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探索

[摘           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职能,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水平已成为“双高计划”的重大改革目标之一,而教师又是实现院校职能的重要主体。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出发,阐述了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三种能力,从专利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时间有限,指出了当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整体偏低,相关激励机制的缺位、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不强、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是制约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以下策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增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内驱力;引导高职教师转变观念,强化其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扩大高职教师的引进范围,增加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与培训高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全世界共性,亦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伴随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毋庸置疑,教师是实现高職院校职能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双高计划”的伟大目标,离不开院校老师的主动参与和贡献。因此,在“双高计划”下探究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职能,具体是指学校利用老师的智力知识和技术技能直接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参照大卫·麦克里兰的能力三分说,即“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和“独特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可概括成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教师的行业通用能力

具体是指高职教师应具备满足本行业需要的共性能力,主要指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作为老师不应只是待在学校教书育人,还应该走出去多与企业交流,多参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运用自己所学解决问题;学习能力,老师要能根据社会服务的需要以及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战经验,及时更新掌握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交流沟通能力,参与社会服务,离不开要与服务对象打交道,因此,高职教师在与企业合作交流时,要能够准确、恰当地进行语言沟通。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应具备行业观察能力、问题判断能力等。

(二)高职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

这一能力主要包括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院校老师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基础,将自己所学、所思切实应用到实践中,高瞻远瞩看问题;与专业相应的实操技能,高职教师除了要懂理论,还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一方面可用来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确保进入工作岗位能快速上手,另一方面可与企业在交流中,帮助企业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其社会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而科研成果的发现和积累,离不开老师的辛勤钻研。

(三)高职教师的个人核心能力

可理解为高职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独特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有创造才有进步,高职教师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除了想别人之所想,还要想别人未能想,要能结合工作问题合理地展开想象和逻辑推理,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及时收集、整理与行业相关的最新信息,从市场变化中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行业发展规律,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专利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

据高职发展智库对《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统计发现,在科研社会服务到款总额排名前10位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额普遍较低,而且有两所院校的这项交易为0,占前10所高职院校总数的20%。而且一项对9所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办的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形成的专利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科研转化成果普遍较低。高职院校研发出来的技术专利不能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活动,也就很难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更难谈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有限

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急速扩充,2013年高职院校数量已达1321所,增长近3倍;在校生数量2013年达到973万人,相比2000年,增长了近10倍。面对迅猛增加的学生数量,有限的教师资源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教师们疲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改项目,鲜有时间投入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去,而且学校也并没有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与科研纳入日常工作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自然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参与此项工作。

而且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教书育人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愿意多花时间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直接为社会或社区提供服务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种想法不仅影响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还制约着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

虽然“双高计划”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老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在高职院校内部仍没有建立起促使教师充分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激励机制。尽管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做出一些导向性的规定,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与科研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纳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中去。但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仍然以论文发表和参加课题为主,而对老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没有明确要求。

这就造成教师为评职称而把精力放在发表论文的数量上,缺乏参与社会服务的内驱力和实操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从职能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企业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职能要求学校要按照企业生产建设一线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不是闭门造车,为了扩张盲目开办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但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并没充分认识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不愿意多花人力、财力在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上。

院校政策和配套设施的乏力,导致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发展受阻。

(三)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熟练的实操技能是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必备条件,但这也恰是大部分高职教师所缺乏的。究其原因,高职院校老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或现任老师,并无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而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少之又少,且大多水平不高。这就造成大部分高职老师对所在行业了解不够、认识不足,缺乏从业技能和实操能力。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强调高职院校教师要走进企业锻炼,增加实践经验,但在现阶段企业环境下,企业为高职教师提供专业实习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的机制尚不健全,校企合作往往是一厢情愿。

四、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探索

(一)完善评估机制,增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内驱力

要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动力,首先要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督促高职院校将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对老师的考核激励,除了关注人才培养、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之外,也应包括社会服务能力,比如将老师参与地方企业的产品研发以及接受政府部门的课题研究等工作,折合成教学课时,同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此外,在职称评审方面应摆脱“唯论文”“唯课题”的倾向,加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所占的比重,把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引导高职教师转变观念,强化其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不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不再只是权威知识和理论的代表,他们不仅要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他们实操技能,从而在进入企业后能快速将曾经所学运用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之外,还要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经验和能力。要实现这种转变,单靠政策和机制的指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应树立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职业成长意识,积极关注行业变化和市场信息,自觉保持与所在行业企业交流合作关系,从而主动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扩大综合性教师的引进范围,增加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的机会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迅猛扩张,符合教学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老师数量严重不足,而拥有社会服务能力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企业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服務对象,也是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场所。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互动平台,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吸引满足条件的企业优秀人才前来任教,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共享通道,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除了引进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外,学校和企业还应为教师搭建平台,为其提供下了实习、职业考察和专业实践等机会,让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熟悉并掌握相应的职业工作任务,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操技能。这种企业实践训练应该贯穿于院校老师职业始终,这样不仅能够为教育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能够提供整个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

[2]邹瑞睿.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8).

[3]焦剑.“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

[4]曹如军.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与生成逻辑[J].江苏高教,2013(2).

[5]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

[6]戴南海.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

编辑 司 楠

作者:蓝祖庆 吉家文 沈伟琴

第2篇: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法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摘要: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需要建设一支法学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采取多种措施丰富教师的司法实践教学经验,保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法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李娜(1983-),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改研究;徐冰(1983-),男,漢族,黑龙江黑河人,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改研究;张守波(1975-),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教改研究。

为推动我国法学教育全面发展,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对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亟需加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探索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的途径是尤为重要的。一、法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一)法学教师实践知识不足

高校在引进法律人才时的聘任条件往往是对学历、科研能力和法律职业资格的考察,但对其实践技能关注的并不多。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理论基础虽然很扎实,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完全可以胜任,但往往是直接从书本到课堂,无法获得司法实务的实践能力,也就缺乏真正的实战性。(二)法学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亟需提高

在教学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课程往往教师采用的还是讲授式,尽管有些高校设置了一些案例教学、诊所教学、律师实务技巧等实践课程,但由于许多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实践经验不足,自身对于实践技能就没有真正掌握,必然会影响其实践教学的效果。(三)法学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不足

高校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和年终考核标准仍以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为重,看的是高水平论文是否发表和各级课题的申报和结题,却没有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考量。在这样的职称评价体系下,学校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不足,阻却了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法律实务经验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提升法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多途径多政策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教师缺乏司法实践经验的现状,可以考虑建立法律职业双向交流制度,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法律实务中去,将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司法实践,承办一定的案件,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开展法学实践教学积累经验和资源。同时,在教学考核、职称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倾斜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数,充分肯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在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教师,可以酌情减免其教学工作量,并给与一定额度的补贴,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

(二)成立专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部门

建议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包括教师技能培训、对外交流、教学工作评估、举办专题讲座等,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不定期或者定期的举办教学技能提升班或者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举措,在学校层面上支持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三)改进教师考核制度

建议今后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不仅要考查其学术能力,也要注重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在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和鼓励教师今后多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从以往的注重理论教学和科研逐步转化为学术与实践并重,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层面,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保障实践教学的进行和开展,促进学校自身实践教学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供条件。并且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成为高校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物质保障。(四)鼓励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团队

高校可以在教学工作量评定、课题申报、论文研究等评价考核体系中,对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分别衡量,这样可以促进教师自发组成实践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法学实践团队的建设上,要注重个性化分工,针对教师的不同领域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教师有选择性的派送到不同的司法机关中去锻炼交流,保障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对实践教学团队的考核上要灵活处理,像教师的课时、外出交流进修、参与实践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处于转型时期的应用型高校,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要积极提升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参考文献]

[1]叶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刍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1).

[2]李娜.试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J].法制博览,2016(10).

作者:李娜 徐冰 张守波

第3篇:国培计划实践中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内容,提出培养的途径,以期对今后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培计划 汉语教师 教学能力

我国自2009年开始提出国家级培训政策,即“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3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教师培训规模迅速增加,广大教师对高质量培训机会的盼望更加迫切。其任务主要围绕着十二字展开,即“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通过“国培计划”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幼儿园、中小学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1 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这一世界潮流影响下,少数民族要走向全国和走向世界,越来越需要掌握汉语和外语,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少数民族中小学部分地区采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传授数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新疆少数民族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双语人才,进而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推进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双语教育的执行和推进过程中,影响和制约双语教育成效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则最为关键。在本人有限地参与“国培计划”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对汉语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2 调研过程

2.1 调研工具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三种方法。第一阶段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新疆师范大学培训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小学汉语教师,第二阶段随机抽样选择个人,对个体进行调查时,采用个别访谈法、录音法、问卷法,接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问卷编制。通过收集和翻阅相关资料,参照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问卷,尝试编制《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教师问卷。第一部分测试的题目为个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学历、年龄、教龄和HSK等级水平;第二部分测试的题目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

(2)访谈提纲。主要针对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了解他们的教学能力的现状,总结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提出教师应从哪个角度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管理者应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帮助。

(3)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然后收集相应的资料。通过资料,从中了解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2 调研样本

2011年及2012年在新疆师范大学培训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6名小学汉语教师。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

(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表达能力在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有了较好的双语表达能力,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语教师。也就是说,双语教师仅仅掌握一种语言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同时,还应掌握汉语,即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知识,运用两种语言自如的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所学知识。

(2)运用双语处理课堂上的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时,要用较简单的句子表述清楚学科专业术语,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较复杂的学科知识用简单的汉语表述,在两者之间需找到一平衡点,怎样把书面用语转述成口语的形式,既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高中化学在学习同位素时,汉语的定义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这个表达中带有三个定语。双语教学中的课堂语言可以是:“同位素是一些元素。他们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但中子数是不同的。”使用既能表达知识要点,结构又简单的汉语句子进行口头教学,让学生明白同位素的含义。

(3)如何在双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4)采用双语整合教学内容、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新疆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教材的使用是和汉族学生使用的教材保持一致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汉语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需考虑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双语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双语教师有较强的运用双语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5)创设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语言环境在双语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疆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部分散居的状态,造成了语言使用上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类型:民语单语使用区、民汉双语发展区、民汉双语兼用区和汉语单语区。可见,新疆的语言环境呈现着多种类型,创设双语教学环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之新疆的几大少数民族语言有着完整的体系,各民族在非学习、工作时,仍然会选择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这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就应采取措施创设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该能力。

3.2 影响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和制约小学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教师的视野中,“影响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工作的环境、学生的学习基础、高水平的教师培训、现有的双语教学资源、双语教师的政策制度、学校的相关制度。在访谈中,部分老师谈到语言方面的问题,“想说的说不出来,很多内容不能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仅能听懂,周围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也有老师谈到“学校安排的工作太多,除了教授汉语课之外,还要承担数学、体育其他的课程,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备好课。”“我不是师范类的学生,所以很多教授汉语课的好的教学方法我都不会使用,自己对自己的授课水平都不满意。”另外也有老师提到双语教师培训方面的原因,她谈到“我们很希望去参加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培训,提升自己,如果能去内地参加就好了,但是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如果今后有这样的培训我肯定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加。”

4 建议

综上所述,对如何使小学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制度创新:学校应制定出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使教师能够从内心深处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备好课,这就要求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教师的角度,想教师之所想,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在学校里呈现积极又不乏轻松的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家园。

让教师在这个家园里自然地形成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去学习、工作。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切实关心和解决小学汉语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

(2)构建小学汉语教师培养体系。重视小学汉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广泛开展教师教育培训,重视培训的实效,注重教师授课技能的提高,杜绝培训的形式化,弱化培训的政治性。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使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升。

(3)自我塑造:它是一种内在激励方式,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完成教学能力的发展。全人教育对双语教师有汉语知识的要求,有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有对知识面的要求。那种文理不交叉、不渗透的思想已经落伍了,教师应从多角度去了解、掌握知识。双语教师应自我发展,自我提升,通过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授课比赛,积极主动地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振本,梁威,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1.

[2]王本华.双语教学论丛[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康锦堂.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耿玉玲

第4篇: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导语: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与安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范文

九月已经悄然来临,新的学期也随即拉开帷幕。为了使本学期自己的工作更有序有效的地进行下去,特制定如下个人计划:

在新的学期里一定要学习领会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并在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到工作中去,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希望能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教学方面,我将认真准备幼儿活动所需材料;写好每一次教案;多学习,把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多反思,结合自己班幼儿情况实施收效好的教育方法;多到其他班级走走、看看、听听、取长补短,促进幼儿发展;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生活中,热情待人,友爱助人,谦虚为人,团结向上,与同事互帮互助。针对班级里特殊幼儿,制定特定个人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发现优秀并鼓励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班务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及措施:

1 )尽快提高自己对小班幼儿的管理与教学能力。

2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尽快了解、掌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特点。

3 )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措施:

1 )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中班年龄幼儿的管理与教学能力。

2)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与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工作时间,做到一学期不请假,不无故迟到,不旷工;用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家长工作由为重要,家长工作是接洽家与园的有用桥梁,只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促进班集体的管理,我将踊跃与家长取得接洽,与家长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家园结成教育伙

伴,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认真听从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起劲缩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内容的更换频率,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计划及目标,我一定努力去完成,也希望各位同事及领导加以督导与指正。希望在园领导的培养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第5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提升是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步伐,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育局的“两修三课”为依据,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从精心备课入手,仔细发掘教材,认真研究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课内外习题,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努力把握教学契机,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自己的课堂把握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时写好教学反思,记录成功和失败的点点滴滴。

2、积极参加学校和局里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力争在理论上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在师徒结对活动中,虚心向师傅学习。同事之间在平时的教学中,互相合作听听彼此的课,多交流,多讨论,努力做到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共同进步。.以教学、科研的反思、总结为主线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修期间,认真听课,交流争取从先进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及时的做好笔记,写好读后感,每月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2、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做好自己的博客空间。向全国的优秀教师学习,同时将个人的网络学习摘读、教学反思、学生观察案例、教学心得、学生管理随想以及网络学习成果一并纳入其中,与其交流,更深入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利用有效的时间,练好教师的基本功,如粉笔字,朗读,和制作课件。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及时的做好个人研修的总结和反思,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

5、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家校的合力作用,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做生生满意的教师。

以上是本人的计划,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能不断的完善和充实。

篇二: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提升是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也是学生。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自修,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和改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根据教育课程目标来指定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环节等,在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设计上能有所创新,把学科课的教授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统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面临了很多由于经验或研究不到位的困惑,例如,如何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布置更为有效的作业来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知识的吸收内化?如何用比较可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如何搞好初中任课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等等。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也面临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实验室工作的困境,也面临了教学成效不大的问题,我想解决这些困境的好办法就是多研究,多体会,多记录,应当使自己从学习型的教师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

结合二期质量工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现实反思,在教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并积极投身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说读写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明家诵读,说精准的语言,读经典的著述,写生活札记。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1、看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研读名家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学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 、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农村数学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4、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5、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6、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的同时,通过多读多写完善自我,为教好书育好人打下坚实基础。诵读名家名篇,浸润人文情怀。写生活感悟,反思人生真谛。通过自身的提高,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第6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教师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木老元民族学校 张晓娜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好学校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圆满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我情况分析

自2012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正逐渐成熟起来。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能和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但我仍然有很多不足。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

二、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时间学习,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认真参加业务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5、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2018年9月4日

第7篇: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活动工作计划

舞雩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

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活动工作计划

根据犍为县教育体育局和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统一部署,我校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现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2015-2016学年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全员培训,目的是使我校所有教师通过接受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及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的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1. 通过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文件精神,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其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从而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 通过《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学习培训,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内容和评价目的,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趋势;掌握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常用的评价方法。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思路,理解新课程教学评价带来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使我校教师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学行为能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其具有综合教育的评价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评价特色。

3. 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本学科因课程实施所带来的变化,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相应关系,并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设计出符合所在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开展好公开课和教学研讨课。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某一个专题,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4.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帮助教师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使我校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5. 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逐步建立起以校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与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共享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体会,学生管理与培训学习收获,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二、培训对象

我校51名在职教师。

三、培训的方法及措施 1.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成立“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领导小组”,校长周四新任组长,教务主任万洪兴为分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主要负责人。学校培训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纪,全面开展好校本培训,落实好每次培训任务。

2. 强化责任,落实目标

领导小组按照我校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检查评估,核实学分,负责每次任务的具体实施。师德师风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要求教师做好培训笔记,做好问题讨论,写好学习心得体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辅导,开展“备课、上课、评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各种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讨论专题,组织开展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反思”这一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来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成为教师搭建展示教研组集体凝聚力、个人教育教学魅力的舞台,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关注过程,强化教研

按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求及县教师研训中心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素质提升领导小组成员及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担任课题研究并深入到教师平时的课堂听课,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本学年主要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以电子白板培训为主。

4. 严格核查,注重实效

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学时学分的登记、核实、认证工作,对完成较好的教师及时督促并限期改正,做到严格考勤,登记准确,突出教师个人培训的实效。根据教育体育局要求,对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一票否决。

四、培训内容、形式

培训内容由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组成,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公共科培训与专业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集中培训主要由学校行政和教务处承担,专业科培训由教师任教学科的教研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

1. 采取集中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听课评课、课堂研究、考试命题等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培训既要根据教材设立各自学科特点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培训过程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

2.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老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次理论培训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自主的建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实践的过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作好读书笔记,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

3. 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具体的培训内容、形式安排如下:

2015年9月至10月 师德师风、教育理论培训 2015年11月至12月 教师基本功、信息技术培训 2016年3月至4月 三笔字(硬笔为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016年5月至6月 电子白板、《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2016年6月底 培训成果展示汇报、选评,整理档案,学时登记

五、培训进程

准备阶段(2015年9月初),主要工作:

① 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根据县教师研训中心安排拟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

② 组织全校教师召开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③ 根据学校总体培训计划,结合各学科教研组实际,召集教研组长制定各教研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内容、要求和培训人员,研究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学校相关领导批准。此项工作最迟于2015年9月中下旬完成。 实施阶段(2015年9月下旬至2016年6月中旬),主要工作: 集中培训。由本校组织培训辅导,分“师德与教师职业”、现代教育技术两大类培训,其他学科课程分期分批集中培训。

 教研组培训。由教师所教学科教研组组织培训,教务处围绕学习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 开展竞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微课、网上晒课等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训,考查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控能力。

④ 加强对素质提升培训的过程管理。成立“舞雩中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指挥,教务主任负责具体落实,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六、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按照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的安排和犍为县教育体育局的部署,每学期都要对每位教师的培训进行考核,学年对全校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核查颁证,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培训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的质量、考勤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书面或操作考试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掌握情况。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县研训中心将不予继续教育颁证,不能享受晋级晋职。学校将加强培训管理,严格培训和考试纪律,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培训质量。

犍为县舞雩初级中学

2015年9月14日

第8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学习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结合自己的学习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学习方式

1、认真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按照网上学习日程安排,准时观看直播,若因特殊情况当天不能观看直播,则第二天及时观看回放。学习时,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相互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总结。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体会、积极撰写研修日志,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第9篇: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3

xxx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针对我组教师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的我校数学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一、 培训目标

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使我校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施新课程的素养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

二、 培训对象

全校数学教师

三、培训措施:

(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1、通读数学新课标、领悟其思想理念,抱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了解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提高自身综合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更多的数学专业知识,用新课标为依据和准绳来衡量自己,指导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2、细读精读教材、教参,把握好所教教材的重难点。 除了通读新课标外,更要细读教材,精读教参,因为它们是具体指导我们怎样教好每一节课。要想上好课,保证教学有一定的质量,细读精读教材、教参是必要的途径,它们尤如盲人的拐杖。

3、除按学校要求进行业务学习外,更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对自己作用较大的业务学习,如细读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从中学习别人的可取之处,品味一些教学论文,或教学方法、技巧导读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与质量。

4、每周进行数学基本功练习,并在教研活动时请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进行难点讲解。

(二)科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帮扶工作。

科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帮扶工作。我们发挥科组中每位老师的力量,摘取每位教师的优点而对业务能力较弱教师进行帮扶,而是多对一,多个有经验的老师带一个老师。注重教育全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发挥同伴互助的力量,在各方面遇到困惑或难以解决又或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多与有此类经验的老师请教,保证各个老师在教学质量及自身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尽早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三)做好一对一的跟踪培养工作。

不管有多少同伴对业务能力较弱教师的帮扶,总要有一个牵头组织者,组织和督促老师的各方面学习情况。于是我们定了次仁老师与昌觉老师结队、尼玛老师与次白老师结队。结对老师要及时了解所帮扶老师的最新动态,使其有目的有计划地踏实进步。同时又要多多鼓励帮扶老师的点滴进步,使其感受到科组内的温暖以及体会到在专业成长中成功的喜悦。

(四)全体数学教师本学期所需掌握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应有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小学教师应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在上述的界定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内涵.1"社会".它包括自然,社会,个体生活的文化背景.2."从事".它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身体的或社会的行为,而是包括传递,联系,评价甚至欣赏陶醉于数学知识.3."当前及将来的生活".它包含有个体的私人生活,职业生活,与朋友,亲友的社会生活,以及作为社区公民的生活.基于以上对数学素养的认识,小学教师主要应有四个方面的数学素养即数学技能,主要的数学概念,数学课程因素,数学情境.其中,数学技能和主要的数学概念为主要内容,数学课程因素和数学情境则是次要内容.

1.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指数学的综合能力,它是评定小学教师所有的数学素养的第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各种不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数学综合能力,当然,这种技能与各级的教育相关.具体而言包含这样几个方面:①数学的思考能力;②进行数学论证的能力;③建立模型的技能;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表示的能力;⑥使用符号,形式和技术能力;⑦交流观点的能力;⑧使用各种工具,辅助物的能力. 2.主要的数学概念. 主要的数学概念应是包含有足够多的类型和深度来揭示数学的本质.要学会慎重选择机会,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式,数量推理,不定性,从属性关系等概念作为其需要的主要数学概念. 3.数学课程因素. 主要来源于职前所学的系统的数学课程,这部分内容包含有数字,测量,估计,代数学,函数,几何学,概率,统计学,离散数学等. 4.数学情境. 要求小学教师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解答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小学数学教师须有的基本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基本功.它包括口算,速算,估算与四则混合运算.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飞跃发展,现代化计算工具,已日益普及,繁杂的大数目及四则混合运算完全可以由计算工具来进行,为保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要求一些基本口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可.预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内容,加强口算与估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理教学和过程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估算,速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器的原理与用法.

2、逻辑思维基本功.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逻辑思维基本功包括分析综合基本功,比较抽象基本功,归纳,类比基本功,检验和论证基本功.

3、识图,画图基本功.空间想象能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及符号表示,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的能力,作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识图,画图是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能熟练的使用绘图工具画出平面几何图形和其它示意图.会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角,垂线与平行线,多边形,圆等简单几何图形的组合图形;扇行图,条形图等统计图;圆的等分等.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空间位臵的画法,简单多面体旋转体的直观图的画法.会水平放臵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和正等测的画法;会画空间两直线,两平面,直线与平面的各种位臵的关系的图形;简单多面体和旋转体及其组合体的直观图.能熟练地进行命题画图.包括:"执意画图",即把文字,语言(或符号)一句句直接转化为图形;"推理画图",即根据条件弄清图形的基本元素和位臵关系,进而构思成图;"命题画图",即根据命题条件,画出图形,并且把命题结论在图形中反映出来.能熟练地分解图形,能从复杂图形中抓住基本图形,分析图形中元素间的关系.根据直观图形,思考空间图形及其位臵关系.

4、数学语言基本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工具,它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一种符号系统.世界上的语言各种各样,数学语言是其中的一种.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学语言有别于其它语言,它是用来认识和处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特殊语言,具有确定性和抽象性,数学语言要求能用词语正确的表达数学内容,能用简明的语言,叙述的数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符合客观事实或已有的科学理论,要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数学语言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要语音适度,节奏分明,形象生动,要做到"八戒"和"六性".书面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文字语言要求题文要一致,叙述要简明,判断要恰当 .

5、加强教师读书学习培训。促进教师读书、写随笔等活动的开展,形成人人爱读书的充满书香的和谐校园氛围。阅读学习国内外教育经典著作,了解教育、心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理论水平。要求教师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发言有提纲,学习有体会,确立“让好书伴我成长”理念。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开展硬笔、软笔等提高性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6、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信息更新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年度我校将继续进行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其主要内容:(1)课件制作,逐步使我校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和使用课件上课;(2)电教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校全体中老年教师都能够操作电教仪器设备。(3)教师培训形式:a集中培训,b个别辅导,c在家自学。

7、加强三笔字培训。三笔字是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写字水平高低,与教师平时的写字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校在新学期提出教师重视写字训练,扎扎实实练好三笔字,进一步提高教学基本功。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这“三笔字”作为基本功练习的重点。通过培训和训练,使教师们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规范;书写规范、匀称、整洁;有一定书写速度。

城关区雪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4-8-31

上一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下一篇:社区优秀工作者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