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信息传播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兴起、传播以及模因论的概念、实质与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进行了对比,对模因论背景下英汉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研究如何以模因论为视角使英汉网络语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网络语言信息传播论文 篇1: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认知

【摘 要】 文章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认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才能成为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笔者从出版行业、网民宿主、教育行業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建议。

【关 键 词】模因论;网络流行语;传播

【作者单位】高文梅,郑州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1亿。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语言也随之成为网民交流中使用的时尚、鲜活的语言符号。信息时代,出版业已经扩展到网络领域,某些网络语言在众多网民中的高频使用和传播使之成为有别于传统出版媒介文字的网络流行语。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风潮,研究者们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及影响进行了讨论。为了推动网络流行语在大众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规范网络这一新兴出版行业的语言,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作为强势语言模因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一、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meme)是模因论(memetics)的核心概念,由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能够传达文化传播单位的概念的名词” [1]。Blackmore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 [2]。网络语言模因被网民不断地复制并传播,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

何自然、何雪林首次将模因的概念引进国内,并介绍了模因论的来源及发展,提倡研究者们要关注新语言模因在交际中的传播价值[3]。陈琳霞、何自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模因的功能决定其存亡[4]。在众多潜在的语言模因中,只有那些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中被复制、传播的网络语言才能成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即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具有引领时代进步、符合大众心理、形象简约的特点[5]。Heylighen认为,强势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播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6]。在同化阶段,具有鲜明特征的模因被宿主注意、接受并融入大脑的认知体系;模因在记忆阶段被宿主有选择地保存在大脑中,简单、感兴趣的模因被宿主记忆储存的时间较长,被其他宿主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较大;之后,模因经由记忆模式转化成被宿主感知的系统,即为表达阶段;在最后的传输阶段,宿主借助多种媒介将强势模因传播给更多的宿主。这四个阶段反复循环,周而复始。

为了更好地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何自然将语言模因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7]。基于此观点,基因型网络流行语指内容相同、表现形式不同的网络语言模因,如缩略语、谐音、图形、符号等;而表现型网络流行语则指表现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网络语言模因。

二、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过程及特征

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八个为网络流行语,分别为“小目标、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葛优躺、套路、一言不合就……、蓝瘦香菇” [8],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些网络语言需经过语言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才能成为流行语。

1.同化阶段

某些时尚、实用、有趣的网络语言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并被网民宿主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网民宿主会根据自身的文化积累对所接触的网络语言进行评估,经过筛选、过滤的网络语言被网民宿主接受,成为潜在的网络语言模因。“洪荒之力”一词最初源于2016年度热播电视剧《花千骨》,剧中的花千骨为了救白子画而偷盗十件上古神器,私自释放妖神——洪荒之力。之后,中国游泳健将傅园慧在晋级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仰泳决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调侃道,“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该词风趣、生动,并被注入了新的理解,意为“强大之力”,激发了广大网民宿主的兴趣和注意,与网民宿主产生了认知的融合。

2.记忆阶段

潜在的网络语言模因在网民宿主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网民宿主的可能性就越大。傅园慧在采访中使用的“洪荒之力”一词在广大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网民宿主大脑认知系统中储存的时间较长。

3.表达阶段

网民宿主必须经历心理加工的步骤和体验,将潜在的网络语言模因转化为自身能够感知的特定有形体,之后在遇到能够激发该潜在模因使用的语境时,从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潜在模因并通过各种有形体表达出来。例如,有大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中感慨道,“尽人事,听天命。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经过同化、记忆、表达几个阶段的反复循环后,宿主能够将潜在的语言模因的表达特征及方式熟练掌握,并在受到相关的语境刺激时迅速将记忆中的语言模因提取、表达出来。

4.传输阶段

网民宿主将潜在的网络语言模因通过微信、微博、QQ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被其他网民宿主所注意、表达、复制,再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网民宿主,由此完成了强势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形成了各种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一词被复制和传播的频率极高,成了强势模因,被网民宿主在各种语境下广泛运用。网易新闻网中一则新闻的标题也使用了该词:“工匠用洪荒之力是否就能撑起传统手工艺?”网民曾吐槽,“菲尔普斯也拔罐,想获洪荒之力?”

强势网络语言模因经过以上四个完整阶段被网民宿主保留在大脑认知体系,并在恰当的语境中被提炼、表达、复制、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语。2015年度成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的网络流行语有吐槽普遍化、态度多元化等特征[9]。同样,2016年度网络流行语中很多成为网民的吐槽语言,抒发了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例如,“小目标”满含了网民对难以实现大目标的自嘲;“吃瓜群众”渲染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围观状态;“葛优躺”迎合了大众释放焦虑和压力的心态;人们在伤心、难过时则通过“蓝瘦香菇”释放自己的情绪。此外,强势网络语言模因具有权威性的特点,越是被公众人物使用的网络语言越容易被传播。比如,“洪荒之力”一词最初被体育健将傅园慧使用;中国民众将美国新当选总统“Trump”音译成“川普”,“川普”一词虽未入选年度网络流行语,但也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三、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类型

研究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类型对规范网络语言乃至整个出版业语言用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出版业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将更多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介绍、推广给大众。

1.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缩略语、谐音、符号、图形等,这些都属于基因型模因。

网络流行语大多经济实用、言简意赅,通过简单的中英文缩写这一特殊形式来表达与原词汇相同的内容。2015年度网络流行语“然并卵”即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略语,意为毫无用处。同样,流行语“城会玩”一词也属于缩略词,2015年4月,当红明星吴亦凡在上海拍摄电影时,有人戴鸭舌帽和墨镜假扮吴亦凡并被狗仔队误认为是其本人,狗仔队将照片上传到微博,后来才发现事情的真相,之后就有了这句“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该词用来讽刺某些人的做法难以被普通人理解。更多的缩略语在网民宿主中广为流行,如GF(girl friend)、GG(哥哥)、BB(baby)、FQ(愤青)、MM(美眉)等。

谐音是基因型模因的典型形式。网络流行语通过字母、汉字、数字的谐音表达原始词汇的内容,诙谐幽默。此类流行语不胜枚举,如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nn(嗯嗯)、盆友(朋友)、蓝瘦香菇(难受、想哭,为方言谐音)、造(知道)、么么哒(mua,亲亲)、CU(see you)、IC(I see)。

符号、表情、图形等非语言形式的传播方式也属于此类型。近年来此类非语言形式大量涌现,相同的内容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表达出来。例如,:) (微笑)、:-D (大笑)、:((难过)、:O(惊讶)、:S(困惑)、>:(生气)、|-P (捧腹大笑)。此类非语言形式尽管与原始词汇形态不同,但却能传递相同内容的语言信息。

2.表现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表现型网络流行语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相应的变动和调整,使其保留原有的表达方式或结构,但内容和意义却发生了改变。

本年度网络流行语之一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盛行于各个主流社交网站。该句子来自著名作家喃东尼创作的漫画“友谊的小船”,真正流行起来则源于韩剧《太阳的后裔》。主演宋慧乔和宋仲基在剧中说分就分,耿直无双,由此衍生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的段子。该词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朗朗上口的语言及调侃的语气使得网上演变出不同版本的表现型网络模因例句,并刷爆朋友圈。例如,生活版:刚吃的晚饭说饿就饿;创业版:刚融的资金说没就没;亲情版: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爱情版: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吃货版:任性的体重说涨就涨[10]。这些版本在结构上模仿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其相同的表达形式均為“……说……就……”,但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版本所使用的语言环境和传达的意义则大为不同。

本年度另一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最初源于一句吐槽语言“一言不合就开车”,表示毫无征兆地就发生了某事。WCA比赛举办方态度令广大DOTA2电游玩家们不满,于是玩家们纷纷在百度开贴发布各种敏感信息,百度贴吧被迫封吧。该句型套用的最初原型指的即为这个事件,“一言不合就……”这一衍生的句型随后被众多网民宿主模仿、使用,演变例子如:一言不合就跳舞、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教师一言不合就批评学生、同学一言不合就聚餐。

通过对以上网络流行语传播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强烈地感知网络语言模因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能充分地领会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文字的阐释力。网络流行语这一强势语言模因在被网民宿主模仿和传播的同时也被不断地创新,进而产生新的语言形式,演变出更多的网络流行语。

四、规范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建议

网络语言一旦成为流行语,其传播范围会远远超出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传统出版行业,如图书、报纸等,因此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显得刻不容缓。

首先,出版行业应加大对网络流行语的监管力度。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表达生动,易于传播,弥补了图书、报纸等传统出版形式中规范化语言的不足,出版业应通过广阔的渠道将该部分强势网络语言模因向大众尤其非网民普及,引导他们规范使用此类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传统出版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而对于那些低俗的网络流行语,出版业应坚守遣词用句的原则,坚决杜绝此类语言在图书、报纸中使用,为网络及整个社会塑造一个纯净的文字使用环境。

其次,网民应自觉使用强势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俏皮可爱、犀利简洁使之深受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青睐,但一些粗俗污秽的网络流行语如“屌丝” “装逼” “TMD”等,正在入侵并污染人们在网络空间甚至现实生活领域文字的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通过广大网民宿主来实现的,因此,网民肩负着规范网络流行语的责任和义务。网民宿主应规范自身的言语行为,汲取网络流行语中的“美”,遏制身边粗鄙的网络流行语的肆意传播。

再次,教育行业应加强对青少年网民语言使用的引导。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19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3%,该群体主要为学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督,通过传授规范的语言文字、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系统。

综上所述,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近年来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例子,探讨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过程、特征及类型,并提出了规范其传播的建议。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规范需要出版业、网民宿主、教育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OUP,1976.

[2] 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OUP,1999.

[3] 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 [J].现代外语,2003 (2).

[4] 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5] 金枚.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出版广角,2016 (11).

[6] Heylighen,Francis.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A].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ssociation Internet,de Cybernetique,Namur) [C]. 1998:418-423.

[7]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 (6).

[8] 咬文嚼字编辑部. 2016年十大流行语[J].咬文嚼字,2016 (12).

[9] 彭毛措. 试论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规范使用[J].中国报业,2016 (1).

[10] http://baike.so.com/doc/23640952-24196415.html.

作者:高文梅

网络语言信息传播论文 篇2:

基于模因论的英汉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兴起、传播以及模因论的概念、实质与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将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进行了对比,对模因论背景下英汉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研究如何以模因论为视角使英汉网络语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模因论 网络语言 强势模因 弱势模因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新理论,是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新兴并充满生机的学科。模因作为文化的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给了人们一个了解世界和生活的更具根源性的解释。模因以模仿为基础,是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作为模因的一种,语言模因是语言的信息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复制传播,从而使语言得到丰富和进化。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异与模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就如病毒那样被复制传播,像基因那样得以继承和变异。

二、网络语言的模因分析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媒介,网络语言与模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网络语言传播的目的是通过社会不同群体的传播,让其受众获取信息,并在传播过程中广泛流传,不断发展。而网络语言的社会化旨在使其得到广泛流传,这是模因作用所导致的。模因是一种可传染的信息模式,它可以感染人类的大脑,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由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

什么样的语言模因才称得上成功的网络语言?英国著名科学家Dawkins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衡量: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有效地模因应该是那些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而又被长期保存于记忆的模因。有很多模因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流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易于被记忆。汉语中的成语、俗语、名言、经典的电影台词、谐音词汇等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容易被宿主所认同和接受,引起同化反应。例如,网民们通常用“青蛙”指代长相不佳的男网民,用“555”表示彻底沮丧或伤心等等。这些来源于文化生活的模因被人们所熟悉,它们本身所蕴涵的意义在网络交流的语境中得以激活,人们往往将它们与某些特定的网络符号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使理解和记忆这些特定的网络语言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强化了网络语言的复制力和传播力,有利于增强其长久性。就英文网络语言来说,表示“网络的”的前缀cyber,通过模仿衍生出了诸如cyberculture(电脑文化)、cybershop(网上商店)、cybercrime(网上犯罪)、cyberfiction(网络小说)等新模因。cyber这一简单的模因利用诸多模因复合体被广泛复制传播,提高了多产性,同时由于cyber具有继续衍生新词的能力,它的长久性和保真度也提高了。

三、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

当某些信息由于其传播能力更易于被人们所记忆和传递,且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际中发挥积极作用时,这些模因就变得强大,并不断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反之,就是“弱势模因”,得不到复制与传播。

社会是由语言群体构成的,新创造和传播的网络词语一旦得到网民们的一致认可,被普遍接受,这个词语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而由此类推、仿制出更多的相关词语。那么,这个词语就是成功的语言模因。即语言信息或语意要素具有越普遍的认同性,就越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具备语言模因的四种特征,即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权威性或其中之一的模因,就可成为“强势模因”。网络语言几乎涵盖了语言模因的这几种特征,进而成为强势的模因,并不断地进行复制和传播。网络语言中的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

四、结束语

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工具,具有强势模因的网络语言的传播能力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更易于被人們接受,更便于传给他人。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提供了信息复制的观点。在模因的作用下,新词语得以复制,创造新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可以说,模因是以模仿为基础,模仿产生变异,变异促进创新。网络语言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如此,那些反应社会重大事件、表达公共情感的新的强势模因才会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64-66.

[2]韩雪.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 2009.

作者:于洋 王馨

网络语言信息传播论文 篇3:

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因认知理据的研究

摘 要: 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因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认知理据,主要体现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网民宣泄不良情绪、关注社会焦点等方面,具有轻松有趣,诙谐幽默,简洁直观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化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传播 模因 认知理据

何自然认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Brodie认为,模因进入人们的大脑是不需要准许的,它们可以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人思维活动的一部分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流行语之所以能被迅速复制,广泛传播,是因为适应了人类认知系统的某些特点,而成为具有穿透力的强势语言模因的。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和行为规范,这些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新流行语传播也一样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网络新词句产生伊始,如果能受到网民们的一致认同,被大众所接受的话,这个词语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语言的强势模因,因而会仿制出更多相关的词句。那么,这个被仿制词句就是成功的语言模因。也就是说,语言信息或语意要素越具有社会认同性,就越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这些被社会认同的成功的语言模因被广泛复制,并流行和传播开来,慢慢形成了网络流行语。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认知原因。

一、各种媒体的宣传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然也把网络流行语“给力”写进标题,“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网络热议,网友大呼:“今天的《人民日报》很给力!”湖南电视台等也在多种节目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报纸、电视等媒体受众广泛,顺应网络潮流,采用网络新词“给力”,于是“给力”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强势模因,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给力”也因而成为2010年最热的网络词语。总之,媒体的宣传,对网络语句的流行和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认知原因之一。

二、宣泄不良情绪,关注社会焦点

网络是当今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也成为网民宣泄不良情绪、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阵地。网民经常通过聊天、发博客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也通过网络来关心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强烈的正义感。他们在宣泄情绪、讨论问题时,产生一些网络热词、句,并且被大家所接受,这些网络热词、句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广为复制,于是流行和传播开来。

例如2009年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如:“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等等,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化作“寂寞”两个字,寂寞是一种病,需要寻找治愈它的药片,它折射出现代人在嘈杂的外部世界下内心的寂寞和需要抚慰的心灵。

“被××”源自于某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且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就业了”。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说明了一种大众“不自主”的无奈心理,于是网民们依据此情境,以“被××”为模因复制出“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网友以“蒜你狠”为模因,复制出“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保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民们对“官二代”有恃无恐的心理进行反讽,以“我爸是李刚”为模因,进行复制,产生了诸如“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句子。

三、轻松有趣,诙谐幽默,自我解压的要求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很大,他们会诉诸语言以表达或发泄他们的无所谓、无奈、自嘲、烦闷的心态。网络语言中用数字谐汉语语音,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147(不要生气)、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770(亲亲你)、奔驰250(笨+痴+二百五),简洁省事,诙谐有趣。把“东西”说成“东东”或“西西”,把“坏蛋”说成“坏坏”,“笨蛋”说成“笨笨”,“照片”说成“片片”,平添了几分调侃戏谑的口气,好像回到童年般的轻松。语言的重叠表达了亲昵、俏皮、可爱的语气。在一则报道中有不少小网民明确表示:“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啰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1]

四、简洁直观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注重简洁直观的原则,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简洁直观的表达方式,诸如缩写、图形表意等模因复制方法就应运而生。

(一)缩写

1.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的模因复制:JJ(姐姐)、DD(弟弟)、SJB(神经病)、PY(朋友)、BT(变态)、PF(佩服)、MPJ(马屁精)。

2.英语首字母缩写的模因复制:英语词汇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PK(player killer)。

3.汉语缩写法的模因复制: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缩写在网络聊天中使用非常广泛,究其原因就是为了简便快捷。人们在聊天时,要尽快把信息传递出去,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当然文字越容易书写、越能写得快就越好,于是大家在共识的情况下,创作了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网络缩写词语,这类语言模因不断复制,于是在网络上缩写词语流行并传播开来。

(二)符号表意模因复制

“(-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咪着眼睛笑,“Zzzzz……”指睡觉的样子;囧,以“口”为脑袋,以“八”为眉眼,生动地勾画出一个人张大嘴的样子,主要用来表达郁闷的心情。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在网络交流中就直观生动、神形兼备了,能更好地传递交流者的心声,这种语言模因复制方式深受网民宠爱。

五、大众化教育带来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大众化教育带来社会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中英文水平的提高,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因认知理据之一。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加强,人们更讲究说话的艺术,注重语言的委婉、含蓄,如人们用“资深美女”来代替“半老徐娘”的说法,用“青蛙”来指代“丑男”(来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恐龙”指代“丑女”(以《侏罗纪公园》中难看的动物作比喻),这样人们在心理上更好接受,于是这种强势模因流行,并复制了大量相关的词语。网民拆分词语,使用其语意的反义,达到语言的讽刺效果:偶像(呕吐对象)、天才(天生蠢才)、神童(神经病儿童)、可爱(可怜没人爱)、早睡(早上睡觉)、后起之秀(那些爱睡懒觉,起床很晚的人)、特困生(上课特别爱犯困的学生)、留学生(留级的学生)等,这类模因复制也大量使用。

网民80%为年轻人,他们崇尚时尚,英语水平较好,于是在网络上利用了他们的优势,展示用英语聊天的各种简洁、快捷的模因传播手法。如用汉语动词+ing,借用英语动词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借用动词的ing形式表示“正在”。如吃饭ing、上网ing、郁闷ing、感动ing,直观简洁,形象生动。英语首字母缩写英语词汇: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PK(player killer);用汉语读音谐英语词汇音:粉丝(Fans)、伊妹儿(E-mail);用字母读音谐英语词汇音:C U(See You)、CYA(See Ya)、R U O K(Are You OK?)、OIC(Oh I see);用数字谐英语音:88(Bye-bye);用数字字母组合谐英语音:3Q(Thank you)、3X(Thanks);中英文混用:小“case”意为“小事一桩”,等等。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很简洁、生动、诙谐、幽默并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语言,我们不能忽视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复制现象,它的传播模因认知理据深厚,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參考文献:

[1]徐耀君.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J].新闻界,2009,(3).

本文为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流行语传播模因化分析研究》(项目编号:09C1169)研究论文。

作者:伍丹阳

上一篇:户外活动主持稿下一篇:中继教学习计划