应速度,提高电能管理水平、平衡用电峰谷,开展数据决策方面均取得实际效果,具有行业示范意义。

在减排方面,行业内企业成效也非常突出。

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纺织行业率先研发并应用新型改性淀粉浆料替代PVA用于纯棉纱技术,该工艺甚至可用于90支以上单纱上浆的高支高密品种。这一成果为推动整个棉纺行业采用环保浆料替代PVA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的盛虹印染股份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方面不遗余力,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在保持了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印染行业的水利用率,并为改善区域性环境污染提供了有效的治理办法。

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对原有的四台导热油锅炉进行改造,提高导热油锅炉综合利用率。将原来的单一供热改成集中供热,并根据用热设备使用状况和季节变化等情况,实施“停一开三”或“停二开二”的有序安排。据了解,该公司实施燃煤导热油锅炉系统节能更新改造后,全年可节约煤炭2010吨,减少废气排放3300万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75吨,减少烟尘排放1.28吨,节约用电50.7万千瓦时。

行业、地方、企业上下合力,把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压力倍增

虽然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更为艰巨,压力更加凸显。

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压力来自多个方面。

《印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吨左右。

对行业节能减排方面更为挑战的还有目前重新修订的新标准。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新修订标准较原标准较大程度收紧了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及氨氮等指标的排放限值,同时,针对环境敏感地区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设置了间接排放限值以加强对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废水的监督管理。

节能减排标准的提高,让行业企业感到压力倍增。有企业表示,新标准的出台,在排放限值上比老版本标准提高了很多,没能给企业留出过多的缓冲时间,这让企业的压力倍增。

然而让企业倍增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在节能减排中,技术的升级和设备改造必不可少。但是企业在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资金上的掣肘特让企业心有余悸。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国际环境组织对污染事件的高度关注以及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对节能减排工作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任重道远

节能减排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新压力和新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企业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至关重要。

在节能减排中,企业是主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节能减排之路。因此,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显得尤为突出。

加大科技和管理的投入也是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必要条件。尽管在科技和管理上的投入会占用企业一大笔资金,但这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实践证明,节能减排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引导。在行业节能减排的项目上,行业企业仍然需要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因此,节能减排是行业一项硬指标,他对行业发展的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行业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但节能减排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当前,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时期,全行业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积极地应对新的挑战,加速推进节能减排,并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欧阳潇

第3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也逐渐增加,可谓是各个行业排放二氧化硫量最多的,这也就使得电力行业成为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硫污染以及酸雨的主要行业。怎样降低能源的消耗、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是电力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作者先介绍电力行业能耗和排污的情况,然后探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有效途径

节能减排本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天,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能源的可循环使用、为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注重节能减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未来我国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尤其是工业方面的发展,加之我国的能源结构(电力结构以煤为主体)就注定了我国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资源的制约,也就是说,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将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一、电力行业耗能与排污情况

(一)耗能情况

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能源有煤(消耗最多的能源)、电、燃料油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2007十年里我国电力行业6000千瓦及其以上的电厂供电煤消耗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跟其他国家相比,平均消耗量仍然较高。到2013年,我国在继电网规模、发电量以及发电装机容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由此可见,电能的消耗仍然很大。总的来说,随着电力行业的發展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提升,这就意味着造成的污染就会更严重。

(二)排污情况

二氧化硫排放情况:二氧化硫是酸雨的形成物质之一,是煤炭里硫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累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达到1227万吨,虽说依照《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的标准,到2010年我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总排放量已经控制在了951.7万吨左右[1]。但时至今天,电力行业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仍然惊人,需要得到进一步控制。

废水排放情况: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厂。当前,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十分短缺,枯水期用水告急情况也经常出现,但很多火电厂在用水和排水方面仍旧显得十分随意,虽说排除的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因为废水排放总量较大,还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烟尘排放情况:早在2002年我国就加大了烟尘的治理力度,烟尘排放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火力发电机组采油电除尘器,使烟尘的控制率由98%逐渐提升到了98.5%左右。但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火电装机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得烟尘的排放量又有上升趋势。

灰渣排放情况:灰渣主要来自煤炭燃烧后的炉渣、煤灰以及电除尘器的飞灰。因为我国使用的燃烧煤炭含灰量都比较高,因此排放粉煤灰的量就较大。如果在我国没增加10MW的装机容量,相应的每年就会增加万吨左右的粉煤灰。这些粉煤灰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将其排放到河道,也会污染水质。

二、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

(一)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首先是核电产业的大力推广。近年来,核电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也逐渐成为了低碳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早在2006年,全世界核电发电总量就已经达到2.7万亿kWh左右,预计到2030年发电总量将会达到3.8万亿kWh,如果用核电发电代替煤电那么碳的排放量将会减少约18亿t/a[2]。由此可见,大力推广核电产业能促使我国能源的供应结构得到有效改进,也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其次大力推广风电产业。在节能减排以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风电产业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也十分可观。相比于太阳能,用风力发电的可实施性更强,同时也满足国际能源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因此,大力推广风电产业,借助风力发电,也能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加大力度调整电力结构

解决水电问题:水作为可再生能源,加大力度开发水电不仅能减排温室气体,还极具综合效益。我国每年的水资源蕴藏量为6×1012kW·h,技术可利用量为2.47×1012kW·h,尤其是我国已经具备大型水电开发的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以及生物质能发电的总量将会达到430GW[3]。

解决火电问题:在技术和经济适宜的基础上,用600MW跟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压力参数、高效率、高容量、调节性能佳的机组,提升300MW及其以上火电机组的优势;同时,积极淘汰效率低、污染严重、成本高的纯凝汽式的火电机组,研究清洁煤炭的燃烧技术,充分发挥劣质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此外,还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热电跟冷电的联产机组,全面提升能源的综合转换效率。

解决电网问题:落实区域及省级输电网架的建设,提升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区域跟省级电网之间的电能互换和相互支援;进一步落实城市跟农村电网的建设,促进电源跟电网以及输电跟配电之间的和谐共同发展。在电网跟大电站都能确保基本供电的基础上,支持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充分发挥其各种优势,如低投资性、灵活的负荷性、耗电损失小等,确保用户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三)强化并落实老机组技术改造

不断改进和完善重要耗能辅机系统以及非淘汰机组主体设备,改进监控,优化机电组运行及检修技术,全面提升电厂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集机、电、炉三位一体的控制技术以及厂级自动化系统;借助风粉检测、改进并完善在线经济分析系统以及吹灰系统,确保机组的运行得到及时调整;对100-300MW汽轮机组的高压、中压以及低压缸的流通部位都要采取节能技术;使用变频调速等现代化的电机调整技术,达到降低用电率的目的。

重点解决二氧化硫排放量问题。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安装了很多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但仅仅依靠这些装置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设备毕竟会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因此要真正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必须确保装置的正常、稳定、长远运行。电力企业要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烟气脱硫技术,制定科学的行业脱硫标准;重视脱硫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研究,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烟气脱硫有关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低碳氧化物燃烧的方式减少气体的排放量,强化烟气脱硫装置的管理,赋予其科学性和法律性。还要不断提升除尘器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落实单机600MW机组袋式除尘器试点工程的建设,提升除尘效率,也是探索其他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方式。最后要坚持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理论管理电厂,提升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结束语

2014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技能减排的力度,在强化控制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国家将会在可再生能源上下更多的功夫,探索出更加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就电力行业来说,要更加重视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的使用,有效节省能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不会给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1]马淑芹,于宏兵,蒋彬.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J].环境工程,2008(S1):197-199.

[2]王志轩.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电技术,2008(05):4-6.

[3]杨卓,毛应淮.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3-4.

[作者简介]雷子淦(1993-),男,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雷子淦

第4篇:助力支撑煤炭行业节能减排

8月21日,记者从晋能长治熱电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燃煤电厂低成本高效烟气污染物脱除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标志着山西在煤炭清洁、高效、绿色、安全利用水平上再获科技支撑,对支撑煤炭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针对火电厂燃煤机组炉内贫煤燃烧时存在的着火难、稳燃难和烟气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开展烟气污染物形成、迁移转化和脱除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通过对贫煤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汞等污染物释放机理及烟气污染控制设施内迁移转化规律的理论研究,形成配煤、低氮燃烧及SCR、脱硫塔、低温省煤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等设备及过程控制的优化运行技术,实现了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和低成本高效运行。

项目在晋能长治热电有限公司2台330MW亚临界直接空冷供热机组上建立示范工程,年可节约标准煤1.1万余吨、节约液碱费用约60万元、节约水费约15万元,降低运行成本;与原排放标准相比,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50吨、二氧化硫约2000吨、烟尘约330吨,为同类型低挥发分燃煤机组实现低成本高效污染物脱除提供了新的借鉴。

作者:耿倩

第5篇:深入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

摘 要: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以及煤炭在开发、运输、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决定了煤炭在节能减排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是实现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煤炭 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效率 煤炭洗选 综合利用

一、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和环境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国现在已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煤炭作为一种常规的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13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量中,煤炭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57.8%。在中国,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近三年来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但2013年煤炭仍为中国提供了超过66%的一次能源消费和76%的电力消费。由于煤炭消费基数巨大,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能源需求增速下降,依然意味着对其有着强大的依赖压力。

中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国家亦提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耗比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受制于技术、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非化石能源未来供应能力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煤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安全仍将至关重要,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的利用必将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煤炭在开发、利用、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已成为煤炭消费的最大负面效应。当前,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湿地缩减、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等。煤炭在储、装、运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煤尘飞扬。与煤炭生产、运输相比,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更大。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向环境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悬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研究表明,燃煤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全部人为源排放量的94%、60%和70%左右,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形成的PM2.5引发雾霾天气,这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煤炭产业在节能减排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按照“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煤炭产业需要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二、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十二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方面,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上升。2014年,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比2010年提高15.38%;利用煤矸石4.92亿吨,折合5600万吨标准煤,提高34.8%;全年瓦斯抽采量170亿立方米,矿井水利用量44.4 亿立方米,分别提高88.9%、23.3%(表1)。2014年矿井水利用率超过67%,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2015年全年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5.9%,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表2)。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4.2%,提高2.8个百分点;矿井抽采瓦斯利用率达到46.4%,提高15.7个百分点;土地复垦率达到47%,提高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突破。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比2010年下降14.6%、14.8%。

近年来煤炭行业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方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通过2015年各项指标的实际数值与2015年原计划实现的目标数值进行比较后发现,除原煤入選率完成目标值,其他多项指标并未能实现“十二五”计划目标,一些指标甚至距离计划还有较大的差距,如矿井瓦斯利用率,计划目标值为60%,而实际值仅为46.4%。另外,采煤沉陷土地复垦率较上年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说明矿区在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稳固、扎实。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开采以粗放式为主,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煤炭开采仍以粗放式为主,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在超强度开采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采厚弃薄”、超环境容量开采、私挖滥采的现象非常普遍。三个指标可以大致反映我国煤炭资源粗放开采导致低效利用的程度:一是煤炭回采率整体水平低下。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不同类别的煤炭企业资源回收的水平差异较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矿区煤炭回采率均值为30%~40%,中小型矿井回采率最低不足10%。而世界煤炭回采率最高为85%。我国煤炭回采率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0%,可见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大。煤炭一般生成时间为1亿-3亿年,较低的回采率意味着我国每年浪费了超出当年可采煤数量一半以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二是煤炭储采比很低。根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世界煤炭储采比为112年,美国为257年,俄罗斯443年,而中国仅有31年。三是采煤机械化程度发展不平衡,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较低。截至2012年底,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80.1%,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为55.8%。一些大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而小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却只有40%左右。大量存在的小型煤矿采用较为原始的方式进行开采,使得煤炭资源浪费在所难免。造成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下的原因既包括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限制的自然因素,也包括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滞后、政府监管不到位、矿井原始设计存在缺陷以及中小煤矿采煤方法落后等人为因素。

(二)动力煤洗选比重偏低,煤炭价值不高

2015年我国原煤入选率达65.9%,尽管较十年前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85%~100%相比仍然较低,尤其是动力煤,入选比重尚不足50%。大量原煤直接燃烧不仅造成热能转换率低、污染严重,而且未经加工的大量原煤长距离运输,也造成运力的严重浪费与煤炭消费地的环境污染。

动力煤入选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双方不强烈。一方面,对于煤炭市场中的消费者——燃煤用户而言,购买优质洗选煤意味着承担较高的生产成本,而收益则是由于燃烧效率提高带来的设备寿命延长和环境效益改善。当排污费和超量污染物排放罚款数额较低时,使用优质煤所带来的环境收益无法抵销因价格提高所增加的成本时,燃煤用户自然就没有使用洗精煤的动力了。现实中我国排污费及罚款数额不高,部分地方环境执法不严,这必然导致用煤企业没有强大的压力和动力去使用洗选煤。另一方面,对于煤炭市场中的生产者——煤炭企业而言,尽管实施动力煤洗选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有限的经济效益难以推动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动力煤洗选的积极性。

此外,其他因素也对动力煤洗选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一是煤炭商品技术法规强制作用有限。国家最新发布并实施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商品煤质量的标准制订较为宽松,使得该技术法规实质性的约束作用不大,从而无法对洗选煤比例的提高从法律强制层面给予煤炭生产者和使用者足够的压力。二是缺乏健全的煤炭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发电、炼焦、工业锅炉、民用等不同用途的商品煤,亟待完善科学适用的系列产品标准,并对其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进而规范之。三是缺乏公正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当前第三方检验机构存在着政府检验机构“一家独大”、缺乏健康和竞争的市场氛围、技术实力参差不齐、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恶性竞争影响检验机构公信力等一系列问题。

(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包括:一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有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瓦斯)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二是与煤共伴生矿物的合理利用。主要有硫铁矿、高岭土、膨润土、石膏、油母页岩、硅藻土、石灰石、石墨、天然焦等。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约占原煤产量的25%~30%。煤矸石的大量堆放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而煤矸石丰富的化学和矿物组成,使其成为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其主要利用途径包括发电、制建材、井下充填、土地复垦、筑路、提取氧化铝、制作肥料等。

煤泥是煤炭洗选加工的副产品。煤泥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成分,通过将煤泥燃烧发电,可以将煤炭生产中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

煤层气是优质清洁能源。煤层气与煤矿伴生,随煤炭开采会自动溢出扩散,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目前我国大多数煤层气被不加利用直接排放,每年损失煤层气200亿立方米。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

矿井水是煤炭资源开发出的第一大伴生资源,许多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及少量有害元素。它也是威胁矿井安全中的重要因素,水害在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中,是仅次于瓦斯爆炸的重大灾害。数据显示,我国煤矿井年排水量约达71.7亿立方米,意味着每开采1亿吨煤,约平均破坏2亿方水资源。与此同时,我国仍有约70%的矿区缺水甚至严重缺水。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处理和净化矿井水,使之资源化,从而减少对矿区环境污染、缓解干旱缺水地区用水紧张是煤炭资源开采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上所述,在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除了会形成成品煤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随意堆弃或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发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也是各类资源的巨大浪费。无论是煤系共伴生资源还是“三废”,都可通过综合利用创造价值。然而目前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比例仍然较低,吨煤产值仅相当于先进国家的40%~53%,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有效非煤资源被浪费了。2015年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为64.2%,堆存量占产生量的比例仍高于35%,而且仍主要以煤炭企业的处理、消纳为导向,资源利用的社会化水平不高,使煤炭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负担。2015年我国矿井瓦斯利用率为46.4%,一半以上煤层气得不到利用,在煤层气利用量和利用率偏低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浪費和温室气体排放。2014年我国矿井水利用率为67%,而美国早在80年代初期煤矿井下水的利用率就达到81%,俄罗斯顿巴斯矿区1988年矿井水利用率就己超过90%,可见我国矿井水利用率与国外差距之大。

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煤炭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浪费

一是要推广井工矿薄煤层开采技术。开采薄煤层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体现了企业节约资源的态度,能够有效避免对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无序开采。二是建立和完善煤炭回采率监管体系,制定煤炭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结合矿业权管理依法加强对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储量监管。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员工对提高回采率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回采率奖惩制度,发挥企业职工主观能动性。四是加强煤层勘探工作,精细查清煤层赋存状况,优化采区设计,合理规划开发布局,技术上提高对煤炭赋存自然因素的把控能力。五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大力发展煤炭洗选,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排污激励与惩罚机制。一方面要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和超量排污罚款额度,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和加大对环保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考虑对动力煤选煤厂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并予以贴息,对(下转第53页)(上接第50页)采用洗精煤所获得的节能效益给与认定,享受节能专项补贴和优惠贷款支持。其次,制定《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强化《办法》实施监督与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确保《办法》的可操作性。再次,建立健全商品煤质量标准体系,尽快出台动力煤质量标准,规范动力煤入选和优质动力煤使用。最后,通过改变煤炭市场中政府机构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体的双重角色,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责,积极营造煤炭第三方检验市场竞争有序的氛围,树立优秀品牌与市场公信力,成立煤炭检验行业协会等措施规范并发展公平、公正的煤炭第三方检验机构,为煤炭质量客观、准确的评定工作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三)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对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极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我国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分布面广、潜在经济价值高,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减少了废弃物堆放,改善了环境质量,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首先要按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集中体现在开发、节约、提效相统一方面,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其次,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煤炭企業自主创新能力。应大力开发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和装备。最后,要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制。既要发挥煤炭企业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要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作用,规范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市场秩序。要完善财税政策,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健全法规制度,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新疆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煤炭产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2013xgy421512)。]

参考文献:

[1] 周健奇,李佐军.高效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势在必行[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2(4)

[2] 赵国浩.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

[3] 赵志强,高洋,等.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率问题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1(1)

[4] 李贤义.煤炭洗选尴尬几多[N].中国环境报,2015.3.19(11)

[5] 孙翠芝.当前煤炭市场条件下煤炭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6(5)

[6] 任传鹏,丁日佳,李上.中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增5)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责编:贾伟)

作者:唐艳

第6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11月25~26日,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3传化股份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科技部主任、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宝,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处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区毅勇,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与科技标准处副处长王大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还授予浙江汇丽印染整理有限公司“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同时为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颁发了“第七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证书。

显著成果节能减排不断深化

孙瑞哲在会上作了题为《从“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展望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报告,他强调,节能减排是纺织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基本完成,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按计划进度完成。2012年,全国再利用纺织纤维用量520万吨,比2010年增长30%,年均增长14%,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增速。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综合能源消耗6174万吨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4.2%,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较2010年下降幅度均为25%,也已完成《规划》目标,纺织企业应继续努力,创造更大成绩。

众所周知,广东省是我国纺织印染的大省,纺织印染行业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地政府对节能减排也尤为重视。王大力表示,纺织印染行业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都比较受关注的行业,因此加快推进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环保部门一直以来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纺织印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度不断增强,专业间,学科间,业界间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出台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例》,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深入发展节能减排,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浙江省是我国印染产业最集中的省份,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马知方秘书长表示,目前浙江省将提高重复用水率、废水排放提标改造、定型机加装消烟除尘余热回用、淘汰大浴比染色设备、实施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热定型机高温热源煤改气工程、锅炉脱硫处理等作为节能减排开展的重点工作,成效不错,得到企业的良好反馈。

科技进步成为节能减排有力推手

近年来,印染行业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开展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力争从根本上突破行业节能减排、能源消耗的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行业清洁化生产和循环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设备不胜枚举,如生物质能源在印染行业的应用,污泥低温真空脱水技术、污泥焚烧技术、棉针织物低温染整技工工艺。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专家沈立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无污泥(微污泥)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污泥的治理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沈立说,通过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可以达到低有机物、低含盐量、低含钠离子、无色透彻、硬度不高的水,只需经适当的处理就能很好地回用于印染生产的各个工序,这才是好的节能减排技术。

“当下,环保仍是印染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实现环保也就成了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环保处主任车普保谈到,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的最有利武器。企业只有不断改进环境控制管理体系,对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改进升级,才能从源头控制,实现循环经济。

科技进步离不开两化融合,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要想让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实现新的飞跃,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网络化。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既是两化融合的优秀企业也是国家印染数字化系统技术研发中心。董事长顾仁表示,新建印染企业想要赢在起跑线上,就必须要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上加强两化融合的深度,才能增快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步伐。

会上,广东新大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民为大家介绍了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分析与治理,北京服装学院龚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标准制定情况,两位专家的报告提醒印染企业要加快技术改进的步伐,提前应对废气治理的问题。

作者:牛婵

第7篇:水泥行业节能减排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1. 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的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的第一位。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其地位。水泥工业也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很多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且有很多水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一些企业生产能力落后科技含量低,这些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水泥产业的布局不合理,产能分配不均匀;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比较大、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还严重的污染环境等。水泥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 虽然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水泥行业很多小水泥生产厂家仍采用小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的工艺。这些落后的工艺能耗比较高,且热量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耗比较高。水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的污染。水泥行业粉尘的排放量在我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国家对环保问题也更加的重视,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虽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逐渐降低,但是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由此得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迫在眉睫。

2.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水泥工业为“两高一资”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熟料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此,可知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助于减缓矿山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清洁生产在水泥行业中的作用:

(1)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使水泥工业的环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减轻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

(2)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源头预防,避繁就简、去难就易,是水泥工业的环保工作技术难度减小。

(3)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比仅用末端处理的方法治理污染可大量节省资金。

(4)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可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减负、环境污染融为一体,以降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强调在污染生产前进行综合预防,有效地防治或减少污染的生产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能节约资源、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实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3. 目前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目前在水泥工业运用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有:

(1)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新建、扩建、改建窑外分解窑, 增加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的比重是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窑炉预热器和篦冷机的排风余热。该项技术使能源回收水平可达35~40kW·h/t 熟料。

(3)采用低阻高效的多级预热器系统和控流式新型篦冷机以及多通道喷煤管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热耗。

(4)用高效粉磨机取代低效的球磨机,降低粉磨电耗。粉磨是水泥生产中主要的耗电工序,约占综合耗电量70%。我国水泥企业原来大多是采用低效的球磨机, 效率只有3%~5%,现在普遍采用立式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代替原有的球磨机;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淘汰直径小于1.83 m 的小型球磨机; 改进粉磨工艺流程,增添预破碎机、选粉机;采用耐磨钢球、耐磨衬板及节能型衬板等。 (5)同时,在水泥工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得到明显的规模节能降耗效益。在水泥流通领域,要发展散装水泥等高效率低损耗的物流体系,建立好废旧建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上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能使水泥按建筑设计要求正常水化、硬化,水泥石的结构致密度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4.生产工艺的优化

技术创新,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水泥产品和水泥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1)改造粉磨工艺,发展粉磨技术减少电耗。在水泥生产中,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粉碎各种物料3~4吨,粉碎工艺过程的电耗占生产总电耗的60%~70%。选择先进的粉碎工艺,简化粉碎流程,改善传统粉碎作业方式,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已成为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水泥企业可以从改造磨前预粉碎工艺、球磨机内部改造和选粉机改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粉磨工艺的生态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2)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是指采用窑外分解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该技术优点为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一方面能消耗工业废渣和一定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与立窑相比,劳动生产率高5-6倍,能耗低,粉尘排放仅为立窑的1/5~1/10,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标号高。

(3)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工业企业的“资源化”。仿照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使一家企业的废物(输出),变成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形成“共生工业链”,实现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的封闭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共生原则。这就是“生态产业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物质流和能源流沿着“生态产业链”逐级层次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反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

5. 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5.1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应该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即在总量上应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改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取缔小的水泥生产企业,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环保不达标的落后的生产线将会被淘汰,新工艺会被广泛运用。水泥企业也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终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区域性市场格局,使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

5.2加大水泥行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我国水泥行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水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整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要密切的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和市场的需求,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5.3注重优质水泥的生产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优质水泥很少,导致优质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就会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采用优质的水泥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5.4发展绿色水泥工业

水泥行业的绿色工业是指水泥企业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同行是又做出贡献。未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一定会向绿色工业发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现在的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来看,并不需要非常优质的原料,可以采用较低品质的原材料来代替粘土和石灰石的配料,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其次是采用绿色能源和可燃废弃物燃料,充分的利用再生资源,并加强余热的利用,利用余热发电,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各个水泥生产企业都要强制性的安装运行可靠、收尘效率高的电收尘器,减少粉尘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终实现水泥产业的绿色工业,这样水泥企业才能存活得更长久。

6. 结语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机会和潜力很大,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从领导干部到岗位操作工,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的投入与参与,使企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清洁生产的实施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3R原则”为指导,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工业的“减量化”;技术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的“再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的“再循环”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等途径,探究一条能推进贵州省水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的生产模式,从设计、原料、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

第8篇: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

电镀行业的一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等八个方面通过审核咨询,发现问题,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并实施切实可行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也有大量的措施可以实施。电镀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设备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应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

1、 无氰电镀工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无氰镀锌基本上代替了有氰镀锌,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

2、 低铬/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应用,减少了铬的排放。

3、 工件的清洗采用喷洗、多级逆流漂洗等形式,可同时通过自控技术根据工件量对用水量进行控制,杜绝长流水现象,大大节约了清洗用水,同时减少末端污水处理的费用。

4、 压缩空气的搅拌采用自控技术控制,需要时才开启,节约能源。

5、 热能的回收技术,对冷冻机、空压机等热能进行回收,可节约部分能源。

6、 电镀废水经预处理、深度处理后达到漂洗水标准,可直接回用于生产线,取代生产线的自来水洗部分用水。通过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实施案例,回用率可达70%,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约电镀行业60%~70%的自来水用量,同时大大减少排污,建设中水回用项目,才能保证电镀生产的稳定可靠进行,解决目前电镀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并有多项成功运行案例。

7、 通过电镀园的建设,集约化生产,集中废水处理,减少小型电镀企业乱排、偷排的现象。

8、 镀槽、过滤机底部设置托盘防漏、杜绝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也是清洁生产的措施之一。

9、 在不影响工艺的情况下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能耗可控硅电源,节约电耗。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企业的自身内部寻找清洁生产机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离婚财产分割下一篇:家电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